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例病例谈谈对于康复的一些看法与建议接诊一位72岁的女性患者,半年前摔伤肩部,疼痛轻微,省级医院就诊,MR磁共振检查提示关节积液,专家开了些止痛药与膏药,并告知休息半年左右会自愈。现疼痛剧烈伴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这位阿姨来了后,自述遍访多家医院与诊所,寻找奇效膏药,已贴了100多贴,疼痛不减反而加重。让我开点中药(就诊诉求1,只开中药),咨询我为什么她的肩伤还不好,不是说伤筋动骨100天吗?(就诊诉求2,解释为什么100天了还不好)。我告知患者现阶段吃中药不如康复的意义大。早期就应该进行康复。听我说到早期康复,患者说,就诊时专家认为康复是后期的事情、早了反而有害。就此例病例,聊点个人的看法与建议:“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说法,只是民间说法,不是到了100天的时候,骨伤或运动伤自己就好了。大多患者不了解康复,没有关系,只要记得骨伤或运动伤后,除了骨科就诊外,康复科也就诊下,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同于临床医生的处理建议(医疗机构的康复,非体育机构)。大多临床医生并不了解康复,咨询临床医生的康复建议有时不太靠谱。即使康复,也多听听不同医院、不同康复医生或治疗师的建议,这个不是不尊重医生或治疗师,康复与中医类似,治疗理念与学派纷杂,每个治疗者的治疗理念都不相同,不存在标准化的治疗,大多指南或专家共识的临床疗效也不够可靠。专家们也建议多听听SecondOpinion。只是在咨询医生或治疗师时,不要让人家觉得你是在挑刺,不然你得不到真正有效的医疗建议。万一遇到像我一样不爱交流不爱沟通的医生,可以试治一到两次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不过医、患因为健康理念以及知识上的差异,沟通交流的确有些问题,医生自以为说的很明白了而患者觉得可能仍一头雾水。康复介入越早,疗效越好。临床见过太多因为康复介入晚而致功能受限的患者。康复不是只有运动(西的、中的),还有理疗(电、光、声、磁等)、手法(西的、中的),还有针刺、中药等等。纯粹的西式康复不如中西医结合康复的疗效好。认识深一点的,应该体会到,康复不是一种具体的治疗手段而是一种理念。影像检查没有大的问题,不代表问题就不严重,在肩伤上尤其明显。可以参考之前推文《由一例半月板损伤病例聊聊ICF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肩部问题尤其要重视,比想象中复杂太多。我宁可看10个颈腰,不愿意看1个肩。临床上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影像检查无殊但症状很重,一个是影像检查很重但无明显临床表现。临床诊疗中,有些患者影像表现是肩袖伤,但功能表现却是冻结肩;而有些医生认为的冻结肩,功能表现却是肩袖伤。短视频上搜索的肩伤的运动康复,还是算了吧。即使面对面就诊有时都找不出问题的根源,在没有评估的情况下就运动有点扯犊子(更谈不上精准评估了)。可以参考之间推文《为何我从来不建议肩痛的病人爬墙》、《运动处方系列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补充》。早年,在处理骨伤与运动伤时,我从来不用中药,后来诊治一例膝关节患者时了解到中药也有奇效,不过现在除了早期用的仍不多。能用非药物手段处理的,尽量不用药物。我临床中不太使用膏药,可以参考之前推文《中国的膏药与外国的肌效贴》人体不是机器。医者应该避免陷入按图索骥、机械的诊疗思维;患者应该有个观念,疾病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过程,避免过度的焦虑,假如治疗疗效不佳时,记得换家医院、换个医生或治疗师再试试。可参考推文《针推理疗康复时我为什么不讲疗程》。治疗存在机会成本,最终看自己的选择。
