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心领神荟』 一、精神分裂症开始治疗后,面对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阳性症状:主要包括幻觉,妄想,冲动行为等; 2.阴性症状:主要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 3.情感受损:表情发呆,与家人没有亲情等; 4.自知力受损:不知道自己的异常表现是病态,拒绝就医和用药; 5.认知损害:主要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简单理解为决策能力)、言语流畅性等; 6.社会功能受损:轻则原来学习及工作能力受损,重则生活自理能力(如主动进食、洗漱、换衣等能力)丧失; 二、不同临床表现消除需要的时间不同 1.阳性症状:在刚发病的半年及一年时间内,在对药物敏感的情况下,一般会在药物加到治疗量后的半个月及两个月内逐渐消失。 相关预测因素有:1)急性起病;2)病程短暂;3)既往无精神疾病史;4)具有活跃的情感症状;5)发病年龄较大;6)病前个性良好;7)社会适应良好;8)社会交往关系融洽;9)工作成绩优良但发病时间。 具有下列因素阳性症状很可能不能消除,甚至残留,包括:1)徐缓发病;2)病程冗长;3)有精神疾病史;4)情感淡漠;5)发病年龄较轻;6)病前个性反常;7)社会适应不良;8)倾向社会性隔绝;9)工作成绩欠佳。 再次复发的患者,60%左右的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不像第一次那样敏感。首次发病用较小剂量副反应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一个月左右就会有明显的疗效,再次复发的患者再用很大剂量的第一次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也可能没有效果。 即使有效,再次复发治疗显效的时间会明显长于第一次治疗,可能为两个月,半年,一年,甚至两年逐渐显效。 2.阴性症状:阴性症状分为原发性阴性症状和继发性阴性症状。原发性阴性症状目前的抗精神病药整体疗效不好,用药很长时间后一般也只能好转60%左右,整体上原发性阴性症状不可能痊愈。 阴性症状继发于阳性症状,会在阳性症状消失后的3个月到半年内逐渐消失;阴性症状继发于继发于药物副反应,如锥体外系反应(震颤,发僵等),可在药物副反应消失后的1个月内缓解。 3.情感受损:情感受损其实属于阴性症状,恢复时间可参考阴性症状。但之所以单独列出,是因为许多家长对情感的恢复着急且没有耐心。 4.自知力受损:自知力的真正恢复需要3个月至半年,有的患者甚至需要1年到半年。 5.认知损害:会有30%左右的患者一般会在阳性症状消失后的6个月内逐渐恢复,这也是学生得病后要恢复到上学水平一般至少需要半年的原因,家长着急也没有用处;70%左右的患者认知功能一直不能恢复到病前水平。目前尚没有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的西药,这也是我们课题组开展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的原因。 6.社会功能受损:由于社会功能的恢复于认知功能的恢复有密切关系,而只有30%左右的患者的认知功能一般会在阳性症状消失后的6个月内逐渐恢复。 因此,只有30%左右的患者能恢复到完成复杂学习和工作任务的水平,也即只有30%左右的患者经治疗后能在社会上有竞争力。70%左右的患者中50%能恢复到完成简单学习和工作任务的水平,另外50%不能恢复到完成简单学习和工作任务的水平,甚至包括简单的生活自理。 7.药物治疗不可避免出现的副反应: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各种或多或少副反应,既希望治病又希望没有副反应对大多数人在目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大多数药物副反应逐渐耐受消失。 家长切莫因噎废食,不给孩子用药,或用够药量,或对药物像女同志挑衣服那样挑三拣四,不断换药,病情稍好即解药或停药,致使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病情复发发作变成慢性化,难治性。 常见及药物副反应及消失的时间大致如下: 1.困倦,嗜睡:一般用药后的3个月到半年逐渐耐受消失,有的人需要1年到3年; 2.锥体外系反应:震颤,发僵一般用药后的3个月到半年逐渐耐受消失,有的人需要1年;但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后若不换药会是不可逆的; 3.体重增加:一般在用药前半年,一般增加5斤到30斤左右(与药物种类有关),不会无限制增加下去,用药3年后会有所减轻; 4.闭经:用对月经影响大的药(如利培酮)前半年70%左右的女性会出现,若不换药,闭经越来越重,甚至不可逆; 5.头痛,头晕:用药后的3个月逐渐耐受消失; 6.药物所致发呆的表情:用药后的3个月到半年逐渐耐受消失,有的人需要1年。
Ben等(1981)提出,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时间因人而异急性发病、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不足三个月)、经及时系统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波动者,6 ~ 12个月左右首次发病后应维持 2 ~ 3 年第二次发病者应维持 5 年3 次或 3 次以上者或经各种治疗症状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者应考虑终身维持治疗
神经衰弱: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脑、躯体疾病及其它精神疾病。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波动。病前多有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脑功能衰弱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使人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情绪易激惹。易疲劳是神经衰弱病人的主要特征,以精神疲劳为主,常伴有情绪症状,可伴有或不伴有躯体疲劳。疲劳具有以下特点:①疲劳常伴有不良心境,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感。休息不能缓解,服用滋补品也无效,但随着心境的好转而消失;②疲劳常有情境性:如在看业务书就打呵欠,眼睛看着书,脑子里却杂乱无章,昏沉沉的;但在看喜爱的电视节目时则可能没有疲劳感;③疲劳常有弥散性:神经衰弱病人往往干什么都觉得累,除非是做自己喜爱做而且能胜任的事情;④疲劳不伴有欲望与动机的减退:其欲望与动机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在感到疲劳的同时往往伴有精神的易兴奋,欲念十分活跃,他们常为自己有病而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苦恼。躯体不适最常见的有睡眠障碍与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多表现为入睡困难与易惊醒。而紧张性头痛最典型的描述是“头部像有一个紧箍咒,头脑发胀”,紧张性头痛往往持续存在,但程度不严重,部位不固定,似乎整个头部都不适。可伴有头昏。
