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发作的常用方法,是在发热时及时服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 (美林)、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等小儿常用的退热药。且要求是在发热早期,一旦体温升至38℃,即立即服用之。 同时应该及时来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既往曾经有过高热惊厥的病史。医生则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给予药物来预防抽搐发作。 绝大多数热性惊厥患儿预后良好,不需药物预防,但对具有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包括有多次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发热时短程使用安定等,或长期服用鲁米那或丙戊酸钠。 具体地来说,对大多数有复发病史的热惊厥病儿,仅短暂应用安定口服或予鲁米那钠肌注即可,方法是在发热的头24小时内每4小时含服安定1次,效果较好且可靠,但缺点是用药后出现的精神萎靡和嗜睡可能会妨碍对引起发热的原发病的诊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口服鲁米那并不能够很好地预防高热惊厥发作,这是因为鲁米那这样的口服用法至少要数周才能达到有效而稳定的血浓度。 对于复杂型热惊厥且具有下列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 1.热惊厥复发5次以上或24小时内多次发作; 2.惊厥发作持续20分钟以上; 3.热惊厥发作1周后EEG异常者。 则有可能需要长期用药来预防热惊厥的反复发作,2岁以下应首选鲁米那,2岁以上则首选丙戊酸钠,其疗程一般在1年半左右。
高热惊厥由于其临床特点、防治方法和预后的不同,临床上将其分为两型:单纯型和复杂型。据国内报道热性惊厥后癫痫的发生率:单纯型为2~3%,而复杂型为15~20%。 热性惊厥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包括: 1.热惊厥复发5次以上或24小时内多次发作; 2.抽搐发作持续20分钟以上; 3.发作时体温低于38.5℃,发作前已存在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 4.有围产期异常(产伤、窒息等),惊厥家庭史阳性; 5.热惊厥发作1周后EEG仍有异常。 其中4、5两点尤为重要。
单纯型热惊厥不影响智力发育,但如果反复发作或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则可以引起惊厥性脑损伤,从而可能对智力造成影响。 热性惊厥后发生脑损伤的临床指征是: 1.严重的、频发的热惊厥发作史; 2.热惊厥停止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精神症状,如Todd假性麻痹、感觉障碍、视力障碍、失语等; 3.发作间期EEG异常; 4.热惊厥后出现智力障碍或无热惊厥发作等。
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年幼小儿的惊厥中有2/3为高热惊厥,5~6%的小儿曾经发生过热性惊厥,而小儿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其患病率大约为5~6‰。小儿热性惊厥会转化为癫痫吗?热性惊厥发作对小儿的智力有影响吗?小儿出现惊厥发作时应该如何处理?如何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发作?本期讲座将会详细为您解答这些问题。 1、首先谈谈什么是高热惊厥? 热性惊厥由于其临床特点、防治方法和预后的不同,临床上将其分为两型:单纯型和复杂型。 单纯型热性惊厥特点: 1)年龄:首次发作年龄6个月~3岁,最后复发年龄小于6~7岁; 2)发热在38.5℃以上,先发热后抽搐,在发热性疾病开始时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常在体温上升的第一个高峰时出现抽搐; 3)抽搐多发生在发热的头24小时内,发作类型为强直阵挛或变型的或轻的大发作等全身性发作; 4)发作持续时间:抽搐大多数2~3分钟,少数可能稍长; 5)发作之后很快清醒,无中枢神经感染及其它脑损伤: 6)EEG:抽搐后很快正常,80%~90%发作间期为正常;7)抗惊厥药不需要;预后大部分非常好,尤其是发作间期EEG正常者。 所以典型的热性惊厥临床特点是: 1)有一定的年龄依赖性,即在一定的年龄出现,至一定的年龄即消失,以后不再发作; 2)发作的诱因是发热,不发热就不发作; 3)神经系统检查正常,预后好,不影响智力; 4)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而不符合以上单纯型热惊厥特点的热性惊厥则考虑为复杂型热惊厥。 2、小儿热性惊厥会转化为癫痫吗? 以上谈到如何区分单纯型与复杂型热惊厥,意义在于,区分两者主要是考虑热性惊厥与癫痫的关系:以往倾向于热性惊厥预后较差,但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其预后较好,据国内报道热性惊厥后癫痫的发生率:单纯型为2~3%,而复杂型为15~20%。 热性惊厥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包括: 1)热惊厥复发5次以上或24小时内多次发作; 2)抽搐发作持续20分钟以上; 3)发作时体温低于38.5℃,发作前已存在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 4)有围产期异常(产伤、窒息等),惊厥家庭史阳性; 5)热惊厥发作1周后EEG仍有异常。 其中以4)、5)尤为重要。 3、热性惊厥发作对小儿的智力有影响吗? 前面已经提到单纯型热惊厥不影响到智力发育,但如果反复发作或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则可以引起惊厥性脑损伤,从而可能对智力造成影响。热性惊厥后发生脑损伤的临床指征是: 1)严重的、频发的热惊厥发作史; 2)热惊厥停止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精神症状,如Todd假性麻痹、感觉障碍、视力障碍、失语等; 3)发作间期EEG异常; 4)热惊厥后出现智力障碍或无热惊厥发作等。 4、小儿出现惊厥发作时应该如何处理? 除了退热及治疗原发病外,惊厥发作时可用安定0.2~0.5mg/kg静脉注射,如来不及静脉注射时也可肌注鲁米那钠5~8mg/kg。 在家里,家长一旦发现小儿出现抽搐发作,应立即就近送往医院并做好防护,避免发生舌头咬伤或舌头后坠引起窒息等。 5、如何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发作? 目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发作的常用方法,是在发热时及时服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 (美林)、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等小儿常用的退热药。且要求是在发热早期,一旦体温升至38℃,即立即服用之。同时应该及时来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既往曾经有过高热惊厥的病史。医生则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给予药物来预防抽搐发作。 绝大多数热性惊厥患儿预后良好,不需药物预防,但对具有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包括有多次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发热时短程使用安定等,或长期服用鲁米那或丙戊酸钠。具体地来说,对大多数有复发病史的热惊厥病儿,仅短暂应用安定口服或予鲁米那钠肌注即可,方法是在发热的头24小时内每4小时含服安定1次,效果较好且可靠,但缺点是用药后出现的精神萎靡和嗜睡可能会妨碍对引起发热的原发病的诊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口服鲁米那并不能够很好地预防高热惊厥发作,这是因为鲁米那这样的口服用法至少要数周才能达到有效而稳定的血浓度。 对于复杂型热惊厥且具有下列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 1)热惊厥复发5次以上或24小时内多次发作; 2)惊厥发作持续20分钟以上; 3)热惊厥发作1周后EEG异常者。 则有可能需要长期用药来预防热惊厥的反复发作,2岁以下应首选鲁米那,2岁以上则首选丙戊酸钠,其疗程一般在1年半左右。
