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乳头乳晕区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同一侧乳腺原发多个肿瘤病灶,乳腺肿瘤合并良性病变需同时切除者,因切除范围较大,保乳术后乳房外形不理想,大多选择切除,针对该类病人,特别是有强烈保乳意愿或有保乳意愿的年轻患者,我们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开展了腹腔镜获取大网膜充填成形的手术方式,完美地保瘤了乳房。术后乳房外形基本无改变,手感更柔软,创伤更小。随年龄增长,双侧乳房变化同步,不会出现假体植入后,造成的双侧严重不对称或变形。 术前 术后第二天 术后一月 右侧为良性病变,左侧的手术切口在乳房下皱褶处,腹部的几个点状疤痕为腹腔镜取大网膜所遗留 因网站要求,手术图片不方便发布,有需要看的,再联系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最佳辅助化疗方案 2016-03-17 医学界肿瘤频道 在美国,剂量密集化疗方案已经成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编译:萧萧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据第十届欧洲乳腺癌会议(EBCC-10)报道,使用“剂量密集辅助化疗方案”能大幅度提高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 相比3周一次的标准化疗方案,2周一次的剂量密集辅助化疗能将患
2015-10-19 肿瘤资讯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专家共识2015版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最新的Globocan2012年数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67万的女性罹患乳腺癌,其中52.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有近20万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为了更好地改善预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规范乳腺癌的治疗标准和模式,国内临床工作者常借鉴国际上权威的指南或共识。应用最为普遍的是美国NCCN乳腺癌临床指南及St. Gallen乳腺癌专家共识。然而,我国乳腺癌的诊治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发病率、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特征、医保条件、患者经济条件及药物可获得性不同等。因此在采用国际各大指南或共识进行临床操作中,难免存在差距和偏移。NCCN每年会发布新的版本,St. Gallen共识每2年更新1次。将新的研究结果和治疗模式融入到现有的治疗常规中,发布适合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指南和共识,也是众望所盼。 以邵志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兵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为组长的“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组基于我国现状,参考最新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乳腺癌发病特征和诊疗实际情况,商讨制定了《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并于日前发布。共识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 ①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 ②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 ③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 ④ 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保护共识。 1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策略 在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70~74岁达到发病高峰。而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曲线呈现双峰模型,在50岁及70岁都显示出发病的高峰,中位发病年龄为45~55岁,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占总体乳腺癌患者的一半以上。对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治疗5年一直是标准治疗方式。 新的临床研究如ATLAS,aTTOM研究发现长期治疗将在治疗10年后显示出生存的改善。“进一步降低年轻乳腺癌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是否可转变为生存改善”一直是绝经前患者内分泌治疗的研究热点。结合最新公布的SOFT和TEXT研究结果,2015年St.Gallen全球专家组就是否应该联合卵巢功能抑制、联合多久以及预后是否获益等也达成了一些共识。 专家共识 ①?目前我国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推荐使用TAM 5~10年是标准方案。 ②?联合卵巢功能抑制在小于35岁的人群中相比单用TAM能明显获益,但辅助化疗后激素水平恢复到绝经前水平很难作为一个因素来评价是否应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因为还与化疗的方案、疗程及监测的时间有关。 ③?大于等于4个淋巴结转移是支持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其次,如果有1~3个淋巴结转移、组织学3级等其他多个危险因素,也可考虑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 ④?多基因检测在国内很少开展,如显示不良预后,也可支持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 ⑤?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建议卵巢功能抑制治疗的时间为5年。对于一部分危险程度较低的患者,也可以考虑治疗2~3年。 