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指甲都快啃秃了,家长该咋办? 估计不少成人有童年时啃指甲的记忆——流着口水啃指甲的样子,想想都很有画面感! 儿童啃指甲的行为极其常见,多开始于幼年时,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轻,不过,有的咬甲癖可能持续到成年后。 很多父母苦恼于孩子的这一行为,苦味剂涂指甲、带指套的效果似乎并不持久,而惩罚和恐吓不仅不能改善啃指甲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 那么,严重的咬甲癖是不是病,要不要进行治疗呢? 啃指甲是病,得治 或许有的家长会认为,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咬手指、啃指甲的坏习惯,并不认为是疾病。 然而,有些孩子(甚至成年人)因为啃指甲搞得指头伤痕累累,这时候,咬甲癖没有那么简单了。 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5)中,咬甲癖被分类为「强迫与相关障碍」。 在第十版的国际疾病分类中(ICD-10),咬甲癖也被定义为「开始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特殊的行为和情感异常」,如吮手指、抠鼻子。 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咬甲癖呢? 健康儿童的啃指甲行为多是暂时的,而病理性啃指甲行为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高于健康儿童。 咬甲癖被认为是像病理性拔毛癖、刻板运动障碍一样的「自残行为」,也有人把它当作强迫症的一种。 宝宝为啥偏爱啃指甲? 有的人喜欢啃指甲,有的人喜欢抠鼻子,还有人喜欢拔汗毛,没办法,就是有人好这口。 人们对咬甲癖行为目前并没有清楚的认识,确切的病因也存在争议。 原因可能包括心理因素、后天环境、家庭因素,有的孩子可能跟模仿其他人的啃指甲行为有关,有的孩子啃指甲可能是父母遗传。 1. 天生就爱啃 你可能会问:啊?啃指甲也能遗传?! 答案是:确实是这样的。 有研究发现,有咬甲癖的父母,其后代也更容易有啃指甲的行为,即便在孩子出生前父母就都不啃指甲了。 2. 情绪失控容易啃 啃指甲偶尔会出现在心理状态稳定的孩子,不过啃指甲通常是情绪失控的表现。 啃指甲的孩子可能有紧张不安、压力大、焦虑和情绪低落。 事实上,咬甲行为可能是一种缓解焦虑和压力的方式,当试图制止咬甲行为时,孩子反而会更沮丧。 3. 无聊、饿了、低自尊……反正爱啃 也有研究认为,参与社交活动时通常不会有咬甲行为,无聊和遇到挫折才是啃指甲的原因。 咬甲癖被认为是一种强迫性的、自己无意识的行为,在成人,研究者怀疑抽烟和嚼口香糖可能是咬甲行为的替代方式。 也有理论认为,咬甲癖是婴幼儿时期吮手指行为的一种延续。 此外,饥饿与低自尊也是可能的原因。 当心其它精神疾病 据估计,在 7~10 岁儿童,有 20%~33% 存在咬甲癖,青少年时期更严重。 大多数情况下,咬甲癖被认为仅仅是影响美观的习惯问题。 然而,咬甲癖的患者常有精神障碍。 超过 2 / 3 的咬甲癖儿童至少存在一种精神障碍,这些儿童的父母超过一半患有至少一种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 在患有咬甲癖儿童和青少年中,注意力缺陷 / 多动障碍患儿极其常见(74%),另外还可能患有对立违抗性障碍(36%),分离性焦虑障碍(20%),以及遗尿症、抽动障碍、强迫症、智能障碍或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此外,咬唇癖、撞头、抠抓皮肤、拔毛癖也会出现于咬甲癖儿童中。 咬甲癖危害大,千万别轻视 咬甲癖的主要危害是有碍观瞻,但严重的话,会影响到患儿的生活质量。 1. 影响社交 啃指甲在社会上被认为是一种不良习惯,容易受到其他同龄人甚至是成年人的歧视和侮辱。 这会严重伤害儿童自尊,影响社交,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讥笑、歧视并无益于改善咬甲行为,反而会加重焦虑、压力、无助和挫败感,让咬指甲的行为更严重。 此外,咬甲行为也会妨碍其他社会行为,如绘画、书写和玩耍。 想想看,我们小伙伴在玩耍,而你却在啃指甲!还怎么愉快地做朋友呢? 2. 影响健康 除了影响精神健康,咬甲癖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咬甲癖被认为是一种轻度的自残行为,严重者会使指甲末端与甲床分离,导致指甲永久性缩短。 除此之外,持续啃指甲,还会对手指产生影响。 除了时常会出现指甲周围出血,还容易发生甲沟炎、继发细菌感染、口腔内的疱疹病毒可通过唾液感染手指,严重的话,手指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不光指头,口腔和胃肠道也可能出问题。 严重的咬甲癖可引起牙齿问题,包括牙齿咬合不齐,牙齿出现裂纹;还可能损害牙齿和牙槽结构,导致颞下颌关节异常——在有咬甲癖的患者,有 24% 存在颞下颌关键疼痛和功能异常。 同时,咬指甲还可能引起牙龈炎或牙龈脓肿,以及蛲虫等寄生虫的感染。 怎么让孩子不再咬指甲?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孩子啃指甲不需要过分担心,轻度的咬甲行为并不需要治疗,一般会自动缓解。 那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轻度呢? 啃指甲不频繁,也没造成上述的健康或社会心理问题的话,就可以认为是「轻度咬甲」了。 