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亲壕壕的爱是我一生的财富 3385字/10分钟阅读 清明节前后,就一直想念着我的父亲,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纪念他。父亲在14年前离开了,如果他仍在,今年是90岁。中国人不论在世或不在世,都讲究过生日,尤其是逢10的大寿。过去,我们医疗条件落后,活到90岁不容易;现在生活改善了,医学进步了,活到90岁不再那么稀少。于是我就常常奢望,如果父亲还活着,该多好!可惜世事不再,奢望不可能实现,只能在梦中和回忆里与父亲相聚。 父亲原本是一个文盲,后来参军、参加抗美援朝,读了扫盲班,他很努力,学习到能认识绝大部分汉字了,后来在战场火线入了党,又自学了一些机械知识。退伍后他当了一名工人,他不愿意当干部,说自己是大老粗,没有文化。他也从来没有学习过心理学;但是他的一生,用他满满的爱来对我。在今天,在我从事心理学工作30多年后,突然觉得,他才是真正的心理学家。 我10岁就开始一个人出门到1000多里外寄宿读初中(父亲所在的地质队在深山里,附近没有学校),与父亲呆在一起的时间少而又少。 学了心理学、尤其是接触了精神分析的一些理论后,我也曾尝试去寻找与分析,我的童年和原生家庭是否对我现在的有点焦虑和不善社交的个性有影响。 我把与父亲在一起的回忆翻过来翻过去,除了温暖,除了感动,竟然找不到一点点创伤,哪怕是微创…… 记得那时别人家的孩子帮父母做家务,有人说我不做的时候,我的父亲是那么霸道地说:“我家女儿就是不做,我不让她做”记得别人家的父母在埋怨孩子学习不努力的时候,我的父亲总是自豪而又夸耀地说:“我家女儿我是规定她每天必须玩一段时间,刚吃完饭也不能学习,她学得太多了……”记得我们单位那时每年有几次职工一起整车买水果(相当于现在的团购),我家买的西瓜和苹果总是比别人家多很多,别人的父母亲说:“我家有3个孩子,都没买那么多,你家只有一个小孩,不用那么多”。那时我的父亲总是很霸气的回答:“我家女儿喜欢吃,我就要多买一些给她猛吃”。当时还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物质还极度匮乏,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我的父亲真是壕啊! 记得初三的时候,一次父亲出差来到我寄宿学校所在的城市,上午去帮我买了一件新衣服,衣服的颜色有些偏灰色,中午我到父亲住宿的旅馆,他刚好不在,我试穿了他放在床上的衣服,试了以后仍然放在床上,继续去上学。下午放学回来,看到新衣服变了一个颜色,变成了红色的。后来父亲告诉我:他下午回旅馆时发现衣服的扣子掉了一个,想可能是我不喜欢这个灰色的,所以下午赶紧去帮我换了一件红色的。他还夸我就是比较有眼光,红色的比较好看,他是担心我一个人在外,灰色的比较不嫌脏,比较容易洗。然后他高兴地说:“只要你喜欢,就买红色的”。这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其实我当时急急忙忙试穿了衣服,并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只是因为新衣服的扣子缝得不够结实,正好扣子掉了。后来,我面临高考,当时我仍在1000多里外寄宿,父亲来信问我:“别人家的父母都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天天给孩子增加营养,煮人参等补品,我们也到学校旁边来住吧?”我十分反对这个建议,坚决不同意。后来,父亲只是默默地告诉我“考不上大学的话,可以顶我的职当工人”(当时我们所在的地质队有这样的政策)。 再后来,父亲退休了。他问当时还不到18岁的我的意见,问我喜欢留在工作地还是回去浙江老家。我至今不知道,他是不是因为我回答喜欢回浙江,而选择了退休时告老还乡,回到浙江老家。而我,那个时候仅仅是因为觉得老家离杭州不远,想去杭州看一看西子湖呀! 再后来,父亲退休在浙江老家的农村,每学期我放假回家,他都会爬到我家茶山的高处,远远地眺望我,然后在看到我时一路小跑下来弯弯曲曲的茶山小路上接我。充满期许地看着我:“知道快要放假了,我和你妈就天天都盼着你回来呢,我们经常来这边路边看看,都好几次梦见你回来了”。 放假的时候,父亲看我一个人在老家农村没有朋友,就叫我和他一起去和他的麻友们一起打麻将,而他就在我身后观战,兴奋地对朋友们说“今天我女儿替我”;老家的麻将我不太会打,记得那天我出错了一张牌,父亲情急之下,稍微大声了一点,我当时就眼圈红了,一个人跑出来,父亲一路小跑追出来,小心翼翼地问我“我是不是讲重了,我是不是讲重了……” 再后来,我工作了,记得第一次出国,是考上了国家的JICA公派去日本,当时参观了很多日本的精神科医院和老年医院,还是90年代,对日本的医疗照料很有感触。回来后与朋友、同事不断地分享自己在日本的感触和感受。虽然给父母买了礼物,可是唯独没有跟他们多分享我的见闻和感受。我以为,这些不同的医疗、人文,他们不懂。直到有一天,父亲温和的、幽幽的对我说:“我们也想知道呢”。