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门诊上看病,第一句都会问:您怎么不舒服来看病的?有极个别的患者会这么回答我的系列问题,让我无从下手患者回答:胃不舒服。医生追问:怎么不舒服?患者回答:胃难受。医生再次追问:怎么个难受法?患者回答:就是难受。……(好吧,头大中)今天想跟大家说说胃痛这个病,对于中医来说,看病讲究“辨证论治”,跟西医看诊断结果不同,辨好证的前提是对“证”的详细解析。比如胃痛,个个有胃痛,胃痛各不同。著名内科大家,已故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是我的师爷,他对于胃痛的分类我认为非常符合临床中的患者情况。董老将中医胃脘痛一般分为胀痛、饥饿痛、食后痛、瘀痛、热痛、寒痛。第一类:胀痛胀痛可以说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胃痛的类型,患者表现为胃脘或脘腹部闷胀痞塞,常常伴有嗳气频频,又称为气痛。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多见此症。董老认为,胃主降,赖肝气之条达,胀痛多与肝气不舒有关,也就是患者平素容易有情绪的波动,且病情波动容易受情绪变化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气痛或胀痛,还有一种是脾虚气滞型的,这种患者往往常伴有的临床表现是舌头胖有齿痕,颜色比较淡嫩,舌苔白还腻。第二类:饥饿痛饥饿痛也比较常见,具体表现为饥饿时疼痛加重,进食可缓解,又叫空腹痛。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多见。董老认为,饥饿痛是脾胃虚弱的重要辨证依据之一,胃脘痛虚实以得食痛甚或得食痛缓来判断,较形体胖瘦来判断更有价值。第三类:食后痛我在门诊看病也经常会问患者这么一个问题,总的来说,您觉得自己的胃不吃饭舒服,还是吃了饭更舒服?就像董老认为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医生辨别虚实是很重要的。食后痛临床表现为进食后疼痛加重。慢性胃炎进食后疼痛比较多见,胃溃疡也多表现为食后1小时疼痛。董老认为,得食痛甚多为实证,是由于有形之邪积于胃中,有形之邪又可以分为食滞、湿阻、痰结。第四类:瘀痛这种疼痛就是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的表现,临床表现为胃脘久痛,持续痛,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对于瘀痛,董老重视舌诊,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紫、青6种。董老发现,有一种介于红舌和紫舌之间的舌色―黯舌。黯舌是血流不畅,内有瘀滞的早期表现,更应引起重视。大家可以自己照照镜子看看舌头,舌头还是很灵的,长期饮酒、吸烟的人,多为黯舌或瘀舌。第五类:热痛所谓热痛,是指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口渴,喜热饮,舌苔黄。即除了疼痛之外,有热的表现。董老对热痛的辨证注重舌苔,认为黄苔是胃热辨证的眼目。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胃脘热痛日渐增多,很多患者还会伴有烧心、反酸等,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第六类:寒痛所谓寒痛,是指胃脘疼痛因受寒而发,喜暖喜按,口不渴,得热则痛减,即胃痛伴有寒象。董老辨认寒痛,注重胃痛是否因寒而发,其次注意舌苔。各位患者朋友可以对照自己的症状,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胃痛,下次看病,好好回答我的问题。
今天门诊,有个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向我问了上面这个问题。我认为有点难回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脾胃病科)赵迎盼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脾胃病科)赵迎盼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脾胃病科)赵迎盼患者为啥老给医生“出难题”?有些问题是没办法一个确定答案的呀。我在门诊看病过程中,或者在处理工作事宜的过程中,都不断让自己去习惯换位思考,有一句话叫“屁股决定脑袋”,不同的立场,面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举个简单的生活上的例子:人行横道过马路时,有转弯车辆,就在红绿灯即将交替的时候,如果行人抢过,又有车辆转弯,在这个场景下,如果某一天你是行人,又某一天你是转弯车辆司机,心境会完全不同,不信,大家可以记得去体会一下。话说远了,我们拉回上面这个问题。虽然我心里面会有点小的心理活动,但我还是会从患者的角度认同患者的这种需要。确实是这样的,如果我是一个患者,我也想知道疾病会怎么变化,得吃多长时间药才能好等等这些问题。用药大原则: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那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呢?“医生,我是萎缩性胃炎,您估计我得吃多长时间药?”医生面对患者,有时候最缺的是时间,后面排着20-30患者等着看,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患教问题不好回答,说明必须要进行分类。