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影像学诊断指的是CT或者磁共振显示有椎间盘突出,患者可以有症状,也可以没有症状;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指的是患者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而且伴有腰腿疼痛的临床症状,当然有的患者可仅仅表现为下肢疼痛,可以完全没有腰部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何时需要手术?1、疼痛剧烈,休息和药物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出现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等马尾神经损伤表现。3、出现下肢肌力的减退或肌肉萎缩。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保守治疗?1、卧床休息 平卧,侧卧,仰卧均可,选择一个能减轻疼痛的姿势。睡一般床垫即可,不建议睡硬板床。 2、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消炎药(止痛药)减轻疼痛;甘露醇静脉滴注,减轻神经根水肿;激素(糖皮质激素)如果没有用药禁忌可以短时间应用激素;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 3、推拿、按摩、复位有没有必要? 推拿等理疗不仅不可能使已经突出的椎间盘复位,而且有可能会加重椎间盘突出,导致马尾综合征,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因此不推荐!颈椎病患者更是不推荐!!!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过度训练也可导致跟骨疼痛,有时放射到足掌前面,这种疾病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成人。 临床表现 患者承载重量时足跟疼痛,疼痛通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尤其是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 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因而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因而症状会缓解。但若过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渐增,症状又会再现。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导致的疼痛特点为搏动性、灼热、刺痛性。 检 查 检查方式 ◎ 走路是否有异常,如垫脚尖、脚内翻、脚外翻等。 ◎ 足底肌肉及足跟垫是否有减少。 ◎ 足底筋膜有疼痛的激发点(Trigger Point)。 ◎ 小腿肺肠肌(gastronemius)及腿筋(hamstrings) 有疼痛的激发点。 ◎ 当大脚姆指往上翻时,足底筋膜感到过紧,甚至引发疼痛。 ◎ 足部小骨头有移位(Subluxation)。 ◎ 膝关节、髖关骨及腰椎因走路方式偏移造成错位(Subluxation)。 ◎ X-光检查可看到足跟骨刺(heel spurs),但有15%的人有长骨刺但没有症状。 ◎ MRI可检查出足跟骨裂伤,有足跟骨裂伤的患者会有足跟痛。 治疗方式 物理治疗 休息并以物理治疗来改善足跟的疼痛,包括超短波、电疗等。久站或运动后引起的足跟疼痛,可在足跟部冰敷10分钟~15分钟。如无明显改善,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 足弓支撑 使用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垫可均匀分散患者足底压力,可在下肢负重时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进而减少反复牵拉对足底筋膜的伤害。 伸展运动 (1)靠着墙壁把上臂向前张开到肩膀的高度,用手掌压着墙,当弯屈一侧膝盖往墙壁推时,保持另一膝盖伸直;而在弯屈膝盖慢慢地向前靠时,尝试保持后跟平贴在地上,在感觉到跟腱和脚弓有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放松、直立。 (2)向前靠在固定物体上,慢慢蹲下,保持两后跟贴在地上。当你感觉跟腱和脚弓将要上升离开地面且肌肉充分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直立。可反复练习。 (3)在楼梯的最底阶用前脚平衡站着,慢慢降低后跟,直到你开始感到小腿肌肉拉张,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站起来,并且重复动作。 其他治疗 (1)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2)局部封闭治疗。 (3)外用贴膏可刺激神经末梢,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4)常用热水泡脚,可以缓解病痛。 康复治疗 1. 小腿胫骨前肌自我手法放松 坐在凳子上,患侧脚着地,沿着从上向下的顺序,俯身,用双手拇指对小腿前面的肌肉进行按压横拨放松,力量以有轻微的酸痛感为宜,重复3-5分钟; 顺序,俯身,用双手拇指对小腿前面的肌肉进行按压横拨放松,力量以有轻微的酸痛感为宜,重复3-5分钟; 2. 小腿三头肌自我手法放松 坐在床边,患侧腿作盘腿状,将患侧小腿平放在床面上,沿着从上向下的方向,用双手依次对小腿的肌腹和跟腱进行按压拿捏,力量以有轻微的酸痛感为宜重复进行3-5分钟; 3. 