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越来越爱美,对于自己的脸型总觉得不满意,或者地包天,或者国字脸,又或者脸太大。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做正颌手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正颌外科手术只是通过巧妙的手术设计来移动面部骨骼,使之达到一个正常或理想的位置,从而改善颜面外形与口颌系统功能。很多民间俗称的“地包天”、“龅牙”、“方脸”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正颌外科手术矫治。对于“地包天”等需要做正颌手术的人来说,并不是简单的直接住院,然后等待手术就可以了,手术之前往往需要先做正畸治疗。患者需要到正畸科就诊进行牙列取模、拍摄X片或颌面CT;同时也要找到外科医生协商后初步拟定手术方案,并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外科手术与全身麻醉;在正畸治疗结束后,正颌与正畸科医生再次会诊,评估患者当前的咬合关系和面型,同时进一步确认手术方案。办理住院以后,对于是如何进行手术的,估计大家非常好奇了,那就来讲讲如何麻醉和手术吧。首先,入院第一天或者第二天会需要做些检查来看是否符合手术指标,比如抽血化验,还有其他检查,符合手术条件后,医生会确定好手术日期,术前一天告知需要准备的东西,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谈好手术方式还有大概会用到的费用,麻醉医生也会在术前一天来访视,评估你的基本情况,对于手术麻醉有个事先了解。麻醉当天会有手术室护工来接病人,在等待区等待,等术前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会共同接病人,询问有无禁食,有无感冒咳嗽等特殊情况,然后核对信息,确定无误以后进入手术室。不要以为在全麻下做正颌手术是很恐怖的事情,其实就是打了一个静脉针然后睡了一觉而已,所有的手术都是在你进入梦乡以后完成的。护士会在脚上打一个静脉留置针,之所以打在脚上,是因为手术在颌面部,脚上方便观察及术中用药,而且会有几天吃喝拉撒都在病床上,所以别担心走路的问题。打完针以后,就会在留置针那里推麻醉药,你会觉得晕晕的,相信我,没数到五十下,就会睡着了。然后麻醉医生会在鼻子里插一个气管导管,是为了术中通气用的,因为你全身麻醉以后是没有呼吸的,需要用呼吸机维持呼吸。然后就是消毒,铺巾,做手术了,手术医生会根据术前的方案进行手术,一般正颌手术会持续5到6小时,别以为麻醉医生就没事了,在这期间,麻醉医生会连续监测你的生命体征,维持出入平衡,保证麻醉深度,评估出血量并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大部分正颌病人手术后会保留气管导管进ICU观察一晚上,为了防止术后伤口渗血及肿胀影响呼吸。一般手术完以后一直到刚进入ICU的时间,病人是不会记得的,因为带管的原因,会用一点止痛和镇静的药,可以缓解不适,也可以预防躁动引起出血。大部分病人会在手术以后的第二天醒来,如果出血不多,手术部位不肿胀影响呼吸,会拔除气管导管,这样病人就可以讲话交流了,也可以转回普通病房由家属照顾了。手术并不可怕,但术后康复却是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病人有一到两个月会觉得嘴巴发麻,然后无法用力咀嚼,只能喝汤吃粥了,所以对于想减肥的美女帅哥来说,这也是个好时机啊……变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是看过很多做完以后的美女帅哥,那代价我觉得挺值的!准备做正颌的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了么,欢迎来骚扰!文末有彩蛋哦……(附图)术前检查拍的片子,美女是个明显的上颌前突美女已经进入梦乡啦,鼻子里的插管是通气用的医生在消毒了,是不是黄黄的 这是手术中用到的器械医生已经在做手术咯,等着美女大变身吧 这是术中监测生命体征的,放心,麻醉医生在盯着它术后入ICU,术区接受冰敷术后第一天,美女已经醒啦,顺利拔管,胜利