2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策略 早先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标准疗程为5年的他莫昔芬,近年各个指南推荐第3代芳香酶抑制剂(AI)作为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标准的辅助治疗,但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关注。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共识专家组结合我国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实践,就“哪些患者需要更长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合理的延长治疗方案是什么”以及“当患者完成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后又该如何治疗”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专家组共识: ①?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可能存在术后2~3年和7年两大复发高峰,内分泌延长治疗可能更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增加早期患者的治愈机会。 ②?对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对在TAM治疗过程中转为绝经后的患者,可选择延长AI治疗直至完成10年内分泌治疗。 ③?对于绝经后的患者, 5年AI为标准治疗。继续延长AI治疗或换用TAM治疗尚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如肿瘤分级3级、高Ki-67值或淋巴结有转移的绝经后患者,可考虑继续TAM或AI治疗。 专家组指出,延长内分泌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处理,既要考虑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也要考虑患者的意愿及治疗的依从性。 3 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策略 晚期乳腺癌应优先选择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尽可能轻的治疗方案。传统理念认为,对发生内脏转移者首选化疗进行一线治疗,而仅对激素受体阳性的局部复发、淋巴结以及骨、软组织转移者首先使用内分泌治疗。2014年, ASCO指南、ESO-ESMO ABC-2共识、ESMO晚期乳腺癌诊治指南均推荐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应首选内分泌治疗。Intergroup Study研究,FIRST的Ⅱ期临床试验,CONFIRM试验也对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和/或应用方案进行了验证。 专家共识 ①?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转移后,内分泌治疗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特别是无病间期较长、肿瘤进展缓慢、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晚期患者。 ②内脏转移并非内分泌治疗的禁忌证。?对一线内分泌治疗获益的患者,需继续其治疗。 ③失败后可以更改其他内分泌治疗药物,如明确内分泌耐药可联合逆转耐药的药物或转为化疗。 ④?对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在辅助TAM治疗后发生复发转移,一线内分泌治疗可以选择AI或者氟维司群500 mg治疗方案;在辅助AI治疗后发生复发转移,内分泌治疗可尝试首选氟维司群500 mg治疗方案,但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⑤?对于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以考虑甾体类AI联合依维莫司治疗,但应权衡受益和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此外,专家组也指出,依维莫司在中国大陆尚未批准其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适应症 4 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保护的价值 许多年轻患者在未生育前罹患乳腺癌。在乳腺癌治疗同时,进行卵巢功能保护、尽可能保留生育功能非常必要。在国外,通常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化疗前可选择卵母细胞冷冻,但在我国很少采用此冷冻技术。因此,采用GnRHa对卵巢功能进行保护尤为重要。 POEMS研究的结果及2015年St. Gallen全球专家共识均支持激素受体阴性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的同时应加用卵巢功能抑制进行生育功能的保护。 专家共识: ①?激素受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如有妊娠意愿,可在辅助化疗同时给予GnRHa,以降低2年卵巢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并提高后续妊娠可能。 ②?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年轻患者,在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如有强烈的生育愿望,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风险程度、无病间期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部分中、低危患者可在辅助化疗同时给予GnRHa,辅助内分泌治疗2~3年后暂停内分泌治疗并尝试怀孕,妊娠后继续接受完整的内分泌治疗。 注 打开【良医汇-肿瘤医生】APP,点击首页《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下载的提示图片,即可轻松获得这套学术资料! 新版【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可以分按瘤种阅读信息, 注册后可以收藏信息。 免费信息每天更新, 全球肿瘤新进展第一时间报道, 免费肿瘤公开课(解读指南,新进展) 实名注册,未来享受更多免费信息和服务 立即长按下面二维码下载: 阅读 1064721 举报
