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分方法:从未发生0分,间断发生1分经常发生2分。1、觉得手上工作太多,无法应付。2、觉得时间不够,所以要分秒必争。例如过马路时冲灯,走路和说话的节奏很快速。3、觉得没有时间消遣,终日记挂着工作。4、遇到挫败时很易会发脾气。5、担心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评价。6、觉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赏自己。7、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8、有头痛/胃痛/背痛的毛病,难于治愈。9、要借烟酒、药物、零食等抑制不安的情绪。 10、需要借助安眠药去协助入睡。11、与家人/朋友/同事的相处令你发脾气。 12、与人倾谈时,打断对方的话题。13、上床后觉得思潮起伏,还很多事情牵挂。 14、太多工作,不能每件事做到尽善尽美。 15、当空闲时轻松一下也会觉得内咎。16、做事急躁,任性而事后感到内咎。17、觉得自己不应该享乐。评分标准及建议:0-10分:精神压力程度低,但可能生活缺乏刺激,较沉闷,做事的动力不高。11-15分:精神压力程度中等,虽然有些时候感到压力较大,仍可应付。 16分或以上:精神压力偏高,应反省一下压力来源,寻找解决方法,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一说躯体化,大家不太好理解到底是啥东西,但是我们一说虚病,可能很多老百姓就会明白了。过去我们经常会遇到有虚病的情况,家里老人总说是被啥东西“迷上”了,都是求助于各路神仙和半仙,实际上虚病是不是病呢?虚病不是源于身体,而是源于心理导致的身体不舒服,所以又叫做心身疾病,就是把情绪、感受通过身体症状或是疾病的方式表达出来。随着我们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相信科学,大多数人有了身体的不舒服,都会去医院检查,虽然患者大多否认心理原因,但是这种躯体化的症状,在排除了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很多疑难杂症后,依然是找不出原因,那么就可以认定,是心理原因导致的躯体化症状。睡眠问题也是归于躯体化的范畴。把躯体化症状归类为心理科,可能还不太被人们所认可,因为虽然是心理原因导致的身体的痛苦,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把它看作是内科疾病,因为它带来的痛苦是实打实的。比如说腹泻,真就是拉肚子呀,比如说心慌,它就是实实在在在那里的呀,一摸脉搏确实跳的很快呀。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去到处求医,反复检查的原因。有统计数字说,内科医生见到约40%的病人属于心理精神科诊疗范围,这部分人呈现出不同的症状,常见的有查不出实病的慢性疼痛,胸闷、心慌、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皮疹等等,确切的说,躯体化是一种症状,可以反映在很多身体器官或部位上,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常见于焦虑症、抑郁症、癔症、情绪障碍等。那今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常见却神秘的疾病。一、躯体化症状的心理成因 (一)胡思乱想的念头。遇事爱钻牛角尖,控制不住自己胡思乱想,或者经常一个念头翻来覆去地想停不下来的。 (二)内在情绪的长久蓄积。因为我们中国人文化普遍含蓄、低调,很多人不太能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达,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述情障碍”。 (三)安全感的缺乏,和我们从小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缺乏关爱、不被理解、疏忽对待、甚至虐待,导致对外在环境充满了恐惧和不信任。 (四)压力和创伤等原因。既然生活在社会上,我们就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压力、突发的应激事件,比如疫情期间,我和我的大白同事们,因为工作任务来的急,都或多或少遇到了睡眠的问题,胃疼的症状,这些可能会伴随休息、饮食规律后好转起来,这也是常见的压力躯体化,压力源不在了,自然就好转了。躯体化也常见于创伤后的患者,比如大地震幸存者呀,亲人重病或是离世后,都可能会通过身体症状表达出来。因为在灾难或是重大变故之后,我们的内心安全感会破坏掉,包括疫情期间有人感染了,被隔离的孤独感、对疾病的恐惧感,都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状态,这种影响还可能滞后,就像昨天有位朋友在群里分享的新冠后遗症,很多都是遗留的躯体化症状。 (五)早年体弱、或希望获得关心关注。从小体弱的人,慢慢就有了“我体弱多病”的病人标签,身体一直是赖赖巴巴的。通过反复就医,吸引家人关注和照顾。再者,对于某些事情在内心很是抗拒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的反应,比如,厌学、拒学引发的身体反应。 (六)长久不注意身体的“空心”人群。很多人说我这个肩膀疼、胳膊疼,是玩电脑、看手机造成的,那我想问你,我们为什么会沉迷于电脑,手机呢?这个疼可能是在提示我们去关照身体,但我们为什么不去及时关照自己的身体?