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性被查出HPV感染,非常惶恐。有的互相猜疑,有的一年也不敢同房,严重影响夫妻关系。许多人咨询医生,我感染了HPV,丈夫需要检查吗?本文对这个问题予以解答:1男性感染HPV是否普遍?各种类型的HPV感染在人群中十分普遍。大约80%的女性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会感染HPV。对于男性目前还难以进行详细的评估,目前还没有对男性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推测一半以上的男性会在一生中某个阶段感染HPV。有文献表明,女性患HPV感染,在他们的配偶中,可以查到的HPV阳性率只有16%。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个是因为:HPV比较适合存在于湿润的环境,HPV病毒不适合在男性的生殖器周围生长,因为这些地方不像女性生殖器那样湿润,即使有HPV感染,病毒的量也比较少;二是因为男性生殖器周围,比如冠状沟、尿道口周围取样比较困难,只能够取到比较少的样本,如果测量的方法不足够灵敏,就有可能测不到病毒。但是临床上经常见到男性肛周、阴茎上的湿疣。多个性伴侣的男性,他们的配偶同时或先后患有HPV感染,说明男性可能是带毒者,说明男性感染HPV还是比较普遍的。2男性是否应该做HPV检测?如前述,从男性生殖道采集样本检测HPV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男性生殖器周围比较干燥,取样比较少,容易漏诊。所以男性检测HPV的阳性率比较低。但是如果有这个条件,HPV感染的女性配偶检测HPV还是应该的。只是目前临床上检测男性HPV感染还不够普遍,很多医院都不做这项检测。3男性感染HPV的途径和表现是什么?与女性类似,男性也会因为亲密的皮肤黏膜接触,主要是通过性行为(阴道或肛门)感染HPV。日常生活的简单接触,诸如握手是不能感染的。低危型HPV病毒引起生殖道尖锐湿疣,通常是发生在肛门周围、阴茎、阴囊、腹股沟或大腿。尖锐湿疣是可以治愈的。高危型HPV感染在男性可能会引发阴茎癌或肛门癌(多见于男同性恋、双性恋或HIV阳性的男性),但非常少见。4男性感染HPV对于男性健康有何影响?男性HPV感染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且大部分感染可被人体自身免疫力清除,一般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也不会影响健康。男性即使感染了HPV病毒,由于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掉病毒,很少发生癌变。总之,HPV很少会对男性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那些免疫力非常好的男性。5HPV感染的夫妻或配偶,应该怎样避免交叉感染?因为HPV病毒在大自然中是非常普遍的,感染也时常会发生,所以不必要去追问和猜疑对方有什么不检点。HPV感染的症状出现,对感染者本人既是足够的提醒。夫妻一方感染了HPV,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不做危险的性交;同房用工具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感染者适当诊治;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真皮浅层、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约有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 病因荨麻疹病因复杂,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食物:动物性蛋白、植物性食物、食品调味剂及添加剂。 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金葡菌、链球菌最多见,易引起急性荨麻疹,幽门螺旋杆菌多数引起慢性 荨麻疹,隐性感染是荨麻疹的重要病因之一。 药物: 免疫性机制:青霉素、磺胺、呋喃唑酮、血 清制剂、疫苗等。 非免疫性机制: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达嗪、阿托品等。 药物添加剂:赋形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呼吸道吸入物:花粉、粉尘、尘螨、真菌的孢子、挥发性化学品; 皮肤接触物:植物、动物皮毛、昆虫毒素、蛇毒、海蜇毒素等。 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乙酰胆碱释放→肥大细胞 全身性疾病:风湿热、类风关节炎、SLE、恶性肿瘤(白血病)、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疾 病均可成为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其他因素: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异常;妊娠或月经周期等均可引起本病。临床表现急性荨麻疹 急、瘙痒、风团、呈橘皮样外观、消散快(24小时内)、不留痕迹,此起彼伏;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慌、烦躁、呼吸困难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累及喉头、支气管时,甚至出现窒息; 胃肠粘膜受累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感染引起者可出现寒战、高热、脉速等全身症状。慢性荨麻疹 超过6周,且每周发作超过两次。症状较轻,数月或数年; 部分患者皮损发作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以 傍晚或清晨发作者较多; 在服用某些药物、饮酒、发热性疾病等可引起急性发作,病情加重。物理性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人工荨麻疹):2-3年可自愈,多数病因不明。 寒冷性荨麻疹: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罕见,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皮损终生反复出现 ; 获得性:常见,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冰块试验阳性。可为冷球蛋白血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 尿症等疾病的表现之一。特殊类型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精神紧张等→躯体深部温度上升 →乙酰胆碱→肥大细胞。躯干和上肢圆形丘疹性小 风团,剧痒、烧灼感,0.5-1小时消退。 接触性荨麻疹 水源性荨麻疹 运动性荨麻疹:与胆碱能性荨麻疹鉴别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临床诊断、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急腹症、胃肠炎;伴有高热和中毒症状者,应考虑合并感染。荨麻疹性血管炎 皮损特点:风团,持续时间长,24-72小时,甚至数天,触之浸润,自觉痒感或烧灼感,遗留色素沉着或脱屑。 伴有发热,关节炎及腹部不适,可出现肾脏损害。 化验:严重而持久的低补体血症,特别是C4降低。 