(病例来源: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5)患者,女,24岁,已婚,没有孩子,在一家餐馆做兼职厨师。1年前,在第一次躁狂发作后,她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刚发现自己已经怀孕20周,就停用了锂剂。她的丈夫带她来就诊,担心她的双相情感障碍会复发。患者5个月前第二次躁狂发作,之前她已经停用过锂剂,因为她认为自己没有病。这次复发的特征是性去抑制(sexual disinhibition,她对餐馆的男性顾客做出不适宜的性评论)、夸大妄想(她相信自己不久将成为世界闻名的厨师)以及冒险行为(包括在高速公路上不守规矩地飙车)。这与她1年前第一次发作的行为很相似。她的父亲和叔叔曾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无药物滥用史,也无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在使用锂剂的时候,她的情绪比较稳定。患者就诊时穿着打扮得体,交谈过程中心情不错,情绪看上去正常,心情既不高昂也不忧郁,也没有言语压力。没有古怪的或异常的思想内容,也否认有任何感知障碍,心理状态检查正常。此外她一直坚持认为自己没有精神疾病,也认为自己不用吃药。她还说她知道锂剂会损伤她的胎儿,所以怀孕后就不再用锂剂。躯体检查没有异常发现。没有足部水肿,血压110/80mm Hg,尿常规检查正常,体检结果不提示有甲状腺肿或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征象。提问:1、如果她不重新开始服药,可能会发生什么?2、如果她现在重新开始使用锂剂,会给胎儿带来什么危险?3、在怀孕前20周她使用了锂剂,胎儿是否已经暴露在哪些危险中?你应该做哪些检查?4、在孕期和产后可以采用哪些治疗措施?解答不重新服药的危险患者的病史提示,她一年内有2次躁狂发作。这种发作频率提示她可能有更多的发作,她应该通过服药来预防心理障碍的再次发生。通常的建议是,如果发生过2次或更多的发作(无论抑郁还是躁狂),或第一次发作很严重,就要维持需要的药量。此外,她以前曾经突然停用锂剂。突然停用锂剂所导致的复发危险,特别是对于躁狂来说,会明显地增加;而在几个月内缓慢减少药量的做法,所导致的复发危险就比较低。给胎儿带来的危险现在患者怀孕20周,如果她现在重新开始使用锂剂,如果血清锂的水平维持在治疗范围(0.6-1.0mmol/L),则对胎儿的危险很小。曾有报告显示新生儿甲状腺肿、早产或出生体质量高于妊娠月份的病例。应该给胎儿做哪些检查患者怀孕前20周使用锂剂对胎儿的主要危险是先天畸形。研究表明,会增加Ebstein畸形的危险。这类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很低,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为0.005% ,在妊娠前3个月使用锂剂的发生率则为0.05%。为了验证锂剂是否对患者的胎儿造成影响,应该给胎儿做高分辨超声检查和胎儿超声心动图。应该鼓励患者补充叶酸,从而降低胎儿畸形的危险,这也是所有孕妇的常规预防方法。应该采取哪些治疗措施对患者来说,最重要的优先措施是重新开始服药,以避免她在怀孕期间发生双相情感障碍(特别是躁狂)的反复。因为她已经怀孕20周,所以应该重新开始使用锂剂(这时已经过了致畸危险期),或者使用另外的情绪稳定剂。在妊娠期间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癫痫情绪稳定剂,如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因为它们存在的致畸危险可以延续到妊娠前3个月之后。第三种常用情绪稳定剂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最常用的是奥氮平。一项对奥氮平妊娠期间服用危险和疗效的比较结果表明,它的疗效(预防孕产期间疾病复发)远大于对母亲和胎儿的危险。患者的主要危险是超重,所以这会增加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此,胎儿的主要危险还包括超重。产后早期是患双相情感障碍妇女的高危时期。产后可以发生抑郁和躁狂,最大的危险是在产后最初几天出现躁狂反复。这段时间发病往往非常严重,而且治疗效果不好。因此,有必要在产后早期继续使用情绪稳定剂。选择奥氮平来替代锂剂的好处是奥氮平对患者哺乳来说是安全的,可以在哺乳的同时持续服药。相反,如果母亲哺乳则不推荐使用锂剂,因为药物会浓缩在乳汁中,给婴儿造成锂中毒。因此如果患者在孕期使用锂剂,而且还计划要哺乳的话,她需要在生产后换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她进行密切监测,因为产后换药也会增加复发的危险。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让患者在生产后在产科病房多住几天。这样可以对她的情绪进行密切监测,也可以观察到任何躁狂反复的迹象,让她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睡眠和休息。如果她希望哺乳,要帮助她掌握哺乳的方法。出院后,还应该继续监测患者的情绪,把监测作为双相情感障碍持续管理措施的一部分。(病例来源: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5)
女友分手男子患上抑郁症心理医生:抑郁症不等同于精神病,是可以治疗的本报记者刘栋宾文/摄9月28日,做外贸业务工作的卢先生,在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诊断出患有抑郁症。今年他才27岁,还未婚。卢先生说,近两个多月来他经常失眠,少言寡语,回避社交,喜欢独处,活动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出现情绪低落,悲观,感觉烦闷,提不起精神。经常食欲不振,人也消瘦了不少。常感到疲乏无力的他,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任何活动和事物都不感兴趣,总觉得自己的脑子变笨了,感觉生活中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就连基本的工作都无法处理。对未来没有信心,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卢先生生活得很累,还不如死了算了。他曾不止一次产生过自杀念头,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觉得只有死了才能解脱。朋友知道后劝其看心理医生,但他认为没有必要,即使看了医生也不会好,而且担心自己到了医院看病会被别人认为是精神病,会被人瞧不起。医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林涌超接诊发现,卢先生从小性格较内向,家庭经济也不怎么好。但他勤奋好学,大学期间成绩较好,还交了女朋友,对女友温柔体贴,感情一直很好。毕业后工作较理想,原本准备共同奋斗两年就买房与女友结婚,没想到一个月前女友突然提出分手,理由是两人现在共同奋斗买房压力很大,家里父母不同意,希望女友回家相亲结婚。卢先生大受打击,并为此情绪低落,本以为自己能很快解脱出来,但没想到却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以致于影响工作,在公司经常出错被老板骂,甚至错失了升职的机会。因情绪恶性循环,使得她抑郁症状进一步加重,觉得自己现在做什么都不行,对未来生活也没有了希望。经心理医生评估,卢先生被诊断为抑郁症,建议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经过4周心理医生的精心治疗,卢先生的病情已有明显的好转,之前的低落情绪也消失了,且自信心慢慢得到恢复,精力也较之以前旺盛了许多。对生活和工作,他又重新充满了希望。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以来福州市已发生多起因患有抑郁症而自杀的事件,因此进行了深入采访。抑郁症不等同于精神病抑郁症常出现的症状有失眠、幻想,甚至有自杀等举动。从就诊患者看,有不少人认为自己得的是很罕见的疾病,得了这个病就和精神病离不远了,难以启齿。林涌超说,事实上抑郁症非常普遍,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有近3.4亿人罹患此病。虽然抑郁症的治疗常常需要到心理科或精神科门诊就治,但其实人们也没有必要给抑郁症扣上“精神病”的帽子,抑郁症主要是情绪上的障碍,与精神病的思维上的障碍还是不同的。有学者比喻抑郁症就是情绪的的感冒而已。抑郁症也是一个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就像卢某一样,抑郁症可显著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抑郁障碍患者与无抑郁障碍者相比,前者对自身总体健康状况的评价较低,躯体功能受限程度严重。抑郁障碍相关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包括:不能上班、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谐,以及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等。最重要的是,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自伤,甚至杀害亲人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高。相关调查显示,2/3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心理医生:抑郁症可以治疗很多人会认为抑郁症会是一个不治之症,得了抑郁症一辈子就完了。