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冠心病患者严禁暴饮暴食,当胃内充满食物时,为了利于消化与吸收,血量大量分布于胃肠道,导致其他组织血红大量减少,外周血压有所下降,当血压下降突然明显时,可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时冠心病病人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及心力衰竭。因此,冠心病患者饮食一定要有节制,一次只吃八成饱,并且要已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禁止大鱼大肉。 2,冠心病患者应适当控制食物总热量的摄入,用来减轻心脏的负担,一般进低热量膳食,控制热量摄入主要是限制动物性脂肪,含胆固醇较高和含糖的食物,要进食植物油,淡水鱼,鸡肉及豆制品。并提倡进食能降低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大蒜,洋葱,香菇,还带等。 3,冠心病患者不要吃过多的盐。食盐过多,使体内组织中含聚集过多的液体,从而使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对于高血压,水肿或心衰病人,每月食盐最好不超过2-3g。 4,冠心病患者应供应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这样对心脏有益,经常用利尿剂的病人,还应注意钾的补充,因过量而引起的心律失常,降低室颤阈值,适当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竹笋,豆芽,香蕉,苹果等其中含的维生素B及维生素C可保护心肌。 5,冠心病患者还应忌酒以及一切辛辣调味品,因为烟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好快并诱发心绞痛,所用食物易消化,避免对胃肠过多刺激。
大家还会为肝硬化引起的肝功能衰退、大量腹水而烦恼吗,现在自身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完全可以让你摆脱肝硬化的苦恼,不再为每天口服那么药而发愁,也不再为大量腹水,每天放腹水而发愁。现在这种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完全可以让你摆脱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开展了5例自身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病人治疗全部成功,无腹水生成,每天只用吃一种药。肝功能基本正常。
患者,女,23岁。因“腹痛,高热一月余”入院。患者于2017年2月份反复发作腹痛,辗转于江苏省沭阳当地医院就诊,均未查出具体原因,转至淮安大医院,反复检查也未发现原因,腹腔穿刺管每日引流出淡黄色液体约800毫升。后经多方打听转至我这儿,当日即在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小肠有散在11处穿孔,行穿孔修补,小肠造瘘术,术中诊断为:白塞氏病。术后经抗感染,腹腔双套管持续引流,维持水电平衡,肠外营养治疗,病人状况渐好转。后转至上海华东医院进行单抗治疗。一年后病人再次入院行造口还纳术,发现原来11处穿孔部位完全长好了,肠管完整的保留下来,术后顺利康复。
子宫腺肌症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基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其产生的痛经、月经增多、不孕等症状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传统采用激素疗法和手术治疗,但由于激素疗法的副作用和停药后的复发,手术又需要切除子宫,所以使部分患者,特别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很难接受,则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通过栓塞子宫动脉造成子宫内的病灶坏死吸收。行子宫动脉栓塞的目的是创伤小、痛苦少、症状缓解迅速,不易复发、并发症少,特别是保留了子宫和生育能力,对于维持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常规术后治疗:抗炎治疗(头孢类),厌氧菌可用(甲硝唑),止痛治疗,恶心、呕吐(胃复安),用药剂量和方法须遵医嘱执行。饮食指导:忌吃辣、莫贪凉、少食酸。做到:1)忌吃辣:一部分痛经病人,本来就月经量多,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会加重盆腔充血、炎症,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而使痛经加重,如辣椒、胡椒、大蒜、葱、姜、韭菜、榴莲等。2)莫贪凉:胃肠功能不佳的女性,经前和经期应忌食生冷寒凉食品,如冷饮、生拌凉菜、螃蟹、田螺、梨、柿子、西瓜、香蕉、青瓜、山竹、绿豆、黄瓜、柚、橙子等。3)少食酸:酸性食品有固涩收敛作用,使血液涩滞,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因此痛经者应尽量避免在经期使用此类食物。酸性食物包括米错、酸辣菜、泡菜、石榴、杨梅、草莓、杨桃、樱桃、酸枣、芒果、杏子、李子、柠檬等。生活指导:1)腺肌症患者由于周期性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常常会导致贫血,加之严重的周期性痛经,大多数患者身体较虚弱,一定要注意平时饮食习惯和运动,保持充足的休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2)在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适量运动。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3)在日常饮食中应合理的增加一些含铁较高的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紫菜等。
