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是肝内常见的炎性病变,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真菌性肝脓肿极少见。前者主要继发于胆道、腹腔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而后者常继发于肠道阿米巴病。 肝脓肿病理改变为三层结构,中心为组织液化坏死区域,充满了由坏死的组织细胞及白细胞形成的半液体残渣。坏死区域周围为中间层,由胶原纤维少的肉芽组织构成。外围为向正常肝组织移行区域,为伴有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的肉芽层。 (一)症状 1、腹部症状: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阿米巴性者肝区症状轻重不一,常为胀满感、沉重感或钝痛,重者可阵痛或剧痛并向左肩、胃区或下腹放射。深吸气及咳嗽时肝区疼痛加剧。 2.全身症状寒战、高热、食欲不振、乏力、体重下降,少数可有黄疸。阿米巴性者可为稽留热、弛张热或长期低热,若持续高热、肝区阵痛、恶心、呕吐、黄疽,可能伴发细菌感染。 3.胸膜炎。肝顶部脓肿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左肝脓肿可出现心包炎。并发肝肠疹时出现脓血便。 (二)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明显可达(20~30)×109/L,阿米巴肝脓肿粪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中抗阿米巴抗体,可帮助确定脓肿的性质,阳性率为85%~95%。 2.肝穿刺 阿米巴肝脓肿可抽出巧克力色脓液;细菌性可抽出黄绿色或黄白色脓液,培养可获得致病菌。脓液应做AFP测定,以除外肝癌液化。 3.卡松尼皮试 可除外肝包虫病。 4.X线检查 可见右侧膈肌抬高,活动度受限,有时可见胸膜反应或积液。 5.B型超声波检查 对诊断及确定脓肿部位有较肯定的价值,早期脓肿液化不全时需与肝癌鉴别。 6.CT检查 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界限清楚、密度不均的低密区,内可见气泡。增强扫描脓腔密度无变化,腔壁有密度不规则增高的强化,称为“环月征”或“日晕征”。 (三)治疗 1.细菌性肝脓肿 (1)抗生素 对于急性期肝局限性炎症,脓肿尚未形成或多发性小脓肿,应给以积极的内科保守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控制炎症,促进炎症的吸收。 (2)抗生素+经皮穿刺引流 在全身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对于单个较大的肝脓肿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吸脓,尽可能吸尽脓液后注入抗生素至脓腔内,可以隔数日反复穿刺吸脓,也可置管引流脓液,同时并冲洗脓腔并注入抗生素,待脓肿缩小,无脓液引出后在拔出引流管。 (3)抗生素+外科引流 对于较大的肝脓肿,估计有穿破可能,或已穿破并引起腹膜炎、脓胸以及胆源性肝脓肿或慢性肝脓肿,再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积极进行脓肿外科切开引流术。 (4)抗生素+外科切除 对于慢性厚壁肝脓肿和肝脓肿切开引流后脓肿壁不塌陷、留有无效腔或窦道长期流脓不愈合、以及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左外叶多发性肝脓肿,且肝叶已严重破坏、失去正常功能者,可行肝叶切除术。 2.阿米巴性肝脓肿、真菌性肝脓肿 阿米巴性肝脓肿及真菌性肝脓肿治疗,首先考虑内科保守治疗,全身使用抗阿米巴药物及抗真菌药物,其他治疗原则与细菌性肝脓肿基本相同。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血管瘤形成原因未明。本症中年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注意与肝癌相鉴别。 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1863年Virchow首次报告。该病遍及全世界,尸检中发现率为0.4%-7.4%,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30-45岁居多,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6-10。 发病部位:可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据151例资料统计,右肝叶47.20%,左肝叶36.4%,其它如尾、方、副叶11.2%,两肝叶同时受累5.2%。单发性66.4%-90%,多发性10%-33.6%。 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肿瘤直径多小于4cm,但亦可小至数毫米,个别大至30cm者。如有增大趋势,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应尽早治疗。 疾病分类 根据纤维组织的多少肝血管瘤可分为以下四型: 海绵状血管瘤 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硬化性血管瘤 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 血管内皮细胞瘤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 肝毛细血管瘤 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 发病病因 目前就肝血管瘤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现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其一认为是血管畸形, 其增长是由于血窦在血流作用下的扩张,血窦有完整内皮细胞,其下有丰富弹力纤维,中膜层有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间质中有极丰富和广泛分布的胶原纤维,造成内、中、外膜层界线不清及弹力纤维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可填充血窦腔,内皮细胞不同程度肿胀,甚至半脱落、脱落状;红细胞可大量渗出至间质中,从而证实了肝血管瘤为肝动脉末梢的动脉畸形。 其二认为肝血管瘤是真性肿瘤,其增长是由于新血管组织的形成。激素在新血管组织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推测类固醇作用于血管壁的徽结构——海绵状血管的一部分,可能机制为类固醇如强的松等抑制了血管壁胶原的生物合成; 另一方面类固醇具有激发或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报道称性激素可以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移行乃至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同样临床研究证实,女性激素与肝血管瘤的生长存在一定的关联。一项长期随访调查表明12.7%女性肝血管瘤患者在随访期间肿瘤增大,但明显增大者只占6.3%,接受激素治疗者有22.7%,其肝血管瘤直径增大,两倍于对照组。以上均说明肝血管瘤的生长和复发与性激素有密切的关系,外源性如口服避孕药物,内源性如怀孕等,即怀孕或口服避孕药可使肿瘤生长加快或治愈后复发。另有报道肝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率高达78%,VEGF表达越高,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越旺盛,由此肝血管瘤应被视为新生物。