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分成如下几种情况:先做一个说明,基于萎缩性胃炎存在的癌变风险,我在所有分类中,均先提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监测要求,就是想强调,不管怎么治疗,治疗多长时间,我们的胃镜病理的监测防线一定要守好。这就是强调早期发现癌变风险,早期干预治疗的思想。第一种:胃镜检查诊断萎缩,不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胃镜监测要求:1-2年做一次胃镜和病理随访第二种:胃镜检查见中重度萎缩或病理发现伴有肠上皮化生者胃镜监测要求:每1年左右做一次胃镜和病理随访第三种:胃镜病理检查发现轻度异型增生者胃镜监测要求:根据情况可6个月左右复查胃镜和病理第四种:胃镜病理检查发现重度异型增生胃镜监测要求:需立即复查胃镜及病理确认,建议首选将本次的检查的病理切片找更高水平的医院的病理科进行复检确认。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或胃镜下治疗血糖已经实现了患者的自我定期监测,但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在了解自我疾病风险的基础上,做好监测强调了如上的监测要求,我们再来谈治疗。目前西医对萎缩性胃炎及肠化、异型增生的干预策略主要是胃镜和病理的定期随访和监测,一旦发现有重度异型增生甚至早期癌变病灶,及时手术或局部胃粘膜切除,患者没有不适症状,可以不用药;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对症治疗,比如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要采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方法,有消化不良症状和内镜下发现胆汁反流的采用增加粘膜营养及胃粘膜保护、改善胃动力、抑制胆汁返流等对症治疗,在症状缓解后就可以停药。此外,西医同时推荐采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元素预防及治疗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如维生素C和B2、叶酸、-胡萝卜素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比如一般服用6个月到1年,甚至终身服用,比如有研究报道叶酸对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有改善作用,但需要小剂量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西医治疗,监测是底线;对症药物治疗是常法以上是西医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策略。对于中医药,除了借鉴西医的治疗方案和思路,中医药在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真的是非常有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开展胃癌前疾病和胃癌前病变研究已近40年,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筛选出一些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中医药最大的特点就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通过改善胃内环境和胃粘膜状态,在改善胃痛、胃胀等消化不良症状,促进粘膜状态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来说,中药汤剂与中成药配合长期使用可使30-40%的胃粘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消失,逆转20%作用的轻度异型增生。我们团队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服用摩罗丹6个月异型增生消失率达24.6%。我觉得必须要提的是,我们团队开展的关于摩罗丹的研究工作,已经得到了欧洲重要的学会的认可,他们在治疗胃癌前病变管理的指南中,引用了我们的研究结果,实在是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方面的重要的突破。作为中医有时特骄傲,感觉自己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空手啥都不带,就能解决患者问题所以,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如果希望改变内镜下的粘膜的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少要连续用药6个月左右,患者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很多患者拿到胃镜检查报告,看到上面写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一下子就紧张担心起来,“我的病是不是很严重,离胃癌不远了?”“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脾胃病科)张北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炎症刺激下的反应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是指原来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替代,即胃黏膜上皮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一种病理学改变,是一种成熟的细胞分化类型向另外一种成熟的细胞分化类型转变。