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后来父亲患了胰腺癌,当时是剖腹探查术开进去才发现一个大大的肿瘤,医生走出来手术室告诉我,我必须当场,在一分钟内,做决定手术的程度。当时,我一个人根据医生的话外之意,选择完全信任医生,当场做主决定,为他选择了姑息治疗。以后一共住了三次院,做了二次为改善生活质量的姑息手术,在确诊胰腺癌后还相对比较有质量地生活了18个月,最后在76岁生日后离开了我们。 在他确诊后,作为医生的我,就知道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减少他的痛苦,我选择了起初没有告诉他有关诊断的真相,选择准备了足够的止痛药,选择了尽量改善他的生活质量。以致于有一段时间,我自己都有一种幻觉,也许父亲患的不是胰腺癌,也许父亲还能陪伴我很多年……最后父亲的疾病转归,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生活没有侥幸、也没有谎言,在坚持了18个月后(差不多超过了帕瓦罗蒂确诊胰腺癌后的生存期了),父亲终于到了弥留之际,我那时告诉了他诊断的真相。同时我对他说,我觉得我做得不够好,对他照顾的不够周到。记得父亲当时用虚弱的声音,微微笑着,对我说:“你已经做的足够好了,没有人能像你做得这么好”这,应该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的鼓励了吧。 父亲一生,对我而言,都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从小到大,他一直认可我、鼓励我、肯定我,在人前表扬我,满足我的需求,尊重我的意见和决定。他还把他对我的爱毫不吝啬地大声在人前讲出来、面对面地告诉我(在那个时代,在东方文化下,说出爱是多么不容易)。当我的所作所为没有达到他的期待的时候,他只是幽幽地说出来他的期待:“我们也想知道呢”或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是不是讲重了呀”。他从来没有责怪我,而只是,用非常温和有爱的语言和语调,表达了他的需求。在我高考焦虑时为我提供了第二选择,缓解我的焦虑情绪。 正是父亲的认可、肯定、鼓励、让我参与决定,使我在他确诊胰腺癌的当下,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敢于做那么重大的决定。 在我的心理科临床工作中,常常碰到两种不同的家长,一种家长是:当孩子说头晕头痛的时候,会关心他是怎么样不舒服了,询问能做什么帮助孩子,或者简单地陪伴他,让孩子知道父母在这里、愿意帮助他;另一种家长则是责怪:“你是不是昨天又玩手机睡得太晚了,睡不好就又头晕头痛了吧,晚上早点睡”;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会推而广之,说“你看,你就是天天玩手机,不睡觉,才会这样头痛”一次门诊时,我的一个患者告诉我,他在家里连喷嚏也不敢打,因为打一个喷嚏他父亲就会一直责备,“你看,叫你多穿一点你不听,叫你晚上早点睡你不听,这不就又感冒了吗?”,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只好赶快躲到房间或者厕所打喷嚏,以不让父亲听到。每每这时,我就想到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就是第一种家长,是那个温暖,让我时刻感到爱的父亲。第二种家长的责备后面,掩藏的也许也是爱;可是这种爱,却让人窒息,让孩子感觉不到被爱,让孩子想逃离。更有一些家长一直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爱的方式的不当,以爱绑架,长期重复这样的行为模式,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父亲是一个细心的人,他也有一些敏感、焦虑和不善社交;也许我也拥有他的这些特质,但是因为父亲给我的爱和温暖,我学习到了怎么把敏感变成自己的天赋才能,使自己的敏感和焦虑能够在心理治疗中更好地与我的患者和来访者共情,也使不善社交的我能够静下来、坐下来,做更多的事情。 因为父亲的爱,我可以把自己的弱点变成长处和强项;也许因为父亲的爱,我才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因为,我的父亲,他天生就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有满满的爱。 这个世界,因为我父亲曾经来过而温暖;没有了父亲的世界,我因为有他的记忆而温暖。 附:感谢给我父亲做二次手术的两位厦门肝胆外科医生。感谢家乡的亲人每年在清明前后给我寄家乡的龙井茶,使我对父亲的连接一直持续。感谢我的患者和来访者们,你们的人生经历常常让我反思,丰富了我的人生。 作者简介:丁丽君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仙岳医院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文章于2021年4月清明节前后为纪念我的父亲而创作
