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临床上怀疑胰腺癌的病人,首选无创性检查:腹部CT平扫+增强,超声检查也有一定的帮助。2.常用肿瘤学标志物:CA19-9、CEA、CA50、CA242、AFP,联合检查可提高阳性率,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部分患者需要PET/CT检查。
胃癌是一种严重的消耗性肿瘤,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的大规模调查发现,我国住院胃癌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0.8%。《黄帝内经》有云“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手术治疗是胃癌首选的治疗方式,手术根据病灶大小等因素将胃拿掉一部分甚至是全部。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不健康饮食习惯是“罪魁祸首”之一。在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之后,饮食的健康平衡规律是患者康复的关键。合理的饮食调养不仅关系到营养的吸收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到后续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当处于居家恢复期时,患者及家属需共同注意以下几点:1、少食多餐,营养好胃癌术后第2天开始患者逐渐从少量饮水、少量流质、足量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一般术后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即可以正常饮食,但是由于胃容量的减少,术后绝对不可与术前一样一日三餐,每餐吃饱,而需要少量多次进食,建议每次吃七分饱,每日4-5次。患者需要控制每次的进食量和进食速度,避免一次进食多量的甜流质和汤汁,并进食后平躺休息10-15分钟为宜。2、宜清淡,注意烹饪方式胃癌手术中需要完成消化道的重建,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处于较低的状态,清淡且易吸收的食物既能在手术后为患者补充能量,也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为后期治疗打下基础。但是清淡并不是说只能吃蔬菜,不吃荤腥,胃癌患者比起正常人更需要补充维生素、铁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光靠蔬菜一定是不够的,因此荤腥可以吃,只是需要选择清蒸、煲汤等烹调方法,而不是选择烧烤、火锅、油炸等“重口味”刺激性强的烹调手段。3、细嚼慢咽,助吸收通俗地说,胃是粉碎机研磨机和搅拌机,一方面将大小不等的食物研磨为0.1μm的食糜,另一方面将高渗透压食物调和为等渗透压食物,排入小肠。术后胃的这个功能受损,因此只能依靠充分咀嚼,用牙齿完成胃的研磨功能,依靠唾液实现胃液的调和作用。每口食物建议咀嚼25次以上,将食物尽可能地粉碎,同时使食物被唾液充分调和与消化。4、营养搭配均衡坚持做好饮食护理,建议饮食搭配得当,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胀气食物。患者一般术后1-2个月后可逐渐根据身体情况恢复到普通饮食,不能长期只喝粥,每人每天摄水量需2000ml左右,能量1500-2000kcal。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每天至少鸡蛋一个,牛奶一杯,豆类30g。乳、蛋、鱼、肉、豆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荤素搭配1:2,控制红肉(猪肉、牛肉、羊肉)及加工肉的摄入。每日蔬菜+水果共要求摄入5份(蔬菜1份=100g,水果一份=1个),种类最好多样化。戒烟、限酒(白酒男性不超过2两,女性不超过1两),避免含糖饮品及过咸饮食。不能以保健品代替营养素,保健品在营养良好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违规、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版权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最近每次蹲厕所之后,马桶里都血花四溅,宛如命案现场...”“我大便里面带血,是不是直肠癌呀!!!” 俗话说“十人九痔”,这让很多人认为痔疮是一种很有“群众基础”的常见病,一旦出现便血,大多以为是患上了“痔疮”再加上生活不良习惯、职业因素等,出现便血症状,就更容易自圆其说。未搞清原因,私自按“痔疮”治疗或未予重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那我们能不能在便血初期,判断到底是痔疮还是直肠癌呢?我们今天可以来学习一下。一、痔疮和大肠癌的异同点(1)什么是痔疮? 其实,痔疮是人类身上的一块肉,名字叫“肛垫”,环形的样子有点像甜甜圈(这形容虽然不恰当,但是很形象哈哈哈)。肛垫可以收缩自如,在菊花里充当守门员的角色,控制着屎和屁的进出。痔疮有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可能掉出来,还能塞回去的是内痔。内痔容易出血,但不痛。外痔:一直在菊花外的是外痔,外痔易增生形成皮赘、剧痛,尤其是拉粑粑的时候,就像在拉玻璃渣!混合痔:当内痔+外痔融会贯通,血崩加剧痛都占齐了,真是心疼你1秒……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和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如便秘、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久坐、久立等。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的性质可为无痛、间歇性、便后鲜血,便时滴血或手纸上带血,便秘、饮酒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里。一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肛门肿块脱出,以及肛门肿胀疼痛的现象。(2)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疾病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二、我们该如何区分肠癌与痔疮呢?(1)出血的原因 痔疮出血多因为排便时大便摩擦直肠的黏膜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一般出血颜色比较鲜红,有的会出现大便滴血有的会出现喷射性出血,一般量都比较多。血附着在大便表面,大便与血不混合。 大肠癌引发的出血,颜色一般比较暗红并带有黏液,又叫黏液脓血便。血液往往与粪便混在一块,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发黑。(2)排便习惯的区别 痔疮患者一般不会发生大便形状的改变,少数可能会因为肛门疼痛出现排便困难的现象。 肠癌患者多数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并且会逐渐加重。例如,大便次数增多,并且带有黏液,大便变细,稀水便,脓血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反复交替的便秘与腹泻。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肠腔内的肿瘤阻塞管腔时,可以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3)排便感受 肛门直肠坠痛主要是外痔的症状。