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下馆子-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走,今天请吃饭,出去搓一顿!嘴上爽了,但你不知道的是馆子下多了,可能会让你得上幽门螺杆菌哦!作为全国肿瘤发病率居第二的胃癌的近亲,幽门螺杆菌会悄悄在你的胃里安营扎寨,虽然平时你可能没感觉到啥不舒服。但等你感觉到的时候,大多已经是引发的胃内的某些病变,有的甚至已经到了肿瘤晚期。所以今天我们必须来跟大家科普一下,从下馆子-幽门螺杆菌-胃癌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的细菌,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从患者胃粘膜活检组织中成功分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在人的胃里存活的细菌。幽门螺杆菌与很多疾病相关,如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幽门螺杆菌定义为Ⅰ类致癌原。强有力的证据凸显出绝大部分胃癌患者是发生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高的地区;约90%非贲门部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肠型胃癌(占胃癌极大多数)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已获得公认。它可能是一颗癌症的种子,关键在于早发现!生活离不开吃喝拉撒睡,人生五大要素中至少两项和胃有关,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工厂,通过口腔的初步消化,那么胃就是负责把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先进行第二次消化吸收,想想你一生中会吃下喝下多少乱七八糟的东西,再加上胃部炎症或者遗传基因突变等原因,一些人的胃里就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因为HP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家庭内传播是其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1]。虽然有胃酸的杀菌作用,大部分细菌因为不耐受强酸都被消灭了,但唯独幽门螺杆菌是不怕强酸的,因为他可以分泌氨云,把自己保护起来。这种菌躲过了恶劣的外部环境,在我们的胃小凹内驻扎下来。开始了自己破坏胃壁的作战计划。虽然不是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患者都会的胃癌,但大多数胃癌患者检查幽门螺杆菌都是阳性的。我们通常说会咬人的狗都不叫,幽门螺杆菌就像这种狗。在初期,大多数人是不会有任何症状的,很多都是体检时发现。但是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就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胃癌,这时候再处理可能就晚了。幽门螺杆菌可以人际传播(主要是经口传播)。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无论有无症状,伴或不伴有消化道溃疡和胃癌,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6]。幽门螺杆菌胃炎作为一种有传染性的疾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减少传染源。尽管环境和饮水的改善有助于其感染的下降,但除非采取主动干预措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不会自行下降。根据是否行胃镜检查可选择侵入性(快速尿素酶实验、病理学检测、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和非侵入性(尿素呼气试验、单克隆粪便抗原实验、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4]。其中最有效方法就是13碳及14碳呼气试验。虽然我们已经说了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病程漫长,但如果我们稍加普及检测呼气试验的重要性,这个小小的细菌就很容易被发现了。需要强调的是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粪便检测幽门螺杆菌等检测都不是检测的最佳方法。他们都不如吹口气做出的结果准确。检查HP的金标准就是呼气试验。此外,需注意的是,由于根除H.pylori治疗后胃内H.pylori密度降低,故不推荐采用快速尿素酶实验用于治疗后复查。那么那些人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监测呢?首先,因消化不良症状行胃镜检查无明显胃黏膜病变者也应该行H.pylori检测,因为这些患者也可能有H.pylori感染[2,3]。此外,共识意见中必须清除幽门螺杆菌病史的需要常规进行呼气试验检测。家庭中有一人感染,其他家庭成员均需要进行检测。有很多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也患有幽门螺杆菌纷纷来检测,共识意见中指出,儿童群体感染H.pylori后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较低,根除药物选择余地小、不良反应较多,且儿童感染H.pylori后存在一定的自发清除率,此外,新共识意见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检测H.pylori;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和因消化不良行内镜检查的儿童进行H.pylori检测与治疗[5]。查出幽门螺杆菌就必须吃药治疗吗?很多人都比较随意,觉得体内存在幽门螺杆菌又不难受,还得花一大笔钱去吃药,太麻烦了,干脆就不管了。所以我们今天写稿子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毕竟跟健康比起来,其他都是浮云。所以以下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一定要找正规医院的消化科医师规范化治疗。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中强烈推荐清除的有①消化性溃疡,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推荐清除的有①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②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糜烂,③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者胃次全切除,④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⑤胃癌家族史,⑥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⑦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⑨其他HP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