病理: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治疗 治疗原则:抗过敏、对症,首先争取对因治疗。 急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第一、二代 VitC、钙剂 解痉药物:654-2、阿托品 抗生素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外用药物:炉甘石洗剂等收敛止痒剂 过敏性休克 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肌注,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并可升高血压; 地塞米松5~10mg肌注或静注,氢化考的松200~400mg 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1000ml内静滴; 吸氧,支气管痉挛严重时静注0.25g氨茶碱, 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气管切开; 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 慢性荨麻疹 以抗组胺药为主,可2~3种联用或交替使用,根据风团发生的时间调整给药时间,控制后逐渐减量;顽固性者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用,并酌情选服利血平、氨茶碱、雷公藤等。 H2受体拮抗剂:抵抗抗组胺药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血管扩张 利血平:抗5-羟色胺 氨茶碱:减轻平滑肌痉挛 雷公藤;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特殊类型荨麻疹 在抗组胺药基础上,可联合使用不同的药物 皮肤划痕症:酮替芬(肥大细胞稳定剂) 寒冷性荨麻疹:酮替芬、多虑平、咪唑斯汀等 碱能性荨麻疹:酮替芬、阿托品、普鲁本辛 日光性荨麻疹:氯喹 压力性荨麻疹:羟嗪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 定义:又称巨大荨麻疹,是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粘膜的局限性水肿。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手足等疏松部位;为局限性水肿,边界不清,呈肤色或淡红色, 表面光亮;持续1-3天消退;常伴发荨麻疹。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儿童或少年期开始发病。
定义: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特点 常对称分布,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复杂 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 可能与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有关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内部因素 慢性感染病灶: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月经紊乱、妊娠 血液循环障碍:小腿静脉曲张 神经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劳等 遗传因素(过敏素质):与个体的易感性及耐受性有关。 外部因素 食物:鱼、虾、牛羊肉等 吸入物:花粉、尘螨、微生物等 生活环境:如日光、炎热、干燥等 动物皮毛 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可诱发和加重本病。 外部因素 食物:鱼、虾、牛羊肉等 吸入物:花粉、尘螨、微生物等 生活环境:如日光、炎热、干燥等 动物皮毛 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可诱发和加重本病。 临床表现病程和临床表现分为 急性湿疹 ↑↓ 亚急性湿疹 ↑↓ 慢性湿疹急性湿疹 好发部位: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重者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 皮损特点:多形性,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重时见小水疱,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后点状糜烂面、渗出。自觉症状: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水烫洗可加重。继发感染时则形成脓疱、脓液、脓痂,甚至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如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疱疹样湿疹。亚急性湿疹 因急性湿疹处理不当发展而来。 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仍自觉有剧烈瘙痒。 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可致急性发作;如经久不愈→慢性湿疹。慢性湿疹 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 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 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肥厚、粗糙、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自觉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数月或更久。 特殊类型的湿疹 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 局部瘙痒剧烈,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呈红肿、糜烂、渗出,长期反复发作可慢性化,局部皮肤苔藓样变。 静脉曲张性湿疹(郁积性皮炎) 多累及下肢静脉高压患者,特别见于下肢静脉曲张者,伴有小腿的肿胀,易形成不易愈合的溃疡。 钱币状湿疹 好发于四肢。皮损为密集小丘疹和丘疱疹,融合成圆形或类圆形钱币状斑片,境界清楚,直径1~3厘米大小,急性期潮红、渗出明显,慢性期皮肤肥厚、色素增加,表面干燥、鳞屑,自觉瘙痒剧烈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期多形性、对称性皮损,有渗出倾向,瘙痒剧烈等特点,慢性期苔藓样变皮损等特征,诊断不难。 急性湿疹应与急性CD鉴别,慢性湿疹应与慢性单纯性苔藓鉴别,手足湿疹应与手足癣鉴别。 治疗应注意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酒,避免过度烫洗。内用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一般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急性期可用钙剂、VitC、硫代硫酸钠等静注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外用药物治疗充分遵循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多者3%硼酸溶液湿敷,渗出减少后,糖皮质激素霜剂,可和油剂交替 使用; 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感染,可加用抗生素; 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顽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作皮损内注射。