肠化生细胞来自胃黏膜固有腺体颈部的未分化细胞,这部分细胞是增殖生发中心,正常情况下,它不断分化成胃型上皮细胞,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表面上皮;在慢性炎症因素的不断刺激下,它转分化为肠型上皮细胞,形成肠化生。肠化生是胃黏膜上皮长期慢性损伤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自我适应,也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变化。黏膜炎症是胃癌发生发展中最常见的病理改变,由幽门螺杆菌、饮酒等因素造成持续的炎症导致患者丧失正常的胃黏膜结构,胃腺体受到损伤,久之则出现肠化生、异型增生,甚至出现癌变。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是发生胃黏膜肠化生的主因。现代医学认为,肠化生的发生与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的多种因素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酒、吸烟、喜食辛辣、油炸食品、高盐饮食、腌制咸菜、胃癌家族史、胃十二指肠反流、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了肠化生的发生、发展。反复、持续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均为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潜在因素。胃黏膜肠化生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通过病理学的研究,目前将肠化生分为4种类型:完全性小肠型化生、不完全性小肠型化生、完全性结肠型化生、不完全性结肠型化生。过去认为小肠型化生属于炎症反应的性质,不具备恶变风险,而结肠型化生与胃癌发生有一定的关系。2006、2012、2017年的《中国慢性共识胃炎意见》认为:肠化的类型对预测胃癌发生危险性的价值有限,而更强调重视肠化生的范围,肠化生范围越大,程度越重,则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大。除此之外,肠化生部位与胃癌发生风险相关。胃窦部局灶的肠化生没有什么风险,胃体部肠化者胃癌风险明显升高。我们知道,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多阶段的逐渐演变的过程。一般遵循“幽门螺杆菌感染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变模式。其中,异型增生是目前广泛公认的胃癌前病变,肠化生是否属于癌前病变还存在争议。应重视做好肠化生的监测、治疗和日常调理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主要是随访和监测,一般建议仅仅局限于胃窦部的局灶肠化生3年复查一次胃镜,有比较广泛的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患者1年左右进行胃镜复查,一旦发现有重度异型增生甚至癌变病灶,及时手术或局部胃黏膜切除;对有症状的患者采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增加黏膜营养及胃黏膜保护、改善胃动力、抑制胆汁反流等方法对症治疗。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治疗具有整体的、多靶点调节的优势,在改善胃痛、胃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有明显的疗效优势,中药汤剂与中成药配合长期使用可使30%-40%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消失。当然,在临床科研工作中,还需要采用更加严谨的设计对不完全性结肠化生、胃体部肠化生进行识别和干预评价,确认疗效,阻断其进展对于预防胃癌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患者,需要做的就是按医生的建议,定期胃镜及病理随访检查,高风险患者可以选择放大染色胃镜等进行精细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以防万一,这对于控制风险有重要的意义。在胃黏膜肠化生病变防治中,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很重要,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也要避免盲目过度的检查和治疗,并保持乐观的情绪。患者的日常生活调理可从如下方面着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饮食清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菜;按节律进餐,定时定量,避免坚硬、过热、过咸、熏烤、腌制和过度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忌酒;避免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规律起居,适当加强身体锻炼。
