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胆结石应尽早药物治疗门诊接诊患有胆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等)不断增加,有患者发现胆结石多年而不治疗,导致手术,术后又出现并发症,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痛苦不堪。如何防治胆结石、早期治疗,预防或减少不良后果发生呢?其实现代医学已基本解决这一难题,只是有些患者没有得到规范治疗致胆结石不是变小、消失,而是不断长大引起症状,甚至不得不做手术。一般发现胆结石首先应该先溶石治疗,大部分可见结石变小至消失,只有很少部分效果不好,如无症状可观察,定期复查。症状明显尤其当影响工作生活时,应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且手术后仍有部分人发生胆结石,一般不可能二次手术了,治疗起来很棘手。因此发现胆结石要尽早药物治疗、尽量减少手术治疗,才是上策。
胃镜、肠镜检查的好处有哪些? 2009年被认为光纤之父的高锟获得诺贝尔奖。高锟的发现,使内镜检查成为可能,内镜检查已经成为最直观、最准确可靠的诊断手段,在消化领域被认为是诊断胃肠疾病的金标准。近十几年的发展内镜检查准确度越来越高、检查中的不适越来越轻、发现的病变越来越小、越来越被广大医务人员和民众接受,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常规的钡餐检查已经不能满足诊断疾病的需要,加之其花费并不小、又有X线辐射的顾虑,有的病人一年做多次钡餐检查,受到的辐射更多、且易漏诊,对医生、对患者都不是最佳选择。胃肠超声检查其准确性太差,操作人员不能得到准确的图像信息,所得的诊断报告参考价值不大,易导致错误诊断,正规医院都不应用。因此诊断胃肠疾病最常用可靠的方法是胃肠镜检查。胃肠镜检查不但是诊断中晚期胃肠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对早期胃肠肿瘤的诊断更是有优越性,且不但是早期诊断胃肠肿瘤的唯一可靠地方法,还可进行内镜下治疗,达到不手术根治的目的,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是降低胃肠肿瘤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那些人需做胃肠镜检查呢?有反酸、烧心、吞咽不畅、腹部不适、疼痛、消瘦、黑便、便血、体表淋巴结肿大等需明确诊断的病人需做胃肠镜检查。易患胃肠肿瘤的高危人群需做胃肠镜检查,这些人群是指;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超过正常体重20公斤以上者、吸烟者、经常食用腌制食物和烟熏烧烤食物者、有胃肠息肉或胃部手术者、长期贫血者、长期在烟尘石棉等污染环境中工作者、年龄40岁以上者、有肿瘤家族使者、A型血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溃疡患者、家族性息肉患者亲属等。
近日因“胃石”就诊者增多,患者多困惑不知哪里能治?如何治疗? “胃石”大多是因为空腹吃山楂、柿子后,山楂、柿子与胃酸作用形成胶状、坚硬的固体,不能进一步被胃液消化,在胃内形成如石头样块状物,人们称之为“胃石”。以往对难以排除的胃石,多用开刀取出,危险大、花费多、痛苦大、对人体损害大,目前可以在胃镜下碎石或取出,可以达到危险小、花费少、痛苦小、几乎对身体无影响。我中心一年来取胃石15例,其中一例最大胃石直径7CM,胃内4个均顺利取出。
痔疮患病率高,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常见症状有会阴部或肛周不适、肛周疼痛、肛周异物感、肛门结节、便血、肛门分泌物、大便变形、排便不尽感、肛瘘等等。由于私密处的不适,多数人不到比较严重时不愿就医。长期忍耐,有的会不断加重。引起痔疮的常见原因有:从小不注意合理饮食,水果蔬菜进食太少、饮水不足,爱吃辛辣食物,经常便秘,蹲厕时间过长,也可由肝脏疾病、心脏疾病、肥胖、妊娠等引起腹腔静脉压力增加、继而引起直肠周围静脉压力增加,引起或加重痔疮。痔疮的诊断简单,关键问题是需要排除结肠癌、结肠息肉、结肠炎等。临床实践中时常有治了痔疮、漏了结直肠癌,或溃疡性结肠炎当成痔疮手术的情况发生,应当尽力避免出现此等情况的发生。结肠镜检查即可明确。痔疮的预防和治疗痔疮的预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没有痔疮的人,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蹲厕时间,保持会阴部清洁,注意锻炼会阴部肌肉,经常做提肛夹腿动作,可以避免、减轻痔疮的发生。对于有轻中重度痔疮的人士,还要注意适当多饮水、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强化会阴部锻炼。长期坚持、痔疮会逐渐减轻。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人,我们积累近10年的经验,建议首选内镜下治疗。可以选择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和内镜下套扎治疗,两种方法,根据病情也可以混合使用,适合90%以上的病人。