“总是不舒服,又查不出毛病的病”——认识躯体形式障碍 原创 李茜 精神卫生686 前天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去年,本公众号制作了一系列精神疾病科普动画,其中一期“躯体形式障碍”介绍了一位“总是不舒服” 但又“总是查无此病”的刘阿姨的故事。这个视频得到了广泛关注,有许多读者留言反映,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貌似找到了答案,并希望多了解一些这个疾病。因此,今天我们再来谈谈这个疾病,增进了解。 01 躯体形式障碍是什么? 躯体形式障碍,其实是一组疾病的名称,这类疾病均表现有难以解释的躯体不适症状,患者往往因为躯体不适症状感到焦虑,非常关注身体,对阴性的化验检查结果以及医生反复做出的“无病”解释不能接受,甚至会因“查不出病因”“看不好病”而埋怨医生,往往频繁换医生、换医院,反复要求检查。 因身体不适长期得不到缓解,患者本人非常痛苦,生活工作等很容易受到影响,又因频繁就医检查造成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有一部分患者通过检查确实发现了一些身体的“小问题”,但经过专业医生判断这些“小问题”不能解释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饱受各种躯体不适的困扰,最初总是到综合医院的相关科室就诊,是综合医院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是在“束手无策”的内外科医生的建议下来到精神科,而之前他们多已饱受疾病折磨数年。 02 躯体形式障碍有哪些表现? 躯体形式障碍这组疾病具体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等几种疾病,他们各自又有一些不同特点。 之前视频中的刘阿姨属于“躯体化障碍”,这个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存在多种躯体不适,常见的有各种疼痛及胃肠道不适,如头痛、背痛、口干、恶心、腹胀、腹泻、便秘等,还可以有心慌、头晕、皮肤麻木、烧灼以及一些性方面的不适等;这些症状持续、易变化,往往“按下葫芦起来瓢”。患者同样难以接受多名医生给出的“症状没有躯体疾病的解释”的忠告与保证。这个病往往在成年早期就出现了,女性更为常见,持续数年,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 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躯体不适的主诉相对少一些,疾病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功能的损害也较小。 疑病障碍患者的躯体不适通常仅集中在身体的一个或者两个器官,比如以消化道或者心血管系统为主;此外,患者确信自己患有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疾病,不能接受医生的生物医学解释,会通过反复检查试图证实他的信念。 03 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关于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提示跟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如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心理冲突、情绪表达方式不良等,但患者可能会弱化这方面的原因或者不愿加以探讨。 我们可以尝试从情绪表达的模型来理解这个病:通常,情绪可以通过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来表达,心理层面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语言、表情、行为、动作等方式将情绪表达出来;生理表达是以身体感受为主,比如心慌、肌肉紧张、呼吸急促、疼痛、头晕、发冷发热等。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往往难以识别情绪或者长期过分的压抑负性情绪,心理表达不足,身体表达代偿性的增加,身体成了患者情绪表达的主要载体,由此出现各种身体不适。 部分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基础躯体疾病,但躯体疾病往往难以完全解释患者泛化和严重的不适感。