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其实在饮食方面也要分析下心衰的原因,首先如果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衰,就要清淡饮食为主,可以适当的优质蛋白饮食,可以适当的吃点鱼肉,但是要多吃青菜,水果,这样才是合理的;避免油腻的食物,避免太咸的食物。 如果心衰是由心肌炎导致的,这种情况在饮食方面除了清淡饮食外,一定要注意优质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可以吃一些粗纤维比较多的食物,富含维生素比较多的食物,水果可以吃猕猴桃、木瓜、樱桃等。 当然一定要注意尽量地避免吃太咸的食物,太油腻的食物,这样对心衰患者都是不好的。 心衰有急、慢性心衰之分,同时还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但二者往往同时存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衰患者的五大饮食原则,给大家介绍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心衰患者的五大饮食原则 一、饮食宜低盐。若有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如鸡蛋、鸭蛋、皮蛋、面筋、梨、西瓜等。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红枣等。各种咸食和腌制品均应禁食。 二、宜少吃多餐,忌过饱,营养力求丰富和多样化。临睡前不进或少进食物与水分。 三、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南瓜等。 四、饮食应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食材,如山茨菇、马蹄、茭白、百合、黄瓜、丝瓜、柠檬、豆芽等。 五、本病在用洋地黄治疗时,宜进食含钙低的食物,忌食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骨头、虾、海蜇、海带、紫菜、木耳、巧克力、橄榄等。 心衰患者的饮食宜忌有哪些 心功能不全亦称心力衰竭,合理的饮食营养对于减轻症状,缩短病期,促进康复有很好的作用。 1、低热量饮食,足够的维生素,中等量的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 2、少量多餐,三餐加两次点心。避免餐后胃肠过度充盈,横膈抬高压迫心脏。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宜将晚餐时间提前,晚饭后不再进食物或水分。 3、食物要容易消化,以流质和半流质为好,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汤、牛奶、酸奶、细面条、饼干、面包片等。避免吃坚硬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容易胀气的食物(如红薯、土豆、南瓜等)。 4、低盐。每天控制在3克以内。若水肿明显、尿量减少、气短、心慌、不能平卧时,应严格无盐饮食。包括咸菜、酱菜、咸肉、酱油及一切腌制品,均禁忌,另外水量也应控制。 5、禁食或少食的食物还有油条、油饼、霉豆腐、香肠、咸肉、腊肉、熏鱼、海鱼、咸蛋、酱菜、皮蛋、豆瓣酱、汽水、啤酒等。
近年来,由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慢性疾病高发;人们对饮食健康越来越重视。有些人甚至提出“素食主义”,不吃一点肉。长期的素食确实有助于控制体重,但真的有助于防治慢性疾病吗? 冠心病患者能吃肉吗?1、最新研究表明,如果过分强调吃素,就会由于营养不均衡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对素食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这些素食者体内的胆固醇水平较低,但大部分人都表现出缺乏维生素B12的症状,这使得血液中一种被称为“高半胱氨酸”的成分增加。这种物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调查还发现,不食肉类可能会导致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从而对心血管健康不利。 食肉过多和完全不食肉都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如果我们想有效预防这类疾病,一定要有均衡的饮食结构,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2、常吃素还伤记忆。 国外最新医学研究显示,镁能使核糖核酸进入脑内,而核糖核酸是维护大脑记忆的主要物质。长期吃素会因缺乏蛋白质及维生素B12、镁等营养素,导致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疲劳等症状。 建议多食富含维生素和镁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类、荞麦、坚果类、麦芽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镁。 其实,纯素食主义并不比其他方式的饮食更健康。英国萨里大学营养生理学讲师丹尼丝·罗伯逊博士解释:素食主义者主要摄入的植物蛋白营养可能不全面——你可能无法从中获得身体所需的所有氨基酸。 所以均衡饮食才健康!!!
