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腾了三年的胃病,原来是“心病”90%慢性头痛和心情有关,中风、高血压也算心理疾病今天这些知识可能会刷新你的健康观三年前,金东区赤松镇的老邵开始经常犯胃疼,从那时起,她不知道为了胃病上了多少趟医院,吃了多少药。可就在前不久,他的胃病终于给找对病因了,结果让他自己大跌眼镜:原来,这胃病是气出来的。胃病,怎么会是给气出来的呢?你可能还不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毛病,大部分都和心情、情绪有关,再比如说吧,如果你经常头痛,这十有八九也是心情导致的。仔细看看这篇报道,它可能会刷新你的健康常识。闹腾了三年的胃病原来是媳妇气出来的“心病”老邵今年近60岁,家住金东区赤松镇,前几年,儿子娶了媳妇,家里盖了新房,老邵心想,忙活了一辈子,总算有福气安享晚年了。可不曾想,从三年前开始,老邵就经常感觉肚子疼,而且很有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犯,后来上医院一查,毛病出在胃里,老邵得的是胃病。问题找到了,药也买了,医生说胃病也不是什么不能治的大毛病,让老邵放宽心,回家开始吃药。可从那之后,老邵还是三天两头得往医院赶,为啥?因为他的胃病一直就没有好转的迹象,隔段时间照样犯。三年里,老邵从镇里赶到城里,大大小小的医院都跑了,吃了不少苦头。上周,他又来到金华市中医医院。这次,接诊的是神志病科主任吕莉君,她也感觉很纳闷,咋还有治不好的胃病呢?于是她特别留了个心眼,“你的胃病都是什么时候犯的?胃疼之前都做过什么?”老邵认真的想了想,发现自己胃病就是从儿子娶了媳妇之后开始出现的,“媳妇进门后,就没正眼看过我,有时我在干家务,她在一旁闲着,我就心里难受,就胃痛;有时她白我一眼,我感觉不好受,胃就开始不舒服。”吕莉君恍然大悟。原来,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相当复杂,其中心理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性格、长期反复的消极情绪与胃病的发生有重要关系。换句话说,人在一定的内外界因素刺激作用下,伴随着情绪体验,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长期紧张不安、忧郁焦虑、沮丧恐惧的情绪,可引起胃酸持续性分泌增高,久之可导致溃疡病等胃病发生。“他真正要做的是和媳妇多沟通,少生气、不生气,不然吃再多的药都是南辕北辙。”吕莉君说,通常其它医生也只能对症下药,也很难想到他的病因会和媳妇生气有关。90%的头痛因焦虑引起很多常见病都和心情有关很多人纳闷了,胃病也能是气出来的心病?这事其实一点都不稀奇。因为,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疾病,说到底心情就是罪魁祸首,都是“心病”。金华市中医医院的神志病科,这是该院最年轻的一个科室,成立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这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却是眼下“心理、身体兼从治理”医疗模式改革的一个方向。这个科室包含中医、西医、神经内科等等,很杂也很广,最直白的话讲,就是探索疾病从身体、心理一齐入手治疗。往后倒推一年,科室里住院病人共计1000人次左右,科室观察发现,这里的住院病人大概分两类:一类是像头痛、头昏、失眠、慢性胃肠道疾病、高血压病等,心理因素是导致疾病的主要病因;一类是像中风、帕金森病、痴呆等疾病,常伴发心理疾病的,也就是说,因为情绪等心理因素,导致病情加重或复杂化。该科室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来自美国医学界的调查,三分之一的病人是因心理疾病而发病,其余三分之一的病人则是生病后伴发有心理疾病。“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管理情绪活动的高级中枢,当人们受到不良情绪影响时,这种感受就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和反应,影响中枢神经生物学改变,并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到躯体(出现肌肉紧张、出汗异常、血管收缩等)、内脏(出现心、肺、胃肠道等系统病变)。”吕莉君说,这时候,我们要采取就是抗焦虑治疗。再比如,像高血压也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学上有一种性格叫A型性格,A型性格的人脾气比较火爆、有闯劲、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好斗,而这种性格,恰恰是高血压疾病的高发群体。此外,像中风、老年痴呆、癫痫、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属于“心身疾病”,比如说,有60%的中风病人,会因为抑郁状态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治病、生活理念要改“心情好”才是身体好的基础神志病科室里住着一个病人,患的是面瘫,临床表现为嘴巴歪了,其实对正常生活没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可是病人寝食难安,伴发着出现了焦虑,结果使原来的症状更加严重,现在医生正在对他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其实疾病本身并不可怕,都是自己吓自己使之严重化。”中医里有著名的“六淫”和“七情”,前者指风、寒、暑、湿、燥、火是四季六种气候变化,也简称“六气”,后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六淫”和“七情”被中医认为是人体致病因素,但一般情况下它们并不致病,只有不良的精神刺激超过机体的耐受限度时,才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换句话说,人体生病并不能光指望着吃药,心情舒畅是病症治疗、预防疾病发生的一大前提和基础。“比方说中风和高血压,这是两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是心理和身体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像高血压早期,光吃降血压药效果并不理想,调整心理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吕莉君说,都说医生三件法宝是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被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引导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把治病纯靠吃药、开刀的观念转变过来,极为重要。”科室护士长郑胜年说,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观念,人到晚年只要身体好一切都好,“心情好才是身体好的基础,即有身体健康又有心理健康才是健康的标准。””。本报记者 杨林聪