这个背后都有我们的心理成因在的,比如说,我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空虚、无聊,也就是处在“空心”状态时,都可能是我们反复刷手机的原因。二、躯体化症状的身心治疗。以边用药边做心理咨询治疗为主,辅助中医理疗效果更好。心理治疗就像中医治病一样,是扶正驱邪的过程,是倾向于治本的。下面介绍一下心理治疗。1.心理治疗方法:会因人、因阶段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有沙盘,催眠放松、正念疗法,先去启发患者的自我关照、自我觉察意识,应用认知行为治疗去调整患者的认知偏差,心理动力学疗法补给患者的心理营养、“培育患者的情感肌肉”,可以增加患者的自我安抚的能力和对躯体化症状的耐受力、接纳度。2.原理(以心理动力学为例):一是包容、被理解的感觉加矫正性的情感体验。这就像我们早年的时候,有一个能够包容、理解,愿意看见孩子的妈妈,孩子有躯体化症状很快缓解。这个也是现在心理咨询的一个起效原因,来访者感觉被看见、内在情绪通过潜意识被引导表达出来,被咨询师稳稳地接住,效果才会出来,这也是很考验咨询师功力的。二是安全感的建立。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做视崖试验,所谓试压实验就是在婴儿面前搭建一个类似于玻璃栈道的东西,婴儿可以透过玻璃看到下面的深度,妈妈坐在玻璃桥的对面,孩子只有穿过玻璃桥,才能来到妈妈身边。当妈妈坐在那里板着脸,和婴儿没有任何互动时,婴儿是非常惶恐的,他是不敢爬过这个桥的。当妈妈微笑看着宝宝,呼唤他、鼓励他,婴儿会毫不犹豫的爬过玻璃桥。可见,与养育者的情感联系对于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建立是多么的重要。三是打破原有的生命叙事结构,帮助我们从受害者、苦孩子、无能者等不幸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建立更加宏大的生命叙事,和宇宙、和自然、和家族、祖先,以从古至今的时间纵轴进行联系,建立新的生命图景。3.心理治疗时间设置:躯体化在心理治疗中是要有个过程的。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对于身体的痛苦感受非常真实,不愿意承认是自己心里出了问题。往往是他们在别处四处碰壁了之后,才来到心理精神科寻求治疗。所以说,首先患者认定自己是心理疾病,并且愿意坚持配合治疗,才能够在心理治疗上起效。在这里,我总结的思路就是“先认识疾病再治疗疾病”。也就是说这类患者初期需要先破除心理障碍,在心理治疗的,往往是和患者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患者看到自己身体症状的心理成因。而且因为一部分患者往往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表达的,这就像学走路的孩子,要一步一步来,所以,需要做好治疗一段时间的准备,一般一周1—2次,看疗效需要1—3个月。当然,也有人适不适合心理治疗的,习惯性左脑思维的人,理性、逻辑特别强,推崇“因为所以、科学道理”,这类人优先考虑认知行为疗法及药物治疗。三、患者自我调节。早期,可考虑自我调节。指病程在两周以内,病还没坐实、症状较轻微的时候。身心是交互作用的,关照身体,也会帮我们放松心灵。1.这需要我们平时去多了解、多观察感受自己的身体。邀请大家静下心感受身体哪个部位僵硬、紧张和酸痛,就去给予这个部位更多的关照。2.转移注意力。当我们不断的在某一个问题上思前想后的时候,就会进入一个怪圈。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可以去转移注意力,那么就要努力去转移注意力,可以做你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唱个歌,弹个琴,出去溜达溜达。3.其它缓解躯体化的方式。首先可以选择中医理疗。比如我们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就有各类中医理疗项目,拔罐、刮痧、艾灸、雷火灸、熏蒸啊,这些也是缓解我们身体症状的方式。包括我们说运动、吃一顿美食,泡一次温泉,包括搓澡、按摩,旅游,和朋友聊聊天,侃侃大山,都会有一些缓解作用。当然,当我们自己调节不过来的时候,还是要及时来医院心理科,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三、坚持“三合一”疗法,多一些耐心、信心和恒心。 刚说了,躯体化症状治疗的方式,往往推荐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的“三合一”疗法。药物治疗顾名思义就是对症用药,是见效最快的。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就是“三分治、七分养”的关系,获得持之以恒的效果,心理治疗是不可或缺的。再联合中医理疗,缓解当下的身体痛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扶正祛邪。 再者,我们要说的是,躯体化是心病,难受起来不要命,也很消磨人的意志。确实,这需要我们来正确面对,相信精神医学,相信心理治疗,帮助我们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当然这也需要花些耐心,增加信心和恒心,因为这是需要有一个阶段的治疗过程和调理过程的。 最后,祝福大家有一个好的心情,好的状态,面对自己,接受自己,才能生活的更加舒服自在!