前年秋天,好朋友老王的同事找到我,说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后极其紧张,脘腹部不适加剧并失眠,折腾了2个多月。我看了胃镜检查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的报告,胃黏膜炎症不重,萎缩也仅限于胃窦部的“轻中度萎缩”。我耐心、细致地给她作了解释,开了调理的中药汤剂,并给了饮食和健身锻炼的指导,个把月症状就消除了。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其是指胃壁四层结构中、胃腔侧表层的胃黏膜由于炎症损伤导致黏膜固有的腺体减少(萎缩),或者由于反复炎症刺激导致肠上皮化生形成的化生性萎缩,通常是由胃黏膜炎症(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胃腺癌的发生遵循“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病因→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变模式,在萎缩的背景下出现异型增生则增加癌变风险,因此受到人们重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慢性炎症、年龄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酒等因素所致黏膜反复炎症发展而来,也是大的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和国家患病率各不相同,一般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2014年我国一项全国范围调查显示:在各型慢性胃炎中,内镜检查中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为17.7%,病理检查中诊断比例占25.8%。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所以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改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风险一般较低,应视具体评估情况而定。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胃息肉、胃溃疡、残胃是有癌变风险的癌前病变,常合并肠化生,部分伴发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经历长期的演变后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胃癌。国外相关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年胃癌发生率在0.1%~0.25%。一般而言,萎缩性胃炎只见有单纯的胃窦部的萎缩和/或肠化,其癌变风险很低。癌变的风险与萎缩的部位相关,胃体、胃底(即胃的上2/3)为主的萎缩性胃炎,尤其是程度严重时,胃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此外,大多数专家认为不完全性大肠型化生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是最明确、最直接的癌前病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和肠化)的基础和背景上出现上皮内瘤变,要加以关注。上皮内瘤变在病理诊断上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二级,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大部分经治疗可逆转。根据荷兰一份9万多例、随访10年的研究报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年癌变率为0.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年癌变率为6%。遗传因素也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则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萎缩性胃炎应该进行合理的随访监测。方法如下:(1)局限于胃窦部的轻中度萎缩和/或肠化的萎缩性胃炎,没有要求必须进行胃镜和病理随访监测,结合患者的意愿可以3年进行1次。(2)不仅胃窦部有萎缩和/或肠化,胃体或胃底部也有萎缩和/或肠化,建议2至3年进行1次胃镜和病理随访监测。(3)上述二种情况,如果是自身免疫性胃炎,或有不完全性大肠型化生、胃癌家族史、持续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状况,则建议提前1年进行胃镜和病理随访监测。(4)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建议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立即确认,证实后进行内镜下治疗或腹腔镜手术局部切除。重视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学预防和科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和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水土中含过多硝酸盐,微量元素比例失调,吸烟,长期饮酒,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所含的必要营养素,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食物,过多摄入食盐,有胃癌家族史,均可增加萎缩性胃炎的患病风险以及进展为胃癌的风险。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很重要。