家共识 原创: 中华肿瘤杂志 SIBCS 3天前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共识顾问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江泽飞(军事医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庞达(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任国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邵志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沈镇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宋尔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宋三泰(军事医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共识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冯继锋(江苏省肿瘤医院) 耿翠芝(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胡夕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金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厉红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曼(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李青(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廖宁(广东省人民医院) 刘冬耕(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健(福建省肿瘤医院) 刘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刘真真(河南省肿瘤医院) 陆劲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马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欧阳取长(湖南省肿瘤医院) 潘跃银(安徽省立医院) 沈坤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孙涛(辽宁省肿瘤医院) 滕月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佟仲生(天津市肿瘤医院) 王碧芸(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海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王淑莲(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树森(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涛(军事医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王翔(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晓稼(浙江省肿瘤医院) 王永胜(山东省肿瘤医院) 王中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吴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徐兵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闫敏(河南省肿瘤医院) 杨俊兰(解放军总医院) 殷咏梅(江苏省人民医院) 袁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张瑾(天津市肿瘤医院) 张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张清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郑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约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癌,5年生存率仅2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年。晚期乳腺癌目前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有其特殊性,且多线治疗后进展的难治性乳腺癌的治疗缺乏标准推荐。中国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组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8版)》,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通信作者:徐兵河,xubinghe@csco.org.cn 原文参见:中华肿瘤杂志. 2018;40(9):703-713.
年轻乳腺癌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甚至生孩子,是好是坏? 2016-12-01 乳腺科张安秦 省妇幼粉红丝带 今日 话题 乳腺癌发病率近年来依然迅猛增加,尤其在国内平均发病年龄在48.28岁,远低于美国的61.29岁。中国一项研究表明国内乳腺癌患者 62.9%为绝经前, 81.4%需要进行化疗,67.8%为激素受体阳性也需要内分泌治疗。二胎政策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年轻乳腺乳腺癌患者有再生育的强烈要求。 2008年Kroman等采用丹麦乳腺癌协作组(DBCG)30年数据,筛选10236名年龄小于45岁患者,治疗后仅371例妊娠,总妊娠数465次。最终足月生产236例(50.8%),自然流产36例(7.7%),人工流产193例(41.5%)。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能否生育一直存在争议,而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后对于患者卵巢功能以及生育能力的影响也造成一部分患者想生无法生正常生育。 如何最大限度保留乳腺癌患者生育能力,美国ASCO推荐: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冻存卵子、胚胎或者卵巢组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关注在化疗期间给以GnRha保护卵巢防止卵巢早衰来保存一定的生育能力,尤其2015年POEMS研究结果让越来越多的患者看到希望。但是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妊娠的安全性、因为妊娠而中断内分泌治疗是否可行、使用GnRha来保护卵巢能否真正保留生育能力以及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可靠安全都是目前最具争议的问题,而也是多数医生所顾虑的问题,有文献报道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人工流产中2/3的原因来源于医生的建议。 