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状态,新冠病毒是人类迄今为止遇到的最难缠的对手。但疫情的突发,却使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抗疫的“战场”。帕金森病友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今天和大家聊聊帕金森病与新冠疫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冠疫苗相关知识,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需知晓:2020年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4月13日,中国新冠病毒疫苗进入II期临床试验;6月19日,中国首个新冠mRNA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8月20日,国药集团旗下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在秘鲁启动(Ⅲ期);截至2020年10月20日,中国共计接种了约6万名受试者,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保护效力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未来将为全民免费提供。目前是需要接种2剂,两剂间隔14-28天。 哪些人群不适合或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1. 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或近三个月有生育计划的人群; 2. 既往接种疫苗发生过过敏反应或对新冠疫苗里面成分有过敏反应的人群; 3. 感染期发热或者其他急性疾病的人,感冒发烧的恢复期、大手术恢复期; 4. 严重肝肾疾病; 5. 3个月以内服用过抗病毒药物、抗过敏的药物、抗生素的,必须停药,症状消失后1-2周后才能接种; 6. 严重的慢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的发作期的患者,如肺炎、喘憋、肺炎的患者,以前有心脏的手术史,如心脏搭桥、瓣膜置换、冠状支架植入,还有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中重度贫血患者、甲状腺手术后服用优甲乐的患者,均暂时不建议接种; 7. 有惊厥、癫痫、脑病或者有精神类的疾病或者家族史,比如有严重焦虑症、抑郁症; 8. 已经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者获得性的免疫性缺陷疾病,如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长期服用免疫性抑制剂的患者,以及3个月以内使用过血液制品的患者; 9. 患过恶性肿瘤或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 10. 流感疫苗禁忌症的患者,以及接种了流感疫苗,至少14天以后才可接种新冠疫苗; 11. 接受骨髓和器官移植等患者的接种效果有待研究; 12. 18周岁以下、59周岁以上的人群,这是因为考虑疫苗的安全性和当时研制人群决定的,当时选择的是18∽59周岁健康人群。其他年龄段人群的安全性并没有获得临床数据资料; 13. 专科医生评估后不建议接种的。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就属于特殊人群,我结合自己临床体会,以下情况暂不适合或应延迟接种: 1) 脑起搏器手术后恢复期; 2) 免疫力低下的帕金森病中后期患者(H-Y分级4级及以上); 3) 确诊帕金森痴呆、严重的帕金森抑郁症; 4) 有过敏体质,尤其对其他疫苗有过敏反应病史的帕友; 5) 年龄60周岁及以上的帕友。 了解上述知识后,再聊聊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1) 一过性头疼、发热,接种部位局部红肿、瘙痒,极少在接种的肌肉部位有硬结出现; 2) 个别出现咳嗽、食欲不振,甚至会引起腹部不适,如腹泻等; 最后,提醒各位帕友,接种疫苗后需要观察半小时,接种后三天内不要饮酒和洗澡,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和负重活动。
各位帕友及家属,大家好,我院因场地原因,定本周日,即2019年3月17日上午8:30,举办我院第六届全国帕金森病友会,诚挚的邀请和期待您的参与!地点: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航天中心医院多功能2楼(到时医院有引导牌)。2019年3月17日航天中心医院帕友会活动日程万志荣主任医师: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尹丰主任:周三上午远程门诊:每月第一个周三下午(预约电话:010-59971982)地点: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航天中心医院
79岁老年女性 昨日下午入院 主诉 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能1.5小时。 经我中心及时救治,成功实现血管再通。 血栓直径虽仅有2mm多一点 却足以使一个患者丧失行动,甚至生活自理能力。 卒中防治,任重道远!从控制高血压做起… ???