孕妇输尿管结石的处理需要根据怀孕的时间和输尿管结石的情况综合考虑。 1、如果结石很小,没有引起肾积水,不需要外科手段干预,那就顺其自然,等生完孩子再酌情处理, 剧烈疼痛时可以输液、使用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硝苯地平等。 2、如果结石较大,引起肾积水,那么根据怀孕的不同阶段作以下选择: 怀孕已近后期即将临产,那就等生完孩子再尽早酌情处理结石,处理方法有体外震波、输尿管镜或开放手术; 如果怀孕处于中期,由于胎儿相对不易流产,可以根据结石位置酌情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方法处理结石,必要时可行输尿管镜或开放手术取石; 如果怀孕处于早期(前3个月),应优先考虑处理结石以挽救肾脏,但由于妊娠早期胎儿容易受干扰而流产,必要时可终止怀孕。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近年来,随着“三高”人群增加,该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70岁以上人群中达到8%~10%。由于血管关系到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可以说“病在腿上,险在心脑”。严重的下肢缺血不仅可能导致截肢,斑块脱落还可能随血流“漂移”,引发肺栓塞、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缺乏经验,很多患者常把腿部不适误认为是年纪大了、腰腿痛、缺钙等造成的,延误治疗。因此,出现可疑症状要引起重视。一般来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表现为患肢发冷、有麻木感,走路时小腿酸胀、乏力、间歇性跛行;中期出现肢体皮肤苍白、温度降低、肌肉萎缩,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甚至夜间被痛醒等;晚期患肢动脉完全闭塞,肢体可发生坏死,形成溃疡等。 老年人和“三高”患者,最好掌握一些早期分辨的自检方法。比如可以摸摸大腿根部和足背,如果能感觉到明显、规律的动脉搏动,一般可排除下肢动脉血管疾病。此外,如果两只脚皮肤温度不一致,一边凉一边热,温度低的那边很可能有血管方面的问题。
前庭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得头晕、眩晕的诊治成为临床热点,越来越多的耳鼻喉科医生加入到眩晕诊治队伍中。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除了俗称“耳石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之外,诸多的眩晕相关疾病仍然面临着诊断不清,治疗乏术的窘境;由于眩晕不仅与耳鼻喉科、神经内科有关,还涉及到眼科、骨科、内科,甚至精神心理科,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有无处下手的感觉;甚至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陷阱”。那么,对耳鼻喉科医生来说,在眩晕的诊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区分良恶性眩晕。诸多的研究资料表明,大多数的眩晕可以归咎于前庭周围病变,在眩晕疾病的诊治中,耳鼻喉科医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恶性眩晕的发病率虽然很低,却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识别恶性眩晕,挽救生命是眩晕诊疗中的首要任务。 恶性眩晕大多数源于中枢性疾病,良性眩晕大多数是周围性疾病,因此从区分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入手是识别恶性眩晕的关键,这对于耳鼻喉科医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首先,要重视基本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查体:病人是否有意识改变,以及复视,语言肢体功能障碍,面瘫及面部麻木感,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等;这种伴有确切的神经系统体征的患者,应该首先考虑神经源性眩晕。然而,不能说一般性神经系统体征阴性就是前庭外周性疾病,习惯于把没有其他神经系统伴随体征视为外周性疾病的指征,是眩晕诊治中一个不大不小的陷阱。例如,某些累及小脑蚓部,小脑小结叶和舌叶,以及第四脑室背外侧的肿瘤、脑血管病可以表现为发作性位置性眩晕(CPPV),如果对此认识不足而当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进行耳石复位治疗,那就有可能会延误病情。此外,没有长束征,没有小脑症状,没有脑干或其他脑神经症状的 “假急性外周前庭病”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种仅有前庭症状的孤立性前庭综合征是眩晕诊治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据报道,大约有三分之二的≤10mm的极小梗死灶引起的眩晕发作表现为孤立性前庭综合征;即使是MRI检查,在48小时内也可能表现为阴性。此时,详细的采集病史,并进行规范的床旁检查以及有目的的前庭和眼动功能检测就变得十分重要,检查中如果出现变向性眼震,自发性下跳性眼震以及固视抑制失败,头脉冲试验阴性,提示中枢性损害的可能。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提高眩晕诊治的质量。 二、眩晕疾病治疗中要注意动静结合的原则,充分重视前庭康复训练的作用。在急性发作期,眩晕、恶心和呕吐等不适往往使患者深感痛苦,此时处理以止晕及止吐对症治疗和卧床休息为主。但是,抗晕药物虽然很多,但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并不多。前庭抑制药如常用的眩晕停、乘晕宁、地西泮等,在服用后易感头昏倦怠不适,患者可误认为眩晕未缓解,继续服用,引起长时间头晕及周身不适;而且这些药物可以延迟代偿的形成,用这类药时应注意及时停药,一般使用不超过48小时。 