比利时Institut Jules Bordet收集了14个相关回顾性研究荟萃分析发现总体生育后乳腺癌总生存更有优势。2013年JCO的一篇报道,采用队列研究纳入治疗后妊娠的 333例乳腺癌患者,配伍874例对照组未生育的患者,两组在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受体状态以及接受系统治疗等方面均无差异,随访4.7年,发现妊娠对乳腺癌无复发生存(RFS)以及总生存(OS)均无影响,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结果也同样,甚至在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妊娠有利于总生存,当然不排除“健康母亲”效应。 但是,研究表明:1.妊娠产生的胎儿抗原能够重新激活母体免疫来识别杀灭潜在的肿瘤细胞;2.体内高水平的雌孕激素以及HCG,反而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3.妊娠过程能够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活跃程度,促其向正常分化,也一定程度抑制恶变程度。另外一个让医生纠结的问题就是目前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更多的建议10年的治疗,而妊娠势必要中断内分泌治疗,是否可行?但是Pagani等2015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年轻乳腺癌患者更愿意中断治疗去妊娠,尤其对于内分泌治疗30个月以上的30岁以下的患者,83%的患者希望妊娠。目前没有更多的证据来放心的中断治疗,希望在进行的针对妊娠中断内分泌治疗患者安全性的POSITIVE研究可以提供更好的安全数据。当前绝大多数专家共识:中低危乳腺癌患者可以在治疗后3年妊娠,产后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内分泌治疗。 化疗期间减少卵巢早衰采用GnRha联用是否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目前也是研究热点,但是多项相关的研究终点都是降低2年内的闭经,而没有针对卵巢生育功能储备的详细研究。其中一项SUCCESS研究涉及了卵巢储备功能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但是结果却是阴性,也就是卵巢保护未能被证明可以确实保存生育能力。 保留乳腺癌患者生育能力ASCO推荐使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是否对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安全仍然存在疑问。2016年JCO的一篇报道显示采用来曲唑微刺激法取卵的79例患者,平均年龄36岁,83%为受体阳性,5年随访总生存无影响。而在系统治疗前采用自然微刺激取卵多数11天可以完成也并不延迟治疗。 2015年 Oranite等的研究报道 198例乳腺癌妊娠患者,25名采用辅助人工生殖技术,流产率稍高为23%,但是在复发和死亡事件数与自然生产无差异。 目前认为:1.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妊娠是安全的;2.因为妊娠中断内分泌治疗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安全性,在POSITIVE结果不明时采用个体化方案,3.化疗联用GnRha卵巢保护可以明显降低闭经率,只能作为未卵细胞或者胚胎冻存的患者的一种选择;4.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对受体阳性乳腺癌是不利的,而采用来曲唑微刺激取卵可以降低雌激素峰值应该推荐。 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与生殖科、产科一直致力于妊娠期乳腺癌、乳腺癌术后生育问题的多学科协作研究,希望可以给有生育要求的乳腺癌患者最合理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癌同时保留生育能力的整体治疗方案。 张安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主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肿瘤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医学会妇幼保健分会乳腺病学组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从事乳腺专科多年,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治、乳管镜检查以及乳腺疾病微创治疗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过来人的反思:为啥偏偏是我得癌症? 原创 2016-10-02 → 肿瘤专科医师潘战和 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本公众号,随时随地获取权威靠谱的实用肿瘤医学科普 写在前面:复旦女教师于娟的这篇《为啥偏偏是我得癌症?》值得每个人认真阅读。转发是为了警醒大家,并不是完全认同文中的所有医学知识。重在从中得到启示,至于肿瘤防治知识,关注本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获取。 于娟语录: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我愿像一个乞丐——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乞丐匍匐在国泰路边,只要能活着看我爸妈带土豆经过。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幸福。 以下文字转自于娟博客: 时隔一年,几经生死,我可以坐在桌边打字,我觉得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客观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去分析总结一下,为啥是我得癌症。 做这件事对我并无任何意义,但对周围的人可能会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残,我不想看到这件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但凡是人,我都要去帮他们去避免,哪怕是我最憎恨讨厌的人。 之所以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尽量想写下来是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我都不应该是患上癌症的那个人。