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的常见原因多见于 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肺炎等; 也可见于心血管疾病中二尖瓣狭窄、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 除此,还有血液系统疾病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风湿免疫系统:韦格纳肉芽肿,白塞病; 另外,某些药物可引起咯血,例如:华法林,阿司匹林、肝素、溶栓药物。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虫咬性皮炎、婴儿苔藓。是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成人也可患此病。往往同一家庭中几人同时发病。春秋季节发生较多。本病是一个以症状特点而命名的疾病,实际上本病即为虫咬皮炎。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大多数发病主要昆虫叮咬有关,如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个体素质对昆虫叮咬反应不同。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使对这些物质过敏的儿童产生本病。这是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致敏需10天左右,此时再受叮咬则促成皮疹发生。反复叮咬可产生脱敏作用,因此本病一般在十多岁后停止发病。 临床特点1.年龄:儿童最常见,成人也可发生。 2.季节:春秋季节高发。 3.部位:多位于暴露部位,但非暴露部位也可发生。 4.皮损:为局部红肿,常呈梭形,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有时可见叮咬痕迹。 5.症状:自觉奇痒,有时有刺痛、灼疼。 6.病程:一般1~2周消退,如继发感染,则可迁延较久。 7.预后:如果病因不能去除,原有皮损消退,还会有新的皮损出现。 怎么样治疗内服抗组胺药有较好疗效。可外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1%薄荷霜(儿童要注意药物的刺激)及糖皮质激素软膏可止痒消炎。若有继发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 友情提示丘疹性荨麻疹预防胜于治疗,如发病后皮疹较多,瘙痒剧烈,则应该到规范医院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口服药及外用抗过敏药物。 转载自 健客皮肤公众号
脚气虽短期内对身体没有太大的伤害,但容易导致自身或家人感染,所以治疗足癣也是刻不容缓的。此病四季都可发作,何时才是最佳治疗时机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治疗过程中,不但要涂抹外用药,还要坚持口服药,才能减少该病复发。下面就来具体说说。足癣是什么?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感染到对侧。外在表现以水疱为主,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 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常见成因肥胖者因趾间潮湿,汗液浸渍易患足癣。 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 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等。 共用拖鞋、浴巾等卫生用品传播。利用公共洗浴设备的人群如矿工、运动员等为高发人群。此外还可在家庭内传播。 转载自 健客皮肤 公众号 不同类型及表现足癣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剧痒。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 常见的类型 指(趾)间糜烂型。 小泡型。 鳞屑型。 增厚型。 注意: 各型足癣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来说、增厚型每至秋冬气候干燥时、皮肤显得更加粗糙、极易出现皲裂。 前三型夏天较重、冬季可不同程度地减轻或痊愈。 对症治疗治疗足癣最基本的原则是对症下药,切忌胡乱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常用的药物:达克宁软膏、克霉唑霜、复方土槿皮酊、韦氏溶液和足癣散等。 1 趾间有糜烂、渗液者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强的药,最好先使创面收敛干燥再用药。 治疗过程: 第一步,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 第二步,外用油剂或粉剂如脚气粉等。 第三步,待皮肤干燥后改用盐酸特比萘芬等霜剂或软膏。 2 皮肤角化增厚严重者 治疗过程: 第一步,用10%水杨酸软膏或复方苯甲酸软膏等使角质软化。 第二步,用抗真菌药。 3 皮肤角质化者 治疗过程: 第一步,每次温水浸泡,使角质软化。 第二步,用抗真菌药。 4 皮肤干裂明显者 治疗过程: 第一步,每次温水浸泡后局部涂油膏(如皮康王软膏)。 