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眩晕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增高趋势,成为门、急诊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最新临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眩晕发病率约为8%。眩晕是患者感觉视物天旋地转或自身旋转感,也可有摇摆不稳、坠落感,就比如象翻船,或坐高速电梯上下的感觉等;眩晕明显时多数患者不敢睁眼,常伴恶心,严重者有呕吐、多汗、血压升高等表现等,所以有些眩晕患者会感觉到非常的痛苦,不敢走路,不敢站立。引起眩晕的众多的近百种疾病中,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耳石症还有一个很高大上的名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而且是非常剧烈的眩晕,同时伴有眼球震颤,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也就是说自己三周左右的时间会自行痊愈。那先了解一下这个耳石,它真的是石头吗?对!它就是一种附在内耳耳石器官(又叫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上的一种碳酸钙结晶,我们平时见到的石头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我们每个正常人都有这个微小的耳石颗粒,正常情况它起到维持人体的平衡的作用。附着于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在半规管内滚动会产生眩晕一般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半规管中被称作为一种内淋巴的液体中游动,当人体头位发生变化时,沉伏在其中的耳石就会随着内淋巴液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人体发生这种短暂性剧烈的眩晕。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耳石症如何诊断:耳石症的诊断一个是看临床表现,对于这种突发的剧烈眩晕,而且与体位变化时出现的,持续时间不长的,就要考虑耳石症,然后医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组试验进一步确诊。Dix-Hallpiketestrollmaneuvertest耳石症的治疗:耳石症一旦确诊,传统的手法复位治疗可以使90%的患者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这是临床针对耳石症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整个过程十分简单,患者也不会产生痛苦感。只需要患者配合医生平躺,然后头尽量向后仰,头偏向哪一侧时出现眩晕,就可判断是哪一侧的半规管出现了耳石症,然后通过几个动作完成复位,把半规管中的耳石滚出来就好了。对于耳石症复位治疗是首选,药物治疗仅作为辅助方法。如果患者眩晕症状明显,伴有恶心呕吐,可以给予前庭抑制剂(胃复安,异丙嗪等)缓解一下症状。在复位治疗后的一部分患者可以给予西比灵,倍他司汀等药物缓解耳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目前很多医院引进了全自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设备同时具有前庭功能检查、变位试验、复位治疗等功能,适用于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诊断治疗过程中不需要患者主动配合,运动的速度、角度、加减速度精确可调,能做到精确定位、定量、定速,诊断和治疗更精确。
临床上很多患者因为手抖来就诊,有年龄大的,也有年轻的,这种情况应该还是比较多的,手抖医学上叫做震颤,引起手抖的原因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一、首先看看病理性手抖见于什么疾病: 1.帕金森病:这个是临床常见的手抖的原因,特别是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55岁,男性多见,缓慢发展,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多起于一侧上肢,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再波及对称上肢及下肢,运动后减轻,紧张时加剧,可在睡眠中消失,典型的拇指与食指呈“搓丸状”。 2.甲状腺功能亢进:常见症状就是一种是交感神经兴奋所产生的高代谢症候群症状,其中一个就是包括手抖,甲亢其它典型的症状包括心慌、怕热、出汗、消瘦,这种情况可以检查甲功六项进一步明确排除。 3.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异常引起的肝脏和大脑基底核变性疾病。表现为手抖,舞蹈样症状,甚至会出现肌肉强直,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癫痫发作,还可以表现为躁动、欣快,幻想等精神症状。 二、生理性的手抖或震颤: 一般正常人情绪紧张、过度疲劳、低血糖、低血压、喝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后等都可以引起生理性手抖,现在临床上很多人压力大,情绪不好容易出现焦虑,焦虑可以出现手抖或四肢的抖动,要多引起重视。 