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是通过微创的直接前方入路(简称DAA),所进行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关心我们科室的朋友,会经常看到我在朋友圈晒各种手术相关的照片,也有困惑的:这个技术好,为什么人家都不做?情况是:只要对病人有利,我们就去改变。现在,我们走得快了一点,相信大部分同行会赶上来,DAA将会成为关节置换的主流入路。【说 明】下图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几个入路(老百姓说的刀口),本质上、比如说半年以后,手术的效果没有明显区别!【手术入路】髋关节是人体主要的大关节,是上下连接的枢纽,周围大量肌肉、韧带、血管神经。手术就是从不同的组织间隙,通过”前方、前外侧和后外侧”三种主流的径路完成操作。后外侧入路目前也最常使用,本人熟练使用了十多年;DAA入路即“直接前方入路”,(也叫Hueter入路),使用者日众,在美国已经达到手术量的40%,而我国DAA的使用只占极少比例。使用“平卧位DAA”的更少,而将这技术运用到几乎所有髋关节置换的,就只剩下圈内所知的十几个医生了。我理解,只有在高难手术中能够熟练使用,才说明你对此项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常规手术。【关节假体】可以想象成一个轴承、当髋关节坏了,比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关节一旦不能正常使用,就需要手术。将人工关节假体放到恰当的位置。如下图:【问题来了】各个入路的最终效果都差不多,既然这样,微创是否就是个噱头?本人1998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回医院,我院从99年规模开展髋关节置换手术。那个时候,关节置换手术后需要卧床三个月,现在当然不需要了,但是还有许多禁忌:不能下蹲、不能侧卧、不能穿袜子,走路、上厕所、坐椅子都要当心等等。接触过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朋友一定对下面这些图“心存敬畏”,这些危险或困难是必须的经历吗???手术之余,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技术能改变这些,长达几个月的活动限制,与加速康复的理念不符,许多高龄患者大创伤、长时间活动受限制可能降低生存几率,也降低了生活质量、加重了家属的护理负担。直到四五年前,我们接触到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技术。DAA在初次的置换手术中几乎完美。唯一的缺点就是,技术开展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但这跟主刀医生的经验、学习曲线、技术不熟练相关,完全可以克服。于是我们不断外出学习、培训、进修,于是开始入门、不断进步、手术效果越来越好,于是对DAA爱不释手......准备这篇小文章时,查看电脑中的学习、手术和康复随访的图片,居然积累了上万张,这些照片让我记起爬坡的艰辛、更加欣慰于患者开心的笑容。【DAA和常规入路】DAA能够快速康复,几乎不受限制地正常活动,得益于图中对肌肉的保护。示意图显示的不同手术阶段,肌肉保护的情况,这也为手术后,早期不受限制地康复锻炼打下了基础。当然,实际操作中其实只有这么个小刀口,从肌肉间隙扒开一个缝、完成手术,再合上。不切断肌肉、不容易脱位这一优点,是其他入路无法达到的。【平卧位和侧卧位】平卧位手术的优点前一篇短文讲到假体使用年限的影响因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假体的精确安放。假体安装的角度以几度计。常规入路都采用侧卧位,手术消毒铺完手术巾、留给医生的就是十几二十公分的刀口,身体其他部位都盖在手术单下,手术操作造成骨盆的俯仰、前后倾斜、手术前手术中位置的变化无法精确掌控、甚至无法察觉。有点像站在小船上的枪手瞄准远方的靶子,准or不准?平卧位则完全避免了这一缺点,手术达到了可控、精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平卧位对心肺功能影响小,便于观察、方便抢救,使麻醉风险大大降低。【微创】点击!-----一组快速康复图片可以看到的损伤,可以想见的微创。不断肌肉,精准操作,减少出血,快速康复。【成果】通过对DAA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手术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改进优化,除了让病人得到“加速康复”的益处,科室学术氛围也日趋浓厚,锻炼了队伍。相关成果获得泰州新技术引进一等奖,SCI文章的不断发表显示了技术的先进性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可。
{一个手术的成功与否,除了手术技术、手术后的康复也至关重要。可以这样说:除了你和你父母外,最希望手术成功的人就是主刀医生。所以及时复诊、及时跟手术医生保持沟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是您走向痊愈的捷径。}先说个真事儿:几年前,晚上急会诊,一位在本地挂职的副市长,滑倒导致膝部外伤、髌骨骨折。建议手术,于是立即回当地一所大的三甲医院,当晚就做了手术内固定。再见到他,已是两个月之后,膝关节弯不到位,虽然大费周折地康复训练,还是没有完全恢复,典型的表现就是不能顺畅地上下楼。一个不甚复杂的骨折手术,为什么落下这样的后遗症,就是手术后的细节没有做到位。在20年前,老百姓要求骨折长好就大功告成,现在的理念是除了骨头长好之外,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肢体功能最好也要恢复如初。春节后做了一台髌骨骨折,骨折当天住院、第二天手术、手术后两天出院走回家了。X片显示骨折分离(这也意味着髌骨两侧的韧带也撕断了),CT显示了骨折下部的粉碎。(是否要手术的适应症见下图)手术顺利,这个标准的手术名称叫: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同时修复了韧带。手术后除了担心“刀口发炎”外,主要就是担心两个问题:一是骨折能不能顺利长好;二是关节功能能否尽量恢复到正常状态。其实这两个问题是有冲突的,早期的功能锻炼或多或少地都会影响骨折愈合,甚至会导致内固定断裂、失败。鉴于患者年龄较大、骨质疏松,已多次骨折住院,虽然手术当中固定牢靠、关节活动良好,但是“新冠肺炎”大敌当前,康复只有靠医生多加督促和指导了:1) 保持刀口清洁,每两三天换纱布,同时拍照传医生(微信或好大夫网站);2) 使用支具,每天除了吃饭、洗漱外还要尽量多下地行走,医生对手术还是有把握的,再辅以“踝泵练习”,预防血栓形成;3) 刀口周围轻度肿胀是正常的,局部青紫甚至蔓延到小腿、足踝也是正常的;4) 膝关节下面垫三角枕,让膝盖靠自身重量弯曲,只需“每天一次”但每天要不断抬高三角枕;5) 可以适当左右推移髌骨,所有锻炼都带有适度的疼痛;6) 肌肉力量暂时可以不管,如果两周内弯曲膝盖达不到90°就要联系主刀医生;7) 下肢肿胀刀口发红流液等异常情况也要及时报告;8) 术后四周练习主刀医生复诊拍片子、指导康复;9) 特别提醒:严禁热敷,预防滑倒!!!下图是最近的一例手术,使用了另外一种手术方法。下图是支具和康复规范:
主要是因为供应心脏的血管堵了、狭窄了,心脏这个血不够用了,不够用了就缺血,缺血以后就开始疼。 这个疼的程度和缺血的这个范围有关系,你比如说,一根小血管堵了,肯定疼的轻点,一根大血管堵了,疼的就更厉害。 所以说与供血的这个范围有关系。 那么它的病理基础就是,这个血管长了动脉硬化了,血脂都沉在这根血管上去。 这个就很奇怪,说全身那么多血管,它怎么就容易往这个地方沉呢? 就很奇怪,我们也很奇怪。就是说全身这个血管,脑子的、然后颈动脉、心脏、肾脏、肝脏、脾脏、身体肠道都有,这些所有的血管都可以长,但唯独这个地方长的是最多的。 但是心绞痛,除了这个血管堵了之外,引起心绞痛的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取决于你身体(血液)的供需矛盾才引起疼。 我刚才说的,供的那个血管堵了,供应的减少了,当需求增加了,也不行。 你比如说你一运动,身体需要做功,心脏要赶快的运动,结果供需矛盾,心肌疼了。 情绪激动,一情绪激动,心脏就快速的,跟别人打架的时候,情绪激动的不得了,心脏一跳跳了一百多次,耗氧量增加,供需矛盾,也开始疼了。 所以心绞痛的发作,是供需矛盾的结果。 如果在家里发作心绞痛时,需立刻缓解胸痛症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如备有中成药也可尝试,日本产的救心丹和国产麝香保心丸能够缓解部分症状。如症状未明显缓解,应尽快呼叫120或去医院就诊。药物治疗的同时,如果仍反复感觉胸口不适,则较危险,建议选择微创手术。稳定期的治疗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合理控制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对减少心绞痛发作,防止疾病进展到心肌梗死有较大帮助。 治疗心绞痛目前证实有肯定性疗效的药物大致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硝酸酯类,也是常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药物。其中包括速效的硝酸甘油,即“三硝”。当心绞痛突然发作时,将一片(0.5毫克)“三硝”放在舌下含化,一般1~2分钟即可缓解。因为硝酸甘油有扩张血管作用,可造成血压下降。因此,不可大量连续用药。若1~2片药物不能缓解,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需住院进行诊治。 另一些药属于作用时间较长的,如消心痛(即二硝)、长效心痛治、德瑞宁等。 前者每次口服2片(10毫克,也可用作紧急情况下口含用),每日3-4次,起持续预防心绞痛的作用。 硝酸甘油片需放在褐色小瓶内保存,并要壁光、防潮、防热。如药片放在舌下无辛辣感,说明药物存放过久,已经失效。保健盒里的硝酸甘油应半年左右更换一次。有人初期服用上述药物会产生头痛、头胀,这是药物引起脑血管扩张的结果。因此,用药初期应从小剂量开始,如先从1/3或1/2片用起,以后逐渐增加到常用量;或先在饭后服药,减缓药物吸收的速度,待习惯后再改为空腹用药。 最近还出现一种硝酸甘油贴片,用时将药膜贴在皮肤较薄处,如胸前等部位,每24小时更换一片。由于药物被缓慢、均匀地吸收,血液中药物浓度平稳,可防治夜间心绞痛发作,也可避免病人夜间起床服药,影响睡眠。 第二类是钙离子拮抗剂,常用的有异博定(停)、心痛定、硫氮酮。 心痛定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患者。每日用药3~4次,每次10毫克。 第三类是β-受体阻断剂,常用药有心得安(普萘洛尔)、氨酰心安、倍他乐克、康心等。 这类药除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外,还有明显减慢心率的作用。心绞痛发作的同时合并心率快的患者,适宜用此类药物。心得安每次一片(10毫克),每日3~4次。哮喘患者禁用。 第四类是中草药,因为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学上属于血瘀、痰阻、阳虚等症,因此治疗上则为活血化瘀、宣阳通痹、开胸祛痰。 常用的中成药有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参芍片、地奥心血康、舒心口服液、活血片、三七片等。
冠心病的治疗有很多,我今天想先说一下关于心绞痛的治疗,因为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多见的一种形式。 心绞痛分为两种: 一、稳定劳累性心绞痛 这种心绞痛,几年之内都不带改变的,疼了吃片药就行了,没关系的。如果一辈子光疼,不要命,这个病并不是个大病,叫做稳定劳累性心绞痛。 这一类基本上不要命,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很稳定,只要减少它发作就可以了,这是第一,在谈治疗的时候,要把这个分开。 二、急性冠脉综合症 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是稳定的,这个是不稳定。 这一类不稳定的就很容易往下发展,突然堵了,造成心肌梗塞了,可能就会发生一系列严重的结果。 所以对一个心绞痛的病人来说,第一步要先分清楚,是稳定的劳累性心绞痛,还是不稳定的急性冠脉综合症。 一、稳定劳累性心绞痛的治疗如果是稳定的劳累性心绞痛,吃药防止发作就可以。比如说一累了就发作,让心脏少做点功,它就不发作了。 除了控制发作之外,还要控制心绞痛的发展,要是十年二十年都不发展的话,那这个病就好治了。 病情不间断发展怎么办? 要吃阿司匹林,还要吃他汀,就是降血脂的药物,控制血脂的沉积,也就是控制病情的发展。 所以对于稳定的劳累性心绞痛,有两大治疗: 1.防止发作; 2.防止发展。 但是这一类病情稳定的人当中,有一小部分人群要引起重视: 即使病情是稳定的,但是血管堵塞的话也要尽早解除,放个支架或者做一个搭桥。这一类人不是光吃药就行的,还得要做手术。 所以对于稳定的劳累性心绞痛,第三大类的治疗方案就是支架和搭桥。 什么样的人做支架,什么样的人搭桥,要取决于血管的解剖结构,这个由医生来决定。 二、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不稳定的人高度危险,病情随时都可能往下发展。根据过去的研究,不稳定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大约20%-50%会发展严重。