第二步,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缠绷带,24~48小时后除去。 第三步,用抗真菌药。 5 足部起小水疱,未破溃者 第一步,用3%硼酸溶液浸泡。 第二步,选用抗真菌霜剂(如联苯苄唑乳膏)。 6 足癣合并细菌感染者 原则上应先局部抗细菌感染。 用药过程: 第一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黄连素溶液湿敷。 第二步,严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红霉素等。 7 全身治疗 对于顽固的足癣,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口服药(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注意事项:此类药物效果好,但应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反应,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中药治疗(证型外用验方)1. 水疱型:花椒20g、乌梅25g、明矾20g、苦参30g、五倍子20g、生大黄30g、黄精15g、荆芥10 g。 2. 糜烂型:大黄30 g、黄芩30 g、黄柏30 g、黄连10 g、苦参20 g、五倍子20 g、苍术30 g、防风30 g、细辛15 g、土茯苓30 g、蛇床子10 g。 3. 角化型:大黄30 g、白藓皮30 g、黄精30 g、丁香8 g、白芨30 g、地骨皮30 g、荆芥30 g、马勃8 g、明矾15 g、冰片6 g。 温馨提醒 以上药物都水煎后熏洗和热泡,以能受为度。 每次浸泡半小时左右。 最好一天早晚2次。 一剂药可以用2天。 用水量以一剂4000ml左右煎到2500ml为宜。 以上药物价格便宜实惠,使用简单方便。 注意事项 1.治疗足癣应正确选用剂型: 白天,擦软膏(最好包好)。 晚上,浸药液(如足癣散)。 双管齐下。尤其是浸药液时,一次应浸泡一小时以上,边浸边刨脚掌角质层(即老皮),使药液渗透角质深层,以杀灭僵而不死的癣菌。 2.坚持用药至足够疗程,切勿半途而废,切勿盲目相信“一次灵”、“一次净”之类的癣药广告。 3.几个月后再进行上述全疗程,以杀灭残余癣菌,并把鞋袜(包括皮鞋等)彻底消毒,还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免再次感染。 4.忌用一切激素,因激素虽有良好的止痒、抗炎功能,但它抑制人体免疫力,可使感染扩散;且激素是癣菌的良好营养,可增强其致病活力和毒力,使脚气更难治愈。 小验方除了找医生规范治疗,不妨试试下面这些小方法,总有一款能帮你解决脚气苦恼。 1 花椒水泡脚 花椒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用花椒水泡脚能帮助治疗脚气。用一个棉布包装入5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用这个水泡脚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 2 冬瓜皮煎汤洗脚 冬瓜皮有消暑、健脾、利湿之功效,用冬瓜皮煎汤洗脚,既治脚气,又治脚臭,一举两得。 3 食醋泡脚 食醋杀菌的具体方法是先用温水把双脚洗净晾干,再用一专用脚盆倒入150毫升食醋兑250毫升温水,然后将双脚浸入盆中,注意脚盆不宜过大,否则醋水不能淹没脚趾,起不到治疗作用。浸泡的时间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 临床发现,食醋不仅能治疗足癣,而且对足汗过多和足臭也有良好的效果。 4 抹风油精 风油精中所含成分能清凉止痒、杀菌抗菌,对脚气起到针对性作用。 每天睡前用温水洗脚后,用棉签蘸适量风油精涂于患处,一般连续使用5天,就能基本达到止痛、止痒的作用。 5 吃点糙米 脚气的主要病因是缺乏维生素B1,常发生在以精白米为主食的地区。而糙米中维生素B1的含量比任何食物都多。 把糙米用冷水浸泡一个晚上,然后用高压锅煮1小时之后食用;或者将炒过的糙米泡成糙米茶饮用。 6 黄精加陈醋泡脚 黄精(一味中药)100克,陈醋1~2斤。将陈醋倒入洗脚盆,放入黄精(陈醋没过黄精),用塑料袋密封3天后泡脚。每晚将脚洗净后泡10分钟。泡一盆可用四五次。刚开始泡可能有刺痛感,慢慢就好了。 7 葛根甘草水泡脚 葛根25克,五倍子15克,甘草15克,白矾25克。先用凉水浸泡药物约30分钟,然后加水煎煮。煮出水液放温后泡脚。 8 木瓜甘草水泡脚 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温度适宜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用5~10天。
治疗前 针对患者的痤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先后给与不同的药物治疗。此乃治疗一月后 复诊时的情况。 治疗后 治疗后365天 恢复的非常好。痘印也基本没有了。 治疗后172天 患者从去年国庆期间,开始治疗,先后经过近半年的治疗。 此乃患者近日复诊时的情况,原有的结节基本消退。 后续继续处理治疗痘印。 治疗后31天 针对患者的痤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先后给与不同的药物治疗。此乃治疗一月后 复诊时的情况。
