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9岁,因腰痛1个月入院,患者因一个月前上楼梯摔倒致腰部、右腿至脚底出现酸痛不适,休息后缓解不明显,劳累腰痛加重,放射至臀部。腰椎CT腰5骶1椎间盘膨出伴向右后突出,局部椎管狭窄。 入院后行各项术前检查,在无任何手术禁忌下,局部麻醉下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5/骶1椎间盘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5天出院,并嘱其在休息3个月并进行康复训练。 患教知识: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如何康复训练 1、退步走,每天退步走40~60分钟,走的时候尽可能往后倒,以走完微感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 2、燕飞式,仰卧在床上,将上肢放置背后,然后用力将头胸部和双腿挺起离开床面,使身体呈反弓型,坚持至稍感疲劳为止。 3、五点支撑,仰卧床上,用双肘、双足及头支撑身体,用力向上挺腹,坚持片刻,然后放下,重复数遍,以坚持至稍感疲劳为止。 4、仰卧蹬车,仰卧床上,双腿向上似蹬自行车状,每次10分钟。 5、游泳,在众多体育运动中,游泳是最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但应注意运用正确的姿势,游泳时间不宜过长,运动中要有时间间歇。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一定要注意休息,适时进行康复训练。
自然病史表明股骨头坏死不治疗会在2-4年内发生塌陷,严重影响患髋功能,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医师建议避免负重,使用拐杖保护,那么问题来了?拐杖怎么用,用了拐杖有什么好处?是单拐还是双拐? 1、使用拐杖有什么作用? ①预防再损伤:如使用双拐,可有效预防已坏死股骨头的再次损伤,并可对单侧坏死者的健侧进行保护。②有益于骨量的维持。③使股骨头获得“再造应力”;④益于全身和髋关节局部循环;⑤有制痛作用且动痛互汇。 2、单拐是否可以? 如果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可使用单拐,单拐放在健侧,如果使用拐杖,何主任建议使用双拐,长时间使用单拐,容易造成继发骨盆倾斜,腰椎侧弯,腰部肌肉僵硬,疼痛,双下肢不等长等等。 3、股骨头坏死如何正确的使用双拐? 3.1二点式:走路顺序为同时出右拐和左脚,然后出左拐和右脚互相交替行走; 3.2三点式:两拐杖和患侧足同时伸出,再伸出健侧足独立行走; 3.3四点式为最安全的步法。先出右拐杖,而后左脚跟上,接着出左拐杖,右脚再跟上,始终为三点着地。单或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都必须持双拐,坏死的股骨头抗压应力的机械强度降低,行走时单侧股骨头的承重经科学测定,是体重3—5倍。因此用双拐来减轻股骨头的承重,防止坏死股骨头的塌陷是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临床上一般采用四点式步行。 例如上楼时,应先迈上健侧下肢,后迈患肢,最后双拐再上去,下楼时,应先让双拐下,后下患肢,最后下健肢。如果需要用单拐时,切记必须将拐杖放在健侧腋下,并与患肢同时行走,这样可以消除患侧臀肌疲劳、减轻患髋的受力,并增加稳定性。 双拐的使用
《素问·痹论篇》里面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黄帝内经》将痹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一个高度概总和结括。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因素侵袭、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目前学术界将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织炎和神经痛等病,均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种疾病。临床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所以春天许多患者所说的关节痛也属于“痹症”的范畴。 关节痛(痹症)在春季高发的原因可能系春季的多风,温度变化无常,寒气未散,加上春雨绵绵,正符合风、寒、湿的三气杂合的气候特点。尤其关节炎类疾病,受风寒湿影响较大。所以,春季如何避免风、寒、湿的侵袭对于保护关节,避免关节痛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推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注意春捂,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所谓“春捂”的含意就是说在立春以后,不要着急忙慌地脱掉厚厚的冬装换上轻盈薄透的春装。人体经过寒冬之后,在冬天厚衣服的保护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整个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抗病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在早春记得千万不要匆忙脱衣,而应根据天气的变化,一件一件地减。此外,冬天盖的被褥也不应马上换成春天的薄被子,而应符合“春捂”的养生之道。并且现在气温还并没有明显回升,所以,大家要健康地“春捂”。 1.1注重“下厚上薄” “春捂”并非是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头部及上半身位置属阳,对风寒之邪的抵御能力较强,不需要作为“捂”的重点。而下半身位置属阴,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差,也就成为捂的重点,尤其是人的双脚更应捂。