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皮手术方式多种多样,所有手术都是在眼睑上实施,是单纯的眼外操作,规范的手术过程不会牵扯到眼球等部位,所以求美者不用担心它会伤害眼睛健康,更不会造成眼睛的功能性障碍问题。 当然,手术都是存在风险的,在双眼皮手术中有两种情况会造成眼睛的伤害: 一是去除上眼皮内脂肪时拿得太多,不小心伤到上斜肌,会造成眼球转动障碍和复视; 二是止血不完全,造成眼球后血肿,由此压迫到视神经而导致的视力受影响。 正规医院以及有经验的专业医生会将这些风险降到最低。
1、眼睛小、眼睑裂小于正常(28毫米)者,做出的双眼皮会给人以圆形发愣的感觉不适合做双眼皮; 2、有先天性弱视的患者不宜做双眼皮; 3、有各种急慢性眼部炎症者不能做双眼皮; 4、有瘢痕体质或出、凝血障碍者最好不要做双眼皮; 5、眼球过分突出者不适合做双眼皮。
麻木是很多人都感受过的,比如胳膊或腿压麻了就是这种感觉,那是由于肢体的血管或神经受到较长时间的压迫所致,只要活动一会儿或揉一揉就能恢复。然而,造成半身这样广泛的麻木就不会是周围神经和血管受压所能引起的了,多半要从中枢神经找原因。一侧大脑半球顶叶的感觉神经中枢及感觉传入神经通路上的病变可以引起对侧半身(包括头面部)的感觉障碍,这种感觉障碍包括了主观上的麻木和客观上的痛觉、触觉及温度觉障碍。中风病变常发生在大脑,当然可以产生半身麻木(一边身子麻了)的症状。但是,中风病变又多见于大脑深部,如基底节区,这是感觉和运动神经的共同通路,因此半身麻木多与偏瘫一起出现。如果像腔隙性脑梗死那样较小的病灶只损伤了感觉传导通路,或是局限性病变只影响了顶叶的感觉皮层,当然也可以造成单纯的半身感觉障碍。所以,年纪大的人如果突然出现半身麻木,不论是否伴有半身无力,也要想到中风的可能。除了半身麻木以外,还有一种交叉性感觉障碍,即一侧头面部和对侧肢体、躯干的感觉障碍,通常由一侧脑干病变引起,也见于脑干中风。如果头面部没有麻木及其他脑神经损害的表现,单是颈部以下一侧身体的麻木,则很少见于中风,应当注意脊髓是不是有毛病了。若是单一肢体麻木,更要想到的是周围神经和肢体血管的毛病。当然,脑内很小的、只影响少数感觉神经纤维或感觉皮层细胞的中风病灶也会造成单一肢体麻木,就像影响少数运动纤维或运动皮层细胞的病灶造成单一肢体瘫痪一样,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些。脑中风后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瘫痪,瘫痪的肢体初期往往很“松弛”,然而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由于失去了大脑的控制,随着低级神经功能的恢复,肢体会逐渐变得僵硬,也就是出现了“痉挛”。痉挛现象常在脑中风后数周内出现并将持续存在,轻者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导致肢体姿势怪异,重者甚至出现关节挛缩、皮肤溃烂。所以,针对中风偏瘫的主要治疗目的就是降低过度增高的肌张力、提高肌肉力量、解除已经存在的挛缩畸形、提高运动控制和平衡控制的能力。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以各类型的矫形手术、矫形器具及医学康复治疗。医学康复治疗手段主要有临床康复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语言治疗、文体治疗、理疗及水疗、假肢矫形器治疗、康复护理等。但传统手段存在治疗理念技术落后、治疗手段不全面、治疗的碎片化、治疗效果不稳定,反弹复发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提出“手术、康复一体化、个性化”的偏瘫治疗新理念,开展FSPR(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肌张力肌力调整术、肉毒素治疗、巴氯芬泵植入术,良好的解决了痉挛、流涎、畸形等问题。
中国每年新发中风的患者超过200万,其中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一侧肢体瘫痪的症状,给其身心带来了双重伤害。但是由于康复知识的缺乏,很多患者在医院进行完急性期的治疗后,就会回家休养,后半生也只能在床榻上度过。而实际上,中风患者康复越早进行则预后越好。一般来说,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48小时后进行康复,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应在7-14天后进行康复。有临床研究证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基本治愈率是未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3倍。丹麦的一项实验表明,1197例在急性期就开展康复训练的中风患者,95%在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的病人在发病6周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另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资料显示,偏瘫患者经康复后,第一年末,约60%的患者可以达到日常生活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仅5%需要全部帮助,并且30%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在病后1年多可恢复工作。