足底筋膜自我手法放松 坐在床边,患侧腿作盘腿状,将足底暴露在身体前面,沿着脚底,从足跟向前脚掌,用双手拇指依次对足底筋膜进行按压放松,力量以有轻微的酸痛感为宜,重复进行3-5分钟。当按到痛点时,可以强忍疼痛按压十秒钟,强刺激1-2次; 4. 拉伸脚趾 开始姿态:坐在床上,患侧腿膝屈,患侧脚放在床面上。 拉伸方法:用手依次抓住脚趾,向后牵拉,让前脚掌有轻微牵拉感觉,每个脚趾牵拉进行10-15秒,重复2-3组。 5. 滚动足底 开始姿态:坐位,患侧脚脚底踩在网球上或者按摩棒上。 训练方法:保持身体平衡,将脚底网球缓慢依次从脚跟滚到前脚掌。左右各完成10-15次,重复2-3组。 6. 脚抓毛巾 开始姿态:自然站立,患侧脚放在一块铺开的毛巾上。 训练方法:呼气,脚掌用力,使脚趾屈曲抓住毛巾并轻轻抬起,吸气,缓慢回到开始姿态,抓放动作都应缓慢进行,完成10次为1组,重复2-3组。 7. 温水泡脚 水温在40℃ -43℃,进行15-20分钟的浸泡。如果有条件最好用木桶(或者电动泡脚桶)泡脚,将整个小腿都能够浸泡在水中,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小编寄语 锻炼预防应当进渐地增加康复训练量,同时也应当注意一下几项,预防足底筋膜炎的发生: l 避免足跟做反复做辗踩动作; l 避免长时间在不平路面上行走; l 控制体重,适度减肥; l 纠正不良力线; l 选择合适的鞋子,尤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相当重要; l 继续伸展与肌力训练,特别是针对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的; l 运动后,足底适当冰敷。尤其是康复早期,帮助控制炎症。
2016年6月4日下午临近下班时,颌面外科门诊来了一位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老年男性患者,1月前于当地门诊拔除多颗左下后牙,术后拔牙窝疼痛溢脓,这些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认为自己不会得什么大病,就一直选择口服消炎药物治疗。20多天后,双侧颌下、颈部肿胀疼痛,前往外院就诊,行口内切开引流,抗炎治疗后(具体不详),效果不佳。于是2016年6月4日再次前往山东省级医院就诊,行颈部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大夫明确表示需要住院治疗,但他没有理会,事后症状丝豪没有减轻,疼痛更加剧烈,即来我院就诊,此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我们医生的强烈劝说下才勉强同意住院治疗。。。。。。4日22:30体温逐渐增高,23:00憋气,颈部肿胀范围逐渐扩大,联系麻醉科插管5日00:10插管成功,颈中部、颏部切开减压
民间有很多俗语,其实是实践中一些常见事情的经验总结,在骨科学上有一句话是“伤筋动骨一百天”,那么怎么科学正确的理解这个俗语呢? 首先,这个民间俗语说,如果患者发生“伤筋”或者“动骨”,那么需要大约100天才能恢复。其中,伤筋和伤骨两者都是同等重要的。不仅骨折患者大多数需要100天,有些仅仅扭伤(即筋伤)的患者的软组织的完全恢复也需要100天左右。 其次,“伤筋动骨一百天”是对当时历史条件下创伤引起的骨折或者伤筋康复时间的简单总结,但是它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情况下的骨折和伤筋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骨折的成因不同,过去,造成骨折的原因通常是摔伤,打伤所致,而现在的骨折损伤都是车祸,高处坠落损伤,甚至还有火器,枪弹损伤引起,现代社会的这些致伤因素的能力高,而且,能量高很多,那么,骨折就损伤更重,骨折粉碎严重,碎片多,软组织损伤重,那么恢复就慢的多,骨折生长缓慢,通常要半年到9个月才能长好;如果患者还坚持“伤筋动骨一百天”的理解,过早负重,承受过量的应力,可能导致钢板或者螺丝钉断裂,或者骨折处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等后果。 有些人觉得现代医学的科学发展到现代,应该很先进了,愈合为什么不能快些呢?事实上,科学是发展了很多,对骨折的治疗水平显著提高了,但是治疗水平的提高,是为骨折愈合和恢复创造了条件,但是并不能改变人体组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过程,因为骨折的生长愈合时有其自己的规律,认为改变不了的,就像人生长从婴儿到少年,到青年,到老年这种发展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对于严重的,高能量的粉碎骨折,100天是远远不可能愈合的。 因此,骨折后定期复查和医生指导下的康复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系王五洲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男性,29岁,术前病史:阵发性头疼、恶心呕吐一个月后确诊为垂体腺瘤,于2013年1月24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显微镜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由于肿瘤没有切除干净,两个月后上述症状再现,同年7月再求治。打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在经鼻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内镜的功效是跨进门槛环视屋子里的结构,那么显微镜就是站在走廊里看走廊尽头那间开着门的屋子里的结构;屋子里的全貌看不见、有死角,屋子里的肿瘤又怎么可能切除干净?