因此,“春捂”应重点做好双脚和腿部保暖,厚裤和厚袜不可过早减去,并常用热水烫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春捂”要“下厚上薄”还因为寒气大都是由下而上侵入体内,尤其是爱美女性,不要过早地换上轻薄的裙装,否则裸露的脚趾、踝关节、膝关节易感到下肢酸胀、沉重、关节僵直、走路酸痛等,严重的还可致关节病、心血管疾病和各种妇科病等。 二、加强锻炼,合理使用关节 可以选择早晨温度上升后,或者下午锻炼,每次30~60分钟,以不累为度;地点可以室内,也可以室外,讲究无风、地面平整、温度适宜、不宜太拥挤;可以在缓解期加强功能恢复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要避免一些加重关节畸形动作:无论在睡眠、走路或坐下的时候,使关节处于能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学会利用大关节和强有力的关节去完成相应的动作,避免使用小关节和炎症关节;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使用同一组肌肉群;工作和日常生活的体力消耗不宜大;必要时用夹板固定关节。 三、注意调适心情 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而诱发本病;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四、防控感染 春天人体内阳气向外开泄,每逢暖气吹拂,感染风邪常会出现热性症状,即常说的“热伤风”,使得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比较容易复发。所以,在春季要善于调养生息,顺应自然,防病养生。 五、合理饮食 不要刻意避免吃某种食物,要营养平衡;选择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少的食物:可食用低脂和脱脂牛奶;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过咸的食物,因为同服激素会致水钠潴留;多饮水。平素饮酒且喜酒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配制一些适合自己体质及病情的酒,但不要私自服用。不宜服用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糖类及脂肪也要少食,这是因为治疗关节炎常选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糖代谢障碍,血糖增高,而脂类食物多粘腻,可使血脂胆固醇升高,造成心脏、大脑的血管硬化,并且对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损害。
股骨头坏死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髋关节疾病,因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股骨头多在几年内就会发展到塌陷变形,关节面出现严重磨损,严重影响病人的活动能力,致残率很高,因此有“不死的癌症”这样不雅的称称谓。同时该病的治疗效果又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此何主任教大家如何来自我排查是否存在股骨头坏死, 以便及早寻求专科医生评估。 1、 排除自我的危险因素 无论何种原因曾经短期内连续使用过激素治疗,既往有过股骨颈骨折或者髋关节脱位病 史,或者喜好喝高度白酒,长期喝,连续数年;或者爱好潜水,深水作业等等,如上述情况出现髋部酸痛,尤其是大腿根部酸痛,要警惕股骨头坏死。 2、 如何自我来排查? (1) 如有存在髋部隐痛,自己首先要进行触摸,感受疼痛的部位,如果存在大腿根 部(腹股沟中点)压痛,要高度警惕股骨头病变。 (2) 通过做“4”字征来自我排查,可以通过躺着或者坐着的办法,无髋部酸痛的腿 站立或放直,另一腿以“4”字形状放在伸直下肢近膝关节处,如果膝关节不能放平或者髋部出现酸痛,要高度警惕髋部的疾病。 “4”字试验自查 (3) 可以通过坐位穿袜子或者盘腿动作来初步检查,如果坐位穿袜子或者盘腿这个 动作无法完成或者比较费力的话,说明可能存在髋部的一些疾病。 盘腿动作 何主任建议患者如果存在股骨头坏死的高危因素,并且存在大腿根部疼痛,穿袜子困难或者“4”字征阳性,一定要及时到专科医生这里进行评估,以早期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二、你未察觉到的肌肉萎缩 1.肌肉萎缩---肌少症 随着年龄增加,很多女性会发觉自己的体能每况愈下,容易出现站立不稳,跌倒的几率似乎也增加了,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马主任指出,这可能是肌肉萎缩的的表现。女性从绝经后开始,肌肉就开始逐步萎缩了,这种肌肉萎缩在目前学术界定义为肌少症。 肌肉减少会导致肌力减弱,功能障碍,跌倒风险增加,同时还会出现肌肉松弛,皮肤皱褶增多、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负面症状。肌肉量减少还可导致和加剧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肌肉量减少可成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最终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2.如何判断肌少症 根据2016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肌少症共识。该共识强调通过肌量、肌强度、肌功能来判断病人是否有肌少症。具体来说,首先进行步速测试,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若步速≤0.8m/s,则要进一步测评肌量,步速>0.8m/s,则进一步测评手部握力。若静息状态下,优势手握力正常(男性握力>25Kg,女性握力>18Kg),则排除肌少症;若肌力低于正常,则要进一步测评肌量。若肌量正常,则排除肌少症,若肌量减低,则诊断为肌少症。 