患者:女,49岁。大概患有20年脚气。一层一层死皮,时而会出现小泡。大部分时间不痒。 化验、无 无治疗。但是每日用热水或是醋泡脚,然后还用搓脚石去死皮。如果不搓会裂口。曾经用过达克宁但是不见效。 李大夫,你好,我是替我妈妈问这个病。已经困扰她20年了。每次让她去治,她都说没个好。每天看见她搓脚,有时还弄破,我的心里都好难受。想问问您,这种病该怎么办呢?我妈目前泡脚扣脚这种做法对不对呢?另外,我爸也不幸被传染上了,他有时用风湿膏粘住,这样做对吗?麻烦您了?青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李红:你好:脚气是不能用热水烫洗的,最好是通风,干燥,温度降低,鳞宵型比较难治。因角质层太厚,你可到医院买油性的治疗脚气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和复方苯甲酸水,一般大医院有。不要用风湿膏贴。
患者:有3年左右的时间,2月前严重,到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湿疹, 化验、 4月底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湿疹 北京协和医院的大夫给开的口服药是扑尔敏和维C,外用湿疹膏。当时效果很明显,只是好了的地方,还会再出红点,痒,用药缓解。青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李红:湿疹有内因,外因,两方面引起的,内因是自身原因,外因是有很多原因,包括不当的饮食,外界的刺激,情绪的变化,穿衣服 不适,等等,都可以引起此病。我建议你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以上事项,这样疾病才能慢慢好转。
患者:你好,,在我15左右的时候开始下肢长疱疹(脚.腿),现在主要是月经完后几天发病,大概十颗水疱左右,一般几天就好了,我又想最近一两年要小孩,我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的,是不是真的根治是不可能的?青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李红:此病是比较顽顾,主要与机体的勉疫力有关,首先,不能老累,睡眠要好,不能着急,其次才是用药,但是在文献上讲,要用药物只少要一个月,也不能保证不复发,从我个人的关点,还是休息,不要老累,保证睡眠,减少复发。青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李红:关于根处根除,任何病都不能讲根除,如果不给它创造条件,它就不会发生,你说对吗?用药主要是抗病毒药,我感觉药最好少用,关见在锻练。患者:用药只是一方面,主要是休息,注意锻炼,增加抵抗力,对吗?我还想问一个问题,现在市面上有没有什么药品或者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增加抵抗力呢?青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李红:身体的抵抗力一方面是锻炼,另一方面是睡眠和自身的体质,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种啃定的药来提高免疫力,我个人的看法是劳逸结合。
淋病(Gonorrhea) 淋病(Gonorrhea)是淋菌性尿道炎的简称,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 它是人类很古老的,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流行非常广泛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30年来由于性乱的社会背景,无症状带菌者的增多(女性患者高达75%)、避孕方法的改变(避孕药取代了子宫帽、避孕套)以及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更加快了本病的传播。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淋病的患病率一直居于各种性传播疾病的首位。本病最初多侵犯尿道、宫颈内膜,继而可波及前列腺、精囊、副睾、子宫内膜及输卵管。有时肛门、直肠、咽粘膜、眼结膜也可受染。尚可经血行播散引起菌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及脑膜炎,可引起死亡或不育、不孕、失明及尿道狭窄等后果。由于本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后果严重,因此它是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性病之一。 一、病原学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又称淋病双球菌、淋球菌、淋菌,是奈瑟于1879年首先发现的。它与脑膜炎奈瑟菌、粘膜奈瑟菌、干燥奈瑟菌、微黄与浅黄奈瑟菌同属奈瑟菌属,是一群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人是奈瑟菌属的天然宿主,但对人致病的只有淋球菌及脑膜炎球菌。淋病菌多侵犯尿道粘膜,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其他的均存在于鼻咽腔粘膜,位于细胞外,其生化反应各异,可资鉴别。 淋球菌具有下列生物学特征: 淋球菌适于潮湿(相对温度80%~85%)、温暖(35.5℃~36.5℃)、中性偏碱(pH7.2~7.6)、含5%~10%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生长。最怕干燥,在完全干燥环境下只能存活1~2小时,对温度变化敏感,超过38℃或低于30℃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上室温放置1~2天即可死亡,在39℃存活13小时,42℃存活15分钟,50℃存活5分钟。如在不完全干燥的衣裤、被褥、毛巾、玩具上则可存活18~24小时。一般消毒剂容易将它杀灭,在1:4000硝酸银溶液中7分钟死亡,1%石炭酸溶液中3分钟内死亡。 淋球菌呈卵圆或豆状,常成双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像两瓣黄豆对在一起,大小0.6μm×0.8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呈粉红色,美蓝染色呈蓝色。急性炎症期细菌多在患者分泌物的少部分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慢性期则多在细胞外,且有些可呈单个球形或四联状。人工培养后形态亦常呈球形、单个、成双或四联排列。 淋球菌较为娇嫩,酶系统不完整,初代培养普通培养基不易成功,需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且含有5%~10%二氧化碳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淋球菌在血琼脂培养基孵育24小时后,可形成直径0.5~1mm的圆形稍隆起,湿润光滑,半透明,边缘呈花瓣状,有粘性的露滴状菌。 