骨折的愈合影响因素有很多,如1.年龄:小儿或者青年人骨折生长较快,而老年人生长慢。2.身体健康状况:一个身体衰弱/疾病缠身的患者,久病卧床的患者骨折愈合慢,或者不容易愈合。3.骨折本身的情况:严重粉碎的骨折,开放性的骨折,感染的骨折均很难愈合,甚至可能导致骨不连接,4.软组织损伤很重的,软组织嵌入骨折端的骨折很难愈合。5.治疗的因素:多次手法复位的/手术骨膜剥离过多的/开放骨折骨折块遗失缺损的/骨折固定不牢固的。这些因素很多患者本人无法控制,很多因素是当时伤情决定的,其次的治疗因素是医生控制的。 那么患者所能控制的就是,1.避免自作主张的进行功能锻炼。过早的功能锻炼,不正确的功能锻炼,直接后果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甚至钢板等内固定物断裂,其实任何内固定物都不及骨头那么完美,骨头断裂之后,钢板起暂时支持固定作用,如果骨折没有愈合,那么钢板迟早都要断裂的,因为人的骨头每天都有新陈代谢的,骨细胞可以更新。而钢板只会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发生疲劳断裂,一旦骨折不愈合,钢板使用疲劳后就会断裂,因此患者一定要按要求去医院复查,根据X片及医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2.禁止吸烟。医学上有明确证据,证明吸烟会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长期吸烟的患者即使骨折后禁烟,仍会比正常人骨折愈合慢。因为烟中的尼古丁可以导致血管收缩,狭窄,导致血管损伤,引起骨折局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骨折愈合问题。同时吸烟会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良。3.避免过度性生活:按照中医理论,肾主骨,即人的肾气是主导骨的生长作用的,当人的肾气不足时,骨的生长和发育均会收到影响的。但是度怎么把握呢?应该以第二天精神状态好和身体不疲劳为原则,如果第二天感觉劳累,则说明过度,需要减少频次。4.年轻人避免过度的玩手机或者玩电脑:理论上,年轻人的骨折应该容易愈合,但是我们临床上见到有些患者骨折生长很慢,三个月也未见明显骨痂,骨折线很清晰,说明骨折没有生长,经询问,这些患者有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玩电脑或者手机时间很长,每天达到8-10小时,即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玩电脑手机了,这些青年人我们通常建议他们每天玩手机或电脑总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其他时间可以做功能锻炼或者看书看报。5.老年人避免过度的看电视。此特点和年轻人的玩手机或电脑类似。有些老年人,因为下肢骨折不能活动,躺在床上很无聊,一天到晚,醒来就打开电视,除了吃饭,一直看到深夜为止,也是每天10多个小时看电视,这样三个月来院复查,骨折通常没有生长,建议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功能锻炼。5.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按时吃饭睡觉,避免偏食,口味以中和为原则,每天按医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 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每天的适度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的生长愈合。本文系王五洲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在骨折后回家休养,通常关心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而医生通常指导意见是:1.加强营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2.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养。 这些说法没有错的,很正确,但是有时候患者会参杂很多个人的理解,有时候让人感觉千奇百怪的,最常见的是喝骨头汤补骨头,其次是大量补充钙片。其实这种想法都很片面,骨头汤里面基本没有什么钙质,主要是油脂类,患者大量进食后会显著长胖,明显皮下脂肪增加,反而不利于骨折生长,因为脂肪组织会更快的长入骨组织内,导致骨不连,那种半年内体重明显增加30斤左右的人,骨折生长慢。大量的补充钙质,而没有蛋白质的同时摄入,钙质很难被骨组织有效利用的,可能还会导致骨质的脆性增加。 那么到底怎么饮食好呢?建议如下,通常要补充那些含有大量蛋白质同时还含有很多钙质的食物,或者这两种食物同时吃,例如:虾皮,紫菜,北方的卤水豆腐,等,油炸的小鱼小虾,将其肉及炸酥后的骨头一起吃,可以更有效的促进骨质吸收及利用。也可吃些动物肉类或者植物的豆类,木耳香菇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配合适量口服钙片也可。 同时建议白天锻炼,促进骨折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有利于局部加快修复,同时多晒太阳,促进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它也能促进食物中的钙质吸收。