最近有部很热门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实临床上,不知道各位帕友知不知道,有一种临床现象,称为:知否?知否?应是脆性左旋多巴反应。我们有时会遇见这样一种类型的帕友,即使单次服用很小剂量的左旋多巴(比如1/4片,甚至1/6片)就会出现异动症(无意识的、无目的,主要是舞蹈样运动)。此类患者对于外源性左旋多巴的缓冲能力极差,在正常剂量范围内,极易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脆性左旋多巴反应”(brittle response)。今天就和各位帕友与家属聊聊:脆性左旋多巴反应的来源、临床特征、高危人群以及处理原则。首先提出“脆性”这个概念其实是指糖尿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又称为不稳定性糖尿病,主要指患者的血糖忽高忽低导致病情难以稳定的状况。所以“脆性”的含义就是专指那些病情极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均具有瘦弱、营养不良的特点。帕友的脆性左旋多巴反应概念最早是在1982年Mclellan等人首次报道了一位59岁病程12年的PD女性患者,疾病初期对于左旋多巴疗效满意,5年后出现运动并发症,表现为关期(无药效时)的运动不能,开期(有药效时)出现舞蹈样动作(异动症),开始是不持续出现,后来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时异动持续2-3小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作者称这种临床现象为“脆性左旋多巴反应”。很多学者认为左旋多巴剂量与异动症发生有直接的关系,有人认为最小剂量的左旋多巴(0.66±0.08 mg/kg/h)就可产生异动症,还有人认为年累积左旋多巴剂量达300mg就可以发生异动症,甚至发现低于50mg左旋多巴就可能诱发异动症发生,但实际上临床上有诸多因素影响异动症发生。综上原因,目前对于脆性左旋多巴反应并无一个明确的定义。有学者建议对那些未曾接受DBS手术的PD患者,如单次左旋多巴剂量在100mg或以下,就发生致残性异动症就表明该患者存在“脆性左旋多巴反应”现象,特别指出的是该定义为无法耐受每日最高左旋多巴单次给药剂量的患者;如果他们能够耐受更高的给药剂量,将会被排除出“脆性反应”。并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中、重度,单次左旋多巴剂量在51mg-100mg之间为中度,单次剂量在50mg或更小剂量,则称为重度。残疾程度的评定是根据UPDRS评分第四部分异动症第33项进行(中度及以上病残)。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体重低、发病年龄轻、LD累积剂量大、疾病病程长、病情严重等均是发生脆性左旋多巴反应的高危因素,尤其是体重轻的女性。此类患者的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时间窗口较窄。异动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复杂,一般来说,与以下几点有关:①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渐进性损失;②多巴胺能神经元受体的脉冲样刺激,多巴胺受体超敏有关;③左旋多巴单次剂量和或累积左旋多巴剂量过量;④另有研究发现剂峰异动症的一个重要异常是纹状体内谷氨酸能活性异常增强,这可能增强纹状体-苍白球直接通路,从而导致异动症发生。故临床上遇见此类患者,我们应该重点预防运动并发症的发生,药物的起始治疗应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非多巴胺能药物(NMDA受体拮抗剂金刚烷胺、安坦)等药物中进行筛选。随着疾病进展,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要添加左旋多巴药物治疗,也应该注意在治疗中避免过度追求疗效,避免左旋多巴药物剂量过大,目前主张对此类患者采取多靶点治疗理念,尽可能延长治疗时间窗。一旦发生异动症,可以考虑通过减少单次左旋多巴剂量,增加服药次数等方式控制疾病。对严重异动症,调整药物难以改善者,如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深部脑刺激(DBS)手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2018年,梅奥医学中心在国际帕金森领域权威学术期刊《Movement Disorders》发表了综述文章,评价了下列6种治疗方法对于帕金森病异动症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推荐意见:①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输注凝胶;②NMDA拮抗剂:金刚烷胺;③外科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和脑深部核团损毁术;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⑤唑尼沙坦;⑥Sv2a激动剂/离子通道阻滞剂:左乙拉西坦。其中,他们认为调整左旋多巴剂量、添加金刚烷胺抗异动、DBS手术是获得满意疗效的最常用的三种治疗方式。综上所述,脆性左旋多巴反应的临床特征就是很小剂量的左旋多巴就能发生异动症,常见于体重轻、BMI低、发病年龄轻、病程长、左旋多巴累积剂量大的女性患者。脆性左旋多巴反应现象临床并不少见,此类患者的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时间窗口较窄,如一旦发生,药物处理方案比较复杂,故防大于治。各位帕友,你们知否知否应是脆性左旋多巴反应了吗?
尊敬的各位帕友和家属,首先感谢过去的一年你们给予我的充分信任,您的信任让我能更多去换位思考,去理解帕友和家属与帕金森病这个“病魔”抗争的不易,从而让我能够果断为您提供更好的建议和帮助,也时刻提醒自己应更多去注重自身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你们的诺言,去更好地与您携手共进共同抗帕。感谢过去的一年群里面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包容,有时候您的问题我并不能做到及时回复,但我明白您在等待回复的过程中的每一分钟可能都是煎熬,新的一年我将在保证日常医疗工作的基础上,为找我的每一位帕友提供最快速的回复。最后再次感谢每位帕友的理解,帕金森病目前仍然有很多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更无法治愈,但这并不意味着束手无策。您对医学局限性的充分理解却能帮助我们在共同抗击帕金森病的时候,能更有效地做出最适合您个人的正确的决策。在未来的日子我,我承诺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所有的一切,都是希望能够为帕友的诊断、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进步,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您活的更加的体面,更加的有尊严! 2018年,我陪着您一起慢慢走!