淋球菌的生化反应不发达,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麦芽糖及蔗糖。藉助上述生化特性亦可与脑膜炎球菌及其他奈瑟菌相鉴别。淋球菌能产生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诊断上有一定意义。 淋球菌的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用药,逐渐产生耐药菌株。1976年菲律宾分离出:产β-内酰胺酶的耐青霉素淋球菌株(PPNG),这是通过质粒介导耐药的。质粒是些非常小的环状NDA,存在于细菌的核质(染色体)外的胞浆中。上述耐药质粒通过突变能编码合成β-内酰胺酶,使其失去抗菌作用,这是种绝对性耐药。在不同的淋球菌株之间,或淋球菌与其他细菌(如大肠杆菌等)之间尚能转移这些耐药质粒,从而引起耐药菌株的扩散。1985年又发现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株(TRNG)。在这些获有耐药质粒的菌株中,虽未发现对药物的分解酶,但可见到蛋白质合成增加,可能以此抗衡药物对菌体蛋白合成的抑制。TRNG对四环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均耐药。 1983年美国又分离出β-内酰胺酶阴性由染色体介导的淋球菌耐药菌株(CMRNG),它是通过染色体突变,使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降低,核糖体发生变化,药物必须增加浓度才能出现药效,从而引起对许多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例如对有青霉素的耐受性增加2~4倍,这是种相对性耐药。根据美国GLSP报道CMRNG的耐药率为青霉素G16%,四环素46%,壮观霉素、头孢三嗪症。 三、传播与流行 (一)传染源 淋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有症状或无症状的患者均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其中轻症或无症状的淋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首先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成人淋病几乎都是通过不洁性交感染。女性与患淋病男性性交后,感染机会可高达90%以上;男性与患淋病的女性一次性交后可有20%的感染机会,如性交次数增多感染机会亦相应增加。除性接触传播外,还可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如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用品(衣裤、床上用品、毛巾、浴盆、马桶等)间接感染;孕妇淋病患者当羊膜破裂,可继发羊膜腔内及胎儿感染;新生儿经过患淋病的母体产道时常可引起淋菌性眼炎;另外尚可通过医护人 员的手和器具引起医源性感染。 (三)流行情况 淋病在世界广泛流行,尤其是欧美、非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性病。 我国解放初期梅毒占性病的第一位,淋病占第二位。60年代中期性病在我国大陆基本消灭。80年代性病重新传入我国后,淋病在性病发病中占首位。 四、临床表现 淋病的好发年龄为性活跃的中青年,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分为单纯性淋病、有合并症淋病和播散性淋病。 (一)单纯性淋病 1.男性淋菌性尿道炎。 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开始表现为急性前尿道炎,尿道口红肿发庠,有稀薄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24小时后出现尿灼、尿痛,排出深黄色粘稠脓液。尿痛于排尿开始时明显,夜间常有阴茎痛性勃起,症状持续1周后可自然缓解,但早晨尿道口尚有微量粘液粘着。急性前尿道炎发病2周后,若未经治疗,约有60%患者发生急性后尿道炎,表现为尿急、尿痛,于排尿终末时疼痛加剧,呈针刺样,有时出现终末2~3滴血尿或急性尿潴留,还可伴发热(38℃左右),经1~2周后症状逐渐消退。两杯尿试验:仅第一杯尿浑浊为前尿道炎,两杯皆浑浊为后尿道炎。若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则转变为慢性淋菌性尿道炎,多因治疗不彻底,淋球菌隐伏于尿道隐窝及尿道旁腺,使病程迁延,表现为尿道常有痒感,排尿时灼热感或轻度刺痛,晨间尿道有少量粘液糊口,挤压阴茎根部可有少量稀薄粘液排出,尿液中可见到淋丝。 2.女性泌尿生殖器淋病。 宫颈为最常见初发部位,有时合并尿道感染。 ⑴淋菌性宫颈炎 潜伏期难以确定,因约60%患者无症状,有时阴道分泌物异常或增多成为唯一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现局部症状时感染已有10天左右。但有学者提出本病潜伏期男女相同,即接触后2~5天。临床可见宫颈红肿,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白带增多。可伴外阴刺痒。有时可并发单侧前庭大腺炎或前庭大腺脓肿。女性急性淋病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炎症,成为无症状带菌者。 ⑵淋菌性尿道炎 常见于性交后2~5天发生,有尿频、尿痛、尿道口红肿,溢脓或按压尿道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症状常较男性为轻。 3.幼女淋菌性阴道炎。 多由于与患淋病的父母密切接触共用浴室用具受染,少数因性虐待所致。幼女阴道由柱状上皮构成,阴道内缺少乳酸杆菌,pH偏碱性,易受淋球菌感染,发生弥慢性阴道炎继发外阴炎,表现为阴道、尿道、会阴部红肿,可出现糜烂、疼痛,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累及肛周及直肠。 4.淋菌性肛门直肠炎。 主要见于男性同性恋,女性则多由宫颈感染的分泌物通过阴道流向肛门自身感染所致。表现为肛门有轻度瘙痒烧灼感或里急后重感,有粘液样或脓性分泌物排出,肛管粘膜红肿变脆,有脓性分泌物,男性同性恋可无症状,但分离出的淋球菌多为耐药。 5.淋菌性咽炎。 主要见于同性恋与异性恋中的口交者。表现为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体炎,有咽干不适、咽痛、吞咽痛等症状,可伴发热和颈淋巴结肿大。症状可持续10~12周,不易治愈,且可作为感染病灶有引发播散性淋球菌感染的可能性。 6.淋菌性结膜炎。 新生儿经患淋病的母体产道时受染,于生后2~3天发病,多为双侧。成人则多为自我接种或接触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所感染,多为单侧。表现为眼睑红肿,眼结膜充血水肿,脓液外溢,俗称“浓漏眼”。角膜受累后呈浑浊、浸润,若延误治疗,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导致失明。 7.淋菌性皮炎和原发性皮肤淋病。 ⑴淋菌性皮炎。常发生在会阴部、冠状沟、阴茎,多与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初发红斑、丘疹,后发展成水疱,脓疱,周围有红晕,皮损中可查到淋球菌。 ⑵原发性皮肤淋病。偶于生殖器或生殖器外皮肤发生感染,而不累及粘膜。可发生类似蜂窝组织炎、化脓性肉芽肿样损害,或为脓疱、疖样损害,皮损中可查到淋球菌。 (二)有合并症淋病 1.男性淋病合并症。 