三、骨质疏松与肌肉萎缩的关系 研究发现,人体骨量一般在30岁时达到高峰,随后开始缓慢下降,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尤为明显,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人体肌肉量在25岁前达到高峰,随着肌纤维量逐渐流失,50岁时肌纤维量流失约5%,随后每年肌肉量流失1%-2%,80岁时肌肉量流失约30%,其中肌肉强度和肌肉力量的下降明显大于肌肉质量的下降。因此,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在老年人群中广泛存在,且年龄愈大发病率愈高。国外学者Binkley等在2009提出“肌少-骨质疏松症”“肌少-骨量减少症”的概念,前者指存在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或骨密度诊断且伴肌肉质量和(或)功能减退,后者指骨量减少且伴肌肉质量和(或)功能减退。这一概念的提出,更清楚地解释了骨质疏松症与肌肉萎缩之间的关系,为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价值。 骨质疏松症与肌肉萎缩之间紧密关联,相互影响,其机制比较复杂。骨骼和肌肉是运动系统不可分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受机体多种因素的调控,在运动功能上紧密关联。有研究发现肌肉和骨骼不仅具有运动功能,更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肌肉分泌的相关因子可参与骨骼的调控,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而骨因子也可调节肌量与肌力,从而实现肌肉与骨骼之间的相互调控。肌肉产生的化学物质可能经旁分泌或内分泌途径作用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或骨细胞,从而促进成骨和(或)抑制破骨。神经系统调控下的肌力是决定骨量、骨强度的重要因素。肌力对骨密度的影响,比肌肉含量对骨密度的影响更加显著。骨骼肌数量是决定骨密度的重要因素。骨骼肌数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即骨骼肌丢失可导致骨密度下降。力学调控系统假说中提出了肌肉收缩作用直接对骨骼提供了一个机械刺激,从而促进了骨生成。在老年人群中,肌肉萎缩的地方无法对骨骼形成有效的机械刺激,从而激活“停止使用模式”,最后导致骨小梁生物力学能力的丢失。骨骼会通过改变骨量和骨强度来适应肌肉收缩力量的改变,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和肌肉功能减退可致骨松质内的水平骨小梁数量减少,垂直骨小梁变得稀疏,骨密度越来越低,骨皮质吸收加速、变薄,对抗剪切力、扭力和折弯力能力变弱;骨细胞可将力学刺激转换为生化信号,从而调节骨密度。肌肉骨骼系统调节失衡可导致骨密度下降。 综上所述,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肌肉萎缩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肌肉与骨骼之间存在相互调控,肌肉骨骼系统调节失衡会导致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症与肌肉萎缩两者常同时存在,最终使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四、预防与治疗 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是可以防治的疾病。主要防治方法包括运动疗法、营养疗法和药物疗法。 1.运动疗法 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和肌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中老年期坚持运动以保持肌量、肌力和骨量,但不同人的运动方式要因人而异。采用主动运动和被动活动,肌肉训练与康复相结合的手段,达到增加肌量和肌力,改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而减少骨折的目的。 为探讨高强度训练能否降低绝经后女性的骨折风险,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波士顿塔夫茨大学运动实验室年龄在50-70岁的39例绝经后妇女,进行了一项持续1年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对绝经后妇女采用高强度力量训练,可增加肌量,提高肌力和平衡力。 增加阻力运动。抗阻运动虽然不能完全逆转骨骼肌质量的减少,但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保持肌肉质量,每周3次以上,每次20分钟至30分钟为宜。例如,坚持快走、慢跑、俯卧撑或双手对墙撑、举哑铃、坐位抬腿等运动。 最好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曾有个病人依从性特别好,一听医生说要运动,以前从不运动的她每天走10公里,结果得了滑膜炎。所以,不适当的运动不仅是无效的,而且对身体有害。” 2.营养疗法和维生素D补充 蛋白质占肌肉量的20%,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料。大多数老年人存在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因此,建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不要只吃素,只吃豆类,要多吃动物蛋白。老年人每天应摄入1-1.5g/kg体重的蛋白质,即体重50kg的老年人每天应摄入50g至75g的蛋白质,这些可从瘦肉、蛋、奶、深海鱼或虾等中摄取。有慢性疾病的人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每天应摄入1.2-1.5g/kg体重的蛋白质。亮氨酸是组成肌肉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乳清蛋白中亮氨酸含量高。老年人也可通过摄入乳制品或使用乳清蛋白补充剂来增加造肌原料。 