正确认识疾病,低风险患者不必恐慌、焦虑,但应保持开朗乐观的良好心态;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新鲜鱼、肉、蛋、奶等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进食番茄、油菜、菠菜、胡萝卜等新鲜绿叶蔬菜,不饮酒,减少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腌腊、烧烤类食品,规律饮食;进行合理、必要的复查(随访监测)。高风险人群除做好个人饮食及生活调理外,应听从医生建议,积极进行定期的放大染色内镜等先进技术方法的精细检查。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其一是消除症状、缓解胃黏膜伴有的炎症,这一点中、西药都可以达到。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其二是防控癌变风险,主要是针对在萎缩、肠化背景下出现的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须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专业的判定和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目前我国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胃腺体完整;慢性萎缩性胃炎镜下可见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活检组织病理学可见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有的有不典型增生。临床上两者无严格的区分界限,可同时存在。其发病率占各种胃病的首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一、发病机制 慢性胃炎的病因到目前为止仍不完全清楚,现在普遍认为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相互关联并共同作用于易感体质者而致本病。致病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物理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长期食用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可导致胃黏膜损伤。 2、化学因素: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黏膜屏障;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不仅可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还可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破坏粘膜屏障。 3、生物因素:细菌尤其是Hp感染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其机制是:①Hp呈螺旋形,具鞭毛结构,可在粘液层中自由活动,并与贴膜细胞紧密接触,直接侵袭胃贴膜;②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如尿素酶及其代谢产物氨,过氧化物歧化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等可破坏胃黏膜;③细胞毒素可致细胞空泡变性;④Hp抗体可造成自身免疫损伤。 4、免疫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中能检出壁细胞抗体, 伴有恶性贫血者还能检出内因子抗体。壁细胞抗原和壁细胞抗体形成的免疫复体在补体参与下,破坏壁细胞内因子抗体与内因子结合后阻滞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导致恶性贫血。 5、其他: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干燥综合征患者,伴有菱缩性胃炎者较多见。胃部其他疾病,如胃息肉、胃溃疡等也常合并慢性菱缩性胃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现已受到重视。 二、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不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体征不明显,各型胃炎的表现不尽相同。 1、慢性浅表性胃炎 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多。 2、慢性萎缩性胃炎 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胃炎其症状亦不同。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影响胃窦时,胃肠道症状较明显,特别是有胆计反流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于进食后即出现,可伴有含胆计的呕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有时可有反复小量上呼吸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 三、 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需服用药物根除。