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正确,坚持和时间会给你答案!减重小结:减重共41.8斤[强]其中体脂肪下降33.6斤内脏脂肪下降9等级,体脂率下降12.6%[强]内脏脂肪等级,体脂率都已正常[强]腰臀比1.04👉0.93,体形大变化[玫瑰][玫瑰]
11岁半儿童,身高176cm,体重96.1kg,BMI和体脂率都属于肥胖,通过医学营养干预3个月,维持1个月复测:体重下降22.2斤,其中体脂肪下降20.4斤,内脏脂肪下降2等级,身体评分提高了9分。抽血检查:肝功转氨酶异常,胆红素异常,尿酸异常,C肽异常,脖子出现黑棘皮症。抽血复查:转氨酶,胆红素,尿酸,C肽都已恢复正常,黑棘皮也消失不见了,科学减重,改善健康指标,助力孩子成长发育。
有一些人全身都是白白净净的可偏偏脖子有一圈黑黑的看起来脏脏的,还怎么也洗不干净,并且摸上去还疙疙瘩瘩时,要像这样↓↓↓这洗不掉的“黑褶子”到底是什么呢?要警惕黑棘皮病,假如还是个胖子的话那概率就更大了……什么是是黑棘皮病?黑棘皮病,指以皮肤颜色加深(颜色改变可以从浅棕色到黑色)、乳头状或天鹅绒样增厚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多发生于皮肤有皱褶的地方,比如腋窝、腹股沟和颈部后部,且发病部位可能会有发痒、有异味,出现皮赘等。很多人觉得,黑棘皮只是皮肤发黑,无伤大雅。实际上,它往往预示着身体代谢功能出了问题。黑棘皮病最常见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其中相当一部分会发展成为糖尿病。黑棘皮病可作为系统疾病的皮肤表现,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目前分型尚未统一,根据病因和症状可分为:恶性黑棘皮病、良性黑棘皮病、假性黑棘皮病、药物性黑棘皮病以及混合型黑棘皮病等。临床最常见的是假性黑棘皮病,常在青春期起病,与肥胖和内分泌疾病有关,又称“肥胖相关性黑棘皮病”,是儿童和成人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恶性黑棘皮病常伴有掌跖或广泛的角化过度以及严重瘙痒,需警惕内脏恶性肿瘤可能,如胃癌、肺癌等。良性黑棘皮病的发生常常提示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其罪魁祸首,因此黑棘皮病又有“糖尿病颈圈”之称;相反,如果出现黑棘皮病需警惕患有糖尿病的可能,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胰岛B细胞功能状态。肥胖、高血糖可引起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并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发生的风险。在女性黑棘皮患者中,往往伴随月经异常、不孕、多毛、痤疮等临床表现,其生化指标常提示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这种“黑脖子”应该怎么解决呢?其实,黑棘皮症并不可怕,治疗的关键就是去除病因。恶性黑棘皮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良性黑棘皮症患者,需找专业医生评估身体代谢情况,明确“脖子发黑”的原因:包括查血糖、胰岛素、血脂、肝肾功能,对肝脂肪定量和体脂分析等。摆脱“黑棘皮”,减重是关键对于因肥胖而出现黑棘皮症的人群,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减肥!减肥!减肥!随着体重的下降,黑棘皮症会随之得到改善,同时体内其他代谢紊乱的问题,也会随之好转。医学营养减重是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结合国内外发表的诸多临床询证证据和专家的集体智慧,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以“营养和生活方式干预”为核心,科学、安全、有效的超重/肥胖综合治疗和管理方法。医学营养减重是目前国内最科学、安全、有效和专家认可的减重方法。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全国首批体重管理规范化诊疗门诊单位,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长期专注于开展非药物医学减重工作,帮助超重/肥胖人群改善代谢指标、降低并发症风险,使其重获健康。医学营养减重有以下优点:科学有效,采用医学营养减重规范化干预流程,全程在医学监测下进行,并有专业营养师跟踪指导,保证营养的同时,又能健康享瘦!