我今年68岁,是北京中科院的退休职工,也是一名帕龄15年的患者。我在2003年出现左上肢静止性震颤,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就诊,考虑“帕金森病”,10余年来我一直服用美多巴、司来吉兰、金刚烷胺、泰舒达等抗帕金森病药物来控制病情,但因为三甲医院挂号难,并未规律就诊。7年前出现行动迟缓加重,身体状况逐步下降,生活自理逐渐困难,4年前还能推车走路,3年前病情恶化,手脚僵硬,不能站立,不能自己吃饭,夜间不能翻身,经常昏睡,处于卧床状态。因为就诊的医院挂号难,在看了2次普通门诊后,药物调整效果不佳。情急之下,在好大夫在线网上查到离家很近的航天中心医院万志荣医师擅长帕金森病的诊断及中晚期患者的药物调整,遂到门诊求助。初次到门诊时,我消瘦无力,坐在轮椅上,需要2人搀扶才能勉强站立。 万主任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的病情,与我和家人商量后,很快安排了我住院治疗观察。在住院检查、调整药物期间,万医生耐心细致的每天查房、询问我的病情变化。我当时处于卧床状态,手脚行动很不方便,而且还有便秘,存在幻觉,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自身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它疾病。我和老伴一直相依为命,孩子10多年前在国外,经常打电话询问我的病情并告诉我国外治疗的新方法,但因为路途遥远,总是爱莫能助。说真的,当时我和老伴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心情都很低落。但万医生对我进行了充分的各项评估,并精心调整药物剂量和搭配,还耐心向我和老伴解释病情并做思想工作,增强我康复的信心。经过精心治疗,住院后第2周开始,奇迹一点点地发生了,我手脚没有那么僵了,幻觉基本消失了,吃饭也有食欲了。又过了几天,我竟然能牵着别人的手走动20多米,老伴都觉得很意外,毕竟我1年多没有走过路。住院20天后我们出院了。严格按照万医生的医嘱继续服药,我的病情逐渐逐渐地在好转,到了第5周,我肢体抖动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僵硬程度大大缓解,精神状况明显好转,基本上能够自己吃饭,说话正常,更让我们欣喜的是,我不需要搀扶都可以下床行走了,虽然平衡性差一些,但晚上翻身明显好转,老伴不用和以往一样凌晨帮我翻身、解小手,我的便秘、失眠等症状也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可以说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老伴说遇到万志荣医生是我们一家子的荣幸。相信在万医生的继续治疗下,病情还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奇迹真的在一天天地变化着,大约2个月后我已经完全不需要老伴帮助就可以自己行走了。3个月后走的更稳了。半年后我竟然可以自己干家务活了! 感谢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万志荣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希望各位帕友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再加上合理的营养和锻炼,病情真的是可以控制的。以上视频,是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截取的患者在我院治疗期间的对照视频。专家箴言 作为一名医生,能够看到坐着轮椅来的患者,在我的规范用药和治疗下能够重新站立起来,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欣慰! 帕金森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攀升。但它的诊治还有待规范化,用药具有艺术性。需要全程动态管理,这就需要“医生-患者-家属”三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需要对每个个体进行 “私人订制”:个体化治疗。各位帕友和家属可参考我前段时间写的:“致帕友及家属——(携手共建帕金森病最佳治疗模式)”,希望通过这位患者的就诊经历,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通过合理的药物等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一样可以拥有较高质量的生活。万志荣专家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帕金森、 痴呆专病门诊、周五下午专家门诊小编有话说很多帕友不在北京,求医艰难,为此我们在此郑重承诺只要您有需要,找到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安排接诊救治。神内医护频道的留言我们会认真回复,另外如果“帕友”们想获取更多有效快捷的挂号方式,可以微信关注“航天中心医院”公众账号,上面可以进行网络预约挂号;也可以在好大夫在线平台预约挂号。神内医护频道公众号让分享成为一种乐趣
帕金森病人不仅有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而且常见便秘和胃肠功能减低,这是因为研究显示帕金森病人早期的神经变性以迷走神经核为中心,通过迷走神经与胃肠道相关联。是帕金森患者常见且影响生活质量的非运动症状。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便秘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办法,希望患者获益。1、首先应该是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豆类制品摄入比例,以增加食物消化吸收后的余量,刺激肠道蠕动,还能保留部分水分、促进排便。多放一些植物油,增加肠道的润滑性,利于排便;每天最好喝6—8杯水,以保证机体有足够水分润肠软;禁忌过食辛辣燥热的饮食,易耗伤阴津水分,诱发便秘。2、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养成每日一次的排便习惯,晨起后空腹喝一杯温开水,然后去厕所排便(不管有没有便意),以培养和保持排便的条件反射,不应抑制便意。(定时、专心、排净)3、适当运动:“揉”——每天早晚及午睡后以两手相叠揉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100次。可促进腹腔血液循环,助消化,使肠蠕动功能提高,从而促使大便顺畅排泄,可以有效预防便秘发生。4、降低饮食中饱和性脂肪,降低糖和盐摄取,控制酒精摄取。5、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不要滥用泻药。
