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第一位死亡原因。目前比较重要的有吸烟、电离辐射、空气污染、砷和其他职业因素。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为中医学的 “肺积”、 “息贲”、“喘息”、“胸痛”、“劳咳”、“痰饮”等。 在中医学文献中,肺癌属于肺积、、咳嗽、等病证的范畴。多由于邪毒犯肺,宣降失司,津液不布,痰瘀互结形成癌肿,癌肿形成耗气伤津,而出现虚实夹杂证。一、诊断(一)诊断要点1. 临床症状:肺癌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大致可归为四大类:由于原发肿块、胸腔蔓延、远处播散引起的症状和肺外表现。症状和体征与肿瘤发生的部位、大小、病理类型、病程长短、有无转移和有无并发症有关。肺癌的常见症状为咳嗽、胸痛、咯血、发热、痰中带血、胸闷等,但是没有特异性,故给肺癌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2.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2.1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包括胸透、胸片、体层片等。2.2 电子计算机处理的X线横断层摄影(CT):能准确地描绘出肺内病灶范围及纵隔转移情况,可得到确切的临床分期。能发现肺边缘、胸膜下、脊柱旁、纵隔旁及心脏后等缺乏足够对比或被隐蔽的肿瘤。能明确肺不张或慢性肺炎是否是由于中心型肺癌所引起。CT定位经皮穿刺活检,可以准确达到病灶,进行病理诊断。2.3磁共振成像(MRI):在胸部检查中的适用范围与CT相仿。在显示肿瘤与胸壁组织的关系, MRI影像优于CT,但在显示纵隔内的组织结构的关系上,CT的图象优于MRI。2.4 正电子计算机体层(PET):有利于肺癌病人的临床分期及术后病人的追踪观察。但因检查费用昂贵,临床上尚未广泛应用。2.5 痰细胞学检查:简单、无创、有效的一种诊断方法。送检次数越多,阳性率越高,其检出率约在50~80%。2.6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该项检查操作简便、安全,病人痛苦小,易于接受,已经成为肺癌诊断的最重要的常规检查之一。尤其对诊断中心型肺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观察病变的具体部位,累及范围,咬取病变组织活检或刷片,明确病理或细胞学诊断。2.7经皮肤肺穿刺检查:对疑为肺癌的患者,尤其周围型肺癌,经痰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者,可行经皮肤肺穿刺检查。2.8活组织检查(活检):很多病情复杂的病例能通过一次活检而明确诊断。活检方法很多,有淋巴结活检,胸腔穿刺检查术、纵隔镜活检,剖胸活检以及皮下结节和软组织活检等。2.9 肿瘤标记物检查:目前可用于诊断的肿瘤标记物有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CA125等。3. 病理学诊断肺癌按解剖部位可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按组织学可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类癌和支气管腺体癌。4. 分期诊断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肺癌TNM分期(2007)(二)鉴别诊断1.肺结核:除了通过临床表现、结核菌素实验、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外,还需反复做痰液检查(包括查抗酸杆菌和癌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检查直至开胸检查。2. 肺炎:大约有1/4的肺癌早期以肺炎的形式出现。发生在肺段或肺叶支气管腔内的肿瘤,常引起肺段或肺叶的支气管的狭窄,导致阻塞性的肺炎发生。在抗炎治疗的同时,要反复进行痰液细胞学检查,同时可以检测肿瘤标记物如CEA、CA12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鉴别。3. 肺脓肿:原发性肺脓肿一般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常有突发的寒战、高热,反复咳嗽,咳大量有明显恶臭味的脓性痰液。留置的痰液呈明显的三层分布。在普通胸片上表现为薄壁空洞,内常见液平,肿块周围有炎性病变。而癌性空洞一般为不规则的厚壁空洞,肿块呈分叶状,边界清楚。4.肺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常见的有:肺错构瘤,支气管肺囊肿,巨大淋巴结增生、炎性假瘤等。这些病变在X线检查上,均有其各自的特点,若与恶性肿瘤不易区别时,应及早手术切除。二、中医辨证(一)分型辨证1、气阴两虚型主证:咳嗽少痰,痰粘色灰白,不易咯出,咳声低弱,或痰带血丝,或胸痛隐隐,气短、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自汗或盗汗,恶风,纳呆,口干不多饮,舌淡红苔薄,脉细弱。治则:益气养阴,解毒消积。