男性急性前尿道炎未彻底治疗,炎症蔓延至后尿道,可引起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球腺炎和附睾炎等。炎症反复发作可致尿道狭窄、输精管狭窄闭锁、继发不育。 ⑴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发病前,尿道常突然停止排脓,伴发热、尿频、尿痛及会阴部疼痛,直肠检查前列腺肿胀有压痛。临床上以慢性前列腺炎多见,症状多轻微,可有会阴部坠胀感及阴茎痛,晨起排尿前有尿道口“糊口”现象,尿液一般澄清,可见少许絮状碎屑(淋丝)。前列腺液有少量脓细胞,卵磷脂减少,可找到淋球菌。 ⑵精囊炎。 多与前列腺炎并发,急性精囊炎有发热、尿频、尿痛,终末尿浑浊可带血。直肠指诊精囊肿大,有明显压痛。慢性精囊炎症状轻微,可有血精,直肠指诊精囊较硬。 ⑶附睾炎。 多为单侧,有发热,附睾肿大、疼痛,患侧腹股沟和下腹部有反射性抽痛。患处触痛剧烈,常同时有前列腺炎和精囊炎,尿常浑浊。 ⑷尿道球腺炎。 在会阴或其左右两侧出现指头大结节,疼痛,可化脓破溃,发热。慢性者进展缓慢。 2.女性淋病合并症。 多为淋菌性宫颈炎未及时治疗,感染上行蔓延,可合并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肝周围炎。也可并发前庭大腺炎、尿道旁腺炎。由于炎症反复发作,输卵管因疤痕收缩而发生狭窄或闭锁,可引起宫外孕或不孕症。围产期子宫内膜炎可发生胎膜早破及早产。 ⑴淋菌性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脓肿。 急性输卵管炎为女性淋病重要并发症,常在感染后不久或月经期发生。表现为下腹部隐痛及坠胀感,腰酸背痛,白带增多,附件部位有压痛。部分输卵管炎可发展为输卵管卵巢脓肿。 ⑵淋菌性盆腔腹膜炎。 输卵管卵巢脓肿一旦破裂,可致盆腔脓肿,出现盆腔腹膜炎症,表现为寒战,高热,恶心,呕吐,下腹部剧痛,腹肌紧张,有反跳痛,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⑶性病性肝周围炎(Fitz-Hugh-Curtis综合症、FHCS) 约有5%-20%急性输卵管炎并发肝周围炎,病原体主要为淋球菌与沙眼衣原体,感染途径可通过腹腔病灶直接播散,或经淋巴、血行传播。感染扩展至肝脏表面,引起肝包膜及包膜下结缔组织炎症,可形成肝表面与腹壁间琴弦状粘连。急性期阶段可呈急性腹膜炎表现,常突然发生剧烈右上腹锐痛,并向右肩放射,伴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右上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墨菲征阳性,可出现肝摩擦音。急性期过后数年内可有间歇性上腹痛发作,月经期偶可加重。 (三)播散性淋球菌感染(DGL)本症系淋球菌通过血行播散到周身,出现较严重症状的全身感染。约1%~3%淋病患者发生DGL,通常发生于无症状淋病病人,约2/3是妇女,多在月经期和妊娠中后期发病。潜伏期通常为7~30天。以淋球菌营养型/血清型为AHU/ⅢA-1、IA-2者多见,该型淋球菌对正常人血清具有稳定的抵抗力。正常人血清中有针对淋菌脂多糖的IgM抗体,在补体协助下,对大多数淋菌具有杀灭作用。缺乏补体成分的人易患DGL。临床上DGL常可分为两个阶段,最初的菌血症阶段可有高热、白细胞增高和皮疹,紧接的第二阶段发生脓毒性关节炎及腱鞘炎,少数可发生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胸膜炎及肺炎。皮疹发生率为3%~20%,好发于手指关节、踝关节附近,初为直径1~3mm红斑,很快发展为直径2~5mm的脓疱,可有疼感,部分可变为出血性或发生小的中心坏死。皮疹历3~4天消退,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和浅表瘢痕。有时可发生淋菌性角化症,于手足、踝部和腰部出现扁平角化性斑片或斑块,掌跖可呈蛎壳状的角质增生,侵及甲下可使甲板脱落。常与淋菌性关节炎并发。 五、实验室检查 包括涂片、培养检查、药敏试验及PPNG测定。 (一)涂片检查 取患者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染色,在中性粒细胞内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阳性率男性90%、女性50%~60%。此法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诊断意义较大,阳性率达90%以上。但对无症状淋病或轻症患者,尤其是女性,检出率低,只做涂片可漏诊40%以上,故应做培养。 正确取材是提高检出率的首要条件。尿道取材应在早晨排尿前,或距上次排尿2h后。对急性前尿道炎的男性患者,先以无菌性生理盐水棉球试净尿道口,再轻捏尿道采取脓液,轻轻滚动涂在洁净的玻片上,厚度以风干后呈半透明状为宜;慢性患者尿道分泌物少,宜用特制的细棉棒,稍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插入尿道2~4cm轻转一圈停留片刻后,取出分泌物涂片;若感染已侵入后尿道,尿道口内0.5cm处取材,并借助窥阴器将棉棒插入子宫颈口内0.5~2cm处,转动并停留10~20s,让棉试子充分吸附分泌物后再取出涂片。若为尿液则需经离心沉淀后,以沉渣涂片。直肠宜用棉试子插入肛门4cm深处,采取肛管直肠上壁脓液涂片。咽部涂片检查临床意义不大,因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正常情况下亦可存在,宜做培养及生化试验方可鉴别。鉴于女性尿道及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有时不易分辨,且检出率不如男性高,WHO推荐用培养法检查女病人。 (二)培养检查 淋球菌培养检查是诊断淋病的重要方法。尤其对慢性患者及女性患者,需经培养后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对已治疗的患者需经培养才能证实是否痊愈。观测耐药菌株,选择治疗药物,都应做淋菌培养。 为使培养获得成功,除取材部位必须准确外,标本采集后,要尽快接种到已预温至36℃的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或桂敏(GBEC)淋球菌培养基上。最好能用白金耳或藻酸钙试子床边取材,立即接种。 培养后需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和糖发酵试验做出鉴定。培养阳性率男性为80%~95%,女性为80%~90%。 (三)药敏试验 对培养阳性者可进一步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或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以确定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合理选择用药。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慎重做出确诊。 (一)病史 有不洁性交史或通过其他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史,且接触后至发病的时间与淋病潜伏期相一致。 (二)临床表现 有尿痛、尿频、尿急、尿道口流脓或白带多,宫颈口、幼女阴道脓性分泌物,或如前述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相应症征,再根据不同表现确定其临床类型。 (三)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中性粒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或经培养证实。 