但还有一种情况是比较多见的,就是特发性震颤,也叫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以震颤或手抖为唯一的常见运动障碍性疾病,这种情况既有家族遗传的,也有的找不到特殊的原因,具体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均不明了。虽然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但多数患者症状轻,多归于生理性的范畴,其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细微的震颤,部分患者饮酒后可暂时减轻,手拿筷子,端碗,提东西或情绪激动、紧张、疲劳、寒冷可加重症状,这种情况轻度的可以不需要处理,症状明显影响的可以口服普萘洛尔、扑痫酮、阿普唑仑或加巴喷丁胶囊、托吡酯治疗。 所以说引起手抖的原因很多,但也不是毫无头绪,这种情况出现以后可以大体对照一下,如果是生理性的因素引起的,这种情况建议自己多注意生活习惯,避免劳累受凉,调整好情绪心态,如果不缓解建议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完善颅脑CT、核磁共振、脑电图、肝肾功能、甲功六项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相应的治疗。
经常在门诊碰见一些病人,拿着ct或者是核磁共振的片子,或者是报告,说大夫我得了脑梗,这个需要怎么治疗呀?实际上看一下报告上面写的是一些多发或者是单发的这种腔隙性的脑梗,而很多的这种患者是没有一些脑梗死的症状,而且有一些患者就要求住院输液治疗,实际上现在很多的这种患者都走入这么一个误区,那么我们怎么针对这个腔隙性脑梗死,也就是下一步去怎么去治疗,怎么去处理腔隙性脑梗死? 那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是指颅脑深部的小的穿通动脉,它们实际上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小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由于小分支支动脉供血范围很有限,所以单一小分支动脉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直径约2~15毫米的囊性病灶,而且呈多发性病灶分布,病灶较小,所以一般危害较小。 那么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有哪些呢? 1.最重要的一个病因就是高血压,也就是说高血压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达到45%~90%,也就是多数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是由于高血压,特别是这种长期的高血压,造成了颅内的小动脉血管壁发生变性使得管腔变窄,然后在一些特殊的其他诱因下发生一些小的动脉的闭塞,特别是这种多发性腔隙性脑梗也叫“腔隙状态”,这种情况与高血压是最直接关系,高血压中的特别是舒张压升高,对本病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2.脑动脉粥样硬化与腔隙性脑梗死也是有紧密的关联。 3.糖尿病,糖尿病可以导致远端肢体或者肾脏,或者是视网膜、周围神经以及脑神经的小动脉梗死性的病变,但是流行病学结果表明,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死的这种联系尚缺乏相应的一些证据。 4.还有一些就是比如说心源性的栓子或者是动脉硬化动脉源性的这种栓子,可能也是造成腔隙性脑梗的重要原因之一。 5.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说饮酒抽烟,高脂血症,高粘血症,以及脑局部的血流发生改变等因素,可能在腔隙性脑梗的发生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腔隙性脑梗死到底对人体会造成哪些影响呢?如果腔隙性脑梗发生在大脑深部的一些神经纤维束走行的重要通道上,有可能会引起神经传导的阻断产生一些运动感觉以及语言障碍等方面的一些症状或临床表现。由于腔隙性脑梗很小,有时候可能单纯影响运动或者是感觉纤维,而出现一些纯运动性的偏瘫或者是偏身感觉障碍。但也有一些腔隙性的脑梗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的症状。腔隙性脑梗引起的常见的症状呢,包括头晕、头疼、肢体麻木、眩晕以及痴呆、抽搐、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等。 所以说针对腔隙性脑梗呢,我们怎么去干预或者是治疗预防。 首先呢,是一个预防性的治疗,也就是有明确的这种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动脉粥样硬化等需要进一步的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比如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或者是他汀类的药物。对于这些危险因素中的高血压,应该值得高度重视,这种腔隙性脑梗状态与高血压有直接关系,所以说一定要控制好血压。 其次,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有益于保持身体健康,再一个就是避免一些不良的嗜好,比如说饮酒抽烟,暴饮暴食。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一定要注意气温气候的这种变化,比如说严寒或者是盛夏季节避免发病。还有一些比如说避免情绪波动,保持精神心理卫生。 如果临床上出现一些明显的临床表现,比如说一些脑血管病的一些先兆,偏身的瘫痪、麻木,或者是口角歪斜,还是要尽快的去医院就诊,完善颅脑CT或核磁共振的检查,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但对于没有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或长期存在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不要过多的去干预或每年定期输液治疗。