减重代谢外科手术世界各国已经开展约五十多年,中国医生团队的加入也有十五年的时间。几十年的发展,减重代谢外科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胖友通过各大医院减重外科团队完成减重代谢手术,人瘦了,病没了,甚至心理问题都解决了,减重手术成为了胖友糖友重新起飞的基石。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团队是云南最早成立的专业团队。团队成立于2015年,团队成员由胃肠外科,营养,内分泌,心理学,麻醉,心血管内科,妇科,美容外科专家 组成。几年时间为几十位胖友完成了减重代谢手术,术后的"胖友"在快速减重后,有的找到喜欢的对象,有的找到了喜欢的工作,还有婚后一直怀不上孩子术后也有了"减重宝宝",也有初中高中的"小胖子"术后成为了"万人迷"? 昆明市一院减重团队发展路上和团内各中心专家团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目前是"粤港澳大湾区及华南减重联盟会员单位" 中国十几年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市一院减重人没有掉队,从2006年参加广州暨南大学附属一院王存川教授组织的手术治疗二型糖尿病培训班开始到目前开展减重代谢外科手术四年,逐渐积累了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市一院经验",在团队建设,胖友咨询,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团队培训,术后管理,以及术后病患个体化治疗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这个平台上,我主要想对各位胖友们说几点:1、减重代谢手术是通过微创胃肠手术,限制进食,限制吸收进而达到快速减重,并且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病(2型糖尿病,三高,多囊卵巢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也称鼾症等) 2、肥胖的治疗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减重代谢外科针对的是重度肥胖,或者肥胖合并代谢病的胖友,所以请以下人群可以向我咨询: 1.体重指数≥37 kg/m2,无合并症或无严重相关风险的患者,可行减重手术。 2.体重指数≥32 kg/m2,至少合并1个严重的肥胖相关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支气管哮喘、严重尿失禁、严重关节炎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可考虑行减重手术治疗。 3.体重指数28~32 kg/m2,合并2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亦可接受减重手术,但目前该方面的证据有限。 4.不考虑体重指数而仅为控制血糖、血脂或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危险因素而行减重手术的证据不足。 当然,各位朋友已经习惯了以下路径:1几顿大餐站上秤台-决心减肥-节食-运动-效果不好-网上咨询-节食-运动-有一定效果-受不了美食诱惑朋友劝导-恢复原重-继续下一个循环。 2压力山大,衣裤渐窄-减肥吧-药店营业或广告推销的-瘦了,但出现副作用了-压力更大了,停药后更胖了-到网上查一下可以躺瘦的方法-没有-放弃吧……。 3…… 何弃疗,我们市一院减重团队为了胖友真是想尽办法操碎了心。做为"全国百佳医院"又有百年历史的三甲医院,我们有一群医生从不同学科共同为胖友提供肥胖人群的分层专业治疗,这个也是有别于社会机构减重更重收益的,我们更重公益性。对于胖友有内分泌科进行筛查可以提供药物(FDA认证的药准字正规药物)减重建议,营养科提供营养减重方案,中医科提供针灸推拿减重,康复疼痛科也有设备可以局部减肥,整形美容科可以吸脂或者大体重肥友快速减重后皮肤松弛下垂的拉皮手术治疗。 我想减肥,体重减不下来我可怎么办啊 当然对于重度肥胖,各种减肥方法都试过,越减越胖,或者已经合并了代谢病的肥友们也不要灰心,毕竟还有我们市一院减重代谢外科团队呢。
协和内分泌周颋医生 14小时前 ·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最近门诊看了几个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有的术后进行了碘131治疗,有的没有做,患者问为什么? 至于是否需要碘131治疗,主要是外科(我院是基本外科)和核医学科共同讨论来决定的,我主要是给大家科普一下,碘131的治疗原理和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 有些甲状腺癌的患者在做完手术后通常还需要进行放射碘(碘131)治疗,很多人对放射碘治疗有一些顾虑,认为它具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不愿意接受。更多的可能还是甲亢患者,顾虑可能更大。其实,放射碘治疗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至今已经使用了近80年,之所以还在使用这也充分说明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除了,甲状腺癌患者,甲亢的患者用碘131治疗的更多,因为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在美国用的更普遍一些。 首先,说说碘131治疗的原理 之所以我们会考虑放射碘来治疗,这与甲状腺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甲状腺的滤泡细胞膜具有钠碘共转运体,甲状腺可以摄取和浓集碘和放射性碘。一般来说甲状腺癌组织对碘131的摄取水平较低,这可能是因为甲状腺癌细胞的转运体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甲状腺滤泡细胞有关。但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如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 其甲状腺组织具有从血液中摄取碘的独特能力,这也是可以进行放射碘治疗的理论基础。 放射碘即碘131,它具有放射性,可以通过释放波长1-2mm短射程β射线,该射线可以破坏甲状腺细胞,引起甲状腺细胞凋亡。