因此,针对性的躯体检查也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排除躯体病因,避免漏诊误诊造成病情延误,但应避免过度的不必要的检查。 04 躯体形式障碍该如何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我们的治疗目标是减少躯体不适,减少不必要的就医、检查及治疗,减少对生活、工作等的影响。心理治疗推荐认知行为治疗,简称CBT,CBT聚焦于患者的歪曲认知、不现实的信念等,帮助减少患者躯体症状、降低躯体不适的频率,改善社会功能。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部分研究发现抗抑郁药可能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有益;一些药物也会用于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合并的精神障碍,如最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往往会采用抗抑郁药物来治疗;部分精神症状如失眠也会采用一些对症药物。 05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如何自我调节? 除了积极接受上述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外,在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学会通过心理层面来表达情绪,比如学会识别、体察及描述自己的情绪,及时向自己、家人及朋友倾诉,学会在生活环境中通过行为表达情绪,比如运动、唱歌、哭泣等,或者通过书法、绘画、写日记、手工制作等文学艺术方式表达。此外,患者要学会丰富生活,寻找兴趣爱好,主动创造积极情绪,获取生活乐趣,减轻对身体的关注。 最后,还想跟患者家人叮嘱几句,虽然查不出躯体疾病,但患者的不适感是真实的,甚至比躯体疾病患者的不适感更强烈和持久,这种感受是非常痛苦的,并不是“装病”“矫情”等。因此,家属要理解及肯定患者的不适感,多倾听,少争辩,少说教。家人的支持是患者获取康复的重要力量! 摘自精神卫生686,作者,李茜,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小云,29岁,去年产后出现了失眠、心情不好、悲观想死等症状3个月,到医院诊断为抑郁症,经过抗抑郁药物系统治疗1年后症状完全消失,又回到了病前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想到自己的年纪,又想在30岁之前怀上二胎,因担心药物会影响胎儿发育,就自己停药,停药的头两周感到全身不舒服,工作效率也下降,睡眠也不好,担心病情复发又来就诊,小云就纳闷,我服药时身体好好地,这一停药就不舒服,难道抗抑郁药物也会依赖吗? 停药症状是什么? 其实小云停药后的症状叫着“停药症状”,“停药症状”指不具有依赖性的药物停药时患者出现的症状。“停药症状”和“戒断症状”的重要差别——后者意味着成瘾,前者则没有。停药症状既可能是全新的,也可能类似于疾病原有症状,停药症状大致可分为6大类:1、情感(如易激惹)2、胃肠道(如恶心)3、神经运动(如共济失调)4、血管舒缩(如出汗)5、神经感觉(如感觉异常)6、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梦多),罕见情况下,也可发生躁狂症状。停药症状发生于至少1/3的患者,在某种程度上见于所有抗抑郁药物。 停药症状通常在停药5天内发生,具体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偶然情况下,在药物减量或者漏服时也可发生(仅见于短半衰期药物)。症状的类型和强度各不相同,可以出现任何组合。停药症状通常轻微并有自限性,偶尔也可能很重并持续较长时间。如果没有事先告知患者,患者感知到的症状可能更加严重。 临床相关性 停药症状可被误认为疾病复燃或者出现新的躯体疾病,导致不必要的检查或重新使用抗抑郁药。停药症状可严重到足以影响社会功能,那些出现停药症状的患者可能推断抗抑郁药有“成瘾性”,不希望接受治疗。 谁是风险最高的? 尽管所有患者都可能发生停药症状,风险较高的见于短半衰期药物(如帕罗西汀、文拉法辛),尤其是患者服药不规律时。2/3的患者不时漏服药物,许多患者会突然停药。风险较高的还有已经服用抗抑郁药8周以上者、抗抑郁药(尤其是SSRIs)治疗早期出现焦虑症状者、服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降压药、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者、儿童或青少年、以及既往出现过停药症状者。 如何避免停药症状 一般而言,停止抗抑郁药治疗的过程至少应该需要4周(氟西汀不需要这么长)。