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者应定期胃镜复查,警惕癌变。 1、一般治疗:去除致病因素,宜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进食宜细嚼慢咽,忌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胃黏膜的食物饮料。 2、对症治疗:反酸或胃黏膜糜烂、出血者,可给予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腹胀、恶心呕吐者,可给予胃动力药物;胃痉挛疼痛者,可给予解痉药物;伴恶性贫血者应给予维生素B12和叶酸。 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等2种抗生素与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合用,疗程1~ 2周。 4、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重度肠腺化生尤其是大肠型肠腺化生者与早期胃癌难以鉴别,可以考虑内镜下手术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胃是人们身体关键的一个消化器官,它负责将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为身体出示充裕的营养元素,可是许多人因为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不留意饮食搭配规律性,可能就会对人们的胃里粘膜导致损害,時间久了渐渐地的就会出現肠胃病,一起针对某些在生活中不留意饮食安全的人而言,就会非常容易感染上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这种很难除的病原菌,这是惟一能够存活在胃中的病菌。人体如果感染上以后,那麼就会渐渐地的损害到人们的胃粘膜。如果这种病菌得不到及时的杀灭,可能就会诱发胃癌,因此人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必须要留意这一点儿。可能很多人在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之后并没有发觉,其实人在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之后,身体会有一些异样的变化出现,葛文津告诉大家比如以下3种情况就会相继而来。 一、口气,一股臭味 幽门螺杆菌的生存空间非常广阔,除了寄生在胃里,还能在牙菌斑中得以生存。在胃里,容易导致消化不良,食物无法彻底消化,于是在体内进行了发酵,气体通过打嗝排出,会散发出一股异味。在口腔中,能够直接产生携带臭味的碳化物,即使刷牙、漱口、喷清新剂,也难以有效消除。所以,口臭的人,或许体内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二、胃里,一点酸意 当我们被幽门螺杆菌缠上之后,体内的胃酸会突然增多,以至于胃里立刻感觉到反酸、烧心。 主要是因为食管贲门部位为了防止胃酸上行,括约肌出现了松弛,导致胃酸反流进入了食道。 除了反酸不适的症状之外,有些人还会表现出来腹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 一旦某天发生了这种种情况,需立刻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清理。 身体这三个部位出现臭、酸、痛时,幽门螺杆菌已经感染了 三、上腹,一阵疼痛 幽门螺杆菌入侵胃部、驻扎在我们的胃里,会不停的释放“毒素”,伤害我们的胃粘膜。 若是胃粘膜长久的受到侵害,一定会做出反应,具体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有了这三个典型体征后,建议去医院做正规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当确定是幽门螺杆菌超标则需要接受正规治疗杀菌并修复胃粘膜。
一、哪些原因可以引起胰腺炎 1、梗阻因素:在欧洲、亚洲及我国较常见的梗阻原因是胆结石。 2、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3、暴饮暴食:吃变质食物,过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加之饮酒,可刺激胰液的过量分泌,在伴有胰管部分梗阻时,可发生急性胰腺炎。 4、高脂血症:高脂血症非常容易引起胰腺炎,就是一些胖子容易出现胰腺炎的原因。 5、高钙血症:钙能诱导胰蛋白酶原激活使胰腺自身破坏;高钙可产生胰管结石造成胰管梗阻;高钙还可刺激胰液分泌增多。 6、感染因素:急性胰腺炎可以发生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以及细菌性肺炎等感染病毒,或细菌是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而引起胰腺炎。 由于生活条件好转,由于暴饮暴食原因引起的胰腺炎越来越多。 二、胰腺炎为啥这么严重遭罪? 胰腺位于上腹部,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与肝胆、胃十二指肠和脾脏相邻。 胰腺长约12.5~15cm,宽3~4cm,厚1.5~2.5cm,重约60~100g,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它是一个兼有内、外分泌功能的腺体,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内的胰蛋白酶原无活性,进入肠道后才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胰蛋白酶是目前人体内作用最强酶,一般我们吃的大鱼大肉都要有它的参与。 胰腺炎时因某些因素激活了胰蛋白酶,对胰腺发生自身消化作用,促进了其坏死溶解