1、问:什么是脂溢性皮炎? 答:一种发生于头皮,面部及偶尔在其他部位的炎性鳞屑性疾病。虽然名称是脂溢,但皮脂的成分和溢出通常是正常的。疾病往往发生于皮脂腺较发达的部位。炎症通常是身体对糠秕孢子菌发生反应,产生油脂分解。 2、 脂溢性皮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尤其是雄激素分泌亢进有关。除此以外,可能还与免疫状态、遗传、激素、神经和环境因素有关。与消化功能紊乱、过多食用甜食、脂肪过多、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细菌感染、维生素B族缺乏等也有一定关系。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脂溢性皮炎可继发真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细菌(痤疮丙酸菌)感染,并发痤疮症状。还可继发对真菌、细菌的过敏反应,自身的免疫反应还可继发湿疹样病变与播散性脂溢性皮炎的发生, 3、脂溢性皮炎可以发生在哪些人群中? 答:脂溢性皮炎可以发生任何年龄段,其中以20岁到50岁的成年人居多。 4、脂溢性皮炎发生在什么部位? 答: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尤其是头面部最为常见。脂溢性皮炎很少会发展为全身性。 5、头部脂溢性皮炎有什么表现? 答: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 6、面部的脂溢性皮炎有什么表现? 答: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严重病人在发际处,耳后,外耳道,眉部,鼻部,鼻唇沟和胸骨上部有黄红色鳞屑性丘疹。可能会出现边缘性睑缘炎和结膜刺激症状。 7、躯干部位的脂溢性皮炎有什么表现? 答:胸部、肩胛部,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渐成为中央具有细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性的环状斑片。皱褶部多见于腋窝、乳房下、脐部和腹股沟等,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屑少,湿润,常伴为糜烂、渗出。 8、幼儿脂溢性皮炎有什么表现? 答:新生儿也可发生脂溢性皮炎, 多在出生后2周~6个月之间出现,表现为头皮上有厚的黄色结痂损害("摇篮帽");在耳后有裂纹和黄色鳞屑;面部有红色丘疹;顽固性尿布疹。较大儿童可以在头皮上发生厚的,粘着性,鳞屑性斑块,直径可达到1~2cm。 9、脂溢性皮炎有哪些并发症或或伴发疾病? 答:脂溢性皮炎一般呈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银屑病并发。有时也可以与皮肤过敏或敏感性肌肤相伴。 10、脂溢性皮炎患者在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答:脂溢性皮炎应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多吃蔬菜,尽量少饮酒、不要过多食用油腻、甜食及辛辣食物。以避免刺激或促进皮肤油脂增多。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A的食物要适量多吃,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有人研究,缺锌也可能产生脂溢性皮炎,故可在膳食中补充含锌高的食物,如动物肝、坚果类等以纠正人体内锌含量相对不足。 11、脂溢性皮炎患者为何要避免熬夜和劳累? 答:长时间的熬夜和过多疲劳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也会引起内分泌和机体生化代谢发生重要改变,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的产生。故脂溢性皮炎患者应保持生活有规律,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适当进行体育活动, 12、脂溢性皮炎患者为何不宜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或玩电脑游戏? 答:长达数小时保持相对固定的姿势不仅容易引起颈椎病,也会因为疲劳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而且电脑的辐射也会加重皮肤油脂分泌的状态,从而加重脂溢性皮炎的症状或导致反复发生脂溢性皮炎。 13、为何心情郁闷或脾气急躁容易者容易罹患脂溢性皮炎? 答:因为机体的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这条干线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机体调节“网络”,相互影响、相互调控,不良的情绪会引起负向调节导致机体免疫力的降低和内分泌失调而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的症状。故而脂溢性皮炎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和精神过度紧张。 14、脂溢性皮炎会遗传或传染吗? 答:目前尚无研究证据表明脂溢性皮炎具有传染性,因此患者不必担心此病会传染给家人,但此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明确的脂溢性皮炎患者,则后代发生的机率要高于没有家族史的人群。 15、脂溢性皮炎与季节因素有关吗? 答: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显示脂溢性皮炎的发病率和局部的严重程度除了与遗传因素,精神或身体压力有关外,还与15、脂溢性皮炎与季节因素有关吗? 答: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显示脂溢性皮炎的发病率和局部的严重程度除了与遗传因素,精神或身体压力有关外,还与气候因素有关,其中冬季通常加重。 16、脂溢性皮炎患者在卫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脂溢性皮炎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清洁用品,对脂溢性皮炎和非脂溢性皮炎部位分区清洁和保养,注意消毒洗脸毛巾和勤换枕巾。不要搔抓或摩擦患处。避免便秘,中医有“宿便有毒”之说,西医也认为便秘会加重体内毒素的吸收,对包括皮肤在内的整个机体都没有好处。 17、头部脂溢性皮炎应当如何治疗? 答:洗头不要过勤,洗头时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可用中性肥皂或硫磺皂。成人用巯基吡啶锌,硫化硒,硫磺,水杨酸或焦油香波每日洗头1次,直到头皮控制,而后每周洗头2次。