“五四”青年节刚过,青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新的年龄分段定为15-44周岁,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工作,书记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位死因,是最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脑卒中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血管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45~70岁中老人,脑卒中是很多中老年人非常惧怕的一件事情,但脑卒中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脑卒中事件会发作在年轻人中。 一提起脑血管病,普通人一定会把它当成一种老年疾病,说这些病一般都是那些七十八十岁老头儿和老太太得的,临床上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多数是老年人发生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我要郑重地提醒:年轻是青年人的资本,但青年人也会出现脑卒中,年轻不代表随意任性,我们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年轻人和老年人一样,有可能出现脑梗死,也有可能出现脑出血,更容易出现静脉窦血栓形成,研究显示每年全球新增 200多万青年卒中患者。他们与老年人得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青年发生卒中的病因更加多样化,这导致了青年卒中诊断上更困难,治疗起来更麻烦更棘手,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1.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年龄多在40岁左右,多有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比如吸烟、饮酒、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 现在很多年轻上班族缺乏适度锻炼导致过度肥胖,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他们过早地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 2.心源性因素:包括房颤、心脏肿瘤、心肌病、心内膜炎、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等。其中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多发生在18-29岁,常在Valsalva动作 、长时间被迫制动、长途旅行后出现脑血管病意外。 (注:Valsalva动作就是我们关闭声门使劲憋气时做出的动作,很像有大便干燥时如厕,用力“推屎”动作。) 3.血管畸形或动脉夹层:血管畸形多见烟雾病(Moyamoya病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脑血管病,可表现为脑梗死,也可出现脑出血,危害极大。 当下社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热衷于颈部按摩和瑜伽,殊不知这正是脑卒中的常见诱因,一些有颈动脉夹层的患者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脑梗死,被称为“美容院卒中”。 4.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发生在静脉系统的特殊类型,这种情况见于多种因素,比如感染、外伤、消耗性疾病、脱水、血液病等。 年轻人特别是育龄期女性多见,长期口服避孕药、产褥期、流产后、妊娠,会出现体内高凝状态,诱发这种特殊类型脑卒中。 5. 其他因素:比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遗传性小血管病,血管炎,肿瘤,滥用药物等。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若不注意自身生活身体健康,缺乏锻炼,嗜好烟酒,沉迷于夜生活,脑卒中会悄悄的“找上门”的,切记!
夏天已至,又到了喝凉啤酒、吃烧烤龙虾的季节,畅快吃喝的时候我们要警惕痛风的尖刀,因为那将真的是一种会呼吸的、而且是很惨烈的痛! 很多人查体发现尿酸偏高,医生会劝告说,尽量避免喝啤酒,少吃海鲜,对一些啤酒爱好者来说,就如“晴天霹雳”。 痛风,是一种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几率正在逐渐增高的疾病之一,我们每个人也都想远离它,却很多人离它越来越近。痛风是由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啤酒经过发酵后,其含有较高的嘌呤,其含有的嘌呤会在我们体内逐步转化成尿酸,同时啤酒进入体内后,其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乳酸,体内的乳酸过多,会抑制尿酸的排泄从而加速了尿酸盐结晶的沉淀,若结晶在关节处就会引发剧烈的疼痛,引起痛风的发生。 我们大家都有了这么一个常识,尿酸高少喝啤酒、吃海鲜,避免痛风的发生,那高尿酸血症的人其他酒能喝吗?