所以把这一类病人分成低危、中危、高危。 不稳定是什么表现?就是我躺在那个地方不动弹,也犯病;我睡觉的时候,也犯病。而且犯病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要长,昨天才疼了五分钟,今天疼了八分钟,明天可能十分钟,越来越厉害,而且疼痛的严重程度也会加重,这就叫做不稳定。 如果是不稳定的急性冠脉综合症,一般来说,医生要根据你所有的检查情况,如心电图的改变、超声的改变、抽血等一系列检查结果,最后判断你属于什么级别。 如果是低危,虽然不稳定,但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吃药,把病情稳定住。稳定的时候,可能还得打点肝素,防止形成血栓,控制病情发展。 如果是中危,一般发生恶性事件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一类人就要赶紧住院,住院以后要在强化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做好手术的准备,要么支架,要么搭桥。 心脏的治疗就像暴雨要来了,要看是橙色预警还是红色预警。 红色预警意味着,24小时之内就得把这个手术做了,不能拖,不然有可能会出事。 橙色预警意味着,72小时之内得把这个手术做了。 当然医学上不叫橙色和红色。我只是告诉你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极高危的情况,24小时之内赶快做手术,72小时之内要把血管处理清楚,不然出问题的风险很大。
上午,一个警察朋友过来开药,给我讲了一个年轻人高血压的故事。 昨天他刚参加了一个同事的追悼会,同事刚过完30岁生日,因脑出血抢救无效去世。大家都知道他有高血压,血压最高200mmHg,其他病情不详,不过他从不吃药,也不听别人劝告去医院看病,结果悲剧了。他是独子,留下的年迈父母悲痛欲绝。试想一下,一对失独老人如何面对这个现实,以后又该怎样生活? ——如果听信医生,他的结局将完全不同 根据他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和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分析,他的高血压最大的可能是继发性高血压,也就是由其他疾病比如慢性肾脏病、肾上腺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压,也不除外他有脑血管瘤,具体病情已无法得知。但无论什么情况,用药治疗,将血压控制达标,避免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是核心治疗,也是各种高血压治疗的硬道理。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待高血压有许多错误认识,最常见的就是不敢吃药,其他还有:不难受就不用降压药;降压药不能随便用,一旦用了就停不掉(担心药物依赖);血压正常了就停药,血压高了再吃(按需用药);长期使用降压药有副作用(因噎废食);降压药损害肾脏(担心损害肾脏以及性功能)等,最终这些患者不是毁于疾病,而是毁于健康误区和健康谣言。 其实,高血压是逐渐发生的,开始可能有些不舒服,时间长了反而没有感觉了,这如同温水煮青蛙。可是,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等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高血压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是不可逆的。当然,通过减盐、限酒、减肥、运动等非药物措施,血压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少超过20mmHg,真正的降压治疗还得依靠药物,而且降压药要终身使用。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性,可随时停药,问题是,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治疗。 一些患者,血压高了用药,血压正常了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往往导致血压波动,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往往是在血压不稳的时候发生的。血压正常了是用药的结果,停了药血压当然反跳了。应该“按时吃药”,每天固定的时间使用固定的剂量,可以保持血液中一个恒定的药物浓度,以维持一个稳定的血压。 不可否认,任何药都不能避免副作用。不过,最新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已将副作用控制的很小。再者说了,降压药的副作用再大也大不过高血压的并发症,担心副作用而不用药控制血压,那不是因噎废食吗? 民间关于降压药损害肾脏的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顽固,这里的“肾脏”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首先,高血压可引起肾损害并加速肾功能恶化,这已经是医学常识,控制血压是保护肾功能(保肾)的最主要措施,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通过控制血压都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种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其次,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器质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总之,“肾脏”是高血压伤的,而不是降压药伤的。 ——关于高血压的这些常识,请人人皆知 成年人血压 ≥140mmHg 和/或 90mmHg 就是高血压,无论年龄。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25.2%,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 2.7 亿人,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 高血压是导致心梗、脑梗、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全国每年有 200 万人死于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而且 6 成以上的冠心病人、8 成以上脑梗病人、9 成脑出血病人都有高血压史。