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是想活的长久还是活的健康,想必人的回答是既要活的长久也要活的健康。 绝经是每个女人必经的阶段,是一个人从成熟走向衰老的过渡时期,是衰老过程的一个转折点。女性更年期一般为45-50岁。 卵巢功能衰退了,女性雌激素下降了,你就进入更年期了。 女性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落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这个时期的绝经相关症状影响着女性的健康状态。 中国妇女更年期症状患病率 更年期扛一扛就能过去么? 调查显示,中国仅1%-2%的更年期妇女会去医院治疗更年期症状,很多人认为,绝经,卵巢功能衰退是自然现象,扛一扛就过去了,殊不知这个自然现象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心情焦虑、抑郁,影响生活质量不说,还是女性此后生命中众多疾病“罪魁”,如血脂代谢异常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骨代谢异常引起的骨质疏松乃至骨折。 谁可以用雌激素? 《绝经期管理与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明确指出:出现三大类症状的人群,建议使用激素补充治疗。 包括: 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阴道干燥、性交疼痛等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低骨量及骨质疏松。 谁不能用? 有适应症,对应地必然有禁忌症,简单地说,如果雌激素或者孕激素会加重病情,或者引发一些严重后果的情况,就不能用的。 对于绝经激素治疗,中国的指南也明确规定了这些人不能用: 已知或可疑妊娠;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已知或可疑患有乳腺癌;已知或可疑患有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近6个月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血卟啉症、耳硬化症;已知患有脑膜瘤(禁用孕激素)。 激素替代疗法,更年期早期治疗,益处远大于风险 妇女在50岁左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高,这正是由于雌激素陡坡式下降造成的。 众所周知,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性作用。当雌激素开始减少时,就补冲,保护作用可以一直持续存在。 如果绝经很长时间,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已经消失,血管内的粥样斑块开始形成,才开始使用雌激素,那么反而容易使得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增加冠心病、脑中风和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指南推荐,要在绝经10年之内或者小于60岁的“窗口期”就开始使用激素治疗。简单地说,要么不用,要用请尽早,晚了再用,风险更大。 更年期症状是病,得治!哪里治? 各大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更年期门诊。 雌孕激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对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的综合管理,除了雌孕激素补充之外。还需要合理膳食,补充钙剂;适量运动,晒晒太阳;戒烟限酒,心情舒缓。
糖尿病患者早餐究竟能不能吃粥?这是许多病友近年来希望弄明白的一个问题。在此,需要明确的是,粥有很多种,有煮得比较烂的粥,也有清水粥。煮得很烂的那种粥,肯定会引起血糖升高。有人认为“一碗粥就是一碗糖水”,此说不免有些夸大其辞。其实,吃粥会引起血糖增高,不全是粥的错。其一,喝粥一般都是在早晨或上午,而在凌晨2:00到中午12:00的这段时间,由于身体激素分泌的原因,血糖普遍偏高,而到了中午和下午,午餐和晚餐时间段,人体的血糖则相对平稳,人们就误认为是由于早餐吃粥的原因才导致血糖升高。其二,早上喝粥的人习惯搭配包子、油条等淀粉类食物,粥原本是碳水化合物,而包子、油条等又是淀粉类食物,这样一来,碳水化合物就超标了,血糖自然飙升。而吃米饭就不一样,吃米饭的同时,往往要吃菜、肉鱼等,后者对稳定餐后血糖有帮助。其三,一般人认为粥容易消化,其实有时候主食比粥更容易消化。粥是流质食物,不用咀嚼就直接喝到胃里,而吃主食就不同了,需要动用牙齿咀嚼,食物在口腔里,就已经有了第一步消化吸收了。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米粥的血糖生成指数并不比米饭高。《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记载,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为83.2,而米粥的血糖生成指数是69,这说明了含有同样碳水化合物的米饭对餐后血糖的反应程度比米粥还高。那么,病友究竟能不能吃粥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一般并不鼓励糖尿病患者喝粥,因为早餐喝了粥,就很难去喝牛奶、豆浆等对稳定血糖有帮助的营养食物。但也不完全反对病友喝粥。需要提醒的是,那些长期习惯喝粥,或因咀嚼功能不好,需要进食粥等流质食物的患者,要想控制血糖需做到以下几点:1.不宜进食太多、太烂的粥;2.最好搭配牛奶、青菜、豆浆等,这些食物对稳定血糖有帮助;3.大米可以搭配麦片一起煮粥,或者用小米、黑米、玉米等煮粥,后者由于是粗粮,纤维多,消化吸收时间长,这些都比白米粥要好。