爬墙练习这个动作,在百姓或者部分医务人员心中根深蒂固(犹如膝痛靠墙静蹲)。好在我们观念慢慢在转变,已有科普文章指出,肩痛病人有的是肩袖损伤或肩峰撞击,有的是冻结肩。前者不建议爬墙,后者可以爬墙。但我个人的建议是:不管什么病因引起的肩痛,都别进行爬墙练习。【为什么】1.肩关节有三个自由度(屈伸、收展、旋转),爬墙练习这个动作,仅能锻炼屈伸或者收展,在旋转上锻炼价值不大。而肩痛病人恰恰一大部分是内旋或者外旋功能受限。2.疼痛是一种自我保护,肌肉在疼痛时处于保护机制,这时锻炼爬墙非常容易损伤。3.冻结肩所谓的粘连学说,只是一种想象或者假设,冻结肩的病因到目前并不清楚。爬墙并不能真的拉开黏连,康复治疗原则之一是没有被动活动的改善就没有主动活动度的改善。4.Cyriax关于区分疼痛是来源于关节囊内或者关节囊外(如肌肉)对于我们诊疗非常有价值。但临床上比较复杂,可能多种因素并存。怎样处理还是要靠仔细的主客观查体资料。【老尤的建议】【1】关节松动对于囊内病变非常适合,冻结肩病人可以首先试下,对于康复治疗师来讲这属于手法,对于病人来讲,这属于被动运动。【2】等长练习不会产生关节活动,不会加重损伤,可以尝试在多个体位多个角度下的等长练习。缺点是费时。【3】PNF的对角螺旋运动,基本上肩关节的三个自由度都照顾到了,可以尝试下。治疗师在病人身边时,可以加阻抗。病人自己在家,可以告诉他们假装摸门的四个角,可以加弹力带。【4】动作尽量慢,像CPM那样。一个动作,快速可以完成,放慢速度就未必能完成。(比如你用最慢速度做做俯卧撑)【5】如果是我,直接用针刺运动疗法(针刺的同时配合关节松动或运动)。【6】除了常规理疗、手法、针刺、运动等之外,可以辨证后开三天中药(尽管我基本不主张骨关节疾病用中药,但中药的灵活运用对骨关节康复有价值)。最后,建议您:如果您有骨关节问题时最好还是不要乱动,好歹先问问医生或者健身教练。
前两天,某医院的视频号发了一则康复同行拍摄的短视频。《四个动作瘦肚子,晨起10分钟消灭大肚腩》。标题很吸睛,内容是真不行。我用微信小号在视频下留言:“每个健身教练在参加入门培训时,老师都会叮嘱他,定点减肥或局部减肥是不可能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为什么老师要反复的叮嘱刚入行的健身教练这点呢?因为健身教练在自我介绍时,通常的话术就是“减肥塑身”,基本的常识都出错,很难让人相信你的专业度。晚上,媳妇问我,你看某某医院康复科医生教瘦肚子的方法,你也不教我。。。。。我说那个不太靠谱的,不是所有医生都懂运动。媳妇回怼,就你懂。。。那你怎么不教可行的方法。。。这个,真没有,除了抽脂等局部手术。田野先生主编的《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2003年版第793页,明确指出局部运动不能减少局部脂肪。(此章节主编为著名的陆一帆教授)王瑞元先生主译的《运动生理学》,2011年版第557页,明确指出局部减肥是不可能的。好在,有清醒的医生,比如下面两位。不过,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现实情况是你不给客户希望(哪怕是忽悠也是希望),客户就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流量。所以说,有时候,不要有思想负担,大胆去说,大胆去忽悠,大胆地给客户希望。。。最后引用一个调侃局部减肥的段子。女生的健身逻辑,非常奇特: 拒绝练腿练手臂,怕练粗, 但同时又疯狂练腰腹, 认为会练细……