其实不然,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抗抑郁症药的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约60%~80%。如果配合上相应合适的心理治疗,有效率能更高,预后更好。林涌超说,福州市医学心理咨询中心设立有抑郁症专病门诊,近年接纳了很多患者,从治疗经验可以看到有不少患者都能勇于面对抑郁症,接受正规治疗后,最终都能回归社会,回归工作岗位,继续创造辉煌。可以说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对于提高临床治愈率非常重要。但目前抑郁症的诊治情况不容乐观,对抑郁障碍的总体识别率较低,尤其是在综合医院。而且抑郁症患者常常会伴有较多的躯体不适症状,比如:头痛、颈痛、腰背痛、四肢关节痛、肌肉紧张、恶心、呕吐、口干、便秘、胃部烧灼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视力模糊等等。在加上人们对抑郁症认识不足,即使怀疑自己有抑郁症,也不知道到哪里就诊。或者是碍于面子,怕到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处就诊。患者常常就会因为这些症状和其他的原因到综合医院反复就诊,接受多种身体检查和治疗,不仅延误诊断治疗,且浪费医疗资源。由于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大多数抑郁症状并未引起患者、家属及医生的重视,大多数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障碍被忽视,而对抑郁障碍引发的自杀、自伤和药物、酒精依赖等问题的治疗、干预率则更低。抑郁症发病有四大因素现代科学发展迅速,我们对抑郁症的了解越来越多,但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明确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只能说它和很多因素有关。简单的说主要涉及的因素有:生物生化、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精神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抑郁症是各种病因可能综合作用导致。总体而言,大多数抗抑郁剂的作用机制能很好地支持生化学说,所以临床医生们普遍接受生化学说。而且目前科学也证明,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使得患者的症状保持长期的缓解,生活完全恢复正常。所以病人需要的不止是他们自己克服抑郁症的意志力,他们还需要合格的心理医生的帮助。一般说来,抑郁障碍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年龄特点,研究发现,青春期、围绝经期及老年期是三个相对集中的发病年龄段,但发生在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也不少见。所以我们对以上年龄阶段的人群要更加关注。总的来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是可以治疗并且康复的,在治疗中预防自杀是重中之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积极配合医生是治疗的关键。心理医生也在此呼吁全社会应开始重视抑郁症,接纳、理解抑郁症患者,鼓励患者勇敢地接受正规的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恢复渠道。抑郁症治疗需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咨询抗抑郁症药能很好的帮助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同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减轻和缓解心理社会应激原的抑郁症状;改善正在接受抗抑郁药治疗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矫正抑郁障碍继发的各种不良心理社会性后果,如婚姻不睦、自卑绝望、退缩回避等;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达到心理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的康复;协同抗抑郁药维持治疗,预防抑郁障碍的复发。对于心理治疗许多患者和家属会问:什么时候开始呢?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一就诊就马上开始配合心理治疗。一般来说: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一个阶段之后,患者的情绪会有所提升,好转之后情绪相对稳定。在继续坚持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心理治疗应及时介入。对于轻中度抑郁障碍的患者,心理治疗能从深层次发掘患者抑郁问题的根源,尤其适用于有明显心理因素、社会环境或突发事件导致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一般在此时都能比较好地配合心理谈话,执行一些心理治疗的任务,因此心理治疗往往比较有效。对于有自杀观念或行为的患者,特别是心理社会因素性(有明确诱因)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紧急的心理干预和支持非常重要。如果你实在无法判断该不该或什么时候开始做心理治疗,可以咨询心理医生。心理治疗的方法很多,大家可能会想心理治疗到底如何实施?简单说: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会鼓励你认清并探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你共同找到处理问题的新办法,通常至少需要6~8次的治疗,每周的治疗时间为50~60分钟。需要提醒的是:心理治疗并不只是心理治疗师的事,心理治疗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包括家属的参与。抑郁症自测题: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如果遇到感情不顺等事,很容易造成心理负担,出现失眠、没有食欲、哀声叹气等症状。林涌超主任说读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自测,是否患上了抑郁症。1、绝大多数时间感到悲观或情绪低落2、对多数活动或性生活失去兴趣3、体重或食欲发生变化4、坐立不安、急躁或易激惹5、易出现疲乏感6、内疚,无价值感或无助感7、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困难,做事犹豫不决8、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觉得活着还不如死了好。如果持续2周以上出现以上几项症状,就要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就诊,由医生作进一步的评估诊断。图存:网络保险柜/共享区/刘栋宾/福州市医学心理咨询中心设有抑郁症专病门诊
