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的大拇趾出现了骨外翻畸形,这在医学上统称为拇外翻畸形。也叫大脚骨病,是指拇趾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角度的一种足部畸形,是目前最常见的足病之一。一般认为拇趾的外翻角>15度,可诊断为拇外翻。 拇指外翻是最常见的脚部畸形病变,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1︰9~1︰15,尤其喜欢穿高跟鞋,尖头鞋的时髦女性非常多见。医学上称作拇外翻。拇外翻的形成与遗传、穿鞋不适有很大关系。表现为脚形难看,穿鞋变形,还可以伴有拇囊炎,疼痛。常常并发脚垫、鸡眼、爪形趾等脚趾畸形。那么拇指外翻畸形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女性患者要比男性多呢?造成拇指外翻的原因有哪些呢?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脚拇外翻有一定遗传倾向,家里人有患拇外翻的,子女患拇外翻的概率明显增大。由于女性足部韧带强度较男性弱,在同等遗传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拇外翻。而且韧带柔韧性随年龄增长而减弱,这也是拇外翻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的原因。 第二:女性经常穿高跟鞋、尖头皮鞋,使得前足紧紧地被包裹,并且在穿高跟鞋站立时,迫使足部强行挤进窄小的三角区域里,脚趾处于不正常状态。长此下去,就会逐渐形成大脚骨畸形。 第三:与长久站立、行走时间过长,负重过度有密切关系。 ?第四:有扁平足患者朋友更易患拇外翻。其它原因包括:外伤后处理不当、足部肌力不平衡、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等。 首先我们明确几个与脚拇趾外翻有关的几个常用的角度:拇外翻角、跖骨间角及趾骨间角。 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一跖骨纵轴线与第一趾近节趾骨纵轴线之夹角。正常 ≤15° 。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第一、二跖骨纵轴延长线之夹角,正常≤9°。趾骨间角(Interphalangeal Angle)IPA:第一趾近节趾骨与远节趾骨纵轴延长线之夹角,正常11~18°。 脚拇外翻按物理检查分型:I度:外翻的脚拇趾与其它的脚趾不发生挤压。II度:外翻的脚拇趾与其它的脚趾发生挤压。III度:外翻的脚拇趾与第二趾相互重叠。 脚拇趾外翻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外翻畸形。1、轻度外翻畸形HVA>25°,IMA≤13°,脚拇趾跖趾关节对合欠佳,拇囊处疼痛。2、中度外翻畸形:大拇趾外翻HVA25°∽35°,IMA13°∽16°,脚大拇趾跖趾关节半脱位,可伴有跖骨头下胼胝体疼痛,锤状趾畸形等。3、重度外翻畸形:大拇趾外翻HVA>35°、IMA>16°,拇趾跖趾关节脱位,可伴有其它脚趾跖趾关节脱位,伴跖骨头下胼体疼痛,锤状趾、叠趾畸形等。 拇外翻是指大脚趾向外倾斜,大于生理角度15度的畸形变化。外翻的大脚趾除了会挤压其他脚趾,也使大脚趾近端的趾骨头向内侧产生不正常力量与运动,导致第一跖骨基部突出,在行走时,大脚趾滑液囊容易和鞋子产生摩擦,造成剧烈疼痛和厚皮。大脚趾外翻的初期症状为:第一跖骨隆起处红肿、疼痛,局部皮肤发炎,甚至溃疡。到了后期,严重者大脚趾会与第二脚趾重叠,将第二趾挤向背侧,形成所谓的“鹰爪趾”,经常与鞋子摩擦、引起不适。 由于大脚趾畸形,功能受影响,行走时势必增加前足其他部位的负担,加上跖趾骨关节变形,因此也会发生足底疼痛,称为跖骨疼痛。而因大脚趾滑液囊肿、又有跖骨疼痛,每走一步都会有尖锐痛感,到后来可能无法穿着鞋子走路,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所以出现大脚趾外翻时一定要尽早治疗。 如果是简单的拇外翻,可以通过矫正器来达到治疗效果,比如说用肉眼观察大脚趾有轻微倾斜,可以平时多穿舒适的鞋子,不能穿尖头或小号的鞋子让脚受到压迫,有时间也可以自行给脚趾按摩,也可以买拇外翻矫正器来进行矫正。 选择有科学足弓设计的鞋子或者鞋垫,三点受力,减轻地面来自人体的反作用力,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 如果情况已经达到让自己都感到很严重的时候,建议去正规医院骨科检查并及时接受治疗,拖延时间只能使病情恶化,因为大家都明白,病痛不会因为的忽视而自己变好的,只会耽误病情,延误更好的治疗时机。 手术方法有很多种,可分为软组织手术与骨性手术。手术方法如此之多,说明拇外翻的治疗较复杂,影响疗效的因素较多,故术前应认真研究,因人而异,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脚拇指外翻术后康复治疗的原则是以恢复足趾原有功能为目标,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加强重点关节的功能锻炼。康复治疗,根据截骨处愈合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康复方法,以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 脚拇指外翻出院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弹力绷带需加压包扎6周。术后12-14天拆线,术后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到医院复诊。术后可以穿特制矫形鞋。术后患者可自己行走,行走时前脚掌及足内侧禁止负重行走,应足跟及足外侧负重行走。具体情况因手术方式不同有所差异,以手术医师医嘱为主。 出院后康复锻炼可行股四头肌、踝关节、跖趾关节的功能锻炼。避免劳累、前脚掌及足内侧负重,6个月内不可以穿窄鞋或高跟鞋。选用鞋头宽,鞋跟不宜太高,防止过早剧烈活动,造成关节不稳定,导致脱位等。 总结,不要忽视足部疼痛,它并非由单纯的劳累引起。可每天用温水泡脚,外用樟脑酊、红花油等消肿、止痛。脚拇外翻虽有保守治疗的方法,但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能减轻疼痛症状,但不能纠正已发生的畸形。许多研究者证实,拇外翻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畸形,保守治疗往往只能在畸形刚刚出现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起不到根本性的治疗作用。
运动损伤(Athletic Injuries)指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有关。如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另外,群众性运动损伤原因主要是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以及没有教学、专业指导。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软组织运动损伤应由(骨科或运动医学)医生判定并治疗。不可自行盲目猜诊乱治,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这里讲的运动损伤仅仅是软组织损伤。对于关节脱位、骨折、出血、头脑外伤等,需要其它方法治疗。
经常会有人问,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能不能做核磁共振?或者想做,核磁共振操作技师也不给做。有的甚至要求出证明,是否可以做检查。此时很为难临床医生,因为医生不知道哪里的设备是否具有检查能力。【不同设备性能不同,请按操作技师要求安排】
有这样两个头晕病例。 一是一位先生,晨起突然头晕,看东西旋转,不能上班了。按照眩晕症口服药物无效。担心脑子里出现问题,就要求做了头CT、核磁共振等,结果都正常。又来到我们骨科门诊,要求做颈椎核磁共振、CT,被拒绝。因为除了头晕,没有颈椎病的其它症状和体征。让他去耳科看看,结果被取出较多的“耳屎”!头晕症状立即消失。 另外一名中学生,时常头晕,到儿童医院进行多项头部、心脏、血液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后来母亲为她掏耳朵,取出较多的“耳屎”,然后头晕症状也消失了。 这里我简单讲述几个常见的头晕疾病,注意鉴别。关键决策还是听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