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基底细胞癌工作中比较常见。大部分可以直接切除,植皮或局部皮瓣修复。靠近眼睑、鼻翼等特殊部位的癌性创面,不单考虑病灶完整切除,还要兼顾面部功能和美观。通过游离复合组织瓣将皮瓣塑形后重建癌性创面,最大程度恢复外形和功能。
治疗前 患者青年男性,自青春期开始开始出现乳腺肥大,困扰患者多粘,对其心理影响巨大 治疗后 治疗后10天 通过单纯脂肪抽吸术治疗以脂肪为主型乳房肥大,术后十天切口拆线照片,两侧乳房明显缩小,且与周围皮肤过度自然,无明显凹坑不平
治疗前 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出现严重上脸凹陷,皮肤也有轻度松弛下垂,多重睑 治疗后 治疗后4月 术后4月复诊,上睑凹陷得以明显改善,轻度皮肤松弛也得到改善,多重睑在术中进行皮下剥离后填充少量脂肪也进行了很好的治疗
治疗前 患者乳房巨细胞腺瘤3年病史,体积约30*30cm大小,皮肤溃烂 治疗后 治疗后2月 经过术前与乳腺外科充分讨论后决定行保留乳头乳晕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乳头乳晕血供良好,现两侧乳房轻度不对称,肿瘤无复发,定期随诊,拟二期行双侧乳房自体脂肪填充术,以期获得满意的外形!
随着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逐渐年轻化,很多年轻女性对术后瘢痕的担忧甚至超过了疾病本身。美容缝合是整形外科医生的基本功,而近些年来,随着瘢痕研究的逐渐深入,张力对瘢痕形成的影响得到了从业者们的共识,故在此基础上很多优秀的整形外科医生将皮下减张缝合与美容缝合相结合,在埋没垂直褥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到了一些改良术式,也在学术和临床上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充分,持续的减张,对于减缓瘢痕增生的脚步非常重要。我们针对有需求,有条件的甲状腺癌患者,建议术中采用美容减张缝合,告知其术后早期的皮肤嘟起在3-6个月会逐渐变平,以此来对抗瘢痕向两边变宽的应力,从而得到更佳的愈合效果!社交距离不可见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简单总结一下吸脂手术的适应症,也就是哪些求美者适合行脂肪吸脂呢:第一类是年轻女性较为肥胖者,通常有躯干及四肢的肥胖,可以行双上臂、双下肢、腰背部和腹部的吸脂手术;第二类求美者是下面部宽大者,其原因主要有下颌骨肥大、咬肌肥大和脂肪堆积所致的双下巴,分别可以行下颌骨截骨、咬肌注射肉毒素及脂肪抽吸治疗,根据具体类型决定单独手术或几种手术结合。第三类求美者通常是产后肥胖的女性,通常容易出现腰腹部及双大腿的肥胖脂肪堆积,重点吸脂部位是腹部、下腰部、两侧髋部及双大腿。产后肥胖者通常会伴有腹壁皮肤松弛,少部分求美者也会伴有腹直肌分离,可以结合腰腹部吸脂+腹直肌折叠手术+腹壁整形手术。第四类求美者通常是要求来治疗副乳的,这类求美者通常伴有乳房肥大,可根据乳房肥大类型选择治疗方案,如果以脂肪型为主的乳房可以单纯选择吸脂手术,如果腺体较多则可以选择乳房缩小结合胸背部吸脂手术。第四类求美者通常是男性,就诊的目的是要求行乳腺肥大切除,这类求美者逐渐有增多趋势,通常会伴有腹部肥胖,可行男性乳腺切除手术+吸脂手术。
患者腹股沟鳞癌在外院接受手术,术后复发,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来我科就诊,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进行了鳞癌切除和皮瓣转移术,术后一度怀疑出现淋巴漏,经过积极的治疗,目前恢复良好。重庆新桥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创面修复中心张一鸣
右胫骨骨髓炎,第一次手术,清创+骨水泥填充,第二次手术,游离皮瓣修复。新桥医院整形外科,也收治各类创面(伤口),为您的健康和美丽保驾护航!右下肢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骨髓炎皮瓣设计皮瓣切取受区血管分离准备吻合手术结束
