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作为一种多因素炎症性皮肤病,不同的内外因素都可能对其有影响,如空气污染、劣质护肤品、激素水平和遗传因素等。 饮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有研究已经确定了某些营养元素可能对痤疮有影响,然而它们在痤疮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仍然存在争议。 迄今为止还没有顶级(A级)期刊的文章(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给出定论。在此基础上,以下食品可能与痤疮相关:乳制品、高糖食品、乳清蛋白、酒精、茶、咖啡、巧克力、盐、辣椒和“发物”。其中营养科医师和临床医师特别注意的有3个:乳制品乳清蛋白、高GI食物、油腻食物。 一、对痤疮有潜在影响的食品 1.乳制品、乳清蛋白 在2005年,Adebamowo得出一个结论:痤疮与牛奶有关,尤其是脱脂牛奶,并推定乳制品通过增加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来影响痤疮。 脱脂牛奶由于生产工艺,使得人体摄入后血浆IGF-1升高,IGF-1通过刺激卵巢和睾丸组织中雄激素的合成,抑制肝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合成,从而提高雄激素的生物利用度,促进粉刺的形成。 从牛奶中提取的乳清蛋白含有6种生长因子:肿瘤生长因子(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IGF-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和FGF-2,它们都能刺激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可能与痤疮有关。 最近研究指出,西式饮食(高碳水化合物和牛奶)降低了转录因子p53的活性,而p53参与了痤疮和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此外,流行病学资料发现了青春期晚期痤疮与前列腺癌风险增加之间的相关性,这可能间接说明了乳制品与痤疮之间的关系。 但是,迄今为止,乳制品在痤疮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①乳制品主要包括牛奶、奶粉、奶油、奶糖等。喝脱脂/全脂/半脱脂牛奶、羊奶都有可能加重痤疮,尤其是脱脂牛奶。《美国皮肤病学杂志》研究表明,每天喝2杯(大约400ml)以上的脱脂牛奶的女性患痤疮的风险提高了44%。而我国膳食指南推荐量为每人每天补充牛奶约300ml。但是国内一瓶盒装牛奶的净含量一般是250ml左右,低于上文研究所述的400ml,对于容易长痘的朋友们,每天喝这样一瓶奶,对痤疮的影响其实并不是很大。 ②实在怕长痘还可以选择少糖/无糖的酸奶、奶酪,因为酸奶和奶酪在发酵过程中破坏了大约75%的IGF-1,痘友们可以放心喝。也可以用少糖/无糖的豆奶、豆浆、燕麦奶等来代替牛奶。 2.高GI与高GL 有研究显示低糖负荷的饮食可有效改善痤疮。脂联素主要由皮下脂肪产生,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抑制促炎细胞因子,高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膳食和血糖负荷与脂联素浓度呈负相关,因此高GI饮食,会减少脂联素的释放,减少其抗炎作用从而导致痤疮发生。 游离的IGF-1是一种有效的有丝分裂原。高GI饮食同样会增加游离的IGF-1,高浓度的游离IGF-1可刺激组织增生,包括毛囊,从而可能导致痤疮。 血糖负荷(GL)。高血糖负荷会显著增加血浆中胰岛素浓度,可能影响痤疮发病。 血糖负荷=GI×碳水化合物含量 因此,对于痘肌人群来说,GI值高的食物并不是完全不能吃,只要控制好碳水量,适量吃、偶尔吃,比如一个月喝一两次奶茶、正常吃米面,问题都不大。 GI值>70为高GI,55~70为中GI,<55为低GI蔬菜中除了南瓜GI值大于70之外,其他大部分蔬菜GI值都小于15。 高GI食物主要包括米面、饼干、糖果、蛋糕等精制食品。除了这些,制作过程中额外添加的糖分也可能影响痤疮。 3.油腻食物 摄入过多油腻食物,同样会导致皮脂分泌旺盛,造成或加重痤疮。比如植物油中存在的ω-6脂肪酸,会增加炎症的风险,对痤疮有一定影响。 二、目前尚无可靠的临床资料证实或否定以下几种营养素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 1.酒精 有研究显示,在饮酒后,男性睾丸激素水平都有所上升。而包括睾酮在内的雄激素都是重要的痤疮刺激因子。此外,关于酒精的影响还有以下几种假设: a.在饮酒后,部分酒精可通过汗腺分泌,可作为痤疮丙酸杆菌的营养来源促其增殖; b.乙醛的代谢副产物可能加剧痤疮; c.长期饮酒有免疫抑制效应。 d.长期饮酒会导致细胞因子释放增加,介导炎症。 但这并不绝对,Donnarumma指出,适量饮用葡萄酒可改善痤疮,且葡萄酒中所含的白藜芦醇是一种抗氧化物质,或可作为痤疮的治疗剂。因此酒精对痤疮的影响尚无定论。似乎应该继续细分(如啤酒、红酒等),而非单用酒精这一笼统的概念来进行研究。 2.茶、咖啡和巧克力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临床证据表明含有咖啡或咖啡因的产品会导致或加重痤疮。 有研究指出茶可加重痤疮,然而该研究未控制其他变量(如饮食)。也有研究指出,茶多酚可减轻皮脂分泌,同时有抑菌作用,因此可缓解痤疮。 至于巧克力,有研究指出黑巧克力明显加重男性受试者的痤疮,可能是由于巧克力中富含脂肪酸。另有研究指出巧克力棒可加重痤疮,但是巧克力棒中还含有牛奶及糖,这两者均是痤疮的潜在加重因素。 3.盐 对于盐在痤疮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有一项研究指出痤疮患者的盐摄入量高于普通人,因此盐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致病因素。 4.辣椒 目前辛辣食物与痤疮的关系仍然不清楚,缺乏相关证据。 一项对69个痤疮患者的问卷调查显示,65.2%的患者在食用辣椒后病情加重了;但是另一项对全国1000多名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却相反,普遍爱吃辣的西南地区,痤疮发病率反而并不高,明显低于华南华北等地区。 有些人吃辣之后长痘,可能并不是因为辣椒本身致痘,而是在吃辣椒/烹饪辛辣食物时,还伴随摄入/加入了大量高油、高糖食物,导致皮脂分泌旺盛,造成或加重痤疮。 5.“发物” 牛肉、羊肉、海鲜、鸡蛋等所谓“发物”既不属于高糖食物,也不属于乳制品,目前对痤疮的影响也没有明确,因此不必过度忌口。 只要本身对这些食物不过敏,那么即使长了痘痘,也是可以吃的,并且均衡的营养对于痤疮的预防和治疗也是有好处的。 综上,这五种食品对痤疮的影响尚无定论。 三、对痤疮可能有益的食品 普遍认为,由鱼、蔬菜和水果组成的低血糖、低脂、低反式脂肪酸的营养养生法可能有助于减少痤疮的风险。而有这种饮食习惯的人在改变饮食结构后会增加痤疮的发生率。这个现象已由Grossi等人证实。 1.鱼类 韩国一项研究指出,痤疮患者鱼肉食用量少于普通人。类似地,意大利一项研究指出鱼肉可预防中重度痤疮。 鱼含有高水平的n﹣3二十碳五烯酸(EPA),作为花生四烯酸(AA)转化为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三烯B4(LTB4)的竞争性抑制剂,可减少痤疮的炎症。相反,Burris等人则指出鱼肉的食用会加重痤疮。 因此鱼类对痤疮的利弊仍无定论。 2.蔬菜和水果 多项研究指出,痤疮患者(尤其是女性)普遍进食蔬菜和水果较少,而由丰富的蔬菜、水果、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饮食可能对痤疮有积极作用。 3.海鲜 ω-3脂肪酸常见于深海鱼类(三文鱼、秋刀鱼等)、鱼油和某些植物中,对于减少炎症有一定作用。 因此有痤疮不仅不需要忌口海鲜,反而可以吃海鲜,以适量补充锌以及ω-3脂肪酸。 4.维生素A、E和锌 有研究发现痤疮患者的血浆中维生素A、E和锌的水平偏低,因此建议食用富含维生素A、E和锌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西红柿等,可能有助于痤疮恢复。 但是,锌、ω-3脂肪酸以及维生素等膳食补充剂改善痤疮的证据并不充分,且过量摄入可能会引起毒副反应,因此不建议盲目大量补充。 5.低GI、低糖饮食 低GI食物(GI值≤55)包括大部分的新鲜蔬菜、低糖水果、高纤维、粗粮谷类食物等,具体参考文首的图表。 根据世卫组织和中国膳食指南,成人每天摄入糖量应不超过50g(约等于1瓶500ml的可乐),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注:此处指制作中额外添加的糖分)。 但是吃东西不大可能真的“斤斤计较”,生活中低糖饮食可以从少喝含糖饮料、少吃罐头水果和精制糕点、做饭时少放糖开始做起。 日常摄入以上几类食物对于痤疮患者来说是有益的,但是“食疗”只配做辅助,不要妄想只是吃,就能代替药物来治疗或是改善已有的痤疮。 在影响痤疮的各种因素中,饮食可能只占据十分之一。痤疮和饮食有关系,但是并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密切。即使吃着很健康的食物,若是天天熬夜、焦虑紧张等,也有可能长痘。 总 结? 最近的研究对饮食和痤疮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可以确定一些潜在的诱因,如乳制品(主要是脱脂奶)、高GI饮食和乳清蛋白的过量摄入。这些结论主要来源于流行病学研究、问卷调查和基础或转化研究。 目前,还不能完全证实饮食和痤疮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临床和转化研究来确认。 治疗痘痘还是得根据症状、病情等进行规范治疗,药物治疗是首选。 总的来说,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适量摄入奶制品,保持饮食均衡、生活规律、心情放松,对痤疮、身心健康都是很好的。