可以说,高血压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所以,正确认识高血压并严格的控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何时启动降压治疗? ① ≥60 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15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② < 60 岁的高血压患者,只要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 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2、血压降到什么目标? ① ≥60 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15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② < 60 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当然,对糖尿病和肾病患者降压的目标值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总的趋势是,这两类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应该更严格一些。 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控制高血压,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改善生活方式,但药物治疗无疑是主要措施。 高血压起始用药包括ACEI类(普利类)药物、ARB类(沙坦类)药物、CCB类(地平类)、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 3、高血压用药10个错误。 误区一:没有感觉,就没有问题。 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难受了。 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用药。 误区二:降压药不能随便吃,一旦吃了就断不了 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可随时停药。问题是不能停,一旦停药,血压会重新升高。 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这样说,不是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有“依赖性”。 当然,早期无家族史的高血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能够恢复正常,可以不用药。除此之外,应该用药治疗。 误区三:开始不能用好药 治疗感染不能首选高级别的抗菌素,因为一旦耐药,便无药可用。这是由于细菌有对抗药物的能力。 降压药作用的对象不是细菌,而是受体,不会出现类似抗菌素耐药的情况。 所谓的好药,不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有保护作用。所以选择降压药,哪个好,就选哪个,而且开始就用好药。 误区四:血压高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的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升高; 高了用药,正常就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总是处于波动之中,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都是在血压波动时发生的。 误区五:血压越低越好 收缩压最好维持在110-140mmHg之间,过高或过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就是著名的降压治疗的J曲线。 同样的道理,舒张压最好维持在70-90mmHg之间。 误区六: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除了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 对高血压急症,24~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160/100mmHg即可,一般不需要静脉用药。 临床普遍使用心痛定(硝苯地平)舌下含服紧急降压,目前认为是不合适的。除降压过快外,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诱发心脑血管病。 误区七:降压药隔几年就要更换 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压控制的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 除非新品种上市,而新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考虑换药。 误区八:降压药有副作用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FDA批准的原研药(进口药)相对很安全。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 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误区九:降压药伤肾 这种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顽固,这里的“肾脏”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 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降压药通过降压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类药物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并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 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男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 