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吃什么的问题。优质蛋白饮食主要包括四类:肉类、蛋类、奶类、大豆类。瘦肉、鸡蛋、牛奶此类自不必多说,当然如果并发高脂血症,蛋黄可以不吃,牛奶可以选择低脂的,瘦肉可也可以选择鸡肉这样脂肪含量低的肉类。对于大豆类食物的误解似乎是由来已久的。人们曾经认为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是非优质蛋白。但是随着科技水平和检验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大豆蛋白的氨基酸成分比例与人体高度相似,且吸收好、代谢废物少,是优质蛋白质!近年来,有许多研究为大豆类食品“正名”,而且还证明适量食用大豆对肾病是有好处的。大豆类包括黄豆、黑豆、青豆,其他如红豆、绿豆等则属于杂豆类而非大豆类。 当然,除了考虑蛋白质之外,大豆中含有的磷也是一个常令人担心的问题。对于CKD患者来说,肾功能受损确实会使肾脏的钙磷调节功能失常,当GFR<60ml/min/1.73m^2时,应限制磷摄入量在800~1000mg/d。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豆制品中含磷较高的是豆腐皮,每100g含磷494mg,CKD患者还是要少食用为好。而每100g豆浆含磷42mg,每100g豆腐脑含磷仅5mg,都是比较安全的。我们常吃的豆腐(北豆腐),每100g含磷112mg,含蛋白质9.2g,也是可以适量食用的。 除了从四类优质蛋白饮食中获得的优质蛋白质外,其他蛋白质大多可以从主食和青菜中获得。那么生活中常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怎样的呢?下面截取《中国食物成分表》中部分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表,供大家参考。 下面来做个计算题:一个体重为65kg的成年膜性肾病患者,肾功能正常或GFR>60ml/min/1.73m^2。按照蛋白质摄入量1.0g/(kg·d),他每天应该摄取的蛋白质为65g。其中至少包括优质蛋白质65g×60%=39g,那么食物中应该包括100g瘦猪肉+1个鸡蛋(约50g)+200g牛奶或豆浆。其余的26g蛋白质可从其他主食和蔬菜中获得,约为五两米饭和半斤蔬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重,大概做到心里有数,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正常饮食就是可以的。 看完这个计算结果是不是觉得原来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了呢?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正常饮食习惯都是符合要求的。除了糖尿病、终末期肾脏病(GFR<30ml/min/1.73m^2)等患者需要严格计划饮食外,大多数膜性肾病患者并不需要每天担惊受怕,纠结于摄入或多或少的蛋白质。凡事不可太过,既不能过分忌口,造成营养不良;也不能大吃大喝,毫不在意。中庸之道大有深意。
桑椹,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吃,有白桑和黑桑之分,酸甜可口。我们中医认为桑椹味甘,性寒,可以入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的作用,对于失眠多梦,须发早白,头晕乏力,性功能减退,以及男性的少弱精症都有好处。中医认为:阳主气,阴成形,阴血不足,则精无所生,故在临床治疗上我多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桑椹,10-20克,既能提高精子质量,同时还可以改善草药的口感,使患者更能够接受,因为不育症的疗程是非常长的,难已下咽的药味患者多难以接受和长期服药,从而影响疗效。
在心脑血管病的治疗、预防和急救中,有三种药,我们最为熟悉: 阿司匹林 硝酸甘油 速效救心丸 到底急救时该用哪个?什么情况下用哪种?很多人说都不清楚!今天,一篇文章全部都解释清楚了! 1.阿司匹林 首先,我们平时听得最多的就是“阿司匹林”,它与青霉素、安定同列为世界三大经典药物,贡献在于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1.1.阿司匹林主要做什么用? 阿司匹林的临床运用,主要是预防和治疗,就是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和极可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最适合用。 1.2.什么时候用:空腹最好 一般是晚上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有明显胃肠道反应的可早饭后服用。 1.3.阿司匹林几小时才起效,不能救急 对于急性心梗,阿司匹林起效比较慢,至少几个小时。如果身边没有其他急救药,只有阿司匹林,服用的剂量应是300毫克,而不是随便服下“两片”。另外,为了加快吸收效果,嚼碎服用比“喝水吞下”更有用。 2.速效救心丸 大家都知道,速效救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急救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有20多年了,具有预防、治疗和急救三重功效。主要是应急时使用,冠心病高危人群必备。 