内镜下治疗具有不手术、不改变肛周结构、无痛、住院时间短、几乎无副作用、花费少、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已越来越被医保、保险、病人欢迎和接受。只有少数不适合内镜下治疗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即使手术治疗,术后也仍需按上述方法康复锻炼,有反复几次手术治疗痔疮者,实属自己不珍惜自己的罕见病例,应引以为戒。 上图为混合痔脱出肛门口的外痔痔核 上图为同一患者混合痔的内痔痔核 上图为内镜下套扎术后静脉球 上图为套扎术后肛门恢复的肛门口表现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表现为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有时需手法辅助排便。便秘比较多见,在总人群中发病率约5%,60岁以上约22%。便秘超过6个月者、称为慢性便秘。便秘原因很多,不当饮食,缺少锻炼,饮水过少,服用药物,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等都会引起便秘,便秘也会引起或诱发一些疾病。如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痔疮、出血等。便秘的诊断和治疗多数情况下是简单的。最重要的是明确原因。除外肿瘤、梗阻、神经血管等重要疾病引起的,需要手术治疗,大多数情况是功能性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好转,少部分人需要加用药物治疗,极少部分人需要手术解决。有便秘的人,40岁以上者,最好先做一次胃肠镜,除外消化道肿瘤。然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调理心态,适度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大多可以治愈便秘。可以多吃水果蔬菜,特别富含纤维素食物,多饮水,多运动,增加胃肠动力,有些人可以适当吃凉食,喝凉茶等。一般都会明显改善。效果不好的,可以加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益生菌、中药等。还不好建议找消化科医生咨询或就诊,可以用药物、理疗、进一步检查确定下一步治疗。特别强调便秘时间长、症状明显、有腹痛等肠梗阻表现的要积极做胃肠镜检查,除外消化道肿瘤存在。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中国男性肿瘤发病前10位的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脑癌、白血病。女性前10位的肿瘤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子宫颈癌、食管癌、胰腺癌、卵巢癌、脑癌。在人群中,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消化道肿瘤是所有肿瘤发病中最多见的肿瘤。专家预测,在未来20年中肿瘤发病数还会增加50%以上,没有下降的势头。在越来越重视健康的当下、面对这种趋势,我们怎么办?首先要认识到肿瘤也是一种慢性病,可防、可控、可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健康合理饮食,减少肿瘤的发生。其次注意查体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发现早癌,早期干预治疗,达到早期完全治愈。再次发现肿瘤合理治疗。注意查体是40岁以上成年人现阶段最应该做的事。目前大部分消化专家认为,对于无肿瘤家族史的成年人,40岁开始,进行一次包含有胃肠镜检查的全面健康查体是非常有益的。有肿瘤家族史和有精神创伤史的应该提前进行。40岁开始有胃肠镜检查的查体报告,可以与保健大夫沟通何时复查,一般高质量的胃肠镜查体报告,如没有息肉、萎缩性胃炎等易发生癌前病变的情况,可以5年,甚至10年复查胃肠镜。此举是性价比很高的措施,对医保、对个人、对单位、对保险、对社会都是有益的行为。有息肉、早癌,早期微创治疗,彻底治愈,可以避免出现进展期肿瘤,免除手术受罪、术后还要长期化疗、放疗、康复的痛苦,和无底洞样的花费。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们体会到20年前结肠癌都是出现便血、肠梗阻、腹痛到医院就诊才发现,病人明确诊断后多手术治疗,部分甚至已无手术治愈的可能,只能减轻痛苦姑息治疗。近10年来,结肠镜越来越普及,发现早期结肠癌越来越多,早期内镜下治疗,效果好,可达治愈效果!发现中晚期结肠癌越来越少,有的医院外科不得不减少手术床位。以我们长期的临床工作和消化疾病防治经验,我们建议,40岁开始,尽早进行胃肠镜检查,以后50岁、60岁、70岁之前都要进行胃肠镜检查,80岁左右,以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检查。有重要精神创伤、和生活、职场变故的一年左右最好也要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40岁、50岁、60岁、73岁、84岁这些人生重要时间节点到来前,进行一次包含胃肠镜检查的健康查体,很有价值,避免在重要节点到来时,因健康原因失去重要选择机会。临床工作中我们见到太多在重要节点到来时,发现已是肿瘤晚期,失去了健康,更失去了做多种选择的能力!