又因为碘131必须被甲状腺组织摄取后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如果是未分化甲状腺癌、髓样癌、淋巴瘤,因为它们不能聚集碘,碘131治疗是无效的。所以说,碘131治疗仅仅针对分化性甲状腺癌。 甲状腺组织对碘131的摄取情况可以通过甲状腺γ显像来明确,即通常说的甲状腺显像。如果甲状腺结节或腺瘤可以吸收碘,那么它就可能是高功能腺瘤或结节,这种情况一般就可以排除甲状腺癌的可能。一般甲状腺癌的结节是不能显影的,一般为冷结节。 甲状腺癌术后,为什么要用碘131处理残余甲状腺组织? 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有些患者会在甲状腺切除术后接受放射性碘治疗,以便清除残余正常甲状腺组织、辅助处理亚临床微小转移灶。 但是现在很多甲状腺癌由于发现比较早,而且小,无转移或局部转移,仅做甲状腺部分切除,所以,就不需要行碘131治疗了,这种情况临床上是很大一部分。 因此,需要做碘131治疗的患者,一般是指进行了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的患者,部分切除的排查在外。 针对甲状腺全切患者,由于客观的原因,虽然说是全切,但是甲状腺手术很难完全把甲状腺切除干净,因为有些肿瘤可能会侵犯血管、包膜、或侵犯到甲状腺外面、甲状旁腺等等(至于采取什么手术方式是由外科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这不是在这里讨论的范畴)。因为这些残余组织存在,可能存在确确实实的危害,需要采用碘131来处理残余正常甲状腺组织,不然这些残余组织可能残余肿瘤组织或细胞,容易复发或转移。 常常需要考虑除残的因素: (1)残余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显微镜下病灶。 (2)残余的肉眼可见病变或转移性病变,但不适合手术的肉眼可见病变。 (3)高风险患者,如有头颈部照射史、肿瘤遗传家族史等,为降低复发风险。 还有一点,是为了好观察肿瘤复发,增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 Tg)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因为正常甲状腺组织也会分泌Tg,如果不经过除残,Tg升高很难判断是来源正常组织还是肿瘤。 碘131治疗的选择 放射性碘的疗效取决于肿瘤特征、病变位置、患者的准备情况及剂量。 一般根据肿瘤的危险分层:如低危、中危、高危;这有专门的指南,核医学科的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危险层决定用量。 低危: (1)甲状腺癌直径小于1cm,单个癌灶,无其他高危特征(如无远处转移、无血管浸润、无肉眼可见的甲状腺外侵犯、无侵袭性较高的组织学亚型)。 (2)有局部小范围淋巴结转移(少于5个淋巴结转移,且直径均小于2mm)也归为低危。 (3)存在多个癌灶但直径都小于1cm,且无其他高危特征 (4)存在直径1-4cm的甲状腺内癌灶,但无其他高危特征 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接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一般不做常规的放射碘治疗。但是有一些情况,甲状腺内肿瘤直径超过4cm的低危患者,可以使用低剂量(30mCi)放射性碘消融治疗。 中危 : 甲状腺周围软组织镜下浸润、有临床意义的甲状腺外淋巴结转移或者其他风险较高的特征 (如血管浸润、更具侵袭性的组织学亚型,如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岛状或低分化组织学类型), 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或数量、淋巴结状态及组织学特征,来评估复发的风险。会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根据肿瘤特异性特征实施放射性碘治疗。 高危 : 有远处转移、肉眼可见的肿瘤浸润和/或因肿瘤切除不完全而残留肉眼可见病灶 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对高危患者常规实施放射性碘治疗。 放射碘治疗的禁忌证 主要是妊娠及母乳喂养期间,这是放射性碘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放射碘治疗有什么不良后果或者说并发症 有部分患者经过碘131治疗后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现简要给大家做个介绍,做到心中有数。 (1) 放射性甲状腺炎;放射碘治疗后现的恶心,可以大量饮水,以便加速放射性碘从膀胱清除 (2) 无痛性颈部水肿 (3) 鼻泪管阻塞 (4) 涎腺炎;唾液流量减少 (5) 出血或水肿 (6) 第二恶性肿瘤发生增加;有研究发现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后的第二恶性肿瘤风险增高,如唾液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胃肠癌等 (7) 性腺功能和生育力下降,但很少出现不育不孕。 总之,放射碘治疗像其它治疗方式一样,只是一种治疗方式,肯定会有副作用,每种治疗都是反复权衡利弊所做的决定,也需要患者的配合来共同完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医学界肿瘤频道 一文了解结直肠息肉!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逐渐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肠镜检查,检查会发现有肠道息肉,可能为单个或者多发者,很多结直肠长了息肉的患者,临床未必有任何症状,只是偶因腹泻或便血检查后才发现得了肠息肉很多人会问: 到底什么是大肠息肉? 为什么会得大肠息肉? 怎么明确肠息肉性质? 肠息肉严重不严重,肠息肉需不需要切呢? 大肠息肉如何治疗? 发现肠息肉的患者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大肠息肉,切除后还需要做什么? 息肉切除是否等于解除了癌变警报? 还应该怎么做?今天我给大家普及一下肠息肉的相关知识。 到底什么是大肠息肉? 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的总称,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比较少。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 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 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怎么明确肠息肉性质? 