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王某,女,32岁,四川大英人。与丈夫陈某在广东东莞打工。 近2年王某因全身疼痛到当地医院就诊,治疗3个月,不见好转。 于是到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型医院各科室就诊, 先后经过查血、 照片、CT及MRI检查,均未发现确切病变,诊断不明,同时服用医生开的药,疼痛服药初期尚能部分缓解,约1个月后就无效,不得不更换医生,试用各种药物, 1年半内先后看过10余个专科,近20名医生,服药无数,结果都大同小异。考虑到可能是语言不通,当地医生未能完全理解自己的话,于是回到四川,先后到大英、遂宁、成都华西医科大学看病,又是半年过去了,但仍未明确诊断,疼痛也未得到解决。其丈夫陈某就认为王某装病而要与之离婚,且诉讼到法院。王某异常迷惘与痛苦。 后经人介绍到本院疼痛专科门诊,诊断为软组织损害性全身痛,收住院按软组织外科学理论集中实施治疗23天,疼痛大为缓解出院。本人在门诊接诊疼痛患者时,发现与王某类似的病例相当多,只是情形各异、轻重不同罢了。常听患者诉说自己患了疼痛病不知该找哪个科看,常常看了多个科室,作了不少检查,也吃了不少药,结果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得的是啥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他(她)遇到的医生医术不好还是就诊医院检查设备落后或者是医生给开的药不够好?以上均不是。那又是为什么? 根据我们对前来疼痛门诊的患者所作的观察结果发现, 百分之九十二以上(92.14%)是因为软组织损害导致慢性痛病,这个比例与国外疼痛专家调查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那么这种软组织疼痛有什么特点呢? 简单说有如下几点: 一、发病缓慢。此病为慢性劳损所致, 因此起病常较隐蔽,起初表现仅有轻微疼痛,常不引起重视,天长日久疼痛加重导致生活工作不便时才开始重视,才看医生。仅有一小部分是突然剧烈疼痛发作。 二、不易确诊。此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肌肉、筋膜、脂肪等软组织内, 血液生化指标、超声、CT及核磁共振(MRI)等现代先进检查到现在为止均不能发现此病变。这是不是说这种病就不能诊断了呢? 不能治疗了呢?事实并不是这样。如果这种疼痛病遇上精通软组织外科学的医生,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就凭病史及特殊的体格检查就可以诊断。 第三、危害极大。 该病一无形迹,二无生化影像方面的异常,三是很多医务人员对这类疼痛并不是很了解,因此造成了诊断上的困难。同时这病让患者时常疼痛不适,很多患者为了搞清楚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把医院所有的科室都看遍了,把所有的检查都作完了,有能力去的医院都去了,把自己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结果还是不知得的是什么病,而且一直忍受着疼痛。患者自己不仅不能正常生活与工作,还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有的还搞得夫妻不和。这种病给患者个人、患者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 第四、不是绝症。该病一经精通软织外科学的医生诊断, 治疗就相对简单,只要肯花工夫,一定能治好,而且可以治得很彻底。 在此,给疼痛患者就诊时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如果你“明确”你患的是什么病,就去相应专科就诊。 二、如果你“明确”你患的是什么病,已经过治疗,但效果不好,建议到疼痛专科咨询。三、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患什么病,也不知道该到哪个科看,建议你先到疼痛专科咨询。 四、请你相信一个原则,那就是“专科专治”原则。长期专注在某一方面,必有独到之处。疼痛专科,专门为治痛而设,追求的是治本,不仅是治标,追求的是长期的治痛效果而不是暂时的镇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时代早已结束! 五、请你不要过分依靠现代医学检查仪器。 因为软组织损害引起的疼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现代检查方法,只能凭医生的软组织外科学知识及临床经验作诊断,要确诊就是要按精通软组织外科学医生的诊断作相应的治疗,疼痛得到控制就确诊了。而现代医学仪器起辅助与排除其他病症的作用。 六、哪里去找精通软组织外科学的医生?据本人所知正规大医院里研究软组织外科学的人不多,就算其创始人宣蛰人教授也是上海静安区医院(在上海来说不算大型医院)的一名骨科医生, 因为对椎间盘突出理论的质疑,进而创立了软组织外科学,解决了大量的疑难痛病,造福大量慢性疼痛患者。 现介绍几位目前还在研究、学习、传播软组织外科学的人。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赵毅教授,他是软组织外科学创始人宣蛰人的亲传弟子。 2. 王全美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从事骨科及软组织外科临床40余年。擅长于用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运动系统中的疑难杂症,以人为本设制诊疗决策。 