5旬老人多病缠身原是情绪“生病”捣的鬼老年人易得情绪病儿女记得多陪陪爸妈 两年多来,50岁的张大妈,一直被“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胃炎”、“颈椎病”这些病痛折磨着,跑了不知多少回医院,花上好几万,但症状却依旧反复出现,令其饱受折磨。直到最近,她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志病科,才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原来都是自己得了焦虑症捣的鬼。“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原是情绪作怪张大妈家在农村,以前时不时干干农活,身体一直不错,但自从两年前搬到城里的儿女家后,就感觉身体变得有些不对劲了。“一开始先是胃口不好,感觉肚子胀,吃什么东西都提不起食欲。后来又出现肚子痛、反酸的情况。”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诊断大妈应该是得了慢性胃炎,要吃胃药。但这边胃还没治好,她的颈椎又来添乱了。“总是觉得颈肩部胀痛,一年前又反复出现头晕的情况,这不就是典型的颈椎病症状嘛。”就这样,两年多来,大妈为了这“慢性胃炎”、“颈椎病”不知道吃了多少药,跑了多少回医院,钱是花出去好几万了,但每回看完病后药吃下去,身体稍微好受些,但没过多少时间,这些症状又来了。看看周围同样得这样病的人,虽然不说药到病除,但起码坚持治疗,症状是越来越轻了,为什么自己却没反应呢?最近她来到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原本是想请医生看看自己的神经系统会不会出了问题。但接诊的神志病科主任吕莉君听完大妈的描述,觉得她的病不是那么简单,很可能是情绪上的失衡造成的。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吕莉君判断,张大妈是得了焦虑症。“在我跟她的交流中,她总是流露出做什么事情都很紧张的情绪,比如家里要是今天来个客人,她会为该买什么菜,该怎么烧,自己该怎么招待好紧张上半天。而且,她的情绪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影响波动很大,即便有人从她身边走过,她的心跳频率会迅速加快。”老年人是情绪“生病”的高发人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医生推测,这跟张大妈两年前搬到儿女家,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而当我们的情绪失衡时,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作用于心脏、肠胃、呼吸道等。打个比方,当我们的情绪正常时,一般都会过滤掉自己的心跳声,但当我们的情绪失衡时,就会清楚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再严重些,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头晕头痛、胸闷,以及肩颈肌肉因紧张而造成胀痛等状况。从症状上看,就像是胃炎、颈椎病之类,但实际病因却是情绪。吕莉君说,如今,像张大妈这样的病人越来越多,前不久,她还曾接诊过一个72岁的老人,三年前眼皮莫名其妙就耷拉了下来,双腿也越来越没力气,走路只能靠小碎步慢慢地挪,去外地的很多家医院看过,被诊断是得了重症肌无力,有医生还建议她做了一个割眼皮的手术,但也都是没好一段时间又失效了。最后来看了神志病科,才发现是得了忧郁症造成的。“因为这个老人家里儿女都孝顺,生活也过得很好,所以家人一开始都不会想到是情绪上出的问题。但后来,我跟她聊过,发现这三年来,老人经常会听到同事、朋友去世的消息,所以心里也越来越悲观,情绪变得很压抑,就出现了类似肌无力的这些症状。”医生提醒,老年人是情绪“生病”的高发人群,他们或缺少亲人的陪伴,或因为退休觉得无所适从,或因为年纪增大而过于担心生死。但一旦出现身体出现问题,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是年纪大容易得病的缘故,很少有人想到会跟自己的情绪有关,导致病情久拖不愈,甚至危及生命。有时间尽量多去陪陪家中的老人医生建议,要预防情绪“生病”,作为儿女晚辈,我们有时间,要尽量多去陪伴家中的老人,就算偶尔回家吃顿饭也好。作为老人,我们也要尽量将生死看开些,趁着身体还算硬朗,约上老朋友,去做些年轻时因工作忙而没时间去做的事情,例如去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旅游等,把自己的注意力多转移到开心的事情上去,情绪也就不会变得异常。要注意的是,情绪生病导致较多的身体症状,主要是消化不良、胸闷、心悸、头痛、晕眩、喉咙发痛等。如果这些症状治疗半年以上,还没有明显的效果,那么就要考虑情绪生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得这些症状的同时,还伴有失眠、慢性肌肉胀痛、容易发火或情绪低落等情况,就更要引起重视。