而同时存在其他精神疾病的咬甲癖,则需要请精神科的医生专门处理了,这时候,了解详细的疾病过程(包括心理方面),以及全面的检查,是治疗的关键。 惩罚、恐吓?当心适得其反! 对于咬甲癖儿童多缺乏长期有效的行为纠正方法,然而,取笑、惩罚、恐吓常无益于帮助孩子纠正这种行为,厌恶疗法(使用苦味剂、辣椒油涂抹在指甲上)目前也存在争议,这可能会引起逆反心理,加重焦虑。 行为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家长和患儿应该认识到纠正的长期性,否则的话,更容易半途而废。 以下方式,可能有助于改善孩子的咬甲行为: 努力消除孩子可能存在的紧张、焦虑心理; 指甲上涂抹橄榄油,软化指甲,使孩子失去兴趣; 修剪指甲边缘; 戴手套; 用嚼口香糖代替咬指甲; 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转移注意力,让孩子的手忙于做其他事情而无暇去咬指甲,如玩乐器、参加体育运动、绘画或者需要手持的玩具。 行为纠正不佳,药物来治疗 行为纠正无效,还有药物治疗可以选! 「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治疗咬甲癖的药物,对于严重咬甲癖的患儿、患者,有一定效果。 具体药物选择的话,建议大家听从精神科医生的,切莫自己买药自己尝试,毕竟精神类药物的使用很专业,别的专科医生也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 服药的同时,一定要记得及时复诊,规律的随访观察是对抗副作用的重要方法。
首先,在了解什么是晚长之前,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骨龄”“骨龄差”。骨龄:我们通常讲的年龄是指实际年龄,骨龄是以儿童青少年骨骼实际发育程度同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而得到的一种发育年龄,骨龄比实际年龄更能准确的判断人体的成熟程度。骨龄差:骨龄差为年龄与骨龄之差,是两者相差的具体岁数。通常将±2岁为骨龄差正常范围,其中骨龄差在 ±1岁内为正常。骨龄大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两岁为偏早;骨龄小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两岁为偏晚。骨龄落后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异常落后;若骨龄提前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异常提前。接下来就是了解一下什么是晚长:晚长是正常生长的一种类型,晚长的孩子青春期猛长和性成熟时间出现晚,但是当同龄人的青春期结束,生长板愈合之后,这些孩子才正值青春期,仍在生长中,所以最后的身高与一般成人无异。一般不需要治疗。晚长的外在表现有哪些呢?常表现为外表正常、身材矮小,骨龄落后。父母的身高都是正常的,但是孩子每年生长速度稍慢,在儿童期身材矮小,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晚长”一般有家族史。如:父亲到高中或大学后才猛长。母亲月经初潮在15-16岁以后。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为晚长?需要做哪些检查呢?骨龄片:确定孩子的骨骼年龄,为进一步确定孩子的情况提供依据;甲状腺功能:排除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激素刺激试验:除外生长激素缺乏症(垂体侏儒);鞍区核磁:排除垂体发育不良导致矮小血染色体:排除生长迟缓与染色体疾病有关性激素检查:青春期迟迟不来临,要排除促性腺激素不足症孩子晚长,我们要怎么做?1、监测身高:要求“同人、同尺、同时刻”,2岁以下7cm/年,4.5岁至青春期开始5cm/年,青春期6cm/年2、均衡饮食:①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偏食、挑食②甜食、含糖量很高的饮料及碳酸饮料、油炸食品等各种垃圾食品不吃或少吃;3、加强运动:1岁到3岁的幼儿期:爬行、跑、跳3岁到7岁的少儿期:适宜进行室外活动,接受日光浴、做操、跑步、打球等。较大年龄的孩子:适宜选择以弹跳为主的运动,如跳绳、游泳、健身操、球类运动等。“坚持运动、适量运动,避免运动损伤”4、保证优质睡眠:人的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是夜间,如果睡眠质量受到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长个子。5、心理关怀:晚长的孩子因个子小,成熟慢,可引起严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心理关怀十分重要,家长不要给孩子灌输越高越好的错误观念,要多鼓励、多表扬孩子,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发现孩子矮小时要及时就医,不要盲目认为“矮” 就是“晚长”,或者盲目用增高药、打生长激素,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以免错误用药、或耽误治疗,后悔不及。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患儿在用生长激素治疗期间,约19-3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主要表现为血清T4或者游离T4水平降低,往往不伴血清T3和TSH水平改变。