今天聊一则病例,是一例剖腹产术后瘢痕导致的盆腔痛。封面图片是徐高磊老师的《人体瘢痕与器官功能障碍》一书,感兴趣的可以购买。患者为邻居介绍,虽然已加过我微信,但一直到两三周后即4月28日才来门诊诊疗。患者为女性,三十余岁,158CM左右,体胖,自述每天左下腹疼痛发作,需要止痛针或止痛药缓解疼痛。曾在城西的省级医院进行过各方面的检查,无殊。因为疼痛查不出病因且反复发作还曾与医生理论,为此医生告知再查不出病因,就进行剖腹探查。嘱患者仰卧于诊疗床上体格检查,腹部见一剖腹产术后瘢痕(横剖),疼痛位置位于瘢痕左侧大约1公分处。患者自述疼痛区域有一硬币大下,严重时放射至膝内侧与脚趾。瘢痕轻触略硬,腹部拒按。询问剖腹产以及疼痛病史,自述剖腹产后疼痛一年发作一两次,频率慢慢增加,从一个月发作一次到现在的每天发作。随后告知患者,初步判断疼痛由剖腹产后瘢痕或粘连导致。如果治疗有效,疼痛即刻应该减轻。治疗,用了中频,激光照射,因为患者惧怕针刺,只在腹部、膝、足扎了3针。治疗后,让患者体验疼痛是否减轻,说当日已吃过止痛药,疼痛不明显。因无法判断即刻疗效,告知患者次日不要吃止痛药,观察疼痛是否减轻。4月29日五一放假,邻居发信息说疼痛已减轻。五一假期结束后,5月5日此患者又来治疗了一次。自述也不是完全不疼,只是疼痛大为减轻,不用吃止痛药。此病例的感想:1.瘢痕或筋膜粘连导致的疼痛还没有受到大多医者的重视。2.幸亏患者所有检查均无殊,不然疼痛可能就被归结于检查出的阳性结果。比如,假如患者检查出盆腔积液,就会被扣个慢性盆腔炎的帽子。3.患者疼痛严重时放射至膝内与脚趾,与中医的肝经吻合。即纯粹按照中医理论,也能治疗此患者。4.手法应该也能解决此类疼痛,只是患者因为疼痛,惧怕腹部操作。且手法见效会慢。5.没有用针刀,普通针即能解决的问题,不用特殊针具。6.随后,得知患者因参加减肥营曾有过大强度运动史,术后瘢痕导致疼痛是否与此有关,不得而知。个人觉得有相关性。7.如果不注重体态或者减重,应该还会复发。
昨天,有朋友转发给我一段短视频,说某运动康复机构,单次运动康复的价格在8000元。老尤一下就惊呆了。难道韭菜这么好割了吗?8000元的运动康复,忽悠的都是什么样的人?首先,估计是有钱人;其次,是被PUA的人。最近几年,运动康复比较火,疫情之前,还曾是风投的热点。也曾有多位老板想拉老尤做运动康复。为了不忽悠投资人,我曾推文:《为什么我劝阻了几个想投资运动康复的老板?》。让老板们考虑清楚了再决定。对于有高中学生报考运动康复专业,我曾推文《运动康复专业值得报考吗?》。如果可以,我劝您的孩子也不要报考康复治疗学专业。专家的意见有时候不能听,有些专家是不了解一线底层员工的处境的。对于康复,我曾推文《康复杂谈:康复并没有多么高大上》。毕竟现在的康复,就是早年的理疗。曾有位打假医生叫陈晓兰,其理疗科大夫的身份曾被人拿来取笑,意思就是理疗科大夫水平差。的确,早年,在没有康复治疗师的情况下,有哪个大夫愿意去理疗科与机器打交道呢?虽然,老尤不看好这个产业或专业,但不代表运动康复不重要。恰恰相反,康复或者运动康复对于个体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问题是要看它的成本效益比。如果您有运动康复的需求时,老尤的建议如下:1.搞清楚是需要临床康复治疗,还是运动康复保健两者不太一样。当前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只开展康复治疗,不开展运动康复保健。运动康复保健这块更多的是私立医疗机构或体育机构来做。比如我在医院或者诊所,只做临床康复治疗,不做运动康复保健。因为:①医院或者诊所,患者多,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到每个人的康复保健需求,只处理临床问题。②再一个原因是,医院或诊所,不是功能训练的场地,没有这方面的器械与设备。③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功能评估,没有评估给不出有价值的处理意见。随口一说让你做小燕飞或者静蹲、爬墙训练之类的,这不专业。但门诊之外如有空余时间,有时候我会去做做运动康复保健,可参考《想找个医生当健身顾问吗?》。2.分清运动康复机构的资质前面提了,临床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保健不一样。市场上的运动康复机构,有些具有医疗资质,有些不具有医疗资质。有些挂名运动医学或运动康复的机构,其实是体育机构。医疗资质的,可提供临床康复治疗,也提供运动康复保健,临床方面要接受医疗主管部门的监管。