大网膜联合聚丙烯网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22例疗效观察(全文近期发表在实用医药杂志)孙学军 刘海涛 韩刚 王树坤 李林卿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将会逐渐加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手术方法复发率高达 30%~67%[1]。自2002年10月至2013年5月,我院普外科对22例腹壁巨大切口疝采用大网膜联合聚丙烯网片修补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作者单位:解放军第89医院普外二科 (山东潍坊 261021);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fjaws,ORNJ)是头颈部肿瘤放疗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由Regaud于1922年首次报道,该疾病主要表现为颌骨深部疼痛或麻木感,口内长期不愈合溃疡及死骨暴露,继发感染可有颌周组织炎症、口内外瘘管形成、张口受限、吞咽语言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引起咬合关系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ORNJ中以下颌骨最为常见,现报道今年我科收治的两例鼻咽癌放疗10年后出现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病例:病例资料 1.患者男性,68岁,因左下颌疼痛溢脓3个月于2012年03月25日入院;19年前因鼻咽癌在外院行放射治疗,放射范围为头颈部,放射剂量不详。入院前2个月在当地医院拔除一颗左下颌磨牙,到医院就诊时拔牙窝一直未愈合,在当地医院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可,左侧咬肌区、双侧颈部软组织质地较硬、无弹性,皮肤颜色发暗,左侧下颌第二磨牙拔牙窝未愈合,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探诊骨面粗糙不平,全口曲面断层片示左侧颏孔后缘至下颌角骨质模糊,骨小梁排列紊乱(如图1)。诊断为左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治疗:下颌骨部分切除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重建术,术中截除病变组织并扩大到有渗血的骨组织,用旋髂深动脉、静脉吻合左侧面动、静脉。术后切口内有无菌性坏死软组织及分泌物渗出,换药41天伤口Ⅱ期愈合。术后2个月颌骨三维重建如图2所示。2.患者女性,57岁,主诉因右后牙区疼痛伴流脓3个月于2012年08月06日入院。16年前因鼻咽癌在外院行放射治疗,放射范围为头颈部,放射剂量不详,患者9年前因“下颌骨放射性骨髓炎”在当地医院先后两次行下颌骨刮治术,术后左侧下颌体病理性骨折并用重建板固定至今未愈合(如图3所示2012年05月拍摄)。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可,右侧腮腺咬肌区皮肤颜色发暗,质地较硬、弹性差,颞颌关节动度明显减弱,右侧磨牙后区有一瘘管伴有脓液流出,探查骨面粗糙不平,张口度约1.0cm,颌骨CT示:右侧下颌体呈蜂窝状改变,喙突消失,左侧下颌体骨折未愈合且有重建板固定。诊断为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左侧下颌体病理性骨折并不愈合。治疗:下颌骨部分切除术。术后效果可(如图4)。讨论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放疗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射线引起的复杂的代谢障碍和自身平衡机制紊乱造成的。骨细胞和微血管减少及组织低氧的“三低”学说是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下颌骨最为常见,可能是因为咀嚼时下颌骨较为紧张,易发生微骨折,正常情况下可自行修复,但受照射后修复功能减弱,微骨折难以愈合可发展为骨坏死及病理性骨折[2]。