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常常涉及多个学科,患者可能会就医于整形外科,皮肤科,肿瘤科,普外科,儿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了解血管瘤的分类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以王炜教授主编的《整形外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为基础,向大家介绍下血管瘤的相关知识。血管瘤分类主要以组织学结构与临床表现分类,分为(一)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包括草莓状血管瘤,葡萄酒色斑;(二)海绵状血管瘤;(三)蔓状血管瘤;(四)混合型血管瘤。限于篇幅,今天先和大家谈谈草莓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诊 断: 最为常见,表面高低不平,多高出皮肤,形似草莓。瘤体柔软,有一定压缩性。好发于面颈部,也可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草莓状血管瘤自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稳定期和消退期。一般病变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有的患儿1岁~2岁左右停止或缓慢生长。典型的草莓状血管瘤治 疗: 草莓状血管瘤多见于儿童患者,虽然草莓状血管瘤有自发消退的现象,但临床上也经常见到未进入消退期一直在生长的血管瘤,具体到每一个患者,血管瘤是否生长,恐怕就像我们抛硬币一样,我们也不知道落下来的是正面还是反面。因此,我会明确的告诉患者家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血管瘤尽早治疗。上图患者没有及时治疗,发展到此严重程度治疗之一:注射 可选择的注射药物有聚桂醇,糖皮质激素,博来霉素、平阳霉素等抗肿瘤药物。聚桂醇作为一种硬化剂,用于静脉曲张治疗已有多年历史,近年来,也被用于血管瘤治疗领域。其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脂质相互作用,使内皮细胞受损并脱落形成血管内血栓,从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瘤体萎缩、消退。鉴于聚桂醇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我科推荐主要采取的注射药物就是聚桂醇。采用聚桂醇注射治疗1次效果治疗之二:口服药物 普萘洛尔:2008年法国Bordeaux 儿童医院Christine Léauté-Labrèze等发现普萘洛尔可治疗血管瘤,此后,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普萘洛尔作为beta受体阻滞剂,尽管文献报道比较安全,但考虑到其最初是心血管系统用药,而草莓状血管瘤的患者多为患儿,口服用药会作用于全身,有潜在的风险。尽管文献报道口服普萘洛尔比较安全,但我个人是不推荐首选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的。治疗之三:手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术治疗血管瘤是效果最为确切的方法。对于躯干、四肢部位的比较小的血管瘤,甚至可以等患儿睡着后,局麻下快速完成手术。对于面部的血管瘤,由于对美观要求比较高,局麻下手术难以完成,而全麻从风险和费用等方面考虑,不是面积比较大,必须要做的,我还是建议先考虑注射治疗。当然,手术的话,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的进行手术治疗的。 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治疗之四:激光 目前报道有多种激光器可治疗血管瘤。其主要的原理是发挥激光的光热作用,使内皮细胞受损后,破坏血管瘤的血液供应。对于比较表浅的草莓状血管瘤,或者注射药物治疗后残存的血管瘤,也可采用激光进行治疗。 此外,光动力疗法也偶有报道用于治疗血管瘤,但由于需要体内注射光敏剂,借助光化学反应来产生活性氧发挥作用,对于小面积的儿童患者,我是不建议采用光动力治疗的。治疗之五:局部外用药物 血管瘤较表浅,面积较小,并且不适于注射或者其他治疗时,也可考虑采取局部外用药物治疗。主要的药物是beta受体阻滞剂类,如普萘洛尔软膏、噻吗洛尔乳膏、噻吗洛尔滴眼液、卡替洛尔滴眼液等。这类药物需要长时间应用才可能有效。
半侧颜面萎缩症,Romberg氏病,又称为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一般表现为单侧面部组织萎缩,其中皮下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萎缩较明显。严重者累及骨骼及大脑组织。对于轻中度患者进行科学的设计结合膨体材料植入,结构化脂肪移植及羟基磷灰石(骨粉,微晶瓷)等多种手段,虽有多次手术的可能,但还是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最为重要的是重塑患者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