一、引起唇腭裂的原因有哪些?目前医学上还不能确切知晓唇腭裂的发生根源,通常有以下两大原因: (一)环境因素:母亲怀孕早期(怀孕3个月以前)出现下述某种状况可能会导致宝宝唇腭裂:1.病毒感染:如孕妇上呼吸道感染、风疹等。 2.药物作用:如服用抗癫痫药、类胆固醇、抗过敏、抗癌药物等。 3.内分泌:精神性或损伤性因素,如遭到强烈的精神刺激、身体外部遭损伤等。 4.营养因素:早孕期呕吐,厌食,偏食等导致维生素D、叶酸、铁、钙等缺乏。 5.其他因素:如照射X线,吸烟,酗酒,缺氧。 (二)遗传因素: 唇腭裂有相当部分是遗传的,直系亲属有唇裂者,其后代发生该病的比率为4%左右。一般唇腭裂发生在第一胎的概率为1/600,如果第一胎是唇腭裂的在第二胎发生唇腭裂的几率为3/100。二、唇腭裂会遗传吗?唇腭裂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遗传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母亲在孕期接触放射线、曾经服用药物、头三个月内感染病毒性疾病或其他疾病,如感冒、风疹等,妊娠初期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导致胎儿形成唇腭裂。父或母本人有唇裂时,其子女发生唇裂的机会比普通人群会高一些,因为唇裂本身是有遗传倾向的。但是遗传机率很低。三、唇腭裂手术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对于唇腭裂患者,原则上是越早治疗越好。唇裂手术在患者机体免疫力健全的情况下,最早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手术,也可在出生3个月后,因为这时不仅婴儿的免疫力较强,可以耐受感染,而且这时机体的组织细胞都很幼稚,不易形成瘢痕,为术后畸形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腭裂手术则最早也要在婴儿出生6个月后进行。家长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治疗: * 出生后2~4周初诊,并开始术前牙床矫正; * 3个月左右接受唇裂修复术; * 2岁左右接受腭裂修复术; * 2.5岁左右开始语言治疗,每半年一次; * 3岁左右接受心理治疗; * 5岁左右接受腭咽闭合不全的治疗; * 学龄前开始,视情况接受唇腭裂二期修复; * 15岁以后可接受正颌外科治疗。唇腭裂患儿出生时,家长的不良心态很可能会影响求医的态度。希望患儿家长首先树立唇腭裂可治的信心,同时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现在多数学者认在长期的治疗中,家长还要帮助孩子摒弃自卑心理,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快乐、健康的有用之才。四、唇腭裂会对孩子带来哪些障碍?患有唇腭裂的孩子会出现面形、心理、语言、听力、体格、体能、兴趣、能力等方面的障碍。手术矫治是先天性唇腭裂患者恢复正常面部形态和功能的唯一方法。经过手术,功能和形态都可恢复到正常状态的90%以上。五、宝宝患有唇腭裂如何喂奶?为了有效地吸吮乳汁,宝宝需要使口腔保持一个良好的真空或密闭的环境,舌头的位置也要正确。 有唇裂的宝宝可能不容易含接住妈妈的乳头,也不能很好地用自己的嘴创造一个气体密闭的环境,因此,吃奶比较困难。现在市场上有专门针对于唇腭裂宝宝使用的专用奶嘴。设计的特殊样式可以帮助宝宝顺利的用奶瓶喝奶。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用吸奶器吸出来用专用的奶嘴来喂宝宝六、唇腭裂术后护理对患儿生长、发育、营养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判定对麻醉和手术的承受能力。按照医嘱作好各项术前检查。 对唇裂手术患儿应观察面部皮肤有无溃疡、疖、痈等;对腭裂手术患儿应检查口内及耳、鼻、咽、喉等部有否炎性疾患和上呼吸道有无感染。如伴有上述情况,应先进行治疗,暂缓手术。 唇裂患儿术前三天开始练习用调羹进食,以适应术后需要。 儿童术前需用漱口剂清洁口腔并擦净鼻腔污物;成人术前三天应作常规洁牙,并以漱口水含漱。 术前皮肤准备一般以肥皂水洗净局部并刮除唇、面部细毛;成人刮净胡须及剪短鼻毛。 术前一天作青霉素皮试和普鲁卡因皮试。 全麻者手术日清晨禁饮食。术前半小时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需要输血者应作好输血前准备。 