但目前对激素在肝血管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真正机制尚未了解。 1、情绪不好是导致出现肝血管瘤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调查证明,如果长期生活在愤怒、紧张、忧郁的情绪之下,会造成情志内伤。 2、饮食习惯的问题同样是造成肝血管瘤的主要因素。如果经常吸烟、引酒,食用肥腻厚味的油脂类或辛辣刺激性及生冷的食物,会“致伤脾胃、肝脾失和”造成“气虚、血瘀、痰结”而加快肝血管瘤生长 3、主要的发病因素有: (1) 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2) 肝组织局部坏死后,周围血管充血,扩张,最后形成空泡。 (3) 肝内持久性局限性静脉淤滞,引起静脉血管膨大,形成海绵状扩张。 (4) 肝内出血、血肿机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 (5) 先天性血管瘤发育异常,多数有家庭遗传倾向。 回到“肝血管瘤严重吗”这个问题,这取决于肝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和大小。无症状的5公分以下的肝血管瘤只需半年作一次超声波检查就行,无需治疗。倘若肝血管瘤超过5公分且伴有症状,就应该考虑治疗。手术切除是最彻底的方法,此外还有硬化剂注射、微波、放射、激光、介入栓塞等方法可以治疗肝血管瘤。 临床表现 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不适症状,多在健康体检常规行B超检查或行腹部手术时被发现,尚无证据说明它们有恶变可能,但偶可与肝脏的其他恶性肿瘤相混淆导致误诊。当血管瘤增大至5cm以上时,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的腹部症状,包括: 1.腹部包块: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块部听诊有时可听到传导的血管杂音; 2.胃肠道症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良等; 3.压迫症状:巨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推挤和压迫。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等; 4.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为生长于肋弓以下较大的肝血管瘤因外力导致破裂出血者,极为罕见的; 5.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为血管瘤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引起的凝血异常。其发病机制为巨大血管瘤内血液滞留,大量消耗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Ⅱ、V、Ⅵ和纤维蛋白原,引起凝血机制异常,可进一步发展成DIC; 6.其它:游离在肝外生长的带蒂血管瘤扭转时,可发生坏死,出现腹部剧痛、发热和虚脱。也有个别病人因血管瘤巨大有动静脉瘘形成,导致回心血量增多和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另也有罕见的胆道出血者。 诊断依据 1.肝区胀痛,肝大或触及包块。 2.彩色B超示肝血管瘤样改变。 3.CT检查:肝内有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区,增强后肿瘤边缘区可出现“C”形增强带。 4.肝动脉造影:病变部位周边出现“血管湖”影像,造影剂滞留时间较长。 5.腹腔镜检查:能观察肝表面肿瘤颜色及形状。 6.X线检查:肝影大,膈肌升高,可发现钙化影。 7.ECT显示肝血管瘤改变。 鉴别诊断 肝脓肿 一般病变周围界限不清、模糊,脓肿周围可见低密度晕环,典型的病变周围强化,病变内气体存在。需结合临床表现。 肝棘球蚴病 患者有牧区生活史,有羊、犬接触史,肝包虫皮内试验(Casoni试验)阳性,嗜酸性细胞计数增高。 肝非寄生虫囊肿 孤立单发肝囊肿易与肝血管瘤鉴别,只有少数多囊肝有时可能与肝血管瘤混淆。多囊肝50%以上合并多囊肾,病变自开始即为多发性,大多满布肝脏,超声、CT检查示病变为大小不等、边界光滑完整的囊腔,可能有家族遗传因素; 肝内肿瘤 1.肝细胞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变病史,AFP可为阳性,静脉增强扫描有助鉴别。 2.肝转移瘤:部分肝内转移瘤增强扫描可表现边缘强化,类似血管瘤早期表现,但延时扫描呈低密度可资鉴别。 3.肝腺瘤、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均少见。前者发展缓慢,但肿块坚硬似橡皮;后者发展较快,具恶性肿瘤特征,多见于青少年。 治疗原则 1.肿瘤直径<5cm者,不需手术治疗,定期复查,随诊。 2.肿瘤直径5-10cm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肿瘤直径>10cm者一般行手术治疗。 4.手术治疗。 5.非手术治疗: (1)放射治疗; (2)肝动脉造影及肿瘤动脉栓塞。 (3)中医治疗。 症状 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不适症状,多在健康体检常规行B超检查或行腹部手术时被发现,尚无证据说明它们有恶变可能,但偶可与肝脏的其他恶性肿瘤相混淆导致误诊。当血管瘤增大至5cm以上时,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的腹部症状,包括: (1)腹部包块: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块部听诊有时可听到传导的血管杂音; (2)胃肠道症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良等; (3)压迫症状:巨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推挤和压迫。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等; (4)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为生长于肋弓以下较大的肝血管瘤因外力导致破裂出血者,极为罕见的; (5)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为血管瘤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引起的凝血异常。其发病机制为巨大血管瘤内血液滞留,大量消耗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Ⅱ、V、Ⅵ和纤维蛋白原,引起凝血机制异常,可进一步发展成DIC; (6)其它:游离在肝外生长的带蒂血管瘤扭转时,可发生坏死,出现腹部剧痛、发热和虚脱。也有个别病人因血管瘤巨大有动静脉瘘形成,导致回心血量增多和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另也有罕见的胆道出血者。 饮食 1.由于肝脏的工作体逐渐减少,肝脏的工作量随着增加,肝脏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肝肝血管瘤患者禁止钦酒,其理由是:乙醇进入人体后,完全能靠肝脏代谢、分解。如经常钦酒,会加巨肝组织的损伤。 2.肝血管瘤患者平时少食大油荤,不能长期伏案,特别不能长时间打麻将。常吃大油荤,需大量的胆汁来分解,同时加重肝脏的工作量。长期伏案,会使肝脏缺痒。肝脏肝血管瘤患者不能做巨烈的体育运动和空然使猛力劳动,以防肝复膜破裂出血而威协生命。肝血管瘤患者最好生活起居养成规律性,早睡、早起、饮食均匀,等诸多的良好生活习惯。 预防方法 1.肝血管瘤虽有先天性因素,但其增长却是后天因素促成的,所以预防就是要尽量避免引起瘤体增长的因素。预防肝血管瘤首先要做到,平时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大怒、暴怒,解除忧虑、紧张情绪。避免情志内伤,对于预防该病是至关重要的。 2.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因为经常便秘,可加重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便秘时用力排便,有发生巨大瘤体破裂的危险。 3.一日三餐不宜吃得过饱,以七八分饱为宜,同时少食牛、羊、猪、狗肉,忌食油腻厚味、少食烈性酒及辛辣煎炸食品,以食清淡、富含营养之品为宜。 4.在日常的工作中及做家务活动时防止过度用力,不要手持重物,不宜做剧烈运动,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引起瘤体破裂出血。