但是大部分患者并无典型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亚临床甲减。为了避免对生长激素治疗产生负面影响,需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因此对于这些患儿我们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其甲状腺功能。为什么这些患儿容易发生亚临床甲减,其可能的原因包括患儿可能早已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缺陷,应用外源性GH后,使中枢性甲减表现出来,另外生长激素治疗促使T4在外周转化T3增多,以及患儿的生长抑素分泌增加,使TSH分泌受到抑制。
一年长不到4厘米应注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也在逐步升高,家长们也期望孩子的身高能够“节节高”。然而,儿童矮小症却成为继肥胖、早熟之后又一个危害儿童健康的大敌。人们熟知的侏儒就属于矮小症。一般来说,如果在相似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患者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或第三百分位以下,就能诊断为矮小症了。另外,孩子身高增长速度也可以作为一个评判标准:3岁以下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前,增长速度小于3-5厘米/年;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6厘米/年,都属于身高增长缓慢。家长要掌握孩子基本的生长发育规律,每年详细记录他们的身高,如果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长个儿的速度比同龄人都慢,一年连4厘米都长不到,那就要提高警惕了,最好带他们到正规医院的矮小门诊检查。2五成矮小症源于内分泌疾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矮小症的发生呢?引起矮小的原因除家族遗传外,多由疾病所致,内分泌疾病引发的矮小症占临床矮小症病人的50%以上,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障碍,而生长激素是人出生以后促进骨骼和器官生长的最主要激素,它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缺乏的患儿多数都是1岁后开始呈现生长缓慢的,他们往往表现为匀称性矮小,可能已经是20多岁的成年人了,但永远长着一张娃娃脸,甚至声音还仍然是稚嫩的童音,可是他们的智力却跟正常人一样。生长激素的缺乏也让患儿所有的发育都晚了一步,尤其是生殖系统。这些患儿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就会变成我们俗称的“小侏儒”,一般男性成人后身高只有1.45米左右,而女性也不会超过1.35米。3六成矮小症患儿有心理隐患矮小的孩子常常受到嘲笑、作弄,因而使他们变得内向、自闭甚至抑郁。一项由国内多家医院参与的“生长发育异常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矮小患儿不仅有生理上的问题(长不高),而且心理也有问题,近六成的矮小患儿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如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等现象。43-16岁是治疗“黄金期”“矮小症早期发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专家指出,3-16岁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帮助矮小症患者身高增长的最佳时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患儿完全可以达到正常人的身高。矮小症患者大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而长高,关键是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侏儒症患者,应补充生长激素进行药物治疗;对Tumer综合征、慢性肾衰和宫内发育迟缓等非生长性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很显著,一般治疗第一年可增高2-3厘米,个别可增高15厘米以上。另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也比较有效:合理的饮食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豆制品类和乳制品类;另外,多吃含钙食物也有助于长高。适量的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有助于长高的运动有慢跑、跳绳、跳舞、打篮球、打排球、游泳等。尽量避免举重等会阻碍骨骼纵向生长的运动。父母的关爱身体的发育受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低年龄的儿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明显,一般把儿童由于缺少应有的关爱而引起的身材矮小称为“心理性矮小症”。