准备全麻床铺。 ①术后全麻未清醒前,应在苏醒室有专人护理,防止呕吐物或血液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全麻清醒前,应使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应严密观察喉头水肿及伤口有无出血的情况。 ②全麻清醒后6小时,可给予少量饮料。唇裂修复者,流质进食1~2天,2~3天后可改为半流质,6~7天后可进柔软的普食。腭裂修复者,流质持续6~10天,10天后可给稠软半流质,半月后给软食。 ③术后可考虑适当给予全身及局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除此之外,每日还应清洗术创与口腔。 ④唇裂修复术5~7天拆线,腭裂修复术8~10天间断拆除缝线。⑤术后近期内,患儿不得哭闹、大声喊叫等影响伤口愈合的不良行。七、注意事项1、宝宝做了之后,买点好的去疤痕的药。这样,宝宝大了,就看不出来的。2、手术后接着用药,效果好。3、做完手术,问医生,买什么药管用,别信广告。4、宝宝手术那天是不能吃东西的,而且那个时候也不能用奶瓶,用小勺喂 .术后选用汤匙喂养的意义 原因1:术后吸食奶嘴会引起伤口局部张力过大,致伤口愈合不全.原因2:术后伤口疼痛,孩子亦不愿吸食奶嘴致进食不足。方法1:选用平底匙而不宜选用深底匙,避免金属制品。方法2:盛取食物应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加。5、手术那天,宝宝肯定会闹。因为不能吃东西饿,然后手术完了,六个小时之内也不能吃东西。八、唇裂修复术先天性唇裂一般分为单侧唇裂和双侧唇裂。根据裂隙程度又分为唇红裂、不完全唇裂和完全性唇裂。完全性唇性的特点包括:裂隙呈三角形,患侧鼻翼偏平,鼻端低平,鼻翼内外脚间距加宽,外脚低下,鼻小柱斜向裂侧,双侧唇裂鼻小柱短。或并有口轮匝肌裂开,错位。唇裂修复要求为:①精确解剖对位,修复裂隙。②重建口轮匝肌的方向。③重建鼻基底、唇峰、唇珠。④修复鼻孔及鼻端。[鼻唇解剖]1.鼻唇的表面结构 鼻唇分为3部:①皮肤部 ②移行部 ③粘膜部及其表面结构2.唇裂病人的口轮匝肌除裂开处其浅层肌肉纤维方向在鼻翼基底几乎呈垂直位,内侧肌肉纤维发育较差,因此术中应注意口轮匝肌的复位,才能获得术后良好的上唇运动功能[图2 ⑴ ⑵].[适应证]1.生后3个月身体健康,可行修复术。2.2~3岁的唇裂修复同时矫正唇裂的继发畸形及口轮匝肌复位。3.术后2年2次修复唇裂继发畸形。[术前准备]1.病人应有较好的营养状况,血色素在10g以上,应在无急慢性炎症时手术为宜。术前需常规全面身体检查及改善一般情况。2.术前1~2日清洁口腔和鼻孔。[麻醉]常用麻醉方法主要是:1.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此项麻醉有利术中呼吸道管理。[手术基本步骤]1.定点 确定上唇的表面解剖基本点。常用基本点有7个,点1在健侧唇峰;点2在人中最低点;点3在患侧唇峰,1~2=2~3;点4和6在唇裂隙两旁鼻基底结上,点4到鼻小柱缘与点6到鼻翼内缘之和等于健侧鼻孔宽度;点5在健侧鼻孔中点;点7在患侧唇红的由厚变薄处。除上述基本点外,根据不同的修复方法,尚需增加定点方可进行不同的修复。2.分离 如鼻基底裂隙较宽,缝合时张力大,应先行分离牙槽沟,达到减张的目的。先于两侧唇红各作一缝线牵引,翻开唇部,再在牙槽沟部略偏唇侧作粘膜切开,用刀柄紧贴骨膜向上分离;病侧的分离范围要大于健侧,有时需延伸分离至鼻翼基底部,使面颊部的软组织充分松动,使其缝合后无张力。然后用1∶20万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小纱布堵塞,压迫止血。如果裂隙较窄,可不必分离达此平面。3.切开 先在裂隙两侧上唇各用一唇夹压迫止血,然后按定点划线方向用尖刃刀自下向上全层斜行切开,保留粘膜比皮肤略多些。再将皮肤、肌肉、粘膜各层作分离。保留切开的红唇部,以便修复唇珠。4.肌肉层的分离与缝合 分别在皮下与粘膜下将肌肉层分离出来,然后分别在鼻小柱根部与鼻翼的基底部分离和剪断,并将其分成2~3个三角形的肌肉瓣。然后将三角形的肌肉瓣交叉重叠缝合,先将外侧上部三角瓣缝合在鼻小柱根部,下部三角瓣交叉缝合在红唇上方使口轮匝肌完全复位。5.缝合 按设计切口,先缝合粘膜,缝结打在口腔侧,再交叉缝合肌层,自上而下。然后用3-0~5-0尼龙单丝线或聚丙烯线缝合皮下和皮肤。最后作Z形唇红缝合,避免由于直线缝合引起浅的唇红裂。将薄侧唇红的移行部切开,再将唇侧唇红形成三角瓣嵌入,以增加薄侧唇红的厚度,使上唇厚度均匀对称,最后切除多余的组织。