药物半衰期越短,越要遵守这个规则。减药后期,速度应该更慢,因为只有在抗抑郁药每日总剂量减少幅度较大时,才会出现停药症状。阿戈美拉汀和沃替西汀可以突然停药。 如何治疗停药症状 这个领域很少有系统性研究。治疗讲究实效。如果症状轻微,应该安慰患者,这些症状在停用抗抑郁药之后很常见的,过几天就会消失。如果症状严重,需要重新使用原来的抗抑郁药或者同一类中半衰期更长的抗抑郁药,然后在检测这些症状的同时逐步减量。一些证据支持在氯米帕明、文拉法辛停药过程中使用氟西汀(血浆半衰期较长),会较少出现停药症状。 患者应该知道的要点 1. 抗抑郁药并没有成瘾性。 2. 他们停用抗抑郁药时,可能会出现停药症状。 3. 短半衰期的抗抑郁药一般不能突然停药,尽管一些患者宁愿忍受短期的严重症状,也不愿忍受长期存在的轻度症状。 4. 若所用抗抑郁药半衰期短,漏服药也可能出现停药症状。 5. 相对于抗抑郁药的带来的受益,停药症状是可以接受的,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是最佳选择,所以在许多国家的抗抑郁治疗指南中提出,停药治疗后3个月内还要定期就诊。 (以上内容参考《Maudsley精神科处方指南》第12版)
小感(化名)最近突然不去上学了,经常一个人在家躺着,什么都不想做,以前喜欢吃的牛排、喜欢看的电视都不喜欢了,甚至连饭都不想吃。在详细了解病史及精神功能检查和评估后,我发现她已经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且有悲观的想法,情况比较严重。我把小感的妈妈和爸爸叫到诊室,告知诊断结果,并推荐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的治疗方案。没想到爸爸突然十分生气,愤怒地说:“医生,她就是懒,意志力薄弱,不愿意学习。你怎么说她是抑郁症,这下她更有理由了,更不愿意学习了!”以上这种情况在青少年患者中很常见,父母亲通常都不能接受医生给出的抑郁症的诊断,有的父母百般阻挠孩子前来求医,有的父母最多只允许孩子做心理咨询,有的父母甚至回家后把医生开的药丢掉或藏起来,不准孩子吃药。青少年有时自己了解了一些抑郁症相关的知识,知道自己需要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的治疗方案,并且知道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他们对父母的做法感到深深的悲哀和绝望。那么,究竟是懒,还是抑郁症呢?目前心理科的疾病大部分都没有可以提供诊断的生物性检查检验结果,虽然科学上,我们认为很多心理疾病是生物性的。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当前主要都是根据症状学的标准,由精神科医师的访谈得出诊断,其他的检查和检验都是辅助性和排除性的,最后的确诊就是依靠精神科医师根据诊断标准的医学专业判断。精神科诊断标准也随着科学的发展在不断地调整。目前世界上最为公认和最新的诊断标准是2013年5月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2019年6月18日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精神行为障碍章节(ICD-11 MBD)。那么,我们对照DSM-5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看一下小感的症状。首先,以下两条症状中,必须有一条症状超过2周才能诊断抑郁症。①几乎每天和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低落。既可以是主观的报告,例如感到悲伤、空虚、无望,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例如表现流泪,儿童和青少年可能表现为心境易激惹。小感自己觉得空虚、无望、什么都没有意思和希望,有时还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被子里哭。敲黑板家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孩子的内心体验。有时候孩子看起来还有说有笑的,父母总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得了抑郁症。很多父母只相信自己的观察,而不相信孩子的主观体验和报告。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上,抑郁的心境是每天和每天大部分时间,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抑郁,并且可以是主观的报告,不一定非要有他人的观察到的表现。②几乎每天和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活动的兴趣都明显减少。