精神病人的婚恋和生育福州4院5区科主任 丛伟东一、上篇:法律层面的问题1.精神病患者的婚姻问题——结婚首先,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婚姻问题上与普通公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但精神病人在急性发病期间不宜结婚,这是因为病人很难履行家庭成员的义务,并且精神症列明显者丧失了正常人的行为自控能力。因此民间的所谓用“冲喜”来治疗精神病例不宜提倡。其次,反复发作、病情控制差的重性、慢性退缩的精神病人也不宜结婚,因为病人不能建立和维持正常夫妻的家庭生活。但病情缓解、间歇期长者则例外。再者,中度或重度的精神发育迟缓(俗称低能、白痴)的病人不宜结婚,因为病人不能理解婚姻、家庭的实质意义。严重癫痫、反复发作的病人也不宜结婚,因为病人具有行为冲动、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的危险性。某些特殊的神经、精神疾病,如有明显的性功能或性心理障碍的病人同样不宜结婚。神经症、轻度精神发育迟缓、人格障碍、抑、郁症等均不属于不能结婚的范畴。2.精神病患者的婚姻问题——离婚精神病人无行为能力而不能自行办理离婚手续的,需由家属、单位组织、司法部分共认指定的监护人代替履行各种法律手续。否则无签约能力的精神病例人所签署的文件无效。精神病人的配偶仅以“感情破裂”或“不堪忍受”为由提出离婚早诉的至少承担举证下列三种情况的责任,提交有关部门审查:①婚前精神病发病的经过和病情;②结婚时精神活动表现及诊治情况;③目前的精神状态对家庭生活是否带来妨碍和危害性。一方在结婚以后发精神病的,根据《婚姻法》“夫妻有互相抚养的义务”规定,考虑到过去共同生活的感情基础,原则上配偶有抚养、照顾病人的义务。不过,在考虑维护精神病人的利益同时,实际生活中另一方的合法权益亦需兼顾。如对方难以忍受精神病人无休止的折磨和痛苦而提出离婚,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应准许离婚进行登记结婚前,不宜结婚的精神病人及其家属对另一方隐瞒了病情,登记结婚后,另一方发现并提出离婚申诉的,法院可酌情宣布解除婚约。二、中篇:优生优育优教优生,是指生育身心健康的婴儿,促进人类在体力和脑力上优秀个体的繁衍。简单地说,也就是生一个健康、聪明、活泼的孩子。 (一)要优生先优婚第一,树立正确的择偶观。第二,不应结婚或暂时不能结婚的对象包括: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这是婚姻法明确规定的。 2、未经治愈的麻风病病人禁止结婚。3、双方都患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不得结婚。 4、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癫痫病治俞尚未稳定2年以上者不宜结婚。 5、各种法定传染病隔离治疗期间不宜结婚。6、双方严重的智力低下患者,不宜结婚。 7、患有性传播性疾病者,未彻底治愈不宜结婚。第三,婚前检查很重要。 (二)要优生须优孕 第一、注意把握最佳生育年龄。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妇女最佳生育年龄是24—29岁。第二,选择最佳受孕季节。 一般认为6—8月是最佳受孕季节。 第三,选准男女双方生物节律最佳时期受孕。 也就是说选择夫妻双方体方、情绪、智力三大生律节律“高潮期”受孕。 第四,要避开受孕的不利因素。 要尽量避免新婚“蜜月”怀孕,要做到饮酒后不受孕、带病不怀孕、高龄不妊娠、停服避孕药后不到6个月不要立即怀孕,要避开病毒感染季节受孕等。(三)要优生必须做好孕期保健第一、注意孕期营养。 第二、生活要有规律。 第三、要搞好孕期卫生。 第四、保持家庭环境优美。 第五、孕期慎用药物。 第六、孕期要节制性生活。妊娠头3个月及分娩前2个月禁止性生活。 第七、注意做好胎教。 第八、积极参加孕期检查。 第十,孕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优育优教 (一)新生儿的护理第一、注意居住环境。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布置优雅,阳光充足。有条件的话,宝宝内温度可控制在21度—24度之间,温度为60度—65度左右。 第二,注意冷热护理。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第三、注意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第四,注意脐带护理。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第五,要保证充足睡眠。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第六,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二)宝宝的哺育 1、母乳喂养好处多 2、辅食添加母乳喂养对4—6个月的婴儿能保证全部营养的成分。4—6个月以后,随着小儿月龄的增长,小儿的消化机能日趋完善,母乳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给婴儿添加辅食,但同时也吃母乳,可吃到出生后第二年。也就是说常说的混合喂养法。 3、人工喂养。这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只有在母亲生病不能喂奶或母乳缺乏时才采用。常用的代乳品有鲜牛奶、婴儿奶粉、米糊等。人工喂奶时应将婴儿抱起,头高些,托高瓶底使乳汁充满奶嘴,防止空气吸入造成腹胀与溢奶,并每天消毒奶瓶奶嘴一次。 (三)计划免疫不可少 (四)定期健康检查(五)常见疾病早防治 1、发热小儿正常体温:肛表:36.2-38℃,口表:36-77.4℃。 小儿高热(指39℃以上) 2、腹痛腹内原因要考虑是否:肠蛔虫、胆道蛔虫、肠炎、痢疾、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腹外原因要考虑是否:肺炎、心肌炎、麻疹、风湿病、肾脏疾患。 3、流行性感冒症状:高热、鼻塞、头痛、咳嗽。体症:咽部充血水肿、结膜充血。治疗:可按医生要求服用一些感冒药,严重时送医院治疗。4、小儿腹泻轻症:5、维生素D缺乏性的佝偻病症状:是上啼哭、出汗、易惊醒、头发呈落发圈。体证:方头、囱门迟闭(正常1.5岁),出齿迟(6个月下凳应两颗),肋骨串珠,O型、X型腿。预防:自1个月起补维生素D,每天400国际单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自2周起即可补充,在最初3个月每月给800国际单位。 治疗:①维生素D40—60万单位一次肌注,两月后重复一次。 ②浓A、D制剂:每日口服10—40滴。③葡萄糖酸钙每日口服1—3克。 ④多在太阳下活动,也就是常说的多进行“日光浴”。但应避免烈晒伤。 6、缺铁性贫血症状:皮肤粘膜、甲床苍白,疲乏无力,不爱活动。 化验:血常规示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减少。治疗:去除病因,补充铁剂。 7、肺炎症状: 8、肠道蛔虫病症状:反复及周痛、夜眠不安,或无症状。农村3—10岁小孩一般都患有此病。经化验确诊后,按医生要求服用相应驱蛔虫药。 优教宜早抓早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据心理学家证实,2—3岁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期,而3岁以后就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年龄,3—5岁是学习书写与绘画的最佳年龄。1、训练五官。婴儿出生后不久,视、听、嗅、味以及皮肤感觉功能都已比较发达,这就可以通过父母说,小儿看,听、闻、摸、尝和嗅来训练五官,刺激大脑,促进智力发育。 2、训练动作。让孩子学会端碗、推车、握笔和玩各种玩具。根据不同年龄和动作发育的先后结合游戏具体进行训练。 3、培养语言能力。要及早开始与婴儿说话交流,多给儿童口语刺激。对话时,应注意语言、语法正确,并从易到难。要让孩子同大人的接触中学会称呼人,在游戏中学会语言,并学会朗育儿歌、讲故事以及同大人对话等等。 4、培养思维和兴趣。大人要注意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经常带孩子到外面增长见识,培养孩子的观察和辨别能力,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时要有意做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纠正,要寓教于乐,引导孩子做智力游戏,并培养孩子对音乐、体育、绘画等方面的兴趣。 5、引导孩子学会生活。要鼓励孩子和领居的小伙伴友家相处,让他学会关心别人。在家里要让他助手,帮助父母完成某些家务,引导依靠自己的力量做身边的事情,如玩具、书不要随便乱放,自己床书桌要学会自己整理等。 家教七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子目的效果,则必须遵循正确的教育原则。以下几点,供家长们参考:1、晓之以理:就是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孩子的心扉,使孩子能明善恶知是非,辨真伪,进而严以律己,养成良好习惯。 2、动之以情:就是教育孩子要有真情实意。父母教子,只有了解孩子,并不断启发教导用情去感化,用心去爱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导之以行:就是家长必须以人教人,以实际行动感化孩子,让他从中学会做人做事。这就是说,要使孩子“站如松、坐如钟”,自己就“站有站样、坐有坐样”。 