现在很多家长对小孩牙齿不太重视,觉得乳牙迟早都要换的,坏了就坏了,只要不疼,是不会想着到医院来看牙的。殊不知,乳牙坏了,首先是影响咀嚼,牙体的缺损导致咀嚼功能明显降低,有的还会形成偏侧咀嚼,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第二就是影响恒牙的萌出,乳牙的龋坏使得食物残渣等易停留在口腔,进一步恶化口腔卫生状况,导致新萌的恒牙也容易龋坏。第三乳牙龋坏到牙神经就会发生疼痛,前期症状不明显,等小朋友觉得疼痛的时候,可能炎症已经慢慢进展到根尖周了,这个时候往往伴随根尖骨质破坏、牙根异常吸收,如果炎症波及到其下方的恒牙胚,那么后继恒牙就会发生釉质发育不全、早萌或迟萌、萌出位置异常等等一系列问题。近期,我们医院就收治了这样一个小朋友,十几天前,发烧后出现左侧后牙疼痛,轻微肿胀,去当地医院看后需要行根管治疗,但小朋友不配合,所以家长就只采取了输液抗炎治疗,无奈效果不佳,3天后疼痛加剧,肿胀明显,于是来我们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左颌下间隙感染,急行全麻手术治疗,拔除龋齿,而且牙囊破坏,可能会影响恒牙的萌出。估计很多人对间隙感染不太了解,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一般化脓性感染会有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严重者,会出现高热,寒战,脱水,白细胞增高,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这个小朋友因为左下五的乳牙坏了,没有及时行根管治疗,不仅导致牙囊破坏,而且因为位置比较靠近口底,肿胀明显,影响呼吸,如果不及时手术切开感染部位,可能会因为继续肿胀导致窒息!明明是一个根管治疗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导致间隙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实在是太让人心酸。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未治疗率达97.1%。可见我国儿童乳牙口腔保健工作形势很严峻,而且低龄儿童的患龋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在我们医院,由于乳牙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骨髓炎和间隙感染的例子并不少见。希望各位家长引起重视,在乳牙全部长齐之后,养成半年左右就医的良好习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而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就要注意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是预防龋齿的关键,家长们,行动起来吧!
前言: 现在,麻醉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小到孩子做个磁共振检查,大到手术,甚至街头行骗都号称用上了麻药(这个我不信,毕竟麻药是受管制的,更何况我们还有警察和朝阳群众)。 那近日在马来西亚上演的老三派人刺杀老大的宫廷大战使用的是麻药吗?No!那是神经毒剂,军火级别的武器,边陲皇室宫斗专用,普通人连碰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那孕妇使用全身麻药会影响胎儿智商吗?孩子用全身麻醉会影响大脑发育吗?我相信不少人可能都会遇到这种问题。 现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终于把“麻醉是否影响孩子智力”的坑给填了,我等这个结果好几年了(下面会讲到),还以为有生之年都看不到它更新了(因为这类儿童麻醉研究太难做了)。 首先,麻醉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1. 局部麻醉(患者通常意识清醒,例如剖腹产常用的腰麻;补牙麻醉)一般只有局部作用,合理应用情况下不会影响中枢神经,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2.