转载自 健客皮肤 公众号 激素依赖性皮炎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指因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所致的皮炎,其特征是对激素的依赖。 症状 1、同一部位,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皮肤出现黑斑;皱纹;酒糟鼻样皮炎;痤疮样皮炎;皮下弹性纤维断裂导致皮肤松弛;毛细血管严重扩张,微小血管弥漫性扩张。尤其是在遇冷热等刺激后皮肤发红、发痒、发涨;敏感性增高;早衰;毛孔粗大;异常增多增粗的汗毛;等现象 2、皮肤形成依赖后,一旦停用激素产品,1—5日内,轻者会出现脱屑、敏感、红、肿、痒、痛等现象;重者用药部位皮肤脆弱,紧绷,皮肤发生显著红斑、色素沉着,萎缩、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丘疹、皲裂、生屑、干燥脱屑、小脓疮、烧灼感、触痛、奇痒甚至流黄水、紧张感、遇热发红等症状,患者不得不继续恢复使用激素,对激素的依赖性较为明显;当再用该产品,上述症状和体征会很快减退 如再停用,皮炎症状又迅速再次发作,而且逐渐加重,且效果下降,须加大使用量或更换更强效激素产品; 3、严重者,激素可经皮吸收进入血运循环,引起医源性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肝、肾脏损害,肥胖、月经紊乱、老年人原有心血管病加重等疾病。 辨别 体征:面部皮肤发生程度不同的萎缩、变薄、发亮、弥漫性潮红或皮肤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肿胀,干裂脱屑,或痤疮样皮疹或酒渣样皮炎或皮肤萎缩纹或毛囊炎性脓疱。 症状:自觉局部瘙痒,烧灼样疼痛,紧绷胀感或干燥不适,上述症状遇热加重(如日晒、热浴、热蒸气熏蒸)遇冷减轻。 停用后:停用皮质类固醇后原发病加重,同时有明显的激素依赖性症状,即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后病情迅速改善,一旦停药,少则1~2天多者3~5天,则发生比前更严重的激素反跳性皮炎,甚至诱发细菌、真菌感染。 表皮与真皮变薄 局部长期外用激素,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受抑制。导致透明角质层颗粒形成减少,最终使角质层变薄。真皮变薄是由于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粘弹性变化使胶原的原纤维间粘附力减弱,胶原合成减少,使蛋白质、脂类合成减少而使表皮变薄。表皮屏障功能受损致经皮水分丢失增加,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色素减退/沉着 由于角质层的层数减少,迁移到角质形成细胞的黑素减少,引起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激活黑素细胞再生色素有关。 血管显露 由于血管壁的胶原纤维间粘附力减弱可导致血管变宽,真皮胶原的消失而导致表面的血管显露。 酒渣样/痤疮样皮炎 激素能使毛囊上皮退化变性,导致出口被堵塞,出现痤疮样皮疹或使原有的痤疮加重。 毛囊炎感染 因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使局部感染毛囊发生感染和原发毛囊炎加重。 激素依赖 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特性,可抑制很多皮肤病症状,如抑制丘疹的发展和减轻瘙痒,血管收缩,红斑消失,然而激素不能消除疾病的病因,停用后常可引起原有疾病加重,可见到炎性水肿,发红,烧灼感,不适感和急性的脓疱疹等反跳现象。 激素药副作用 激素类外用药的副作用很多,常见的有: 皮肤损害: 1、皮肤出黑斑 2、皮肤出皱纹 3、酒糟鼻样皮炎 4、痤疮样皮炎 5、皮下弹性纤维断裂导致皮肤松弛 6、毛细血管严重扩张(“红血丝”) 7、微小血管弥漫性扩张,尤其是在遇冷热等刺激后皮肤发红、发痒、发涨 8、皮肤敏感性增高(既皮肤使用激素后,更容易出现过敏了) 9、皮肤早衰 10、皮肤毛孔粗大 11、皮肤出现异常增多、增粗的“汗毛” 12、激素依赖性皮炎 “激素脸”的特征 就是用过激素产品以后,立即美,立即白,立即嫩,皮肤显得特别好。什么“神器”能达到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呢?只有糖皮质激素(TGCs),一种非常廉价的激素,从动物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取。TGCs本来应该在医生严格处方和指导下,限时限量使用,是用于暂时缓解面部炎症反应的医疗行为,并且面部严禁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但是TGCs被非法添加到化妆品里,长期使用形成依赖后,就形成了激素依赖性皮炎。 请记住,只有糖皮质激素,才有立即白、立即美、立即嫩的功效。 其他一切植物激素、植物提取物、植物活性肽、草本或药材提取物,都做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糖皮质激素为啥能让我们的皮肤变得又白又嫩呢?因为它能使血管迅速收缩,于是红血丝不见了。同时细胞活动能力急速降低,细胞免疫能力、皮脂的分泌也被遏制了。糖皮质激素,既然能让我们瞬间变美,能不能一直用下去呢? 答案是:绝对不能!这种牺牲了健康的美丽,不仅是昙花一现,而且十分危险,最终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长期使用后一旦停用,导致皮肤变薄,老化,干燥,萎缩,面部毛发增粗或者变长,汗毛、毳毛(女性在嘴唇上方、两鬓)明显生长,并伴有瘙痒、刺痛、紧绷感,出现粉刺、痤疮、丘疹等诸多症状。