4、授之以渔:就是让孩子根据一定的要求反复练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如果父母事事包办,时时代劳,那孩子长大了,也只能是个“户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林小姐”、“贾公子”。这样的话,如何能大展宏图闯天下,成为建设祖的有用之人呢? 5、重之以境:父母要创造一个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6、正之以规: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要在善于提出严格批评的基础上,规定其行为的范围和方向,按章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7、评之以道:家长要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生活规范,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价。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不论是婴幼期还是学龄前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对待孩子既不能偏爱、溺爱或放任、盲从、又不能虐待体罚,要避免这些家教中的误区,以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培养教育后一代。这里就如何纠正现在独生子女的一些怪僻性格,培养理想的人格、性格,提几点建议: 1、必须充分地理解、掌握孩子的必理,使孩子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成长。尽可能避免过份干涉和过渡保护,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行动。 2、鼓舞斗志。三岁的孩子开始萌发独立性,这时候父母尽可能不要插手孩子的行动,最好能耐住性子站到一旁给孩子予以指导,从正面去迎接新的课题,使孩子从艰苦的经验中增强信心,鼓舞斗志,给孩子足够发现自己力量和能力的机会。 3、态度明确。父母不仅要严格要求,而且还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见,把孩子真正当成一个大人对待,使孩子能襟怀坦白,毫无隐瞒。对孩子的错误要严厉批评,同时对孩子的成绩要认真表扬。 4、一律平等,决不偏向。两个子女家庭的父母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偏爱有百害而无一利,不论是什么理由,偏向都会给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医治的创伤。 5、夫妻和睦。父母积极努力的工作态度和自强不息的进取心,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喜舞,也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条最好的教育方法。如果父母关系不和,整天磕磕碰碰,别别扭扭,孩子会感到压抑,从而变得沉默,内向。总之,父母不可感情用事,而应同心协力,步调一致,力争培养出优秀的一代新人。 三、下篇:临床实际问题1、别无选择的选择:分裂症人群终身患病率约为1%左右,患病风险随血缘亲近程度而加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中各级亲属发病率依次为:父母、兄弟姐妹 约为33 . 21 ‰;伯、叔、姑、(外)祖父母约为13 . 54 ‰;第一代堂(姨)表兄妹 6 . 24 ‰;第二代堂(姨)表兄妹 4 . 20 ‰;表叔、伯、姑与表舅3 . 62 ‰;而一般群体 仅为0 . 98 ‰。由此看来,避免分裂症患者之间和近血缘关系结婚十分重要。2、亡羊补牢的办法:①.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从初始治疗开始就贯彻全病程治疗的观念,即全方位考虑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副反应、费用、生活学习等问题。②.尽量选择对生育影响小的药物。美国FDA对药物的妊娠期分类情况如下:A级:在设置的对照组的药物研究中,在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未见到对胎儿产生的迹象,该类药对胎儿的影响甚微。B级:在动物繁衍试验中未见到对胎儿的不良影响,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设对照的妊娠3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C级:动物研究有危害,但尚未对人有设对照的研究。需在权衡利弊后使用。D级:有明确证据证实对人类胎儿有危害,但尽管如此,孕妇用药后绝对有益。X级:对胎儿绝对有害,禁用。目前,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分级几乎均为C级!③.稳定期婚育。④.避孕与受孕的时机把握。⑤.精液与卵子的质量控制等等。3.精神病患者的生育和子女扶养问题由于精神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危险性,尤其是高发家系的病人和长期、大剂量服用抗精神病药可能对胎儿发育的不利影响,不符合优生优育的原则,一般不提倡生育。精神病人离婚后的子女抚养,原则上仍是双方的子女,对于精神病人领养子女问题,需要慎重,除了经济承受能力、病情控制情况外,还应多考虑今后子女成长、培养、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当然,并非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就不能生育子女,在病人康复较好且只有一方患病,并在夫妻双方慎重考虑生育的风险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生育。
一。慢性性焦虑诊断标准(CCMD-3) 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紧张,运动性不安。 1.症状标准: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符合以下2项: 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紧张,运动性不安。2. 社会功减退,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3.病程:6个月,排除其他疾病。二。急性焦虑诊断标准 反复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不局限于任何特点具有不可预测性。 1. 症状标准:符合以下4项: 无明显原因,无相关特定情境,不可预测; 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强烈恐惧,焦虑,自主神经症状,有人格解体, 现实解体, 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意识清楚,记忆好。 2.社会功减退,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3.一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首次发作后害怕再发作的焦虑 持续1 个月。排除其他疾病。
●请记住焦虑和惊恐的感觉只不过是机体面对应激时的一种正常反应的夸大;●焦虑和惊恐没有任何危害或危险,只不过是让人感到不愉快,你不会有什么更糟糕的事发生;●不要让可怕的想法加剧你的惊恐,不要再相会发生什么事,也不要再想事情的结果会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停止把问题“糟糕化”;●当你感觉到惊恐时,注意你的身体实际上正在发生什么变化,而不要注意可能会发生什么;●请等一下,留点时间让恐惧自然消失,不要与恐惧抗争,也不要逃跑。只是接受它;●注意一旦你停止了用可怕的念头给你的恐惧加码,恐惧就开始逐渐消退;●请记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如何应对恐惧,而不是逃避恐惧。这是一个使你进步的机会;●想一想尽管困难重重,但是你还是取得了进步,在成功来临的那一刻,想想你是多么的快乐呀。●当你开始感觉好一些的时候,察看一下自己的经历并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计划;●当你准备继续下去的时候,你要以一种平和、放松的心态开始,不要过于努力或急于求成。