我们来一块探讨一下: 1. 各种酒类来说,首先要考虑酒类含嘌呤的水平,实际上黄酒或者陈年的花雕酒中嘌呤的含量是最高的,其次才是啤酒,白酒,和红酒。 2. 促进增加体内尿酸的产生:酒精对人体内能够产生尿酸的物质(ATP)有分解作用,所以酒精进入体内后就会促进尿酸的生成。 3. 酒精可以使血中尿酸浓度进一步升高。 酒精在肝组织代谢时,大量吸收水份,同时扩张血管增加体内水分的流失,并通过利尿作用使血浓度增加,使到原来已经接近饱和的尿酸,加速进入软组织出现结晶,诱发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引起炎症,这是痛风的原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4.阻碍尿酸从体内排泄到体外。 酒精会通过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影响肾脏的机能,阻碍尿酸的排泄,从而加速了尿酸盐结晶的产生。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酒精本身、就是高尿酸人群需要严格控制摄入的东西——不管他是什么酒,尤其是痛风的患者尽量不要喝白酒,更不能喝啤酒和黄酒。 不管你愿不愿意、人体每天都在合成尿酸的,所以平时多喝水多排尿是一种非常简单排泄尿酸的好方法。 喝酒后或者平时可以多喝菊苣栀子茶,菊苣栀子茶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其含有生物碱类、三萜类、倍半萜类等物质,可促进尿酸排泄,降低体内尿酸,减少痛风的发生,缓解关节疼痛的作用。
头痛是临床非常多见的症状,调查研究发现,全球大约90%以上的人每年都会发作一次以上的头痛,甚至几乎所有人一生中都会经历过头痛发作。特别是现在社会节奏加快,各种压力增大,头痛问题严重困扰着更多人,很多人长期忍受着头痛的折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出现头痛应该看什么科?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头痛的定义,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廓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为头痛。 临床上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下面我进一步进行阐述: 一、原发性头痛:此类头痛是不能归因于某一确切病因头痛,也可称为特发性头痛,常见的如偏头痛、精神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 1.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中重度的搏动性头痛。患病率为5%-10%,也就是我们人类当中大约有百分之五到十的人曾经或者是正在患偏头痛。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多数患者有家族史。偏头疼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波动性,或伴有后枕部的疼痛,一般都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出汗、多尿、易激惹、疲劳感等全身不适以及头皮触痛等症状。有10%的患者可以出现视觉先兆,偏头痛可能与遗传、饮食、药物以及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患者平时应该尽量避免偏头痛的诱发因素。 2.精神紧张型头痛: 紧张性头痛是一种头部的紧束、受压或钝痛感,更典型的是具有束带感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很多患者描述头部像带了个帽子或戴了个紧箍。紧张性头痛多与情绪紧张、压力大、焦虑或抑郁、头颈部受凉劳累、姿势不良等有关系,发作期控制头痛,如头痛厉害时可服止痛药或镇静药等,有助于解除精神紧张、松弛肌肉。还可通过热敷、按摩、理疗等缓解症状。平时注意保暖,调节好情绪,缓解压力,增加休息睡眠的时间,多活动锻炼跑跑步进一步预防。 3.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所有头痛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属于血管性头痛之一或是偏头痛的特殊类型。因头痛多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密集发作而得名。多见于20~40岁的青年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无家族史。发作时常无先兆,头痛固定于一侧眼及眼眶周围剧烈胀痛或钻痛,并向同侧额颞部和顶枕部扩散,常伴有疼侧眼肌球结膜充血、流泪、流鼻涕、出汗、眼睑轻度水肿等。治疗上与偏头痛基本相同,丛集发作剧烈可给予激素治疗,同时吸氧或高压氧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二、继发性头痛: 继发性头痛多继发于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病因可涉及颅内病变如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脑瘤、颅内感染(病毒性脑炎、细菌性或结核性脑膜炎、其他病原菌导致的脑炎)、颅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或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等),或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发热、内环境电解质紊乱以及滥用精神类药物等。 