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关爱有加的生长环境。5如何及早发现“儿童矮小症”?孩子在成长中,身高状况比较隐蔽,一旦发现孩子比别人矮一头时,就非常晚了。以下几种方法有助家长及早发现孩子的身高是否异常:标准数据法根据医学类教科书中每个年龄段身高的规定,对孩子进行身高测量,再和标准数据进行比较,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监控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身高增长是否正常。同龄比较法和同龄同性别的孩子相比较,如在一个时期,孩子比其他孩子矮的程度很明显,说明孩子的发育状况出现异常。这种办法特别是对那些带孩子较少的家长尤为重要。比如一段时间没看见孩子,突然看见孩子后,发现身高没变化,应立即注意孩子发育情况。骨龄测试法骨龄是准确判断一个孩子身高发育状况的依据。正常的孩子,骨龄和年龄的发育是同步的。但患矮小症的患儿,骨龄发育比年龄或早或晚。因此,对孩子进行骨龄测试,是最安全可靠的监控办法。来源:广州日报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矮小症,3至12岁是最佳治疗期!矮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身材矮小虽然并不致命,却影响矮小儿童的一生,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07年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矮小儿童有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成年后不具备正常劳动能力,面临升学、就业、婚恋等方面的沉重压力。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幸福生活只能发生在童话故事里,在现实生活中,身材矮小带来的问题却太多太多。全国矮小人联谊会副会长魏泽洋说,根据联谊会内部的调查结果,72%的成年矮小人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68%的矮小人没有稳定工作,矮小人正常恋爱结婚不足15%,100%的矮小人遭受过就业歧视。在这些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上,矮小人都大大低于正常人。家长认知误区多,孩子矮小要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孩子生长发育和长高问题,社会和家长存在很多误区。这也是导致儿童矮小症治疗率偏低的原因之一。超过半数家长不知道0-3岁就需要观察儿童身高;1/3以上的家长没有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3成家长误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赶上;70%以上的家长对矮小症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认为矮小是一种疾病,在发现孩子矮小后固守“晚长”“二十三窜一窜”这样的错误观念盲目等待。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的2个标准差或3个百分位,就可诊断为矮小症。建议家长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如果在班级站队总是排在前三名,或比同龄孩子个头矮5-10厘米,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儿童骨生长的潜力及时间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而且矮小儿童年龄越小、体重越轻,所用生长激素药物剂量越小,花费越少。这就要求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孩子生长缓慢的信号: ●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厘米/年 ●3岁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 ●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到了青春期后,骨骼发育成熟,骨骺线闭合,身高就不再生长了,再用任何方法也无法使孩子继续长高。由于错过了给孩子治疗的最佳时机,很多家长只能遗憾终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生长速率高于正常值,也应警惕性早熟问题。