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王福根教授。 4.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疼痛科吴士明教授,他对软组织痛研究颇深且见解独到。 本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宣蛰人软组织疼痛医学推拿班第五期及银质针针刺班第一期学员)师从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赵毅教授, 秉承宣老的教诲:“要突破传统的束缚以求取新知,既要有下地狱精神,又要有殉道者精神”, 长期潜心研究软组织损害引起的各种疼痛,严格遵照宣老及赵老师的教导,用软组织外科学的知识为广大疼痛患者服务。 在宣老逝世三周年之际(宣蛰人2008年5月8日85岁高龄病逝),本人代表本地受惠过宣老软组织外科学的疼痛患者向宣老表示最诚挚的敬意,正是他的不懈探索与无私奉献,才让慢性疼痛患者不再迷惘。
一、目前慢性疼痛的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把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应该说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而且慢性疼痛会直接导致我们肌体功能的失调,免疫力下降和诱发各种并发症。 慢性疼痛患者数量众多,这里有几组数据:第一个,就是现在患有疼痛类疾病的人数占总病种的10%到15%,感冒病人最多,但是慢性疼痛就仅次于感冒病人; 第二个,就是30%的成年人都患有慢性疼痛疾病,就是我们中国每天的三个门诊病人里面其中就有一个人是因为疼痛症状来看病的; 第三个,就是我国这样一个13到14亿人口的一个国家至少就有1亿的疼痛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的发病率更高,达到50%以上。 而且老百姓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最令人担忧的是现在的疼痛患者群越来越年轻,比如说我们的白领,因为电脑的出现,因为工作压力的增大,这个让人非常担忧,因为这些白领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都是主要生产力。目前慢性疼痛的治疗,往往同时采取包括药物、神经阻滞、物理、康复、心理等综合治疗措施,有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而有的疗效似有似无,使他们受到慢性疼痛的困扰,陷入“花钱无数,就医无门”的困境中来。 二、有哪些方法可以攻克顽固性疼痛? (一)神奇的银质针针刺疗法---传统的针结合现代的理念---攻克慢性疼痛不再是个梦我国古代使用金针、银针治疗伤病历来已久, 相传是从古代“九针”中的提针和长针发展而成。 中华民族祖先创立的中医药学体系(中医理论、中药学、针灸学),其中针灸学占有相对独特的地位。 迄今针刺镇痛乃至治疗痛症正是家喻户晓, 广为流传至世界各地。 但是,我们对银质针针刺疗法,它在治痛方面有独特的远期疗效却是鲜为人知,它仅在南方民间医生中单传沿用。 20世纪70年代,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骨科主任宣蛰人在开创人体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严重腰腿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败病例的认识基础上,以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分布规律,即严格按照人体软组织外科解剖,采用民间流传使用的银质针(白银制作)作密集型针刺疗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既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又有远期的治痛效果。更为惊奇的是,发现凡经针刺的部位均产生持久的肌肉松弛效应,即人们难以对付的因痛而致的肌痉挛现象神奇地获得解除。这是传统的银质针针刺疗法在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一次疗效上的突破。也就是说,经一般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须经外科松解手术才能治愈的顽固性痛症,采用密集的银质针针刺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迄今,这种“以针代刀”的治疗方法已经迅速推广到全国众多医疗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质针疗法看似行针,依然遵循“宁失其穴,毋循其经”原则,实为松解手术,已成为现代针刺疗法中的一个独特的分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约有20000余例严重的腰腿痛、颈臂痛、肩关节痛、膝关节痛症患者经采用该疗法,收到极为满意地疗效,治愈率达90%以上。在慢性疼痛性疾患的治疗家族中多添了一名新成员,已成为人类疑难痛症的克星之一。 (二)疼痛射频治疗系统——最先进的设备结合最先进的理念——让疼痛治疗更容易 疼痛射频治疗系统,是世界上较先进的疼痛治疗设备。