出现头痛后我们怎样去就诊呢,引起头痛原因很多,我们要先根据头痛发病快慢与疾病的关系分为三类:急性头痛、亚急性头痛、慢性头痛。 急性头痛一定要引起大家重视,病因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炎,脑膜脑炎,高血压脑病,青光眼,大面积脑梗死,癫痫病,低颅压性头痛等。 亚急性头痛的病因: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或转移瘤),良性高颅压综合征,高血压性头痛等。 慢性头痛多为原发性头痛,多见于:偏头痛,从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药物依赖性头痛,鼻窦炎引起的头痛等。 出现头痛的情况,大家一定要重视,及时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颅脑CT、核磁共振、脑电图必要时腰椎穿刺等,然后确定诊断对症下药,千万不要耽误病情。
得了脑梗死后阿司匹林肠溶片是最常见口服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很多患者吃了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出现胃部不适比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不能坚持服用,最终导致脑梗复发。 所以我们要了解阿司匹林肠溶片什么时候吃最好呢? 因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外层有一层肠溶性的薄膜,使包裹的阿司匹林成分在酸性的胃液环境中不会被分解吸收,而进入肠道碱性环境以后开始融化,内部包裹的阿司匹林药物成分开始分解吸收入血,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 如果饭后服用,可能导致药物在胃内排空时间延长,同时食物在胃内影响会导致胃酸酸度下降,导致阿司匹林肠溶片在胃内提前分解,增加了药物对胃部刺激的几率。 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是空腹服用,减少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大家都知道人类血液粘稠度一般是在上午的时候最高,脑梗死一般也是凌晨发病,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建议在早上空腹服用是最好的,饭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如果胃部确实不能耐受可以饭后两小时服用。同时喝上一大杯温开水,能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那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呢,帕金森病患者现在越来越多,得了病以后呢,会出现一些运动迟缓或者是这种肢体抖动,在平时日常的这种生活中要建议尽量的外出多活动,通过活动运动比如说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甚至逛街,出去买菜等等这些活动呢,进一步的去锻炼,而且外出呢尽量的要有人陪伴,不能单独外出,以防发生意外。 第二个注意事项就是要按时服药,因为好多的这种患者呢,到了后期可能不能够完全生活自理,所以说有时候吃上药如果药效过去以后呢,有可能会出现不能活动,甚至不能穿衣,吃饭等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所以说家属要按照时间协助患者口服药物。服用左旋多巴制剂的患者用药应与进餐隔开,应餐前1小时或餐后1个半小时用药,口服药时不要喝牛奶。 第三,帕金森病患者的居住环境呢,尽量的要宽敞,安全,尽量选择少爬楼梯的楼层。患者的床垫要软硬适中,不能太软,因为这样不利于患者翻身和起床,而且床的高度也要适中。家里其他的位置,比如说客厅呢尽量的要少摆家具,以留出足够大的空间进行走路活动。减少电源线或者是其他的这种东西留在外面,以免绊倒患者。卫生间的马桶旁边或者是洗澡的地方呢,最好能安装上扶手,以便于病人起身或者是转身的时候避免摔倒,方便起身。 第四,穿着方面呢,尽量的穿宽松的衣服,不要选择套头的衣服,裤子尽量不要选择系腰带的,而选择带松紧带的裤子,鞋子也要选择不带鞋带的、防滑的这种平底皮鞋或者是布鞋。 第五,饮食方面呢,要多饮水,特别是白开水,每天的饮食中增加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因为帕金森病的患者呢,多数都存在着便秘的情况,必要的时候呢可以口服通便药。吃的食物尽量的选择细软,而且容易消化便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避免烟酒或者是这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呢,多喝一些酸奶,或者是纯奶,或者是口服一些钙片,增加钙质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第五,这个就是多与人去沟通交流,避免一些情绪化的影响,以免产生这种焦虑或者是自卑的情况,尽量少喝浓茶、咖啡以免出现失眠,必要时可给予助眠药物治疗。 第六,晚期患者日常生活需要加强照料。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长期卧床着应定期翻身拍背,以避免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尿失禁者需行导尿。 帕金森病患者平时呢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出现摔倒、误吸等情况,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
