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蹄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同时,猪蹄中的脂肪含量也相对较高。因此,对于高脂血症患者,食用食用猪蹄可能会造成脂肪过多摄入,从而不利于血脂的管理。补过,若是真想解解馋,偶尔吃一两口是没有关系的,切记不可贪嘴哦!
核桃口感香脆,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坚果。然而,不少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的病人,因为害怕热量摄入过高而不敢吃核桃。对此,专家表示:1.核桃中富含纤维和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是适合高血脂患者的食物。2.实际上,除了核桃外,适量摄入板栗、杏仁、腰果等多种坚果,均有益身体健康。3.坚果属于高热量食物,要控制好每日的摄入摄入量,若贪图口感进食进食过多,则会对血脂、血糖等产生不利的影响。
吃蛋清不吃蛋黄,仿佛已经成了当下的潮流。那么,这种做法究竟有科学依据吗?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摄入胆固醇是造成高脂血症的罪魁祸首。然而,随着对疾病认知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高脂血症归根结底是由于遗传因素或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造成的胆固醇代谢异常,与胆固醇摄入量的多少关系并不大。即便是高脂血症患者,每天吃一到两个完整的鸡蛋也是有益健康的。
1.饮食中,应尽量避免各种肥肉的摄入,因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是名副其实的“血脂杀手”。2.不同的肉类,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存在差异,例如,猪肉的瘦肉中也含有大量的脂肪,是常见肉类中脂肪含量最高的瘦肉。3.简单来说,吃肉可遵循“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没有腿”的原则,另外,采取清淡的烹饪方法,限制总的进食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哦!
古装电视剧里,如果有人晕倒了,靠“点穴”或者“发个神功”,昏过去的人就缓缓地醒了过来。可惜现实不是电视剧。27岁的杭州女孩婷婷(化名)从多年前起似乎就被困在了一个“昏厥”的魔咒里,总是时不时昏倒,却始终查不出原因。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她终于找到了能拯救她的“神奇魔法”。“我不虚弱,为什么总是昏倒?”从多年前起,杭州女孩婷婷就觉得自己似乎被困在了一个叫“昏厥”的魔咒里。“我还记得第一次昏过去,那时我刚结束期末考试,那几天感觉有疲劳、乏力、心慌的感觉,某天我在家里站了大约20分钟,那种乏力感又一下子向我袭来,我感觉到眼前发黑,一下子就晕过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婷婷说。当时的婷婷是个性格外向开朗的女孩,爱学习、爱交朋友,家里氛围也很好,她说自己那时还有点“小胖”,并不虚弱,平时身体也很健康。婷婷的父母马上带她到家附近的医院检查,抽了血、做了磁共振、CT,但医生并没有给出诊断,只让她回家多休息,学习压力不要太大。从此之后,婷婷每年都会无缘无故晕厥,失去意识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时候几十秒就醒过来,有时候可能要持续四五分钟。尤其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像是面临高考等关口,几乎那一两个月每天都会出现眼前发黑、心慌的症状,严重时就会昏过去,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症状,而且跑了多家医院,还住过几次院,仍是没有找出缘由。大学后,随着课业压力的减轻,婷婷不定时晕厥的情况有所好转,然而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随着工作、家庭压力而来的,婷婷又开始经常出现无故头晕、眼前发黑、心慌、乃至晕厥的症状。虽然每年的体检,婷婷的各项指标都算正常,但这无缘无故的晕厥严重影响了她正常的生活,她从来不敢长时间一个人待着,也不敢去游乐园等可能会发生危险的地方,而且从来不敢开车。2021年7月,短时期内又反复发作了好几次的婷婷,再次下决心到医院就诊,这次,经过多方打听,她走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心内科杨剑副主任医师接诊了婷婷,翻阅了婷婷之前的各项检查报告,又详细询问了她的病史,他初步考虑婷婷可能是患上了一种叫做“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疾病。他为婷婷完善了各项检查,排除了脑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和低血糖等相关疾病,并对她进行了直立倾斜试验,婷婷试验结果呈阳性,被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指由于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减低而迷走神经活性增强,使得心排血量减少,进而导致脑部骤然缺血并诱发晕厥的一组综合征。