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洗剂(如0。01%肤轻松溶液或0。025%醋酸去炎松洗剂)必须揉擦进头皮或其他毛发区,每日2次,直到鳞屑和潮红得到控制。如果单纯使用香波效果不佳。伴有糠秕孢子菌感染者可以用含1%酮康唑的采乐溶液洗头。 18、头部之外的皮肤上有脂溢性皮炎用什么药物? 答:著名的《默克诊疗手册》对此病治疗的描述:在耳后,鼻唇沟,眼睑缘和鼻背部的脂溢性皮炎可用1%氢化考的松霜剂涂擦,每日2~3次,症状很快可改善;然后,如果需要也可每日使用霜剂1次,氢化考的松霜剂是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最佳的糖皮质激素,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一周以免产生激素依赖性皮炎。注意氟化类固醇激素可产生副作用(如毛细血管扩张,萎缩及口周皮炎)。在慢性患者,2%酮康唑霜剂或其他咪唑类药物(每日2次,使用1~2周)可使症状缓解持续数月。 19、婴幼儿脂溢性皮炎可以用什么药物? 答:在婴儿,每天使用婴儿香波,1%氢化考的松霜剂涂擦,每日2次。对于儿童头皮上较厚的损害,睡前在受累区用牙刷涂擦含2%水杨酸的橄榄油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凝胶,用香波每日洗头1次,直到厚的鳞屑消失。 20、脂溢性皮炎的内服药物有哪些? 答:脂溢性皮炎可用的内用药物有很多,如维生素 B6、 B2或复合维生素 B,烟酰胺等。瘙痒剧烈可用止痒镇静剂如抗组胺药,炎症明显或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具体如何使用需要到正规皮肤科门诊面诊咨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 21、脂溢性皮炎的外用药物有哪些? 答:脂溢性皮炎的外用也有很多。外用疗法以去脂、杀菌、消炎、止痒为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有硫磺、雷锁辛、煤焦油、水杨酸、硫化硒、咪唑类等,可按不同部位不同发病情况选用不同剂型。具体治疗方案应到正规的皮肤科门诊就诊后制定,患者不要自行用药。 22、中医如何看待和治疗脂溢性皮炎? 答:中医认为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肾阴不足,相火妄动,或肺胃血热上冲,热毒不得疏通,而致局部新陈代谢与血液微循环发生障碍。并继发皮疹、丘疹或斑片与油腻状鳞屑的症状。中成药复方珍珠暗疮片内含珍珠层粉、金银花、羚羊角粉、水牛角浓缩粉、北沙参、赤芍、黄芩等成分,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对脂溢性皮炎和痤疮都有较好的疗效。中药面膜对脂溢性皮炎也有不错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会有更为持久的疗效。 23、脂溢性皮炎应与哪些皮肤病相鉴别? 答:脂溢性皮炎应与头面部银屑病、激素依赖性皮炎、红斑性天疱疮、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相鉴别。患者不要按图索骥对照书本或网络描述就进行自我诊断或自我治疗。 24、为什么他克莫司软膏可以治疗脂溢性皮炎? 答:他克莫司系属免疫调节剂,结构系大环内酯类,具有分子量小、皮肤渗透性好的特点,适宜于外用。其作用机制是与T淋巴细胞的胞质蛋白FK-BP结合,抑制钙调磷蛋白磷酸酶的磷酸酯酶活性,进而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表达和释放,产生强大的抗炎作用;同时可促进皮肤胶原的合成和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故该药既可替代激素类制剂的抗炎作用,又避免了长期外用激素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他克莫司有0.03%和0.1%两种浓度,低浓度适合儿童应用,高浓度适合成人应用。尤其适合面部的脂溢性皮炎患者。 25、为什么吡美莫司乳膏可以治疗脂溢性皮炎? 答:吡美莫与他克莫司软膏同属局部免疫调节剂,作用机制也大致相同,对脂溢性皮炎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延长疾病缓解期的药物,吡美莫司乳膏只有一种浓度的制剂,2岁以上的患者都可以使用,尤其适用于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 26、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怎样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 答:一定要在医生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用药,他克莫司属于软膏制剂,起效快,但偏油性,可以在最初的一两周内使用,吡美莫司属于乳膏制剂,起效较他克莫司稍慢,但质地温和舒服,可以在主要不适控制后进行维持治疗。初用时可每天两次,症状控制后可根据情况改为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或隔两天一次…….逐渐拉长用药的间隔期。 27、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制剂有什么不良反应? 答:外用本品可能会引起局部症状,如皮肤烧灼感(灼热感、刺痛、疼痛)或瘙痒。局部症状最常见于使用本品的最初一两天,一旦发生可以用冷毛巾敷面半小时。重复使用后上述不良反应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28、孕妇和新生儿可否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 答:两岁以下幼儿不宜使用这两种药物,对孕妇、哺乳期女性用此二药的安全性在国内外都没有相关足够的经验或资料,因此,不建议这两类女性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 29、脂溢性皮炎是否可以用药物根治? 答:上述我们谈到了脂溢性皮炎的很多诱发和加重的因素,因此脂溢性皮炎的治疗也如其他疾病的治疗一样不能单纯依靠药物的治疗达到根治的目的,比如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脂溢性皮炎基本痊愈后,患者无法改变熬夜、不良情绪及不良饮食习惯等诸多诱发因素,则脂溢性皮炎还会复发。只有防与治结合才能是疾病最终治愈的根本。另外,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当中很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需要终身用药,而脂溢性皮炎经过合理治疗和防护后可以得到痊愈达到不用药的程度,因此脂溢性皮炎在治疗上不要急于求成乱投医,以免贻误治疗或加重病情。 30、脂溢性皮炎是否可以按照上述治疗方案自我购药进行治疗? 答:网络咨询只是提供一个大致的治疗方向,而脂溢性皮炎的病情在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等都有很大不同,而且用药与性别、年龄、肤质、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等个体化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因此网络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建议患者最好不要自行购药进行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有了脂溢性皮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门诊进行咨询、就诊和治疗。