速效救心丸能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脏、降低血黏度、解痉镇痛,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2.1.什么时候用:胸闷时服用 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左肩酸沉等先兆症状时,应迅速含服速效救心丸,切不可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后再含服。因为每一次心绞痛的发作,都会对心脑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在有先兆症状时及时服药,能够取得更佳效果。 一般服用后几分钟就能生效,可有效防止猝死。但速效救心丸只是应急用药,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症状缓解后应尽快就诊。 2.2.要用舌下含服,吸收快 速效救心丸适合用舌下含服法,药物有效成分通过舌下黏膜吸收,可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为更快地发挥药效,还可先将药丸咬碎后再置于舌的下方。 2.3.连服两次后无效应就诊 若连服两次症状不缓解,要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 3.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片是冠心病人常备的一种药,它能迅速缓解心绞痛,能急救,关键时候能救命,是冠心病必备救命药! 3.1.什么时候用:突然感到胸痛时 冠心病典型心绞痛为阵发性胸闷、憋气、胸痛,出现在胸骨后,可放射到心前区和左臂。心绞痛的部位有时会发生“偏离”,出现在上腹部或放射到颈、下颌、左肩或右前胸。发作时可能感觉压榨痛或闷胀,甚至感到窒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此时可用硝酸甘油。 3.2.含服硝酸甘油时,坐着效果最好 坐位含服比躺着、站着都好,体位性低血压会引发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低血压,甚至晕厥症状;若含服时采取平卧位,可因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影响到药物疗效。 3.3.连服三片无效,一定要打120 若含服3次后病情不能缓解,不可继续含服硝酸甘油片,需及时呼叫120,而且不能随意搬动病人。 总结起来就是3句话: 阿司匹林:主要是预防和治疗使用,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速效救心丸:主要是应急时使用,冠心病高危人群随身必备。 硝酸甘油:主要是急救时使用,关键时候能救命! 来源:健康时报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今天我带大家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了解一下带状疱疹。一、发病原因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和正气虚弱、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有关。二、带状疱疹有哪些症状?1)疼痛2)炎性红斑、簇集丘疱疹、单侧带状分布3)好发部位三叉神经、肋间神经、颈神经、腰骶神经的支配区域,如颜面部、胁肋部、颈部、腰骶部。三、带状疱疹有传染性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只有体质相对较弱的人群才易被感染,如儿童、老人、孕妇。四、终止治疗的最佳时机人体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后,神经出现疼痛,皮肤表面出现呈带状分布的红斑基础上的丘疱疹,皮疹消退只是疾病好转的一个方面,疼痛全部消失了,才算痊愈,才能终止治疗,否则,过早终止,容易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五、饮食起居六、穴位保健
对于过敏性皮肤病的饮食需要有哪些忌口,我想,很多患者知悉的并不太详尽,或者盲目听从亲戚朋友的劝告,过度的忌口。虽然门诊时尽量给大家交代清楚,但是由于诊务繁忙,有时候也许会有遗漏的条目,所以在此一一列出,希望能给您一些帮助。 动物类食品:鱼、虾、蟹等海鲜,牛肉,羊肉。 植物类食品:辣椒、韭菜、茴香、香菜、香椿、菌菇类、木耳、海带。 调料、防腐剂、食品添加剂。 此外,还应忌饮酒、咖啡以及浓茶。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分为原发性和发性两大类。骨质疏松性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轻微外力而发生的骨折,亦成为脆性骨折。轻微外力指人体从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所产生的力。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发生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再骨折风险是未发生椎体骨折者的4倍。