Q1 脂肪肝是怎么回事? 脂肪肝事实上就是肝脏细胞里面有脂肪沉积,一般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例如腹部B超或者CT,要么发现肝脏的回声改变,要么发现肝脏的密度不同。 更准确地说,在医学上,如果5%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就可以诊断为脂肪肝。 ? Q2 脂肪肝是不是要紧的病? 对大多数人来讲,第一次查出脂肪肝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抽血化验肝功能,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等指标也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样就给大家造成了一种印象——这病不要紧。 但事实上,当时可能是单纯性脂肪肝,如果不重视,它可能会发生脂肪性肝炎,甚至还会跟将来的肝硬化、肝癌有关。 目前来说,单纯性脂肪肝的比例可能达到70%-90%,千万不能拿脂肪肝不当回事。 Q3 脂肪肝不吃药就能好? 很多人认为“治疗脂肪肝不就是少吃,不就是戒酒嘛”!确实,减少体重和腰围是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并发症最为重要的治疗措施,控制饮食和戒酒是必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脂肪肝不吃药就能好”,我们临床中遇到很多病例,都证明:只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改善脂肪肝是很难的。 比如,对一个超重肥胖的患者,我们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要让他的体重减少5%,甚至10%,还要维持一年以上的时间,很难达到效果。 而多数情况下,他脂肪肝的同时还可能合并存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这是必须要用药的。 另外,有的患者转氨酶本身就很高,不要等到改变生活方式3-6个月后再说,因为等3-6个月,很可能等到的就是一个病情的恶化,你再用药物干预的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患了脂肪肝,第一时间要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诊断,不要先入为主地不吃药。 对于合并了其他疾病或是转氨酶指标过高的脂肪肝患者,我们主张要第一时间进行药物干预,这个药物可能是针对血糖、血压、血脂,也有可能针对的是肝脏损伤,转氨酶增高的情况。 ? Q4 脂肪肝,怎么治? 从脂肪肝治疗来讲,我们最强调的是,要分清楚脂肪肝的形成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诱因,或者说与它并存的相关性疾病,再结合药物和手术等治疗手段。 假如是一个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坚持戒酒一年,再配合用一些保肝降酶药物,来让肝脏损伤及时好转。 假如是肥胖所导致的脂肪肝患者,首先要控制体重增长,让腰围能够减下来,这样肝脏的脂肪沉积才能减少。 假如是药物所导致的脂肪肝患者,病情稳定时能减量或停药,那脂肪肝可能也会好转。 所以找到原因非常重要,假如能够去除病因的话,在脂肪肝还没到肝硬化的程度,还是可以恢复的。 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甚至发展到肝癌的阶段,再戒酒或减肥就很难逆转了。这时候医生根据病情,进行治疗。 Q5 患上脂肪肝,怎么保护肝脏? 存在脂肪肝的肝脏,比没有脂肪沉积的肝脏,更容易受到伤害。比如要做一个肝脏外科手术,脂肪沉积的肝脏,它能够耐受肝脏切除的体积,要比正常的肝脏小得多。 对脂肪肝的患者来讲,日常要朝着减少肝脏脂肪沉积这个方面去努力,要尽可能地少吃多动,减少饮酒。 通过这些方式,来让肝脏里面的脂肪,尽可能的少,甚至恢复到正常,这样子才会解除“肝脏危机”。 ? Q6 患了脂肪肝,还能吃肥肉吗? 患了脂肪肝,哪怕是肥胖所导致的脂肪肝,平常偶尔吃点红烧肉,甚至吃一点荤油,也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能多,要控制住食用次数和食用量。 吃了肥肉,就要加大运动量,让身体能量保持一个负平衡,才能减少肝脏脂肪。 Q7 服用保肝药,要注意什么? 很多患者用了保肝药,两周四周后就去查肝功能,希望能看到效果;看不到效果,就希望加药,事实上没必要。所有的患者在启动保肝药物治疗时候,都要耐得住性子,不要着急。 保肝药本身就是治标,不是治本的,它不能随便停的。如果医生诊断后,发现脂肪性肝炎变成单纯性脂肪肝,可以建议患者停药,但很多患者,只要脂肪性肝炎的症状减轻了,就私自减量,一旦停药,又反弹,反而不利于长期的治疗。 所以脂肪肝患者吃保肝药,不要着急,另外也不要盲目停药。
二月否极,三月泰来,现在是疫情重要关口,人们还要待在家中,不能逛街,不能出门,很多人在家都憋的慌,再加上在万物复苏的春季,肝气容易郁结,心情更加受到影响。 1 肝气郁结怎么办? 肝气郁结的4个典型的症状 ◆ 胁肋胀痛两肋胀痛是气郁的常见表现,并且这种疼痛是走窜的,也就是疼痛的部位并不固定。 ◆ 易生气 ◆ 情绪低落 ◆ 失眠多梦 自我保健手法,在家也能锻炼,疏通经络做好保健。 取自然站立位: 1、弯腰,双手分别拍打两小腿外侧,自外脚踝至膝关节外侧,以阳陵泉、阳交、绝谷为主,拍打5-10遍,2分钟/遍,以局部微感疼痛为宜,频率100次/分钟; 2、半弯腰,拍打大腿外侧,自膝关节外侧至臀部,以梁丘、风市、居髎、环跳为主,拍打5-10遍,2分钟/遍,以局部为感疼痛为宜,频率100次/分钟; 3、伸直腰部直立位,拍打腹部两侧、胸廓两侧,直至两乳房水平,以带脉、章门为主,拍打5-10遍,2分钟/遍,以局部微感疼痛为宜,频率100次/分钟。 点按血位,疏肝理气 大敦穴 取穴方法: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在脚拇趾靠第二脚趾那一侧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每天按揉1~2次。 肝俞穴 取穴方法:采用正坐姿势,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肝俞穴。用拇指指端点按该穴,轻轻按揉至有热感即可,每天按摩1~2次。 太冲穴 在行间上二寸的凹陷中。为人身之大穴也。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头晕脑胀时降压气爽;能在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能在怒发冲关时泻火入眠;能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 总之它算肝经上的命门了,所以每天常常揉它二分钟,只有大好,没有不是,坚持数月必见奇效! 期门穴 位置源自肝脏附近,长期每天坚持刺激,对急慢性肝病会有很大的改善。 2 吃什么养肝? 1.枸杞 《本草纲目》有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 枸杞有养肝益精作用,它含有人体必需的糖、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铁等营养物质。 