前几天听见一个患者抱怨:“当时做完手术,主任跟我们说是早期胃癌,现在为什么说有淋巴结转移,还要化疗?”胃癌的“早、中、晚期”是医患、患患之间较为通俗的描述,这和医学上所指的早期胃癌并不相同,外科学通常将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的概念最早于1962年由日本内镜学会提出,后被国际上公认,其定义指癌组织浸润深度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也不论癌灶面积大小[1]。如图[2]所见,癌肿只浸润了a、b区域,没有达到c、d区域,即可理解为早期胃癌。上面提到的患者即是这种情况,但他有多枚淋巴结转移(N2),所以需要接受辅助化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专业观点:1.早期胃癌且无淋巴结转移证据,可根据肿瘤侵犯深度,考虑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无需辅助放疗或化疗。2.局部进展期胃癌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应当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肿瘤侵犯深度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可考虑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或术前先行新辅助化疗,再考虑根治性手术。成功实施根治性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需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决定辅助治疗方案(辅助化疗,必要时考虑辅助化放疗)。3.复发/转移性胃癌应当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姑息性手术、放疗、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局部治疗,同时也应当积极给予镇痛、支架置入、营养支持等最佳支持治疗。[3]参考文献[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StandringS.格氏解剖学[M].第39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季加孚等.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2022
早泄,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之一。其临床表现应包括三方面:明显较短的阴道内潜伏射精时间(IELT),较差的射精控制感和消极的情绪状态。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一的男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早泄,其中50~59岁男性的早泄比例可达52%。因早泄患者中主动就医的仅占少数,故实际上早泄的患病率可能远高于上述比例目前泌尿外科(男科)医师通常以 IELT小于1分钟作为诊断早泄的主要标准。如果患者主诉IELT大于1分钟而小于3分钟,且同时存在较差的性生活满意度,也应该考虑诊断为早泄。早泄的治疗方式较多,药物治疗占据着主导地位。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一起细数这些「性福持久药」。(注:本文所述药物治疗都是在排除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等其他疾病的前提下。)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达泊西汀(Dapoxetine,必利劲)作为治疗早泄的一线用药,达泊西汀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疗效较好的口服药物,对于原发性和获得性早泄患者均适用。药理作用:通过抑制5-羟色胺(5-HT)再吸收,增加突触间隙5-HT活性,从而增强控制射精感,延迟射精冲动。用法用量:性行为之前1~3小时口服,首次剂量30mg,效果不佳者可增至最大剂量60mg,服用最大剂量的频率为24小时1次。注意事项:该药为按需服用,达峰时间约1.3小时,副作用包括轻度头痛、恶心等,总体耐受较好,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亦可服用。氟西汀(Fluoxetine,百忧解)被认为是治疗早泄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药理作用:与达泊西汀类似,同属SSRI,通常在服药后1周开始起效。用法用量:20mg或40mg每日口服。注意事项:副作用除头痛、头晕、腹泻、恶心呕吐等外,还可能引发过敏(瘙痒、皮疹等)、寒战、尿潴留、尿频等不良反应。过敏者禁用。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同属于SSRI的还有帕罗西汀(Paroxetine,赛乐特)和舍曲林(Sertraline,左洛复),帕罗西汀是抗抑郁药中用于治疗早泄的鼻祖。有研究表明,其疗效优于氟西汀、氯米帕明和舍曲林。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早泄的TCA仅有氯米帕明(Clomipramine,又名氯丙咪嗪)。药理作用:抑制神经元对突出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再摄取,此外,该药还具有α1抗肾上腺素、抗胆碱能、抗组胺及抗5-羟色胺能等作用。用法用量:推荐25mg或50mg每日服用;按需服用的疗效不及每日服用。局部麻醉药(Topicallocalanesthetics)包括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软膏、丙胺卡因/利多卡因乳胶(喷雾)和丁卡因胶浆等。药理作用:通过降低阴茎龟头处敏感程度、提升局部感觉阈值,从而延长性活动时间。用法用量:性行为前30分钟左右,将少量药物涂抹于龟头处,进入阴道前需擦净药物,以防阴道对药物的吸收,导致女方因局部麻痹而性满意度下降。注意事项:麻醉药涂抹时间不能过长,性行为前30分钟使用较好,若在45分钟前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作用太强而无法勃起;对麻醉药过敏者禁用。曲马多(Tramadol)药理作用:为中枢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临床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关于治疗早泄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用法用量:25mg或50mg性行为前1~2h按需口服。注意事项:副作用有恶心、消化不良、头晕等,发生率5%~28%,且目前研究较少,故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不推荐将其作为治疗早泄的首选药物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PDE-5i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线用药,目前与治疗早泄相关的PDE-5i有西地那非和他达那非。药理作用:其治疗早泄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的收缩反应降低中枢交感传出,从而延长总体勃起持续时间。注意事项:关于单用西地那非治疗早泄的研究较少,故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单用西地那非对早泄有效。但有研究证实,联合PDE-5i和SSRI治疗早泄,其效果比单用SSRI更好,且副作用较小。TipsSSRI是治疗早泄的一线用药,其中首选达泊西汀,其特点为按需服用;其他SSRI多为每日服用。局部应用麻醉药(如盐酸丁卡因胶浆)亦能有效延长IELT,推荐在性行为前30分钟左右使用,并应提醒患者在进入阴道前将药物擦净(或者使用安全套),以防影响双方性交快感。应用曲马多治疗早泄副作用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可能造成药物成瘾,通常不推荐将其作为治疗早泄的常规用药。没有证据支持单用PDE-5i(西地那非等)治疗早泄有效,联合PDE-5i及SSRI或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