近期陆续有不少全国各地的帕友表示买不到息宁了,与门诊一些外地的帕友交谈,了解的确目前北京部分医院已经没有这个药了,全国其他一些城市都断货了。有消息称是由于默沙东公司(息宁的生产厂家)生产调整所致。我们知道,息宁是卡左双多巴控释片,与美多巴主要不同在于:美多巴起效快,而息宁为一种控释片,一般在4-6小时内释放出有效成分,起效慢,但药效持续时间比美多巴长。该药适合于出现剂末现象(药效接不上),夜间翻身困难、早起僵硬且活动差的患者。那么对于出现息宁断货的情况,帕友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有替代办法吗?1.首先,帕友们不要过于恐慌,这样对自身疾病没有好处,其实,据了解,全国各地,大医院还都可以开出这个药物,而且据了解,厂家只是以后更换剂型,并不是停止生产。就是大面积断货,也不会太久。2.最简单的换算就是半片息宁用半片美多巴替代,但也可以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以适当增加美多巴的剂量,需要医生面诊后决定;3.在现有的药物基础上,考虑联合使用金刚烷胺、司来吉兰(如:咪多吡、金思平)等,也可以联合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如:泰舒达 森福罗 罗匹尼罗 等)4.需要提醒各位帕友的是,息宁的优点固然是长效,但缺点也存在,比如药物有效性较低,容易体内蓄积,引起异动症。最后,希望帕友们坦然面对,如果自己生活的地区真的断货了,可以求助其他城市的帕友,还可以去医院找专业的运动障碍专家根据自身病情进行调药。
亲爱的帕友们,我们不信天不信命运,要勇敢的相信自己,相信只要努力 ,一定会有新的生机......协会年会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2MTMwMDEy.html?tpa=dW5pb25faWQ9MTAzMjUyXzEwMDAwMV8wMV8wMQ年会剪影:
临床上不同的帕金森病(PD)患者疾病进展的速度各不相同,故诊断时对PD进行临床亚型区分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程及对生存的影响。但如何根据PD诊断时的临床亚型来预测疾病进展和神经病理?近期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JAMA Neur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回答了上述问题。试验设计和定义 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对111例经尸检证实的PD患者(其中男性67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诊断时的平均年龄62.5±11.5岁。基于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信息,将患者分为:轻度运动为主型、中间型以及弥漫恶化型三个亚型组。其中: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存在持续超过6个月的以下任何2种症状或体征:泌尿系统症状、便秘、上消化道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出汗异常或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②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日常生活任务的损害程度从轻度认知障碍到重度痴呆进行分级。临床评估为了评估疾病进展,记录了从诊断至死亡(存活)的时间和从诊断至特定疾病里程碑事件发生的时间,里程碑事件包括:①经常跌倒;②轮椅依赖;③痴呆(显著影响日常生活的认知障碍);④养老院安置护理(作为整体残疾的衡量指标)。结果1.轻度运动为主型:诊断时年龄明显更小,对左旋多巴反应更好,接受了更高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治疗;2.弥漫恶化型:年龄较大,几乎均为男性,对左旋多巴的反应较差,生前常被误诊为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11例诊断为MSA、5例诊断为PSP);3.弥漫恶化型疾病里程碑事件发生较早,生存率低;4.疾病确诊时的年龄是不同亚型间唯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附加变量;5.各亚型显示不同的路易小体和AD相关的神经病理进展,疾病病理进展速度各不相同。结论和意义 1.根据患者运动症状严重程度、RBD、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关键信息进行PD亚型分型是可行的,可准确预测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 2.未来的PD亚型分类系统应当还包括患者确诊时的年龄; 3.不同病理改变是临床亚型的重要决定因素,参与了临床异质性发生。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1.有长期纵向定期的随访记录和详细的神经病理学结果;2. 为了限制潜在的各种偏倚,该研究使用了严格的排除标准,仅选择具有来自医院PD专家的详细且定期随访更新的临床信息的最新病例;3.有一些症状表现,尤其是对临床实践无显著影响的轻度非运动症状,可能被忽略。结合本研究,谈谈个人临床体会:基于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亚型分型,对临床帕金森病患者和从事运动障碍的医生,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新亚型包括起病时的年龄、运动症状和主要的非运动(RBD、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比如,当在临床上首诊年龄大起病的患者,如果运动症状相对较重,那就提醒我们需要同时重点关注患者有没有RBD、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一项或几项,并应该尽可能评测其严重程度,如果占的项目越多,每一项的评分越高,那就提示该患者病情可能进展会相对更快,药效可能也会相对较差一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区别对待,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尽可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反之,遇见年轻起病,而运动症状也较轻的患者,如果上述的非运动症状项目占比少,每一项评分低,我们就应该采用“最小剂量维持尚佳状态”和“细水长流”原则,尽可能延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让患者更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