经历过疫情的折磨,人们普遍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不少人,对健康认识不全面、不重视、不知道如何才能健康,如何保持健康?两种极端表现,一种过度依赖医护人员,自己不养生、指望医护人员“药到病除、长生康健”,一种过度关注自身健康,稍有不适,过度就医、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用保健品,这两种情况不但会引起病人自身的精神心理负担、进而引起身体体质出现问题,还会给家庭成员,甚至周围人带来负面的影响,给大家带来健康问题!因此健康有时不仅仅是自己的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身体的不适已被感觉并被重视,心理精神的不适、和社会适应不良易被忽略,殊不知哪理的不适,时间长了都会引起个体、甚至群体的伤害!如何才能保持健康?保持健康需要多方面注意。要有健康意识,任何方面做不到位都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甚至是永久不可逆的损害!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家族层面的健康基因,家庭层面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既要安全健康,又要均衡合理,适度锻炼,注意心理精神的健康,和社会的良好适应。善待生命、预防为主。理想的情况是从小做起,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生存、如何保持健康、如何应对各种灾害和极端情况,如何保持心理精神健康,不断总结经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现实实践中,由于知识迅速膨胀的当下,垃圾信息、不良引导,教育不足,不少人反倒不会活了!导致医院人满为患、医疗花费剧增、病患满意度下降!改变这种现状还是要从健康教育做起、从小做起。健康三大基石,健康生活方式、适度运动、良好心态。饮食健康,尽可能吃天然食物,谷物、肉蛋奶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食物越杂越好。运动适度,身体各个部位均衡运动,一天约7000步左右为宜。保持乐观向上、随和、包容心态。保持合理体重、匀称体型。利用好社区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居民健康查体建档,有不健康苗头,会给出具体指导建议,能不用药物解决的,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得到纠正。如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不能纠正的,给与适当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仍不能解决的,考虑微创、介入等创伤小的办法。还不能解决需要手术的,请专科大夫手术治疗。国家分级诊疗的设想逐步落实,基层社区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体现大众受益、降低医疗花费的重要措施。
俗话说“十人九痔”,意思是说痔疮非常普遍,由于各种原因,多数有痔疮的人不到明显的不适是不会就医的。痔疮常见的症状;痔疮可以发生各年龄段,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主要表现为会阴部或肛周不适、肛周疼痛、肛门有异物感、肛门有结节出现、便血、肛门分泌粘液、肛瘘、大便变形、排便不尽感等等。痔疮常见的原因有;从小没有建立好的饮食排便习惯,由于摄入纤维素食物少、或喝水少,引起大便干、蹲厕时间长,或由于爱吃辣椒类食物、引起肛周不适,导致排便不尽感加重,长时间蹲厕有快感。长期站立导致腹腔压力过高,肝脏疾病、心脏疾病、肥胖等引起腹腔静脉压力增加均可引起或加重痔疮。痔疮的诊断不难,结肠镜检查可以明确痔疮的诊断,并可以排除结肠癌、结肠息肉、结肠炎等疾病,建议痔疮治疗前一定做次结肠镜,已有不少做了痔疮漏了结肠癌的惨痛教训的报道。痔疮如何治疗?一般情况下轻中度的痔疮无需手术治疗!改变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适当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改变排便方式,缩短蹲厕时间。经常锻炼会阴部肌肉做提肛、缩阴锻炼。保持肛周清洁、干燥,痔疮会好转或减轻。经过改变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注意会阴部肌肉功能的锻炼等一般性治疗多数病人会明显好转,症状减轻。急性炎症期的病人肛周疼痛明显可以口服抗生素治疗。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建议首选内镜下治疗。内镜下治疗主要有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和内镜下套扎治疗。内镜下治疗具有不手术、不改变肛周结构、无痛、住院时间短、几乎无副作用、花费少、可重复等优势。医保、保险、病人都易于接受。对于少数不适宜内镜下治疗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我们团队开展内镜下治疗痔疮8年,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我们愿为众多痔疮患者解除病痛尽心尽力。 上图是内痔反复出血的病人,内镜下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效果良好! 上图是混合痔外痔、内痔、内镜下套扎后、和治疗后肛门口外痔消失的表现。