方药:肺积I号方: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白术12克、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半夏9克、川贝母9克、橘红12克、桔梗12克、炙杷叶12克、连翘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15克、芦根18克、丹参12克、砂仁12克、全蝎9克(研冲)、蜈蚣2条(研冲)、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气虚痰湿型主证:咳嗽痰多,质稀色白,气短喘促,动则更甚,少气懒言,胸闷纳呆,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恶风畏寒,自汗,或颜面或下肢浮肿,大便溏稀,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苔白或白腻,脉濡缓或濡滑。治则:益气健脾,化痰解毒。方药:肺积II号: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2克、陈皮12克、半夏9克、浙贝9克、瓜蒌12克、桔梗12克、薏苡仁30克、苏子9克、莱菔子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连翘12克、炙紫苑12克、炙冬花12克、丹参12克、全蝎9克(研冲)、蜈蚣2条(研冲)、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3、肺虚热毒壅结型主证:咳嗽剧烈,痰稠色黄或白,或痰中带血,气短喘促,发热,口苦口干,胸闷胸痛,恶风畏寒,自汗或盗汗,乏力纳呆,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暗红苔黄腻或黄燥,脉细数或滑数。治则:补肺清热,化痰解毒。方药:肺积III号方:太子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薏苡仁30克、浙贝母12克、川贝母9克、半夏9克、前胡12克、桔梗12克、桃杏仁各9克、桃仁9克、丹参12克、鱼腥草15克、全瓜蒌15克、黄芩12克、仙鹤草30克、半枝莲30克、蚤休12克、陈皮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4、痰毒瘀滞型主证:胸痛背痛,痛有定处,如针刺、紧束感,咳嗽不畅,或吐血痰,气促胸闷,口干苦,乏力,大便秘结,或面晦暗,唇青紫,杵状指,舌黯红或紫或有瘀斑,舌下静脉迂曲,苔厚腻,脉弦细或弦细数。治则:利气化瘀,解毒散结。方药:肺积IV号方:炒桃仁12克、川芎12克、赤勺12克、当归12克、黄芩12克、大黄6克、连翘12克、柴胡12克、元胡12克、蒲黄9克、五灵脂9克、莪术9克、炒枳壳12克、丹参12克、红花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醋香附12克、全蝎12克(研冲)、蜈蚣2条(研冲)、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5、化疗胃热型主证:恶心,呕吐,纳呆,胃胀或胃中烧灼感,口干不饮,饮或食入即吐,呕吐涎沫,甚吐胆汁,头晕,乏力,舌红苔薄黄或干,脉细数或滑数。治则:清热益胃,化痰止吐。方药:化疗解毒汤:法半夏9克、竹茹12克、陈皮12克、枳实9克、厚朴12克、木香9克、黄连12克、干姜6克、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白叩12克、大黄6克、生黄芪9克、党参12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为引,水煎服,每日一剂。6、放疗阴虚型主证:除肺积的相关症状外,出现口干舌燥,咽部干痒,小便黄赤,大便偏干,或伴发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清热养阴方药:放疗养阴汤:生地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2克、沙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9克、银花24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元参15克,炒桃杏仁各12克,川贝9克、桔梗12克、芦根18克、丹参12克,半枝莲15克,甘草6克。(二)症状辨治1、 痰多难咯:清半夏、南星、川贝母、天竺黄、海蛤壳、全栝楼、牛黄、白芥子、竹沥等。2、 咳嗽:桔梗、栝楼皮、前胡、炒杏仁、葶苈子、紫苑、款冬花等。3、 咯血:侧柏叶、白茅根、白芨、大、小蓟、茜草根、藕节炭、三七粉、花蕊石、仙鹤草等。4、 胸背痛:元胡、三七粉、八月札、乳香、没药、藤梨根、细辛等。5、 发热:白薇、羚羊角、鬼针草、银柴胡、地骨皮、金银花、败酱草、鱼腥草、连翘、生石膏等。6、 黄脓痰:皂角刺、生薏仁、冬瓜仁、桔梗、黄芩、栝楼、浙贝、知母、苇茎、桃仁、前胡、桑白皮等。7、 喘急胸水:葶苈子、车前子、川椒目、龙葵、控涎丹等。8、具有 抗癌作用的中药:8.1清热解毒类: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蛇莓、苦参、七叶一枝花、龙葵、藤梨根、石见穿、野荞麦根、黄芩、山豆根等。