总是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想法来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况,我们意识到自己有这一点非常的难能可贵,重要的是学会处理并适应他人的不同意见和选择。常见原因有:1.权力斗争,互不妥协。常见于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以及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双方你争我夺,或者僵持不下互不妥协,最终恶化到没法沟通。2.投射。简单来说,投射效应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个性、好恶、欲望、想法、情绪这些等心理特点,像个投影仪似的,直接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有同样的感受和认知。也就是那自己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别人,那自己的喜好去想别人,要求别人一样。有一个国家的国王铸造了一张黄金床,上面镶满了珠宝。他会让人躺到那张床上,但荒诞的是,谁的个头长一截,就会把多余的那段砍下去。谁的个头不够这张床的长度,就会被使劲的拉长。最后躺上去的没有几个活着下来的。3.走不出自己的认知范围。我们越是以自我为中心,眼界也越是狭窄。要多打开眼界,旅游、交友、走进不同的圈子、看书、看纪录片等各种方式走进不同的文化,了解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想法,从而也就增加了很多的允许。近来最深的体会,包括我自己,明知道是这样的事实,可还是忍不住地去要求,认为需要按照自己所认知的,甚至自己的想法来,不然就心里会不舒服。因为大部分的人会认为自己所熟悉的,经历过的,或者从书上看到的,或者是从那些权威那里得到的,认为是金科玉律,就是对的。这里说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婆婆跟媳妇的日常。一般情况下,婆婆会认为自己活了大半辈子,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的饭还多的道理,媳妇的一点不配合,小事就会引发大矛盾。比如,婆婆认为洗菜的时候应该用盐泡,说是能去除农药,而媳妇则认为,菜要用小苏打泡,可以中和农药当中的磷酸。两人都认为自己的是对的,互不相让。婆媳之间是最有代表性的,尤其是我们跟亲密的人一起,总是希望对方按自己说的来做。“袜子跟其它衣服分开洗”,“不要喝碳酸饮料,要喝白开水”,“先把作业写了,再洗脸”,“擦地要先擦卧室,再擦客厅”,“吃了饭要马上收拾碗筷”。听起来都是小事,却都不肯让步,从而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是自己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典型表现。 那如果我们就是陷入了自己的执着当中,特别希望别人能够按我们想的来,这个时候我建议大家先让念头静止一会儿,去找找其他的事情做。回头再想想这件事情。下面是一些建议来帮助我们去看见和处理这种情况:1.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需求和价值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选择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2.换位思考: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理解他们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感受和优先级。一人请一个盲人朋友吃饭,吃的很晚,盲人说很晚了我要回去了,主人就给他点了一个灯笼,他就很生气的说:"我本来就看不见,你还给我一个灯笼,这不是嘲笑我吗?"主人说:因为我在乎你才给你点个灯笼,你看不见,别人看得见,这样你走在黑夜里就不怕别人撞到你了,盲人很感动!3.通过积极倾听沟通,寻找共同点,并尝试找到折衷或者解决方案。倾听很关键。曾经有个小国的使者给中国皇帝,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很高兴。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懂得倾听才是沟通的真正价值所在啊。4.接纳不可控制因素:首先我们要清楚,世界很多人和事都是我们没法预测和掌控的。我们无法控制一切事物和其他人,即使是自己的父母、配偶、儿女,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一现实,可以减少失望和挫败感。5.学会妥协:在某些情况下,妥协可能是必要且积极的选择。灵活性和让步可以促进更好地相处。清朝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老家安徽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发生纠纷。纠纷越闹越大,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见两家各有说法,一时也难以了断。此时,张家急忙给在京的张英写信,一则说明原委,二则叫他给当地县官来一封信。家里人心想:只要当地官府收到了信,官司必赢无疑。张英看罢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在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诗:“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决定让出三尺基地。