瘙痒是特应性皮炎(AD)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瘙痒是 AD 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提高 AD 综合管理水平,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过敏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会皮肤科分会邀请国内有关专家讨论,并达成了关于瘙痒管理的 10 个共识。 1. 重视瘙痒在 AD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提升疾病管理水平的关键。 瘙痒是 AD 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临床诊断的基本条件,由瘙痒引起的剧烈搔抓,导致皮肤屏障进一步破坏和产生各种皮损,进一步加重瘙痒,由此形成瘙痒-搔抓循环,瘙痒是影响患者生活最主要的因素。 2.AD 瘙痒的发病机制及表现形式有其自身特点,其中瘙痒-搔抓循环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AD 瘙痒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调节异常及神经敏化或可塑性改变等,疾病机理主要为角质形成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并通过作用于真皮树突细胞而调节 T 细胞向 Th2 型分化,产生免疫反应性瘙痒并由 2 型细胞因子促使外周痒神经敏感化,促进瘙痒-搔抓循环形成。 3. 瘙痒严重程度是确定 AD 严重程度和评估疗效的重要指标,须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 瘙痒是一个多因素引起的主观症状,对它的评估具有一定的难度,中国慢性瘙痒指南中推荐使用数值评定量尺(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视觉模拟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于 AD 瘙痒的评估。 4.有效避免诱发 AD 瘙痒的众多内外源性因素应成为 AD 慢病管理和患者教育的重要内容。 众多内外源性因素诱发瘙痒,其中内源性因素包括出汗、干皮症、皮肤微血管变化、精神因素等,外源性因素包括毛料制品、过敏原(如尘螨、动物皮毛、花粉等)、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食物(如热饮、辛辣食物、酒等)、阳光、过度洗浴等,其中精神 因素、出汗、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和接触尘螨等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不同的患者其诱发因素差异较大,应明确个体化诱发加重瘙痒的因素,同时有效避免。阻断瘙痒-搔抓循环是 AD 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避免搔抓是患者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5. 正确选择并长期合理使用保湿剂,是改善 AD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减轻瘙痒的基础。 保湿剂的选择应遵循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无接触过敏和无侵蚀性,最好含有皮肤中的天然保湿因子等成分,并具有良好的吸湿能力,使皮肤保持较好的水合状态而缓解瘙痒。足量使用保湿剂,每日至少使用 2 次,儿童每周至少全身使用 100 g 保湿剂,成人至少 250 g。无论有无瘙痒或其他临床症状,均应坚持长期使用。游泳或洗浴后,应尽快使用,以提高保湿效果。 6. 外用药是控制 AD 瘙痒的一线治疗,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 还可通过抑制外周神经敏化提升止痒效果。 外用药物对 AD 瘙痒效果肯定。经典的外用药有外用糖皮质激素(TCS)、TCI、外用抗组胺药、外用神经调节剂(如局部麻醉药物等)及局部瞬时受体电位(TRP)调节剂(如大麻素相关药物、辣椒素、薄荷醇等),其中 TCS 和 TCI 最常用。 7. AD 严重顽固性瘙痒可系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优先推荐环孢素或甲氨蝶呤。 中重度 AD 患者或伴有顽固性瘙痒的 AD 患者,使用环孢素(起始剂量3~ 5 mg/kg/d,最小维持剂量 0.5~1 mg/kg/d)获得明确的止痒效果, 重度瘙痒的 AD 患者也可优先考虑使用甲氨蝶呤(每周口服或注射 7.5 ~ 20 mg),可减轻瘙痒。霉酚酸酯(1 ~ 2 g/d,最大剂量 3 g/d)用于治疗重度患者时显示与环孢素疗效相当,如环孢素治疗无效,可使用霉酚酸酯治疗。应注意各药物的不良反应。儿童或老年人使用免疫抑制剂需慎重。 8. AD 瘙痒以非组胺依赖的机制为主,涉及众多介质和受体,要合理应对。 AD 瘙痒主要由非组胺敏感的 C 纤维介导,抗组胺药主要针对组胺敏感的 C 纤维发挥作用,故口服抗组胺药治疗 AD 瘙痒作用有限。第二代抗组胺药安全性有保障,且可以长期使用。 考虑到 AD 患者存在神经源性瘙痒,推荐使用抗癫痫类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抗 5 羟色胺如米氮平有助于缓解 AD 的夜间瘙痒,且耐受性较好,宜睡前服用,推荐剂量低于抗抑郁剂量,为每晚 7.5 ~ 15 mg, 在用药后第 2 ~ 3 周开始起效,但是目前尚无 RCT 研究数据,且不建议用于 10 岁以下儿童。 9. 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给 AD 瘙痒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和期望。 生物制剂正在开发的包括 TRPV1、阿片 μ 受体、 阿片 κ 受体、蛋白酶激活受体 2、组胺 H4 受体、大麻素受体、神经生长因子或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等拮抗剂或激动剂,部分已在临床应用,小分子药物目前主要集中在 JAK 抑制剂和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 10. AD 瘙痒管理同样需遵循AD「阶梯式」分级治疗的模式。 AD 瘙痒的管理依据瘙痒严重程度及皮损状况实行循序渐进的管理模式,轻度瘙痒患者以外用药治疗为主,中度瘙痒并影响睡眠的患者,以糖皮质激素、口服米氮平为主,效果不佳可联合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重度瘙痒患者考虑选择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或短时间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基础管理:针对所有患者,加强疾病宣教,注重睡眠质量管理,缓解各种压力,减少各种刺激包括避免接触各种过敏原等,坚持使用润肤剂或保湿剂。
一、本指南涵盖的生物制剂范围 本指南纳入的生物制剂是截至2021年8月我国批准用于银屑病治疗并已上市应用的生物制剂,包括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单抗(inflaximab)、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②白细胞介素12/23(IL-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古塞奇尤单抗(guselkumab);③白细胞介素17A(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secukinumab)、依奇珠单抗(ixekizumab)。 二、各种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 (一)TNF-α抑制剂 1. 依那西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1)适应证:我国批准依那西普的生物类似物用于成年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推荐强度:A)。 (2)使用方法:推荐25 mg每周2次或50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推荐强度:A)。肥胖或治疗期间复发或应答不充分的银屑病患者可考虑增加剂量至50 mg每周2次(推荐强度:C)。 (3)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是注射局部反应,包括轻至中度红斑、瘙痒、疼痛和肿胀等,通常发生在治疗初期,随后治疗中发生频率降低,平均持续3~5 d,无需特殊处理,极个别患者可能需要停药并对症处理。 2. 英夫利西单抗: (1)适应证:我国批准的适应证是需要系统治疗且对环孢素、甲氨蝶呤或光疗、光化学疗法(PUVA)等系统治疗无效、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推荐强度:A)。 (2)使用方法:分别于0周、第2周、第6周及以后每隔8周各给予5 mg/kg静脉滴注,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得低于2 h,滴注结束后应继续观察1~2 h(推荐强度:A)。 (3)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如流感、疱疹病毒感染)、头痛、鼻窦炎、腹痛、恶心等。 3. 阿达木单抗: (1)适应证:我国批准的适应证是需要系统治疗的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以及对局部治疗和光疗反应不佳或不适于该类治疗的4岁及以上儿童与青少年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推荐强度:A)。 (2)使用方法:成人首次剂量80 mg,自首次给药后1周开始每2周皮下注射40 mg(推荐强度:A)。治疗16周未出现满意疗效时应慎重考虑是否继续治疗(推荐强度:C)。 (3)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如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和鼻窦炎)、注射部位反应(红斑、瘙痒、出血、疼痛或肿胀)、头痛和骨骼肌肉疼痛等。 (二)IL-12/23抑制剂 1. 乌司奴单抗: (1)适应证:我国批准的适应证为对环孢素、甲氨蝶呤或PUVA等系统性治疗不应答、有禁忌或无法耐受的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推荐强度:A)。 (2)使用方法:分别在第0周、第4周及以后每隔12周给予45 mg皮下注射。体重>100 kg的患者,建议每次剂量为90 mg(推荐强度:A)。若患者在第28周(即给药3次后、第4次给药前评估)疗效不满意,应考虑调整剂量至90 mg;如应答仍不充分,可调整治疗间隔至每 8周给药1次,如仍持续无效则考虑停止给药(推荐强度:A)。 (3)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有鼻咽炎和头痛,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常见不良反应还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头晕等。 2. 古塞奇尤单抗: (1)适应证:我国批准的适应证是适合系统性治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推荐强度:A)。 (2)使用方法:推荐剂量为第0周和第4周时100 mg皮下注射,之后每8周接受1次相同剂量维持治疗(推荐强度:A)。 (3)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上呼吸道感染,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关节痛、注射部位红斑、转氨酶升高等。 (三)IL-17A抑制剂 1. 司库奇尤单抗: (1)适应证:我国批准司库奇尤单抗用于治疗符合系统治疗或光疗指征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及体重 ≥ 50 kg的6岁及以上儿童患者(推荐强度:A)。 (2)使用方法:成人每次300 mg,分别在第0、1、2、3、4周皮下注射,随后维持该剂量每4周给药1次(推荐强度:A)。 (3)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是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鼻炎),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疱疹、流涕、腹泻等。 2. 依奇珠单抗: (1)适应证:我国批准的适应证为适合系统治疗或光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推荐强度:A)。 (2)使用方法:成人推荐剂量为在第0周皮下注射160 mg,之后分别在第2、4、6、8、10和12周各注射80 mg,然后维持剂量为80 mg每4周1次(推荐强度:A)。 (3)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反应(红斑、肿胀、疼痛)和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 三、生物制剂的应用原则和推荐意见 生物制剂主要用于中重度、难治性及特殊类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开始前应慎重权衡利弊,严格筛选适应证,充分考虑患者的可能不良反应风险和经济因素(包括医疗保险因素),同患者或其监护人进行充分沟通且取得知情同意。 (一)治疗选择 对于斑块状银屑病,IL-17A抑制剂、IL-12/23抑制剂或TNF-α抑制剂均可选择,而对于关节病型银屑病则优先推荐TNF-α抑制剂,也可选用IL-17A抑制剂或IL-12/23抑制剂(推荐强度:C)。 从安全性考虑,对于有罹患结核病、乙型肝炎、心衰的高风险因素或有既往病史者,IL-17A抑制剂和IL-12/23抑制剂的安全性优于TNF-α抑制剂(推荐强度:C)。对于易发生过敏和有发生结缔组织病高风险的患者,尽量选择完全人源性制剂,包括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古塞奇尤单抗以及依那西普或其生物类似物(推荐强度:C)。对于有系统性真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病史或家族史者,建议尽量不选用IL-17A抑制剂(推荐强度:C)。 (二)疗效评估 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等情况进行持续评估。建议以皮损完全清除(PASI100)或PASI90、研究者总体评分0/1作为达到满意疗效的指标(简称达标),而最低疗效标准则应达到PASI50或生活质量改善(如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改善 ≥ 4分或情绪低落缓解)(推荐强度:C)。 (三)维持治疗与停药时机 银屑病是反复发作性疾病,多数生物制剂治疗方案有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且长期维持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间断治疗。根据我国国情,综合考虑治疗需求、安全性和经济承受能力可减量维持治疗或停药。 停药后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疾病复发时可酌情给予外用药物、紫外线光疗或传统系统药物治疗,病情需要时可重启生物制剂治疗。 四、生物制剂用药前的筛查与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进行生物制剂治疗之前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评估,重点关注有无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拟应用TNF-α抑制剂者还应注意有无心功能不全,拟应用IL-17A抑制剂者还应注意有无炎症性肠病(推荐强度:A)。 治疗过程中也要进行动态随访观察,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如应注意监测皮肤癌(NMSC)的发生,特别是应用TNF-α抑制剂者及高危患者(曾患皮肤恶性肿瘤及接受长期光疗)。出现异常检查结果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请相关学科进行全面评估,以决定是否可以应用生物制剂或需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五、特殊人群生物制剂的应用 (一)妊娠期与哺乳期患者 生物制剂作为妊娠期斑块状银屑病的三线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或不稳定病例,为维持母婴健康,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下可考虑使用。目前已经在中国上市的生物制剂,除依奇珠单抗和古塞奇尤单抗尚没有数据外,其他药物美国FDA的妊娠期安全性评级均为B级。 (二)儿童 国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儿童银屑病的临床数据有限,除阿达木单抗和司库奇尤单抗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儿童银屑病外,其余生物制剂在儿童的应用主要参考美国或欧洲的推荐意见。 1. 依那西普:2009年欧洲批准用于治疗6岁以上对传统系统治疗反应不佳的儿童重症斑块状银屑病。 2. 阿达木单抗:2015年欧洲批准阿达木单抗作为4岁以上重症斑块状银屑病患儿的一线治疗。2020年阿达木单抗(修美乐)成为我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4~18岁儿童及青少年银屑病的生物制剂。。 3. 乌司奴单抗:2015年美国、2017年欧洲批准用于12岁以上对其他系统性治疗或光疗法反应不佳的青少年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且均于2020年批准扩大年龄限制为6岁以上儿童。 4. 司库奇尤单抗:2020年欧洲、2021年美国批准用于治疗6岁及以上符合全身治疗和光疗指征的儿童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5. 依奇珠单抗:美国和欧洲均批准依奇珠单抗用于治疗6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6. 其他生物制剂:迄今国内外均未批准英夫利西单抗和古塞奇尤单抗用于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银屑病患者。 (三)结核病患者 已有许多使用TNF-α抑制剂的患者发生结核感染或再激活的报道,尽管TNF-α抑制剂之外的其他生物制剂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再激活的风险很低,但仍建议对准备接受所有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均进行结核病筛查和评估。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禁用生物制剂。对于非活动性结核病和结核潜伏感染患者,应慎用生物制剂,如需要使用,则应在治疗前先给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四)HBV感染者 应重视生物制剂治疗后导致HBV再激活。将诱发HBV再激活风险发生率 < 1%、1%~10%和 > 10%分别界定为低、中和高风险,多数研究提示,各种生物制剂均处在中高风险水平,因此无论选择何种生物制剂,均应常规筛查血清HBV抗原抗体(俗称乙肝两对半),必要时需检测血中HBV-DNA拷贝数。对于HBsAg阳性及仅HBcAb阳性者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后应每1~3个月监测1次肝功能、HBV抗原抗体及HBV-DNA,以及时发现HBV再激活。一旦发现HBV再激活则按HBV活动性感染处理(推荐强度:C)。 (五)恶性肿瘤患者 生物制剂具有靶向免疫抑制作用,理论上有导致肿瘤进展的潜在可能,但目前的国内外研究均无明确证据表明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会增加恶性肿瘤发生、复发、转移的风险。恶性肿瘤并非生物制剂治疗的绝对禁忌,但需进行肿瘤筛查及对已有肿瘤进行严密监测,充分评估患者的风险及获益,必要时联合肿瘤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共同诊治(推荐强度:A)。 (六)生物制剂与疫苗接种 银屑病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同时接种灭活疫苗或重组疫苗不增加安全性方面的风险,但可能影响免疫效果。接种活疫苗理论上有造成病毒播散的风险,应十分慎重。对于接种活疫苗前后需要停用生物制剂的时间目前意见尚不一致,有专家建议在接种活疫苗前后都应停止使用生物制剂至少2~3个半衰期(推荐强度:C)。也有专家提出接种活疫苗前需停用生物制剂4周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视生物制剂的半衰期而定(推荐强度:C)。 目前我国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为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均不属于活疫苗,因此银屑病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可同时接种新冠疫苗(推荐强度:C)。 (七)生物制剂与外科手术 目前生物制剂对围手术期的影响尚缺少大样本、确凿的研究数据。尽管有研究显示手术前停用或者继续使用TNF-α抑制剂并不影响包括感染在内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但生物制剂理论上确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及增加感染的风险,故建议根据手术风险的高低予以分类处理:①低风险手术:如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的内镜手术,牙科治疗,皮肤手术,乳腺活检或切除,眼部手术,整形手术或关节置换术等,不需要停药;②中高风险手术:如泌尿系统、胸部、腹部、头颈部及感染部位手术等,应根据不同生物制剂的半衰期术前停药10~80 d不等(3~4个半衰期)。
用了这么多年避孕套,你知道套套上的油是啥吗?用多了对身体有害吗? 对于用过安全套的人来说,安全套上面有油这个概念是一点也不陌生。只是大家都知道安全套上有一层油,却少有人知道安全套上这层油是什么油?这些油在人们发生性行为时进入人体对人体是否有害呢? 今天就来为大家普及一下安全套上润滑油的知识: 避孕套上的油到底是什么? 避孕套上的油其实是一种润滑油。为什么要放润滑油呢?很简单,为了在戴套和性生活的时候能更顺利呗! 说起润滑油,一般可用于人体的主要有三种:水基、硅基和油基。 水基润滑剂:主要成分是水、甘油等,可溶性好,身体接受性强,可以跟安全套和情趣玩具一起使用,容易清洗。 但它容易挥发,一般15分钟左右就没效果了。 硅基润滑剂:价格稍贵,持久性好,可以和安全套同时使用,润滑效果也不错,还防水。 缺点在于它会损害同种材质的制品,因此不能跟硅胶玩具同时使用,比较难清洗。 油基润滑剂:最大的优点是用起来比较持久,但清洗困难,还会溶解安全套,因此不能和避孕套一起用。 另外,它在女性的阴道内也不容易分解,不利于女性阴道健康,所以现已逐步被淘汰。 所以,避孕套上的润滑油,一般是硅基润滑剂,主要成分是二甲基硅油,可以保证避孕套容易穿戴,且不易破损。 润滑油的种类有很多,通常我们按照来源分为矿物性润滑油、植物性润滑油、动物性润滑油还有合成润滑油。
生活越来越好,大家也越来越注重健康、注重养生,然而,有些看似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对身体的危害却是非常大的。 下面这些大家常做的事情,你以为是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这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你中招了没? 五谷杂粮粉:吃出糖尿病! “多吃五谷,不生杂病!”于是,“五谷杂粮粉”悄然流行起来。 很多人觉得杂粮粉又方便,好处又多!但其实恰恰伤身。 五谷杂粮最重要就是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磨成粉后膳食纤维反而被破坏了,只剩下淀粉和糖类。 常吃五谷杂粮粉对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对身体不利。吃多了,恰恰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尤其是糖尿病。 天天喝粥:喝出营养失衡 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常年吃粥;也有少数讲究药膳的人,通过吃药粥来保养身体。 据观察,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 长期吃粥,人体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体内消耗,导致营养失衡。 所以,经常吃粥和吃药粥虽是养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除非是身体很虚弱,或是治病需要。 乱补维生素:吃出结石 很多人把维生素当作万能品,每天吃几片,觉得有益身体健康。 其实,如果身体不缺乏维生素,无论患何种病,服用维生素都是一种浪费,甚至会加重病情。 例如,胃溃疡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C,不仅无效,还会加重对胃的刺激。 平时有人把维C泡腾片当作提高免疫力的药品,但只有维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补充。 一旦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会导致尿路结石,加速动脉硬化。 乱补钙:当心高钙血症、肾结石 补钙的观念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强壮,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钙片。 钙并非补得越多越好—— 我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为300~700毫克。 过量补钙会影响到人体对铁和锌的吸收,还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其实,健康均衡的饮食即可提供足够的钙。好的钙源包括牛奶,乳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辟谷养生:毁了肠胃 近些年来,“辟谷养生”越来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来代替三餐,称能“清理肠胃”。 你以为这种“辟谷”方法真能养生? 辟谷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运行、肠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还有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受到影响,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每天8杯水:伤了肾! 经常听到人说“多喝水好,每天要喝够8杯水才健康”…… 其实,人每天对水的需求大概在2000~3000毫升,也就是比喻的“8杯水”。 但我们的三餐中,饭菜和汤也含有“水”,所以正常饮食下,每天只需要额外补充1000毫升的水就足够了,而且每一次喝水应少于300毫升。 过量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中毒又伤肾。 过量饮水还会导致血液中钠含量过低而引发“低钠血症”,出现昏睡、恶心、抽搐甚至昏迷。 趁热吃:吃出食道癌! 我们国人有着“趁热喝”、“趁热吃”的习惯。嘴的欲望是满足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就太重了。 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 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肿瘤。 日常生活中,不要吃过烫食物,温度都尽量控制在60℃以下。 每天一两万步:毁了膝盖! 骨科专家指出:走路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但运动要掌握适当方法,一味大量走路很容易损伤腿部! 一万步对于平时习惯运动的人来说,是相对简单的,就算提高到两万步也只是平常运动量而已。 如果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突然一天走上一两万步,不仅身体会吃不消,还可能造成关节、韧带、骨骼的损伤,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运动最好循序渐进。 这样养生不花一分钱 大笑:长寿的秘诀 据统计,每笑一声,从脸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加体育运动。大笑100次,相当于骑15分钟的自行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不过,高血压患者、处于疾病恢复期的患者不宜大笑。 晒太阳:补钙 俗话说,“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 人体皮肤上含有大量的7-脱氢胆固醇,它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3,然后被吸收入血,经肝和肾中羟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可以在肠道、肾脏及骨等多个组织器官发挥作用,既可促进钙、磷吸收,又能直接调整骨代谢,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晚上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脚是阴血的大本营,脚一冷,血液循环就会放慢,所以,这个地方就比别处容易感受到冷。 每天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血管机能,缓解疲劳,促进睡眠。 泡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应以脚背泛红、身体微微出汗为宜。年轻人每天泡15~20分钟,老年人可延长至20~30分钟,水温不要超过40℃。 不过,有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的人不适合泡脚。 勤读书:防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归根结底是大脑功能衰退,记忆能力丧失。 勤于读书、用脑的人,大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以输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延缓中枢神经老化,带动血液循环,使全身各系统功能保持协调统一,防治老年痴呆的发生。 转动眼球:保护眼睛 电脑、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好帮手,可是长时间看电脑、看手机,会让我们的眼睛疲惫不堪。 在工作间隙,可以闭上眼睛,采用上、下、左、右的顺序巡回转动眼球。每个方向,眼球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处。 这种转动眼球的方法,可以锻炼眼肌,使眼睛灵活自如,炯炯有神。适用于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睛疲劳、眼睛干涩,对眼肌麻痹的康复也有好处。