总之,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 误区十: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近些年降压保健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这些保健品都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 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使用这类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品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 ——我想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说 临床上我一直对患者说,对待高血压如同对待近视眼,眼睛近视了,配一副眼镜矫正正常就OK了,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影响生活。近视眼一旦形成大多数不可逆的,戴不戴眼镜都不能改变这个现实。 某些疾病,比如白血病、骨髓瘤、许多癌症等,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治疗措施,患者再有钱也可能都无法留住生命。但是,高血压的治疗,既不缺医,又不少药,可仍有那么多人年纪轻轻就死于高血压的并发症,实在是令人痛心和惋惜。 平时不查体,发现了高血压不用药,或者用药治疗了却不达标,一系列的错误做法一步一步将一个鲜活的生命丧送掉。而最终毁掉他们的不全是疾病,而是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请相信科学!相信医生!
在糖尿病管理中,很多患者容易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比如说,我们总说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采用饮食疗法,但这并不等于患者就要挨饿,所以说饮食疗法≠饥饿疗法;再比如说,一些患者知道体育运动有助于控糖,但是觉得自己每天的家务劳动就够多的了,完全不需要再额外进行体育锻炼,而实际上家务劳动≠体育运动。 饮食疗法≠饥饿疗法 一些糖友在疾病诊断之初,会认为糖尿病是“富贵病”,得了糖尿病之后,以后就得过“穷苦”日子,不能吃饱,每天都得饿着,要不血糖就会高。 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不能像得病前一样,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需要做饮食规划,每餐吃多少,吃什么,尤其是要限制食物摄入量,如果吃多了血糖就会高。但是这并不是说,得了糖尿病之后就得忍饥挨饿来控制血糖,因为挨饿同样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过度节食会导致脂肪肝,这是因为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机体无法获取足够的葡萄糖,就会动用其他部位储存的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这样就会让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脂代谢需要脂蛋白,而脂蛋白的合成需要胆碱、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如果这些东西摄入不足、营养不良,不能合成脂蛋白,就会影响肝脏的脂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大量沉积,从而形成脂肪肝;节食也会造成节食还会造成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纤维素的摄入不足。在此情况下,机体就会产生代偿,使得糖、蛋白质等都转化为脂肪,堆积到肝脏。 另外长期饮食摄入不足,还会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微量元素缺乏导致却铁、缺钙等问题。 所以说,饮食疗法≠饥饿疗法,饮食疗法为平衡膳食,每餐要有谷类、蔬菜类、肉类、豆类等食物,要使食物达到多样化,但每日能量摄入不超标。 保健品≠药品 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古已有之,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防治疾病时,配点中草药或买点中成药就把问题解决了,各种健身之道至今仍在广泛流传。当代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更加关注身体健康,保健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可是很多糖友会对保健品抱有“过大”的希望,总是想着用保健品来代替药品,吃了保健品就把降糖药停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一些老年人还容易受到保健品促销人员的忽悠:这种保健品含有多种功能,可以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您吃了这种保健品,就可以把降糖药、降压药、降脂药都停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指出,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希望每位糖友都能够端正对保健品的认识。 使用胰岛素≠病重 相信很多糖友都会存在这样一个错误认识: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打胰岛素控制血糖,说明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认为胰岛素是控制糖尿病的最后一招!糖友会存在这种错误认识,是因为在一般的疾病治疗中,我们总会认为,打针不如吃药(打针的副作用会大于吃药),于是想当然的认为糖尿病患者打针也是不如吃药,如果吃药控制不好血糖,那么病情就很重了! 其实这种“打针不如吃药”的理论用在胰岛素身上,对胰岛素来说是蒙受了莫须有的“冤屈”,因为大家对胰岛素并没有真正认识,实际上糖友及时使用胰岛素不仅可使血糖控制及早达标、减少远期并发症,还有助于保护残余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延缓糖尿病的发展进程。 