许多眩晕疾病即使在去除病因之后,由此所造成的的前庭功能损害导致的功能障碍依然存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应该及早开始康复锻炼,促进前庭适应和代偿的建立,有助于改善和恢复前庭功能。有专家建议,急性眩晕发作后即应进行前庭康复锻炼。开始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然后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一般性康复干预首选Cawthorne-Cooksey练习,这种练习是由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头动组成。在无法进行专业化康复训练的患者,可以建议他们进行一些一般性的活动,原则上选择那些在头、身体活动的时候也有眼的活动的运动,如乒乓球,保龄球和简单的舞蹈都是很好的前庭康复性活动。此外,替代性的平衡活动也很适用于康复,太极拳和瑜伽有放松的功能,对伴有焦虑的头晕和平衡障碍非常有益。这些活动几乎不需要什么花费,适合我国国情。尽管前庭康复治疗对老年患者的疗效较好,但是由于其肌力、本体感觉和关节的灵活性下降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使得老年人的前庭代偿比年轻人困难。而且,在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可能发生跌倒的风险。 (3)重视心理因素在对眩晕的影响,但是不要轻易的做出精神性眩晕的诊断。尽管对心理因素在眩晕疾病和平衡功能障碍中的影响和作用早有认识,但是临床医生往往习惯性的把目光投向耳源性、神经源性等器质性疾病,没有把精神源性眩晕和头晕疾病纳入自己的诊断视野。一些慢性眩晕或头晕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没有及时形成完全性前庭中枢代偿机制有关。例如,梅尼埃病,中枢或者外周的退行性病变,前庭中枢和外周系统处于反复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很难建立完全的代偿机制;不适当的长期应用抗眩晕药物阻碍了前庭代偿机制的形成。由于大多数患者没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未能使代偿机制在3个月内早期形成,很多急性前庭疾病患者演化为慢性甚至合并精神性疾病,由此导致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眩晕疾病的诊治中,我们一定要有整体观点,对疾病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充分认识和重视心理因素,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的作用,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采用合理的治疗手段。 我们要重视心理因素对眩晕的影响,但是当我们做出精神性眩晕的诊断时,一定要非常慎重,避免漏诊和误诊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一般来说,原发的精神性眩晕相对少见,临床上常见的是前庭性疾病后伴发的心理方面的异常。我们一定要在完善相关检查,对患者的前庭功能状态和疾病发展过程有了全面的评估和把握的基础上再做出相关的诊断。记住:所有眩晕患者,不论其精神因素多大,均应检查迷路功能; 所有的眩晕患者不论其器质性因素有多大,勿忘记精神性反应。这是一个镜子的两面,缺一不可。 (4)避免诊断的泛化。诊断的泛化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或许与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有关:病人来看医生,一定要有一个说法。但是限于检查手段和对疾病的认识,很多眩晕患者往往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诊断,但是又必须给他们戴上一顶合适的“帽子”,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美尼尔”、“ 后循环缺血”以及“颈椎病”,以及所谓的耳源性眩晕的笼统的诊断。时至如今,仍有很多耳鼻喉科医生在排除了耳石症和梅尼埃病之后,就会把患者推给神经内科,而神经内科在排除了卒中之后要么笼统的按一个后循环缺血,要么就再把患者推给骨科,看看是不是颈椎病。这样往往使患者奔波于几个科室之间,得不到及时治疗。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对可能导致眩晕的各种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兜里多准备几顶帽子,根据不同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诊断,不要一顶帽子不管头大头小都给扣上。 前庭和眩晕疾病很复杂,耳鼻喉科医生对前庭系统的解剖非常熟悉,这使得我们在诊治眩晕疾病的时候有着先天优势;但是我们不能仅仅限于本专业的范畴,要对相关的重要的机制有一个透彻的理解,用整体观念来指导眩晕的诊治,在规范的病史采集,完善的床边检查和必要的前庭功能与眼动功能检查的基础上,提高眩晕的诊治的质量,避免掉入陷阱。 本文系王明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的淋巴组织,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出生时就存在,到6~7岁时最为显著,10岁后逐渐萎缩,所以因腺样体导致的疾病多发于儿童。腺样体肥大就是孩子的腺样体组织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夜间加重,出现睡眠时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仰卧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 孩子打鼾可不“好玩” 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不难。患儿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颌面部骨骼发育不良,唇厚,缺乏表情,即所谓的“腺样体面容”。