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造成疼痛和重度伤残,髋部和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降低患者预期寿命。长期卧床者的致死率可达20%以上,永久性致残率可高达50%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长期卧床会加速骨量丢失,使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骨重建异常 、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多见于老年患者,基础疾患多,全身状况差,合并症多,治疗困难。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段及腰椎。多表现为腰部疼痛,翻身困难,站立及行走时疼痛加重。患者的X光片表现为椎体高度降低,楔形变,MRI可以明确骨折为新鲜的或为陈旧性的,以及有无硬膜囊即神经根压迫。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适应症为轻度椎体压缩性骨折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治疗方法包括卧床、支具,以及药物治疗。需要定期拍片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有无椎体压缩进一步加重。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及开放性手术。目前最常见的微创手术为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两种。微创手术的优点为创伤小,恢复快,止痛效果明显,可早期下床活动,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和体征,严重后凸畸形,不适合行微创手术的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需要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包括减压,固定,融合。术中可用骨水泥螺钉,加长加粗螺钉或螺钉周围加骨水泥来加强固定的牢固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的根本在于抗骨质疏松治疗。其基础药物为钙剂和维生素D。还包括抑制骨吸收类药物,如双磷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克罗米芬;降钙素类:鲑鱼降钙素:雌激素。促进骨形成药物: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片段。活性维生素D类:骨化三醇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类:四烯甲萘醌。中成药物:仙灵骨葆,人工虎骨粉等。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的功效,施灸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针对因为肾阳亏虚,湿热下注,气滞血瘀引起的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等男性病,选取神阙、中脘、肾俞、命门等穴位辨证施灸,能明显改善患者勃起硬度,勃起时间,延迟射精时间,解决患者尿频、尿急、尿不尽、尿滴白,少腹下坠、会阴疼痛等不适的症状。对于一些久治不愈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艾灸治疗疗效更为明显、确切,能大大缩短了治疗疗程,减轻了患者负担。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古代无此病名,可将其归属于传统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关于胸痹、心痛,古今论述颇多,“心痛”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以后马王堆医书及《黄帝内经》多有论述。以胸痛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西医疾病很多,除了冠心病外,还包括肺系疾病、胸膜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中医相应的疾病还有“虫、注、冷、热、食、饮、风、悸、气、血”等九种心痛。冠心病有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古代文献中皆有相似的描述,如《诸病源侯论》云“久心痛者,是心之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故成疾不死,发作有时”,此记载与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描述相似。在《灵枢》记载了厥心痛,描述为“痛如锥刺心,…去真心痛一间耳,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亦主旦发夕死”。似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类。