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损害或损伤所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还常常并发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表现。基本与小儿脑瘫同义。病变常损伤锥体束和锥体外系。该病与脑缺氧、感染、外伤和出血有直接关系,如妊娠早期患风疹、带状疱疹或弓形虫病,妊娠中、晚期的严重感染、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理性难产等可致新生儿脑性瘫痪。 【脑瘫病因】 致病的原因包括胎盘异常、胎位不正、宫内窘迫、早产、多胎、出生时窒息,以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感染、外伤、脑出血、脑部畸形等。 1)缺氧窒息:包括 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缺氧窒息、分娩时新生儿缺氧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 2)脑部受伤: 如分娩过程中婴儿脑部受伤, 新生儿颅脑受伤或脑部感染、脑血管意外 。 3)早产和胎儿发育不良:胎儿宫内感染,宫内生长缓慢,先天畸形。新生儿体重少于2500克,脑瘫可能性大大增加(脑瘫儿童中约有40%的体重低于2500克) 4)某些遗传病和新生儿核黄疸。 5)孕妇的原因:包括孕妇腹部外伤,孕妇先兆流产、产前出血,妊娠毒血症以及胎盘原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还有孕妇的某些慢性疾病(高血压、肝炎、糖尿病、吸毒、药物过量等)。 【脑瘫的临床分型】 由于脑瘫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并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因此.至今仍无统一的分类。2002年2月第一版全国七年制《神经病学》规划教材依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和体征,临床分为五种类型。 1、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最典型和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获四肢瘫痪。患儿行走、站立困难,走路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语言及智能障碍。 2、肌张力不全型脑性瘫痪多见于幼儿,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不能站立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3、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多由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患儿表现为面、舌、唇及躯干肢体的舞蹈样或徐动样动作。伴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4、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意向性震颤、构音障碍及运动发育迟缓。 5、混合型兼具上述各型某些特点。 【脑瘫临床表现】 脑瘫的表现可以分为多个类型。 1.痉挛型(Spatic): 脑瘫患者学童中却以徐动型者居多,其次才为痉挛型.痉挛意指肌肉僵硬不灵活。为何导致这种现象主要是脑受伤部位在传达控制讯息到肌肉的过程中出现不正确的传递或讯息。正常现象是当我们在动作时,会有二群肌肉在互相拮抗着,一群肌肉收缩,另一群肌肉则放松,如此才能产生完美动作,若二群,平顺的动肌肉同时收缩,则会使肌肉变得导演紧张,导致动作困难,僵硬。 2.徐动型: 此型的最大特征在于动作控制不良,常出现夸大的动作.尤其在作一个动作时,会伴随全身动作及脸部表情扭曲的现象,在徐动型脑瘫患者早期,肌肉张力无力或低张现象,随着年龄渐长,若没有适当的复健治疗,常转变为为混合型,多呈现如高张徐动型。 3.共济失调型以四肢肌肉无力、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步态不稳、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细动作为特征。单纯性共济失调较少见。共济失调也可与手足徐动联系在一起。患儿常常无法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当站立时,为了维持站立姿势不得不进行频繁调整。学走路时间晚于正常儿童。当行走时为了获得较稳定的平衡,双脚左右距离较宽,步态蹒跚,方向性差。 下列症状有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 (1)小儿出生不久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多哭、易激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肉跳。 (2)生后喂哺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佳。 (3)动作不协调、不对称、随意运动很少。 (4)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和动作模式异常。 (5)运动发育迟滞。例如,3~4个月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4个月后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双手常握拳,不能将手伸入口中吸吮;6~7个月仍不能翻身和独坐片刻;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双腿屈曲不能负重,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脑瘫诊断】 1、询问有无上运动神经元发育不良或受损病史,如早产、难产、高热、脑缺血、脑缺氧、颅脑损伤、脑感染等。 2、检查有无痉挛性瘫痪、肌肉运动失调、肌张力增强、反射亢进、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共济失调及智力障碍。 【脑瘫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脑瘫的患儿,还须经以下辅助检查:①智力测试;②脑电图检查;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④影像学等检查确诊。 【脑瘫预防】 1、首先是孩子出生前: (1)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2)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 (3)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 (4)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2、胎儿出生时,即分娩过程中。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预防早产、难产。