以往我们总是存在一种观念,家里有人中风偏瘫后,作为家人理应多多照顾他们,因为他们行动不便、生活自理困难。但是这种过度的保护其实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恢复是十分不利。这是因为过于“保护”,包办一切会让中风患者低估自己的能力,对家人产生依赖性。加上,对于害怕疾病复发的心理,患者就会变得越来越“懒”,行动起来也是畏手畏脚,小心翼翼。长此以往,患者的手脚就会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重新走路成了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只好整天卧床。虽然经过康复治疗,患者能够恢复得更好,但是也应注意一点,中风患者康复不能随意乱练,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科学训练,否则可能会引起“误用综合征”。我们知道,肌肉和关节挛缩是中风患者残疾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康复知识缺乏,一些病人认为,康复治疗很简单,不外乎拉拉胳膊,伸伸腿。于是就拼命地练习手的握力或者用各种方法练习拉力,结果反而造成手指关节和肘关节伸不直。还有的患者,回家自己练习走路,由于用力部位不对,结果走起路来就变成一瘸一拐,很难再纠正。提醒一点,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就像教小孩子一样,要从翻身、做、站、走练起,循序渐进,分阶段对不同的功能进行锻炼,切不可急于求成。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超过60%的中风偏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及肌腱、关节的挛缩畸形,而这些仅靠单纯的康复训练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容易反弹。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融入新观念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相较于传统疗法有多项优势:1、它不单是药物治疗,而是把药物治疗与肢体康复、心理康复、语言训练、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指导结合起来,建立起整体的综合治疗模式,使脑卒中的治疗更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2、强调“急”与“早”。卒中发生后,康复治疗应在急性期生命特征稳定后就立即开始。这是因为中风患者在发病头3个月中,功能改善最大,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就能够得到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及早期的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3、手术的介入,有效的解决了单纯康复训练与药物治疗偏瘫效果不理想易反复反弹的问题。这里的手术主要包括FSPR手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CPS手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肌张力肌力调整术、肉毒素治疗、巴氯芬泵植入术等,主要治疗作用是有效的降低过度增高的肌张力,解决肌张力增高引起的肌腱、关节的挛缩、肢体的僵直及关节活动不灵活,可以良好的解决偏瘫患者痉挛、流涎、畸形等问题。
截瘫一般是由脊髓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脊髓神经损伤可由多种因素所致,如脊髓肿瘤、脊柱结核和炎症等。近年来由于工业、交通、建筑、采矿事业的发展,外伤性截瘫有增无减。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多为青壮年,他们的智力语言等不受影响,但截瘫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丧失是永久性的。脊髓损伤的预后和医疗康复措施方案与截瘫的平面和性质有密切关系。高位颈椎损伤(颈3以上的脊髓神经全瘫)由于肋间神经和膈肌神经功能丧失,可致呼吸停止以至死亡。颈4、5、6平面脊髓神经损伤,则影响四肢功能,一般来说,损伤的平面愈低,预后与功能重建的效果愈好。完全性脊髓横断,则恢复无望,不完全性的瘫痪,如因血肿,炎症或肿瘤的压迫以及马尾神经根的损伤,经过及时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恢复。脊髓神经损伤截瘫截瘫的急救和早期处理至关重要,在急救搬运截瘫时勿增加新的损伤,对脊柱骨折脱位者,应及时复位,复位的方法可采取牵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这有助于术后护理和后期的康复。