体育资质的,基本上没有医疗主管部门的监管。有些是健身房转型或者为增加收入,开设的运动康复服务。这让我想起,曾给一老乡治双膝,之前曾就诊于某专科诊所月余,花费上万,疼痛与功能障碍依旧。这个所谓的诊所,其实是家健身机构。3.警惕忽悠警惕月子中心、健身房、美容院。最容易有大师装逼的三大机构。他们往往会堆砌很多专业术语,咋一听很唬人。实际上就是唬人用的。4.欧美的物理治疗这两年,有些机构主打欧美物理治疗,清一色国外大师,价格不菲,有人会问值得不值得去?需要说明的是,物理治疗(手法、运动、理疗)仅仅是康复的治疗手段之一。关于学术上的问题。加拿大华裔医生颜质灿先生的《慢性疼痛的颜氏治疗法》与熊国星先生的《动推疗法》对传统物理治疗有些论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老尤提醒的是,中西医结合康复的疗效更好一些。可参考我之前的推文:《现代医学康复与中医的“杂合以治”》《整合医学视野下康复医学几个问题的探讨》即使是手法与运动,也肯定是中西结合的好。如果您不差钱,还想体验下不同的康复服务,可以去。下面这段文字,引自《如何鉴别物理治疗领域的伪“大师”?,原文出处https://www.163.com/dy/article/FI0QH2B70514A342.html》一个矫正练习大师会在几分钟内就把疼痛的原因说得头头是道,不是核心肌紊乱就是骨盆前倾,又或是屈髋肌紧张或臀肌无力。然后他们给你一堆及其简单的练习,号称个性定制,解决病痛,一劳永逸。一个手法治疗的大师会在你身上使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技巧,然后自信爆棚的跟你说哪里的肌肉有激痛点,哪里的组织发生了黏连,正是这些激痛点和黏连造成疼痛。一个整脊的大师言必称椎体脱位。一个姿势大师会跟你聊上半天的肌肉失活。然后,他们都能以一种谜一般的自信开出治疗肩痛,足痛,膝痛等各类疼痛的治疗方案。如果你遇到这种及其简单的所谓治疗方案,那就得保持高度怀疑。5.关于疗程的问题接受康复或者运动康复的服务时,很多人都会有疗程的概念。很多人关心,要做几个疗程有效?几个疗程会好?关于疗程的问题,需要具体的看。有些问题可以很快的处理,有些就未必。老尤日常工作中,为了不给人忽悠的感觉,通常告知患者,治一次看看,有效再来,没效可以另寻高明。具体可以参考《针推理疗康复时我为什么不讲疗程》。6.关于结构诊断与功能评估康复这一学科与常规的临床学科不同,它往往既要进行结构诊断,又要进行功能评估。但普通大众,往往只看结构诊断,就是临床医生告诉他的那些,不关注功能评估。我在《针推理疗康复时我为什么不讲疗程》也阐述过结构与功能的问题。再有,学科上,康复是一个理念,不是专业。康复医学或者康复治疗学还不是一个逻辑自洽或者完整的体系,运动康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限定也有些问题。实践中,不管是临床治疗还是运动康复保健,不同的学派,功能评估的侧重点不同;即使功能评估结果一致,不同学派在治疗或干预的理念与方法上也差别极大。所以,每个康复从业者给出的建议往往千差万别,有些效率比较高,有些效率就比较低。不过,还是那句话,中西结合疗效好。最后,如果您想运动康复,也可以来找老尤。8000块一次,我能连带着把饭都给您做了。还能给您喝茅台。
梨花姐,金融精英,肤白,貌美,跑得快,平常跑步,配速能秒杀两个老尤。昨日因肘关节问题来诊,还写了篇《记》。《记》里还描绘了我的光辉形象————“用鼻孔说话”。为此我得声明一下:我真的不是用鼻孔说话的,我是用丹田说话的。咱先不聊我咋说话,先聊聊梨花姐这肘痛。此病例非常的简单,也非常的容易治疗。不过还是有些体会如下:1.肯定不是网球肘,因为疼痛在内侧。2.临床中不能见到肘关节痛就说是网球肘或者高尔夫球肘,诊疗必须得结合患者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梨花姐根本就没有肘关节劳损的相关病史。3.春节前后梨花姐曾经微信咨询过我,咨询并不能给出什么有建设性的建议。