吴家受到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于是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自古以来传为美谈。6.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期望和需求是否过分,或者有无合理性。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动机,以便更好地处理他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理性,克服潜意识和惯性思维(原来经常见别人这么做,或者自己一直这么做,习惯成自然了)的不良影响,让事物的发展规律还原它本来的面目,学会辨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客观和冷静地看待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其实,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比如一个喜欢小偷小摸的人,就会怀疑别人偷东西;一个对别人不忠诚的人,就会把别人的任何举动都“想歪”,也会怀疑别人对他的忠诚。别人不仅仅是别人,也是映照我们内心的镜子。没有人是完美的,别人作为镜子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完美,我们也要勇于去接受和修正。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想法和选择。学会适应他人,并尊重彼此的差异,是建立健康、互相支持关系的关键。
CoCo李玟的离世,让我们非常突然,也很惋惜。阳光型抑郁患者往往是人群中的开心果,快乐、活跃,会带动氛围。相对于阳光,他们身上的抑郁就像太阳身上的黑子,被万丈光芒掩盖,非常不好发现。即使是和他们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察觉。这类型是抑郁中的潜伏者。在这里,分享一个能帮助我们发现这类潜伏者的一个点,就是不合适的情绪情感反应。刚说了他们很会展现快乐,但是我们常说的负面情绪他们却很少表现出来,甚至是有相反的表现,比如该有悲伤、消沉、失落、愤怒时,他却表现为“无所谓呀”“没关系,我可以”“我会努力的”,也就是该自然而然出现这些情绪的时候,表现的云淡风轻,甚至积极励志,和周围的环境、人和事不一致,不应景儿,我们就要留心了。尤其是在亲人、好友面前,连该出现的负面情绪时也没有负面情绪,我们就更加要提起警惕了。
一个人总是觉得周围的人对自己不友好,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1.抑郁症:抑郁症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自卑和无助感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他们对周围人的看法。抑郁的人容易自我价值感偏低,没有安全感,总是觉得别人对自己有意见,总觉得自己不对劲,觉得别人对自己不满意,不是吾日三省吾身,而是吾日无数次的醒吾身,容易被犯错感和自卑感所包裹,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如别人。总是试图从别人的言谈举止和表情,蛛丝马迹当中来寻找自身的存在价值。比如发朋友圈,有人点赞就开心,没人点赞就郁闷,心情每天都像从期待到失落,再到挫败的过山车,有的时候甚至不惜去屈尊自己,迎合别人不合理的需求。2.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患者害怕与别人互动和接触,并且常常认为别人对他们持有敌意或厌恶态度。社交焦虑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1)遗传:一些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2)环境因素:早期经历对人类情感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家庭环境不稳定、忽视,亲密关系问题、童年时期遭受欺凌或其他负面事件等都可能导致社交焦虑。(3)生物学因素:神经化学物质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人出现社交焦虑症可能是由于神经化学物质异常引起的。(4)社会文化背景:某些文化中注重团体利益而非个体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更容易出现紧张、自我怀疑和羞耻感等情况。(5)性格特征:过度紧张、敏感和严谨性等性格特征与社交焦虑有关联系。3.自我中心主义:某些个体由于过高的自我评价,往往更容易误解他人行为、语言或表达方式,而产生不必要的消极反应。自我中心主义是指一个人过分关注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需要、想法和感受。这种行为模式可能会导致个人与别人之间的冲突,影响社交互动,并使其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美国的川普总统在其任期内表现出了自我中心和怀疑别人的不友好。他经常批评媒体对他的报道,并指责其他政治领袖或国家的行为是针对美国的敌对行为。