主要由瘘口溢出,也会由肛门内排出,或由肛周的肌肤溢出。肛门及肛周肌肤出血瘙痒症状。 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4)疼痛的感觉 痔疮的不舒服以及排便肛裂引起的出血会感觉肛周的疼痛,痔疮的疼痛的间断性的,不是持续性的,一般是排便前会有疼痛,便后洗一洗,疼痛减轻。直肠癌的疼痛是持续性的,癌症的疼痛是压迫了神经,所有很多癌症患者要按时按点打镇痛药。 总之,如果您大便带血,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到找专科医生进行检查,以排除直肠癌的可能。如果诊断为痔疮用药一段时间后仍然有便血时更要注意进一步检查,以免“癌瘤出血”被“痔疮出血”所掩盖而耽误了治疗时机。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违规、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版权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大家好,我是深圳肿瘤医院胃肠外科王利明,今天谈谈胃炎与胃癌的话题。“胃癌与胃炎还分不清吗”很多人弄不清楚胃炎跟胃癌的区别是什么,有些人把胃炎误以为是胃癌,整天担心受怕,本来不严重的疾病,也会因为心理作用,持续恶化;有些人则把胃癌误当成胃炎,不把它当一回事,以为不严重,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建议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有疑惑的,还是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最好。有部分胃病的人,体型消瘦,黑便,食欲不佳。有的是连续2个月,突然瘦了七八斤,却一直以为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癌的明显特征:迅速消瘦,贫血,黑便!!! 🔺讲一讲胃炎与胃癌的关系。为什么胃癌会伪装成“胃炎”? 很多胃病人,对于胃癌早期症状都缺乏认识,经常有患者因为上腹疼痛、腹部不适到医院就医,最终就以胃炎、胃溃疡等病,但如是溃疡性胃癌,给予服用制酸剂后,症状也可以缓解,就以为是治好了,也没有进一步寻找病因,从而造成病情耽误,一发现胃癌便是中晚期。胃癌早期时,超过70%都是没有什么表现的,有相关症状也和胃炎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消化不良,如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及早饱感,还可有食欲减退、嗳气、泛酸、恶心等,部分还会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所以很容易混淆。 虽然萎缩性胃炎不一定会演变成胃癌,但如果没有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就给了癌细胞发展的时间,增加癌变几率。🔺胃炎到胃癌仅4步,这些症状要区分一、胃癌是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的,但慢性浅表性胃炎代表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所以离胃癌还有很远,这种情况日常饮食多注意,再加上日常调理,多半都会恢复健康的。二、浅表性胃炎+长期受食物刺激,或+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就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就是第二阶段,常有腹部隐痛、饱胀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幽门螺杆菌阳性:这个是胃癌的“助推剂”。有研究显示,在胃癌患者中,60%可检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所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人类I类致癌原。而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国家之一,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主要病因,治疗消化性溃疡、预防胃癌的一个可行措施就是预防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三、如果胃炎反复,就会发展到第三阶段——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四、肠上皮化生发展下去,就是第四阶段,胃癌早期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了!!!① 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如消化不良、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而且很多都没有诱因,吃药效果也不好,甚至有加重的现象。 ② 大便明显变黑!!!要高度警惕癌症,很可能是因为破溃导致出血,从胃部渗出的血液达到肠部后变成了黑色。③ 体重大幅度下降!!!没有经过刻意减肥,短时间内,体重却大幅度下降十几二十斤,同时伴有疲倦无力的感觉,也要警惕胃癌。
62岁的李大爷,平时身体都挺好,经常还会跑跑步锻炼。后来,李大爷越来越感觉双下肢软弱无力,走不了多远就要坐下休息一会。起初,李大爷并没有在意,以为是年纪大了腰腿不灵活了。后来这种情况做来越严重,而且李大爷的脸色也越来越差。于是,家人就带着李大爷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却确诊了“胃癌晚期”!这才明白,原来是胃癌引起的严重贫血使得李大爷出现双下肢乏力的症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胃肠外科王天宝一、胃癌的高危因素和早期诊断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家资料显示,胃癌占我国总的癌症发生的第二位,它的五年生存率在50%左右。但是在韩国和日本,它能达到70%—80%,我们和日本、韩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个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早诊癌症比较少,换句话说,我们国家的胃癌病人就诊的时候往往到了进展期。此时的肿瘤体积较大,浸润的深度增加,有些侵犯了周围的脏器或组织,甚至可能发生远处转移。这种情况下,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降低了治疗的效果。 究竟哪些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呢?目前比较明确的有:1)40岁以上的,有慢性胃病的患者,比如,得过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这是一个高危因素;2)以前曾因各种原因做过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这种病人呢,他的残胃也容易长肿瘤,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残胃癌”;3)还有一部分病人是胃部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目前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癌是有一定关系的;4)不仅如此,对于存在肿瘤家族史的患者,特别是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这一类人也是高危人群。