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点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给我开个如此大的玩笑,设个如此严峻的考验。 第一部分 饮食习惯 1、瞎吃八吃 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除了鲸鱼是在日本的时候超市自己买的,其他都是顺水推舟式的被请客。然而,我却必须深刻反省,这些东西都不该吃。尤其我看了《和谐拯救危机》之后。选择吃他们,剥夺他们的生命让我觉得罪孽深重。破坏世间的和谐、暴虐地去吃生灵、伤害自然毁灭生命这类的话就不说了,最最主要的是,说实话,这些所谓天物珍馐,味道确实确实非常一般。那个海鸥肉,高压锅4个小时的煮炖仍然硬的像石头,咬上去就像啃森林里的千年老藤,肉纤维好粗好干好硬,好不容易啃下去的一口塞在牙缝里搞了两天才搞出来。 我们要相信我们聪明的祖先,几千年的智慧沉淀,他们筛选了悠长悠长的时候,远远长过我们寿命时间的无数倍,才最终锁定了我们现在的食材,并由此豢养。如果孔雀比鸡好吃,那么现在鸡就是孔雀,孔雀就是鸡。 2、暴饮暴食 我是个率性随意的人,做事讲究一剑在手快意恩仇,吃东西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的食量闻名中外,在欧洲的时候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原因是老太太没有胃口,看我吃饭吃得风卷残云很是过瘾,有我陪餐讲笑话她就有食欲。其二,我很贪吃。之所以叫bluemm是因为在复旦读书时候导师有六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5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 年轻的傻事就不说了,即便工作以后,仍然屏着腰痛(其实已经是晚期骨转移了)去参加院里组织的阳澄湖之旅,一天吃掉7个螃蟹。我最喜欢玩的手机游戏是贪吃蛇,虽然功夫很差。反思想想,无论你再灵巧机敏,贪吃的后果总是自食其果。玩来玩去,我竟然是那条吃到自己的贪食蛇。 3、嗜荤如命 得病之前,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那顿饭即便吃了很多也感觉没吃饭一样。我妈认为这种饮食嗜好,或者说饮食习惯,或者说遗传,都是怪我爹。我爹三十出头的年纪就是国家特一级厨师,90年代的时候,职称比现在难混,所以他在当地烹饪界有点名头。我初中时候,貌似当地三分之一的厨子是他的徒子徒孙,而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我是他的掌上明珠。可想而知,我只要去饭店,就会被认识不认识叫我“师妹,师叔”的厨子带到厨房,可着劲地塞。那时候没有健康饮食一说,而且北方小城物质匮乏,荤食稀缺。我吃的都是荤菜。 其二就是,我很喜欢吃海鲜。话说十二年前第一次去光头家,他家在舟山小岛上。一进家门,我首先被满桌的海鲜吸引,连他们家人的问题都言简意赅地打发掉,急吼吼开始进入餐桌战斗,瞬间我的面前堆起来一堆螃蟹贝壳山。公公婆婆微笑着面面相觑。我的战斗力惊人超过了大家的预算,导致婆婆在厨房洗碗的时候,差公公再去小菜场采购因为怕晚饭不够料了。十几年之后每次提到我的第一次见面,婆家人都会笑得直不起腰,问我怎么不顾及大家对你第一印象。我的言论是:我当然要本我示人,如果觉得我吃相不好,就不让我当儿媳妇的公婆不要也罢,那么蹭一顿海鲜是一顿,吃到肚子里就是王道。 我在这里写这些不是说吃海鲜不好,而是在反思为啥我多吃要得病:我是鲁西北的土孩子,不是海边出生海里长大的弄潮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光头每日吃生虾生螃蟹没事,而我长期吃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身体变化:嫁到海岛不等于我就成了渔民的体质。 话说我得了病之后,光头一个星期不到,考研突击一样看完了很多不知道哪里搞来的健康食疗书,比方坎贝尔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治愈癌症救命疗法》等等,引经据典,开始相信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极强的促癌效果,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即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等。可怜躺在床上只能张嘴喂食的我,开始化疗那天开始就从老虎变成了兔子。 话说生死经历换来的关于化疗时候应该吃什么的经验,我会有空写下来给大家分享,最好所有所有人一辈子都用不到,但是无论怎么说,像我这样切身体会的东西需要让需要的人知道,免得像我这样走弯路。 第二部分 睡眠习惯 这些文字不像我平时行文blog,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所以我写这个系列很慢很慢,因为我自认为这些文字比我的博士论文更有价值,比我发表的所有学术文章有读者。我要尽可能控制自己不要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之外,还要系统认真地前后回想分析一遍。 现在这个社会上,太多年轻人莫名其妙得了癌症,或者莫名其妙过劳死,而得到的原因往往是所谓的专家或者周围人分析出来的。因为当事人得了这种病,苟活世间的时间很短,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行长文告诫世间男女,过劳死的更不可能跳起来说明原因再躺回棺材去。我作为一个复旦的青年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做我能做的事,让周围活着的人更好的活下去,否则,刚读了个博士学位就有癌症晚期,翘了还不是保家卫国壮烈牺牲的,这样无异于鸿毛。写这些文字,哪怕一个人收益,我也会让自己觉得,还有点价值。 我平时的习惯是晚睡。其实晚睡在我这个年纪不算什么大事,也不会晚睡晚出癌症。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晚睡,身体都不错,但是晚睡的确非常不好。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灯管束(其实那个时候我也经常晚睡),我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号称思考)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平时的早睡也基本上在夜里1点前。后来我生了癌症,开始自学中医,看黄帝内经之类。就此引用一段话:下午5——7点酉时 肾经当令;晚上7——9点戌时 心包经当令;晚上9——11点亥时 三焦经当令;晚上11——1点子时 胆经当令;凌晨1——3点丑时 肝经当令;凌晨3——5点寅时 肺经当令;凌晨5——7点卯时 大肠经当令。 当令是当值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个时间,是这些器官起了主要的作用。从养生的观点出发,人体不能在这些时候干扰这些器官工作。休息,可以防止身体分配人体的气血给无用的劳动,那么所有的气血就可以集中精力帮助当令肝脏工作了。 长期以往,熬夜,或者晚睡,对身体是很没有好处的。我的肝有几个指标在查出癌症的时候偏高,但是我此前没有任何肝脏问题。