能帮助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功能,对于慢性肝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将枸杞与红枣、粳米一块煮粥,有养肝、调理肠胃的作用。 但是,如果是感冒发烧、脾胃虚弱、腹泻便溏者最好不要服用枸杞子。 2.韭菜 春季是韭菜最鲜嫩可口的时候,是当下的时令菜。李时珍把韭菜描述为“肝之菜”,就是因为肝主升发,而韭菜是温性食物,能起到助肝升发的作用。 韭菜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提高消化功能。 韭菜的吃法很多,韭菜炒鸡蛋、韭菜炒猪肉、做成馅包饺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葡萄 葡萄中富含葡萄糖和维生素,具有提高血浆白蛋白的作用,这对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乙肝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同时,因为葡萄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可消除体内的自由基,这对那些肝脏功能不是很好的人,有利于辅助治疗。但是,吃葡萄后不能立刻喝水。 4.菠菜 中医认为,在春天食用菠菜更可起到养阳养肝的作用。 其所含铁质,对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春天用菠菜来煲汤最佳,菠菜汤也可以清润肠胃,有助消化,缓解饱滞。 5.鸡蛋 研究发现,富含蛋白质、卵磷脂的食物,在修复细胞的同时,可促进细胞再生,修复肝脏组织。 而鸡蛋的蛋白质与人体类似,消化率可达95%,每天一到两个即可,最多不超过三个,太多浪费而且还会影响消化奥~ 6.大蒜 大蒜对于人体是一种非常健康有益的食物,它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能帮助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甚至还有补脑的作用。 春季吃大蒜能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还有养肝护肝的作用。(对于有乙肝的患者建议不要生吃大蒜。) 7.红枣 红枣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物,而且它还有很不错的美容功效。 红枣是家常养肝佳品,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生津液、解药毒、缓和药性的功效。 红枣中含有某类特殊化合物成分刚好可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能保护肝脏,增强人体免疫力。 8.西红柿 西红柿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也可以直接生吃,番茄自身富含vc、番茄红素,肝功不正常者可常吃西红柿鸭蛋汤,有滋阴功效,可作为肝炎患者的日常膳食,不仅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和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9.西兰花 近几年,西兰花频繁出现在饭桌上,这是因为西兰花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富含的营养物质也比较多,还具有抗癌作用,对肝脏的解读效果也是很明显,当然除了西兰花以外还需要多吃些其它的绿色食物。 10.木耳 木耳具有排毒解毒、清胃涤肠、和血止血等功效,又富含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葡萄糖、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蛋白质、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可以吸附人体内的杂质再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排毒清胃的作用。
脂肪瘤是一种源于皮下脂肪组织的常见良性肿瘤。 常见于颈、肩、背、大腿等部位。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分布在皮下的称浅表脂肪瘤,分布在肢体深部和肌腹之间的称深部脂肪瘤。 病因尚不明确。 本病通常无明显症状。当浅表脂肪瘤较大时,会导致局部皮肤膨隆起伏不平。当肿瘤压迫到外周神经时可能会引起疼痛。深部脂肪瘤引起的症状与肿瘤所在部位及大小有关。 脂肪瘤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当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导致切除不完全时,术后容易复发。 本病恶变率较小,当深部脂肪瘤体积过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容易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早发现、早治疗,通常预后较好。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普通外科或外科 为什么会得脂肪瘤?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炎症刺激、脂肪组织代谢异常和障碍、脑垂体前叶性腺激素水平分泌异常、先天发育不良、肠道营养不良等有关。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患者体内的脂肪瘤致瘤因子被激活,导致体内某些正常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使得正常脂肪细胞及其周围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发生脂肪组织沉积。 怎么知道得了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源于皮下脂肪组织的常见良性肿瘤,质地柔软,常见于颈、肩、背、大腿等部位。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分布在皮下的称浅表脂肪瘤,分布在肢体深部和肌腹之间的称深部脂肪瘤。本病通常无明显症状。 当浅表脂肪瘤较大时,会导致局部皮肤膨隆起伏不平。 当肿瘤压迫到外周神经时可能会引起疼痛。 深部脂肪瘤引起的症状与肿瘤所在部位及大小有关,例如较大的纵隔脂肪瘤可能会引起患者呼吸困难或心悸。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脂肪瘤? 确诊脂肪瘤需要做超声检查及病理学检查。 超声检查:圆形的透光性肿块,可以判断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及血液供应情况。 病理学检查:主要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有时可以发现钙化或灶性黏液变性。 医生是怎么诊断脂肪瘤的? 医生根据症状、检查等可以诊断脂肪瘤。 出现皮下肿物,质地柔软,边界清楚。当浅表脂肪瘤较大时,导致局部皮肤膨隆起伏不平,有的脂肪瘤伴疼痛等症状。 超声检查发现肿块。 病理学检查切片主要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有时可以发现钙化或灶性黏液变性。 脂肪瘤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脂肪瘤需要与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等疾病相鉴别。 如果出现质地柔软,边界清楚的皮下肿物,,自己无法判断是,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通过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 怎么治疗脂肪瘤? 