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四步?第一步:生活方式; 第二步:基础病控制; 第三步:药物防栓; 第四步:功能锻炼。 具体怎么做?一、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戒烟戒酒,按时睡觉,保持乐观。 二、基础病控制:血压达标(
帕金森病有哪些治疗方法?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治疗是综合性的,治疗应遵循一般原则,也应强调个体化。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不仅要考虑疾病特点,而且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就业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既要遵循“药物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又要注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既要改善患者的症状又要通过保护现存的神经元延缓病情发展。其治疗包括:1、 药物治疗:包括左旋多巴替代、选择性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NMDA拮抗剂、维生素E和辅酶Q10、抗胆碱能、腺苷A2A受体拮抗剂等2、 非运动症状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越来越多证据提示非多巴胺能药物在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 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康复、言语康复4、 心理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具有普遍的心理问题。既有疾病所致,也有运动障碍给患者不便引起,同时也有药物的副作用所致。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延缓疾病的进展。5、 外科治疗:包括神经核团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6、中医治疗因此,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不仅要掌握国内外先进的帕金森病相关知识,还要深入细致地掌握每位患者的疾病状态,采取正规化、系统化、个体化治疗才能达到药物疗效及经济指标最大化。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哪几类?目前治疗帕金森的治疗大致可以分成以下7种:(1) 多巴制剂:指左旋多巴和复方左旋多巴,例如美多巴、息宁等;(2) 多巴受体激动剂:如硫丙麦角林(协良行或培高利特)、溴隐亭、泰舒达、克瑞帕、普拉克索等;(3) 抗胆碱能药:安坦;(4)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5)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托卡朋、恩托卡朋;(6) 金刚烷胺;(7) 神经保护剂:辅酶Q10等。由于上述各种药物的选择性作用机制不同,何时何种情况下使用何药,剂量大少,必须由专业神经科医师根据不同的患者作出不同的个体化处方,在医生专家指导下服用。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什么?事实上,依靠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还不可能根治帕金森病,对帕金森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还只是对症治疗,因此坦率的说,帕金森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临床症状,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还是从减轻病痛、延缓疾病发展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着手,离根治疾病本身还很远。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人类在未来的几年或几十年中可能攻克这一医学难关,但在今天,还没有根治帕金森病的万能良药出现。但常常有患者会被一些医疗广告所诱导,误以为帕金森病用某些偏方可以根治而冒然相信服用,既耽误病情,又加重自身经济负担,往往得不偿失。帕金森病的预后如何,影响寿命吗?帕金森病虽然不是一种不治之症,但却可以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因此一些患者常常担心患上帕金森病是否会短寿。我们说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并且随着治疗方法和水平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能较长时间地维持高水平的运动机能和生活质量,据统计,在应用左旋多巴治疗以前的年代,帕金森病人的预期寿命缩短,其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三倍。应用左旋多巴替代治疗以后,帕金森病人与普通人群的死亡率大致持平。因此这些患者大可不必担心得了帕金森病会影响寿命。当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病程长,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也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
哪些人容易得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病因至今未明。遗传因素:约10%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种族差异:白种人发病率最高,黄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低。性别差异:男性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2)。年龄老化:是帕金森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某些工业化学品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雌激素水平降低:绝经妇女或卵巢切除的妇女易患帕金森病,表明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危险性。叶酸水平降低:体内叶酸水平低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危险。服用适量的叶酸可能帮助老年人预防帕金森病。有哪些办法预防帕金森病吗? 鉴于帕金森病的病因未明,从根本上预防本病是无能为力的,仅就能够引起帕金森病的一些有关因素,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针对帕金森病可能是一种多因素造成的疾病,采取积极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也许能取得一些效果。1、 加强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对一些能够产生毒物的工厂应依照《环境保护法》进行严格管理,对废渣、废料、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执行工作章程和个人安全保护,保障厂矿工人和周围居民免受毒害。注意饮食卫生,饮用井水比河水更为合理。2、 预防和治疗某些可能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的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脑动脉硬化及脑部肿瘤。3、 积极预防一氧化碳、锰、氰化物的接触和中毒;4、 尽量避免杜冷丁类药物的使用,严厉打击贩毒、吸毒。5、 积极开展有益于健康的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增进健康状况。6、 饮食上增加粗粮、杂粮、水果、蔬菜的食用,提高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取。7、 适量补充维生素、叶酸、辅酶Q10等。8、 长期饮用绿茶和咖啡可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延缓疾病进展。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1817年英国医生詹姆士.帕金森 (James Parkinson)最先报道的,为了纪念帕金森医生对该病的贡献,把该病定名为“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 经过200多年研究,帕金森病的病理及生化机制基本清楚:即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所致。 根据国际帕金森病学会的报道,全球大约有超过四百万帕金森病患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在1%以上,而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患病率增加到2%。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帕金森病的患者有增多的趋势。帕金森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国内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男性1.7%,女性1.6%,据此估算,目前中国罹患该病的总人数约为200万,占到世界400万患者中的一半。每年有近10万新发病例;我国帕金森病患者40%~70%未获诊断。因此,在我国对帕金森病进行研究、诊治、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帕金森病有哪些主要表现?(一) 运动症状 1、静止性震颤 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者停止,多见于四肢。2、肌强直 肌肉僵硬,活动费力、沉重和乏力。 3、运动迟缓 随意运动减少,各种活动存在启动困难和运动迟缓,特别是起步、转身和翻身动作。4、姿势反射障碍 患者躯干前倾弯曲,步伐碎小,擦地前冲,因不能及时调整体位变化,时常导致倾倒。5、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 常同时并存,也可能孤立存在。 (二)非运动症状 1、睡眠障碍 包括失眠、白天嗜睡、不宁腿综合症、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等 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包括直立性低血压、便秘、尿频、尿急、尿失禁、出汗异常、流涎、皮脂溢出、性功能障碍等 3、神经精神症状 抑郁、焦虑、淡漠 缺乏快感、注意力下降、幻觉、错觉、痴呆、强迫行为等 4、感觉异常 包括嗅觉障碍、疼痛、麻木、视觉障碍等 5、其他非运动症状 包括体重下降、厌食、腿水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