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一种临床上并不少见的严重的放疗晚期并发症,目前对它的病因还存在一些争议。先进的影像技术有助于对它的早期诊断,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它的发生。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一旦发生很难用保守治疗法治愈,目前外科手术仍病主要的有效治疗方法[3]。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死骨切除术或半下颌骨切除术,只要情况许可,尽可能行微血管游离骨瓣重建术。手术适应症是伴难以忍受疼痛的广泛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严重的牙关紧闭、多发的分泌性瘘管、大面积的死骨暴露等,对于哪些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措施,目前尚无统一标准[4]。病例1患者因为需要恢复下颌骨连续性及功能给予行下颌骨部分切除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重建术;病例2由于患者本人不接受带血管蒂髂骨(腓骨)瓣修复重建术,故给予下颌骨部分切除术,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常伴有放射性软组织的坏死,病例1中患者术后切口内有无菌性坏死软组织及分泌物渗出,换药41天伤口Ⅱ期愈合。病例2中患者诉9年前左侧颌下区切口行下颌骨刮治+重建板固定术后亦出现切口内有无菌性坏死组织即分泌物渗出,经换药40余天手术切口Ⅱ期愈合。近来,有研究者提出新的假说,认为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发生是由于放射引起的纤维萎缩机制,包括自由基的形成、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微血管血栓形成、纤维化和组织改建,最终导致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坏死,也有一些新的研究发现,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射线对成骨细胞核破骨细胞的直接损伤,而不是仅仅由于局部血供障碍引起的继发感染,该研究认为,正常骨组织内,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放疗引起的细胞损伤,特别是破骨细胞的损伤打破了骨代谢的平衡,最终造成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产生,而血管损伤发生在细胞损伤之后,它能加重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程度并加速其发展[5]。病例2中患者左侧下颌体病理性骨折9年至今一直未愈合是对此研究的很好诠释。综上所述,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合理的放疗方案、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及对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仍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1李儒煌,蔡志刚.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诊疗进展.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1,25(4):301-305.2李凤和,郝宁宁,赵然,等.放射治疗后40年出现放射性骨坏死1例.2010,25(12):1345.3郑苍尚.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26例临床报告。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20(4):275-276.4李国文,王安宁,王绍丰.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中华放射肿瘤杂志.2006,15(3):214-216.5廖云阳,林李嵩.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研究进展.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157-159.