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 3、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4、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1)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 (2)近亲结婚; (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 (4)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它遗传病史。如果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应尽早终止妊娠。 【脑瘫的心理护理】 (1)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定专人进行护理,只有互相信任和尊重,患儿才能真实而详细地反映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护理人员可采用交谈、问答及特定、有效的量表或问卷,对患儿及其亲属进行心理测试,以了解患儿及其亲属的心理、行为问题所在,根据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多与患儿交流沟通,鼓励患儿多与他人交往,不要理会社会上对脑瘫患者的误解及歧视,消除恐惧心理,锻炼社交能力,教育患儿通过锻炼照样可以自食其力,长大后要做一个身残志坚的人。 (4)指导家长帮助患儿克服依赖心理,不要什么事都替患儿去做,能自己做的尽量让患儿自己去做,培养其独立意识,使其生活能够自理,减轻家长负担。 (5)与患儿交流要耐心、细心、语调轻柔、语速放慢、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及耐心、充分地倾听,尽量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 (6)多安慰和鼓励患儿,少批评,患儿有了某些进步,护士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7)协助家长正确地教育和引导患儿,尽量克服心理障碍,使患儿的身心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8)指导家长多与患儿交流、沟通,告诉家长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乃至终生的过程,光靠训练人员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家长的帮助在脑瘫患儿的康复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认知功能差的患儿一定要指导家长配合训练人员在业余时间对患儿进行教育和训练,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脑瘫治疗误区】 误区一: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误区二: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误区三: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误区四: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脑瘫治疗原则】 1、后遗症脑细胞损伤病灶,目前中西医疗水平尚无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法; 2、脑细胞损伤导致中枢运动神经元障碍影响肢体的灵活性,一般都以手术和康复功能训练为主,来加强肢体功能运动量,提升灵活性。 3、肢体如有以下症状如:1、双腿股部内侧(股沟)腱带紧绷,2、膝部向前弯曲不直,3、掂脚尖、后脚跟不着地,4、双脚行走成剪刀步,5、骨体变形错位,6、肢体痉孪等症状。须到正规医疗单位手术治疗,使下肢体挺直、足底平整;增加下肢的支撑力和平衡感,行走活动才能更进一步改善。 【脑瘫外科手术治疗原则】 小儿脑瘫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应用各种非手术疗法患儿无效时,手术疗法就成为了重要的选择。但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因更是杂糅不一,所以也就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针对各种脑瘫类型不同的治疗方案,以严格区分不同类型病患的具体治疗方法。 1.小儿脑瘫:类型与手术关系 痉挛型脑瘫最适宜手术疗法。 2.神经状态及智力情况 患儿应智力良好,智商在70%以上,有治疗欲望,并能在手术后配合康复治疗。 3. 肢体固定畸形影响康复训练情况 术前经过正规康复训练治疗,且有一定疗效,但有手法难以矫正的畸形影响运动功能改善者,宜手术矫正该畸形。 4.上肢施术原则 上肢运动功能比较复杂,且多精细动作,对治疗效果的要求较高,希望恢复手的精细运动功能。因此矫正上肢的畸形和恢复手的随意运动功能,难度较大。要求上肢受术者,智力应较好,有强烈的康复欲望,术后能积极进行训练,且手术前应有一定程度的随意运动功能。 5.下肢多关节畸形的处理原则 对于下肢髋、膝、踝等多个关节畸形的患儿,各关节畸形不宜同时矫正。因多关节畸形中,有原发畸形和继发畸形之分,例如髋关节屈曲挛缩或马蹄尖足均可继发膝关节屈曲改变,原发畸形纠正后膝关节屈曲改变往往即可好转。因此,手术前宜慎重判断原发畸形,加以手术矫形,手术后对邻近关节密切观察一段时间,视其变化情况,再慎重决定后续手术是否需要。 6.精确测定痉挛肌和拮抗肌肌力 手术前应测定好造成痉挛畸形的肌肉与其拮抗肌的肌力情况,做出正确地判断并设计出准确的手术方案。 7.预防并发髋关节脱位 患儿有强烈的髋内收,伴有髋关节脱位倾向者,宜早期施行髋内侧软组织松解手术,调整肌力的平衡,以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8.解决重症患儿的生活护理困难 重症脑瘫儿因肢体畸形或姿势异常无法克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护理上极度困难者,应实施手术矫形,以适应护理和生活的需要。比如双下肢严重交叉,无法护理大小便,虽然手术后并不有站立行走,也应该施行内收肌的切断手 9.手术后配合康复训练 脑性瘫痪与其它骨科疾患有很大不同,手术后的结局也有很大差异。那种认为手术出色完成即大功告成的观点是错误的,许多患儿术后畸形复发即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为防止术后复发,提高治疗效果,手术后必须进行康复训练和配用矫形器。 10.手术目的 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在于解除肌肉痉挛、平衡肌力、矫正畸形、调整肢体负重力线、改善运动功能。 目前神经外科经常开展的主要的术式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等。 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 现代 SPR 术(腰骶部)由意大利人 Fasano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创立,他的创新之处在于术中电刺激方法的应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的 Peacok做出进一步改良,将SPR手术平面降至马尾水平。这两位学者为现代 SPR 术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1990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登文肯定了SPR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年SPR术进入中国。