“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的迷走神经,是让我们的血压降低、心跳减缓,也就是让我们‘冷静’下来,而交感神经,是让我们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是让我们‘兴奋’起来,正常人这两种神经可以很好地‘配合’,从而让我们保持正常的状态,但有一部分人他们的迷走神经‘太强势’了,就会一下子导致他的血压过低、心跳忽然减缓,从而导致脑部缺氧,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也就是俗称的昏过去了。”杨剑副主任医师耐心向婷婷解释道。针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直立训练、增加水盐的摄入和起搏器植入等,但均很难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与婷婷及家人沟通后,杨剑副主任医师为她进行了心房迷走神经节丛导管消融治疗(去神经化)这一微创手术,就是通过心房高频刺激或者解剖学方法定位心房迷走神经节丛,利用射频消融导管对这些区域进行消融,让迷走神经不再那么“强势”,从而有效治疗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手术后,一直到目前,婷婷未再发作过一次晕厥,也没有出现心慌、眼前发黑的症状。术后3个月复查直立倾斜试验已为阴性。“患者还是需要定期随访的,根据实际情况再考虑是否还需要再次进行消融。”杨剑副主任医师说。“晕厥是指突然发作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可由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引起,但还有一类属于‘不明原因晕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临床晕厥总数的60%,可累及1%的人群。”浙大一院心内科主任郭晓纲主任医师说,“尤其是当情绪受到较大压力,极度疲劳、疼痛、恐慌,或置身于拥挤、闷热的房间里更容易发作。”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不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女孩多于男孩,通常表现为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快、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严重者可有10-20秒先兆。在婷婷之外,近期,浙大一院心内科专家团队还陆续接诊了多位多年看病找不到原因,最终被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有一位正在南京上大学的19岁杭州女孩,曾有一次在路上行走时突然发作,撞到了马路边的栏杆,造成了较严重的头部外伤;还有一位已经52岁的阿姨,从小学时就出现了经常昏厥的情况,但多年来一直未确诊,从来不敢独自出远门。目前,这些患者都已接受了心房迷走神经节丛导管消融治疗,随访中发现治疗效果都较好。浙大一院专家提醒,如果发生不明原因晕厥,在压力大,疲劳,拥挤、闷热环境中尤其容易发作的,特别是年纪较轻的患者,经过多项筛查后还未明确病因的,要警惕可能是血管迷走性晕厥。虽然该病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由于晕厥时常发生,非常容易造成意外伤害,一定要早筛查、早干预。本文转自“浙大一院”微信公众号
几乎在无声无息之间,中国已经成为房颤第一患病大国。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大约占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中国的房颤患者已经超过了欧美国家患者数量总和。我国由胡大一教授等在2003年的研究显示,中国房颤患者保守估计至少有800万,而欧洲的房颤患者约450万,美国在220万左右。▲中国、美国、欧洲房颤患病情况比较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整理一下房颤的危害、病因及治疗。①房颤三大危害房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有心悸、活动后气短,甚至无任何症状,严重者则可发生眩晕、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黑朦、晕厥。但更危险的是房颤的远期危害:1.脑栓塞是房颤患者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目前大约每5个脑卒中患者中就有1个是房颤患者。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与房颤互为因果,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房颤几率增加,而房颤则能使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有研究显示房颤可使心力衰竭患者4年内的死亡风险增加52%。3.加重心肌缺血房颤尤其是快速房颤可使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是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倍以上。②房颤的常见病因急性病因导致的房颤,多数在去除病因后房颤可好转或不再发作:急性病因:饮酒、电击、外科手术、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急性肺栓塞、电解质紊乱等而慢性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持续性房颤,如:慢性病因: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如肥厚性心肌病)、糖尿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OPD)等。