再一次强调,肌骨关节问题离不开触诊以及功能检查。4.局部的疼痛未必是局部的问题,你可以认为是TP或肌筋膜链的问题。一个关节有问题时,把它放到环节中去,多想想PNF。5.能用手法与理疗解决的问题,不用针,省得吓坏人家。不过针刺运动疗法在治疗运动损伤时的作用不可替代。6.治疗后配合适当的运动康复。最后,聊聊我用鼻子说话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教书的,上课时就怕时间不够用,讲不完。慢慢地养成习惯,语速越来越快,再加上我这不太标准的山东普通话。与人聊天时,可能不少人听不太清我在讲什么。我以后讲话,尽量放慢速度,吐词尽量清晰些。
黄龙祥先生在《中国古典针灸学大纲》p310提到:在《内经》中构筑的经筋之道上,如今领跑的是外国的解剖列车AnatomyTrain。在《老子》的“抟气致柔”之道上,呈现的却是西方的“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术”。被中国人自己冷落的道家内丹修炼的理念和方法,却被现代分析心理学创始人热烈拥抱,成为其理论创新的灵感和素材。中国人早已发现的“意念内演训练法”如今成为西方最时髦的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法—“表现训练法”。被中国针灸人不屑一顾的“意针法”,摇身一变出现在现代康复医学“运动想象疗法”上面提到的一些术语或治疗手段,对大众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对于康复工作者来说,知道意味着什么。老外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的突飞猛进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刺痛着中国中医或者康复医学工作者的神经。普通大众,对康复通常有不少的误解。然而,有些业内人士对康复也有不少误解,表现在认知比较狭隘,对康复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先大体列举一下医疗康复体系内的鄙视链:有些康复医师:既瞧不上中医师,认为中医师那套玄而又玄毫无循证依据的东西关自己屁事;也瞧不上康复治疗师,觉得康复治疗师临床知识就是弱鸡。有些中医师:既瞧不上西医的康复医师,觉得他们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真差;也瞧不上康复治疗师,觉得康复治疗师装B似的整了一通后,啥问题也没解决。有些康复治疗师:既瞧不上康复医师,觉得他们除了写病历外在治疗上就是白痴;也瞧不上中医师,觉得中医师那些玩意土的掉渣。有些治疗师总觉得从洋大人那里学来的东西才是正规康复。鄙视链的存在,导致了不少康复工作者之间在学术以及临床上缺少沟通交流,固步自封。实际上,康复应注重多学科、多专业的交流互通,中西结合,整合治疗。不信,你看教材给出的康复定义:《康复医学6版》,康复:是采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康复对象(病、伤、残等)身心及社会功能障碍,使其功能达到或保持在最佳水平,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所采用的措施包括医学、工程、教育、社会、职业等一切手段。从定义看,康复主张采用各种措施解决健康问题,这一点与中医的“杂合以治”理念如出一辙。《素问.异法方宜论第十二》: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可见,古代的人就知道,单靠一种方法处理不了复杂的健康问题,有的时候要综合运用药物、针灸、手法、运动等多种手段。甚至有的时候兽医技术也能应用于人身上:清代军队中有一群身份特殊的医士----蒙古医士,专门治疗马匹的疾病。