8.2化痰软坚类:夏枯草、生南星、猫爪草、生牡蛎、栝楼、海藻、泽漆、昆布、等。8.3活血化瘀散结类:三棱、莪术、徐长卿、丹参、泽兰叶、鬼箭羽、参三七等。8.4其他:菝葜、全蝎、蜈蚣、蚊六谷、铁树叶、芙蓉叶、野葡萄藤、冰球子、蜣螂虫等。(三) 常用中成药麝珠散,每次3~4g,口服,每日3次。华蟾素胶囊,每次2粒,口服,每日3次。参莲胶囊,每次6粒,口服,每日3次。参芪扶正丸 每次10g,口服,每日2次。消癌平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静脉滴注:用5 % 或10 %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滴注,一次20 ~ 100 ml,一日一次;或遵医嘱。复方苦参碱注射液,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2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日1次,10次为1周期。参芪扶正注射液,益气扶正。一般每日量瓶,静脉滴注,3-7瓶为一疗程。以上药物可依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相应进行调整。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患者朋友们:经我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您的病情已基本好转。即将出院回家休养, 为使您的身体尽快康复,建议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 要科学的进餐,合理安排饮食。术后流质饮食两周,半流质饮食四—六周。两个月后开始普食(软食为主)。 流质饮食是极易消化,含渣很少。成流体状态或在口腔内能融化为液体的你饮食。可选用各种清淡的肉汤。牛初乳(辉山的)、麦乳精、浓米汤、蛋花汤、内脂豆腐,酸奶、藕粉、蔬菜汁、 豆浆、豆腐脑、绿豆汤、米粉等,由淡到浓,每日六次。由50m1渐增至250m1。 半流食是介于软食与流质饮食之间,外观呈半流质状态、细软、更易于咀嚼和消化的膳食。是限量多餐的的进食形式。每隔2-3小时一餐,每天5-6餐。主食:大米粥、小米粥、挂面或面条龙须面为好如:做面汤加入碎菜叶、面片汤、馄饨(皮大些、馅小些、汤多些如;角瓜瘦猪肉加入少量紫莱) 面包、蛋糕,饼干、(如: 儿童奶豆等,但是膨化食品不可以吃)小花卷、藕粉等。副食: 瘦嫩的猪肉、鸡肉、鱼块(海鱼/河鱼不限,以清蒸/红烧/炖食为好)、蛋类、豆制品、碎嫩莱叶等。主食全天不超过300克,注意品种多样,以增进食欲。 出院一个月内多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能量也能达到2400卡。以后能量保持2000kcal/日。从半流食逐渐渡到饮食。 蛋白质占总量的20%,其中优质蛋白质占1/3 以上(优质蛋白为:牛乳、豆腐、鱼类、蛋类、瘦肉);脂肪占总能量的15%-2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与多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卜1:1:1 (最好用调和油);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60%-65%。适当增加膳食纤维。 适宜的食品有牛乳,豆腐、蛋类、瘦肉、海鱼、海带(切成丝或薄片炖食如:排骨炖海带);蘑菇类:如香菇(切成碎丁炖食);木耳类: 如银耳,黑木耳(切成碎丁炖食);人参;豆制品(干豆腐和豆腐泡不可以炒吃,炖食好些),茄子、四季豆、海参,红萝卜、自萝卜、大白菜,小白菜、南瓜、藕笋、胡萝卜、菠菜、紫菜、大蒜、姜、葱类(作为佐料不可以生吃,炖吃可以),苹果、大枣茶叶等。少食多餐,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要达到每日至少四餐,至少需要3-4个月。初期量少次数多,以后逐渐到量多次数少。细嚼慢咽,以口腔代替胃的部分消化功能,目的是减轻胃肠道的负担,防止由于食物消化不良引发腹泻或肠梗阻。可以根据您的平素喜好,选择合适的品种合理搭配,多食入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水果和蔬莱(以下冷硬质的水果不可以吃如:菠萝、李子、冻梨、香瓜、山楂(生吃)、烤地瓜等)。如条件允许可用榨汁机,将大量水果,蔬菜榨汁饮用,利于吸收。 忌用食物: 动物脂肪,生腌制虾蟹类,腌制过咸的食物,烟熏烧烤食物,酸泡食物,肉类的罐头食品,辛辣刺激性调味品。粘、冷、凉、硬食品,烧烤类,油炸食品,油腻食品,蒸饺,羊肉类等。 进食注意:饭前轻微活动5-10分钟,增进食欲。进餐环境愉快舒适,与他人共同进餐,经常改变食谱,适当服用开胃药(胃肠动力药: 吗丁啉片或默沙比利片2片/次 日三次 饭前20分钟口服7-10天;助消化药物;多酶片或达吉胶囊),牙齿不好的患者,应少用含有膳食纤维和动物肌纤维的食物,或经切碎 煮烂后食用,同时注意补充菜汁果汁等食物。制定规律的进食时间。戒除烟酒。 【平时注意适量补充营养药物:】(1) 主张长期服用复合维生素B族(2) 术后4个月内适世补充铁剂 (如:Fe2+类“朴雪' 口服液。并配合维生素B12和叶酸片服用,目的是防止术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3) 适量补充钙剂 (如钙尔奇D或其他易吸收的补钙营养品). 