脂肪瘤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当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导致切除不完全时,术后容易复发。 脂肪瘤有哪些危害? 发生恶变率极小。当深部脂肪瘤体积过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产生不良影响。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早发现、早治疗,通常预后较好。 怎么预防脂肪瘤? 加强锻炼,饮食上注意荤素搭配,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瓜果蔬菜,控制体重。 规律作息,放松心态,避免过度疲劳,增强免疫力。 出现皮肤肿块导致局部皮肤膨隆起伏不平、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去医院诊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原发性肝癌按细胞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按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 病因病理 1、毒素:发霉和烧糊的食物或者谷物中存在大量黄曲霉毒素,这是引起肝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粮食和食物的保管。 2、酒精中毒:过量饮酒会引起酒精中毒,还可能引发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等,这些都可能发展成肝癌。 3、药物:一些药物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长期服用会出现积累效应,有引发肝癌的可能。 4、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是导致肝癌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生率是健康人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积极的预防肝炎对于防止肝癌的发生非常关键。 5、肝硬化:临床调查显示,肝硬化一般都会发展成肝癌,其中,坏死性后肝硬化比例最大,其次是肝炎后肝硬化,这也表明了肝炎与肝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6、化学物质: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基化合物可以引起肝癌,这类化合物还可以引起其它癌症,此外,黄樟毒和农药等都可能导致肝癌的出现。 症状表现 肝癌的发病常隐匿,其患者多在肝病随访或体检普查时应用AFP及B超检查偶然发现自己患了肝癌。此时患者既无症状,也没有出现与肿瘤患者相应的体征,这一时期叫做亚临床期。肝癌患者一旦因出现了症状而前往医院就诊,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在临床上,中晚期的肝癌患者一般通过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和中药治疗等方式进行综合性的治疗。不同病程阶段的肝癌患者其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差异。肝痛、乏力、纳差、消瘦是此病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 肝癌从第一个癌细胞在肝脏内形成发展到患者有自觉症状,大约需要2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体征,仅有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上腹闷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还有一些患者可出现轻度的肝肿大、黄疸和皮肤瘙痒。但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很难被人们所重视,因此临床上很多肝癌患者往往在发现时其病情就已经进入了中、晚期。 中、晚期症状: 肝癌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一般出现在中、晚期,主要有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 一、黄疸 黄疸在肝癌晚期是比较常见的,它可能是由于肝癌病情的逐渐恶化损害了肝细胞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胆管受到癌块的压迫或者是癌组织和血块的脱落引起的。 二、全身疾病 有些肝癌晚期患者身体会逐渐消瘦,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营养不灵等症状也会时不时地出现。而低血糖和红细胞增多是比较常见的症状。这些疾病的出现还会引起身体部分器官的转移,如肺、骨和胸腔的转移。胸腔的转移容易引起胸前积液症,骨骼的转移可能会使局部神经受到压迫。 三、肝区剧痛 肝区在肝癌晚期会产生令患者撕心裂肺的剧痛,有时候是持续性的胀痛,有时候则是持续性的钝痛。由于肿瘤的增长速度比较快,患者所承受的疼痛也就越来越多。 1、肝区疼痛:最常见的是间歇或持续性的钝痛或胀痛,肿瘤迅速生长会使肝包膜绷紧并侵犯膈肌而产生疼痛,此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长的肿瘤可致右腰疼痛;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提示癌结节包膜下出血或向腹腔破溃。 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因缺乏特异性而易被忽视。 3、乏力,消瘦,全身衰弱,少数晚期患者可呈恶病质状。 4、发热:一般为低热,偶达39℃以上,呈持续发热、午后低热或驰张型高热。发热与癌肿坏死产物吸收有关。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并发胆道感染。 5、转移灶症状:肿瘤转移之处有相应症状,有时成为发现肝癌的初现症状。如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转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阻塞肺动脉或发枝可引发肺梗塞,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胸痛;癌栓阻塞下腔静脉可引发下肢严重水肿,甚至血压下降;阻塞肝静脉可出现Budd-Chiari综合征,亦可出现下肢水肿;转移至骨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病理性骨折;转移到脊柱或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等;颅内转移可出现相应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如颅内高压。颅内高压可引发脑疝而使患者发生死亡。 6、其他全身症状: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产生的各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症候群称之为伴癌综合征,有时可先于肝癌本身出现的症状。常见的有: ⑴自发性低血糖症:10~30%患者可出现系因肝细胞能异位分泌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肿瘤抑制胰岛素酶的分泌或分泌一种胰岛β细胞刺激因子、糖元储存过多,亦可因肝癌组织过多消耗葡萄糖而引发此症。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休克,继而发生死亡。