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nnial Park(李世康图片) Nashville(李世康图片) Bicentennial Capitol Mall State Park(李世康图片) Vanderbilt University(李世康图片)
Michigan Avenue(李世康图片) Navy Pier(李世康图片)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李世康图片)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李世康图片)
Harvard University(李世康图片)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李世康图片) Wall Street(李世康图片) Washington, D.C(李世康图片) Times Square(李世康图片)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李世康图片)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李世康图片)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李世康图片) Stanford University(李世康图片) J. Paul Getty Museum(李世康图片) Palace of Fine Arts,San Francisco(李世康图片)
肺部手术多久康复?肺叶切除手术目前有很多种方式,比如传统的开胸大切口手术、微创小切口手术,还有现在使用较多的腔镜下手术。开胸手术创伤是比较大的,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比如术后疼痛、咳嗽、血气胸、肺部感染,开胸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来说高一些。开胸以后对呼吸、循环都有一定的影响。腔镜下微创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相对少得多,病人恢复得相对较快。肺部微创手术一般术后第2-3天就可下地活动,5-7天常规可出院。不过想要完全恢复体力,肺叶切除一般是3个月左右,绝大多数人术后3个月可以正常工作。肺功能恢复到接近术前状态一般在半年左右。肺叶切除后多长时间能恢复,往往跟个体有很大的关系,取决于患者年龄、既往是否有长期吸烟、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肺功能检测的指标是否接近正常。任何疾病都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除了患者自身基础身体状况和心肺功能之外,术后饮食情况、营养状况、患者心态等都与手术后恢复有关。比如一个长期抽烟的肺癌病人,如果营养状况较差,术后恢复必然是相对比较慢的。肺部微创手术后多长时间不咳嗽?很多人疑惑,手术前完全不咳嗽,为何手术后却咳个不停。术后咳嗽属于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操作有关,最多的原因是术中淋巴结的清扫对气道的刺激,此外全麻病人气管插管也会刺激气道。而人体呼吸系统存在着密集的咳嗽感受器,切除的肺叶会残留一个断端,这个断端在吸入和呼出气流时更容易受到刺激,而每一次气流冲击,咳嗽感受器就会将信号反射到大脑的咳嗽中枢,诱发咳嗽。尤其是腔镜手术后,出现咳嗽的病人是比较多的。术后咳嗽往往要3-4个月,有的患者会持续半年甚至更长,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多数会在说话的时候感觉有刺激性的咳嗽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躺平了想咳嗽,干咳少痰。反复咳嗽者可以服用一些止咳的药物来减轻咳嗽的情况,多喝水,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润肺的食物,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单纯性的术后咳嗽不必过于担心,对症处理就行。但是如果合并发烧或者咳黄痰,则建议患者去医院验血及拍胸片,排除肺部感染或者排除有没有明显的胸腔积液。
肺部手术后咳嗽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因为切断支气管,因此支气管残端有刺激,引起咳嗽;2、肺部手术需要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插管对气管、支气管黏膜有损伤,气管黏膜上皮在修复过程中会出现咳嗽;3、部分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是术后出现咳嗽原因之一。肺部术后出现咳嗽多为干咳,即没有痰,持续1-3月不等,逐渐恢复正常。如果干咳明显,服用镇咳对症药物处理,无需特殊干涉。
肺癌一旦确诊,必须要做基因检测。著名肺癌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首席专家吴一龙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患者总体五年生存率不足15%,一旦确诊,基因检测对于治疗非常重要。而针对靶向药物耐药的问题,吴一龙强调,目前已经有新的克服耐药的方案,相信未来在耐药问题上还将会有更多新的突破。耐药问题已有新方案应对据悉,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不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约75%的NSCLC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2004年以前,手术、化疗、放疗等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肺癌早期具有隐蔽性,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发生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而放化疗会导致大量正常细胞在治疗过程中被杀死,副反应较严重,患者的治疗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2005年世界首个肺癌口服靶向药在中国上市,晚期肺癌的治疗在放化疗后终于有了新的选择。而2009年首个肺癌治疗靶点EGFR的发现和相关研究的推动,意味着靶向治疗正式开启了肺癌精准治疗的崭新篇章。”