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和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息息相关,比如,有些人经常吃腌制的、或者熏制的食品,这些食物里面含有的亚硝酸盐成份比较高,也是胃癌的致病因素之一;喝酒太多、抽烟也与胃癌有关系;有些老百姓会说,吸烟和肺癌有关系,为什么和胃癌也有关系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吸烟的时候,一部分化学烟雾也会进入到胃里,从而刺激我们的胃黏膜,所以它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40岁是癌症刚开始起步的一个时间,从60岁开始,急剧升高,到80岁的时候,会有50%的病人会并发癌症。所以,在这里要建议大家,40岁以后,就应该开始进行胃肠镜的检查和普查,对于不能耐受普通胃肠镜检查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无痛胃肠胃肠镜,争取做到早诊早治!二、胃癌的治疗 针对不同时期的胃癌,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说胃癌发现的比较早,肿瘤还处于早期阶段,那么处理上就会有比较好的办法:比如说,胃镜下就可以把肿瘤切除,这种情况就不需要开刀了,也不用做腹腔镜手术,患者预后也是比较好的。 对于进展期的胃癌患者,我们现在也有很多办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手术的方法有开腹的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就是老百姓说的微创,以及腹腔镜NOSES手术,又叫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胃癌根治术,目前我们医院也正在开展这种手术,这个创伤更小,患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走路。部分患者术前或术后可能需要配合辅助化疗,这样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对于相对比较晚期的,腹腔内有转移的患者来说,除了常规的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外,目前我们医院也开展了新的治疗方法,即热灌注化疗,相当于把化疗药打到腹腔里面,热的蒸馏水通过热疗、或者化疗杀灭腹腔内的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标。 总之,想要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科室团队与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胰胃外科是我院的重要科室,学科带头人兼科主任是我院引进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天宝博士,从事胃肠肿瘤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胰胃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秉承医院“厚德至善、仁心至诚”的院训,努力为患者提供全面、温馨、周到的医疗服务。胰胃外科收治肿瘤包括胰腺癌、胃癌、胃肠恶性淋巴瘤、胃肠平滑肌瘤及肉瘤、十二指肠癌、小肠癌、结直肠癌、阑尾肿瘤、胃肠间质瘤、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腹膜肿瘤、腹膜后恶性肿瘤(畸胎瘤、脂肪肉瘤、神经纤维瘤)、复发转移肿瘤及黑色素瘤。开展的特色技术包括:微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胰腺肿瘤切除术、胃肠间质瘤切除术、腹腔镜小肠肿瘤切除术、神经内分泌肿瘤切除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腹部无切口的经肛门或阴道取出标本的腹腔镜胃、结直肠癌根治(NOSES)、经肛门直肠癌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保功能手术及双镜联合手术、腹膜后(腹腔)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术。 胰胃外科现主持课题9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中华医学杂志》等杂志论著80余篇。主编《胃肠手术策略与操作图解》、《实用胃肠恶性肿瘤诊疗学》(上、下册)及《实用盆腔外科手术与图谱》。主译《胃癌手术操作全真图谱》;《Chassin结直肠肛门手术策略与操作图解》、《消化道手术复杂并发症防治策略》及《结直肠肛门疾病临床实践指南》(第三版);参编《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胃癌外科学》、《胃肠外科手术并发症》、《直肠癌保肛手术》及《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 专家风采: 王天宝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王天宝教授从事胃肠肿瘤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2002年7月于山东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4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于我国著名胃肠外科专家汪建平教授。擅长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小肠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间质瘤、腹膜后(腹腔)肿瘤、复发肿瘤的诊治。特色技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胰腺肿瘤切除术、胃肠间质瘤切除术、腹腔镜小肠肿瘤切除术、神经内分泌肿瘤切除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腹部无切口的经肛门或阴道取出标本的腹腔镜胃、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经肛门直肠癌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保功能手术及双镜联合手术、腹膜后(腹腔)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术。 现任深圳市医师协会胃肠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委员会早诊早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委、肛肠医师分会肛肠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胃肠外科)常委、深圳市医学会胃肠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及《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每周五上午;出诊地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门诊4楼18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