我非常奇怪并且急于搞明白为什么我的肝功能有点小问题,因为肝功能不好不能继续化疗的。不久以后我查到了下面一段话: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主任窦晓光介绍,熬夜直接危害肝脏。熬夜时,人体中的血液都供给了脑部,内脏供血就会相应减少,导致肝脏乏氧,长此以往,就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23时至次日3时,是肝脏活动能力最强的时段,也是肝脏最佳的排毒时期,如果肝脏功能得不到休息,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以修复并加剧恶化。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受损足以损害全身。所以,“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并不夸张。因此,医生建议人们从23时左右开始上床睡觉,次日1至3时进入深睡眠状态,好好地养足肝血。 得病之后我安生了,说实话,客观情况是我基本失去了自理能力,喝水都只能仰着脖子要吸管,更不要说熬夜蹦迪。因此我每天都很早睡觉,然后每天开始吃绿豆水、吃天然维生素B、吃杂粮粥。然后非常神奇的是,别的病友化疗会肝功能越来越差,我居然养好了,第二次化疗,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了。 希望此段文字,对需要帮助的人有所贡献。也真心希望我的朋友们,相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古话。我们是现代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发展的轨迹和现代的生活节奏以及身边的干扰,那么,在能控制的时候多控制,在能早睡的时候尽量善待下自己的身体。有些事情,电影也好、BBS也好、K歌也好,想想无非感官享受,过了那一刻,都是浮云。 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体。 第三部分 突击作业 这一部分,我不知道算作作息习惯还是工作习惯。说来不知道骄傲还是惭愧,站在脆弱的人生边缘,回首滚滚烽烟的三十岁前半生,我发觉自己居然花了二十多年读书,读书二字,其意深妙。只有本人才知道到底从中所获多少。 也许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顶着读书的名头,大把挥霍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因为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是著名的不折不扣2W女。所谓2w女是指只有在考试前2周才会认真学习的女生:2 weeks。同时,考出的成绩也是too weak。 各类大考小考,各类从业考试,各类资格考试(除了高考,考研和GT),可能我准备时间都不会长于两个星期。不要认为我是聪明的孩子,更不要以为我是在炫耀自己的聪明,我只是在真实描述自己一种曾真实存在的人生。 我是自控力不强的人,是争强好胜自控力不强的人,是争强好胜决不认输自控力不强的人。即便在开学伊始我就清楚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好好读书,否则可能哪门哪门考试就挂了,但是我仍然不能把自己钉死在书桌前。年轻的日子就是这点好,从来不愁日子过得慢。不知道忙什么,就好似一下子醒来,发现已经九点了要上班迟到了一样。每当我想起来好好学习的时候,差不多就离考试也就两个星期了。我此前经常的口头禅是:不到dealine是激发不出我的学习热情的。 然后我开始突击作业,为的是求一个连聪明人日日努力才能期盼到的好结果好成绩。所以每当我埋头苦学的时候,我会下死本地折腾自己,从来不去考虑身体、健康之类的词,我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快马加鞭、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苦不堪言。最高纪录一天看21个小时的书,看了两天半去考试。 这还不算,我会时不时找点事给自己,人家考个期货资格,我想考,人家考个CFA,我想考,人家考个律考,我想考。想考是好事,但是每次想了以后就忘记了,买了书报了名,除非别人提醒,我会全然忘记自己曾有这个追求的念头,等到考试还有一两个星期,我才幡然醒悟,又吝啬那些报名费考试费书本费,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去拼命。每次拼命每次脱层皮,光头每次看我瘦了,就说,哈哈,你又去考了什么没用的证书? 然而,我不是冯衡(黄蓉的妈,黄老邪的老婆),即便我是冯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到头来冯衡强记一本书都也呕心沥血累死了。何况天资本来就不聪明的我? 我不知道我强记了多少本书,当然开始那些书都比九阴真经要简单,然而长此以往,级别越读越高,那些书对我来说就变得像九阴真经一样难懂。于是我每一轮考试前的两个星期强记下来,都很伤,伤到必定要埋头大睡两三天才能缓过力气。本科时候考试是体能,然而到后来考试是拼心血拼精力。 得病后光头和我反思之前的种种错误,认为我从来做事不细水长流,而惯常的如男人一样,大力抡大斧地高强度突击作业是伤害我身体免疫机能的首犯。他的比喻是:一辆平时就跌跌撞撞一直不保修的破车,一踩油门就彻天彻夜地疯跑疯开半个月。一年搞个四五次,就是钢筋铁打的汽车,被这么折腾得开,开个二十几年也报废了。 深切提醒像我曾经那样在dealine之前突击作业的同志们。 第四部分 环境问题 打下这几个字,犹如土豆背得那句诗: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大到我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哪怕具体到我自身。然而,若是我不去思考与分析,怕是很多人都难能分析:我在挪威毕竟是学环境经济学的科班出身,这件事在光头的身上更极具讽刺,他的科研方向是环境治理和环保材料的研发。 我是个大而化之的生活粗人,从来没抱怨过周边环境多么糟糕,01年去日本北海道附近呆了段时间,佩服那里环境不错,但是也真没有嫌弃上海多糟糕。04年的时候听到一个岗布(一个日本人)抱怨下了飞机觉得喉咙痛的时候非常嗤之以鼻,心里暗暗说:我们这里环境那么糟糕,你还来干啥?不如折身原班回去! 我真正体会到空气污染是07年从挪威回国,在北京下飞机的那一瞬间,突然感觉眼睛很酸,喉咙发堵,岗布的话犹然在耳。也许,日本鬼子不是故意羞辱我们日新月异的上海。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不敏感,但是若是跑去一个环境清新的地方住上若干年,便深有体会。同期回国的有若干好友,我们在电话里七嘴八舌交流我们似乎真的不适应中国国情了:喉咙干,空气呛、超市吵、街上横冲直撞到处是车。这不是矫情,这是事实。这也不是牢骚,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回国半年,我和芳芳阿蒙等无一例外地病倒,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就是有个啥啥啥小手术,光头嘲笑我们,是挪威那个地儿太干净了,像无菌实验室,一帮中国小耗子关到里面几年再放回原有环境,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和抗体都不能抵御实验室以外的病菌侵入。