医生若能正确判断并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可有效避免其发生死亡。 ⑵红细胞增多症:2%~10%患者可发生,此症状可能是因循环系统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加而引发的。 ⑶其他罕见的症状有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性早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征、皮肤卟啉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这些症状的引发可能与肝癌组织的异常蛋白合成异位内分泌及肝脏内卟啉代谢发生紊乱有关。 7、伴癌综合征:由于肿瘤代谢本身就属于代谢异常,因此会影响机体正常代谢,从而可导致致内分泌或代谢异常。与此相关的的症候群叫做伴癌综合征。此综合征以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较常见,其他如高血脂、高血钙、性早熟、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症、类癌综合症等则较为少见。 8、肝癌体征——黄疸。黄疸是中晚期肝癌的常见体征,弥漫性肝癌及胆管细胞癌最易出现黄疸。黄疸多因胆管受压或癌肿侵犯胆管引发胆管阻塞所致,亦可因肝门转移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所致。少数病例因肝癌组织向胆管内生长将胆管堵塞,进而引发阻塞性黄疽。 肝癌侵犯胆管可能有以下途径:肿瘤直接浸润肝内胆管;癌细胞侵入静脉或淋巴管,逆行侵入胆管;肿瘤细胞沿神经末梢的间隙侵入胆管。肿瘤细胞进入肝内胆管后,继续生长阻塞胆总管,或脱落的肿块进入肝外胆管造成填塞。当肿瘤阻塞一侧胆管引发黄疸时,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间歇呈陶土色、食欲下降,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右上腹绞痛、畏寒、发热、黄疸,极个别患者可并发重症胆管炎。肝癌患者并发阻塞性黄疸临床并不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并无特殊之处,因此在临床上误诊率较高(达 75%)。慢性肝病患者出现阻塞性黄疸时,应考虑患有肝癌的可能性。部分患者的黄疸也可因肝功受损所致,此类黄疽经保肝治疗后,黄疽可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癌肿所引发的黄疸,通过常规的保肝治疗或消退黄疸治疗是无效的。 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每年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监测的普及,肝癌患者在亚临床阶段即可被有效确诊,使得早期肝癌术后的长期生存率大大提高,加之综合性的肝癌辅助治疗体系日趋成熟,已使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着的提高。 肝癌饮食原则 肝癌晚期患者食物选择原则肝癌晚期食谱内的食物应该便于消化吸收和排泄,有利于减轻症状和疾病康复。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一定量的主食要有,如小麦粉、玉米、红薯、小米等;蔬菜、水果,如西红柿、油菜、莴笋、菜花、猕猴桃、橘子、草莓等;肉类,豆制品,以及牛奶及奶制品。若伴门静脉高压表现者,尽可能选择细软、无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 1、减少脂肪摄取: 由于肝癌病人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障碍。所以尤其在肝癌晚期饮食安排上注意不宜进食太多的脂肪。如肥肉、油炸食品、干果类、香肠等食物应禁忌食用。低脂肪的饮食不仅可以减轻肝癌病人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等,而且饮食中脂肪少,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区疼痛的程度。 2、食物要容易消化: 在肝癌晚期饮食安排上要特别注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食物中必须有一定量的主食,如小麦粉、玉米、红薯、小米等;蔬菜、水果,如西红柿、油菜、莴笋、菜花、猕猴桃、橘子、草莓等;肉类,豆制品,以及牛奶及奶制品。 保持平衡膳食,肝癌患者的体质都属于酸性体质,破坏人体器官,使营养不能充分的吸收。我们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营养,就要摄入碱性食物使酸性体质扭转过来,达到弱碱性。要求病人还应多食新鲜蔬菜,少吃鸡、鸭、鱼、肉、等酸性食物,维生素A、C、E、K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抗肿瘤作用如小白菜、油菜、菠菜、香莱、青蒜、雪里红、韭菜、草萄、山楂、猕猴桃这些蔬菜和水果中,同样富含大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以供肝癌病人食用。 饮食上应严格限制钠的摄取量不食用各种酱菜、腐乳等含盐多的食品,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减少胃肠道的负担。经常放腹水或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选用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苦瓜、白萝卜、青椒、波菜、空心菜等,以补充丢失的钾。 分类分型 分类 (1)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 在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 (2)肝细胞癌:在肝叶的肝细胞发生的癌变。当前在我国HBV感染是最重要的诱因 (3)胆管细胞癌:在胆管的上皮细胞发生的癌变 (4)转移性肝癌 (5)继发性肝癌 分型 1.单纯型:临床和化验检查无明显肝硬化表现者。 2.硬化型:有明显的肝硬化临床和化验表现者。 3.炎症型:病情发展迅速并伴有持续癌性高热或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1倍以上者。 肝癌的分期为: ①Ⅰ期:无明显的肝癌症状与体征者。 ②Ⅱ期:介于Ⅰ期与Ⅲ期之间者。 ③Ⅲ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或恶液质之一者。 诊断 (一)病理诊断 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二)临床诊断 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免法AFP>400mg/ml持续四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B型超生显像可显示直径2cm以上的肿瘤,对早期定位检查有较大的价值;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 可显示直径1.0cm以上的肿瘤;放射性核素扫描 能显示直径3-5cm以上的肿瘤;其它X线肝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像对肝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3.