吴一龙教授表示,“靶向药物能特异性地与一些明确的致癌位点相结合,使肿瘤细胞发生特异性死亡,不伤及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因此全身副反应小,作用精准、效果优越。特别是研究发现,约45.9%的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有EGFR突变,远高于西方患者。因此,EGFR靶向药的出现满足了很大一部分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需求,相比传统治疗手段显著延长了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首席专家吴一龙教授尽管一代、二代EGFR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约2/3的患者会因T790M突变而发生耐药。“这时患者主要表现为病灶较治疗前增大较多,或者新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这是因为变异的肿瘤细胞会不断与靶向药对抗,导致靶向药效果不明显了。因此,一旦出现耐药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教授谈到,“2017年上市的第三代EGFR肺癌靶向药作为一、二代靶向药的耐药后治疗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显著改善了这部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另外,不仅仅是EGFR靶点,例如针对ALK靶点的二代靶向药也在近年来先后上市,部分解决了一代ALK靶向药的耐药问题。”吴一龙教授补充到,“从去年开始,临床上又出现一种新的克服耐药的方案——‘抗体偶联药物(ADC)’,以及未来还有三到四种非常革命性的创新治疗方案也在研究之中。我们相信未来在耐药问题上还将会有更多新的突破。”确诊后做基因检测很重要“第三代EGFR靶向药近年来也陆续获批了晚期一线治疗的适应症,不仅显著延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缓耐药的发生,还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存获益以及更好的安全性,”周清教授指出。“晚期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而早期做完手术以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不复发,或者推迟复发。得益于靶向治疗相关研究的进展,相对传统的术后辅助化疗,EGFR突变的早期患者术后也能通过辅助靶向治疗进一步降低复发率,且毒副作用轻微,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针对读者询问为何确诊肺癌后要做基因检测的问题,吴一龙教授强调,无论具体分期,在使用有明确靶点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前,均需进行基因检测。第一,患者确诊的时候必须要做,要确定分型;第二,发生耐药的时候肯定要做,要找到耐药的缘由;第三,建议早期患者治疗后定期检测,检查是否有基因重现,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相关的干预。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教授填补临床治疗空白肺癌治疗迎来全新突破相对于EGFR、KRAS、ALK等常见的靶点,罕见靶点的发生率较低且缺乏对应药物,这部分患者一直面临着被忽视、难治愈的困境。周清教授表示,近年来针对少见和罕见的驱动基因靶向药物发展十分迅速,例如2021年国内首个针对RET靶点及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靶向药先后获批上市,让这部分患者终于摆脱了“无药可用”的困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MET抑制剂获批,意味着针对MET罕见突变,中国独立实现了药物首创和‘从零到一’的突破,以及本土研发和国际接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尽管不少肺癌患者的治疗需求已通过靶向治疗得到满足,但在亚裔患者中,相当一部分的NSCLC患者驱动基因为阴性,SCLC在相关驱动基因的研究上也面临困局。因此,当前靶向治疗并不能满足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需求。吴一龙教授指出,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广泛应用,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手段。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疗多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2018-2019年,国内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相继获批上市,开启了肺癌免疫治疗的新时代。“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的疗效持久,时间跨度也较大,具有良好的拖尾效应,且不良反应整体发生率低于化疗,绝大部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都是可逆的。而晚期鳞癌及无驱动基因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等更多不同类型的患者也因为免疫治疗的出现有了新的治疗选择。”吴一龙教授补充道。采写:南都记者曾文琼实习生:郭馨阳、肖童丹编辑:曾文琼药品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