是,我不多的回国朋友里面,除了我,梅森得了胸腺癌,甘霖得了血方面的病。 也许,这只是牢骚。除非国民觉醒,否则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这个环境、这个国情。 网络上查一下,就会有触目惊心的数据:现在公布的数据说癌症总的发病率在 180/10 万左右 , 也就是每 10 万人中有 180 个人患癌症。中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城市:上海。据统计,上海癌症发病率1980年比1963年增加了一倍,超过北京、天津的25%,为全国城市第一位。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癌症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区女性的癌症发病率比20年前上升了近一倍,每100名上海女性中就有一人是癌症患者,也远高于我国其他城市。 也许我看这段文字和大家不同,因为我更加知道每个代表病人的数据背后,都是一个个即将离开人世的生命和撕心裂肺不再完整的家。 我并不是说,大上海的污染让我得了癌症,而是自我感觉,这可能是我诸多癌症成因的一个因素:我不该毫无过渡时间地从一个无菌实验室出来,就玩命地赶论文,在周边空气污染、水污染和食品安全危机的大环境里,免疫力全线下降的时候压力过大用力过猛,加上长期积累的东西一下子全部爆发了。 第五部分 甲醛超标 话说十年前,本科和研究生我有一年的非校园空档,这一年里我工作、考研和去日本。除却日本之旅,我都住在浦东一间亲戚的新房里。新房新装修,新家具。开始新房有点味道,我颇有环保意识地避开了两个月回了山东。等从山东回来,看房间味道散去,我也心安理得住了进去。 07年房子处理,光头怜惜那些基本没有怎么用过的家具,当些个宝贝似得千里迢迢从浦东拉到了闵行研发中心用。哪里想到,09年他开始研究除甲醛的纳米活性炭,有次偶尔做实验的时候,打开了甲醛测试仪,甲醛测试仪开始变得不正常,一般来讲高于0.08已然对身体有危险,而屏幕上的指数是0.87。清查罪魁祸首的时候,东西一样样清除,一样样扔出研发实验室检测,最后,把家具扔出院子测,结果是,那些家具的检测指数犹如晴天霹雳。光头立刻石化。 然而为时已晚,事隔半年,我查出了乳腺癌,医生对光头开始说癌症的普及教育,令光头时不时脑袋里灵光里,一直在闪出那套家具和那批令他愤恨的甲醛超标数据。 医生说:肿瘤的肿块不是容易形成的,癌症的发生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经历多个阶段。从正常细胞到演变成癌细胞,再到形成肿瘤,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当危险因素对机体的防御体系损害严重,机体修复能力降低,细胞内基因变异累积至一定程度,癌症才能发生。 癌症发生的多个阶段为:正常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分化障碍)→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黏膜内癌)→浸润癌→转移癌。从自然病程来看,即使过去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肝细胞癌,从发现到死亡也有3~6个月的生存时间。据估计,从癌变开始发展到晚期,至少2年时间,从单个癌细胞发展到AFP升高的实际时间还要长得多,乳腺癌在临床发现肿块前,平均隐匿时间12年(6~20年),确诊以后自然病程也有26.5~39.5个月。 也就是说,我的乳腺癌很有可能是当时那批家具种下的种子,那些癌细胞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伺机等待我体内免疫力防线有所溃泻的时候奋起反攻。 光头无语,我亦无言。这是要命的疏忽,然而,谁能想得到呢? 一日在病房,夜里聊天,我和光头不约而同讲到这些家具,我感慨防不胜防的同时开玩笑:说不定你那个国家专利日后卖得很火,记者会专门报道你:甲醛家具残害爱妻毙命,交大教授毕生创发明复仇之类。哪里想到光头歇斯底里哑着喉咙叫:“我宁可他妈的一辈子碌碌无为,也不想见到这种话从任何人嘴里说出来。”我突然意识到:我这句话对他的内心来说不是玩笑,而是天大的讽刺。一个终年埋头在实验室发明了除甲醛新材料的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爱人却经年累月浸泡在甲醛超标的环境里,最终得了绝症。 第六部分 性格特色 我曾在瑞金医院断断续续住院长达半年之久,半年之内接触了大概三五十多个病友。开始住院那阵儿癌痛难忍本命不顾,后来不是那么痛了,就开始在病房聊天。 我读了两个硕士一个博士的课程,修社会统计、社会调查两门课不知道重复修了多少遍。幼功难废故伎不弃,自觉不自觉的病房聊天里,我就会像个社调人员一样,以专业且缜密的思维开始旁敲侧击问一些问题。这是自发的科研行为,因为我一直想搞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得癌症。有时候问到兴头上,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潜伏在癌症病房里的青年研究学者。然而无比讽刺的是,现实是我是一个潜伏在青年研究学者中的癌症患者。 长期潜伏的样本抽样(n>50)让我有足够的自信,去推翻一个有关乳腺癌患者性格的长期定论,乳腺癌患者并不一定是历经长期抑郁的。可以肯定的说,乳腺癌病人里性格内向阴郁的太少太少。相反,太多的人都有重控制、重权欲、争强好胜、急躁、外向的性格倾向。而且这些样本病人都有极为相似的家庭经济背景:她们中很多人都有家庭企业,无论是家里还是厂里,老公像皇帝身边的答应,她们一朝称帝,自己说了算。家庭经济背景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来瑞金治病的人,尤其是外地人,没有强有力的经济背景,是不太会在那医院久住长治的。 身边病友的性格特色,不禁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性格。我很喜欢自己的性格,即便有次酒桌上被一个哥们半开玩笑地说上辈子肯定是个山东女响马也好不以为然。我从来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后来生病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性格不好:我太过喜欢争强好胜,太过喜欢凡事做到最好,太过喜欢统领大局,太过喜欢操心,太过不甘心碌碌无为。 简而言之,是我之前看不穿。 我曾经试图像圆圆三年搞定两个学位一样,三年半同时搞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学位。然而博士始终并不是硕士,我拼命日夜兼程,最终没有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恼怒得要死。现在想想就是拼命拼得累死,到头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 我曾经试图做个优秀的女学者。虽然我极不擅长科研,但是既然走了科研的路子就要有个样子。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我非常地迷茫实现了做副教授的目标下面该干什么,不过当下我想如果有哪天像我这样吊儿郎当的人都做了教授,我会感到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很失落。