需与男性淋病相鉴别的疾病有: (一)非淋菌性尿道炎 虽亦有不洁性交史,但潜伏期长(1~3周),症状轻微,尿道分泌物量少,呈浆液性或粘液脓性。沙眼原体和解脲支原体为主要病原体,少数可由阴道毛滴虫、念珠菌或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大肠杆菌见于男性同性恋的尿道炎患者。淋球菌检查阴性。 (二)非特异性尿道炎 指与性病无关的细菌性尿道炎,如继发于包茎的尿路感染,或继发于尿道导管插入术和其他尿道器械操作引起的损伤后感染。镜检常为革兰阳性球菌。 (三)Reiter综合征 主要症状发生次序为尿道炎、结膜炎和关节炎。发病与HLA-B 相关,病因多为沙眼衣原体(性病型)、肠道福氏痢疾杆菌(肠型)。偶见于淋菌性尿道炎后发病者,尚可伴发脓溢性皮肤角化症(掌跖多见)及环状龟头炎等皮肤粘膜损害。 需与女性淋病相鉴别的疾病有: (一)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又名非特异性生殖道感染,NSGL) 性伴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白带增多,可有尿道、下腹痛,宫颈水肿呈肥大性滤泡外观,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病原体常为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 (二)念珠菌性阴道炎 外阴、阴道剧烈瘙痒,白带增多,呈白色水样或凝乳样、豆腐渣样物,略有臭味,小阴唇肿胀肥厚,阴道粘膜充血水肿,有乳白色薄膜粘附,除去薄膜可见轻度糜烂,白膜镜检可见成群卵形孢子及假菌丝。 (三)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有瘙痒感,有大量黄白色或黄绿色分泌物,且呈泡沫状,有腥臭味,阴道粘膜及宫颈明显充血并有斑点状出血,宫颈可呈特征性草莓状外观,分泌物置于含温暖生理盐水的玻片上镜检,可见到运动活泼的毛滴虫。 (四)细菌性阴道炎 白带增多,呈灰白色或灰绿色,均匀一致如面糊状粘膜附于阴道壁,有鱼腥样恶臭,pH值增高(5.0~5.5,正常 4.5),胺试验阳性,涂片可见乳酸杆菌减少,革兰阴性菌增多,有大量G(-)球样短杆状加特纳菌。生理盐水湿片中可查见线索细胞(上皮细胞表面附有大量加特纳菌,外观呈胡椒粉样)。本病阴道炎症不很明显、分泌物中白细胞稀少。 七、治疗 1993年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组织国内性病学专家针对淋病有易传染及重复感染,易出现耐药菌株(我国PPNG感染已超过5%),易发生合并症及后遗症,常合并衣原体感染等特点,提出及制订了有关本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及时、足量、规则用药。 3.针对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4.对性伴侣追踪,若有感染同时治疗。 5.疗后随访和判断是否痊愈。 6.注意有无衣原体、支原体及其他STD合并感染。 (二)治疗方案 1.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可择用: ⑴喹诺酮类药如:氟嗪酸400mg(女性600mg)一次口服;或氟哌酸800~1000mg,1次口服;或环丙氟哌酸500mg,1次口服。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儿童及18岁以下少年禁用。 ⑵头孢菌素药物如: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头孢噻肟1.0g,1次肌注。 ⑶氨基甙类药物如:壮观霉素2.0g(女性4.0g),1次肌注。 ⑷如当地无PPNG流行,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青霉素类药如:普鲁卡因青霉素480万单位 ,1次分臀部两侧肌注;或羟氨苄青霉素3.0g,1次口服;或氨苄青霉素3.5g,1次口服(或针剂)。为延缓药物排泄,增加有效血浓度及游离药量,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时,均应同时顿服丙磺舒1.0g。 ⑸为预防合并存在的衣原体感染,用上述药物治疗后,宜用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服7天,或用NGU治疗方案中的其他药物。 ⑹对上述药物过敏者,可用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服7天(孕妇禁用);或四环素500mg,口服,每日4次,连服7天(孕妇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或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4次,连服7天。 2.淋菌性眼炎: ⑴成人淋菌性眼炎: ①头孢三嗪1.0g,肌注,每日1次,连续5天;或头孢噻肟1.0g,肌注,每日2次,连续5天;或壮观霉素2.0g,肌注,每日2次,连续5天。 ②如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水剂青霉素G1000万单位 ,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5天。 ③生理盐水冲洗眼部,每小时1次,冲后再用0.5%的红霉素液或1%硝酸银液点眼(硝酸银液点眼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防损伤角膜)。 ⑵新生儿淋菌性眼炎: ①头孢三嗪25~50mg/kg(单剂量不超过125mg),静脉注射或肌注,每日1次,连续7天。高胆红素血症婴儿,尤其未成熟儿慎用;或头孢噻肟25mg/kg,静脉注射或肌注,每日1次,连续7天;或壮观霉素40mg/kg,肌注,每日1次,连续7天。 ②如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水剂青霉素每日10万单位 /kg,分2次静注或肌注(1周岁以下婴儿每日分4次)连续7天。 ③眼部处理同成人淋菌性眼炎(但硝酸银液宜慎用,可白天按时点0.5%红霉素眼液,夜间涂0.5%红霉素眼膏)。 ④疗效不好者,应考虑可能有衣原体感染。 3.淋菌性咽炎。 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氟嗪酸400mg,1次口服。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壮观霉素对本病无效。 4.淋菌性直肠。 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氟嗪酸400mg,1次口服。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四环素对本病无效。 5.儿童淋病。 体重在45kg以上者按成人方案治疗,体重小于45kg者按以下方法治疗: ⑴头孢三嗪125mg,1次肌注;或头孢噻肟25mg/kg,肌注,每12小时1次;或壮观霉素40mg/kg,1次肌注。 ⑵如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10×10 /kg,1次肌注;或羟氨苄青霉素50mg/kg,1次口服。均应同时顿服丙磺舒25mg/kg(最大量1.0g)。 6.妊娠期淋病: ⑴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头孢噻肟1.0g,1次肌注;或壮观霉素4.0g,1次肌注。 ⑵用上述药物,疗效仍不好者,可能同时存在衣原体感染,可服红霉素500mg,每日4次,连服7天。 [注]凡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咽炎、直肠炎、儿童淋病及妊娠期淋病,在应用以上各种药物1次剂量不足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用药次数、用量或联合用药。 7.有合并症淋病(淋菌性输卵管炎、附睾炎等): ⑴头孢三嗪250mg,每日肌注1次,连续10天;或壮观霉素2.0g,每日肌注1次,连续10天;或氟嗪酸200mg,每日2次,口服,连续10天(肝肾功能障碍、孕妇、儿童及18岁以下少年禁用)。 ⑵如合并有衣原体感染,在上述治疗后宜继续服强力霉素100mg,每日2次,连服15~21天;孕妇用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21天。 8.播散性淋病: ⑴头孢三嗪1.0g,每12小时静注1次,5天后改为250mg,每日肌注1次,连续7天;或头孢噻肟1.0g,静注,每8小时1次,5天后改为1.0g。每日肌注1次,连续7天。 ⑵淋菌性脑膜炎或心内膜炎用头孢三嗪1~2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前者疗程约2周,后者疗程至少4周。 八、判断治愈标准 治疗结束后1~2周复查,在无再次不洁性接触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可判治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且尿液清晰不含淋丝;从患病部位取材(包括前列腺按摩液、宫颈分泌物),做涂片和培养检查球菌连续2次阴性。 九、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单纯性淋病经大剂量药物一次治疗后,治愈率可达95%。若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则可产生合并症或播散性淋病,导致不孕、不育、宫外孕、盆腔炎、尿道狭窄或失明等后果,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十、预防 1.避免婚外性行为。 2.在性生活中提倡使用避孕套等理化屏障,以防止淋球菌感染。 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的危险,可应用于已知与淋病患者有性接触者。 4.按淋病治疗方案对病人进行合理治疗,彻底消灭传染源。 5.对性伴侣应进行检查和治疗。 6.患者宜注意个人卫生与隔离,不与家人、小孩(尤其女孩)同床、共浴。 7.执行对新生儿硝酸银溶液或红霉素溶液预防滴眼的规定,防止新生儿淋病性眼炎发生。 8.病人需经彻底治愈后,方可结婚、生育和安排工作。
(转帖)生殖器疱疹 概述: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I型、Ⅱ型所致性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在国内它还属性病中新一代成员,人们对它的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皮肤、粘膜及多种器官感染。它可以通过性接触感染而发生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生殖器疱疹病毒有两个血清型;HSV-I和HSV-Ⅱ。大多数生殖器疱疹由HSV-Ⅱ引起,本病可呈慢性复发过程,目前尚未有根治的良药。目前HSV 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生殖器溃疡的首要病因,同时还和宫颈癌的发病及新生儿疱疹病的传染有关。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病理: 局部粘膜有很小的损伤,生殖器疱疹病毒进入局部粘膜,引起感染。 症状: (一) 原发性GH:男性常见于阴茎、包皮、龟头、冠状沟、阴囊及会阴部;女性常见于子宫颈、阴道、尿道、阴唇、外阴皮肤粘膜等。发病前局部微红,有烧灼感和紧张感,随即出现簇集小丘疹并迅速成为栗粒大小水疱,呈圆锥形,壁稍厚,疱液开始澄清,以后混浊,常为一簇,亦有二、三簇者,疱破裂后露出糜烂面,数日后干涸结痂,愈后可遗留暂时色素沉着,易于原处反复发作。有的患者可有倦怠、周身不适、低热及附近淋巴肿大压痛。若皮疹累及尿道口,可出现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发生于阴道及子宫颈者,由于该处相对不敏感,可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例可引起播散性感染如HSV性脑炎。一般原发感染可持续1~2个月才缓慢消退。 (二) 复发性GH:复发症状多较轻,病程亦较短,一般无全身症状。HSV-2患者较HSV-1易于复发。复发前可有前驱症状如局部瘙痒,在初次感染部位不定期出现水疱,并形成糜烂或浅溃疡,皮疹7~10天即可消退。 体征 在好发部位见到丘疹、小水疱,3~5天后可形成脓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溃疡,最后结痂愈合。 诊断: 有不洁性交史,外生殖器部发生成群水疱,自觉症状疼痛者,应做如下检查: 1、疱液涂片法检查:用棉签从水疱基底刮取标本涂片,用Wright或Giemsa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找到多核巨细胞的胞核内嗜伊红包涵体,此法阳性率50%。 2、疱液病毒培养:取材时用醋酮消毒(不用酒精)疱膜,用干燥针抽取疱液置入消毒试管,送化验室进行培养,从组织培养中分离出病毒可确立诊断。此法阳性率达80%以上,单目前培养、分离病毒所需价格昂贵。 3、间接荧光抗体检查:刮取疱底疱液置于玻璃片上。再加2滴磷酸缓冲液的生理盐水,空气干燥固定,用免抗疱疹病毒血清及荧光素标记抗免球蛋白染色,见阳性荧光。 4、血清学方法:测定HSVII抗体效价,此法对原发型者有帮助,对复发性者无意义。 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软下疳 有不洁性交史,外生殖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溃疡,溃疡周围红但触之软,伴有痛性横痃。溃疡面渗出物涂片半数病人可查到病原菌。 梅毒硬下疳 有较长潜伏期、坚硬无痛性损害只有一个,损害渗出物涂片可查到苍白蝶旋体,梅毒血清试验阳性。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阴部皮损为溃疡,同时伴有发烧关节痛,口腔粘膜溃疡或角膜炎、虹膜炎等改变。血沉快,针刺反应阳性,病理呈血管炎改变。 治疗: 本病有自限性,约1-2周即可自愈。治疗的目的是防止下次复发。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原则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复发。 1.局部疗法:原则为干燥、收敛、保护患部,防止继发感染。可外涂2%龙胆紫溶液,或选用10%次没食子酸铋(代马妥dermatol)、氧化锌油膏或泥膏、紫草生地榆油膏、0.5%新霉素软膏、或0.25%~0.1%疱疹净(IDU)软膏、5%疱疹净二甲基亚砜溶液(用于皮肤疱疹)等。对颜面部者亦可用10%醋酸铝或锌铜合剂。 2.全身治疗:治疗原则其一使感染的HSV不能活化,甚至消灭病毒;其二调节免疫,防止再发,可用阿昔洛韦静滴或口服,丽珠威口服,干扰素肌注,白细胞介素Ⅱ肌注。我们在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时,使用四医大生物技术中心产的干扰素300万单位肌注,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共三个疗程,适当配合使用白细胞介素Ⅱ或利百多或灵杆菌素,95%的病人不复发。 下面介绍别人治疗疱疹方法供参考: 一、 抗HSV药物 (一) 无环乌苷是公认的有效药物: 1.