鱼鳞病,是一种由角质细胞分化和表皮屏障功能异常引起的遗传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粗糙,有灰褐色鳞屑或深重鱼鳞(蛇皮)斑纹,起白皮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明显,同时伴有掌跖角化增厚,手背、上臂、股外侧皮肤增厚,有时还伴有甲变脆、毛发稀疏等,重者遍及全身,常无自觉症状。 一般患者出生时皮肤外观正常,数月后发病,此后随年龄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在1~4岁时症状已经较明显。皮损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加重,在潮湿温暖的夏季减轻。本病自幼发病时持续终生,但部分患者成年后皮损可逐渐减轻。现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将鱼鳞病外用药物整理如下: 1.西药篇 1)他克莫司 药理作用:主要在于能够有效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 用法用量:温水清洁皮肤后,在患处涂上一薄层他克莫司软膏,轻轻擦匀,并完全覆盖,一天两次。症状消失时应停止使用。 2)尿酸乳膏 药理作用:使角质蛋白溶解变性,增进角质层水合作用 用法用量:尿素乳酸软膏进行治疗,在涂抹尿素乳酸软膏之前需要清洗患处,然后将尿素乳酸软膏进行均匀的涂抹,bid,一周为一个疗程,共需治疗4疗程。 3)复发乳酸软膏: 药理作用:含有6%的氨水、15%的尿素和乳酸12%,能有效抑制表皮增生,角质脱落后,使角质层有水合作用,滋润肌肤,起到止痒和止痛效果。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在患处涂抹复发乳酸软膏,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4)他扎罗汀为维A酸制剂联合地奈德乳膏 药理作用:具有较强的受体选择性,能选择性地对人体皮肤的维A酸受体产生作用,对角质细胞的异常分化进行调节,从而使角质层增殖、潴留得以改善,最终达到治愈鱼鳞病的目的。单用他扎罗汀治疗寻常型鱼鳞病容易引发局部刺激反应。地奈德是中弱小糖皮质类激素,其具有良好的抗瘙痒、抗炎和促血管收缩功能。 用法用量:联合应用他扎罗汀凝胶和地奈德乳膏,患者每日早晨取适量地奈德乳膏均匀涂抹于患处,晚上取适量他扎罗汀凝胶涂抹于患处,涂抹后按摩几分钟,以助于药物吸收,持续用药4周。 5)多磺酸黏多糖乳膏: 药理作用:其含有0.3%多磺酸黏多糖类成分,活性成分以脏器性类肝素为主,在患处局部使用后,通过皮肤洗后获得的渗透作用较强,在皮下组织、真皮内分布。不仅能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增强,对于组织中透明质酸酶、蛋白酶还可有效抑制,达到抗炎消肿的目睹,可促进细胞间质水合性、通透性、粘稠度以及聚合明显改善,达到保湿的目的,加快结缔组织新陈代谢的速度。 用法用量:患处涂擦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每天晚上进行1次涂抹,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为4周。 2.中药制剂 1)当归膏: 制法:当归200g,香麻油500g,黄蜡60g。先将香麻油熬开,入当归煎至焦枯,过滤,加入黄蜡溶化即可。 作用:活血止痛,润肤生肌 用法用量:每次适量,外涂患处,每日3次。可适用于烫火伤,蛇皮癣。 2)蛇皮灵膏: 制法:当归30g,姜黄60g,白及30g,生槐花20g,紫草10g,生甘草30g,轻粉6g,冰片6g,蜂白蜡90g,黑芝麻油600g。先将上方前6种药浸于黑芝麻油中10天,然后在炉火上熬至诸药枯黄。离火去渣滤清,待油微温时,再入轻粉、冰片,最后加入蜂白蜡调膏备用。 作用:养血润肤,疏风疗痹,消鳞抗裂 用法用量:外搽,每日早、晚各一次,每周用温水(每1脸盆温水内加食盐l匙勺)洗浴2次,20天为1疗程。可。适用于鱼鳞病。 3)克癣鳞油膏: 制法:当归、白及、生槐米、生甘草、威灵仙各30g,姜黄60g,紫草20g,蛇蜕、蜂房、麻黄、轻粉、冰片各10g,尿素粉、水杨酸、白蜡各100g,黑芝麻油1000g。先将上方前10种中药浸泡于芝麻油中]od,然后在炉上熬至诸药枯黄,离火去渣滤清,待油微温时再加入尿素粉、水杨酸、轻粉、冰片搅拌均匀后最后加入白蜡词膏备用。 作用:养血润肤,疏风疗痹,消鳞抗裂 用法用量:自制克癣鳞油膏外涂,每日早晚各1次,每周用温盐水洗浴2次(每1脸盆温水加青盐10g),30d为1疗程。 总结:鱼鳞病属疑难杂症,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药物口服,同时配合使用外涂润肤护肤剂,可明显减轻皮肤干燥脱屑等症状。治疗一般宜在秋天开始,整个冬季坚持用药治疗,待春暖后停药。中西医治疗时应同时加强自我调护。 研究发现,本病属于遗传性疾病,有一定的几率遗传给下一代,可推荐有条件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基因突变位点,并从已知致病位点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可明确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而发病,从而有助于降低患病率,指导优生优育,阻断病症的再次遗传。
又到病毒性皮肤病高发的季节了,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水痘。一提到水痘,大多数家长还是比较熟悉的,很多人小时候得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水痘这个疾病吧! 一、水痘是个什么样的病? 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个病毒叫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病毒感染12—21天(也就是潜伏期)后发病。起疹前,一般伴有发热、咽痛等不适,持续1-2天后,进入出疹期。皮疹首先从躯干起疹,逐渐蔓延至四肢,主要分布在躯干,头面部亦可发病(向心性分布)。可出现瘙痒不适。最初表现为散在的红色小丘疹,再逐渐发展为水疱,疱周绕有红晕,1-2天后水疱从中央开始结痂。结痂的皮疹经过几日会脱落,一般不留有瘢痕。在发疹2-3天后,新发皮疹与旧的皮疹同时存在。通常水痘在结痂以后就没有传染性了。如果自行抠掉痂皮或者继发感染后,可遗留凹陷性瘢痕。 二、水痘如何治疗呢?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天可自愈,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1. 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避免搔抓,勤换衣服。疱疹破裂后可外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感染患者可外用敏感抗生素。 2. 抗病毒治疗:中医给予清热解毒中药口服,配合清热燥湿解毒中药外用。西医给予抗病毒治疗。 3. 如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化脓感染等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三、水痘是如何传播的? 1、疱液传播:水疱破溃,疱液接触到正常人群,如果皮肤有破损可能发生水痘; ?2、呼吸道传播:由于水痘与感冒、呼吸道的感染密切相关,患者呼吸道飞沫有一定传染性。如果患者没有注意局部保护,发生打喷嚏、流鼻涕现象,周围接触者属于高危人群。如果免疫力下降,未患过水痘的人群会发生水痘或者诱发带状疱疹。 四、如何预防水痘呢? ?1、管理传染源:水痘病人应在家中隔离,一般需要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尽量避免接触易感儿童和孕妇。对接触过水痘的患者应隔离观察3周。 ??2、切断传播途径:室内经常通风换气,避免人群拥挤的环境。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感染的物品进行消毒。 ??3、按规定接种水痘疫苗:一般水痘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可能预防90%水痘的发生。所以,接种水痘疫苗还是很重要的。 五、治愈后还会复发吗? 患过水痘的患者,通常会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一般不复发。如果抵抗力下降,有可能会复发,也有可能会出现带状疱疹。所以增强体质、预防被传染是关键。 六、出水痘会危害生命吗? 一般此病儿童好发,愈后良好。但有少数患儿会出现水痘的并发症,如水痘脑炎、水痘肺炎、水痘心肌炎等。水痘脑炎可出现头痛、呕吐等,病死率比较高,诊治不及时,容易出现偏瘫、共济失调、失明等后遗症。水痘肺炎多见于成年人和年长患儿,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等。严重的患者会死于呼吸衰竭和肺水肿。水痘性心肌炎可累积心脏,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死亡。所以,严重的水痘患者也会有生命危险。 七、成人会出现水痘吗? 是的,成人也可以出现水痘,也就是成人水痘。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过,但很少人出现水痘。成人出现水痘比儿童的症状更重,需要引起重视,因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并发水痘肺炎而危及生命。所以,成人水痘建议及早就医。