③房颤的治疗1.病因治疗:前面我们说到了房颤的病因。少数情况下,房颤的病因比较明确,例如,目前已知甲亢、急性酒精中度、药物及应激等可以导致房颤。对于此种情况,首先应进行房颤的病因治疗。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有效祛除或者控制房颤的诱因或者并存疾病后,虽然有些患者的房颤可能会自行消失,但大多数情况下,房颤仍会继续发作。2.药物治疗:(1)预防血栓栓塞:主要对老年、合并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使用华法林或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的发生。(2)控制心室率:对于高龄老人、不能耐受射频消融术以及曾经行房颤复律失败的慢性房颤患者可以考虑应用洋地黄类、β受体阻断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如合心爽)等药物控制房颤时的心室率。通常静息时房颤心室率控制在80-90次/分之间,轻度活动时心室率在110次/分左右比较理想。(3)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这类药物主要有胺碘酮、决奈达龙、索他洛尔、普罗帕酮及莫雷西嗪等。转复窦性心律的药物多需要长期服用以维持窦性心律,但这类药物多副作用明显甚或有的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增加死亡率,且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不足50%,多表现为使用初期有效,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药物效用降低或失效。其中临床常用的可达龙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较大剂量服用可致肺纤维化肝功能损害、角膜色素沉积,光过敏等其它副作用。(4)预防新发房颤或房颤复发的上游治疗:主要指对房颤患者常见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及高胆固醇血症等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断剂以及他汀类药物,从而有助于有这类基础性疾病患者预防新发房颤或房颤复发。3.导管消融治疗:(1)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适合患者: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症状明显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服用药物的房颤患者;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并存严重心脏疾患如心衰的患者,有时需要先治疗并存疾病,以便患者能够耐受射频消融手术;已经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亦可接受该治疗;年龄>80岁者需视患者的一般状况决定。(2)房颤射频消融的机理:目前认为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是局灶起源,常位于肺静脉区域。基于上述理论,导管射频消融是通过外周静脉将心导管送入心房,在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接的部位发放高频电波,射频能量产生热量使与发放射频电流导管头端相接触的组织温度升高,蛋白变性坏死。沿肺静脉开口部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从而隔断肺静脉与左心房的折返或将导致房颤的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内,使之不能传入心房,从而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除进行环绕肺静脉的消融外,还需要在心房的其他部位进行连续的线性消融。此即所谓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3)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单次消融后3个月约80%的阵发性房颤和70%的持续性房颤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经第二次或第三次消融后阵发性房颤消融的成功率可达90%。持续性房颤亦可达80%。此种成功指的是在无需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患者能够维持稳定的窦性心律。另有部分患者,术后虽仍有房颤发作,但频度显著减少,或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维持不发作状态。(4)导管消融的风险:因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规的房颤治疗方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总体上是很安全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通常<1%。但同其他一些有创性操作一样,该治疗也存在一定风险。术前医生会将与手术相关的风险给您进行细致说明。术中医生会尽自己最大的责任心,并通过一些防范措施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4.