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会让人失去意识、痛觉,一般所说的影响大脑发育,也是针对全身麻醉而言,而FDA这个警告也只针对全身麻醉。 FDA对全身麻醉的警告如下: 在三岁以下儿童或在妊娠最后3个月的妇女中,重复应用或长时间使用全身麻醉和镇静药物,可能会影响儿童大脑的发育。 医生应该为幼儿和孕妇权衡手术的风险和获益,尤其是手术时间可能超过3小时,或者3岁以下儿童需要多次手术时,更应与相关家长讨论。 这句话的重点是:3岁以下或妊娠最后3个月、多次手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 其实,每个手术都是衡量风险和获益的过程。 所以,当医生让孩子做手术时,父母怎么抉择? 对于急诊、急救手术、挽救生命、挽救重要功能的手术,那就只能是:快做!来不及说了! 这类手术不做可能会危及生命,例如急诊阑尾炎手术、肠梗阻手术、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这些疾病往往保守治疗已经没用,拖得越久,可能更多并发症出现,预后也可能越差。 这种人命关天的情况,当然是手术获益远大于风险了。全麻只是影响智商而已,不做手术是影响生命。 看看下面美国儿科学会举的两个例子,这些情况下,你会同意孩子去做全麻手术吗? 例子1:1岁半的孩子脸部有一个大伤口,急诊医生建议到手术室全身麻醉进行缝合,做还是不做? 这种脸部伤口缝合,要缝得好看,需要很长时间,那对于1岁多的孩子来说,长时间全身麻醉不是影响大脑发育了吗?而且脸部大伤口并不是致命伤,在急诊简单缝合也是可以的,值得冒这个风险吗? 好吧,如果是我,我一定毫不犹豫就让孩子接受全麻手术,因为伤口不是在屁股上,而是在脸上啊! 在全身麻醉下,医生可以用整形级的缝合技术缝合脸上伤口,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脸上的疤痕,脸上有疤痕很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自信,即使麻醉影响智力,但将来智商不够,脸蛋来凑吧,看看现在大家都吼着自己是外貌协会,没有几个人说自己是才华协会,就知道先保住脸蛋再说。 但如果伤口在屁股上,我就没所谓了,在急诊简单缝缝吧,最多长大后穿条大裤衩遮住就好了。 例子2:1岁多孩子反复中耳炎,医生建议鼓膜切开然后放耳管。那可以等到孩子3岁以后才做手术吗? 这个手术必须做!因为慢性中耳炎可能导致听力和言语问题,1-3岁正是语言和听力发育关键时刻。更何况这个手术时间不长,也是单次手术而已,全麻不会对孩子大脑发育有太大影响。 而对于一些可以择期的非急诊手术,那可以问问医生是否可以推迟手术,等孩子3岁以后再做。 有些手术是可以推迟的,最常见的就是全麻牙科手术。例如我家孩子就做过。 3年前,医生让我家孩子全麻补牙的时候,FDA还没有公布这个警告,只是说全麻可能对“幼儿”有影响。 当时我同意了全麻补牙,但我家的当权人士不同意。当权人士认为:牙还没有明显驻洞,不值得冒这个风险。 但我家当权人士没考虑到的一点就是:加拿大这种补牙手术排期至少半年,那时候孩子得多大了。 果然不出所料,孩子都过完4岁半生日,才去做的手术。当然,在等候手术的这段时间,牙医会给孩子洗牙、涂氟,尽量让蛀洞别大下去。 不过现在有FDA这个结果,我们就不用担心今年我家孩子可能还得做的全麻手术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 PS:YY告诉我上次她在手术室补牙的时候,吸了香蕉味的麻醉气,然后就睡着了。我脑补了一下,画下来... 参考: https://www.fda.gov/Safety/MedWatch/SafetyInformation/SafetyAlertsforHumanMedicalProducts/ucm533195.htm