既可以是主观体验,也可以是观察所见。小感虽然对绝大多数事物都不感兴趣,可是仍然会玩手机,这也导致了很多家长不相信孩子得了抑郁症,觉得TA就是偷懒爱玩。极度严重的抑郁确实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动不起来。但这并不能证明还能玩手机就没有抑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条症状也可以是主观体验,不一定非得是家人的观察所见。以上两条症状如果一条都不能符合,马上就可以排除抑郁症。如果以上两条症状符合一条以上,还需要符合以下症状中的一些条目,加上①②条的症状之一或两者,总共有至少5条症状或以上,才可以诊断抑郁症。③在未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或体重增加。例如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体重的5%,或几乎每天食欲都减退或增加。儿童则可表现为未能达到应增体重。④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小感就表现为睡眠过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有的患者还会表现食欲增加、体重增加,有的会出现暴饮暴食的表现。这些都是非典型抑郁的表现。非典型抑郁是抑郁症的一种亚型,值得引起重视和警惕。敲黑板抑郁症不一定都是吃不下、睡不着。有的人相反,是吃的太多、睡的太多。⑤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由他人观察所见,而不仅仅是主观体验到的坐立不安或迟钝。小感就表现为坐立不安,原地走来走去,也可以表现为迟钝,看起来步履蹒跚,动作迟缓、沉重,双腿甚至像灌了铅一样。⑥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⑦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的、不适当的感到内疚。甚至可以达到妄想的程度,并不仅仅是因为患病而自责或内疚。小感就觉得自己每天都很累,觉得自己没有用,一点都没有存在的价值,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家人,甚至觉得自己吃饭是浪费了粮食,对不起全世界。⑧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犹豫不决。既可以是主观的体验,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⑨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而不仅仅是恐惧死亡,反复出现没有特定计划的自杀观念,或有某种自杀企图,或有某种实施自杀的特定计划。小感现在就有悲观的想法,总是冒出来不如死了算了的念头。敲黑板这一条的症状的严重程度是呈现递进的。刚开始出现死亡的想法时,很多患者还会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有的青少年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真正想死的人不会说出来。到最后的时候,患者也许真的不说了,甚至表现出快乐的表情,这个时候,是因为TA可能已经做出了离开世界的决定。如果等到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我们一定需要在TA还愿意说出来的时候,在TA向我们发出求助的信号的时候,及时伸出救援之手。在抑郁症的诊断上,如果以上条件符合了以后,需要符合严重程度标准: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也就是说,以上这些表现导致显著的痛苦和本人的社会角色、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包括自我照料能力)的损害。最后需要符合抑郁症的排除标准,就是以上抑郁的症状不是由其他疾病或其他情况引起的或者不能由其他疾病更好地解释。例如,甲亢和甲减或其他疾病就可能引起抑郁,有的人使用毒品等精神活性物质也可能引起抑郁,这些都不能诊断抑郁症。参看以上诊断标准,根据精神科医生的访谈和观察,可以判断小感得了抑郁症。目前充分的抗抑郁药物治疗,能够使大约70%的患者达到临床痊愈。合并心理治疗可以使药物治疗更有效。科学地诊断,科学地治疗,是帮助家人的唯一方法。参考文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美)张道龙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