传统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宋朝《太平圣惠方》广泛应用芳香温通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胸痛;明代王肯堂提出“治诸般心痛,以开郁行气为主,此其要法也”,主张行气开郁治疗心痛;张景岳提出“肾虚羸弱之人,多有胸胁间隐隐作痛”,主张补肾治疗心痛;喻嘉言倡导“大气论”,反对用木香、三棱等行气破气之品,认为胸痹当以温复胸中大气为主;叶天士认为久病入络,倡用虫类搜剔、辛香入络通血;王清任创血府逐瘀汤治疗“忽然胸痛”,其描述与冠心病心绞痛相近;清代林佩琴擅用辛滑温通法治疗胸痹,意使其“旋转上焦清阳,疏利膈间痰气,不与胸痞结胸等症混合,则得之矣”。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病机,张仲景认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至今对临床仍有中药的指导意义。“阳微”为胸阳不足,“阴弦”指阴邪凝滞胸中。此处之阴邪,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阴寒之邪,还可包括痰饮、瘀血、寒凝,甚或火邪,但总以郁滞为主。因此,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或活血、或化痰、或涤饮、或温通、或宣清郁火,总以宣达为主,此即为通阳。仲景虽认为阳微责其极虚,但在胸痹心痛篇中除人参汤外,大都用通阳宣痹之法,尤以瓜蒌薤白类方为主,说明仲景认为“阴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凝滞之邪得以宣散则胸阳可复,邪去则正安。“阳微阴弦”,可以看做是对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的概括。随着疾病的演变,心阳久伤,病机的主要方面可转变为以正虚为主,故仲景又有人参汤,运化中焦气血以补心之极虚。后之唐宋承仲景之意,多以芳香温通宣散凝滞之邪,通阳开痹为法,但孙思邈亦不忘重用黄芪、人参、当归等益气养血为方以治疗心痛。1.蠲化痰浊、宣痹通阳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出血,导致急性血栓形成,血管闭塞,其中斑块的稳定是防止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的关键因素。动脉粥样斑块主要由于动脉内膜类脂质沉积所致,稳定的斑块除了纤维帽的坚固,主要是脂质成分也少。现代中医认为不正常脂质的堆积属于痰浊的范畴,仲景之瓜蒌薤白白酒汤、瓜篓薤白半夏汤不但通阳宣痹,更能豁痰祛浊,是治疗冠心病的一个主要方剂,方中瓜蒌可以重用至30克。黄元御《长沙药解》云:“瓜蒌,清心润肺,洗垢除烦,开胸膈之痞结,涤涎沫之胶粘,最洗瘀浊”;薤白,辛滑通利,善开壅滞。《临证指南医案》云“其气辛则通,其体滑而降,仲景用以主胸痹不舒之痛”。临床应用瓜蒌薤白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辨证应具有如下几点:(1)患者为痰湿体型,肥胖;(2)舌苔垢腻或滑腻,舌体胖大;(3)脉弦滑或沉弦;(4)胸闷窒息而痛。临床遣方配伍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1)伍用砂仁、陈皮、白术、茯苓等等醒脾运脾化湿之品,使脾运而痰湿无由所生;(2)伍用偏于辛温的活血化瘀药,如川芎、当归、红花、桂枝等,使血脉调和,阳气易于宣通;(3)伍用理气药,如枳壳、柴胡、苏梗等,使气行血行、痰浊易于蠲化。此外,临床应用瓜蒌薤白剂时还应注意脉虚弱或细弱、舌苔少、舌质瘦小而红者,不宜使用此类方药。此类方药多辛香温散,无痰湿内滞、胸阳痹阻者,易于伤气耗阴。2.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和解毒治法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系列炎症反应的结果。现代中医认为炎症反应与中医的“毒”邪致病的特点较为类似,因此中医临床往往采取解毒治疗,但验之临床却不能仅仅把炎症当成热毒,只考虑清热解毒之法。毒邪不但有热毒,还有寒毒、湿毒。解毒当分清毒邪的性质,如热毒表现为舌质红,舌苔黄浊垢腻,心烦,可伴有心下痞满,可以选用用黄连、黄芩清热解毒,《友渔斋医话》云“黄连清心火,同瓜蒌、枳实泄胸痞如神”,如用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实),佐以理气活血之品,如郁金、枳实、赤芍等等;寒毒当表现为胸痛,受寒则甚,舌质淡,苔白,脉弦紧,可用荜拨、细辛等散寒解毒,如用宽胸丸;湿毒表现为胸闷痛、舌苔厚腻、四肢沉重,可以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基础上,佐以藿香、佩兰等芳香解毒,《名医别录》记载藿香主治“心痛”、“去恶气”。3.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侧重不同心绞痛发作期:心绞痛发作时,病机以气滞、寒凝、痰浊、瘀血阻滞血脉为主。此时治疗应以芳香温通、急开其痹为大法,以使通则不痛。开痹之法,唯气味芳香、性温善通之药方可达到速效止痛的目的。芳香温通法治疗胸痛在唐宋时期即普遍应用,如《外台秘要》载南朝的深师治疗胸痹方用麝香、牛黄;《太平圣惠方》治疗卒心痛,高良姜、桂心与麝香、木香同用,如麝香散、当归散等;《圣济总录》治疗久心痛用沉香汤、丁香汤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苏合香丸等。