孙学军 韩刚 刘海涛解放军第89医院普外二科 (山东 潍坊 261021)巨大甲状腺肿是指肿瘤重量在500克(肿块直径8cm)以上的甲状腺肿,占甲状腺肿的8.26%[1]。外科手术是首先方法,因常常合并气管软化而导致呼吸道急性梗阻,是甲状腺手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需要临床紧急处理。我院自200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巨大甲状腺肿合并气管软化患者19例,其中18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后气管悬吊术,效果较好,现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38~83岁,平均56.6岁;病程8~42年,平均18.5年,单侧5例,双侧9例,胸骨后甲状腺肿2例。瘤体直径8~16cm大小,12例患者均因颈部肿块就诊,其中1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3例有吞咽梗阻感,一例在就诊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并很快出现呼吸停止给予立即气管插管复苏成功。所有病例均经B超检查,其中实性12例,囊实性6例。术前行颈部 x线摄片、瓦-米(Valsalva-Mueller,V-M)试验、CT或MRI等检查,均见气管压迫和移位。术中探查:气管软骨环变细、变薄、变软。术后病理诊断:14例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继发性甲亢2例,伴有甲状腺癌变2例。1.2治疗方法 均在全麻插管下手术。甲状腺切除后行气管悬吊,根据气管软程度和范围,采用一个或两个方向的悬吊,用4号丝线缝于软化气管环间韧带,悬吊线勿穿入气管腔,不需要结扎,悬吊于舌骨下肌群。术后气管插管带管回病房,1~2天后拔管。术后给予心电监护,注意观察患者颈部渗血及有无并发急性呼吸道梗阻。床边常规备气管切开包。1.3结果及随访本组18例均临床治愈,无手术死亡,喉上神经损伤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18例随访时间1个月到11年,随访患者均正常工作或生活,无呼吸道梗阻表现。2.讨论巨大甲状腺肿合并气管软化并不少见,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72%~17.1%[2]。目前,气管软化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肿块大,气管软化者甲状腺肿块较大,横经多在8cm以上;②病程长,肿大腺体长期压迫气管,致气管软骨血液循环不良,引起气管软骨环的退行性变;③受压气管局部易发生气管、支气管炎,而炎症及剧烈咳嗽可致气管压力改变,加重气管损害。气管软化者软骨环变细、变薄、变软,软骨环弹性逐渐丧失,软骨之间萎缩,严重者软骨环可以完全消失,气管壁变成笛膜状组织[3]。巨大甲状腺肿合并气管软化的诊断有赖于V-M试验和术中仔细探查。有学者认为,对于45岁以上,病程5年以上,III度及实性甲状腺肿、胸骨后甲状腺肿及伴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等患者,术前应考虑合并气管软化可能。V-M试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正常气管瓦-米氏位最窄处内径相差<2mm,>3mm具有诊断价值。本组V-M试验内径相差均>3mm,最大相差5.8mm,平均4.6 mm。尽管V-M试验时气管管径差异能提示气管软化的诊断,但V-M试验不是唯一征象。气管软化诊断的另一关键是术中探查。对高度怀疑气管软化的病例,特别是术前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者,虽术前V-M试验阴性,术中应该进行仔细探查。气管悬吊术是治疗气管软化的有效方法。对于大多数气管软化患者行气管悬吊术,将软化的气管壁吊起、软化气管壁与附近组织产生粘连或形成瘢痕而固定,软化气管不在塌陷,保证呼吸道通畅,即可达到治疗软化气管的目的。对于少数气管软化重度、气管软化段位置较低、范围较广或已经行气管悬吊术后呼吸困难仍无法改善而发生紧急窒息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对于手术中判断仅为轻度气管软化而未出现塌陷者,是否做预防性气管悬吊术,目前仍有不同的观点[4]。多数学者认为,术中预防性悬吊术并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同时,尽管软化气管不一定发生塌陷,但术后出现咳嗽、创面出血,局部血肿压迫感染等并发症及迷走神经兴奋时,首先累计软化的气管,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或死亡,故主张行预防性气管悬吊术。气管悬吊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悬吊线的方向必须与气管软化面垂直,且牵拉有力,使患者深呼吸时不再塌陷;②缝合软化气管壁时,缝针不要穿透气管全层,以免出现气管漏。③对于气管软化较重,气管悬吊术无效时应该立即果断行气管切开术。综上所述,对于巨大甲状腺肿病例应该警惕合并气管软化的可能,V-M试验有助于术前诊断,但对于术前高度怀疑气管软化的病例,虽然术前V-M试验阴性,术中应该认真探查。气管悬吊术操作简单、效果确切,是治疗巨大甲状腺肿所致气管软化的有效方法。只有在气管悬吊术无效时,应该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参考文献[1]杨维良,张新晨,张东伟. 巨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的若干问题。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2(10):727~729.[2]卢崇亮,钟漓. 甲状腺术后致死性并发症7例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9(10):480~封四。[3]袁时芳,黄育勉,王玲,等. 巨大甲状腺肿合并气管软化的诊断与治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9):647~649.[4]傅永清,周剑,顾文杨,等. 巨大甲状腺肿致气管软化的外科治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3): 30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