迄今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了该术式在痉挛型脑瘫的治疗与康复中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疗单位开展腰骶部SPR术,在几个大的医疗中心颈部SPR术治疗上肢痉挛状态也取得成功,疗效满意。 腰骶部SPR手术适用于同时存在下肢髋、膝、距小腿(踝)等关节多处痉挛的患者。手术宜在全麻下进行,术中不用肌松剂。行跳跃式限制性椎板切除,即只切除L3,L5椎板,保留L4椎板和棘突,椎板切除宽度尽可能小,保留两侧小关节突,这种骨切除对脊柱的稳定性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切开硬脊膜后手术即在显微镜下进行,应用神经肌电生理刺激仪严格选择后行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如将神经内窥镜应用于腰骶部SPR术,可以更准确识别脊神经的前后根,发现神经共干、出口异常等变异,减少对神经的牵拉,而且进一步缩小了椎板切除范围,可以使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颈段SPR术的疗效并不低于腰骶部SPR术,但因在下颈段操作,有损伤颈髓导致截瘫的危险,而且为了充分显露减少牵拉,椎板切除范围较大,导致术后颈椎不稳的可能性增大,故建议更为严格地掌握手术指征,而且只能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单位由有丰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经验的高级医师来实施,切忌盲目推广。 2.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artial Neurotomy)也可以按日本习惯称为选择性显微缩小术,其前身是周围神经切断术。周围神经完全切断后虽可极大程度上缓解痉挛,但存在肌力低下、感觉障碍、建立对立畸形等严重缺点。显微缩小术的改进之一是术中应用神经肌电生理刺激仪,之二是选择性部分切断而非全部切断周围神经。该术式在欧美开展的较广泛,长期随访疗效确切,但在国内尚未推广,缺乏大宗病例积累和经验总结。手术针对四肢不同部位的痉挛而分别采用胫神经(针对踝痉挛)、坐骨神经(针对膝痉挛)、肌皮神经(针对肘痉挛)、正中神经(针对腕、指痉挛)、闭孔神经(针对大腿内收肌痉挛)、臂丛神经(针对肩关节内收痉挛)选择性显微缩小,有切口小、出血少、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症状体征比较单一、局限的低龄患儿,符合脑瘫早期治疗的原则。虽然该术式相比SPR 而言较为简单易行,更适于在基层推广,但同时强调手术必须在显微镜下施行,并使用神经肌电刺激仪进行仔细选择以达到最佳效果。 3. 双侧颈总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脱术 双侧颈总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即颈部去交感神经术)对于手足徐动型和部分扭转痉挛型脑瘫可以有一定效果,且可能改善部分患者流涎、斜视、言语不清、共济失调等症状,手术创伤小,危险不大。
小儿时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平时活动量大,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再说小儿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即使晚上也爱出汗,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多汗,是正常还是疾病? 凡是宝宝汗腺分泌过多称多汗。引起宝宝多汗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 宝宝多汗大多是正常的,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如夏季气候炎热而致小儿多汗;婴幼儿刚入睡时,头颈部出汗,熟睡后汗就减少;宝宝游戏、跑跳后出汗多,一般情况很好;冬天宝宝衣服穿得过多,晚上被子盖得太厚,加上室内空调温度过高,使得宝宝过热而出汗多。有的宝宝出汗仅限于头部、额部,俗称“蒸笼头”,亦是生理性出汗,父母不必担心。 病理性多汗 宝宝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过多,表现为安静时或晚上一入睡后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湿枕头、衣服,称之为“病理性出汗”。如婴幼儿活动性佝偻病、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小儿低血糖、吃退热药过量及精神因素,如过度兴奋、恐惧等。有的宝宝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种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还有多种其他疾病表现,父母需带宝宝去医院就医,进一步做有关的检查。 1、活动性佝偻病 一岁以下的婴儿多汗,若缺少户外活动不晒太阳,没有及时添加鱼肝油、钙粉,父母则应观察宝宝除了多汗外,是否伴有佝偻病其他表现,如夜间哭闹、睡在枕头上边哭边摇头而导致后脑勺枕部出现脱发圈(又见枕秃)、乒乓头(枕骨处骨质变软,似摸乒乓球的感觉)、方颅(前额部突起头型呈方盒状)、前囟门大且闭合晚等表现。父母应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检验,以明确诊断。 2、小儿活动性结核病 宝宝往往不仅前半夜汗多,后半夜天亮之前也多汗,称之为“盗汗”。同时有胃纳欠佳、午后低热(有的高热)、面孔潮红、消瘦,有的出现咳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往往有结核接触史,家中老人、父母或保姆患有结核病。 3、低血糖 往往见于夏季天热,宝宝出汗多,夜间不肯吃饭,清晨醒来精神萎靡。患儿表现为难过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 4、其他小儿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这些小儿可同时伴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如伤寒、败血症、类风湿病、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或血液病等。 护理多汗宝宝,妈妈有方法: 宝宝汗多,先应明确原因 如果是生理性多汗的话,妈妈不必过分忧虑,只要除去外界导致宝宝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炎热夏季需经常开窗,有条件者用电扇或开空调,要注意风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尤其在宝宝睡着后,皮肤毛孔开放,身上有汗,风直接吹容易受凉。 多汗,是否穿得盖得过多 我们主张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从小锻炼宝宝抵抗力。有的妈妈在冬天摸摸孩子手冷,就拼命给孩子添加衣服,穿了好几件毛衣还穿棉袄、棉裤,晚上盖好几床棉被。要知道给宝宝穿或盖得过多,使宝宝大量出汗,衣服被汗液弄湿,又没有及时换掉,宝宝用自己的身体温度捂干湿衣服,反易受凉而引起感冒、发烧及咳嗽。出汗严重的宝宝,由于体内水分丧失过多,会引起脱水。 多汗宝宝,及时补充水分 最好喂淡盐水,因为宝宝出汗与成人一样,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时失去一定量的钠、氯、钾等电解质。给宝宝喂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及钠、氯等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 及时给多汗宝宝擦干身体 有条件的家庭,应给宝宝擦浴或洗澡,及时更换内衣、内裤。