他还经常使用社交媒体来攻击他认为不忠于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这种言论也引起了广泛争议。自我中心主义的成因可能有多种,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童年经历:儿时受到过度保护、父母对其过分关注和溺爱等行为会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2)自卑感:一些人在面临不同情境时都会表现出自卑情绪,由于缺乏信任或者安全感,他们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认可和尊重。(3)社交环境:某些社交环境下,例如竞争激烈、资源紧张或者信任度较低的群体,个体往往更加趋向强调“自己“,以便确保能够获得充分利益并避免被伤害。(4)文化背景:某些文化也强调“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所以个体也趋向表现出类似于“自我中心”的特点。其实人类本身就是一种比较自我的动物,入点大多都是放在自己身上,刚才说的于自我的人会认为自己是所有人的焦点,叫做焦点效应,这是一种心理错觉。这种态度可能导致个体过于敏感和容易受伤害,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不能理解或尊重其他人所拥有的独特经验。虽然某些程度上说,“适当”的“自恋”可以增强我们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但是如果过分强调个体利益则有可能引发问题。4.过度紧张或担忧:过度紧张或担忧也会引起类似于社交焦虑症一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倾向于过分关注其他人是否喜欢他们或是否感到威胁,从而导致他们更加敏感和易受打击。在出现这种问题时,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并尝试了解更多信息来确认你所遭受问题具体来源。同时也要把想法改变一下,尝试一下建议:(1)作个被关注度测试。你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受到关注,不信你可以穿着,你感觉很随意的衣服去人比较多的超市或广场上溜达一圈,你会发现没多少人关注你。即使有人看了你两眼,也没有人关心你是谁?(2)改变一下处理事情的关注点,把关注点放在具体的问题上,而不是别人,是不是对我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上。(3)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善于从别人的立场解决自己的问题。刚开始很难,坚持下来,这种思维就会越来越容易。叫做外其身而身存。(4)多多充实自己,培养兴趣爱好。现在我们每个人大多都有很多的自由时间,可以多利用时间去阅读健身,培养唱歌,跳舞,乐器等爱好。做好这些事情的同时,可以培养我们的平常心和自信心,慢慢的注意力就不在别人的看法上了。如果真的是遭遇被欺负,怎么办?当然现实当中,也经常有一些强势的人,有欺负、针对别人的情况。中国著名企业家潘石屹的父亲曾告诉过他一句话“做人,不要惹事,也不要怕事”。你要知道你身边90%的人,你都得罪得起。剩下的10%能轻易把你碾压的人,根本就没有空理你。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要谦虚谨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现实是你的界限感越低,反而会有人会肆无忌惮侵袭你的领地,而你的界限感越明显,他们反而会给予你应有的尊重。维护好自我边界,学会拒绝,保护和善待自己,勇于反击和寻求帮助,是一个底层逻辑。
高考临近,伴随着疫情,考生们面临着双重压力。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焦虑的状态,也很着急。最近,心理门诊常有因为孩子惧怕考试而来咨询的家长和考生们。高考是对自己多年来努力的检验,更是对自己内心的一次巨大挑战。我曾问过几个高三的孩子,他们为什么害怕考试?孩子们回答是害怕考试时自己不会,最终导致失败或者考试的成绩达不到自己和家人的预期水平。让他最难面对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考试失败。如果这种害怕十分是超级害怕,零分是不怕,孩子的打分如果在六分以上,说明他对考试的紧张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当一个人在紧张和害怕的状态里,他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体内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睡眠差,内分泌紊乱。这个时候孩子也是非常敏感的,比较容易激惹和愤怒。如果此时家长采取不理解,强硬的让他去应对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到无力和无助,自我否定,最后表现为回避和逃避。如果孩子的内在总是因为做不到,做不好而自我批评,自我否定。处在极低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状态里时,行为方式就会朝抑郁的方向走。特别是高考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孩子对此非常的看重。每一次的模拟考试,都是在检验自己。