对于胰岛功能衰竭的1 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无法发挥降糖效果,必须借助胰岛素控糖。这类患者使用胰岛素,并不是说启用得越晚越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使用胰岛素,才能及时控制住血糖,控制并发症发生。 眼底没问题≠视力没问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糖友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很害怕,怕有一天这种可怕的疾病会夺走自己的光明。于是特别在意自己的视力变化,对于一些病程长的糖友,会经常检测自己的视力,如果视力没有下降,就感觉很安慰,暗自感到幸运,还好还没有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是有一天,却突然出现了视物模糊、眼底出血等问题,而此时医生可能也无能为力。其实糖友的视力没问题并不等于眼底没问题。 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在早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可以说是“不痛不痒”的,就像糖尿病早期症状一样,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身体没有异常感觉,直到身体检查才发现自己已经得上糖尿病很长时间了。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就要检查眼底,之后每年检查1次,如果发现眼底病变,要根据病情变化增加检测频率。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更加需要定期检查眼底,是因为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眼底病变,因此,应行眼底镜检查,必要时还应当行眼底造影检查。 感觉好≠身体好 很多糖友觉得每天测血糖很麻烦,于是开始猜血糖。如果今天感觉身体很好,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就认为今天的血糖是正常的。可实际上,糖尿病患者无法根据自己的感觉来确定自己的血糖水平,很少有人能猜对他们的血糖值。“猜”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出现神经病变的患者,由于自主神经感觉异常,可能已经出现了低血糖但是并不自知,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低血糖,后果很严重。所以说,血糖评估千万不要自我感觉,这可能会将您置身于危险之中,也可能会让您的身体越来越差(长期高血糖而没有察觉)。 当然,不仅是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在早期都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它们就像小偷一样,悄悄偷走您的健康,待您发现时,可能为时已晚,因为这时健康可能已经被“偷走”了。这时,定期的身体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血糖降低快≠药物疗效好 很多糖友评判药效好坏的直接办法就是看血糖降得快不快,如果降糖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血糖降下来,就认为是药效好,是“好药”。实际上,血糖降得太快,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影响。 视力出现暂时下降:治疗时血糖迅速下降,会影响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晶状体内水分逸出而屈光率下降,发生远视,属暂时性变化,一般随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而迅速消失,不至于发生永久性改变,故不必配镜矫正,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不希望出现的,可是当血糖降得过快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造成血糖波动:当血糖降得过快时,机体为了适应这种血糖变化,会动员机体的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导致反跳性高血糖,使血糖忽高忽低,很不利于病情控制。 家务劳动≠体育运动 一些家务劳动繁多的糖友一是认为家务劳动可以代替体育运动,二是由于自己很难抽出时间来运动,从而选择用家务劳动来充当体育运动,可是血糖却控制不好。 家务劳动需要进行特定的动作,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洗衣服,是活动双臂,身体其他部位得不到锻炼,而且这种单一部位的劳动时间长了,还会导致腰酸背疼等不良后果。所以说,家务劳动不能对身体发挥全面、系统的锻炼作用。 《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指出,做家务劳动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所消耗的能量是1.4~3.6千卡,这样概念很模糊,我们通过比较来说明,步行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所消耗的能量是2.8~4.5千卡,骑自行车(速度
生活中肩膀疼痛很常见,肩膀怕冷,胳膊抬不起来,夜间睡觉经常被痛醒。 很多人认为是“肩周炎”,开始自己吊单杠、爬墙等锻炼后,疼痛不能缓解,反而加重。为什么是这样结果呢?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肩关节!当我们的肩膀疼痛、胳膊抬不起来时,尤其60岁以上人群,此时多数是肩袖损伤。我们就需要到医院进行肩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检查发现肩袖撕裂(箭头所指)肩关节镜是检查和治疗肩袖损伤的金标准。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将破裂的肩袖修补缝合固定手术前后比较