很多家长都认为,由于现在的孩子营养好,所以发育就早,个子也高,是属于正常现象。殊不知这些现象未必是件好事。如果是因为性早熟引起的提前生长,是会影响身高发育,最终造成成人后身材的矮小。正常的性发育在正常情况下,女孩通常在十岁多时才会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如乳房发育、阴毛生长、来月经等。男孩则在十二三岁时开始出现睾丸发育、胡须生长等第二性征。如果女孩在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而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发育的特征,就属于性早熟。性早熟的危害性早熟可使儿童产生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危害。孩子可能因自己在体型、外表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而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女孩过早来月经往往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男孩会出现早恋倾向及过早的性行为。由于性早熟儿童往往伴有骨骼生长的加速,虽然暂时看起来比别人长得快,却提早把以后要长的部分用掉了,超前的越多,身高生长停止得越快,长大后反而会矮人一截。性早熟的治疗假性性早熟在确诊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停止接触一段时间后,症状会逐渐消退。真性性早熟目前在临床上均推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它可以阻止第二性征的发展,还可以延缓骨龄的进展,改善终身高。但在应用此药物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生长减速问题,一般在治疗半年后生长速率会回落至5厘米/年左右,近年国际上多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用药以克服生长减速的问题。绝大多数性早熟是可以治好的,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只要提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性早熟的患者就可以获得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期望达到的成人期身高,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每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0%身材矮小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平时的疏忽,对孩子生长发育知识的了解太过于缺乏。导致孩子矮小的四大误区,身为父母的你知道吗?误区之一:孩子身高是由遗传决定的。孩子个子高不高全靠遗传,父母高,孩子肯定高,父母矮,孩子也不会高。提醒:遗传是一把双刃剑,父母矮的孩子也可以长的很高,父母高的孩子也可以长的很矮。在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中,遗传仅占23%,通过后天干预,女孩可以多长14—20厘米,男孩可以多长6—24厘米。误区之二:自作主张,“积极”治疗。听到什么增高药物、增高产品都要去试,结果,不但白花了钱,服了几年“增高药”当效果不佳再找专科医生诊治时,可能小孩已经失去治疗时机。提醒:目前来说,生长激素是治疗矮小的唯一药品。家长自行购买的“增高药”,也许暂时有些增高作用,但是这种“揠苗助长”,可能同时会促进孩子的骨骼提前闭合,导致最终身高降低。误区之三:淡定地等待。认为“孩子个矮是晚长,以后会长高的。”当发现孩子真的不再长时,再到医院就诊也可能为时已晚。提醒:当发现孩子生长落后时,要到正规医院专科就诊,寻找孩子生长落后的原因,科学的治疗。误区之四:乱补营养。孩子不长个儿,有些家长认为是他营养不好,所以常给孩子买些保健品调养。提醒:那些保健补品中,可能含有性激素之类的物质,它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会促进人体长高,但也会加快骨骺的闭合,最终缩短人长高的时间。孩子就像是一棵小树苗,自然生长最重要。合理的营养、充分的睡眠、阳光和空气、户外活动以及减少孩子的精神、心理压力、少得疾病,这些都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正常‘拔节’的良好因素;如果发现孩子身材有问题,请尽早带他到医院来检查,做到早检查、早治疗,早日让孩子正常、快乐地成长。
身材矮小需要早诊早治(通常女孩要在10岁之前;难孩在12岁之前)寻找病因最为重要 身材矮小是当今儿童生长发育中最为常见的内分泌疾患,也是儿童自身、家长、教师、社会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但是尽管如此,儿童身材矮小的就医、诊断和治疗总是过迟,经常有超过25岁的矮小症患者前来就医,虽然经过治疗,身高能有所增加,但要想达到成人最终的平均身高已不可能。因此,矮小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矮小症最常见的病因是生长激素缺乏,通过化验检查不难发现,CT扫描可见正常的颅底蝶鞍内藏着一个体积如花生米大小般的东西叫脑垂体,它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骺增长,骨往两端增长,身材就会不断增高;青春期前生长激素的分泌过少,身材就会矮小;其他尚有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青春期延迟、营养不良性生长障碍、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全等疾病可以引起生长发育障碍。 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至少要在骨骺闭合前2年开始效果才好身材矮小症,开始正确治疗的年龄愈小,效果愈好。