截瘫的医疗康复要十分重视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影响身心康复,而且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常见的并发症有褥疮、尿路感染、肺炎、肢体畸形等,此外,患者心理上的意志消沉、悲观绝望等情绪对康复也是不利的。对褥疮的防治尤其重要,一定要及时进行。由于截瘫平面以下的躯体感觉运动消失,即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局部的皮肤受压过久,即可发生缺血性坏死。防止褥疮唯一有效办法是避免局部皮肤过久的压迫。自伤后起即要定时翻动体位(早期1-2小时,以后每隔2-3小时),将受压部位作按摩并保持干燥清洁,垫以洗涤海绵软枕。有条件者可用自动翻身气垫床。对已经发生的褥疮,应防止感染扩大,及时采取手术等方法予以消灭。截瘫患者的排便功能发生障碍,可发生尿潴留的症状,采取的办法是,在严格消毒操作下插入留置导尿管定时排尿,防止尿路感染,并逐步训练其自动排尿功能。对高位截瘫截瘫,由于肋间肌麻痹,肺通气量减少,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不畅,应防止肺部感染。肢体瘫痪不动,易发生静力性畸形,如马蹄下垂足,应经常对肢体作被动性按摩活动,以防止畸形发生。还要注意补充截瘫的营养,消除他们悲观失望情绪,为建立活动功能创造条件。大部分截瘫患者,通过医疗和功能训练,是可以达到生活自理,重返社会的目标。高位截瘫患者由于四肢的活动功能均受影响,不能扶拐,难以站立活动,因此应训练他们使用轮椅代步。目前,我们尝试对部分病情合适的截瘫患者开展脊髓电刺激手术,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有位24岁的年轻患者于5年前不慎从2楼跌落导致脊髓损伤,出现了双下腿肌力完全消失、不能动、腰以下感觉消失等症状。受伤后,虽接受了L1-L3椎体稳定减压手术,但下肢感觉反应仍不敏感,皮肤温度也较其他正常部位要冷,且出现顽固性褥疮和性功能障碍,排尿不尽,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015年1月,我们大胆尝试在该名患者尚有剩余功能的脊髓神经内放置电刺激系统,该系统由植入患者脊髓硬膜外间隙的电极、植入腹部皮下的发射电脉冲的刺激器和连接两者的延伸导线3个部分组成。孙成彦教授谈及相关病情时说,如把该患者的脊髓神经网络看作上海电网,那么他的脊髓神经损害就如同电网的某个“点”被人为切断。一旦脊髓神经受损,相应的身体区域就会出现大面积“停电”(截瘫)现象。该系统“发生器”产生的电脉冲可模拟人的神经电冲动,通过对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调控,对“沉睡”的受损脊髓神经或部分正常脊髓神经进行持续性地激活,可诱导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此后团队为患者制定了康复计划。在不到2个月时间里,奇迹发生了,患者的顽固性褥疮完全愈合,下肢也逐渐有力气站起来,并能够坚持步行1000米以上,目前已能脱离拐杖。此外,患者的感觉功能和性功能也得到改善,效果稳定,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据悉,不同部位的脊髓损害会导致不同的症状。此次患者的损伤在胸12腰1部位,故出现大小便障碍、下肢截瘫、不能行走的症状。这位患者的受伤部位与体操运动员桑兰有类似之处,桑兰的损伤在脊髓的更高位,因此其上肢及手功能也相应受到损害。通过电刺激手术和康复,改善了患者局部细胞的生存环境,为神经细胞讯号传导建立了新通道,逐步重建了皮肤的感觉功能,促进了溃疡的愈合,从而使患者运动功能有了明显提升。当然,后期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说截瘫并非完全没希望不能医治,关键在于患者的具体病情与针对治疗措施的选择。
一位8岁的脑瘫孩子因为康复训练不见明显起色,2015年又尝试了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钱花出去不少,结果不如人意。孩子家长说,当时选择干细胞治疗是因为它“微创”。在各种医院的宣传中,干细胞似乎可以包治百病,从小儿脑瘫、肝癌、尿毒症、老年痴呆甚至自闭症……干细胞移植真的那么“有用”?关于脑瘫疾病的认识小儿脑性瘫痪是指从孕期至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这种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脑瘫患儿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症状可分为5种类型,即痉挛型、肌张力低下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其中痉挛型脑瘫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主要表现拇指内扣、双手抓握灵活性差、前臂旋后困难、垂腕、尺偏、剪刀腿、髋脱位、屈膝、膝内翻/外翻、膝反张、尖足、足内翻/外翻、拇外翻等。干细胞治疗脑瘫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小儿脑瘫,距离临床应用相当遥远。