二、休息与锻炼:术后归家需要养成如下习惯: (l)每天坚持温水泡脚。至少每天1-2次; (2)每天坚持下地活动至少累计活动量2-3小时; (3)每天坚持饮用至少四大杯温水 (1500-2000m1) 并且至少一个苹果和一根香蕉; (4)每天坚持口服蜂蜜水,防止便秘发生。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要有规律。体力逐渐恢复后可增加活动量,最初是短时间的活动,并注意休息,从日光浴,散步等运动开始。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心率应控制在85-120次/分为宜,依据自我感觉决定锻炼时间,初练者每次练到自我感觉最舒适时,就结束锻炼为好。以后可以练到“形劳而神不倦“,不可贪多。气功和太极拳是很好的锻炼项目,还可以作适当的保健按摩。另外,老年病人术后(或全胃术后及近端胃打不切除术后的病人)睡眠时需要上半身太高15度角如图:(∠15°) 三、心理调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经常看相声小品,听音乐,与外界交流。正确对待疾病,遇事沉着冷静,避免急躁,学习相关疾病的科学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增强免疫力。 四、医院保持联系: 复查时间,术后三个月复查一次。复查项目:胃肠透视 (或胃镜)、B超(肝胰、腹膜后、腹腔内)、血常规、肝功、CEA、AFP病情有变化随时来诊。同时注意遵医嘱服药。服药期间注意查肝功 血相变化,如接到医院发的随访信或电话,请及时回复以便了解病情。及时治疗。 补充说明:针对全胃术后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术后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如下: (1) 奥美拉唑胶囊(20mg/粒)或泮托拉唑胶囊(40mg/粒) 1粒/次 日2次 早晚饭前空腹口服 (2)莫沙必利(全胃病人)或吗丁啉(近端胃大部病人) 2片/次 日3次 饭前空腹口服 (3) (粘膜保护剂) 洁维乐或安达 1袋/次 日2-3次 饭后1小时口服
按照三庭五眼,下巴尖到鼻翼下端的高度是全脸的0.8/3。 鼻翼缘-唇-下巴的高度比例为1:2。 理想的下巴突度应是轻贴于鼻根点垂线,且鼻尖、唇、下巴同在一条斜线上,嘴巴和下唇连接的线条呈自然S形。
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和慢性小腿溃疡均可能导致此病。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
微创外科是通过微小创伤或微小入路,将特殊器械、物理能量或化学药剂送入人体内部,完成对人体内病变、畸形、创伤的灭活、切除、修复或重建等外科手术操作,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医学科学分支,其特点是对病人的创伤明显小于相应的传统外科手术。
1.内痔 发生在齿状线以上,以无痛间歇性出血,鲜红,滴血或喷血为主,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根据痔脱垂情况分为四期: I 期:无痛性便血为主,血不与大便混淆,无脱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Ⅱ期: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有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 Ⅲ期:便时带血或滴血,出血有减少,痔核脱出后需借助外力才能回纳,当患者久站久蹲,咳嗽,劳累,负重等时痔核会再次脱出。 Ⅳ期:痔核长期脱出不能回纳,可伴发绞窄、嵌顿,疼痛等症状。 2.外痔 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的肛管及肛门缘。外痔表面盖以皮肤,可以看见或触摸,痔核不能送入肛门内,不易出血,以疼痛,异物感,肛门坠涨为主要症状表现,临床分为四型: ①炎性外痔:常有肛缘皮肤损伤和感染引起。肛缘皮肤皱壁突起如水泡样。肿胀疼痛明显。 ②血栓性外痔:肛门静脉丛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特点为起病突然,局部肿胀、疼痛剧烈。 ③结缔组织性外痔:因慢性炎症刺激,反复发炎、肿胀,致使肛门缘皮肤皱襞变大,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皮垂。 ④静脉曲张性外痔:肛缘周围皮下曲张的静脉团,下蹲腹压增加,排便时增大,恢复正常体位后症状可不同程度的减轻。 3.混合痔 混合痔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无痛间歇性便后出血,以滴血为主,中期会有痔核脱出,继而出现疼痛,坠胀等症状;后期由于痔核长期脱出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出现,分泌物刺激肛周会引起肛门瘙痒或肛周湿疹。临床兼有内、外痔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