什么是皮肤屏障? 皮肤最外层称之为角质层,它是由20层扁平、相互交织的角质细胞所组成。角质细胞尤如“砖”一样坚韧,其间有尤如“灰浆”的脂质将角质细胞紧密地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砖墙结构”,它表面还有一层由汗液及皮脂组成的保护膜(水脂膜),共同构成了皮肤的屏障。皮肤屏障能锁住皮肤水分和油脂,并抵抗各种皮肤表面病菌入侵,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2、皮肤病与皮肤屏障 皮肤病多种多样,不少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却难以找到具体的发病原因。常见的皮肤发红、发痒、发干等“皮肤过敏”表现,实际很难找到具体的“过敏”源。但是这些皮肤病有一个共同原因可以找到——“皮肤屏障受损”,也就是皮肤表面失去了正常的保护功能而出现了皮肤水分的丢失,从而出现皮肤的干燥、脱屑或瘙痒;同时,皮肤表面的病菌容易经过受损的皮肤屏障而进入皮肤内部,从而进一步引发皮肤炎症反应。因此,皮肤屏障受损不仅是许多皮肤病的表现,而且可能是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护肤品与皮肤屏障在皮肤病治疗中,医生不仅要使用药物,而且要使用能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护肤品,也就是通过保湿护肤品来补充皮肤表面的“水脂膜”和细胞之间的“灰浆”,从而加固皮肤表层的“砖墙结构”。 3、医学护肤品的基本原料 修复皮肤屏障的保湿护肤品应具备以下3种基本原料:湿剂原料包括甘油、尿素等,能够从环境中吸收水份,补充从角质层散发丢失的水份。②封闭剂原料如凡士林、牛油果油等,能在皮肤表面形成疏水性的薄层油膜,有加固皮肤屏障的作用。③添加与表皮、真皮成分相同或相似的“仿生”原料,具有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如天然保湿因子、青刺果油、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 4、什么是医学护肤品? 医生用于辅助治疗皮肤病的护肤品可简称为“医用护肤品”,它与普通护肤品相比,要求具有下列三个特点: A.更高的安全性: 比普通护肤品更强调配方精简、原料严格筛选、不含或尽量少含易损伤皮肤或引起皮肤过敏的物质如色素、香料、防腐剂、刺激性较大的表面活性剂等,并尽可能对原料产品作临床安全性评估。 B.明确的功效性: 保湿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护肤品的主要产品成分作用机制明确,并经过了科学的试验研究证实。 C.多家医院临床验证: 上市前通过多家医院皮肤科针对某些皮肤病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以验证护肤品的临床辅助功效和安全性。 由上面的3个特点可知,医用护肤品本身对皮肤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酌情长期使用,以减少或减轻皮肤病的反复发作。 5、哪些常见皮肤病要使用医学护肤品? 在不同皮肤病治疗中,医用护肤品使用的方法有所不同。有些皮肤病单用保湿护肤品即可缓解病情,有些皮肤病必须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保湿护肤品。 1.湿疹、特应性皮炎 湿疹或特应性皮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皮肤病,在急性期表现为肿胀、糜烂、渗出,在慢性期表现为干燥、脱屑。因此保湿护肤品是此类疾患慢性期治疗的基础(在急性糜烂、渗出期不宜用护肤品)。对轻度慢性期患者,单用保湿护肤品有可能缓解病情,对顽固性或伴有明显皮损的患者,在保湿护肤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皮损控制以后,可考虑停用药物,继续用保湿护肤品以减少此类皮炎的复发。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即使是外观正常的皮肤也是比较干燥的,因此也需要使用保湿护肤品以减少其发作。 2.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表现为皮损处反复大片脱屑的慢性病,往往在冬季气候干燥时容易加重。银屑病的基础治疗是保湿护肤,同时使用相应的外用药物或紫外线光疗,必要时采用全身口服或注射药物。但该病的口服药物如阿维A或光疗又可以加重皮肤的干燥症状,因此,此时更需配合保湿护肤。 3.红皮病 红皮病是一种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红、肿胀、脱屑的一种重症皮肤疾患,此类皮炎使患者异常难受,而且有可能使皮肤表面的细菌通过受损的皮肤屏障进入人体血液而继发全身细菌感染。因此保湿护肤非常重要,当皮损表现为大片干燥、脱屑时,宜使用带油性的凡士林软膏或硼酸软膏外抹,当红皮病表现为细小糠秕状鳞屑时,宜使用舒适度更佳的乳膏类保湿护肤品。 4.干燥性皮肤瘙痒症 该病好发于秋冬季节,尤其是中老年人皮脂腺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干燥或瘙痒的临床症状。单用保湿护肤品一般就能明显减轻症状,但需要长期使用,必要时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同时切勿过度清洁皮肤。 5.先天性鱼鳞病 由于遗传基因的异常,鱼鳞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轻度鱼鳞病患者单用保湿护肤品能缓解症状,较重患者可白天外用凡士林软膏或硼酸软膏等具有封包作用的药品,晚上再使用舒适度更佳的乳膏类保湿护肤品。 6.毛周角化病 毛周角化病患者因遗传基因的异常,使毛囊周围皮肤粗糙、干燥。轻度的毛周角化病患者,可单用保湿护肤品缓解症状,对症状明显者在保湿护肤的基础上可配合外用药物或进行果酸换肤治疗。 7.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是一种好发于手掌、足底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无明显瘙痒症状,但该病发病原因不清楚。长期外用保湿护肤品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病情较重者可以短期外用激素乳膏。 8.面部脂溢性皮炎 面部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的慢性皮炎。由于皮损处有明显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等症状,而且容易反复发作。轻度患者单用保湿护肤品即有效;对顽固性患者在保湿护肤的基础上短期外用药物。对于鼻唇沟或鼻梁部伴有明显油腻的脂溢性皮炎可配合使用控油类护肤品。 9.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面部中央如面颊、前额、口周或鼻部的一种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面部中央阵发性潮红,且在日晒、情绪激动或温度升高时潮红加重,并可出现面部血管增生及红色丘疹、脓疱,少数患者可出现鼻部发红或肥大(故此病又可称之为“酒渣鼻”)。在临床上,发生于面颊、口周的患者绝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而出现干燥、脱屑,因此在口服药物的同时保湿护肤非常重要。但发生于鼻部的患者常表现为皮肤油腻,宜使用控油护肤品。 10.激素依赖性皮炎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外用激素药物或者外用含激素的护肤品而使皮肤屏障严重破环的一种慢性皮炎,保湿护肤是治疗的关键。但在停用激素3天左右以后,会出现症状的反跳(即表现为难受的干燥、瘙痒、灼热等症状加重),必须坚持使用保湿护肤品,一般在治疗2周以后症状开始逐步好转,再继续使用保湿护肤品4-8周使症状继续消退。 11.慢性光化性皮炎 慢性光化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暴露部位,如面颈部、手背部的慢性皮炎,具有日晒后加重的特点。此皮炎常伴有干燥、脱屑症状,在口服和外用药物的同时,需外用保湿护肤品。 12.白色糠疹 好发于儿童,该病具有自限性,不宜过度药物治疗。外用保湿护肤品是首选,必要时短期外用药物。 13.剥脱性性唇炎与口周皮炎 剥脱性唇炎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炎症,表现为反复脱屑,唇粘膜变厚。口周皮炎发生在上唇、下颌、鼻唇部,也表现为发红、干燥、脱屑。这两种皮炎单用保湿护肤品有可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顽固性患者可短期外用药物,待皮损好转以后即停用药物,但需长期使用保湿护肤品以减少此类皮炎的复发。 14.敏感性皮肤 面部皮肤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而出现刺痛、灼热、干燥、发红等临床表现,但不是由于某一具体皮肤疾患引起,此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敏感性皮肤”,常见原因如下: 面部皮肤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往往是由于气候干燥、环境污染、不良护肤习惯或患者神经功能紊乱而诱发。皮肤病的药物治疗:如痤疮或银屑病口服维甲酸药物,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引起暂时性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即引起皮肤或口唇黏膜的干燥、脱屑。皮肤病的微创治疗:如现代激光或果酸换肤治疗尽管给皮肤病和皮肤美容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但这种治疗对皮肤屏障功能有暂时性的损伤作用,应对敏感性皮肤,主要是使用保湿护肤品。 15.伴有皮肤干燥的其他皮肤病 但凡伴有皮肤干燥的其他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玫瑰糠疹、色素性紫癜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等,均可使用保湿护肤品来进行辅助治疗。 6、使用方法及说明 面部:应考虑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洁面乳,并且在洁面以后使用润肤水,再使用医用保湿护肤品,同时外出时使用防晒用具,并外抹温和无刺激的防晒霜,但在皮炎的急性期,需慎用防晒霜。 躯干四肢:仅用清水或温和无刺激的沐浴液清洁后,涂抹医用保湿护肤品。如需用外用药物,可先涂保湿护肤品增加皮肤的水合程度,30分钟左右后再涂药物。 保湿护肤品种类:常用为乳膏,也可以为凝胶、水剂或面膜等,在临床上如何选择类型,应根据皮肤的症状作出决定。