元代的《御药院方》,治疗心胸疼痛选用沉香丸、通气汤;清代叶天士治疗“脾厥心痛”,常用良姜、姜黄、苍术、丁香等药,“为之辛香以开通也”。近年来研制的许多中成药,如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丹、苏冰滴丸、宽胸气雾剂等,其中冰片、苏合香、良姜等,皆有芳香开窍、宣通胸阳的作用,荜拨、细辛、檀香、苏合香、麝香等不但可以散寒通痹、还可宣通阳气、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心绞痛缓解期:冠心病缓解期的中医治疗,以减少或防止心绞痛、心血管病事件发生发作为目的,目前多采用活血化瘀之法治之。临床可根据病情不同,采取安神活血、益气活血、熄风活血、祛痰活血等。活血化瘀自古以来就是治疗胸痹心痛的一个主要方法,《肘后备急方》即记载桃仁治疗卒心痛;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代表方失笑散一直沿用至今,此外还广泛应用血竭、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药;清代王清任擅用行气活血、益气活血两法;叶天士则以虫类通络、辛润通络治疗胸痹心痛,对后世皆颇有影响。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粘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冠心病心绞痛常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血小板聚集,并激活一系列凝血机制导致血栓形成,因此活血化瘀成为现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一个主要方法。病情轻者,可选用丹参、郁金、赤芍、红花等行血活血的药物;病情重如疼痛剧烈、舌质紫暗,脉紧而涩者者可选用三棱、莪术等活血破血的药物,三棱、莪术虽为破血药,但其性峻而不猛,故张锡纯曰“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还可以用虫类药活血通络,如水蛭、地龙、全蝎等等,尤以水蛭为佳,张锡纯认为“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4.劳累性心绞痛的中医治疗劳累性心绞痛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心绞痛每因劳累诱发。动则耗气,无论舌脉如何,气虚大多是其病机的一个主要方面。严重的劳累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有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病变复杂、严重,狭窄多在90%以上,部分患者甚至由于病变复杂不能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临床治疗此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如何促进心肌组织毛细血管新生和侧枝循环开放、增加心肌血液灌注是其关键,西医对此尚缺乏有效的方法。传统中医在外科疮疡治疗方面有化腐生肌一法,在促进新生肌肉生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血管的再生。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也可参照此法,促进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临床可重用黄芪30克以上,黄芪“益气、生血、生肌(本草备要)”,“主痈疽久败疮(神农本草经)”,益气托毒、化腐生肌,为疮家圣药,可加人参或西洋参10克,同时配伍养血活血药如当归、丹参、赤芍等。益气药和养血活血药配伍,不仅有利于活血通脉,以促血行;还有助于引益气药入血分,达到气主血脉、气摄血脉,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心肌血液循环的目的。采用补气法治疗气虚型的劳累性心绞痛,不仅要补心气、肺气、宗气,还要补中气、元气,惟此才能使贯血脉、主血行的宗气生发有源。难经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营出中焦,中焦脾胃气旺,则营血得以化生;卫气出下焦,下焦肾气充足,则卫气得养。临床常用治疗冠心病的补气药有黄芪、黄精、党参等,此类药尤其是黄芪,可大补心肺之气,但却不能补肾气、元气。而人参或西洋参,上可补心肺之气,下可补肾元,和黄芪相伍,可大大增强补气活血之力。有条件者,宜用人参、西洋参,其补气之力远非党参、黄芪类所能及。如《理虚元鉴》云,“人参大补元气,冲和粹美,不偏不倚,故在阴补阴,在阳补阳,能温能清,可升可降,三焦并治,五脏咸调”。冠心痛心绞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经曰“四十而阴气自半”,故临床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有无肾虚症状,皆可存在一定程度的肾虚。因血脉遇寒则凝,遇热则散。故补肾时应偏于温补,温不生火化燥,用药可选择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枸杞等。朱良春认为仙灵脾补肾阳,但温润而不燥,不特补肾阳,而且可以燮理阴阳。巴戟天,陈士铎称其“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填肾水…有速效而又有近功。”