每一个手术对病人而言都是一次创伤,与创伤如影随形的就是疼痛。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主观上的痛苦、不适,而且客观上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等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病人术后的顺利康复。下面将分别从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4个方面进行分析。1.术后疼痛可刺激交感神经致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负荷量增加、心肌耗氧增高。若既往史中有冠状动脉疾病者较易发生劳累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一般发生在术后2~3天。2.手术后呼吸机能会暂时降低,手术部位越靠近膈肌,呼吸机能越低落,在临床上胸部及上腹部手术患者最显著,而远离膈肌的下腹部、四肢、头部手术对呼吸影响相对较轻。此类影响一般在术后第1~2日影响最大。3.术后因手术和麻醉等因素相关的原因发生恶心、呕吐、肠梗阻。尤其在剖腹手术后,消化道机能的抑制较大,结肠壁运动、肠蠕动低落,持续到术后2~3天,疼痛又复降低消化道运动,促使肠梗阻的发生。4.手术损伤使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氢化可的松、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分泌亢进,使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睾丸素)的分泌抑制,在这种影响下体内葡萄糖、游离脂肪酸、酮体、乳酸的血中浓度升高,机体代谢和氧耗量增高(想象一下自己100米赛跑时的状态)。如果此种状态持续时,患者就会出现术后疲劳感。术后镇痛可减轻或防止患者机体对疼痛刺激的一系列应激反应所造成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从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病人的主观舒适性。所以,我建议每一位患者,只要经济情况允许,手术后都建议使用镇痛泵(自认为可以媲美关公刮骨疗毒者例外)。本文系彭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正颌外科(orthognathic surgery)是采用外科与口腔正畸联合矫治牙颌面畸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它集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口腔解剖生理学、麻醉学、颜面美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为一体,特别是采用外科手术与口腔正畸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达到单独外科手术或口腔正畸矫治难以到达的功能与形态均满意的治疗效果。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万启龙 牙颌面畸形常是在颅面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面部的生长相对缓慢及持续时间长,其生长依赖于邻近软组织及颌骨自身功能活动的刺激,这些功能活动的异常就会影响颌面部的生长发育趋势,从而导致畸形的发生。牙颌面畸形可以分为发育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畸形是由于外伤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面部畸形或组织缺损;发育性畸形则是由于面部骨骼生长发育异常所致,正颌外科治疗的主要对象是发育性牙颌面畸形。牙颌面畸形可以分为:颌骨前后向发育异常,如上颌前突、上颌后缩、下颌前突、下颌后缩等;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如开合、长面综合征、短面综合征等;颌骨横向发育异常,如宽面畸形、咬肌肥大、下颌角肥大等;颏部畸形,如颏发育不足或过度;颜面不对称畸形,如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单侧下颌发育过度、半侧下颌角肥大、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畸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