抗高血压药物的相关知识一、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1 利尿药:常单独用于抗轻度高血压 ,也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 ,尤适于伴心衰、浮肿患者。代表药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长期使用此类药易致糖耐量降低 ,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及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性欲减退等并发症 ,故一般在医生指导下间断使用。氢氯噻嗪:早期是通过排钾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是通过持续降低体内钾离子浓度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而降低血管阻力。长期服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禁用,糖尿病病人慎用。作为基础降压药用于各型高血压,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2 钙拮抗药:适合于各型高血压尤适于重症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的患者。代表药为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尼群地平等。硝苯地平: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患者。其他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3 β受体阻断药: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尤适于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 ,但不宜于伴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糖尿病 (因能减少胰岛素分泌、干扰糖代谢)。代表药普奈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普萘洛尔: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中枢部位、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外周神经水平),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临床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其他药物: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对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症有很好疗效 ,能改善糖及脂质代谢、防治心功能不全、逆转心室肥大,常用于伴心室肥大、心衰、糖尿病、高血脂症、老年中、重度高血压。但不宜于肾功能不全 ,肾动脉狭窄、妊娠等高血压患者 ,代表药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及醛固酮分泌,缓激肽的降解减少,降低血压。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肥厚、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其他药物:依那普利,5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II的已知作用就是由AT1受体亚型引起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或P 物质的潴留,所以不会引起咳嗽。氯沙坦:与AT1受体选择性结合,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绝大多数药理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可用于各型高血压。6 降压中成药牛黄降压丸: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主要由肝脏经络的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所致;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基因缺损而导致的疾病。在不升高血压的前提下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冠状血流量,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能力。山楂降压胶囊:采用阶梯降压靶向疗法,有效的治疗平肝降火,利湿化瘀。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之肝火亢盛证,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目胀,面赤,脉弦等。其他药物:罗布麻茶、脑力清、复方七芍降压片等。7、其他经典抗高血压药物1) 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过去认为其降压是通过兴奋延髓背侧孤束核突触后膜的α2受体,抑制交感神经中枢的传出冲动,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后来研究表明其也作用于延髓腹外侧区的咪唑啉受体,使交感神经张力下降,从而降压。用于中度高血压,兼有溃疡病的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嗜睡、抑郁等其他药物:莫索尼定2) 血管平滑肌扩张药硝普钠:在血管平滑肌内代谢产生一氧化氮,直接松弛小动脉和小静脉平滑肌。用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或嗜铬细胞瘤发作引起的血压升高。3) 神经节阻断药本类药物有:樟磺咪芬、美卡拉明、六甲溴铵 其对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均有阻断作用,对效应器的具体效应则视两类神经对该器官的支配以何者占优势而定。4 )α1受体阻断药本类药物有: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 其主要通过阻断α1受体降低动脉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容量,增加肾素活性,不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加。主要用于中度及重度高血压,常与利尿药和(或)β受体阻断药合用。