医生通过口腔可以看到咽后壁有来自鼻咽部的分泌物,常伴有腭扁桃体肥大。鼻镜、鼻咽镜检查,鼻咽部触诊都会发现问题。孩子太小不能配合内镜检查,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病因 儿童时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流行性感冒等,若反复发作,腺样体可迅速增生肥大,加重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腺样体切除术不影响免疫 很多家长担心,切除腺样体后孩子没免疫力了!其实,腺样体组织、双侧腭扁桃体与舌根扁桃体组成淋巴环,如果腺样体因为长期炎症增生导致中耳炎、鼻窦炎等,它已成为“监守自盗”的病灶组织,检查评估需要切除,同时单纯切除腺样体组织不会影响患儿免疫力!腺样体肥大的治疗 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预防感冒,增强体质,局部可以鼻腔喷药,可以加用促排及稀释黏液的药物。 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 首先,腺样体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手术。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的全麻内镜下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术式比较,在内镜直视下操作避免邻近组织损伤,更好地保护咽鼓管圆枕及咽口组织,切除彻底,减少了术后再增生及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其次,内镜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能更好地起到止血和降低局部损伤的作用。 再者,全麻内镜下手术,充分缓解了患儿的恐惧心理,减轻了对患儿心理的创伤。 手术风险小,止血效果好,术中出血少甚至无出血,创面小,局部组织水肿减轻,术后患儿痛苦减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偏瘫病人出现上肢屈曲挎篮,下肢画圈的异常姿势以及肢体痉挛、水肿、疼痛等病理表现。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偏瘫病人的生活质量、为广大偏瘫病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其实上述种种问题通过早期及时的综合康复训练是可以避免的。当中风病人度过危险期后,就进入了康复锻炼阶段。这时,病人主要是通过一定方式的运动锻炼,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增进身体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最大限度的恢复病人的肢体、言语、吞咽等方面功能,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您对康复是否存在以下的误区? 1、偏瘫病人早期不能进行康复训练,过早活动可能加重脑组织病变。答:对于偏瘫病人,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一般来说,只要训练过程中,病人没有憋气,用力过猛的情况,康复训练都是安全有效的。过晚进行康复训练往往会丧失预防病人出现误用及废用综合症的作用。2、偏瘫病人的康复在半年以后就没有意义了,再锻炼病人的身体功能也不会更多地恢复了。答:对于偏瘫病人来说,康复训练越早进行越有利,对于病人功能恢复的作用也越大。但对于早期没有进行康复训练的病人来说,后期进行康复训练仍可以改善身体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病人自身的日常生活能力。而且不坚持进行锻炼,已经恢复的功能往往会退步。3、偏瘫病人不能动就是因为肢体没有劲儿,用日常健身的器材联系肢体力量就能恢复健康了。答: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由于不当训练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但是,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例如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对手功能的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只有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的训练才是安全有效地。4、偏瘫病人早下地走路就能好的快点。答:正常人步行是双下肢各关节按照一定的规律十分协调地顺序伸展、屈曲,交替完成支撑身体和迈步的动作。偏瘫患者如未经合理的训练而急于开始步行练习,则会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就是人们常见的“划圈”步态,是典型的误用综合征表现。如能在偏瘫早期开始正规的康复训练,在患侧肢体运动协调的基础上再进行步行训练,则能形成较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患侧肢体出现疼痛、肿胀、皮肤青紫,所以,当出现无原因的下肢浮肿、疼痛,应警惕是否存在下肢静脉栓塞。刮痧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的确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功效,对于中暑、感冒、胃炎、头痛、风湿性关节炎、扁桃体炎、牙痛等效果尤为显著,但对于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却无任何作用,反而会因为挤压患肢而造成血栓脱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甚至致死。因而,患者切勿用刮痧当成治疗办法,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