仙灵脾、巴戟天等和黄芪、党参相伍,可达到宗气、元气并补得目的。临床治疗劳累性心绞痛,还要注意养心安神,并非要等到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安症状出现时才可使用。即使无以上症状出现,应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远志等,宁心安神,对调节交感神经功能平衡,增加心肌耐缺血缺氧的能力亦有裨益。劳累性心绞痛,动则胸闷、胸痛者,我们常用方如下:黄芪30克、红参5克(单煎兑服,有内热征象者,用西洋参10克)、丹参30克、焦山楂30克、菟丝子30克、葛根30克、仙灵脾20克。胸闷者,加降香10克、苏梗20克以宽胸行气;疼痛为主者,加三七粉3~5克、元胡10克以化瘀止痛。方中黄芪、人参或西洋参宗气、元气并补,仙灵脾、菟丝子补肾气补元气,辅以丹参、山楂活血化瘀。胸闷者则以条畅气机为主,加降香、苏梗,使气行则血行;胸痛以活血通脉止痛为主,配以三七、元胡,使血行而气畅,佐以葛根升清,助清阳上升,使宗气得复,贯通血脉,血脉得行,通则不痛。可供参考。此外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亦有痰浊、湿浊内滞,痹阻阳气(胸阳)为主者,患者多舌苔厚腻或垢腻,舌体胖大,形体多肥胖。动则阳气升发,化清蠲浊,而浊邪遏其升发之势,气血为之不畅或痹阻,致发胸痛。此类胸痛当参用瓜蒌薤白法,佐以理气醒脾化浊法治疗,不可一味补气活血。5、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自发性心绞痛、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劳累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痉挛所致,其中也有部分患者可没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痉挛,传统中医认为病机多为风证、寒证。验之临床,风证常见两种情况:一为肝肾亏虚、虚风内扰、横逆血脉,此类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遣方治疗可在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白芍、僵蚕、全蝎、秦艽等柔肝熄风解痉,结合丹参、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调和血脉治疗;二为寒凝血脉,此类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恶寒怕冷,尤其是胸前膻中、背部心腧穴周围,还可见手足不温、指甲紫暗等。心绞痛每于夜间或睡眠时发生。此类患者在疼痛缓解时治疗应以益气温运心阳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治疗。临床应用此法应注意如下几点:(1)辛甘温相合,仿张仲景桂枝甘草汤意,药用桂枝、薤白、甘草相伍,桂枝、薤白皆可用至30克左右,以取辛甘通阳、温而不散之效;(2)除甘草外,结合其他甘温补气药,如黄芪、党参、人参等,以奏益气温阳主脉之效;(3)在疼痛缓解期,不用荜拨、良姜、细辛、冰片及此类药物组成的中成药,以免耗气伤阴、化火生燥,致病情缠绵。即使在疼痛发作期,亦应中病即止;(4)配伍平肝安神药,潜肝阳、熄肝风、敛心气,如珍珠母、龙骨、五味子等,一有助平息内风,二有助于敛心气于血脉之中。和稳定性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心绞痛除血管痉挛因素外,还有血小板活化、易于粘附聚集,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中医认为这是血脉瘀滞较重及血瘀、痰浊蕴而化热酿毒的征象。针对这一病理环节,结合临床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苔黄腻、厚腻或黄燥等体征,临床治疗应注意一下几点:(1)重用活血化瘀药,如川芎、当归、赤芍、元胡等,甚至在扶正的基础上,加用破血散瘀药,如土元、地龙、桃仁、水蛭等;(2)注意、宣痹化痰。气行则血行,辛开苦降,气机条达,方可使瘀散而痰消,痹开而脉通。舌质暗红、舌苔厚腻或黄者,应用瓜蒌薤白类,加黄连、虎杖、枳壳、大黄等清热解毒、条畅气机;舌苔黄厚而燥,舌质紫红或红降者,用小陷胸汤加黄芩、丹参、虎杖、赤芍、大黄等清化热毒药;(3)即使有热像,用药亦不能一味苦寒,应于方中佐薤白、姜黄、桂枝等温通之品,以防寒凝血脉,妨碍血液运行,共成相反相成之效。此外,临床上经常可见到一种严重的劳累性心绞痛,每于平卧后1~3小时内发生,坐位和站立几分钟可以缓解。此类心绞痛临床可分三型:(1)心绞痛发作前肺动脉压(PADP)正常,且发作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心绞痛发作,主要是由于心肌氧耗量增加超过了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储备能力所致,患者心功能尚属正常;(2)心绞痛发作前虽有PADP升高,但无心功能不全表现;(3)心绞痛发作前即有PADP已有升高,先出现心功能不全,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加重了心肌耗氧量,这是一种更严重的劳累性心绞痛。中医治疗此类心绞痛,前两者与劳累性心绞痛基本相同,后者则应重用益气活血,佐以活血利水。不可过用活血化瘀、通痹宣痹通阳之品,以免破气耗气、加重病情。临床可在重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药基础上,加用丹参、焦山楂、葛根、益母草、泽兰、车前子等以活血利水,减轻心脏负担,可望受到满意效果。