射频疼痛治疗系统是通过电缆连接输出高频能量波,使针尖上的组织或生物功能发生改变,达到临床上需要阻断生物信号传输或减少某物质产生的目的,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效果。 这两种治疗方法,互为补充,让顽固性疼痛变得驯服,让疑难痛症变得简单,让原本要四处求医的患者少走弯路,让难过的日子变得容易,让原本紧皱的脸舒展开来,让不和谐的家充满了笑声。 (三)哪些疾病可以使银质针和射频治疗? 1.由颈椎管或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慢性痛症 (1)颈肩臂痛 (2)腰臀腿痛 (3)头部与面部痛 (4)肩周炎 (5)膝关节痛 (6)跟底痛 2.与软组织损害相关的血管神经受累的临床症候 (1)半身麻木、发凉、多汗或上下肢凉木 (2)头晕、眩晕症、耳鸣、视物模糊 (3)猝倒、头部发木、眼胀、张口困难 3.与软组织损害相关的脏器功能障碍的症象 (1)痛经、阳萎、生殖器痛 (2)胸闷、气短、失眠、心悸 (3)腹胀、腹痛、便秘(4)尿频、尿急、排尿无力 4.外周神经系统 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枕神经痛及其他外周神经疼痛。 5.与脊柱相关的疼痛 颈源性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术后殘余痛 6.癌症疼痛:顽固性癌痛。 7.各种疑难痛症 (四)哪些情况不宜使用银质针和射频治疗 1.严重的心肺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者 2.月经期、妊娠或贫血衰弱者 3.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4.不能配合治疗者
直播时间:2021年05月29日19:59主讲人:李信明主任医师遂宁市中心医院疼痛科
直播时间:2021年03月06日19:59主讲人:李信明主任医师遂宁市中心医院疼痛科
直播时间:2021年02月20日19:55主讲人:李信明主任医师遂宁市中心医院疼痛科
导致疾病的原因很多,其中肌肉缩短导致各种病症,在临床中极为常见但又极易忽略,由此引起机体病变的机理无人探讨,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呈现多系统化。本文就肌肉缩短致病原理的提出,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理论,肌肉缩短的原因,肌肉缩短的致病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相关事项作简要探讨。
省级疼痛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慢性疼痛”培训班第一期圆满结束http://www.sns120.cn/a/n3/201707/6887.html为培养更多的慢性疼痛诊疗医生,更好地为疼痛患者服务,2017年7月3日,由遂宁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举办的四川省卫生计生委批准的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慢性疼痛”培训班第一期在遂宁市中心医院门诊三楼第三会议室开班。培训历时5天,来自省内外47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期间的上午,结合现场演示与远程临床观摩,共作了28例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颈肩腰腿痛演示,重点演示了软组织外科学查体、密集型银质针布针方案与定位、针刺方法、针刺风险防范、银质针电加热方法(内加热与外加热)及麻醉枪的使用;下午进行集体理论授课,由李信明,任正强,王琼三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10个题目的理论教学,内容涵盖软组织外科学的无菌性炎症致痛理论、压痛点检查及强刺激推拿、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等主要内容,讲者融合各自对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解,将课程内容讲授得实用、丰富、生动、有趣。在开班仪式上,康复中心主任胡可慧及康复二病区主任冯庆奎分别致开学典礼辞,祝贺第一期“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慢性疼痛”培训班开班;结业典礼上,来自河南的杨保介医生、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的郭芳医生、射洪县板板桥村的高东波医生分别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务实的学习班,各自都有极大的收获。最后冯庆奎主任为参培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对本次培训中提供远程实时影像直播技术支持的信息科表示了诚挚的谢意,并祝贺本次培训班圆满成功,同时为下一期培训班的举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发表“颠覆性”报告称医疗并不如想象中全能——医疗对健康只起8%作用 民众须警惕“过度诊断”本报记者 邱晨辉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25日 01 版) “高血压是疾病吗?”