中医学非常重视神,精神。形神一体,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用。形体与精神互为一体。精神从哪来?人认识世界过程包括感知、思维、情感、记忆、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中医称神为五脏所藏,神、魂、魄、意、志、均来自于五脏所主。心主神,肝主魂、肺主魄、脾主意,肾主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恐惊”,五脏虚实病变可致相应身体变化和神志、情感变化,如: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藏脉 ,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激是疾病内伤的主要病因。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怒。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七情五志过激病机:可致气机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五脏病变,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中医治疗中心理学应用广泛:中医治病在针、药同时非常注重心理疗法,主张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治病防病。《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所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指出疾病的病因、危害、治疗的具体措施,并劝告患者如何调养、并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态度。指出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及时治疗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抽丝剥茧式诊断,直指人心式治疗金华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 十四病区 吕莉君 在金华市卫生局的倡导下及金华中医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临床心理科与本院神志病科建立长期指导合作关系。上海中山医院是国内较早的在综合性医院中开展心理治疗工作及精神医学联络会诊的科室。 国庆节过后的第一个周六,迎来了上海中山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季建林主任亲临本院讲课并门诊.季建林主任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和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上海医学会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西医结合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和心身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曾先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和工作。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已发表150余篇文章(其中SCI英文文章10余篇),参加国内外50余部专著和教材的编写和翻译。 季主任的临床思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启发。 王某某,女,60多岁,一直以来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年轻时因丈夫身体不好,几个子女都是她一手拉扯大的,家里家外都是自己一个人操持.一路走过很是艰辛,现在终于儿女长大了,各自成了家,本应该享受享受了,但从去年起常莫名其妙反复出现四肢不自主抽动,曾在本院及外地多家医院就诊,发现有高血压病,头颅磁共振显示有多发缺血灶、额叶轻度硬膜下积液,医生诊断"脑梗塞、脑萎缩、癫痫、分离性障碍”等,用了多种药物都不见起色,近来还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医生怀疑是否有肺栓塞,那可是个严重的疾病,甚则有生命危险.全家因而笼罩了悲哀疑重的气氛。 这一天儿女一群慕名带老妈来看季建林主任。季主任总结了病人的情况及心理特点及社会家庭人际关系特点,层层解析诊断:患者虽面部表情呆板,但近事记忆尚可,不存在痴呆,发作性不自主四肢抽动,发作后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脑梗塞虽有病灶但与目前疾病无明显相关,患者诉发作时能听到旁人说话说明神志清楚,故排除癫痫诊断,分离障碍根据DSM-5诊断属躯体化障碍,病人一般有多方面主诉,但本患者症状重复、单一,故可排除。根据各项资料,诊断“惊恐障碍”,是一种急性重度焦虑发作,发作时伴有过度通气,可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面部表情呆板那是因为前期治疗给予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锥体外系副作用导致。经季教授剖析,迷雾中的诊断瞬间清晰了。治疗就简洁了,停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改用抗焦虑抗抑郁药。季主任进一步对其病因进行了分析:患者一直能干、要强、在家中处于掌控地位,但随着年纪增大,能力越来越不从心,儿女又都长大“高飞”了,失落的老年又不能从老伴那里得到安慰,心理矛盾越积越深,进而对躯体造成伤害。建议儿女常回家关心母亲。 季主任的诊查思路缜密严谨,剥开层层表象找到真正病根,不仅给予药物治疗,而且结合家庭心理治疗。跟师下来有如看一部侦破小说――过瘾! 躯体疾病下面掩盖着冰山下的心理冲突,身心共治才能正本清源。