糖皮质激素永远用下去,必将导致皮肤的全面溃烂,也就是俗称的面部“崩盘”了。为了健康,如确病情需要使用激素类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正常的尿液含有极少量的红细胞,尿液在显微镜下每个高倍视野可有红细胞0~2个,如果超过此数即为血尿。血尿并不是都能被眼睛发现的。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样”或带血色,甚至尿中有血丝或血凝块,叫做肉眼血尿。下面介绍“血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个问题。 产生血尿的原因:血尿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所致,其中以肾小球疾病、肾囊肿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等疾病最为多见。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肾肿瘤、肾及尿道损伤等也有可能导致血尿。血尿是以上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1.泌尿系结石:其中包括肾、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结石。 2.泌尿生殖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3.肾炎:其中包括急慢性肾炎、局灶性肾炎、良性急性出血性肾炎等。 4.泌尿生殖系肿瘤:有肾肿瘤、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等。 5.其他泌尿系疾病:如肾下垂、游走肾、先天性多囊肾等。 6.泌尿系损伤:各种化学物品或药品对肾脏的损害、磺胺类药物所致血尿等。 血尿的鉴别诊断: 1、当排尿开始为血尿而后正常,一般多为泌尿感染、尿道疾病; 2、如排尿开始正常,快结束时出现血尿,多为膀胱炎和前列腺病; 3、如果为“全程血尿“,血色暗红,一般多为肾脏的疾病引起。 血尿即是尿液中带血。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没有红细胞的。如果男性朋友发现自己出现血尿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
光敏感——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 转载自 健康皮肤公众号 所有人类的皮肤都对光敏感,因为皮肤含有可以吸收紫外线能量的成分,吸收的能量或者转化为无害的热能散发掉,或者转换为热化学反应,导致皮肤细胞、组织的损伤。皮肤黑素细胞合成的色素、细胞核内的DNA是最常见的紫外线吸收体,多数人日晒后仅能导致晒黑和皮肤的常规光老化,少数个体可以引起病理性皮肤损伤,称为“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根据发生的机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日晒伤和多形性日光疹。 1日晒伤——最常见的光敏感 日晒伤主要是过度阳光照射导致的物理损伤,任何人在过度、长时间的暴露在烈日下均可或多或少的发生,其发生的原因和过敏无关,但是否发生和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比如同时在海滩的游客在相同的阳光强度和相同的暴露时间下,有人会明显晒伤,有人则毫无反应。 日晒伤的临床表现为,皮肤日晒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开始出现弥漫性红斑,1?2 天达到高峰,1周后逐渐消退。晒伤部位皮肤有烧灼感、痒感或刺痛。消退时有脱屑或消退后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重者除红斑、肿胀外,可发生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不久干燥、结痂、脱屑,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重症的晒伤有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类似中暑的症状。 2多行性日光疹——真正的日光过敏反应 多形性日光疹是真正的日光过敏反应,用专业的说法是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人体中只要有少量的光感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即会发生反应,致病光谱主要是长波紫外线,甚至可移行到波长400 nm以上的可见光,也可为中波紫外线。光变态反应的临床特点是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人,而且当首次接触光感物质和被日光辐射后,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炎症反应,而是存在一定的致敏期,一般需1?2 天或更久才能发生反应。 多形性日光疹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慢性过程,多数患者每年春夏时节都会复发、加重,在冬季自然减轻或消失。