研究表明,生长激素缺乏症导致的矮小症患儿在3岁以前用生长激素治疗可获得近乎完全正常的快速生长的身高,最终身高与正常人几无差别。可是能做到在3~4岁时就开始治疗的患者甚少,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后才因为上学、分配工作、参军、婚姻等遇到挫折才来要求诊治,此时治疗,疗效虽有,但远不如小时候治疗的疗效。矮身材的治疗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选择。治疗的目标:一是保持正常生长速率,二是赢得青春期快速增长,三是达到成人最终身高。当今内分泌科学研究充分证明,没有一种药(包括生长激素)能够使所有矮身材者都长高,特别是当青春期发育过后,骨骺已经闭合,任何药物都不能起到增高作用。增高鞋、磁场垫、断骨增高术等更是骗人钱财的把戏。但是,矮身材患者也不要绝望,想长高的人应早作打算。比如早晚各饮一杯牛奶,常食虾皮、海产品是长高的营养基础,保持牵伸运动(如跳绳、登楼梯、打篮球、跳高、游泳等),使骨骺达到足够的刺激;保证良好的睡眠使生长激素分泌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些都有助于使矮小身材能接近正常身高。 长身高必须具备的条件儿童体格生长是否协调一致,最终在相应年龄阶段内达到应有的身高,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如遗传),有些因素是可改变的(如营养)。对身高问题早点重视,会事半功倍。遗传因素:身材高矮是多基因遗传。如果父母身材不高,要重视后天的环境,来弥补先天不足。对于父母遗传因素者,最终的身高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保证睡眠:生长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正常人在入睡后45~90分钟,血浆生长激素有很明显的升高,可达白天的10倍以上。因此,少年儿童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长高的重要因素,每晚在10点以前睡,每天确保熟睡时间7小时。如儿童有尿床要早治,以防影响身高。坚持运动:正常人空腹过夜,早晨醒后生长激素水平很低;运动后,尤其登楼梯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高。体育运动,如打篮球、游泳、跳绳、立定摸高、登楼梯等,不仅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而且还可以刺激骨骺的生长,从小坚持这些运动有助长高。营养调理:牛奶中富含精氨酸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所以如果一日三餐有奶制品或饮新鲜牛奶,对长高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睡前饮牛奶更为重要。牛奶中富含的活性易吸收的钙,也对骨化起着重要作用。鲜虾和海虾米也富含精氨酸。杜绝焦虑:焦虑及家庭不良环境均可能影响孩子的身高。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积极向上的环境对身高改善也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避免肥胖:血中脂肪酸浓度增加可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经测定,肥胖儿童自发的和刺激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均受抑制,肥胖儿童的身高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的儿童。如发现儿童较肥胖,应积极通过锻炼或其它科学治疗减轻体重,以降低血中脂肪酸的水平,使生长激素的释放更通畅。总而言之,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较高,营养较充足和体力活动较勤者,身材较高。但这些影响因素均需要以生理量的生长激素为基础。当发现4岁以上儿童年增长速度少于4.5厘米时,应做生长激素与骨骺的检查,如发现有不足,该早点补充治疗,越早越好,18岁以后补充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差3倍。愿天下的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矮小身材,贵在早治疗。
1.孩子个子矮,要不要给孩子做检查?答: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和较为复杂的统计学处理。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百分位数法、离差法、指数法几种。所谓百分位数法评价身高的方法,是将某年龄组的男孩或女孩,随机取出100名,按身高的厘米数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小的百分位数值低,大的百分位数值高,求出某个百分位(用P作代号)的数值,常分为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数。P3即代表第3百分位数值,P97则代表第97百分位数值。医学上根据百分位数法把人体生长发育情况分为五个等级:上等为>P97,中上等为>P75,中等为P25-P75,中下等为P3。