在门诊中,经常有家长朋友们问起所谓“辅食添加”的问题。那么,关于这个问题,国家卫计委曾经在2012年发布了《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一文,其中详细地对发布《规范》的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等问题做了阐述。在《规范》当中,将原来“辅食添加”的概念改为了“食物转换”,更加注重除了各营养素添加之外的“喂养行为”和“喂养环境”等方面。其目的是“在婴幼儿喂养过程的液体食物喂养阶段、泥糊状食物引入阶段和固体食物进食阶段中,不仅要考虑营养素摄入,也应考虑喂养或进食行为,以及饮食环境,使婴幼儿在获得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素摄入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个人认为,这种理念使辅食添加的内容更加丰满,更加促进了家长们对孩子综合行为的关注,有助于实行科学喂养,个体化喂养。下面是《规范》对食物转换的表述:随着生长发育,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单纯乳类喂养不能完全满足6月龄后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婴儿需要由纯乳类的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逐渐转换,这个过程称为食物转换(旧称辅食添加)。婴儿期若断离母乳,仍需维持婴儿总奶量800 毫升/日左右。儿童营养需求包括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环境三个方面,婴幼儿喂养过程的液体食物喂养阶段、泥糊状食物引入阶段和固体食物进食阶段中,不仅要考虑营养素摄入,也应考虑喂养或进食行为,以及饮食环境,使婴幼儿在获得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素摄入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资源缺乏、日常饮食无法满足婴儿营养需要时,可使用营养素补充剂或以大豆、谷类为基质的高密度营养素强化食品。(1)月龄:建议开始引入非乳类泥糊状食物的月龄为6月龄,不早于4月龄。此时婴儿每次摄入奶量稳定,约180毫升/次,生长发育良好,提示婴儿已具备接受其它食物的消化能力。(2)种类:1)第一阶段食物:应首先选择能满足生长需要、易于吸收、不易产生过敏的谷类食物,最好为强化铁的米粉,米粉可用奶液调配;其次引入的食物是根茎类蔬菜、水果,主要目的是训练婴儿的味觉。食物应用勺喂养,帮助训练吞咽功能。2)第二阶段食物:7~9月龄逐渐引入婴儿第二阶段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和豆制品。引入的食物应以当地食物为基础,注意食物的质地、营养密度、卫生和制作方法的多样性。(3)方法:婴儿食物转换期是对其它食物逐渐习惯的过程,引入的食物应由少到多,首先喂给婴儿少量强化铁的米粉,由1~2勺到数勺,直至一餐;引入食物应由一种到多种,婴儿接受一种新食物一般需尝试8~10次,约3~5日,至婴儿习惯该种口味后再换另一种,以刺激味觉的发育。单一食物逐次引入的方法可帮助及时了解婴儿是否出现食物过敏及确定过敏源。(4)进食技能训练:食物转换有助于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引入的过程应注意食物的质地和培养儿童的进食技能,如用勺、杯进食可促进口腔动作协调,学习吞咽;从泥糊状食物过渡到碎末状食物可帮助学习咀嚼,并可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婴儿进食的兴趣,又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和培养儿童独立进食能力。在食物转换过程中,婴儿进食的食物质地和种类逐渐接近成人食物,进食技能亦逐渐成熟。注意事项:可在进食后再饮奶,自然形成一餐代替一顿奶,引入的食物不应影响总奶量;食物清淡,无盐,少糖、油;不食用蜂蜜水或糖水,尽量不喝果汁。简单的食物转换方法如下配图:
在门诊中,近两年似乎总是见到女性婴幼儿单纯性乳房发育(IPT)的案例,这部分的家长相对于有其他生长发育问题的家长显得更加的焦虑,更加的自责,她们中的大部分都把病因归结于自己的喂养问题或者是食物的来源问题。而且尤其是对这部分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忧郁,她们非常担心这部分孩子长大后会发展成真性性早熟,而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我本人在这方面的病例不多,而且,囿于各种条件所限,也并未对这些孩子进行过系统的随访。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发表在《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4月第37卷第2期上的一篇由北京儿童医院李豫川团队所发表的一篇关于《女性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5年随访研究》的文章。其中的研究成果对缓解这些孩子的家长的情绪应该有好处。这篇文章的观点节选如下:1、大部分2岁以下女性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患者预后大多呈现良性。2、病程25月内乳房发育消退的速度较快。3、发病年龄小于等于6个月和发病年龄6-24个月的患儿,乳房发育持续存在的时间及预后并无明显差异。4、75%的患儿在3岁前乳房发育消退,另外约25%的患儿仍存在乳房发育。比较消退与未消退患儿的喂养方式,并无明显差异。在研究中心,并未证明外源性因素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有明确关系,但是作者依然建议3岁以下小儿,尽量远离内分泌干扰物以减少乳房发育的可能性。我很赞赏这篇文章的作者们,他们的成果对缓解家长的情绪很有帮助。当然,有一些情况是家长们所不能忽视的,也是作者在研究中入组排除标准的条件:1、就诊年龄>24个月(2岁);2、男性患儿;3、除乳房发育外尚有其他第二性征,如阴毛、阴道出血;4、有HPG轴活跃的证据;5、磁共振提示存在垂体占位性病变者;6、盆腔超声可见卵巢囊肿或肿瘤占位;7、甲状腺功能异常;8、有服用避孕药史。有以上情况的孩子一定要到专业的内分泌科医师处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