原发和初发感染:ACV200mg,每日5次,连服7天;或ACV 5mg/kg,按体重静注,8小时一次,连续5-7天。 2.复发感染时,ACV 200mg,每日5次,连服5天,或ACV800mg,每日2次,连服5天;若在刚开始出现前驱症状时或在损害出现后的2天内即开始治疗,则对部分患者可能有效 3.复发频繁时:ACV200mg,每日3次,可连续服用6-12个月。在经常复发的患者中(每年>6次),每日治疗至少可以减少75%的复发次数,在接受长达3年治疗的人群,已确定是安全有效的。从接受治疗的人群中已分离到耐ACV的HSV株,但免疫功能正常者未见治疗失败者。治疗1年后应停药,以便重新评价患者的复发率。 4.免疫受抑制患者:首发或复发的急性患者:静注ACV(5mg/kg/8h)或口服ACV400mg×4次/日,共7-10天;抑制复发:每天静注ACV(5mg/kg/8h)或口服ACV(400mg×3-5次/天),可预防复发。 5.HSV直肠炎,ACV 400mg,每日5次,可缩短病程。免疫受抑制或重症者可静注ACV5mg/kg/8h。 6.新生儿HSV:现有资料认为,不应该常规应用ACV治疗通过产道感染的无症状婴儿,治疗仅限于有HSV临床表现及产后病毒培养阳性的患儿。所有新生儿HSV感染者应接受ACV或阿糖腺苷治疗。常采用ACV300mg/kg/d,阿糖腺苷30mg/kg/d,静脉注射共10-14天。 7.合并HIV感染:患者需口服ACV间歇或每日抑制治疗。对合并HIV感染者增加ACV剂量是十分有益的。 ACV400mg,口服,每日3-5次,治疗有效,应持续用药直至临床症状消失;对重症者,应用ACV静脉给药,对可疑或已证实的ACV耐药株引起的重症患者,最佳方案可能是:ACV400mg/kg,静脉注射,每8小时一次,直至临床痊愈。 HIV感染者中的皮肤损伤粘膜HSV感染时大剂量ACV治疗无反应者日益增多。大剂量ACV对部分患者有助于损伤的愈合,但不能阻止另外一些患者的病情进展。对复发频繁者长期服用ACV不能制止继续排毒,因此,仍可对性伴感染,此时若改用作用机理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如磷甲酸和阿糖腺苷等可能有效。 ACV的抗病毒机理是它很容易被HSV编码的胸苷激酶磷酸化,形成ACV-MP,再被细胞激酶作用而形成ACV-TP。ACV-TP与dGTP竞争而抑制病毒DNA合成。 ACV全身应用治疗首次临床发作或作为抑制治疗药物时,可使疱疹发作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控制。然而,该药既不能根除潜伏病毒感染,也不能影响以后发作的次数和严重性。该药局部治疗的效果比口服差,故不提倡局部用药。 ACV可缩短生殖器疱疹病程,加速愈合及缓解症状,长期应用可减少复发,曾有人对11000例免疫正常的GH连续治疗5年,在此期间复发率明显降低。 但是长期口服ACV不能清除骶神经节的潜伏病毒,停药后生殖器疱疹仍可复发,对ACV有耐药性的病毒株越来越多,几乎所有耐药性都发生于曾经进行多个病程治疗的免疫受损害者。 ACV静脉应用的主要副作用是由于药物在肾实质内结晶而引起的暂时性肾功能不全。若缓慢给药一小时以上或大量饮水则可避免此副作用。 (二)、病毒唑(三氮唑核苷,Ribavin RBV):抑制病毒多种DNA及RNA复制,合成。 用量:原发GH及AIDS合并HSV感染,15mg/kg/d,肌注;复发GH,0.4g,口服,每日4次,3天后改为0.4g,每日2次,共5天,疗效肯定,用于耐药病毒株。 (三)、磷甲酸(Trisodium Phosphonoformate,PFA);选择性抑制疱疹病毒诱导的DNA依赖的DNA聚合酶,主要用于耐ACV病毒株的感染。 用量:40-60mg/kg/d,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连用4次,可用于AIDS合并HSV感染。外用0.3%-1%PFA霜。副使用有肾毒性及钙磷代谢紊乱。 (四)、双羟丙氧甲基乌苷(更昔洛韦,Ganciclovir,DNPG):是ACV的衍生物,通过抑制病毒DNA复制,导致RNA合成受阻,感染细胞DNA多聚酶是作用的靶部位。 用量:5-10mg/kg/d,分3次静注,连续14天,副作用有造血系统抑制及肝损害。 (五)、氟阿糖碘胞苷(FIAC):对HSV-1和HSV-2有同样作用,选择性作用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其代谢产物5-碘尿嘧啶、5-甲尿嘧啶均有抗病毒作用。阿糖腺苷磷酸抑制病毒DNA合成,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副使用少,不能防止潜伏感染的建立,但防止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抗HSV单克隆抗体局部外用,对GH有治疗作用,国外有人报道治疗HSV-2总有效率92.6%,基本治愈率44.1%。 (六)、消炎痛(Indomethacin):作用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助于减少GH的复发,促进conA及PHA(植物血凝素)刺激所发生的细胞增殖作用,加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可用于复发GH的治疗,用量:25mg口服,每日3次。 (七)、聚肌胞(Poly ZIC):是人工合成的干扰素诱导剂,能刺激吞噬作用,增强抗体形成,对免疫系统起调节使用。用量2mg,肌注,2-3次/周。 二、对妊娠GH的处理 对孕妇使用无环鸟苷的安全性尚未肯定,但研究发现,用ACV的孕妇畸胎发生率与正常人相比,并无增高,但ACV对妊娠及胎儿的危险性尚未得出可靠结论。 对威胁母亲生命的HSV感染,如脑炎,肺炎及肝炎,应采用ACV静脉用药,但无威胁生命的HSV感染,不必全身用ACV治疗。 依照美国传染病学会建议,对妊娠期反复发作的GH处理方案如下 (一) 分娩时如无活动性生殖器损害,则无需剖腹产; (二) 妊娠未3个月,症状性复发是短暂的,只要分娩时无活动性损害,可经阴道分娩。 (三) 临产时有活动GH者,可作如下处理:①羊膜未破,孕妇不发热,胎儿尚未成熟,应延缓分娩;②如系足月妊娠,羊水已破,胎儿肺已成熟,应行剖腹产。 预防 (一)避免不洁性交及不正当的性关系,活动性生殖器疮疹患者绝对禁止与任何人发生性关系; (二)治疗期间禁行房事,必要时配偶亦要进行检查; (三)对局部损害的护理,应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四)治愈后或有复发者,要注意预防感冒,受凉,劳累等诱发因素,以减少复发。 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动物实验表明,接种HSV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均有免疫效果,因此病毒与某些癌症的关系密切,故不作常规预防使用。最近用纯化的疱疹病毒包膜糖蛋白作疫苗,可避免疱疹病毒DNA的致癌危险性。 ACV也有预防作用。阴茎套可能减少疾病的传播,尤其是在无症状排毒期,但出现生殖器损害时,使用阴茎套也不能避免传播。
冬季严防疥疮窜窝子 近日工地相继出现几名建筑工人皮肤起皮疹,痒的厉害,尤其夜里痒得睡不着,并有在连里蔓延趋势,随到医院就医,结果是得了疥疮。 疥疮是由一种皮内寄生虫——疥螨引起的,多由人与人直接传染或接触病人盖被及共用衣物等间接传染。易在集体和家庭中传播。随着冬季来临,疥疮在新兵、学生、民工等住集体宿舍的人群中常有发生。长了疥疮要适当隔离,家中及同室患者同时治疗,方法是连续涂3-4天疥疮药,如硫磺洗剂等。再用热水硫磺药皂洗澡同时换下用过的衣物、被褥并用开水烫洗消毒。然后再涂药膏、洗澡,如此反复3-4次就能基本治愈。治疗的关键是大家同时且规律用药洗澡烫洗衣物被服。另外,医生提醒广大民工兄弟患了疥疮要尽快治疗以免回家过年时传染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