几次小考,会引起身体积极的应激反应,寻找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而长期的刺激或强度很大的刺激,比如总是考不好,同时他之前的方法都没有效果时,就会造成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或者紊乱。表现为嗜睡、心率变慢、血压和血糖也会降低。所以紧张和害怕的情绪,对身体生理因素有很大的影响。也许这个时候,孩子就需要家长和心理辅导师的帮助了。学校的老师、同学,家长、心理辅导师等是孩子的外在社会支持系统。孩子在面临害怕考试失败的同时,自己内心对自己有怀疑、否定、不接纳,此时作为家长、老师能够给予他一些支持和肯定,或者在部分能力上给予一些帮助。比如问问孩子在这几科考试中,哪科是成绩相对好一点的?哪科还有提分的可能性?我们如何做才能实现提分?需要家长从哪方面给予帮助?当我们把所面临的问题细化的时候,内心的焦虑就会大大减少。此时,孩子的状态可能从逃避回避转向为面对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不抱在旧有的困境里打转。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期望自己能考的更好,期望自己优秀,不愿意自己失败。情绪本身都没有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所以,孩子面对考试焦虑不仅是试卷本身,是需要让孩子学会更多的接纳自己,允许失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带着不完美的勇气去努力、去尝试。高考是人生的一场体验,也是一次机会,考得好会收获一份经验,把你读过的书变成脚下的路,虽很重要,但相比较独一无二的你,拥有更多面对困难,挫折,失败时的能力,懂得未来如何解决问题、抉择和思考才是关键。知识点的累积,是为了成为未来能活出自己人生的能力。祝所有的学子们,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1.完全呼吸法完全呼吸法可以有效地缓减紧张情绪。方法如下:(1)采取舒服的姿势站着或坐着。(2)眼睛可闭上,也可以睁着。(3)先做三个深呼吸使自己平静下来。(4)吸气时先感觉腹部鼓起,然后感觉胸腔鼓起,呼气时胸腔收缩,然后腹部收缩。主要是把注意力放在呼吸感受最强烈的地方——鼻孔、胸腔、腹腔。要点在于:把注意力放在每一次的“呼”和“吸”的感觉上。(5)如果分心、走神了,不去关注念头,用关注呼吸的方法把自己带回来。(6)持续这个动作10次,缓慢、深长、放松,不刻意,那种紧绷的状态中放松下来。这个呼吸会让胸腹腔充分运动起来,随着膈肌的升降锻炼我们的肺活量,让呼吸更充分。还会按摩到腹部的脏器,有助于腹部器官的排毒。2.练习喝水专注在当下,做正念练习。虽然有时候这并不容易,那你可以问自己:此刻我感受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是什么?那就先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喝水开始学习吧。先观察水的颜色,喝水时的声音,感受水温,水的口感,咽水时咽喉肌肉的感觉,甚至去感受水流经食道、胃的感觉。可以是慢慢体会的,也可以是快的,当然,不去忘了体会它就好,不必抓住每一个感觉,只要记能抓住某一个片段就好,一次有觉知的喝水顶的上一千次无觉知的喝水,所谓“刹那即永恒”。还可将某个动作播放成慢镜头,比如写字,有一个字写的很慢、很工整;做拉伸运动可以感受某一组的肌肉运作和感觉。3.写心情日记我推荐两种方式,当然你也可以自创更多的方法。(1)粗犷地写。可以写自己的心情,把它揉成面团,放在一个盒子里。字不必写得好,愤怒就狠狠地写,焦虑就潦草地写。恐惧就从我好害怕开始写,写多少是多少,写完揉成自己的心情“面团”,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小纸箱,当然也可以扔到垃圾桶。(2)浪漫地写。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打开喜欢的音乐,找漂亮的信纸,也可以画信纸,然后以诗意的方式表达。画与创作诗词的方式都是一种表达。当然你也可以用歌曲、录音等方式记录心情。4.关注疫情动态信息好的一面在关注疫情上升数据的同时,去关注一下好转、解除隔离的数据。有助于舒缓自己紧绷的精神,减少钻牛角尖的想法,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5.适当寻求感官刺激,戒烟限酒做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和家人一起分享。爱吃辣的人可以适当吃一顿辣,爱看美女的、喜欢小鲜肉的,可以追一追剧,刷一刷时尚网络专栏。还可以看搞笑视频、小品、相声,听动感的音乐释放情绪,听优美的音乐让自己平静下来,总之就是让自己高兴起来,先从愉悦自己的感官开始吧。
