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康复训练后可以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许多人认为,康复康复,顾名思义,就是恢复健康。通过康复训练,使得患脑中风后无法活动的手脚功能恢复到和发病前一样。恢复不了,就失去信心,甚至责怪医务人员技术不行。事实上,脑中风后之所以会留下偏瘫后遗症,就是因为脑组织受到了损伤,而损伤了的脑组织是无法修复还原的,因此丧失的身体功能也就无法完全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对于康复训练的正确认识应该是:“通过训练,刺激受损伤脑组织周围的脑细胞,让它们学会代替受损伤脑组织的工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辅助已丧失的手脚运动功能,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比如,由康复训练师帮助麻痹后不能活动的病人活动手脚,最后让病人能自己穿衣、走路;为麻痹后无法自如活动的下肢安装支具进行步行训练;对于右边偏瘫的病人,训练用健康的左手来代替右手活动;或是限制健康手的活动,强制性地使用麻痹手以促进功能的改善:改造住宅内部以方便残障者使用;帮助病人取得残障者用汽车的执照,鼓励病人在与残疾共存的状况下回归家庭和社会。误区二:康复训练只能从病情稳定后开始脑中风患者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康复训练?过去的见解是,为了安全起见,要等病人的病情稳定后才能开始。现在的看法是,康复训练越早越好,从病人送到医院的当天起就应该与治疗同步实施康复训练。困脑中风而倒下的病人,治疗开始后,一直卧床静养不动的话,就会出现肌力衰退以及由运动麻痹而产生的手脚关节僵硬、褥疮等“废用综合征”。有的病人还可能出现肺栓塞症、误咽性肺炎、感染症等种种全身合并症的危险。早期开始康复训练,除了可以减少上述不良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益处是可以尽快获得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尽早回归社会。可见,脑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越好。早期开始训练不仅不会使病情加重,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训练量越多,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误区三: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有益于患者的功能改善事实正好相反,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恰恰会妨碍患者的功能改善。著名康复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励建安教授的研究团队观察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与家庭人口少的患者相比,家庭人口多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反而较差。由于家庭成员多,大家争着对患者表示关爱,许多日常生活活动都由家人替代完成,减少了患者的训练机会。脑中风偏瘫患者往往存在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觉得自己生活不能自理,事事处处都要依靠别人,有很强的内疚感。原来很要强的人,就更有一种缺失感,自尊心也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很多人会变得依赖性很强。希望家人随时关注自己,由于缺乏自信,就更重视家人对自己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家属也容易迁就患者,什么事都代办,生怕患者感到受了冷落。家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多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爱,而在日常生活中则尽量让病人自己动手,并随时对患者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表示欣喜。有时还可以故意制造一些让患者帮助别人的机会,以促进患者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误区四:发病后超过半年再做康复训练就没用了如前所述,脑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发病后早期恢复的速度比较快,超过半年的话。由于出现肌肉痉挛和关节变形,康复训练时效果会差很多,特别是很多病人由于疼痛而无法坚持。但是,随着康复医学的进展,近年来经颅磁刺激(TMS),川平式神经促通法等新型康复训练方法的运用,使得脑中风发病后时间较长的患者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肉毒素疗法(一种针对肌肉痉挛的治疗方法)与康复训练的合并使用,使情况大有改观。
“祝福璧山的朋友们,大家幸福、平安、快乐!”2014年2月22日,在重医大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入住这里的台湾著名词作家庄奴先生借93岁寿辰之际,向大家祝福。原来,这里是重医大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精心策划的“缘系青草地——庄奴老人93岁生日音乐会”现场。《甜蜜蜜》、《小城故事》、《垄上行》......一首首庄老创作的歌曲,耳熟能详。护养中心制作的视频《缘系青草地——庄奴先生在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日子》,将庄老在护养中心生活的点点滴滴如画卷般展现,令庄老十分感动。同住在护养中心的吴老先生特地送上一副自己的书法作品为庄老贺寿。寿星庄老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和大家一起演唱他赠送给护养中心的歌曲《常青树》。据悉,去年10月,庄老在重庆的家中不慎摔伤,经检查,为左腿股骨颈骨折。10月9日,进行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23日,庄老入住青杠老年护养中心。考虑到老人高龄且处于术后康复的关键时期,护养中心为庄老制定了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照护方案。经过近四个月的专业照护和康复训练,老人已经能够在护理员的扶助下行走。
日前,美国知名排名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基于待遇、薪水、安全、生活与工作平衡等标准,评出“2014年全美最佳职业TOP100”。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和牙科保健员等纷纷跻身前十位,医疗保健类所占比例约为40%。以下为详细报道:美国知名排名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USNews&WorldReport)日前评出了“2014年全美最佳职业TOP100”,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和牙科保健员等纷纷跻身前十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指出,职业本身不分高低贵贱,但一些职业在待遇、薪水、安全、生活与工作平衡等方面等确实优于其他职业。为此,《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基于上述标准评出了“2014年全美最佳职业TOP100”。在上榜的这100种职业中,医疗保健类占到了约40%。在前十位排名中,医疗保健类更是占据了七席之多。他们分别是排名第三的牙科医生,排名第四的执业护士,第五位的药剂师,第六位的注册护士,第七位的物理治疗师,第八位的医生,以及排名第十位的牙科保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