过敏性休克大都猝然发生,约半数的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例如青霉素G注射等)5分钟内发生症状,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后。症状发生后,医生该如何立刻开展抢救步骤?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首先是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其次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1]。 过敏性休克发病急骤,难以预见,往往因循环衰竭而迅速进入休克状态,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常在5-10min内死亡。因此,过敏性休克的救治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 其具体抢救方案如下: 一、立即脱离过敏原 立即停止接触并移开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如患者在静脉用药时出现过敏反应,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继续置换上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滴入。 二、高流量吸氧 使患者处于平卧位,采用高流量吸氧。 三、首选肾上腺素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是分秒必争。2014年欧洲变态性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发布《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指南》[2],推荐肌注肾上腺素为一线救治措施,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第一时间给予肾上腺素;我国《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3]也作出推荐:对于急性严重过敏反应,应及时静注小剂量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的首选抢救药物[4]。 ▎肾上腺素的给药途径 《Anaphylactic shock:mechanisms and treatment》中提到,在英国肾上腺素是以肌肉注射为首选,而在美国和瑞典等国家推荐首选皮下注射;EAACI指出应在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经临床上使用的比较,皮下注射比肌肉注射吸收慢,完全吸收需要6-15分钟,持续作用1-2小时;肌肉注射吸收快而完全,持续作用80分钟左右。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因局部血管收缩而吸收缓慢,严重过敏反应时,皮下注射应摒弃,而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通过相关研究显示,皮下或肌肉注射对患者相对安全,不良反应较少见;而将0.1%肾上腺素稀释10倍后,缓慢静脉注射也是相对安全的,但用0.1%的肾上腺素直接静脉推注是相当危险的。 ▎肾上腺素的给药剂量 根据《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推荐意见[6],肾上腺素按0.01mg/kg体重给予;14岁及以上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5mg;14岁以下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3mg。在《临床用药须知》与药品说明书中,成人患者剂量可逐渐增加至一次1mg,与指南稍有差异。 目前没有高质量的资料可以帮助决定过敏性休克患者给予肾上腺素的剂量。 ▎具体使用方法[7] 肌肉注射成人剂量为0.5mg/次(即1:1000的肾上腺素0.5ml),根据患者反应,可每5-15min重复使用肾上腺素0.5ml;6-12岁儿童0.3ml/次;6个月-6岁幼儿0.15ml/次。 目前临床上将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作为另一种给药方法广泛应用,但是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给药剂量,临床中常规使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成人剂量初量为0.5mg/次,肌肉注射,随后0.025-0.05mg静脉注射;如需要,可每隔5-15分钟重复给药1次。 儿童静脉注射剂量均按0.01mg/kg体重计算,最大剂量0.3mg;儿童静脉滴注剂量按0.02-0.03mg/kg,稀释到100ml生理盐水中,速度根据用药反应调定。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多次应用还需监测血糖变化。严密监护非常重要,因为曾经有因肾上腺素过量而致死的报道。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过敏反应会比较严重,且可对肾上腺素产生“矛盾反应”。可考虑使用高血糖素和异丙托溴铵治疗。 2.切记不能用心肺复苏时的剂量,因为心肺复苏是骤停心律,而过敏性休克是灌注心律,以免引起患者血压极速上升而引起脑出血,或诱发室性早搏,甚至心脏骤停。在各版心肺复苏指南中有明确叙述,两者剂量不同,切不可混淆。 3.发生肾上腺素局部不良反应时,可使用酚妥拉明进行局部浸润。 4.应用蛇咬伤抗蛇毒素之前,仅给予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即可有效地降低引起过敏反应的风险。而单独应用氢化可的松不能降低这种风险。 5.肌注效果不明显,需要持续输注的患者,建议在有经验的医师及有心电监护的医疗中心、急诊室或危重症监护室开展。 四、积极的液体复苏 如果有低血压存在,对肾上腺素反应不佳的患者,可给予等渗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起始可能需要快速输入1L、2L甚至4L液体。 在美国联合编写组的《变态反应处理指南》中提到:“10min后,血管容量扩张1倍,因此,在最初5min内,应输液5-10ml/kg,即250-500ml”[8]。 五、抗组胺 缓慢通过静脉或肌内注射给予抗组胺制剂,如25~50mg的苯海拉明。 六、H2阻滞剂 应用H2阻滞剂如西咪替丁(300mg口服,肌注或静注)。 七、吸入β-肾上腺素能药 如果支气管痉挛为主要症状,可吸入沙丁胺醇。吸入沙丁胺醇对由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所致的支气管痉挛特别有效。 注意,一些发生濒死哮喘的过敏反应患者,应该接受重复剂量的支气管扩张剂而不是肾上腺素。 八、糖皮质激素 在治疗的早期,静脉输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起效较慢,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至少延迟到4-6h才奏效,在严重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时,糖皮质激素不可作为首选的抢救措施,但可作为肾上腺素治疗的补充[9]。 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会降低发生双相反应或迟发相反应的风险;若患者出现持续的支气管痉挛,可考虑雾化吸入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抗炎作用强,作用持续时间长,水钠潴留副作用小,但起效慢,达峰时间长(12-24小时),过敏反应时并非首选,宜选用不需要代谢直接作用于受体的氢化可的松;应立即静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2mg/kg,可6小时后重复给予,24小时不超过300mg。也可静注甲强龙1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g。 九、阿托品 当严重的心动过缓发生时,可应用阿托品治疗。 十、高血糖素 有些患者对肾上腺素无反应,特别是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高血糖素可能有效。此为短效药物;每5分钟给予肌肉或静脉注射1~2mg。恶心、呕吐和高血糖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对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时,应在改善其病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的扩容、补液等对症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等指标,对其进行升压治疗,以维持其血液循环及心、脑、肾等器官的有效血供,避免其因血压水平过低而发生休克[10]。为预防和减少严重过敏反应的伤害,医院应规范紧急抢救流程和应急措施,制定规范化抢救流程。 参考文献: [1]李利华.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9,09(9):17-17. [2]李全生,魏庆宇.