“高血压需要治疗吗?”“如果你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在今天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没有像往年那样致开幕辞,而是选择在特邀报告环节连续抛出这三个问题,开启了其题为《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的报告。他还颇有兴致地告知与会者,这个报告将涉及一些“颠覆性的意见”,但都有依据,“是个人一家之言,只提供一个侧面”。在提出第一个问题后,韩启德自问自答:“不是,高血压只是危险因素。”他援引《辞海》里的说法,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现的病理过程。疾病必须要有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者丧失,并且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有这些情况,因此不是疾病,是危险因素。既然不是疾病,需要治疗吗?韩启德曾面向500多位博士生提出这个问题,当时,有1/3的人没有举手,没举手的说:“既然不是疾病,我为什么要治疗呢?”那些举手的人则说,“大家都知道高血压要治疗,而且是危险因素”。接着,韩启德告诉这500多人一个研究结果: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可以降低25%~30%的心脑血管事件危险,这个作用很显著。说完以后,他再次问,高血压需要治疗吗?这一次,大多数人都举起了手,“是需要治疗的”。紧接着的问题就是:如果你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很自然的,大家都举起了手。这时,韩启德又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数据:我国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统计为15%左右。降低30%发生率,即降为10.5%,也就是100个40岁以上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只有4~5个人受益,还有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加上服药的经济负担。现在再问:“你愿意终身服药吗?”全场静默了。医疗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全能,一定要摆正医疗的定位。韩启德说:“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经费保障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法。”“小概率要干预效果绝对是很小的,但是要落实到个人的话,谁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在1%的人里面,还是在99%里面的人。”韩启德接着以高血压、糖尿病前期、骨质疏松举例说,当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实际结果是,极少有个人因采取措施而受益,绝大部分干预没有任何效果,其中有些人的健康反而因此受到损伤。让韩启德担忧的是,这是公众所不了解的,尤其这种情况在疾病筛查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以美国一项研究为例,这项研究涉及7.6万例病人,55岁~74岁的男性,一半人每年测一次PSA(前列腺癌的一种筛查方法),一半人不做检查,结果怎么样呢?筛查组发现前列腺癌每1万人中有108人,对照组只有97人,前者增加了12%,也就是说PSA筛查以后发现的病人增加了。但是13年以后,结果是,这两组检查和不检查,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没有任何差别。无独有偶,再来看肺癌,美国做了45万人的研究,做各种筛查办法和不筛查比较,发现每年做X胸片和不筛查差别,每年做两次以上高频度的X胸片检查,肺癌死亡率反而增高。如果做胸片再加做痰细胞检查和单独胸片检查比较,死亡率似乎降低,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别。回归到一个普通民众更能理解的问题:我们做常规体检还有意义吗?韩启德说,有一个研究表明,除去老年人,做不做健康体检,对死亡率并没有影响。“但现实是,几乎所有的民众,不管做出什么检查结果都会鼓励他进一步去检查,再加上现在的医患关系,更要查了。”韩启德如是说。怎么办?这位国际知名病理生理学家并未给出具体的建议,但他给出了一个原则——针对低概率事件要作出合理决策,从而降低危险因素,提高筛查干预措施的效率。此外,还要解决观念问题,“医疗费用”解决基本医疗问题时疗效非常好,而如果用在后期临床晚期病人身上,花很多钱但疗效很差。“同样的钱如果用在基本的医疗上,获益的人数就会非常多。所以,我们要把这个钱用到最合理的地方去”。“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韩启德说,“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作魔法。”