但他们谙习骨法,治疗跌打损伤尤为显著……清朝太医院将正骨科划归上驷院……蒙古医士作为马医跟随军队出征,在战斗中,不仅负责战马的救治,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在骨科方面的才能,救治伤员。(郑红飞,清代军队医疗保障制度初探)对于当代的康复工作者来说,就要求博采众家之长。专业上要求既要懂得主流医学、又要懂得中医学以及补充医学,乃至民间医学。席焕久的《医学人类学》认为医学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对抗疗法医学即现代医学;(之前写过《美国医学博士MD与DO的区别》)二是补充和替代医学;三是民间医学;四是骗人的庸医。(顾炎武说:古之时,庸医杀人;今之时,庸医不杀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间。天天让你大保健)对于第三或者第四,如果仅从病人的角度看,只要解决了问题就可以。但医学专业人士大多不太认可。中医人士认为他们不正统,西医人士认为他们不科学。而有关“科学与不科学”的争议,仁者见仁。张有春《医学人类学》中说的明白:经济全球化语境中,医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治病救人的仁术,而是一种消费品。医学之间的竞争不是简单的科学与非科学之争,甚至不是疗效之争,而是市场之争。当然,博采众家之长的前提是,既能不固步自封,也不能信仰拿来主义。康复工作者当自强,放下学科以及专业的偏见,博采众长,中西汇通、杂合以治。君子不器,周而不比。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
今天聊聊膝关节绕环这个动作。【话题的起因】《运动科学论坛》7月25日转载了《Z计划Planner》黄佳敏的《对与错永远是辩证存在:对央视节目跑步训练理念若干争议的思考》。事情的经过是:央视邀请马拉松世界冠军孙英杰,为大众做了一堂关于跑步训练的知识普及,其中相关知识引发了争议。黄佳敏针对争议,写了这篇比较学术的文章,文章很值得一读。不过,在“膝关节绕环”这个动作的问题上我补充一下。(拉伸的问题以后再说)【质疑者的观念】膝绕环这个动作是每一个上过体育课的人都做过的动作。很多人照葫芦画瓢的也做了很多年。忽然有一天,有些健身教练或者运动专业人士告诉你,这个动作是愚蠢的动作,是容易导致膝伤的动作。搜索下这方面的观念还不少。比如再如给的理由也很充分,膝关节以屈伸为主,绕环容易导致韧带或者半月板的损伤。咋听很有道理,很多人一下就懵逼了,有的还开始恨曾经教过自己的体育老师。然后在做还是不做之间犹豫不决。【老尤的观念】老尤当初对这个动作的认识也是大体如此。因为国内不少健身教练培训机构就是这么教的,有些书本就是这么写的。直到有一天,深入领会了PNF。仔细对比下绕环动作,基本就是PNF中下肢模式的D1F膝屈模式与D2F膝屈模式的变式。下面几张图您琢磨看看。所以,在PNF观念看来,绕环这个动作本身没有问题,且还是活动效率比较高的动作。因为相比单纯的屈伸、收展、旋转活动,一个动作就把三个维度的活动解决了。自2002年进入健身行业以来,老尤培养过不少健身教练,也接触过不少专业大神。有不少从业者,唯书本或者指南、专家、机构(国内外知名机构)是从,从不注重观察与思考。在老尤看来,一个人的健身观念是分层次的:初级健身观念关注肌肉,张口就是胸大肌背阔肌的锻炼或者拉伸,腘绳肌的锻炼或者拉伸。中级健身观念关注关节,张口就是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高级健身观念关注环节,张口就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错的可能是对的,对的可能是错的。