肠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 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 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 肠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以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 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大肠为什么会长息肉? 肠道长息肉是什么引起的呢? 年龄、饮食因素与生活习惯 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 北美、西欧多见,南亚地区少见,可能与这样的饮食习惯有关。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发病率就会显著降低。 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肠道中的胆酸,胆酸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炎症刺激 肠道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 因为肠道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这种病理变化多见于炎性息肉。 也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 基因与遗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细胞内遗传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结肠上皮内的另一个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时是正常的,以后当此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则在突变部位发生腺瘤,这种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 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肠黏膜损伤和肠道炎性疾病 大便中粗渣、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形成肠息肉。长期便秘患者,经常使用刺激性泻药刺激肠壁也会发生息肉。 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其他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报告,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发现的腺瘤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关系? 哪一种肠息肉容易发生癌变? 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见。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大肠腺瘤癌变的影响因素包括: 腺瘤大小、数目、组织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 肠息肉恶变时间是多久?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1976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 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发现肠息肉咋办? 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 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 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 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肠癌。 根据肠镜活检的病理结果,如果为腺瘤性息肉,建议进行治疗。 大肠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肠息肉切前必须做活检,所有经内窥镜切除的标本,除非组织严重破坏,否则均应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 内窥镜治疗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除了极少部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数目过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完整切除。 内窥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切除(电凝器灼除、活检钳凝切、圈套凝切、EMR、ESD)、微波治疗和激光治疗等。 内窥镜治疗较为安全,创伤小。通过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适用于小息肉。 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病理检查证实有癌变或疑有癌变; 腺瘤较大; 腺瘤呈广基型; 腺瘤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某一肠段以及息肉病、腺瘤病等仅行内窥镜无法切除的大肠腺瘤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 经肛门行直肠下端息肉摘除术:适用于带蒂息肉能脱出肛门外或虽不能脱出肛门外但麻醉肛门松弛后,手指能够触及息肉基底并能在肛门镜下操作者。 腔镜下切除术:适用于息肉蒂>50px,或广基息肉>50px,或息肉恶变属于原位癌者。 一旦病理证实息肉恶变已经浸润到黏膜肌层的浸润性癌,或肿瘤分化差,淋巴管、血管有癌栓者应行剖腹根治术。 