疼痛认识八误区误区一:疼痛不是病,能忍就忍着! “疼痛”是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感觉,是人体组织器官受损伤的主要信号。它作为一种保护性信号,使人躲避危险或去看医生。对于尚能忍受的慢性疼痛,许多人不把它当回事,能忍且忍。其实,疼痛不但使患者精神痛苦、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长期延绵不断的疼痛还会使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大大缩短人的寿命。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提出:“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 。疼痛科正是解决各种慢性疼痛的专业科室,慢性疼痛疾病应该及时到疼痛科就医。 误区二:不管用什么方法,先止了痛再说。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极端错误的方法,这样治标不治本。对待慢性疼痛的正确做法是: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通过对病因的治疗,清除炎性代谢产物,有效地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打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达到长期完全的治痛目的。如果出现疼痛不分青红皂白就使用止痛药如:注射杜冷丁,就会因为疼痛被临时掩盖而贻误病情,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治痛,而不是镇痛。 误区三:劳累、受凉后腰痛是风寒所致,我的腰没问题! 不适当的姿势或受凉是腰痛的诱发因素,但往往有其基础疾病,即腰背部、臀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因长期劳损、积劳成疾,遇到受凉、劳累、感冒或内分泌改变如月经前后、更年期时,就出现疼痛突发或原有疼痛加重。这种病人X线检查往往正常,但并不能说明腰没有问题,因为软组织的病变在影像学上不能表现出来。吃药、理疗、神经阻滞等能缓解疼痛,消除炎症水肿。这种病人平时应注意保护腰:避免长时间坐姿,以免加重腰的负担;注意保暖;并适当运动。 误区四:“原发病治好了”不应再痛! 有的人带状疱疹治好了,但数月或数年以后原疱疹区域发生了顽固剧烈疼痛,尤其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疾病者更易发生,这疾病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于神经细胞变性受损所致。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带状疱疹急性出疱期的时候必须进行正规的抗病毒及及时止痛治疗。事实上这种病并没有治愈,疱疹消退了,那只是表面现象,是疾病的一个阶段,仍存在剧烈疼痛本身就说明这病没好,还需要继续治疗,只是不同阶段,治疗的重点不同罢了。 误区五:手术成功了,影像学检查也正常了,怎么还是痛! 的确有部分脊柱手术、颅脑手术、妇科手术等术后的病人有这种主诉。现代医学认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形态学的正常,更重要的是功能的正常,疼痛医学正是解决功能的科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年人脊柱退行性改变造成神经受压、产生炎症水肿而疼痛,如果能用最简易有效的方法直接针对病变神经进行消炎治痛、营养神经等治疗,疼痛自然也就很快解除了。如果大动干戈地修正骨骼,旧的疼痛还没来得及解决,新的疼痛可能已经产生,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误区六:疼痛部位不固定,就认为是风湿痛。根据临床观察,大部份慢性疼痛患者疼痛部位常不固定,腰痛一段时间,不知咋的好了,但又出现腿痛,继而又出现肩痛、颈痛等,不少朋友认为这会跑的疼痛一定是风湿痛。其实,这是软组织痛的常见表现,是身体自身保护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将有病痛的部位保护起来是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如果不加注意和治疗,疼痛会越来越宽泛,最后发展为全身痛。但这绝不是风湿,风湿病的诊断是需要严格的标准的。误区七:各项医学检查在正常范围,就认为没病。大量的疼痛病例证明,各项医学检查都属正常,但患者就是疼痛难忍,非专业人士常认为这样的患者没有病或者是有心理病,是装病,尤其是亲人不理解,认为是在装病,给患者心理上造成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一方面要承受身体上的痛,同时要承受心理上的苦恼,不容易啊。事实上,他们大部分患的是软组织痛,而现代医学仪器对对软组织痛的诊察基本没有作用,主要靠病员的临床表现和医生的临床经验,然后加以治疗,如果病情好转,就确诊了。如果拘泥于各种医学检查,延误治疗,患者就会承受更多身体上、心理上的苦痛,承受更大的经济负担。误区八:没有从事体力劳动,就不会劳损的!有的病患说,我又没有从事体力劳动,怎么会劳损呢?事实上,劳损是日常生活、工作中行为、姿势不当,造成某些肌肉组织过度使用形成的,与从事体力劳动与否并无密切关系。未成年的学生,由于劳损引起疼痛,常认为是生长痛,缺钙,未正确处理,有的疼痛要延续到成年后,这样的例子还不少见。常坐办公室的朋友,颈部、腰部肌肉最易劳损,出现酸痛不适,久而久之,有的急性发作,颈不能动,腰不能伸,不能弯,腿不能行,治疗起来就要多花工夫了。