金华市中医医院 十四病区 神志病科 晏程远 一个平常的周三下午,我院名中医、神志病科吕莉君主任每周都会为病房和门诊病情需要的患者集中进行免费的肌肉放松训练,这一次地点设在神志病科门诊诊疗室,参与训练的8名患者,2名来自门诊,6名是在院治疗的住院患友,有的苦于失眠,有的苦于抑郁或者焦虑。 诊疗室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无外界噪音干扰,安排患者坐在躺椅上,在训练开始之前,吕莉君主任进行了5分钟左右的宣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类疾病的生理病理学基础,指出其可治疗性,以及本次训练的方法和目的,嘱患者尝试清除杂乱思绪,松开紧绷部位的衣物,调整体位以最舒服的方式开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然后播放治疗指令音频,患者按照录音中的指令完成简单动作,诊室医生作为示范也同时做,训练主体部分正式开始。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下,用心感受着身体的一处处被忽视的部位,一遍遍体会着肌肉放松时与紧张的感觉差异,心境一点点达到平和,沉重的身心慢慢地完全放松,不知不觉中半小时的训练完成了,患者们睁开眼睛,长舒一口气,对自身的状态颇为满意。吕莉君主任趁着患者们对肌肉放松训练的首次体验刚刚结束,组织现场人员进行交流,每名患者分别谈了自己的体会,其中一些感觉引起了共鸣,这种类似于“巴林特小组”的畅谈很受欢迎,最后,吕莉君主任指出这种肌肉放松训练是一种以放松为主要目的的有效辅助治疗方式,可反复多次进行,简单易行,并且无副作用,建议患者坚持长期进行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肌肉放松训练即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又称为放松疗法或松弛疗法,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通过神经、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达到增进心身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其核心的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心理改变的维持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可以明显的缓解精神因素造成的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以及各种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对高血压、结肠炎、冠心病、哮喘、胃溃疡等心身疾病也有很好的帮助。本疗法在我院神志病科治疗的病人中广泛应用,深受患者好评。
金华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十四病区 郭振罡 像蝴蝶一样轻盈,像羽毛一样温柔,每个病区走廊、病房随处可见她们忙碌的身影,她们每天都穿梭在病房与护士站之间,给予病人翻身叩背、检查各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良好、心电监护仪是否运行正常,护士们从容镇定,细心地观察,娴熟地操作着。她们严密观察着病人的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着患者的病情动态,始终保持着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时刻注意着各种仪器的运作,输液,换药,随时检查输液管,有了时间还会给病人进行健康指导,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们工作有条不紊,忙而有序,照顾的细心又周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之上,每天每天,她们都把简单和平凡演绎成无数个精彩。 当辛勤的汗水化成凌空的彩虹,当掌声和鲜花拥来荣耀的骄傲,当患者把信赖的奖章挂在她们的胸前,她们反而会平静而自然,因为目睹过无数的悲欢离合,因为深悟生命的可贵,她们绝不会浪费生命的丝毫精彩,她们与快乐与平凡同在。白衣天使,我要为你赞美,你们通过自己的爱心和付出,帮助患者驱除病魔,把健康送还给每一位患者。你们无怨无悔的奉献,给患者送去的是雨露滋润的慷慨和春风一样的温暖,你们没有索要任何回报,只要患者安康!你们是爱的种子的播散者,把爱洒满了人间! 作为临床心理、精神类科室,对我们的护士同事们要求更高,在传统科室的基础上,我们的护士还要善于观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行为变化,对我们的护士要求更高,我们的主任及护士长定期带领我们所有的同事一起学习,大家也积极的参与,如忧郁症患者沉默被动,对自杀的病人要积极的纠正他的人生观,并教会患者遇见事情时如何寻求帮助,使用不同的心理疗法,积极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联系现实,正确对待疾病。然而有些时候,她们的付出也曾不被病人理解,无端受到责骂甚至殴打,但她们总忍辱负重,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我多次见到患者或患者家属由于护士输液或换液的事情对着护士催促、喊叫,而我们那些善良而又朴实的护士总是耐心而又细心的为每一名患者真诚的服务。我们的护士长每天都会面对许多患者的咨询,她都耐心的为每一名患者不厌其烦的解答,并且在她的脸上始终是温暖的笑容。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身心健康。而我们的科室又比较特殊,我们的护士付出就会更多,感谢科室,感恩大家,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季建林,男,主任医师,教授,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硕士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精神卫生专业)。自1983年以来一直在原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中山医院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1997年晋升为教授。自1998年以来,任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以及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医师。曾先后赴英国牛津大学(1991-1992)和美国哈佛大学(1998-1999)学习和工作。主要从事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综合医院精神病学、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已发表80余篇文章(其中8篇为英文在国外发表),参加国内外30余部专著和教材的编写和翻译。作为项目负责人曾先后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心理治疗与咨询、精神科治疗学等)、WHO合作研究课题(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上海市科委课题数项,曾先后获卫生部吴阶平-杨森医学研究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上海科技进步奖(三等)等。 从2014年10月份开始,季建林教授每月中旬来金华市中医院神志病科指导工作,开展专家门诊,病房查房,教学讲课! 金华市中医院神志病科专家顾问。