健康首先是自己的事,从我做起把健康传给他人,才能共同健康。社会的发展,民众越来越重视健康了,但大部分民众对健康的需求提高的同时,对如何才能保持健康没有科学的认识,尤其在当下,本来医保社保体系尚不完善,怨天尤人,自己不注意保健防病,自己糟践自己,把健康长寿的希望寄托于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表现在从小就不注意饮食卫生,不注意锻炼身体,不注意健康养生,不注意保护环境,酗酒、吸烟,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家族史的不注意改变生活方式,等疾病已经形成、确诊再治疗,已经是不得不带病生存,长期治疗了。更有人在这时仍不注意保健,一边吃药住院、一边饮酒吸烟、高脂饮食,不知这样对治疗疾病无大帮助还会增加吃药的副作用,而且当地的社保医保,国家的社保医保也都不堪重负,即使国家经济再发达也承担不起这样的恶性发展,同样家庭更承担不起。如何破解这个恶性循环?最简单有效的法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把健康作为自己的事,并身体力行,防病于未然,身体好了,少得病了,晚得病了,不得重病了,则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社会财富才能正常积累,财富积累才有价值。防病健身大部分人已有意识,但不知如何行动,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健康饮食,尽可能吃自然食品,不吃加添加剂、含农药、药物等化学添加物质的食物。每天活动半小时以上,最好走5千至1万步。戒烟、限酒,不熬夜,心情舒畅。更进一步就要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制、油炸、烤熏、霉变食物,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粗粮,青菜水果。大家都抵制不良商家的不健康食品,让不良商家不能生存,才能保证个人和家人后代的安全。要有长远的健康意识,不健康食品、环境损害的不只是一代人。我们多年的研究表明,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使大部分疾病延迟发生,使一部分疾病不发生,一部分疾病得到治愈。而这是不需额外投资的。在健康饮食锻炼身体的基础上,要注意健康查体。提别是有慢性病病史的家庭,更要注意提早防治发现相应疾病的发生,早期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以消化疾病肿瘤为例,胃肠道肿瘤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危害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但早期防治是非常有效的,早期防治的基础一是健康教育。二是早诊早治,早诊早治,就是对可能患病的人进行胃肠镜筛查,可以发现癌前病变进行治疗,使病人不发展成癌症;或对早期癌症病人进行治疗,使其彻底治愈,多数晚期病人只能使其减少痛苦,延长生命了。所以早期治愈率高、花费少,晚期治愈率低却花费高,因此国外医保和卫生机构积极支持早癌筛查,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支出的重要方法。
结肠癌、结肠息肉病人有明显的遗传趋势,有家族聚集现象,有肿瘤家族史的人比无家族肿瘤史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大数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肿瘤患病率已大幅提高,因此家中有肿瘤病人的居民,被认为是结肠癌高危人群,建议从35岁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无异常,可以每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可以大幅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如结肠有息肉、或早期癌瘤也可以结肠镜下治疗,可以达到不开刀彻底治愈的效果。对于无肿瘤家族史,有以下情况的也认为是高危人群,如慢性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慢性腹痛,便血、黑便,慢性贫血,消瘦,厌食、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等,建议尽早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结肠肿瘤最准确有效的方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居民由此受益,因而逐渐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