左心耳封堵术房颤高危栓塞患者需积极抗凝治疗,而药物抗凝治疗有导致包括脑出血在内的出血风险,左心耳封堵术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应用国产或进口封堵器堵塞左心耳,预防房颤时左心耳(LAA)血栓的形成,可达到药物抗凝的治疗效果,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而出血风险大大降低。因此,左心耳封堵术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不能长期接受抗凝治疗、不愿药物抗凝治疗以及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5.其他注意事项1)房颤患者应戒烟、限制饮酒、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等。2)适度锻炼。3)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一些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4)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感冒药物中可能含有刺激物,这些物质可能导致不规则心律,服用前应当询问医生或阅读说明书,看是否适合自己。5)服用华法林、可达龙等药物或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访,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如INR),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和超声心动图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房颤的治疗目的: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并且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是首选的治本之策。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姑息的对症治标之策。3)预防房颤的血栓栓塞或卒中并发症,是无奈的防后果之策。希望今天的内容对您了解房颤有帮助!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一般都会有诱因,清楚了解冠心病常见诱因以及发作时的表现,如果你在此类情况下出现类似症状,就需要引起重视,提高警惕,并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生命危险
日常门诊中,经常碰到各种心跳过慢(心动过缓)的就诊者。那么,什么叫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有哪些表现,是不是心动过缓都需要治疗,心动过缓又如何治疗呢? 1, 什么叫窦性心律? 正常心脏日复一日地规律跳动,自身有一个首先发动心跳指令的“司令部”,医学名叫做“窦房结”,它是心脏起搏跳动的发动点和起点。当您拿到体检心电图报告时,结论显示为“窦性心律”,这代表着您的心跳由心脏的正确部位发出,因此是正常的。 2, 一次正常心跳是如何传导的? 当心脏跳动的指令由“窦房结”发出后,依次沿着心脏通道传导到“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等,就可以完成一次心脏的舒缩跳动。 3, 什么是心动过缓? 任何因素影响“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这些部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使心脏传导通道发生病变,导致心脏起跳或传导延缓,均可以造成心动过缓。 “窦房结”的病变造成心动过缓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等。 “房室结”、“希氏束”的病变造成的心动过缓医学上称为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三度) 以往,正常成人体检心率标准
心脏起搏器发明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改进,现代心脏起搏器功能更强大、体积更小巧、寿命更长久。全球范围内已有数百万人植入了心脏起搏器。在起搏器的帮助下,您将获得更好的保护,更好的生活。 选择合适的心脏起搏器 医生会为不同的病人选择不同类型的心脏起搏器。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之前,医生通过检查和分析,并和您交流沟通后,共同确定哪种心脏起搏器最适合您。 起搏器植入术后(住院期间)注意事项 一.起搏器植入术后一般局部沙袋压迫3-4小时,平卧休息6-8小时,此后可以根据医务人员指导起床活动,包括上厕所、洗脸刷牙等,但植入24小时内建议多卧床休息为宜。 二.术后数天至数月您可能会感觉到植入局部有疼痛、发痒等,为正常现象。感觉到起搏器如异物样存在的不适也是常见的,一般能逐渐适应。不少人在起搏器植入部位会出现青紫,数天至数周会逐渐吸收。但当您的伤口出现发红、肿痛或有渗液等情况,应及早告诉医生。 三.植入起搏器后您感觉有哪些变化,也要及时告诉医生,这有助于医生调整起搏器的参数设置,使之更适合于您。 四.为使起搏器导线有良好的固定,埋入起搏器一侧的手臂在术后2周内应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的动作。但术后正常活动手臂是没有问题的,适当的活动还可以减少肩臂局部不适。 从医院回家后需要做些什么? 