神经细胞和其他的细胞不一样,比如胰岛细胞长起来了,就可以分泌胰岛素,神经细胞在身体里面不仅要长起来,还要建立一个正确的神经网络系统,所以有一定的难度。说是干细胞移植,大多数医院都是静脉输液或腰穿。有些医院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在患者头部钻孔,将干细胞植入特定的脑组织,不仅无法与原有的脑细胞建立神经网络系统,植入可能会造成步态的改变,变成缺血步态,而且植入的干细胞如果存活,可能形成肿瘤样增生(约有30%的发生率)导致脑损害加重。脑瘫的干细胞治疗第一没有科学的依据,第二即使干细胞能修复神经系统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脑瘫的主要肢体症状是由于在神经损伤后肌肉的痉挛与骨骼发育不同步导致的。FSPR手术治疗脑瘫的原理目前,在脑瘫外科治疗方面采用的“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FSPR手术)”,能全面缓解脑损伤所致的肢体痉挛。这项技术是世界各国的医学家在迎战脑瘫中共同研究的成果,经历了100多年的漫长研究与应用。痉挛型脑瘫的治疗原则是解除痉挛,矫形和康复训练,而解除痉挛是整个治疗的关键。FSPR手术是通过对脊神经后根的选择处理,长期稳定地解除肌肉痉挛,全面调整患者的肌张力,纠正由肌肉痉挛引起的肢体动力性畸形,攻克了脑瘫“痉挛”这一传统治疗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当然,进行FSPR手术也有相应的标准:患者年龄要在2岁半以上,肌力、肌张力也有要求,它动平衡试验要阴性,智力能够配合术后的康复治疗等等。目前脑瘫的治疗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要遵循科学的治疗原则,实事求是的评价治疗效果,不过分夸大疗效,另外,须坚持康复与手术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脑瘫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
概念:低钾血症(hypokalemia)指血浆钾浓度减低。缺钾(potassium depletion)指体内钾总量减少。病史注意事项1、 高血压?2、 肌肉症状:无力、痉挛、肌颤、瘫痪3、 重症:膈肌麻痹,呼吸衰竭;麻痹性肠梗阻4、 心律失常5、 腹泻、呕吐6、 药物史:利尿剂;甘草;氨基糖苷、顺铂、异环磷酰胺;两性霉素B;地高辛7、 心脏病史8、 家族史查体注意事项1、 血压2、 容量状态3、 心率和心律4、 肌力和反射检查1、 血常规;钾、钠、氯、碳酸氢根、SCr、BUN;血糖;血清渗透压;镁、钙2、 血气分析、CK、3、 肾素、醛固酮;ACTH、皮质醇4、 尿常规(pH)5、 尿钾(低钾时>30 mmol/L提示肾失钾,<20 mmol/L提示肾外失钾)、尿钠、尿氯; 尿肌酐;尿钾/肌酐比值>13 mmol/g(1.5 mmol/mmol)符合K排泄过多6、 尿渗透压7、 ECG8、 可选:尿镁、尿钙治疗1、 首选口服补钾2、 不能口服,或者症状性低钾、瘫痪或心律失常者,静脉补钾3、 低血容量者扩容可导致失钾危及生命,必须同时补钾4、 低镁者须补镁诊断流程1、 排除假性低钾血症2、 病史、体检和基本实验室检查摄入少的明确证据?细胞内转移的明确证据?(胰岛素、beta2激动剂、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甲亢、钡中毒、茶碱、氯喹)3、 尿K<15 mmol/d OR <15 mmol/g Cr:肾外失钾/远期肾失钾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消化道失钾正常:大量出汗代谢性碱中毒:远期利尿剂应用;远期呕吐或胃液引流;大量出汗4、 尿K >15 mmol/d OR >15 mmol/g Cr:肾失钾4.1 TTKG<2:肾小管尿流增加,渗透性利尿4.2 TTKG >4:远端K分泌增加4.2.1 血压和/或容量:低或正常4.2.1.1 血气分析酸碱状态不定:HCO3-外的非可吸收阴离子(马尿酸、青霉素类)4.2.1.2 代谢性酸中毒:近段肾小管酸中毒,远段肾小管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两性霉素B,乙酰唑胺4.2.1.3 代谢性碱中毒:4.2.1.3.1 尿氯<10 mmol/L:呕吐,氯泄4.2.1.3.2 尿氯>20 mmol/L:4.2.1.3.2.1 尿Ca/Cr(摩尔比例)>0.20:袢利尿剂,Bartter综合征4.2.1.3.2.1 尿Ca/Cr(摩尔比例)>0.20:噻嗪类利尿剂,Gitelman综合征4.2.2 血压和/或容量:高4.2.2.1 醛固酮高4.2.2.1.1 肾素高:肾动脉狭窄,肾素分泌瘤,恶性高血压4.2.2.1.2 肾素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I型4.2.2.2 醛固酮低4.2.2.2.1 皮质醇高:Cushing综合征4.2.2.2.2 皮质醇正常:Liddle综合征,甘草,SAME(盐皮质激素明显增多综合征)部分参考文献:Harrison's Manual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更新时间: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