有人说,病从口入,而现病更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均与饮食有关。环境变化,个人不能控制,但饮食个人是可以控制和选择的。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让我们更健康!素食健康:400名素食者长期调查跟踪全无现代病2011年10月11日 09:59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字号:T|T6人参与5条评论打印转发(图片来源:资料图)长期的素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是好?是坏?不少社会人士及素食家们对此问题非常关心。特别是近年来,血管硬化问题严重地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在许多国家因血管硬化而引起的心脏血管及脑血管病变,年年被列为首要的死亡原因。在造成血管硬化的诸多因素,如血脂增高、高血压、肥胖、缺乏运动、紧张、抽烟、内分泌及维他命不平衡等,多吃动物性脂肪为主要因素。这么说来,吃素究竟对血管硬化有无预防及治疗的效果?中国佛教信徒的长期素食对身体健康有何影响呢?台大医学院实验诊断科医师在陈瑞三教授的主持下,提出了十多年来极有学术价值的调查结果。他们运用血液自动分析器、蛋白质电气泳动器、同位素测定器、心电图、X光、眼底镜等现代医学仪器和方法,从多角度来分析长期素食对人体的影响。调查普及台湾省及台北市各地几十所寺庵,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赴全省49座寺庙,接受调查的一共有394人,他们的吃素时间从一年以上,最长达七十二年不等。非素食者血蛋白平均6.1—11克,素食者则6.6-8.8克。以最新仪器“电气流动法”测试,也证实素食者血蛋白完全正常,且比非素食者更平和稳定。首先看素食者每日所摄取的食物营养是否适合现代营养标准?调查结果显示,其总热量、脂肪、醣质、磷质、维他命A、C皆比标准量多。少于标量者为蛋白质、钙质、铁分、维他命B、菸酸,但是比标准量少的这五项,就是非吃素的中国人,也有相似的倾向。此与中国人食物的质量及嗜好有密切关系,并非吃素者独有的现象。在进一步分析素食者的血液及尿的各种成份与非素食者的比较中,发现素食者与非素食者的总蛋白质量及各种蛋白质量非常接近。此外,吃素者的尿素氮、肌酸肝及尿酸等成份,也都在正常范围内。这些结果中显示,虽然吃素者所摄取的蛋白质与非吃素者不同,但其血液中各种蛋白质却相差甚微,且长期吃素者的血清蛋白质之质量皆不逊于非吃素者。(图片来源:国际素食者联盟)如何预防及治疗动脉硬化症实为目前医学界的一大课题。虽然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身体脂肪之质与量的变化却被认为关系重大,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在食物中及血液中的多寡与该症的发生最为密切。饱和脂肪酸在肉类、乳类、乳加工品、蛋类食品中含重高,在植物性食品中含量低,而植物性食品中不炮和脂肪酸含量高者多。自从1952年美国Dr. L. W. Kinsell 等证明人类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如玉米油等植物油),可降低血液中之胆固醇的实验结果发表以来,世界各国有关方面的研究报告相继而出,但是大部份论文所调查的人数及吃植物油的时间尚嫌不足。对于这一点,中国素食者可说是能提供世界上独有的宝贵资料,因为我们能从更多的人数和更长期且严格的植物性素食者中,对此问题深入调查。中国吃素者常食的油类,以花生油、黄豆油及菜籽油为主,并加上小量的麻油,这些都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类,长期食用很明显对血清脂肪有良好的影响。同时分析结果也显示,吃素者的血清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磷脂及全脂各成份都比非吃素者低得多,且吃素者的不正常脂蛋白质型者居少。人体有无患上动脉硬化症?若患此症,其程度又如何?对于这两个问题,检查眼底血管是重要且可行的方法。因此,在台大医院眼科医师们的协助下,他们用眼底镜检查吃素者的眼底血管,结果亦明显地证明了吃素者患动脉硬化症者为数甚低,且其程度也以轻度者较多。在研究调查中,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果,即长期素食者中不仅患动脉硬化症者少,且呈眼底静脉扩张者为数甚多。眼底静脉扩张系一种低血压的现象,普通非吃素的中国人中呈此现象者不会有这么多,这也是长期吃素者患动脉硬化症少的另一有力证明。此外,他们也分别以年龄及性别在血压方面作了调查,结果吃素者患高血压的甚少,且平均血压比非吃素者来得低。但是,长期不吃动物性食物会不会引起贫血呢?对此问题,陈教授也由多方面加以求证。从血液成份中与贫血有关的红血球数及血红素的检查中,发现吃素者的平均值与非吃素者非常接近,且患贫血的比率也不比一般非吃素者高。通常有人觉得,吃素者皮肤颜色显得略黄,但这并非因贫血而引起的。维他命B是为身体造血不可缺的重要成份,其供应通常靠动物性食物为主。从植物性食物中,人类很少能得到其所需的维他命B,因此理论土来说,不吃动物性食物会发生维他命B的缺乏,而维他命B的缺乏又有导致巨红芽球性贫血的可能。但在调查中,居然没有发现吃素者有此症状,虽然他们血中维他命B量降低者占70%。总之,调查结果显示,长期素食对成年人利益多多,特别是对中年人及有动脉硬化倾向的人,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