http://gxmuwmfy.cn/News/NewsDetailPartialView/1627?from=singlemessage近日,我院心胸腺体外科为两名肺癌患者成功实施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该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我院外科微创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的空白。杨女士体检时发现左下肺部占位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到我院心胸腺体外科治疗。黄女士在行胸部CT及肺占位穿刺活检后明确患上右下肺癌,到我院心胸腺体外科治疗。两患者均强烈要求微创手术治疗。经科室团队积极进行术前讨论及充分准备,在心胸腺体外科李景华主任的统一协调指挥下,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挂职专家李世康教授主刀,谢秋主治医生、农岿医生协助,为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手术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在患者的胸壁上切开约2.5cm的微孔,将其病变的下肺叶完全切除,并对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整个手术过程不到2小时,出血不足30ml。术后当日下午患者即可下床正常活动,术后3天左右便能康复出院,整个住院周期仅约一周时间。微创手术是是胸科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胸外科手术从传统的长达20-30cm的手术切口,逐渐过渡到三孔胸腔镜、两孔胸腔镜,迄今,单孔全胸腔镜手术是胸外科技术领域最新的进展。由于单孔胸腔镜手术只有一个微小切口进行操作,这无疑对整个治疗团队的协作能力和操作技巧上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目前全国能够成熟掌握这种手术技术的医院为数不多。单孔胸腔镜手术具有定位精准、创伤更小、疼痛更轻、切口更美观、对肺功能、免疫系统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今后必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我院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成功开展,使得我院心胸腺体外科在肺癌的微创精准诊疗领域,达到了区内外先进水平。版权所有: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版权所有.版权所有CopyRight©2017.ALLRightsReserved.桂ICP备16003678号桂公网安备45012202000041号
https://mp.weixin.qq.com/s/oM2oyl8XBDuX_t0I1LrHSw近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心胸腺体外科应用单孔胸腔镜技术,为两名纵膈巨大占位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手术。这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胸部微创外科治疗领域实现了新突破。辗转多地,治疗无果两名患者均为年过60岁的大爷,体检时发现胸腔有巨大占位入院。两人胸部CT提示,胸腔内肿物均为实质性占位,位于左前上纵膈,体积巨大,横竖长度均超过10厘米×6厘米。肿物上方紧贴于左无名动脉、静脉及左锁骨下动脉,下方及左侧与心包、主动脉、肺动脉及左支气管粘连,一旦术中损伤,将会导致致命的大出血。其中的一名患者,因巨大肿瘤压迫左主支气管,导致反复肺部感染,严重地影响了个人及家庭的正常生活。两名患者辗转于南宁市多家医院就诊,因惧怕手术风险及切口疼痛,迟迟未做手术。经多方打听,两名患者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心胸腺体外科门诊就医。利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实施肿瘤切除手术面对这两名情况复杂、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心胸腺体外科李景华副主任马上组织科室相关人员进行病例讨论。讨论后决定由挂职专家李世康教授主刀,李景华副主任协助,患者侧胸壁开了约3.5厘米左右的小孔,单孔腔镜下先行离断肿瘤与周围血管及组织粘连,然后将肿瘤装入李世康教授自行设计的单孔囊袋内,在胸腔内微切割成小块,再依次取出肿瘤。整个手术时间不到2小时,出血不到60ml,手术非常成功。实施肿瘤切除手术中术后切口单孔胸腔镜技术优势微创就是减少手术创伤,使病人快速康复的治疗手段。单孔胸腔镜手术是国际最前沿微创技术,它将传统胸腔镜手术由四孔、三孔、两孔改为一孔,角度变为零,操作空间狭小,对主刀和协助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全国能熟练并掌握此技术的医院不多。由于巨大的实质性纵膈肿瘤压迫周围比邻的血管、器官等,使胸腔内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往往在术中会被迫扩大切口中转开胸操作,而且切口太小亦不便于取出巨大肿瘤,因此,迄今为止,应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切除巨大实质性纵膈肿瘤鲜有报道。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心胸腺体外科应用高超的手术技巧将肿瘤游离,并巧妙地设计单孔囊袋将肿瘤进行微切割后再取出,即符合无瘤原则又达到微创效果,是一次手术技术的创新。近年来,心胸腺体外科在李景华副主任、韦艳护长的带领下,在挂职专家李世康教授的指导下,全科室同事精诚团结,心胸腺体外科的诊疗水平取得了实质性飞跃,目前科室能够开展各项常规胸部微创手术,每天晨会开展新技术讨论成为心胸腺体科室的新常态,今后心胸腺体外科将利用直属附院挂职专家的优势,不断学习新技术,不断提升科室诊疗水平,为武鸣及周边百姓带来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温馨提示我院有微信公众服务号和订阅号:服务号:广西医科大附属武鸣医院服务号——可预约、挂号、门诊缴费、查询检查结果等。订阅号: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可更多了解医院、科室动态及健康知识。微信服务号微信订阅号医院官网:http://www.gxmuwmfy.com/
Dr.Cosgrove(李世康图片) Cardio-Thoracic Center(李世康图片) Operating Rm(李世康图片) Cleveland Clinic(李世康图片) The Portals of Operating Room(李世康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