药物治疗(预防) 目前认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能够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是因为这类药物可以预防大肠腺瘤的发生,以及促使大肠腺瘤退缩。 虽然目前尚存在争议,但NSAIDS可以显著减少散发性大肠腺瘤的复发以及促使FAP患者大肠腺瘤的退缩(尚未能证实具有完全消退和预防的作用)的结论已经得到多个随机临床试验的证实。 编者注:2017年美国已将小剂量(75-100mmg/d)阿司匹林确定为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用药。 发现肠息肉的患者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 现在有证据证实息肉有逐渐增大趋势,即使当时较小的息肉(一般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冠心病的范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早期 症状如下:一、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的闷痛或紧缩样的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的缓解。二、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三、饱餐、寒冷或惊吓时出现胸痛、心悸。四、冠心病的患者在夜晚睡觉枕枕头低时,出现胸闷、憋气。五、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要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六、用力排便或夫妻生活用力时,出现胸闷、心慌、气急或胸痛不适的症状。七、在听到周围有锣鼓或其他噪音时,感觉到胸闷、心慌。八、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的心跳过速或过缓者,尤其是目眩、短暂晕厥者。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从血管狭窄程度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同一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冠脉(心脏血管)狭窄引起的症状为心绞痛,如心绞痛未及时治疗,冠脉狭窄进展为完全阻塞,引起心肌细胞的坏死就是心肌梗死。心梗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有些患者甚至来不及送至医院,即使及时就诊,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心肌坏死。那么如何识别心绞痛,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呢? 首先,要跟大家澄清心绞痛的概念,心绞痛并非仅仅是胸痛,“闷、痛、喘、憋”都是心绞痛的症状。 请大家务必记住这16个字,并且告知自己的亲友, 运动诱发 休息缓解 硝甘缓解 2分以上 1.运动诱发:一般在劳累情况下发作或加重,如快步走、爬坡、上楼、跑步、情绪激动、饱餐后等,典型部位是胸骨后,可放射至肩背部或左臂,颈部等。 2.休息缓解:出现出现疼痛后马上休息,过一会疼痛缓解。 3.硝甘缓解:“硝甘”就是硝酸甘油,包括“速效救心丸” ,有扩张心脏血管的作用,在疼痛发作过程中,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疼痛有所缓解,同样说明心绞痛机率大。 4.2分以上:疼痛要持续2分以上,如果是闪电样疼痛,可排除心绞痛。 牢牢记住这16个字,让自己和家人第一时间知道是心绞痛,知道心肌缺血,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把心肌损伤降到最低限度。
心衰的治疗目标为防止或延缓心衰的发生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长期愈后,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管理 (1)病人教育: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平稳的情绪,适当的诱因规避,规范的药物服用,合理的随访计划。 (2)体重管理:每天监测并记录体重,因体重改变往往出现于临床液体潴留和体征之前,并直接反应利尿剂疗效 (3)饮食管理:限制钠盐摄入(<3克每天)有助于改善心功能III-IV级心衰患者的瘀血症状和体征。心衰急性发作<2克每天。避免大量饮水。 2.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和病情不稳定者应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降低心脏负荷,有利于心功能恢复。稳定的心衰患者应主动运动,据病情体重不同,在不诱发症状的前提下从床边小坐开始逐步增加有氧运动(散步、太极拳等) 3.病因治疗 (1)病因治疗:对所有导致心功能受损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在尚未造成心脏器质性改变前积极有效治疗,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应早期干预,延缓病情进展。 (2)消除诱因:常见诱因有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应积极选用恰当的抗感染治疗。快心室率房颤应尽快控制心室率,如有可能及时复律。 (二)药物治疗 (1)对初诊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尽早使用ACEI(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等)或ARB(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和b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有瘀血症状(胸闷气促、腹胀等)和或体征(浮肿)的心衰患者应先使用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以减轻液体潴留。两药合用后可交替逐步增加剂量,分别达到各自的目标剂量或最大剂量。 (2)接受上述治疗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相应的临床状况选择以下治疗:若仍有症状,肾小球滤过率大于30ml. 血钾小于5mmol/L,推荐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使用螺内酯治疗后3天和1周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前3个月每月监测1次;以后每3个月一次;若仍有症状,血压能耐受,用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代替ACEI/ARB;若b受体阻滞剂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窦性心律仍大于70次/分,左室射血分数小于等于35%,加用伊伐布雷定。若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推荐使用。 (3)若患者仍有症状,可考虑加用地高辛 (4)以上治疗后进展至终末期心衰患者,据病情选择心脏移植、姑息治疗。
生活习惯指导: 少食多餐,戒烟限酒,情绪积极,适量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饮食指导: 1.控制总热量,维持正常的体重。(糖在总热量中的比例应控制在60%—70%。宜多吃些粗粮,以增加复杂的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的含量。蔗糖及葡萄糖等应适当控制,尤其是高脂血症和肥胖者更应注意。) 2.限制脂肪。(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以植物脂肪为主。适当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 3.适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应适量。每日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为宜,应选用牛奶、酸奶、鱼类和豆制品,对防治冠心病有利) 4.饮食宜清淡、低盐。(对合并高血压者尤为重要,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 5.多吃一些保护性食品。 6.供给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膳食中应注意多吃含镁、铬、锌、钙、硒元素的食品) 运动指导: 持续性的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血管耐力,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周3~4次,最好能够每天坚持。可从10~15分钟开始,逐步延长到每日30分钟以上,可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进行,每次最少10分钟。 1.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适当的阻力运动以及灵活性和协调运动,同时进行一些低强度的体力活动。 2.运动强度:冠心病患者最佳运动心律控制区域计算法:晨脉×1.8=心率控制上限;晨脉×1.4=心率控制下限。 3.运动最佳时间:下午三点至晚九点的,长短控制在半小时到1小时。 4.注意事项: 正式的有氧运动前后应分别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和整理活动,以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功能。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运动前不宜饱餐,运动要循序渐进,运动时应避免穿的太厚,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运动后不宜吸烟。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症状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生与发展主要是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有关,所以心绞痛的关键是做好日常保健措施,下面就来了解下心绞痛的日常预防要点!心绞痛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发病时最典型的症状是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时间3-5分钟,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可得到缓解。心绞痛的治疗关键是做好日常保健措施,注意以下六点: 第1要点:保持情绪稳定。在日常生活中,心绞痛患者应注意要心胸开阔,凡事泰然处之。切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大动肝火,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 第2要点:日常生活要劳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心绞痛患者应注意休息,平时患者还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第3要点: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专家指出,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锻炼对心脏疾病的益处远远大于害处,同时专家指出,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要根据自身的具体病情,进行力所能及的、适量的运动。 第4要点:心绞痛患者应注意节制房事,尤其在发作期间更当注意,以免因过度兴奋引起不测,甚至危及生命。 第5要点:戒烟禁酒。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比不吸烟者高2倍。可见,吸烟对于患有心脏病的病人来说,其危害无疑是大的,因此,烟当戒除是勿容置疑的。 第6要点:注意饮食调理。心绞痛患者应注意截止饮食,不要天天都吃肉,应少吃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尽量控制糖的摄入,多食水果蔬菜,多吃鱼,可喝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