皮损开始时在照光部位出现,以后可扩展到未被照光的皮肤,皮损表现为红肿、风团、丘疹和水疱。有时临床上区别日晒伤和光变态性反应较困难,有的患者可能开始为光毒性反应,但以后又转变为具光变态反应的特征,甚至这两类反应有时同时存在。 3食品和药物——多形性日光疹的元凶 多形性日光疹本质是日光诱发的过敏反应,一般过敏素质的人更易发生。此外,肤色的深浅也是重要原因,肤色深者一般更耐光,相对不易发生光过敏。但非过敏体质和肤色深不是避免多形性日光疹的充分条件,因为有两类因素能够诱发多形性日光疹,那就是食品和药物。 有些蔬菜或野菜如油菜、灰菜、紫云英、荠菜、马齿苋等含有光敏物质,特定人群进食这些蔬菜后晒太阳可以导致植物日光性皮炎的发生,动物性食物如泥螺也含有光敏物质。植物日光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生可能是植物、日光和机体免疫状况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植物中含有光感物质,被食用吸收后经血液循环到达皮肤, 日晒时阳光中的可见光和紫外线可激发植物中的光感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半抗原,再与蛋白质结合就使得机体具有了相应的抗原性,一旦再次遭遇类似经历就会引起免疫损伤而诱发一种特殊性的过敏性皮炎,即植物性日光性皮炎。 植物性日光性皮炎一般是在食用野菜后的1?3天内发病。早期自觉暴露的皮肤部位如颜面、耳垂、手背等,产生发紧、灼热、刺痒或有虫爬感,随后在上述部位出现弥漫性肿胀、红斑、丘疹、严重时会渗出组织液产生结痂,局部皮肤有绷紧感,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个别人的手背部位还可能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严重时患者还可出现头痛、头晕、低热、乏力及食欲不振等伴随症状。 服用某些药物后日晒导致皮疹者称为药物光敏感性皮炎,发疹前常有服药史。与蔬菜导致植物日光性皮炎类似,某些药物本身具有光敏性,或者进入人体后其代谢产物具有光敏作用,药物或其代谢物吸收阳光后,引发光化学损伤,导致曝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肿、瘙痒等过敏反应。 药物光敏感性皮炎一般于服药后8小时左右发病。可有灼热、刺痒、刺痛、水肿、眼睑肿胀、口唇外翻,在颜面的突出部位如两颧、眉弓、鼻背可有淤斑、丘疹、水疱和血疱,若水疱破溃后会出现糜烂或溃疡,较深的溃疡愈合后留下色素沉着和瘢痕,数日或数周后可消失,少数病例出现丘疹性皮疹和荨麻疹。 常见的导致药物光敏感性皮炎的药物种类如下:喹诺酮类抗菌药;磺胺类抗菌药;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甲氧沙林;抗肿瘤药如柔红霉素、甲氨蝶呤、长春碱等;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丙氯拉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甲硫哒嗪、丙咪嗪等;抗真菌药:灰黄霉素、酮康唑等;中药:补骨脂、沙参、白芷、白鲜皮、仙鹤草、前胡、防风、荆芥等。 4日光性皮炎预防——尽可能严格的日晒防护 患过日光性皮炎的人,在春夏来临、日光渐强之际,应尽量避免烈日直接照射,一天当中10:00?14:00是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最为强烈的时间,应避免在此时段外出。外出旅游时要注意曝光部位皮肤的保护,比如戴宽边帽子或打遮阳伞,戴深色防护镜,穿长袖衣服等,亦可使用SPF>30的防晒剂,防晒剂的成分以含二氧化钛、氧化锌的物理防晒剂为佳。维生素C和倍他胡萝卜素能阻止和减弱机体对紫外光的敏感性,故夏季应多食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日晒伤可以通过平时从小到大的逐步接受阳光照射来使皮肤适应和耐受紫外线来达到改善和预防作用,多形性日光疹是真正的紫外线过敏,必须采取尽可能严格的防护措施避免日晒。 植物性日光性皮炎的预防:凡有过敏史的人,最好不要采摘灰菜、荠菜、马齿苋等光感性强的野菜来吃,有明确植物日光性皮炎史的患者应该永久的避免食用此类食物。 药物光敏感性皮炎:明确过敏药物后应永久避免使用同类药物,因病情需要无法避免使用时应在服药期间采取严格的避光措施。 5日光性皮炎治疗——日晒伤与多形性日光疹区别对待 1、日晒伤是急性的过度日晒导致的物理性灼伤,可以按急性皮炎的处理原则治疗,晒伤的皮肤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3%的硼酸水溶液湿敷。内服药物可以使用维生素c、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物。急性大面积日光晒伤时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可以快速的缓解病情。 2、多形性日光疹是慢性、反复发作的日光性皮炎,治疗以预防为主,皮肤症状严重时可以选择皮质类固醇软膏如艾洛松外用,面部可以选择非激素软膏如吡美莫司乳膏外用治疗;内服药物可以选择常规的抗组织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口服治疗,顽固的病例可以考虑口服羟基氯喹来缓解光过敏,但此药有眼底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