自从聊起了屎尿屁,(参考推文《聊健身就聊呗你扯啥屎尿屁》)感觉思路,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今天继续聊聊屎尿屁的相关话题。搞康复临床的朋友都知道,屎尿屁是最要紧的事。它是基本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重要的组成部分。基本ADL评估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睡转移等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ADL评估中,不包括睡眠评估,实际上我个人觉得应该加上这个,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聊聊擦屁股姿势的问题。。。。。关于擦屁股的姿势,公众号<淼哥故事会>2019年转载过《擦屁股姿势大全,不学不行!》,是非常值得看的一篇文章。文中总结了下擦屁股姿势常用的有两种:从前面掏(象鼻式)从后面掏(马尾式)从健康角度尤其是女性通常建议从后面掏。但,不管是从前面掏,还是后面掏,你都得有良好的关节运动能力。比如,落枕的时候,擦屁股还会轻松吗?(注意观察下,是不是从前面掏时要屈颈,从后面掏时,用右手会向右转脖子,用左手会向左转脖子)腰痛的时候,擦屁股或者提裤子可能都不那么顺畅。膝关节有问题时,蹲就会有问题(前面已提过)。肩关节有问题时,从前面掏可能还好,从后面掏可能就费劲。肘关节有问题时,得看你肘关节的活动的范围了,可能怎么够都够不到。腕关节有问题的朋友。。。。。。擦屁股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它却是每天都必须要做的动作。且这个小小的动作涵盖了人体不少关节的功能,体现的是一个环节的运动能力。躯干或者下肢先不说。我们重点看看上肢(搞健身或者康复的朋友您仔细琢磨下):从前面掏,本质上它是PNF中D2E的变式动作。(只不过前臂变为旋后)从后面掏,本质上它是PNF中D1E的变式动作。(只不过前臂变为旋后,肘屈掌屈)老尤临床中见得最多的是肩痛患者内旋受限导致的从后面擦屁股费力,只能改从前面下手,如果肚子太大的,从前面也费劲。。。说到这,您仔细想想,传统的爬墙动作对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能有多大帮助?(之前老尤写过,为何我从来不建议肩痛的病人爬墙)擦屁股一事虽小,却也大体见证了我们的人生。小时候,别人给我们擦,慢慢的我们学会了从前面擦,慢慢的我们学会了从后面擦。长大了,我们习惯了从后面擦,有一天可能需要从前面擦,再有一天可能需要别人给我们擦,总有一天,再也没有地擦了。。。。。当然,运动或者康复,能让您这个进程变得慢点,再慢点。
蹲的能力是人体的基本能力以及功能性动作。深蹲是每一个健身的人躲不过去的必练动作。深蹲有很多种,比如常规的。比如老尤平常经常练习的单腿深蹲、面壁深蹲、印度深蹲。单腿深蹲印度深蹲面壁深蹲现在知识搜索非常方便,关于深蹲的图文资料与视频资料非常多,可以找来看看,坚持练习。今天和大家聊的,是在教别人深蹲中的一点体会或者一种方法。很多没有锻炼过的人,在开始锻炼的时候,总是把精力过多放在深蹲的注意事项或者技巧上。注意事项或者技巧当然很重要。但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注意的要点越多,做动作时就越紧张,越难学会动作。这个时候,我通常让学员照着下面的方法来试试:闭眼。想象自己内急,再不拉就拉裤子里了,但周边没有厕所。突然,拐角处遇到厕所。冲冲冲冲进去。占个坑,最快速度解开皮带,扒掉内裤。蹲下去。。。。。。重复下,重点体验蹲的时候身体的感觉,关节如何动、肌肉如何收缩等。拉屎时蹲的动作,是人一辈子经常做的动作,也是无需思考最自然的动作。也是练习其他各种深蹲技术的基础。记得早年看一篇文章,说张三门功夫的基本功中有“蹲坑拉屎碌碌墙“之说,只是老尤忘记这一说法的出处了。可见古人早就知道功能动作的重要性。自然门功夫总诀也说“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您琢磨着呢?那么,那么,来,大声告诉我,老尤的拉屎深蹲法,您愿意体验体会下吗?不准说忘带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