基本每个人都有过肚子疼的感受。许多人感觉肚子疼就相当于胃胀痛,但我觉得“肚子”里包括着许多器官,而胃仅仅在其中的1个“零部件”,因此肚子疼不一定就是说胃出現了难题。那麼肚子疼的那时候,到底该怎样鉴别发病原因呢? 通常,我们把胸以下、屁股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都统称为“肚子痛”。而在医生眼里,这块从横膈膜到膀胱之间的区域,包括了肝胆、脾胃、十二指肠、胰腺、大肠、小肠、阑尾等重要器官组织。 因此肚子疼这一事儿难以衡量了,辨清肚痛的实际位置,就能协助人们基本判断发病原因与病况。 左上腹 左上腹的位置主要有胃和胰脏,一旦这个地方发生疼痛,很可能就是这两个器官所引起的,常见的疾病有胃炎、胃溃疡、胰腺炎等。 相对而言,胰腺炎引发的腹痛往往更为剧烈,具有持续性,有时还会放射至腰背部,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多于饮酒后、暴饮暴食后或是吃了太多的高脂高热量食品后发发作。 另外,高脂血症及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引发胰腺炎。 右上腹 右上腹所包含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胆囊这两个,所以如果右上腹发生疼痛,一般预示着肝胆出现了问题,常见的病因主要有肝炎、胆囊炎、肝肿瘤、胆结石、肝脓肿等。 若是肝脏方面的问题,大多还会伴有乏力、厌食、黄疸等症状;若是胆囊方面的问题,则多是阵发性绞痛,多在吃饭后症状加重,并伴有明显的触痛、恶心、发热等症状。 胆囊方面的疾病必须及时干预治疗,否则可能有胆囊穿孔引发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后果非常严重。 上腹部 这个位置是胃和十二指肠所在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出现疼痛不适,多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各种类型的胃炎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同时还常伴有嗳气、饱胀、恶心、反酸等症状,其发病原因主要和饮食有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位置和心、肺连接紧密,所以心绞痛、大叶性肺炎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上腹部疼痛,如果是心肺疾病引起的疼痛,则多伴有胸闷、气短、咳嗽、心前区压迫感等不适,与肠胃不适的症状区分较为明显,比较容易辨别。 左侧腹 左侧肾脏和降结肠都在左腹部位置,这里出现疼痛很可能是降结肠疾病或是肾脏和输尿管结石所致。 右侧腹 右侧腹是右侧肾脏和升结肠的所在位置,这个部位的疼痛,通常提示着肾结石、肾炎、输尿管结石及升结肠病变。 中腹部 中腹部的主要器官为肠道和胃,所以这个部位出现疼痛的情况尤为多见,如急性肠炎、肠梗阻、胃炎、胃溃疡、蛔虫病等,都会引起中腹部的疼痛,通常还伴有腹泻的症状。 另外,铅中毒的其中一个症状也是以肚脐周围为主的腹痛,所以如果之前接触过含铅物品,并出现了这个反应,则需高度警惕,及时到院排查。 左下腹 左侧输尿管、乙状结肠和卵巢等器官都位于左下腹,这个地方发生疼痛,有可能是结肠病变、卵巢囊肿,甚至可能是宫外孕引起的。 右下腹 右下腹牵涉到的器官比较多,有阑尾、结肠、右侧输尿管、卵巢等,一旦发生疼痛,可能的疾病有阑尾炎、尿道炎、结肠炎、盆腔炎等。 其中阑尾炎的腹痛有一大特点是具有转移性,初期可能是在上腹部肚脐周围,经几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多呈持续性疼痛,可有阵发性加重。几小时后有发热表现,体温可能上升至38℃甚至更高。 小贴士 急性阑尾炎的致命率比较低,只要能及时治疗,一般都能比较快地康复。 下腹部 下腹部这里有子宫、膀胱和直肠等器官,这里发生疼痛首先要关注子宫、膀胱和肠道疾病,如盆腔炎、男性前列腺炎和睾丸炎、直肠炎、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等等。 其中膀胱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都可能伴随有尿频、尿急、血尿、排尿痛、膀胱水肿等症状。
有关幽门螺杆菌,有没有胃病,估计你对它也不陌生,但今日还是说点被问的最经常的问题 。 第一,幽门螺杆菌会造成胃癌吗?答案是:未必,但决对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最关键元凶! 第二,幽门螺杆菌有木有疫苗?答案是:沒有!幽门螺杆菌归属于细菌,疫苗的研发针对病毒的比较多,细菌是很难出疫苗的,我们经常说的流感疫苗其实用处不大的,因为流感细菌是不断进化变异的 第三,大蒜、蜂蜜等等这些能杀幽门螺杆菌吗?答案是:毫无疑问不可以! 第四,幽门螺杆菌超标准必须得用抗生素吗?答案是:分情况。假如必须得用抗生素医治就务必采用二种抗生素,并且必须协同果胶铋和抑酸剂,也就是说现阶段临床医学应用数最多的四联药,许多人害怕副作用,确实,这是一剂猛药! 第五,四联治疗是什么?用药原理是什么?答案是:PPI就是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的,都是些拉唑类的,抑制胃酸是为了给抗生素发挥作用打前站,果胶铋,一种重金属,相当于给胃壁刷一层漆,且算做保护吧,国外是禁止使用的,副作用太大,四联两周后基本都会转阴,关键怎样才能降低复发率?这就需要菌群平衡的互相制约了,舒克幽里含有的特殊益生菌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并且修复胃黏膜,不需要非得靠药物去杀。抑制住了便不会成倍增长。 