宝宝皮肤娇嫩,过多的汗液积聚在皮肤皱折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导致皮肤溃烂并引发皮肤感染。 仔细观察,有无疾病症状 发现宝宝多汗,妈妈应仔细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引起多汗的疾病。如婴幼儿有活动性佝偻病而多汗,可去医院就诊,口服鱼肝油和钙粉,多进行晒太阳等户外活动。夏天清晨突然发现小儿出大汗,没有发热,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四肢发冷,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在家先喂糖水,再立即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Q: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上课秩序和学习成绩。为此家长忧心忡忡。请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小孩子的正常表现? A: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处在发育当中,父母应该了解,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孩子年龄有关:5~10岁孩子是20分钟,10~12岁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因此,如果想让8岁的孩子持续60分钟做作业是不科学的。但如果孩子的注意力过于短暂,和同龄儿童比较明显短暂且影响上课秩序和学习成绩,家长就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寻求原因了。 Q: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哪些表现? A:孩子注意里不集中主要表现为 1注意短暂,无恒心,做事丢三落四,虎头蛇尾,很难专心地完成一件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切橡皮、咬指甲、拉衣角、踢板凳;或者上课时两眼直盯黑板,坐着一动不动,看上去好象很专心的样子,其实思想在开小差,胡思乱想。和他对话时,也许他的眼睛是盯着你没错,但你会看到他的眼神是空洞的,因为他的思绪已经不知道跑去了哪里。 2作业拖拉,边写边玩,粗心大意,只注意事物大的框架,很少注意细节,生活中易犯错误,“X”法看作“+”法,计算错误,审题不仔细等; 3无条理性:文具、作业等乱七八糟易丢东西,大脑综合分析能力差。 4有的孩子性清急躁、易激动、好发脾气、冲动任性、感情脆弱,易哭易笑,话多,大人说话时爱插嘴。 5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没有家长或老师在一旁监督,根本无法独立完成。 Q: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而在看电视和玩游戏时非常集中,无论周围发生了什么,都不会干扰到他? A:多动症的孩子往往主动注意减弱,被动注意增强。对完成工作任务有不良影响的无关刺激缺乏抗干扰能力,直观、生动、引起兴趣、产生美感的容易吸引注意力,而单调、刻板的对象容易分散注意力。对自己感兴趣的电视或游戏等高度集中注意,不能因此而排除诊断。严重的多动症儿童则是对任何事物都不能集中注意力。 Q: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哪些?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1、躯体疾病:儿童铅中毒、贫血、营养不良、视力听力问题等。 2、最常见的原因是心理行为方面问题:有多动症、智力低下等。 3环境方面:家里的物品摆放杂乱,明明是书桌,却堆着很多零食、玩具,又或者在书桌旁边就是电脑,让他心猿意马。或周围环境噪杂,总有一些响动会分散他的注意力,孩子无法保持注意力。 Q:家长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应该怎么办? A:家长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首先带孩子到专业儿童保健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躯体健康情况检查、心理发育评估等,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忌打骂孩子。 Q:如果孩子是多动症应该怎么办? A: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心理行为疾病,是导致孩子主要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需要医生、家长、学校和孩子制定综合治疗方案,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可取的理想的效果,有效率可达95%以上。 Q:家长如何在家里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1、建立生活常规:设定工作时间表,科学安排儿童生活起居时间,做到生活学习有规律、有计划。 2、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孩子固定的学习位置,学习区与玩乐区应分开。如小学生的书房不能布置得过于花哨,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它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和柜子最好上锁,以免孩子随时翻动;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要贴其它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的书桌上不宜放置镜子;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3、尽量避免环境因素干扰、分散其注意力。家长在孩子学习时,应关闭电视\电脑,与客人谈话的声音太高都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正在认真学习的时候,尽量不要为一些小事去打扰孩子,让孩子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干好每一件事情。 4、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还可以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着做。如果是多动症孩子,应根据多动症注意力短暂的特点,每20分钟作为一个学习阶段,中间有5-10分钟休息时间,安静休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5、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培养责任感。孩子一个完成作业的明确期限,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如果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作业,不允许其他时间再写作业,应把每写完的作业交给老师,由老师处理。 6、鼓励良好的行为,少用惩罚手段。 7、加强感觉统合能力训练:加强大运动协调能力训练如跳绳、大羽毛球、乒乓球等。 Q:家长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A: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方法应符合孩子此时身心发展的的特点。