美尼耳病,即Meniere disease的音译,也有译作“梅尼埃病”的,医学上称为内耳眩晕病。这种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头晕、恶心呕吐,时常伴有耳鸣、听力减退,且头晕时视物旋转,运动或睁眼时加重,站立位较卧位加重,另外此病常反复发作。 谈起这种病,首先要知道一些关于耳朵的解剖知识:耳包括外、中、内耳三部分,内耳最靠近颅内,内耳中存在一个膜性管道系统(膜迷路),管道内有一定量的液体,称为内淋巴液,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微观病变)是内淋巴液增多和内淋巴系统(膜迷路)水肿。目前膜迷路积水和水肿的确切机制不明。据推测,每次发作性的眩晕可能与膜迷路破裂和富含钾离子的内淋巴液进入周围淋巴液,使前庭神经纤维麻痹并导致耳蜗毛细胞(听觉感受器)变性有关。 治疗上,一般要卧床休息,可给予适当抗焦虑、镇静的药物口服,同时主要是对症治疗眩晕、恶心呕吐,最好有条件化验生化,防治水电解质紊乱,最后可给予一些改善脑部微循环的药物静脉滴注,所以如果症状严重,还是应该去医院综合诊治。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方柏长期致力于疑难病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已诊病人70余万人次,著有《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刘方柏临证百方大解密》《刘方柏疑难证治20法》等学术专著。今特选刘方柏诊治狂病验案1则,以飨读者。左某,男,24岁。2021年4月12日初诊:患者因“突发狂躁暴打他人半月”就诊。半月前患者乘火车出差,于车上突然冲动无法控制,胡言乱语后,跳起挥拳暴打同车乘客,经乘警控制后移交派出所,后由某特区医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经治疗,狂躁症状控制后,回川治疗。患者既往常有无故担心家人之幻觉。就诊时,患者仍疑母亲病重难愈,坐于凳上不断扭头反复央求母亲快去看病,双手颤抖,夜间一直在乱梦中,睾丸时有肿痛,脉迟细。诊断:(风火夹痰型)狂病。药用防己地黄汤合礞石滚痰丸加味:防己10g,防风10g,生地50g,礞石10g,桂枝10g,大黄3g,黄芩10g,沉香10g,胆南星10g,远志10g,橘核10g,荔核10g,川楝子10g,14剂,水煎服,1日1剂。4月29日二诊:诉服药后睡眠梦减,且不再频催母亲看病。翘舌时见舌下两条青筋暴露,上方加川芎12g,丹参30g,当归12g,续服10剂。5月10日三诊:诉睾丸肿痛消失,舌下瘀筋变浅,睡较前安稳,偶有呓语,前方去橘核、荔核、川楝子,续服14剂。5月27日四诊:诉已无不适,续方7剂。6月7日五诊:诉已近一个月未再有幻觉,睡眠正常,心情平静,手抖亦止。带药7剂巩固疗效,返回单位上班。按狂病多因五志过极,痰火瘀血闭塞心窍所致,临床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骂詈毁物,动而多怒,甚至持刀杀人为特征。《黄帝内经》对本病已有较深入的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灵枢·癫狂》设专篇论癫狂病的表现与鉴别诊断;治法方面,《素问·病能论》提出:“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后世医家,多宗其法,又有创新,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谓狂病多因于火,治以清火为主,方用抽薪饮、黄连解毒汤、三补丸等。清代王清任首创“气血凝滞说”,且创制癫狂梦醒汤用以治疗狂病。刘方柏结合病史,诊为狂病,核心病机为风火夹痰,蒙蔽心窍所致,符合历代医家认识,也符合患者病情特点。明确了其风火夹痰的病机后,已经可以指导治疗,但若仅止于这个病机,必以泻火清痰息风法治疗,不会用到防己地黄汤和礞石滚痰丸。刘方柏把握个体差异,考虑患者一直处于精神压力大,发病前已有幻觉的肝血亏虚,肝气郁结的病因,突然大发作,双手颤抖的肝风内动,狂躁暴力伤人的火势内虐,从而认识其邪犯肝心的病位,痰浊郁久而成痰火风火相煽之病性,以及风火夹痰的病机,才会想到“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的能养血祛风、祛除邪热的防己地黄汤。本案合方的礞石滚痰丸,礞石、黄芩、沉香都为10g,大黄仅用了3g。一改王隐君礞石1两,大黄、黄芩各八两,沉香半两的用量。这是因为礞石独具“痰见青礞即化为水”的治痰特效,而刘方柏于临床久用,观察并无毒副作用,故不必限量。相反,大黄却因现代人饮食精细、胃肠功能退化,用量稍重必然腹泻的普遍情况,必须限量使用。而这样一改,即将原攻逐老痰顽痰的作用,改为了作用较为平和的化痰作用,从而将治疗范围从治顽痰怪病,拓展到了治一切新痰老痰所导致的咯吐黏涎痰浊、气逆喘咳、嗳气吞酸、头眩耳鸣、肢体酸麻胀痛,或癫痫惊狂等。刘方柏常以此方应用于各类形体肥胖、神疲倦怠、面色少华、声低懒言、舌体胖大、切诊脉濡细虚迟的各类病程较长疾病的治疗。实践证明在与其他方灵活配合后,都会收到极佳的疗效。(刘先利 刘方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顺义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