一般认为,身高在10-90百分位数范围内的孩子都应视为正常。不在上述范围内的孩子,或4-12岁的儿童每年增长少于5厘米,便可视为不正常,应及时去医院专科门诊(儿童内分泌)咨询、诊治,以便进一步评估。2.个子矮的孩子应该做哪些检查,检查前做哪些准备?答:引起矮小的原因很多,要治疗必须查清病因,做出正确诊断,然后再考虑如何治疗。要查清病因首先要通过病史调查、体格和化验检查,根据详细的资料和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引起儿童矮小的原因,最后确定治疗原则。矮小儿童到医院就诊时家长需提供以下资料:1.母亲妊娠情况,还有婴儿出生时情况,是否难产、窒息以及采用何种分娩方式,出生时身高和体重等。2.每年身高增长速度,测定时需脱去鞋子。3.父母身高和青春发育情况,家族中是否有矮身材。4.智力发育情况,有无慢性肝炎、肾脏疾病和哮喘病。5.是否用过影响生长发育药物,如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等。孩子到了医院,常规进行血、尿检查,肝、肾功能检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女孩要做核型分析。其次需对左手腕掌指进行X线照片,以了解骨龄,判断孩子骨骼生长情况,骨骺闭合的程度和生长潜力。如有需要还要抽血检测生长激素、生长因子等的水平。此外,如考虑为生长激素缺乏性身材矮小,需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才能诊断。矮小儿童都要进行颅部的MRI检查,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的可能性。需要注意:有些检查可能需要空腹,请注意检查前避免进食,有的检查当天可能无法出结果,具体请咨询主治医生。3.矮小儿童做个全面的检查大概要多少钱?如果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是如何计算费用的?答:儿童矮身材属于小儿内分泌疾病范畴。常规检查包括:骨龄、血常规、血糖、甲功、生长激素、尿常规、CT、肝功、肾功等。在广州的一些医院全面的检查大约需要3000元,一般要超过2000元。生长激素治疗费用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因为治疗与治疗剂量有关,治疗剂量又与适应症和体重有关,治疗费用相对比较高。一般说来,如果孩子确诊矮身材,越早治疗,花费越少。4.怎样知道生长激素治疗是否有效果?答:临床对生长激素治疗有效性的判定是,治疗后年生长速率比治疗前增加2厘米/年以上。生长激素可以进行试用3个月,如果3个月能长2公分以上,那就是有效的。如果长不到2公分,需要同主治医生一起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有的家长经常会问到:为什么使用生长激素一两个月,孩子怎么没长?需要提示各位家长的是:请不要进入这样一个误区,即“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孩子就会快速长高”,其实这样的想法不现实,也不符合自然科学规律。从儿童生长发育角度讲,身高的增长是相对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用药后就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关于临床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儿童有效性判定标准是:将患儿年生长速率比治疗前增加2厘米以上即为有效。一般生长激素治疗3个月为一个观察疗程,3个月可以看到相对明显的治疗效果。一般治疗3个月孩子生长2厘米以上都是正常的。临床证实,生长激素用于矮身材儿童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生长速率,从而改善其最终身高。5.生长激素治疗的疗程是多久?答:生长激素治疗,要根据患儿的适应症、身高较正常标准的差距、骨龄的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决定使用时间,一般情况下应至少治疗3-4个月,以观察疗效。具体要听取主治医生的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6.生长激素治疗后,需要做哪些复查?有没有必要重做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有没有用药后自身恢复生长激素正常分泌的病例?答:生长激素治疗后,身高每3个月统计一次,骨龄可以每半年复查一次。一般需要检查甲状腺功能和血糖,核磁共振如果查过没有问题不需要再查。用药后1-2个月考虑监测IGF-1和IGF-BP3。具体要听取主治医生的建议。一般不需要重新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生长激素完全性缺乏一般很少自我恢复,除非临界正常的部分性缺乏是有可能随青春发育缓解。7.不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可以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吗?答:引起孩子身材矮小的疾病有很多,其中特发性矮小(ISS)、宫内发育迟缓(IUGR)等往往都不是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但也是美国FDA规定的生长激素的适应症。