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AFP>20mg/m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AKP或r-GT明显增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着,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 5、肝海绵状血管瘤:该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该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 6、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 7、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 扩散转移 1.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最常见,可侵犯门静脉并形成瘤栓。瘤栓脱落在肝内可引起多发性转移病灶,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和顽固性腹水,肝癌细胞侵犯肝静脉后即可进入体循环,发生肝外转移,以肺转移率最高,还可血行转移至全身各部,以肾上腺、骨、肾、脑等器官较为常见。肝细胞型肝癌以血行转移多见。 2.淋巴转移: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也可转移至锁骨上、主动脉旁、胰、脾等处淋巴结,胆管细胞型肝癌转移以淋巴转移居多。淋巴转移仅占转移总数的12.6%。 3.种植转移:偶尔发生,如种植于腹膜后形成血性腹水,女性尚可有卵巢转移癌。 4.直接浸润:肝癌一般较少发生邻近脏器的直接浸润,但偶尔也可直接蔓延、浸润至邻近组织器官,如膈、胃、结肠、网膜等。 5.转移患者手术意义不大,如果担心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会使病人本来虚弱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流行学调查表现,中国肝癌发病率以东南沿海最高,其中江苏启东县年均发病率高达 55.63/10 万人,死亡率为 47.93/10 万人。广西扶绥、广东顺德、湖南、四川等地肝癌死亡率亦居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 世界各地肝癌发病率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亚洲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欧、美则较低。大于 5/10 万人者有莫桑比克、南非、尼日利亚、新加坡、乌干达 ; 达 3.1 ~ 5/10 万人者有日本、丹麦;小于 3/10 万人者有欧、美、澳、印度北部等地区。该病可发生于 2 个月婴儿至 80 岁老人,最多发病年龄为 40 ~ 49 岁。男性多发,男女之比为 6:1 。 生物修复 指将结构和功能正常的生物修复因子输至患者肝内,利用其能有效修复受损肝部组织的特点,改善肝的合成、代谢及解毒功能,从而改善病情,达到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是重新建立正常的肝脏功能的一种自体修复治疗肝癌的高效方法。 治疗原理 a 在治疗肝癌的时候,利用生物修复因子具有高效修复人体相应受损组织器官的特点,在人体肝脏组织的微环境中,可有效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恢复组织器官的活力,改善其功能。 b 生物修复因子能够激活受损细胞的自我修复潜能,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 c 在肝癌早期生物修复因子还能够逆转肝纤维化。 治疗过程 从肝癌患者身上抽取少量骨髓间充质生物修复因子,在体外分离、纯化,提取最优、具有修复潜能的生物修复因子,在介入途径下通过肝动脉途径回输患者肝内。这些生物修复因子会自动寻找肝脏受损部位,像“种子”一样,在肝脏内进行自我修复坏死的肝脏细胞,同时还能够激活肝细胞本身的修复潜能,促使肝脏功能的恢复。 治疗流程 A术前检查患者首先进行身体体征检查,符合生物修复治疗临床标准后才能进行治疗; B采集抽取患者少量的骨髓血; C培养在符合国际标准的GMP实验室进行因子分离、提纯、培养扩增; 注:在此过程中,临床医生、实验员将对提取因子进行严格监控,对其质量进行评估,保证生物修复因子的安全性、有效性。 D回输生物修复因子输入的途径主要是介入、腰穿、静脉回输等方式。 注:一个疗程生物修复治疗分两次回输生物修复因子,第一次回输与第二次回输的时间间隔为2~3周。(患者就医当日上午采集骨髓血后,下午即可完成第一次回输) E术后监护术后监护及不良反应观察(自体生物修复因子移植后8小时~2天内监护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 治疗时间 一般来说,进行生物修复疗法后,在短期内,腹水、浮肿等并发症就会消失或减轻。随着新生生物修复因子的增多和肝组织的修复,3~6个月后,患者的肝功能、凝血机制得到明显改善,谷丙转氨酶降低,总胆红素下降,白蛋白大幅升高,大部分化验指标可恢复正常。 肝癌预防 1、适当补硒低硒人群可适当多吃含硒酵母、硒多糖、富硒盐等食物来补充硒元素,提高人体内硒的含量,进而有效地预防肝癌的发生。 2、服用人参皂苷rh2,1983年,北川勋首次从红参中分离出20(S)-人参皂苷-Rh2。现在已经证实人参皂苷Rh2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分化及调控细胞周期的抗癌活性,通过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能力,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 通过实践已经证实,人参皂苷Rh2可以通过诱导癌细胞分化或凋亡,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并证明对正常细胞毒性作用甚低。 人参皂苷rh2可以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肝癌细胞BEL-7404细胞增殖,并具有诱导分化的能力。 3、其它防止水源污染、讲究卫生、改善营养、坚持劳逸结合、增强免疫功能、杜绝滥用药物和摒弃不良习惯等,也能有效地防止肝癌的发生。 4、提高对肝癌的认识凡患有乙肝或丙肝的患者,应及时地进行彻底的治疗,以防止肝硬化的发生。部分肝炎治愈者及有肝癌家族史者,应坚持每年做一次肝脏的全面检查,包括甲胎蛋白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癌变。 5、接种乙肝疫苗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肝癌预防会议上指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相关性高达80%,乙肝病毒仅次于烟草,是人类已知的第2种致癌因素。因此,乙肝疫苗被看成是第一个抗肝癌的疫苗。 6、控制丙型肝炎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肝癌病人中,有28.5%的患者抗丙肝病毒阳性,这说明丙型肝炎病毒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从目前的临床患者中发现,80%~90%的丙型肝炎是经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的。 7、禁食霉变食品已知黄曲霉毒素是超剧毒物质,其致癌作用比二甲基亚硝胺高75倍,是34-苯并芘的4000倍。它可诱使所有的动物发生肝癌。 预防肝癌 竹笋,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在营养上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所以对于对于肝癌患者来说,一日三餐中可经常食用竹笋、莴笋、芦笋,因为这三种食物保肝防癌作用明显,具有消痰、利尿解毒,帮助污物从粪便排出等功效。 竹笋:通便、排毒 竹笋的好处有很多,食疗竹笋可达到通便作用,肠道中的大肠杆菌能把竹笋纤维素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还能与肠道中胆固醇代谢产物胆酸合成不能被吸收的复合废弃物排出体外。 