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严重过敏反应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035(008):686-690. [3]吴新民,叶铁虎,王俊科,等.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2014). [4]丁全,陈世财,成华,et al.药源性严重过敏反应在临床上的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16). [5]何静,李重先.盐酸肾上腺素给药途径对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4):74-75. [6]《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推荐意见[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9,21(002):85-91.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99. [8]何新华.过敏性休克的急救[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0,028(006):12-12. [9]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7). [10]罗佳,张曼,范晔,等.荆门市680例患儿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分析[J].药物评价究,2019,42(8):1617-162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难免磕磕碰碰、头痛脑热、腹痛腹泻……如果家中有一个常备小药箱,就可以及时处理这些情况,避免频繁跑去医院,或在去医院之前,能对病情进行初步处理控制。 但关于小药箱的攻略那么多,哪些才是必备药物?所有的药物都可以一股脑儿地存放在小药箱中吗? 过期的药物看着还挺好,能不能继续使用呢? 家庭小药箱要准备哪些药? 家庭药箱的品种要少而精,数量不宜多,可随时加以调整、更新。每个家庭因成员的健康状况不同,所备的药品也应有所不同,以下推荐的五类药物是一般家庭都需要的常备药: 1.感冒药:感冒清、美扑伪麻片、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酚麻美敏片、感冒灵、板蓝根冲剂、藿香正气水等,选择一两种适合自己的即可; 2.解热镇痛药:布洛芬、索米痛片、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注意儿童不宜用阿司匹林退热; 3.外用药:达克宁、三九皮炎平、红霉素、酒精、碘酒、高锰酸钾、云南白药、伤湿止痛膏、创可贴、双氯芬酸乳胶剂等; 4.止泻药:小檗碱(黄连素)、洛哌丁胺、蒙脱石散剂等 5.其他:如风油精、清凉油、健胃消食片、体温计、维生素等自己会时不时需要的物品。 此外,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老年人,除了常规的降压、降糖和冠心病药物外,还应该储备硝苯地平普通片、葡萄糖、硝酸甘油片剂或气雾剂等,容易过敏的人群还要常备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对自己不能确诊或症状较重、变化较大的疾病,不能擅自用药,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如有疫区活动史,一定要及时报备社区并做好健康监测。 儿童最好使用专门的小药箱 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的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还在发育中,血脑屏障功能也还没发育完全,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成人不同,成人可以用的药,对儿童可能是禁用或慎用。 如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着色变黄和骨生长抑制,8岁以下儿童禁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有肾脏毒性和耳毒性,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 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可影响幼龄儿童关节和软骨发育,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因此,儿童要用儿童药,不是成人药量减半那么简单,使用药物前要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最好为儿童设置专用的小药箱,药品存放要科学、合理,注意药品的保存条件,并定期检查清理小药箱。 可用于儿童小药箱的药物 解热镇痛药: 1.对乙酰氨基酚:常规剂量短时间服用,不良反应少;如果大剂量长期使用,有可能发生肝毒性。最小适用年龄为3个月,1岁以下幼儿用药时应遵医嘱。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每日不超过4次。 2.布洛芬:不良反应少,治疗儿童高热有效、持续时间长。最小适用年龄为6个月,6个月以下用药时应遵医嘱。间隔6小时重复使用,每日不超过4次。 止泻药和胃肠道调理药: 1.蒙脱石散:“物理”止泻,可以在肠道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止泻,但使用过量会引起便秘。 2.口服补液盐:可用于因腹泻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症状。 3.益生菌:对调理肠道菌群紊乱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不仅可以治疗腹泻,还可以缓解便秘。常用的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布拉氏酵母菌散等,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种类。 泻药: 1.开塞露:主要成分为甘油,是孩子便秘时临时救急的好帮手。 2.乳果糖:温和的泻剂,不良反应少,但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腹泻。孩子便秘一般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节,西梅汁、苹果汁、梨汁等食物中含有缓解便秘的成分,可有效改善便秘。 外用药: 1.炉甘石洗剂:涂于瘙痒部位,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2.创可贴、碘伏:孩子有皮肤外伤时,可以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可常备防水、杀菌等种类的创可贴,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创可贴使用。 其他:此外,药箱中还应该常备医用纱布、医用胶带、医用棉签、量杯和滴管、体温计等。 此外,儿童用药还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孩子对吃药非常抵触,家长为了哄孩子吃药,可能会将药物溶于牛奶、糖水、饮料、粥汤中服用,但这些食物成分较多,可能会与药物结合,影响药物的吸收,有的甚至会破坏药物的结构,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因此,最好用清水送服药物。 这些药物马上丢掉: 对于过期食品,我们可以看看储存条件、食物状态,如果贮存条件达标、包装完好、色香味没有发生变化,那还可以继续吃。 但对于过期药品,不管性状有没有改变,都要丢掉,服用超过有效期的药物,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但药物常因光、热、水分、空气、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因此,贮备药品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外观变化,当出现以下情况,即使药品仍在有效期内,也不要再使用了: 片剂:正常药片表面干燥光亮,如果药片表面出现花斑、变色,外表的糖皮开裂、粘连,或者出现特殊的臭味,意味着已经变质了,不能再继续服用。 胶囊剂:正常的胶囊壳坚硬光滑,如果外壳出现变软、变形、粘连或者药粉漏出等现象,说明已经不能继续服用。 冲剂:正常冲剂的颗粒松散干燥、容易滚动,如果出现潮湿结块或粘连成团现象,说明药品已经变质。 糖浆剂、合剂、酊剂:通常此类药物制剂的性状是澄清透明的,即使有少量沉淀,经过振摇后就可混匀;如果出现大量沉淀、块状物,或者酸胀、异臭、霉变、胀袋等异常现象,说明药品已经变质。 粉针剂:正常粉针剂经过振摇后,粉粒细腻松散,溶解后溶液澄清透明;若振摇不散,溶解后溶液浑浊、有异物,说明药品变质。 水针剂:正常水针剂应为澄清透明的液体,若液体变色、浑浊或析出沉淀、结晶,或出现絮状物,甚至同一批号颜色不一致,说明已经变质。 膏剂、栓剂:如果膏剂、栓剂发霉、异臭、水油分层,或者发生结晶、颗粒,说明已经变质;但是如果栓剂只是发生了软化,则不必过度担心,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后继续使用。 滴眼液、滴耳液:通常建议此类药品开封1个月内尽快用完,若出现结晶、浑浊、有絮状物、变色等现象,则不能继续使用。 因此,在购买药品后,要先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注意查看药品的储存条件: “密封”是指隔绝空气,避免药品氧化等,也避免潮湿空气的进入,造成药物的潮解等; “避光”是指避免日光直射; “阴凉处”是指不高于20℃的环境中; “冷处” 应在2~10℃环境中,一般冰箱的冷藏室可以满足要求; “室温”是指10~30℃的环境中。 建议每隔三个月就将家庭小药箱检查一遍,如果发现药品发生变质、潮解、霉变或过期等现象,则需要及时丢弃、及时更换,以免误服。 有些药店、社区会设置过期药物回收点,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丢进“有害垃圾”里面,不要随意乱丢,以免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