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孕妇和产后2周以内的妈妈由于抵抗力下降,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孕产妇流感能用药吗?能哺乳吗?敲黑板,拿本本,记重点啦。孕妈们流感的表现会比一般人更严重一点,会突然发热、干咳、肌肉酸痛,发热时,体温通常为37.8-40.0℃。个别孕妈妈可能还会恶心、头痛、咽痛。至于如何确定自己是否是流感,就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测了。相比一般人群,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发生流感并发症的风险远高于一般人群,例如有慢性心脏或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母亲感染流感病毒可能与胎儿先天性异常有关,这主要是由高热导致的。孕期高热是非常危险的,会增加自然流产或胎儿先天性异常(特别是神经管缺陷)的风险。所以退热非常重要,该吃药时就吃药退热!退热!退热!对症治疗大家对我们的老朋友非常熟悉,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单方制剂是妊娠期高热的首选,YYDS,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复方制剂。来,跟我一起复习:体温<38.5℃,用退热贴、湿毛巾、冰袋物理降温。体温≥38.5℃,物理降温+对乙酰氨基酚。对症治疗根据国内外指南,妊娠期和哺乳期流感均首选奥司他韦奥,因为该药在临床应用的经验最为丰富,尚未发现和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如果奥司他韦无法获得,也可以考虑使用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但扎那米韦相对禁用于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玛巴洛沙韦不建议使用,因为是新药,妊娠期安全性数据缺乏,且药物半衰期T1/2较长,意味着会在体内停留较久,增加胎儿暴露风险。首先,我们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保护性抗体有助于婴儿抵抗感染,可以显著降低断奶后宝宝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但是在母乳喂养期间需要带好口罩,注意防护,避免将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给宝宝。可以将母乳吸出,由家庭健康者代为喂养。同时每次吸奶前注意手卫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用药期间母乳喂养的总体原则是先哺乳再吃药,并且尽可能延长下一次的哺乳时间。结合宝宝的情况,如果宝宝是早产儿、新生儿或者目前体质较为虚弱,我们建议可以在5个药物半衰期(T1/2)后再行哺乳,T1/2可以查找药品说明书中的药代动力学一栏。宝宝在6月龄前因无法产生充分免疫应答而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而研究表明,母亲产前接种疫苗可有效减少婴儿流感相关并发症和死亡。因此指南推荐孕妇和哺乳期孕妈妈可接种任何获批的灭活流感疫苗或重组流感疫苗。但孕妇不推荐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因为妊娠期接种活疫苗可能导致胎儿感染病毒,存在安全性风险。
全国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手机被各大居家备药指南刷屏。根据目前主要的流行株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发热、咽喉疼痛、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状。孕期和哺乳期妈妈该如何备药呢?哪些药物可以放心使用?哪些药物要避免使用?针对发热/喉咙疼痛:孕期发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且对酰氨基酚首选单方制剂,不推荐复方制剂。(除对乙酰氨基酚外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妊娠期使用风险增加)。妊娠早期使用布洛芬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过早关闭,因此不推荐。针对咳痰,乙酰半胱氨酸在孕期和哺乳期都推荐使用。氨溴索、愈创甘油醚和溴己新缺乏妊娠期安全性数据,不推荐使用。其中氨溴索和溴已新哺乳期可以使用。用于干咳的右美沙芬具有争议,动物实验显示该药对胎儿有毒副作用,虽然人类有限数据提示不会增加胎儿风险,但建议孕早期慎用。哺乳期可以安全使用。如果有流鼻涕比较严重的症状,孕期可以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哺乳期推荐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不推荐使用氯苯那敏,因为会影响泌乳,因此哺乳期建议避免使用。如果感染期间感到恶心呕吐的话,可以使用维生素B6和甲氧氯普胺,哺乳期同样可以。桂利嗪孕期哺乳期都不推荐使用。指南不建议,中成药普遍缺乏妊娠哺乳期的安全性数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也未知,何时能从体内清除出去尚不明确,所以无法确定对宝宝会有什么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孕妈妈不太建议备中成药。不太建议,我们常用的感冒药通常是复方制剂,含有多种成分。例如复方氨酚烷胺中含有可能会造成胎儿心脏畸形的金刚烷胺成分;氨酚咖那敏片含有可能影响后代大脑发育的咖啡因成分;酚麻美敏片和氨酚伪麻美芬片含有能增加新生儿腹裂风险的伪麻黄碱成分。孕妈妈要避免使用这类风险药物,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针对具体的症状选用含有单一成分的药物。建议服药前哺乳,服药后尽量延长下一次的哺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