一、 睡眠量的不正常(1)睡眠量过度增多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这种睡病表现为经常出现短时间(一般不到15分钟)不可抗拒性的睡眠发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另一类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失眠可由外界环境因素(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嘈音﹑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等)或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引起。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2)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指在睡眠中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梦游症﹑梦呓﹑夜惊﹑梦魇(做恶梦)﹑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等。这些发作性异常行为不是出现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发生在一定的睡眠时期。例如﹐梦游和夜惊﹐多发生在正相睡眠的后期﹔而梦呓则多见于正相睡眠的中期﹐甚至是前期﹔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跳动等多见于正相睡眠的前期﹔梦魇多在异相睡眠期出现。二、睡眠障碍原因(1)环境因素。房间过于明亮、有噪声,室温不适,室内空气干燥等。(2)心理因素。工作压力大,过于疲惫,经常考虑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3)健康因素。各种躯体疾病,心理疾病。(4)其他因素。照看小孩,照料家中的病人,夜班。 w03jyycgkb9fs8kanks19k7yd58erd4nxnpcxt8d53tad6q9jfr8vqu9r44spxq6三、睡眠障碍诊断与评估常用的睡眠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有《精神类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指南(ICSD)》和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CCMD-3),其有关睡眠与觉醒障碍分类包括各种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节律紊乱,不包括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因素引起的睡眠与觉醒障碍。 1、临床会谈,直接观察;进行全面的精神检查。(1)睡眠史:详细了解主诉的性质、睡眠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进展情况、并发疾病情况及表现形式,形成初步的定性分类;(2)用药史:既往药物疗效;(3)精神疾病史:确定是否有精神疾病;(4)体检; 2、量表:(1)爱泼沃斯思睡量表;(2)睡眠日记;(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4)SDS\SAS3、多导睡眠脑电图检查;做为睡眠障碍诊断的“金”标准。四、常见睡眠障碍的临床分类及特征: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1)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每周发生3次,持续1个月以上。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引起明显的苦恼。如果失眠是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抑郁症)所致,则不诊断为失眠症。睡眠障碍中以失眠最为常见。如失眠持续2~3周或数日称为短期失眠,常由于精神紧张,情绪焦虑不安等引起。原因祛除后,失眠会痊愈。失眠的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的经常性失眠为慢性失眠,会影响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可服用抗抑郁剂、抗焦虑药,配合心理治疗。 (2)嗜睡症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不存在从唤醒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延长或睡眠中呼吸暂停。不是由于睡眠不足、药物、酒精、躯体疾病、精神障碍所致。病人为此明显感到痛苦或影响社会功能。几乎每天发生,持续1个月以上。(3)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病人的睡眠-觉醒节律与所要求的(即与病人所在环境的社会要求和大多数人遵循的节律)不符,病人在主要的睡眠时段失眠,而在应该清醒时段出现嗜睡。导致对睡眠质量的持续不满状况,几乎每天发生,持续1个月以上。病人对此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并引起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明显感到苦恼,妨碍社会功能。如果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是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所致,不诊断为睡眠-觉醒节律障碍。(4)睡行症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一般不说话,询问也不回答,发作时,睡行者表情茫然、目光呆滞,对别人的招呼或干涉行为相对缺乏反应,要使病人清醒相当困难;发作后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或躺在地上继续睡觉;通常出现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段的深睡期,次晨醒来不能回忆。多见于儿童少年。可与癫痫并存,但应与癫痫发作鉴别。一般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5)夜惊常见于幼儿的睡眠障碍,反复发作的在一声惊恐性尖叫后从睡眠中醒来,不能与环境保持适当接触,并伴有强烈的焦虑、躯体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及出汗等),约持续1~10分钟,通常发生在睡眠初三分之一阶段;每次发作约持续1~10分钟。事后遗忘。排除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6)梦魇从夜间睡眠或午睡中被噩梦突然惊醒,并能清晰和详细地回忆强烈恐惧的梦境,这些梦境通常危及生存、安全,或自尊。一般发生于睡眠的后半夜;一旦从恐怖的梦境中惊醒,病人能迅速恢复定向和完全苏醒;病人感到非常痛苦。(7)发作性嗜睡病在任何场合如吃饭、谈话、工作、行走时不可抗拒突然发生的睡眠,不能克制,并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和入睡幻觉。单调的工作,安静的环境以及餐后更易发作。睡眠与正常睡眠相似,脑电图正常。一般睡眠程度不深,易唤醒,但醒后又入睡。一天可发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持续时间一般为十余分钟。猝倒症是本症最常见的伴发症,约占50~70%,发作时意识清晰,躯干及肌体肌张力突然低下而猝倒,一般持续1~2分钟。多发生于青少年,男性较多。中年以后发作可减少。睡眠瘫痪见于20~30%的发作性睡病的患者,表现为意识清楚而不能动弹,全身弛缓性瘫痪。病人发作时被他人触动身体即可中止发作,有些病人须用力摇动后恢复。入睡幻觉约占该病的25%,以视听幻觉为多见,内容大多为日常经历,病人对周围有所知觉,但又似在梦境。2、精神疾病所致睡眠障碍精神疾病患者经常出现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其发生率高达47%。