性早熟会导致孩子终身高不理想,在治疗性早熟的同时联合应用生长激素也可以改善终身高。在所有适应症中,生长激素缺乏症相对而言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有些孩子年生长速率可以提高到12厘米/年。8、孩子已经开始用药了,怎样用药效果最好? 如果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停一段时间再用可以吗?答:要保证治疗效果,除了每天按时注射(短效生长激素),每周按时注射(长效生长激素)以外,还要增加适当的运动和睡眠。另外,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如果孩子体重增加或者处于青春后期要考虑增加剂量。如果确实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可以连续用药半年到一年以上再停药。但一般不建议停药,应该持续治疗,足量足疗程才能保证好的治疗效果。9、生长激素用于矮身材儿童治疗,什么年龄注射较好?答:越早治疗越好,青春期前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时机。如果已经明确诊断,孩子4周岁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治疗了。10、什么情况下需要停止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答:生长激素缺乏停药的标准:1.骨骺闭合。2.对生长激素治疗有明显的副反应(如高血糖、肝功异常)3.患儿自身有肿瘤。4.达到家长期待的身高目标。5.治疗后生长速率因抗体等原因下降,不能达到改善身高的目的。因每个家长的期望值不同,以及家庭经济水平不同,是否停药请参照上述原因。从医生的角度上,应支持孩子达到正常身高,发育前的身高水平尤为重要,年龄越大,治疗花费会因体重的变化而增加。目前国际上,对于成人GHD的替代治疗已经开始,儿童期的替代治疗目标是改善终身高,严格讲生长激素的替代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的个体应该是终生治疗,只是剂量随着年龄不同会有变化。
孩子长不高,不少家长都会认为是营养不够,或者长个慢的原因,只要多补补,自然就会长了。却不知,孩子长得比同地区,同年纪,同种族的其他孩子都矮小,有可能是矮小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一旦孩子十几岁后骨骺线闭合,再想长高就晚了。 每年长高不到5公分 最好到医院去检查 据了解,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矮小患儿的人数超过10万,但是接受正规治疗的患儿只有1%左右。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长不高已经成为一种疾病,并非补补就好。 如何判断孩子目前是否属于身材矮小的范围?儿科医生说,若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低于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症。通俗一些来说,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每年长高不到5cm,就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 据了解,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持续2~3年。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以后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到儿童保健科及内分泌专业医生诊治就诊。 最好在青春期前就诊 十几岁骨骺线闭合就不再长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身材矮小?儿科医生表示,可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宫内发育迟缓,即出生时体重和身长都低于胎龄正常值。这些孩子在出生两年后生长发育追赶迅速,大多能达到正常水平,但如果3周岁生长仍滞后,就要考虑生长激素治疗。 其次,孩子长期慢性腹泻;有严重的肝、肾、心脏病及内分泌疾病;遗传和先天性疾病都会导致矮小。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青春期延迟等引起的儿童生长缓慢更是常见,甚至有不少孩子是“特发性矮小”,原因不明。医生提醒:家长一定要及早重视儿童身高问题。一些家长误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赶上,因而不停地给孩子进补,殊不知,营养过剩反容易引起性早熟,而性早熟的孩子骨龄会提前闭合,反而会促成矮小症的发生。 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一旦孩子生长速度明显缓慢,就应尽早检查,否则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治疗难度将会变大、可治疗的时间也会变短。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其骨骺线就会接近闭合,也就意味着没有长高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