第六,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一个+是什么意思?答案是:一个+属于轻度感染,++是中度感染,像数值六七百都属于中度,+++就是重度感染! 第七,幽门螺杆菌阳性一定要治疗吗?答案是:区分对待!一个人幽门螺杆菌阳性,但并没有症状,可杀不可杀。 第八,四联杀菌副作用大吗?答案是:因人而异!不过从患者反馈看,绝大多数是有副作用的,最直接的可能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所以不能长期服用四联中的任何个药物,更不能自己乱用药物。配合微生态制剂舒克幽益生菌一起吃能有效降低副作用,很简单因为菌群失衡要平衡,而且要用正规的功能菌,否则吃了也没效果。 第九,用药疗程和复查,答案是:一般都是10到14天,停药后饮食上必须忌食生冷辛辣食物,这是因为胃黏膜没有恢复好的话,幽门螺杆菌是很容易在里面继续繁殖的,所以后续的养护胃黏膜更加重要,基本上要服用3-5个周期舒克幽益生菌。 第十,不管它,自己会好吗?答案是:肯定不会!一但感染并出现症状,不治疗的话症状会一直存在,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还有可能恶变。 最后希望能帮到大家,祝看完文章的朋友身体健康!
每日早晨喊醒你醒来的除开闹铃,也有胃疼。醒来时就惦记着大夫的提示:老胃病,要每季度复诊胃镜检查,说起來非常容易做起來难。需不需要胃镜检查?做什么类型的胃镜检查? 禁不住!胡吃海塞一餐,一时爽了,一天胃都胀得像个橡皮球,打嗝儿打嗝一打就是百连发。老胃病的忧虑,每年都在战战兢兢。 胃又不断难受,胃镜检查汇报写着:“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微或轻中度上皮内瘤变”,或是“胃腺瘤性息肉,合并低级別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大夫说要特别注意,自己网上一搜,说这叫癌前病变! 老胃病,必须密切关注哪些可能癌变的问题?十几年的慢性胃炎,有肠上皮化生,是啥?会否病变?查出来上皮内瘤变,大夫说成癌前变病?据说查出来胃息肉必须要切?要不然就会病变? 过去服药可以控制非常好的溃疡病,怎么会复发?肠胃不适不断发病,平时医护专家有什么权威性提议?肠胃病3分治七分养,养的方式对不对?会否熬成问题? 养胃 暖胃治胃抗癌变!老肠病的问题真多! 葛文津医生,给你分享老胃病养胃、治胃、防癌变的全程管理。 1、胃粘膜的炎症不除,慢性胃炎就会慢慢加剧。 胃粘膜从内到外分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健康的胃受到幽门螺杆菌、饮食搭配不善、烟酒,及其药品的刺激性,就可能会出现慢性慢性胃炎,在胃镜检查下看粘膜有肿胀血肿的问题,这时发炎只侵及和食材密切接触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随之发炎時间的变化和程度的加重,慢慢蔓延到具有层,逐渐波及固有层,腺体逐渐萎缩,就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2、慢性胃炎发展趋势到肠上皮化生,一部分群体可以逆转。 要是炎症不断存有,胃粘膜处在不断损伤再修补的情况,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的上皮细胞所代替,使得正常胃黏膜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就是肠上皮化生。依据慢性胃炎是不是伴肠化生,又分成慢性胃炎伴肠化生,和不伴肠化生的单纯性萎缩性胃炎两类。 单纯性的慢性胃炎无需太担忧,遵从大夫指示医治只能。但对中、中重度肠化生,要给与充足的高度重视,每季度内窥镜复诊。初期操纵高风险要素,降低胃粘膜发炎,帮助逆转肠化生的进程。如果放任肠化生进一步发展,就会进一步出现上皮内瘤变。 3、从慢性胃炎进度到上皮内瘤变这种癌前变病。胃发生什么转变?什么叫上皮内瘤变呢? 上皮内瘤变,帮助逆转肠化生的进程。也叫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它是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胃黏膜,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它的正确含意是注重上皮细胞内恶性肿瘤已经产生,一它并不是癌,二是肿瘤的形成的一个阶段,是从不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个过程。所以称它为“瘤变”而不是肿瘤。 4、查出来慢性胃炎伴随胃息肉,胃息肉需不需要切?常常听见他人说胃息肉会变胃癌?其实,绝大多数胃息肉全是良性肿瘤的,可以先观察,不用治疗。通常情况下,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高,是良性肿瘤,通常会越长越大,癌变概率也增高。所以一旦发现腺瘤性息肉,一般需要切除治疗,如果任由其继续发展,很有可能就会发展成腺癌。 5、反复发作的胃溃疡要重视,溃疡病的朋友都很担忧病况会恶变,通常状况下,胃溃疡非常容易痊愈,但是往往还会复发。经常复发的胃溃疡,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有恶变的风险。 6、治疗老胃病,药必须得用对。要应对长期的老胃病,基本的医治药品必不可少。 7、老肠胃病要3分治,更需七分养。到底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未曾留意过的小细节会诱发胃部炎症呢?第一类,不良卫生习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第二类,不良饮食习惯。第三类,烟酒。第四类,精神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