Breslau等报道,精神病人失眠的终身患病率为71%,正常人为41%。精神病人的睡眠障碍可能是疾病本身的症状之一,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入睡困难、睡眠减少、睡眠过度和睡眠模式的改变等,其中以入睡困难和睡眠减少最为多见。据调查,常发生睡眠障碍的精神病症有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神经症、饮食障碍、药物依赖。多数精神疾病首发症状为睡眠障碍,以后才出现精神症状,如睡眠时间减少(失眠)、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障碍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精神疾病病情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即病情越重出现睡眠障碍的机会较多而且程度也严重。(1)抑郁障碍睡眠障碍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的临床首发症状之一,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晨醒时有心境恶劣的倾向。少数病人因精神运动抑制而出现睡眠过度。睡眠障碍可出现在抑郁症发病之前、之中和之后。失眠可以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也可以是早期的先兆症状。调查资料发现,失眠往往会与情绪抑郁同时存在。慢性失眠中75%的病人以往是抑郁症。多导睡眠图检查主要特征有:1) 睡眠维持发生障碍:睡眠的潜伏期延长,中途觉醒次数及持续时间增加,并有早醒等。2) NREMS异常:第3、4期减少,慢波睡眠由第1个NREMS向后半夜推移。3) REMS:潜伏期缩短,REMS密度增加,其中第1个REMS最为显著,即REMS在前半夜较多出现。去甲肾上腺素(NE)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活性过度等,可能是抑郁症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抑郁症REMS潜伏期缩短、慢波睡眠明显减少等特异性常可能与5羟色胺(5HT)/NE能神经传递减少或胆碱能传递增加有关。抑郁症患者的REMS潜伏期缩短、REMS时间延长、REMS密度增加等REMS活性增强现象,恰好证明抑郁症病人5HT能下降及胆碱能增加的病因学假说。同时,也提示了抑郁症的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抗抑郁药对睡眠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阿米替林、丙咪嗪、曲唑酮、米氮平等,具有提高睡眠持续性的作用。有些药物本身会引起药源性睡眠障碍,包括氯丙嗪、单胺氧化酶抑制剂、5HT再摄取抑制剂、万拉法新等,这些药物能增加REMS潜伏期,抑制REMS,引起NREMS期的眼球运动,使夜间觉醒及夜间肢体活动增加,降低睡眠效率,缩短总的睡眠时间。(2)躁狂症主要表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每晚可只睡2~3 h,但患者仍感到精力充沛。REMS潜伏期缩短,NREMS第3、4期也减少。躁狂症患者与抑郁症患者相比,抑郁症患者的REMS潜伏期更短;NE能神经异常可能是造成躁狂症患者REMS改变和主观精力旺盛的原因,躁狂症REMS减少可能是大脑NE能神经增强所致。(3)分裂症睡眠障碍是分裂症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生率高达72%, 入睡困难是分裂症患者的重要主诉。除睡眠障碍外伴有明显的认知、情感、行为症状。多导睡眠图检查异常指标有:1) 睡眠潜伏期延长;2) NREMS第4期缩短,甚至缺乏;3) 慢波睡眠减少;(4) 睡眠持续性障碍;5) 总睡眠时间缩短。分裂症REMS潜伏期缩短与胆碱能过度敏感有关。许多抗精神病药有镇静作用,尤其是传统抗精神病药,可改善入睡情况及睡眠持续情况,但也造成白天过度镇静。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中的氯氮平和奥氮平同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引起病人睡眠过度。突然撤药可引起短暂的睡眠时间减少,可持续2~4周。撤药造成的失眠反跳可能是由于胆碱能过度敏感所致。不同抗精神病药对睡眠脑电图的影响是不同的,大多数抗精神病药能增加慢波睡眠。奥氮平能增加2期睡眠,增加慢波睡眠,而且在用药的第1晚就可出现,舒必利可增加慢波睡眠,减少觉醒次数,增加睡眠总时间,而且在用药的第1晚可出现。增加NREMS,尤其是2期睡眠。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静坐不能与睡眠有关,表现如同不宁腿综合征,2种情况都与多巴胺及铁离子代谢改变有关。静坐不能与不宁腿综合征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感到坐立不安,1 d中没有明显的波动性;而后者主要是腿部异常感觉引起,常发生在睡眠和休息时,导致睡眠中断。精神疾病睡眠障碍的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精神疾病本身是导致睡眠障碍主要原因,要改善睡眠障碍必须重视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只有精神疾病病情好转后,睡眠才能改善。适当配合安眠药治疗是必要的。对有抑郁的病人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4)焦虑障碍七、睡眠障碍治疗睡眠障碍的治疗策略是:(1)解决入睡困难、维持中段睡眠、防止早醒;(2)尽量保持原有的睡眠生理结构;(3)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情况下,非药物治疗应是治疗睡眠障碍的首选。一过性或急性睡眠障碍单独采用非药物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即使对长期睡眠障碍,非药物治疗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有很多临床报道,但仍然不能形成明确的治疗指南应用于临床。 1、物理治疗(1)舒适的睡眠空间,床要舒服,门窗密封,减少噪声。调整合适的室温。(2)睡前不要服用咖啡、浓茶、巧克力等食物。忌酒,酒精会使睡眠质量下降。 (3)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白天起床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练,防止白天贪睡而夜间不眠。按时有规律地睡眠。 (4)其他:消除躯体不适,睡眠前适当按摩。 (5)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这种物理疗法是通过微电流刺激大脑,能够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抑郁病症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如5-羟色胺、已酰胆碱,这些激素参与调节人体多项生理和心理活动,能够全面改善失眠患者多梦、早醒、入睡困难等,另外还能够缓解患者由于失眠而在次日白天所出现的头晕、注意力下降、情绪烦躁等症状。(6)声疗法:主要常用音乐疗法。 p3pukkvybqtkd2c7chkenqngj5teups52、心理治疗 (1)刺激控制疗法:由Richard Bootzin 在1972发明,现已被美国睡眠医学会推荐为治疗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的“标准的”非药物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入睡前唤起去条件化,重建睡床和卧室与快速入睡及持续睡眠间的联系。主要操作要点:1)只有想睡的时候才躺下睡觉。2)床只用于睡觉和性生活,不在床上阅读、看电视、吃东西、想入非非等。3)如果觉得在床上不能入睡,应该立即起床,到另一间房间去活动。4)躺在床上30 分钟若还没有睡意,请立即起床。睡不着立即起床是为了在人与床之间建立入睡条件的联系。 5)如果不能立即入睡, 再重复第二项规则。 6)不管每天晚上睡多少时间,拨好您的闹钟,每天应准时起床。白天不能午睡或打盹,这样有助于身体建立持久连续的睡眠节律。(2)睡眠卫生教育: 帮助患者理解睡眠的生理过程,帮助患者重建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睡眠卫生宣教必须做到个体化。 (3)放松训练: 常用的方法有深呼吸训练,使呼吸放慢,变深;渐进性肌肉放松,让自己体验肌肉群从紧张到逐渐放松的全过程,帮助患者进入身心松弛状态;想象可以让患者缓解与睡眠障碍有关的烦恼和紧张。 (4)认知行为治疗(CBT),认知与行为治疗合成一体,CBT成为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主要是纠正对于睡眠和睡眠不足的错误认识,而减轻焦虑,改善睡眠。CBT治疗可以缩短入睡时间、维持睡眠。(5)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先向患者介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睡眠障碍的作用。电极置于额部,播放录音指导语,指导病人逐渐放松,每日1次,每次30min,每次治疗后了解病人的感受和体会,及时指导并布置家庭作业,家庭训练每晚1次;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通过录音带指导可使其很快进入放松状态,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3、药物治疗(1)非处方药: 最常用的是抗组胺类药物。这些药物对睡眠有一定的帮助,但疗效缺乏系统性观察,不良反应须值得注意。 (2) 处方药物: (1)苯巴比妥类,由于其高成瘾性和安全性差已经不用于治疗睡眠障碍。(2)苯二氮卓类,作为非选择性GABA受体复合物的激动剂,药理方面有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可缩短入睡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但同时也影响正常的睡眠生理结构。明显的副作用有日间嗜睡、认知功能和精神运动功能受损、反跳和戒断症状。长期大量使用会产生依赖性。长半衰期药物对服药次日的精神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影响更为显著。短半衰期药物在停药时出现的反跳和戒断症状更严重,应尽量避免使用,如三唑仑等。苯二氮卓类药物不作为首选用药,但对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病人较为适宜。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3)非苯二氮卓类,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治疗睡眠障碍的首选药物。包括佐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半衰期较短,亦即易被从体内清除。不会引起白天的困倦感。并且,此类药的作用具选择性,直接作用于与睡眠相关的特定受体。 非苯二氮卓类为选择性GABA受体复合物的激动剂,但没有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一般不影响健康人的正常睡眠生理结构,甚至可以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生理。唑吡坦的用法为:65岁以下每日一片(10毫克),睡前服用;65岁以上患者每日1/2片(5毫克),睡前服用。 (4)抗抑郁剂,其使用正逐渐增多,能显著改善各项睡眠,疗效稳定。特别适宜有抑郁症状的睡眠障碍患者。 (3)中成药治疗: 包括甜梦胶囊,宁心安神等中成药。
焦虑是常见的心理症状之一,常为焦虑障碍的主要表现。紧张不安和过度担心是所有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焦虑障碍可以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方法来治疗,临床应用最广的行为与认知治疗,包括生物反馈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对于焦虑障碍如焦虑症、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和强迫症、疑病症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焦虑症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常见神经症。发病率为2%,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病前性格大多为胆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及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如处于紧张的环境不能适应,遭遇不幸或难以承担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等。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中应激因素增加,心理不适应等焦虑反应势必增多,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常见症状紧张感强烈,明显的呼吸急促、濒死感、发疯感和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广泛性焦虑:表现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症状,病人终日惶惶不安,担心工作、健康;担心亲人的安危,并常伴有躯体不适感,如出汗、心悸、胸痛、全身有针刺感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以上两类病人往往都去内科或急诊室就医,常被误认为是冠心病发作,呼吸紊乱或其他发作性疾病,反复检查但没有异常发现,所以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该去精神科门诊治疗。 2、恐惧症 恐惧症表现为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惧怕,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场所恐惧症: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高空等。 社交恐惧症: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等); 特定的恐惧症:害怕对象是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未包括的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动物(如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 3、强迫症 表现为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虽极力抵抗,但无法摆脱。如反复洗手、关门、反复检查、反复思考等。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4、疑病症 表现为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病人常意识不到心理因素的存在。焦虑障碍治疗可以采取一些解释性的心理疗法,心理治疗对于治愈或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是极其重要的。也可以采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加以治疗,如抗抑郁药物(如TCAs、SSRIs、SNRIs、MAOIs)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等。对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首先是心理治疗。以同情的心情去关心体贴患者,协助其消除病因,对病因有正确的认识,解决具体困难,并对疾病的性质加以科学的解释。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原则有:1.处理焦虑症状:如放松、生物反馈;2.恐惧/恐怖症:放松 + 暴露(克服回避行为);3. 强迫症:暴露 + 反应预防;4. 改变不恰当的焦虑认知:焦虑如同爬山,山再高也有顶,只要坚持就会翻过山,即焦虑是自限的,不会持续永久和大难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