当然,我非常肯定一定地负责地说,我认识的一些垃圾无论科研能力和人品道德还真不如我。不说这些了,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扑了命上去拼,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得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我天生没有料理家务的本事,然而我却喜欢操心张罗。尤其养了土豆当了妈之后心思一下子缜密得像mintmm了,无意中成了家里的CPU,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应该什么做什么事情,应该找什么人去安排什么事情统统都是我处理决断。病前一个月搬家,光头梦游一样一无所知,感概怎么前一夜和后一夜会睡在不同的地方。后来病了,我才突然那发现光头并不是如我想象的那样是个上辈子就丧失了料理日常生活的书呆子。离开我地球照转,我啥都没管,他和土豆都能活得好好的。无非,是多花了几两银子而已。可是银子说穿了也只是银子,CPI上涨,通货膨胀,我就是一颗心操碎了,三十年后能省下多少呢?假如爹妈三十年前有一万块,基本上可以堪比现在的千万富翁身价,可是实际上现在的一万块钱还买不了当年500块钱的东西。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亲朋好友从中获益。 扫描或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随时随地获取靠谱的肿瘤科普。 作者简介:潘战和,男,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知名肿瘤科普作者,健康专栏作者,微博名人堂知名医学专家,微博签约自媒体,自媒体联盟成员,头条号签约作者,拥有200万+粉丝微博大V,新浪微博@肿瘤专科医生。 肿瘤专业科班出身,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十五年余,具有扎实的肿瘤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肿瘤诊疗实践经验,在全身各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综合诊断和治疗、肿瘤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并长期关注肿瘤预防和早诊筛查工作。繁忙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之余,热心并致力于肿瘤科普,曾接受数十家国家级和省市级媒体的采访、个人专访、开设专栏、约稿等,发表肿瘤科普文章数百篇,并为网友提供健康咨询,在全国拥有数百万粉丝,撰写的医学科普文字受到粉丝们的热烈追棒,在国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 肿瘤专科医生潘战和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转载须征得作者同意,专用联系邮箱:zlzkyspzh@163.com 赞赏 阅读原文阅读 4736 投诉 写留言
乳腺癌患者快乐生活三原则 2016-08-29 彭翠娥 乳腺癌互助圈 Roger Kuber曾提出当一个人面临癌症时常有的心理五阶段经历:震惊、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 有些人只停留在愤怒期,带怒气含恨而终;有些人往前走一步,先后退两步,耗费许多时间、精力与金钱及生命在 讨价还价 循环中;有些人持续忧郁,认为走到生命尽头前,连想办法为自己一搏的勇气都没有;当然还是有人,并不逃避,正视问题想办法与他 和平共存 。 据研究显示,越能保持在积极性 接受 阶段的人,病痛程度较缓和、生活品质较佳、身心健康指数较好、以及亲友的身心适状态较能呈现量好稳定状态。 所以乳腺癌患者保持生活快乐三原则。 第一原则:养成三好,就是好睡眠、好运动、好营养 一好:好睡眠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有好的睡眠品质才会有愉快的心情,去挑战每一天的生活,建议一天睡6至8小时,最佳是平均7小时,快乐长寿并且身心健康。如果晚上真的无法入睡,可以增加白天的活动量,或是经由专业医师的指示服用助眠药物,相信经由自我的调整及专业医师的从旁协助,可以帮助您获得良好的睡眠。 二好:好运动 运动会使脑内分泌出快乐的物质,让自己心情愉快,也能帮助入眠,运动时建议遵守(333原则)即每星期3次,每次30分钟,每次最大心跳每分钟130下。从医学生理的角度切入,呼吸心跳是生命的重要症像,当面对压力时,便会同时影响呼吸与心跳的稳定。 三好:好营养 从饮食的摄取提供足量的营养成分,有助于脑的活动和情绪的安定,除了最重要的均衡摄取六大营养素外,额外摄取帮助快乐的食物也想当重要(如:鲜奶、香蕉、黑巧克力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像是深海鱼油也是鼓励使用的营养补充品,对于忧郁症可以达到预防的效果。 第二原则:四方法:说、唱 、做、写 说——如果你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总是把心里的苦往心里吞,不但不会帮助您解除压力,甚至容易因为情绪的长期累积,造成身心障碍,试着找你信任的亲朋好友或是专家倾诉,将有助于压力的发泄。 唱——到户外去散心、大声的唱喊,或是到KTV或卡拉OK去娱乐一下,可以帮你一扫忧郁的心情。 做——焦虑的情绪容易造成自律神经失调,建议每天做80次的腹式呼吸,可放松身心,或者做一些手工、剪纸、园艺等,对于恐慌发作与焦虑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写——写心情日记可以帮你整理思绪,在你心情又多又杂的时候,在书写的过程中做一番分析和了解,便可明白究竟为何而烦。 第三原则:掌控自我情绪,学会减压 愈了解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年龄层所要面临的挑战,愈能做好心理准备,所谓 ,多听别人的经验、多看书,凡事以正面思考,随时鼓励自己,增加自我的自信心,可以多跟人分享有趣的事或笑话,培养幽默感,保持愉快的正面情绪,或是练习一些冥想等放松方式,帮助稳定自律神经保持情绪平稳。 以一些行动来减压,像是洗把脸让自己冷静、找个安静的地方深呼吸,或是多做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感到快乐并且了解自我存在价值。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或是文章对你有帮助,就请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还可以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进入乳腺癌互助圈交流! bhrwrxa 丨关注女性健康 生命由此不同 乳腺癌互助圈丨主页君微信 Female_health △长按扫码关注 阅读原文阅读 865243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