“王者荣耀”、“跑跑卡丁车”……目前,各种手机游戏已风靡全国,不管是男女老少,很多人都沉迷其中,他们经常在吃饭、睡醒后、办公、公交车、地铁上、上课和上厕所时用手机玩游戏,这些人都成了颈椎病的高危人群,但手机游戏族还要警惕的是“腕管综合征”的出现。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腕管”,是由手腕部位的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一个骨纤维管道,腕管内通过的是正中神经和屈肌腱,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 其终支是指神经,支配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皮肤。各种因素引起的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或腕管容积减小,都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压迫正中神经引起相应的症状。 腕管综合征临床最常见常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或麻木感。 其中夜间睡眠中手指麻木很多时候是腕管综合征的首发症状,或出现夜间手指麻醒,但这些症状有时候与颈椎病压迫神经很类似。这种患者手指麻木的不适感觉可通过改变上肢的姿势位置或甩甩手而缓解。 同时白天从事某些活动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比如针线活,手洗衣服,开车,长时间手持电话、书本等。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手的力量下降或肌肉萎缩的出现。 所以过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重复性的活动,比如长时间玩手机游戏,或长时间用鼠标或键盘打字等,都有可能造成腕管综合征。 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尽快去医院就诊,检查颈椎核磁共振、肌电图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并进一步排除其他神经性疾患,评估压迫的严重程度,确诊后进一步处理和治疗。制动和激素治疗是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好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腕管松解手术缓解正中神经压迫。 所以说对于当下的这些手机游戏族来说呢,如果出现上述的一些症状的建议尽快去医院就诊,进一步的确定诊断,减少手指的活动,缓解症状,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再一个就是平时要减少长时间的玩游戏,注意多活动锻炼,一个是减少颈椎病的发生,还有就是腕管综合症的出现,同时还有助于保护视力,增强体质。
中国有句俗语“无酒不成席”,开心的时候,来一杯可以助兴;悲痛的时候,喝一杯,带走所有悲痛,一醉解千愁,三杯万事和嘛,可见酒在我们生活的地位多重要了。大家可能都会发现,得了脑梗死以后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戒烟戒酒,那得了脑梗到底能不能喝酒呢?! 我们先看看饮酒的好处: 1. 适量饮酒还是有好处的,通过酒精对大脑的作用,起到消除疲劳,松弛神经压力的功效。 2. 开胃促消化:进餐时少量饮酒,能够增进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当然过多饮用的话肯定会导致肠胃不适,引起胃肠疾病。 3. 舒筋活血,驱除寒冷:中医认为,白酒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淤的功效。 4. 预防心脑血管病:适量饮酒特别是白酒,能够增加人体血液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有效的减少动脉血管内胆固醇沉积,减轻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上面的好处的前提是少量、适量饮酒,如果大量饮酒甚至酗酒的话会带来很多坏处: 1.酒精代谢是在肝脏,长期大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酒精肝症状,损害肝脏功能,甚至引起肝硬化; 2.同时引起胃肠道疾病比如说胃炎,溃疡病等; 3.经常喝酒的话,酒精不仅伤肝,同时也会对肾脏的排泄功能造成影响,使肾脏运行不畅,最终伤害了肾脏,从而进一步伤害了男人的生殖健康和生育能力。 4.提别注意的是长期饮酒特别是酗酒是脑梗的危险因素,会引发脑血管病的出现,并且麻痹神经系统,引起精神恍惚,倦怠乏力,记忆力减退,智能下降等酒精性脑病的可能,影响心脏功能,严重出现猝死的发生。 那这个酒该不该喝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如饮酒应限量”,一天饮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中也提到: ·饮酒者应减少酒精摄入量或戒酒(Ⅰ类推荐,A级证据)。 ·饮酒者的量应适度,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 g,女性减半(Ⅱb类推荐,B级证据)。 所以对于脑梗患者来说尽量戒酒,如果真要喝的话建议少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 g,相当于啤酒一瓶,低度白酒75ml,高度白酒50ml,红酒250ml,女性饮酒减半,不饮酒的病人不建议通过饮酒预防脑梗死。 酒虽好,可不要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