香甜可口的红薯,是很多人抵挡不了的诱惑,但不少糖尿病患者却担心其含糖量过高,只能口水往肚里咽。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控制数量,搭配合理,正确烹饪,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吃红薯。 研究发现,100克红薯其热量仅是相同量大米的1/3,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低于米、面,因此适当多吃些红薯,至饱腹时,热量和脂肪也不容易超标。此外,红薯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食物中的脂肪、糖排出。再者,红薯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进食者不易产生饥饿的感觉。但糖尿病患者吃红薯,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热量总量控制,吃红薯后其他主食量就要较少。假如减少50克大米、白面食品,就可以吃150克红薯,但一定要适量进食。二是合理搭配,不要经常吃,每周吃一顿即可。吃红薯之外,最好要搭配一些新鲜的果蔬。三是红薯最好蒸煮着吃,煮熟蒸透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素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外,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即中。糖尿病是个终生性疾病,要坚持一辈子的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家庭用药须注意以下9点:1、长期服用某一制剂时,可渐见无效,则须及时换用另一制剂。2、注意药物配伍,以合理使用剂量或慎用、禁用某些药物。如磺脲类与双脲类同时使用可增强降血糖作用。磺脲类与下列药物同时使用时,降血糖作用增强:水杨酸及其盐类、氨基比林、保泰松、磺胺药、胍乙淀、利血平、可乐宁、心得安、四环素、氯霉素、消炎痛等;与下列药物同时使用,其降血糖作用将减弱:异搏定、硝苯吡啶、利尿剂、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雌激素、利福平、巴比妥、氯丙嗪、口服避孕药等。3、口服降糖药,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单纯饮食控制后血糖水平仍较高时,不能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免因无效而贻误病情。4、应定时、定量遵医嘱服用,且须作服药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药名、剂量及增减情况、服法、服药后反应、血糖及尿糖检查结果、饮食情况。5、各种制剂,均宜从较小剂量开始,每晨服1次,然后按病情及疗效逐渐酌增剂量较为稳妥。6、如有胃肠不适、皮肤过敏、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或低血糖反应时,应及时找医生处理。7、注意患者肝、肾功能。口服降糖药(糖肾平除外)在肝脏内代谢,由肾脏排泄,在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中不宜使用。8、中草药制剂疗效不肯定,宜作为辅助治疗,或用于轻型、稳定型患者的治疗。9、口服降糖药以足够剂量治疗一段时间后,血糖若始终很高,疗效不明显,可改用胰岛素治疗。
食品名称熟重(克)热量(大卡)糖类(克)蛋白质(克)干饭100160364稀饭10080182面条100160364面线10014031.53.5米粉10010423.42.6速食面10011525.92.9速食米粉100160364葱油饼10021648.65.4馒头10024254.56.1烧饼100320728全麦面包10025056.26.3土司(白)10028664.47.2萝卜糕1009822.12.5猪血糕10017840.14.5水饺皮10021648.65.4云吞皮10022951.55.7芋头10012127.23马铃薯块1007717.31.9番薯(白心)1005813.11.5番薯(红心)1005813.11.5玉米10011826.63玉米(浆罐头)1008218.52.1玉米(粒罐头)1008519.12.1莲子(干)100222505.6绿豆10013831.13.5冬粉1006314.21.6红豆10017439.24.4
高嘌呤食物 第一类食物是含嘌呤最高的,之后依次降低 第一类 含嘌呤高的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100~1000mg) 肝、肾、胰、心、脑、肉馅、肉汁、肉汤、鲭鱼、风尾鱼、沙丁鱼、鱼卵、小虾、淡菜、鹅、斑鸡、石鸡、酵母 第二类 含嘌呤中等的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75~100mg) 1.鱼类:鲤鱼、鳕鱼、大比目鱼、鲈鱼、梭鱼、贝壳类、鳗鱼及鳝鱼;2.肉食:熏火腿、猪肉、牛肉、牛舌、小牛肉、兔肉、鹿肉禽类:鸭、鸽子、鹌鹑、野鸡、火鸡 第三类 含嘌呤较少的食品(每100g食物含嘌呤<75mg) 1. 鱼蟹类:青鱼、鲱鱼、鲑鱼、鲥鱼、金枪鱼、白鱼、龙虾、蟹、牡蛎2. 肉食:火腿、羊肉、牛肉汤、鸡、熏肉3. 麦麸: 麦片、面包、粗粮4. 蔬菜:芦笋、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菠菜、蘑菇、干豆类、豆腐第四类 含嘌呤很少的食物 1.粮食:大米、小麦、小米、大米、荠麦、玉米面、精白粉、富强粉、通心粉、面条、面包、馒头、苏打饼干、黄油小点心。 2.蔬菜:白菜、卷心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子、甘蓝、芜青甘蓝、甘蓝菜、莴笋、刀豆、南瓜、倭瓜、西葫芦、蕃茄、山芋、土豆、泡菜、咸菜 3.水果:各种水果。蛋、乳类:鲜奶、炼乳、奶酪、酸奶、麦乳精 饮料:汽水、茶、咖啡、可可、巧克力 4.其它:各种油脂、花生酱、洋菜冻、果酱、干果等。