“青春期遇见更年期”,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剑拔弩张,闹心抓狂。作为人生的两个重要时期,青春期更多对应的是成长与扩张,更年期更多对应的是衰减与迷茫。处在更年期的女性因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出现了植物神经紊乱的相关症状,约85%的女性可以自我调节,15%的女性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心理疏导或物理治疗。 遇上更年期,不仅是更年期女性本人,家属的感受更是让人倍感同情:“我家那只小猫现在看见我妈都是绕墙根走的" ,多少辛酸无奈一下翻腾出来盖都盖不住。听听网友的吐槽可窥见一斑。 微博网友走南创北:有一次我坐公交车的时候丢了十块钱,回到家当时我妈就开炸了,坐下来就开始数落我,通过这件事情联想到我上初中丢保温杯,把书包落在同学家的事,所有陈年滥谷子都被我妈巴拉出来,越说越激动,坐在那骂了我整整一个晚上啊,欲哭无泪。 微博网友开开心心:自从我妈绝经了之后,特别容易炸毛,炸了之后什么难听的话都能说出口,这不刚才我就是跟她小小的开了个玩笑,没想到她在公众场合瞬间炸了起来,随便一件小事都能弄得超级大的,而且全世界就是她最委屈。 更年期,到底是个啥子?在10月18日“世界更年期关怀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这个话题。谈到“更年期”,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像是人生之秋,在享受秋之静美大气、色彩斑斓的同时,有时难免要承受深秋瓦上之霜、秋水寒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苍凉悲怆也许是最能体现这种心境了吧。这个时期生理状态发生改变的同时,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有一些的生活事件,退休的无价值感、空巢的失落感、身体健康水平下降等,可能会促发和加重人体内在秩序被打乱,出现“阴阳失衡”的状态。 来到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更年期女性,大都爱问这个问题:“李医生,我这个是不是精神病啊?”也许在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人看来,这个问题很可笑。可只有她们自己知道,自己有多么难受,烦躁、爱生气、心慌、出汗、气促,甚至濒死感、无聊感等症状是真真切切的,带给她们的恐惧也是真真切切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关爱到处在特殊时期的妈妈们呢? 1.认识到“反常”之中的“正常”。主要是使更年期女性看到身心出现的“反常”变化,是因为体内的内分泌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的,是正常的发展阶段中暂时的失衡。要正确认识它,消除思想和心理上的恐惧和顾虑,一般在6个月至2年时间里,通过充分的自我调节、家庭支 持、心理疏导、医生的治疗,更年期的心理障碍是可以消除或者忽略的。 2.培养兴趣,自信美丽。其一,要帮助更年期的妇女在心态上重塑自我,坚持做自信、美丽的自己。其二,要鼓励更年期妇女注意休息,最好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受到较大的精神刺激,积极调整好心态,消除那些焦躁、害怕等消极的心理状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从事一些喜欢的工作,这样对自己的情绪和心情都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和放松方式。其三,让更年期的妇女多多参加体育运动,例如,广场舞、慢走及快走、打太极、游泳等有氧运动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能舒筋通络,很适合更年期妇女参与。其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唱歌、弹琴、绘画、书法、朗诵等艺术形式都有助于女性分散注意力,陶冶情操。 3.广泛交友,亲朋关爱。鼓励她们多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千万不要封闭自我,孤芳自赏。作为更年期女性的亲人和朋友,要多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她们的需求,帮助她们早日走出更年期这个难熬的“窘境”。 耐心倾听是帮助更年期女性摆脱困扰的重要方法之一,女性要寻找值得信赖的亲人或朋友积极倾诉,以解决思想上的压力、心中的苦闷。 4.不讳疾忌医。很多出现症状的更年期女性,来到心理门诊都是很警惕的样子,好像生怕有人知道自己得病了,“不正常了”,实际上,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其实,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和她们的敏感症状有关系的,我们医生在引导她们看见自己的模式,改变她们认知的同时,还要鼓励她们去医院的专业科室,排除生理上的疾病,检测激素水平、卵巢功能等更年期相关检查,明了自身的状态,根据情况积极配合激素补充治疗,配合拔罐、针灸等物理疗法和中药调理,必要时进行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当然也是必须的,是“万事俱备”之后的“东风”。 很多更年期女性来访者,我都是鼓励她们的治疗要“多条腿走路”,多想想如何才能让自己更舒服,不拧巴、不强求,“管它黑猫白猫,拿着耗子就是好猫”。 同时,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下降,体重容易增加,饮食均衡,营养合理搭配,荤素协调,补充钙质、维生素,预防骨质疏松症等也是在考虑范畴的。 与更年期不“期”而遇,正确面对、积极行动,爱自己爱他人,愁云惨淡终会散去,何愁没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参考文献:《论更年期妇女的心理障碍与舒缓方法》赵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