竹笋食疗方法推荐用平菇、猴头菇各60克,瘦猪肉或乌鸡各200克,加竹笋600克切成片,用植物油炒熟或用文火炖熟,经常食用可防止消化道肿瘤和肝癌,但有严重胃出血者以及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慎食竹笋。 莴笋:增食欲、防贫血 莴笋叶含丰富的钙、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而臭莴笋素可促进胃液、消化酶及胆汁分泌,有助于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慢性肝病患者增进食欲。肝硬化合并贫血者常吃莴笋,可促进有机酸和酶分泌,增加铁质吸收,有助于血小板上升和恢复,防止病情恶化。 芦笋:减轻疲劳感 芦笋含有的核酸、叶酸、谷胱甘肽、胆碱、精氨酸、甘露聚糖、肽酶芦丁等均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芦笋还可作为肝癌患者进行食疗的营养品,可减轻疲劳、增进食欲。 疾病预防 迄今尚缺乏一种能够适用于所有肝癌患者统一固定的治疗方案,所以肝癌的治疗应该个体化,在每一例肝癌患者的治疗中,都需要外科、影像科、介入科、肿瘤内科等多学科相互补充和有机结合。早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将极大影响肝癌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35岁的男性、具有乙肝病毒(HBV)和(或)丙肝病毒(HCV)感染、嗜酒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对AFP>400 μg/L而超声检查未发现肝脏占位者,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后应进行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如AFP出现升高但并未达到诊断水平,除了应该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况外,还应密切追踪AFP的动态变化,将超声检查间隔缩短至1~2个月,需要时进行CT和(或)MRI检查。若高度怀疑肝癌,则建议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肝动脉碘油造影检查。应高度警惕厌食、乏力、精神差、长时间低热、水肿、肝区疼痛等症状,做到早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引起情绪波动的各种刺激活动; 2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不仅可使肝癌患者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促使癌症的复发或转移,而且可加重肝功损害,导致病情恶化; 3 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习惯:忌烟忌酒,不吃霉变的粮食,少吃腌制肉制品等; 4 生活规律,日常起居,户外活动,饮食营养,身体锻炼,规律化; 5 避免感染乙肝和丙肝。肝癌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掌握预防肝癌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远离疾病的困扰,如何预防肝癌也一直是所有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医对肝癌的治疗,一般强调“瘀、毒、虚”是肝癌的本质,并结合中医临床辨证。辨证首先辨虚实、再辨脏腑气血亏虚。肝癌晚期自然病程为1-3个月,由于病程短促,而中医致病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并且相对于西医而言,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治疗讲求一定周期,同时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中医治疗肝癌,根治之后不易复发,故而,患者在治疗时会慎重选择中药方剂养肝消癌汤治疗肝癌。 硒与癌症 普通人缺硒,身体患肿瘤的机率大大增加体内缺硒的肿瘤患者多有远处转移、多发性肿瘤、肿瘤分化不良、恶性程度高及生存期短的可能;在与肿瘤的对抗中,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十年,经科学家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人们已经能够应用体恒健硒维康口嚼片来防癌、抗癌以及解除癌症病人的痛苦、延长癌症病人的生命。 硒元素对癌症的医理作用 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是比较突出的现象,同时免疫力下降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抗肿瘤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因此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十分重要。研究表明,硒显着地影响免疫系统所包含的全部三种调节机制,即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免疫。硒还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使血液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或维持正常,因此临床中给肿瘤患者适量补硒,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防癌和抗癌能力。 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肿瘤病人广泛存在抗氧化不平衡,体内有害自由基过剩,硒可以通过一系列含硒酶,使许多脂质过氧化物、过氧化氢等得到有效的清除。 阻断肿瘤血管形成,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硒能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预防肿瘤生长,转移。肿瘤转移和生长,依赖于自身建立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有促进作用,营造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环境,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网”的形成与发展,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渠道。由于肿瘤得不到营养来源,会逐渐枯萎、消亡;同时由于切断了肿瘤的代谢渠道,肿瘤组织自身废物不能排出,肿瘤逐渐变性坏死,其机制可形象地比喻为"断敌粮草"。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硒增高癌细胞中环腺苷酸(CAMP)的水平,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起到抑制肿瘤细胞DNA、RNA及蛋白质合成,使肿瘤细胞在活体内增值力减弱、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的作用,从而抑杀癌细胞。体外研究可以看到,加硒后使培养中的肝癌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出细胞核固缩、核破裂、核消失的比例明显升高。 肝癌传染吗 肝癌本身并不会传染。但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