给一两岁的孩子讲故事,故事要短,语言要符合儿童的特点,给他们看的图片要色彩鲜艳。如果是三四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块做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的游戏。讲的故事应该生动有趣,有一定故事情节。对五六岁的孩子,家长可以提出要求让他坚决按时完成某项工作;家长讲完一个情节较复杂的故事让孩子复述;教孩子唱歌,练习画画,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引起血尿的原因有: 1.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性疾病和非肾炎性疾病,如结石、感染、结核、肿瘤、损伤等。 2.尿路邻近器官的病变,如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盆腔炎、阑尾炎等。 3.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譬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 4.药物性因素,如服用磺胺类药物、抗凝剂,或注射甘露醇等。 5.食物因素,如吃含有红色的食物,比如红心火龙果等。 6.运动后血尿。
许多人都长过荨麻疹,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荨麻疹?荨麻疹该怎么治疗?荨麻疹会让人休克甚至窒息,这是真的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荨麻疹,下面分享一下专业科普:“荨麻疹”问答。欢迎大家阅读! 荨麻疹:表现为瘙痒性风团,成批出现,1~2小时消退,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 问:老百姓把荨麻疹叫“风疙瘩”,因为觉得是风吹了引起荨麻疹,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吗? 答:荨麻疹很常见,2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发过一次荨麻疹。有一部分荨麻疹与寒冷有关,皮肤被冷风吹了就出现红肿瘙痒的症状,称为”寒冷性荨麻疹“,当然遇到冷水等也会出现类似情况,甚至吃冷的食物,如冰糕等会出现口腔咽部肿胀。 但毕竟寒冷性荨麻疹只是少数,荨麻疹被称为“风疙瘩”或“风疹块”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荨麻疹给人的感觉在跑,一会儿手上一会儿脚上,而且出现了一会儿不见了,一会儿又长出来了,而且消退后不留痕迹。荨麻疹真的是非常难以捉摸,雨过有迹,风过无痕。 寒冷性荨麻疹:冰块可诱发出现风团 问:丘疹性荨麻疹是荨麻疹吗?有什么区别? 答: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虫咬性皮炎,呈梭形,可有水疱,不易消退,往往持续5~7天才会好,而且消退后会有色素沉着。荨麻疹是成批出现,1~2小时消退,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另外,色素性荨麻疹也不是荨麻疹,是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虫咬性皮炎,呈梭形,可有水疱,不易消退,消退有色素沉着。 问:荨麻疹是否一定会在24小时内消退? 答:一般是,但如果出现眼睑、口唇肿胀时会消退比较慢,称为血管性水肿,需要2~3天才能消退。特别要注意,如果荨麻疹样皮损超过24小时不消退,还要考虑荨麻疹性血管炎、多形红斑、免疫性大疱性皮病的早期,需要到医院就诊,必要时活检病理确诊。 血管性水肿:为荨麻疹特殊表现,需要2~3天才能消退。 问:急性荨麻疹治疗不及时是否会转成慢性荨麻疹? 答:不会,荨麻疹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多数荨麻疹为急性,很快会好,但也有少数会长期反复发,一般超过6周称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往往因为原因不明显和/或诱发因素持续存在而造成的,并不是因为治疗不及时转为慢性。 问:荨麻疹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常见的原因:1.食物或食物添加剂;2.吸入物;3.感染;4.药物;5.精神因素,其它还有物理因素、内分泌变化、内脏疾病、遗传等。具体原因需要结合病史及必要的检查,即使这样,仍有荨麻疹不能明确病因。 问:对找不到原因的荨麻疹该怎么办? 答:对原因不明的慢性荨麻疹,可以查过敏原(如点刺试验、血IgE等),但绝对不推荐所谓的“生物共振”(如某拉,某康)查过敏原。尽管过敏原检测对明确过敏原有帮助,但仍有大约3/4的荨麻疹原因不明,称为“特发性荨麻疹”,其中25%-45%为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可以做自体血清皮试(ASST)确诊后自血脱敏治疗。 问:我查了过敏原,结果很多食物过敏,怎么办? 答:所有的过敏原结果仅供参考,需要结合实际,如,查过敏原为阳性,但每次吃的时候没有任何过敏反应,则可以吃,检查结果可能为假阳性,反之亦然。 问:得了荨麻疹需要忌“发物”吗? 答:如果不是食物引起,肯定不用,即使是食物引起的,也只需要忌吃相应的食物,不需要忌所有的所谓的“发物”。 问:我出现荨麻疹常在裤腰一圈,还有戴手表的地方会非常的严重,其他地方还好? 答:这种荨麻疹与受压有关,又称人工型荨麻疹,会因为你的抓挠而出现风团。但普通的荨麻疹也可以在受压部位出现风团,称为“皮肤划痕征”。 皮肤划痕征:在受刺激的部位出现风团 问:我运动、受热或激动时会长荨麻疹? 答:这种情况称为胆碱能性荨麻疹,发生于15%的正常人青春期,风团较一般的荨麻疹小,只有1~3mm大。常反复数月至数年,常可自行缓解或自愈。 胆碱能性荨麻疹:运动、受热或激动时出现,风团较小。 问:荨麻疹除了皮肤表面,身体里面也会长吗? 答:荨麻疹不仅出现于皮肤,也可引起胃肠道水肿,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喉头水肿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的荨麻疹还有可能引起休克危及生命。 问:荨麻疹怎么治疗? 答:首选抗组胺药,最好选择嗜睡作用小的抗组胺药,如果控制不好可以加量或2~3种联合使用。对抗组胺药无效的患者则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控制好以后逐渐减量停药。如出现呼吸困难或休克等需及时到医院抢救,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问:我得了荨麻疹?为什么医生还给我用了抗生素? 答:大多数荨麻疹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者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确实需要用抗生素。 问:我怀孕期间发荨麻疹,该用什么药? 答:如果病情确实需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氯雷他定片等,相对安全。 问:长期反复发荨麻疹怎么办? 答:明确并去除病因是关键。即使原因不明,也有50%左右在1~2年内痊愈。但确实有部分荨麻疹长期反复,影响生活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口服抗组胺药,控制好症状后逐渐减量维持。 问:什么情况下需要脱敏治疗? 答:对长期反复复发,而且能明确过敏原者可以考虑脱敏治疗,但脱敏治疗需要2~3年,需要坚持足够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