"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是,如果瘦得太快,千万别大意,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 老人变瘦是有度的。正常的变瘦应该以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为衡量标准。BMI值只要在20至24范围内波动,就基本属于正常变化。 还有一个更简便的判断方法:老人如果在一个月内体重减轻了2.5至5公斤,就要检查是否患病了。此外,注意一些生活细节也能发现身体的变化,如以前穿着合体的衣服变得宽大了、腰带松了或感到鞋子肥大了,都不能马虎大意。 能引起老人体重锐减的疾病,比较常见的就是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典型特征中就身体消瘦这一项,即“三多一少”。老人如果突然变瘦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防止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果真的患有糖尿病,建议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治疗,而不能盲目听信广告推销。 当然,也有些变瘦并非疾病造成,但同样不能忽视。因为体重下降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抵抗力降低,因而发生急性和慢性疾病的几率随之增加。体轻者在摔倒时缺乏脂肪保护,更容易骨折;太瘦的人缺乏御寒能力、经不起疾病消耗。老人要以健康为重,不应盲目限食吃素,要保证营养供应。
1.细节一: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造成全身周围神经、微循环和血管病变,造成微循环障碍和血管病变使皮肤血管不能正常扩张,血供的减少也使皮肤没有足够的血液把热量带走,使热量在局部聚集发生烫伤。s+ @. N* J3 {" j% c2 O( d% B 2.细节二:很多泡足浴的人包括糖尿病患者,在泡足浴的时候,都喜欢比较高的水温。对于正常人来讲,高水温的却可以促进血液流动,消除疲劳感。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比较高的水温是不适合的,首先糖尿病患者无法正确的判断水温,如果水温过高,就很容易烫伤,这样就为糖尿病足埋下了伏笔。/ U! p( E+ F; z$ c1 z6 N5 a5 J4 c% Y5 d- P$ R) ? 3.细节三:在洗足浴的地方,卫生条件可能会欠缺一点,而对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治疗专家说,是必要要保持卫生的。因为由于病情的缘故,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力下降。如果在洗足浴的时候,卫生不好,很容易导致感染。) e8 [) G) |: xK& @) d0 yX7 l* r& f0 d% a1 ]) a: ^ 4.细节四:泡足浴的时候,一般会有按摩技师按摩足部。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没有选择好专业按摩技师的话,很容易因为按摩方法不当而导致足部出现问题:比如用力过大,造成皮肤受损:按摩穴位不对,会造成足部疼痛:等等。这些也成为糖尿病足发生的因素。
不管是初患糖尿病还是有相当病史的患者,饮食控制都是糖尿病治疗的根本措施。中老年,体胖的轻型病例,有时单用饮食控制即可达到治愈目的。 (1)视病情轻重制订节食方案。轻型病人往往肥胖,适当节制饮食是主要疗法。采取低热量饮食,主粮的限制可采取递减或骤减的方法,骤减可及时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一般效果更好些。如饥饿感强烈,可选食含糖量少的蔬菜充饥。每日用三餐者,膳食热量的分配按早1/5、午2/5、晚2/5的比例安排食物量;有条件采用少量多餐制者,更有利于减轻每次进餐的糖负荷。中型和重型病人在药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节制。每日主粮和副食的摄入量应按医生的规定,并要相对固定,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太大使尿糖不易控制,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 (2)禁止食用含糖量高的甜食。糖和甜食,应列为不吃之列。水果要视病情而定,病情不稳定时或严重时不吃,控制得较好时,可少量吃,且要观察对尿糖血糖的影响,明显增高时,最好不吃。烟、酒等辛辣刺激之品也应停用。 (3)坚持低糖、低脂、正常蛋白质的饮食原则。饮食控制,应通过合理计算。一般分粗、细两种。细算法适用于医院;粗算法适用于家庭。普通糖尿病人每日主食(碳水化合物)供应量5~8两,副食中蛋白质30~40g,脂肪50g左右。肥胖型糖尿病人每日主食控制在3~5两,脂肪25g,蛋白质30~60g;此为低糖、低脂、正常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适于长期患消耗性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每日主副食蛋白质总量不低于100g。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主食可放宽到9~10两,其它副食酌情供应。 (4)摸索出进餐与血、尿糖变化的规律。摸索自己进餐与血糖、尤其是尿糖变化之间的规律,对于稳定病情,指导用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点主要是靠患者在病变过程中自己留心观察。饮食还要与体力活动相适应,与药物治疗相配合。血糖尿糖增多,饮食要适当减少;增加活动量,主食可增加半两,休息卧床,适当减量;胰岛素用量较大的,两餐间或晚睡前应加餐,以防止低血糖发生。总之,是以适当的饮食变动,求得病情的稳定,维持和恢复胰岛功能,促进糖尿病早日痊愈。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