保持起搏器植入部位伤口清洁干燥,一般不需要更换敷料。目前我院使用可吸收线,因此伤口不需要拆线。出院后8-10天自行揭除起搏器伤口表面贴膜后,可以洗澡淋浴。此后不需在起搏器表面再使用贴膜保护。 不要有意抚摩或移动植入皮肤下的心脏起搏器。尽可能避免重物打击或撞击。 何时能恢复到以前的生活? 植入心脏起搏器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享受完美的生活。 出院后,你可以逐步开始日常工作。在家里,大多数人的家务活动都不会有任何限制。 一般来说植入2周内,不要高举手术侧手臂。最初6周内不要游泳、打球、提5公斤以上的重物。进行接触性运动(篮球、足球)时应注意,因为这些运动极有可能危及您的起搏器或电极。避免有剧烈震动的活动,如骑马和碰碰车。在进行举重、重复性上半身运动或任何激烈的运动之前,请询问您的医生。 关于何时能恢复工作?公务人员术后2周可以恢复上班、体力劳动者具体时间请和医生商议。 何时开车、锻炼或出门旅行?一般6周以上为宜,具体也请您咨询手术医生。 日常饮食/服药有限制吗? 正常饮食不会影响起搏器的功能。起搏器本事无需特殊药物维持,其它疾病需服用的药物也不会影响起搏器功能。 家用电器可以安全使用 功能正常的家用电器,不会对起搏器产生影响,可以放心使用。如电视机、电烤箱、电冰箱、电热毯、微波炉、电话、电炉、电吹风、电剃刀、吸尘器、洗衣机,办公设备如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都可以放心使用。正常速度走过商场超市、图书馆、银行门口的防盗门,是不会干扰起搏器工作的。为减少受到干扰的可能性,请您不要在防盗门附近停留。 机场安检不会干扰起搏器功能 虽然很多患者担心机场安检系统,但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当您接触到机场安全系统时,以正常步速走过金属探测器即可。请您出示起搏器植入卡给安检人员,告诉他们应避免扫描笔在植入式起搏器的部位停留。 避免接触强磁场 避免接触强磁场,如电视发射塔,高压配电设施,雷达天线,大型电机等设备,如果误入上述环境,磁场将会干扰起搏器工作,部分起搏器患者会感觉头晕、眼前发黑等不适,迅速远离上述区域,起搏器将很快恢复正常工作。 不要将磁性物靠近埋置起搏器的部位。 能使用手机 现代起搏器具有抗手机干扰功能,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手机/电话机而不会产生干扰,接听时使用距离起搏器较远的那只耳朵更佳。 能外出旅行 可乘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驾驶汽车不会影响起搏器正常工作。远途旅行前请咨询植入医生。 进入医院或诊所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进行任何医学或牙科治疗或检查前,请告诉医护人员您装有脉冲发生器。 起搏器患者可以进行各类CT检查。 避免磁共振检查。(说明:如果您植入的为磁共振兼容起搏器,请告诉检查的医生,并且需要在磁共振检查前到医院起搏器门诊调整参数,再进行该项检查) 不要进入任何贴有“起搏器患者禁入”标志的场所。 如果必须进行下列治疗,请先与医生商议: 心脏复律、电外科、电灼、碎石术、放射治疗、低高频治疗仪、磁疗仪。 不要进行任何透热治疗,即使已经将您的起博器关闭。它可能会对植入电极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或者对心脏起搏器造成永久的损害。 重视起搏器术后的随访 植入起搏器后,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 浙医一院心脏中心自2003年起开设了起搏器门诊,是为起搏器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指导的专业门诊。每周二上午及周三下午有专科医生和技术员对您的起搏器状况进行检查、解答起搏器相关知识。 您也可以选择在植入的主刀医生专家门诊时间(我的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进行术后随访、检测及指导。 起搏器植入后最初3个月内需进行2次检查(第1月末,第3月末),以后大约每3-12个月检测一次(不同类型起搏器的间隔时间不同,每次检测后医生会告知您下次检测时间)。随访检测是安全和无痛的。在简单的查体之后,医生通常会把心电图电极贴到您的胸部。随后将程控头放到您的胸部并使用程控仪(可以跟心脏起搏器通信的计算机)来显示出关于心脏和心脏起搏器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可以检查心脏起搏器有无故障、设置是否合适您,并及时做相应的调整。 起搏器使用若干年后尤其应该加强随访,以便了解电池消耗情况。 每次随访时请告诉医生关于您的心脏、心脏起搏器或健康方面出现的新问题。 随访是咨询心脏起搏器相关问题的好机会。 医师如何更换起搏器中的电池? 植入式起搏器由寿命较长的特制电池供电。这些电池的电量不会像手电筒电池那样突然耗尽;而是可在使用寿命快结束时,给出多次提醒。您的医师将把电池寿命监测作为起搏器定期检查的一部分。大多数起搏器电池可维持4~10年,但具体的使用寿命取决于所植入的起搏器类型、起搏器参数以及给心脏发送电脉冲的次数。 当起搏器指示电池电量低时,您的医师将安排一次更换。通常,手术时间不会超过首次植入起搏器的时间。 发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1.出现安装起搏器以前曾经有的症状(如晕厥等) 2.自测脉搏低于起搏器最低起搏频率 3.起搏器植入侧胸壁有与心跳(起搏器脉冲)同步的跳动感 4.起搏器植入处伤口红肿、发热、起搏器外露等 5.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除颤治疗仪(CRT-D)后发生电击治疗 本文系胡晓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