不良反应主要有首剂现象。5)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本类药物有:利血平、胍乙啶、倍他尼定、胍那决尔 其主要通过影响儿茶酚胺的贮存及释放产生降压作用。6) 钾通道开放药本类药物有:米诺地尔、吡那地尔、尼可地尔 钾通道开放,钾外流增多,细胞膜超极化,膜兴奋性降低,Ca2+内流减少,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下降。7 其他其他降压药有前列环素合成促进药沙克太宁、肾素抑制药雷米克林、5-HT受体阻断药酮色林、内皮素受体阻断药波生坦等。8、常见复方降压制剂1) 海捷亚:每片含氯沙坦50mg或10mg/氢氯噻嗪12.5mg或25mg,这两种药物可互相作为补充,后者降低血钾,升高尿酸水平,而前者则防止血钾丢失,降低尿酸水平,起到了防止代谢异常的作用;2) 安博诺:通用名称: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每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3) 复方卡托普利片:每片含卡托普利10mg/氢氯噻嗪6mg;4) 百普乐:通用名称:培哚普利引哒帕胺片。每片含培哚普利2mg或4mg /引哒帕胺0.625mg或1.25mg;5) 诺释:通用名称:比索洛尔氢氯噻嗪片。每片含比索洛尔2.5mg/氢氯噻嗪6.25 mg;6) 复代文、复欣:通 用 名称: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 5 mg;7) 北京降压0号:每片含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硫酸双肼屈嗪12.5mg,以及利血平0.1mg;8) 复方降压片:每片含利血平0.032mg,氢氯噻嗪3.lmg,维生素B6l.0mg,泛酸钙1.0mg,三硅酸镁30mg,氯化钾30mg,维生素B61.0mg,双肼屈嗪4.2mg,异丙嗪2.lmg;9) 复方盐酸阿米洛利片:每片含盐酸阿米洛利2.5mg/氢氯噻嗪25mg;10) 珍菊降压片:每片含可乐定0.03mg、氢氯噻嗪5mg、芦丁20mg;11)倍博特:通 用 名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每片含缬沙坦80mg, 氨氯地平5mg;抗高血压药物分类药物种类剂量范围(mg/d)每日用药次数最小剂量最大剂量一利尿剂1噻嗪类和有关的氯苯磺胺利尿剂双氧克尿噻(Hydrochlorothiazide)2.5-25502吲达帕胺(Indapamide)2.551美托拉宗(Metolazone)0.5512利尿剂丁苯氨酸0.52.51-2利尿剂25501-2速尿202401-2保钾利尿剂(通常与噻嗪类作用)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251002-3氨苯喋啶(Triamterene)501501-2二肾上腺素能阻滞剂1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心得安(Propranolol)403202-4噻吗心安(Timolo)20602美多心安(Metoprolol)501502氨酰心安(Atenolol)2510012兼有α、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柳胺苄心定(Labetalol)200120023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哌唑嗪(Prazosin)1152-3特拉唑嗪(Terazosin Hytrin)1151-24作用于中枢的α-阻滞剂可乐安(Clonidine)0.11.02甲基多巴(Methyldopa)250150025周围作用的肾上腺素能拮抗剂哌乙啶(Guanethidine)101001-2利血平(Reserpine)0.10.251三血管紧张剂肼苯哒嗪(Hydralazine)502002-4长压定(Minoxidil)2.5501-2四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剂卡托普利(Captopril)251502-3依那普利(Enalapril)5301-2Lisinopril5401-2五钙通道阻滞剂地尔巯卓(Diltiazem)602403-4硝苯吡啶(Nifedipine)301203尼群地平(Nitrendipine)20801-2异搏停(Verapamil)1203603
门诊很多来就诊的‘’肩周炎‘’的病人听到需要手术都很恐惧和担心,除了手术的效果,他们还担心是不是医生把病说重了,那么什么时候就需要做手术呢?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可以给大家一点建议。 1.夜间痛明显,影响睡眠。包括疼痛不能.入睡和睡着后翻身后因为疼痛而惊醒。睡眠甚至比饮食还要重要,所以影响睡眠了就比较严重了。 2.功能丧失50%。也就是上举手臂低于肩或在肩的水平,后伸摸皮带困难,这就会给穿衣服等日常生活带来困难。 3.病程超过3月。 全部达到以上3点,就有必要手术,而且根据我的经验,3—6月左右手术效果将会很好,甚至能恢复完全正常,而超过6个月,虽然也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大多恢复不到90%以上。当然如果症状没那么重,可以继续保守治疗和观察,毕竟手术针对的是患者的症状。 手术止痛效果非常好,但功能恢复需要术后二周内严格的康复治疗。
半月板是两个形似月牙的纤维软骨,位于人体的股骨和胫骨之间的间隙中半月板损伤的原因:1、急性外伤性撕裂,多见于年轻人运动损伤,当膝关节快速扭动时、下蹲行走/跑步绊倒扭伤;2、慢性退行性撕裂,年龄增长,半月板变性,膝关节反复活动,造成慢性损伤,常见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半月板损伤典型症状:疼痛,膝关节交锁(卡压,打软腿、突然无力),屈伸活动受限,关节弹响。半月板损伤的治疗:90%的半月板破裂需要手术治疗,核磁共振显示111度以下的半月板损伤可暂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方法:制动,减少爬楼梯或深蹲,需要定期复查,破裂加重,需要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目前临床治疗半月板损伤首选方法。手术方法有:半月板部分切除,半月板缝合,半月板大部分或全切除。半月板损伤的后果:最大的危害在于行走或运动时导致关节软骨面磨损以及破坏,而且不可逆,不可修复。因此明确半月板损伤,而且症状明显,建议尽早手术,最佳治疗时间在明确半月板损伤的三个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