吕莉君,女,副主任中医师,硕士学位。 专业方向:中医神经内科。 擅长:脑血管疾病、头痛、脑晕、神经症、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九篇,主持市级科研项目《中风病急性期征型分级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分析》一项,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项。 现任职金华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
——记一次肌肉放松训练 金华市中医院 十四病区 神志病科 晏程远 2014年8月20号下午是一个平常的周三下午,我院名中医、神志病科吕莉君主任每周都会为病房和门诊病情需要的患者集中进行免费的肌肉放松训练,这一次地点设在神志病科门诊诊疗室,参与训练的8名患者,2名来自门诊,6名是在院治疗的住院患友,有的苦于失眠,有的苦于抑郁或者焦虑。 诊疗室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无外界噪音干扰,安排患者坐在躺椅上,在训练开始之前,吕莉君主任进行了5分钟左右的宣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类疾病的生理病理学基础,指出其可治疗性,以及本次训练的方法和目的,嘱患者尝试清除杂乱思绪,松开紧绷部位的衣物,调整体位以最舒服的方式开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然后播放治疗指令音频,患者按照录音中的指令完成简单动作,诊室医生作为示范也同时做,训练主体部分正式开始。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下,用心感受着身体的一处处被忽视的部位,一遍遍体会着肌肉放松时与紧张的感觉差异,心境一点点达到平和,沉重的身心慢慢地完全放松,不知不觉中半小时的训练完成了,患者们睁开眼睛,长舒一口气,对自身的状态颇为满意。吕莉君主任趁着患者们对肌肉放松训练的首次体验刚刚结束,组织现场人员进行交流,每名患者分别谈了自己的体会,其中一些感觉引起了共鸣,这种类似于“巴林特小组”的畅谈很受欢迎,最后,吕莉君主任指出这种肌肉放松训练是一种以放松为主要目的的有效辅助治疗方式,可反复多次进行,简单易行,并且无副作用,建议患者坚持长期进行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肌肉放松训练即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又称为放松疗法或松弛疗法,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通过神经、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达到增进心身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其核心的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心理改变的维持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可以明显的缓解精神因素造成的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以及各种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对高血压、结肠炎、冠心病、哮喘、胃溃疡等心身疾病也有很好的帮助。本疗法在我院神志病科治疗的病人中广泛应用,深受患者好评。
本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身障碍疾病、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焦虑、抑郁、脑血管病的记忆损害及伴有的精神障碍、帕金森病、癫痫及相关内科疾病导致的精神神经疾病。 当今及未来的医学模式已向生理、社会、环境综合治疗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神经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学、神经免疫学等研究证明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等内科疾病是一些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而有躯体病理形态变化的疾病——心身疾病。对其治疗单纯从生物学方面治疗不能解决这类疾病的根源及不良转归。 本科在中、西药物治疗同时采用放松训练、认知行为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多种方法从身心两方面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癫痫、脑血管病、帕金森等脑病变可造成大脑功能失调,本科运用现代医学技术结合国内中医科研结果治疗出现脑疾病所致的认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促进脑功能健康。 本科开展失眠专病治疗,采用专业软件评测睡眠情况及相关病症,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及睡眠卫生宣教,调整脏腑功能,使五脏平各,阴阳平衡,而至寐安神清。 本科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是目前金华市唯一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本科多人在国内、省内多个中医、西医学术团体中任职,并主持省级课题8项,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联系方式:82136754负责人:吕莉君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