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在不能经常户外运动的老年人中更是如此,此类患者往往表现为肌肉无力,活动困难等。维生素D对增强肌肉力量有重要作用。在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人群中,增加维生素D可有效增强髋部屈肌的力量。老年人可通过日晒、食物摄取,如海鱼、鱼卵、肝、全脂乳、蛋黄、鱼肝油,遵医嘱服用维生素等方式补充维生素D。 积极控制慢性病。慢性疾病往往伴发炎症反应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增强。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可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对于保持肌肉量、维持肌力和肌肉功能有重要作用。 3.药物治疗 药物是改善肌少症的一种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服用雄激素、肌肉抑制因子阻断剂,可以通过促进肌肉生成等方式增加肌肉容量。
风门穴 功效:祛除颈项僵硬、肩背酸痛 取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 主治:头颈痛、胸背痛、荨麻疹、呕逆上气、支气管炎。 哑门穴 功效:让强直的颈项回转自如。 取穴: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 主治:头痛、颈项强直、颈强反折、舌缓不语、重舌、音哑、头重、中风、癫狂、癔症。 风府穴 功效:驱逐“风邪”,舒缓颈僵痛。 取穴:位于人体的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的中点,颈顶窝处。 主治: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咽喉肿痛、感冒、发热 强间穴 功效:缓解休息不好带来的颈痛。 取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四寸,即脑户穴上1.5寸处。 主治:颈项强痛、目眩、癫狂痫症、烦心、失眠、脑膜炎、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 肩井穴 功效:回头困难时,按摩疗效好。 取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而转头困难 合谷穴 功效:肩胛神经痛,不用再发愁。 取穴:当拇指和食指伸张时,在第一,二掌骨的中间,稍微偏向食指处。 主治:反射性头痛、肩胛神经痛、耳鸣、鼻炎、风火牙痛、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
腰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最常见的一类“退变性疾病”。什么是退变?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年龄大了后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皱纹爬上我们的面庞。也就是说我们年龄增长过程中,椎间盘突出是必然的现象,这是自然进程,没人能够阻止。 具研究表明:人在20岁以后腰椎间盘即开始退变,腰椎间盘弹性和抗负荷能力逐渐减退,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腰椎间盘都会承受挤压、扭转等负荷。很容易在腰椎间盘受力最大的部分产生裂痕。 难到每个人都会腰椎间盘突出?答案是肯定的。正常人群如果检查腰椎磁共振会发现有大约80%的椎间盘突出,所以当我们体检做CT或核磁共振后被告知有腰椎间盘突出,不用太担心,如果没有症状它就像我们脸上的皱纹一样,生育医生并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换言之;腰椎间盘突出不是病,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才是病需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会有哪些症状? 1.间歇性破行 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椎间盘内,当纤维环破裂后,会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或许会影响患者站立或行走,出现间歇性破行的症状。 2腰痛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的症状之一,当后腰椎间盘外侧和后纵韧带的神经纤维遭受刺激后,会引起腰下部或腰骶部出现疼痛现象,而且疼痛的位置较深难以确认。 3背部疼痛,腿部疼痛 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腿部会出现持续性钝痛,而且痛感会越来越强烈。
很多人腰痛,就以为自己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想到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就会想到可能要做手术。那么是否每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真的需要手术呢? 病例一 患者,男性,46岁,腰部酸胀不适4个月,加重伴左下肢疼痛20天,跛行,腰部压痛、叩击痛+,下肢肌力感觉正常,左侧直腿抬高试验60度+, 双侧膝腱反射减弱、双侧跟腱反射减弱。 以下为腰椎正侧位以及骨盆平片: 从腰椎正侧位片来看,患者有腰椎退变增生,骨赘形成,以腰2-3最为明显,椎体间已有骨桥形成,腰椎轻度侧弯旋转。骨盆倾斜,骶髂关节间隙轻度模糊不清。 腰4-5椎间隙CT平扫显示腰4-5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 腰椎MRI显示腰4-5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 诊断是腰4-5椎间盘突出症吗? 咋治疗? 手术吗? 患者曾经牵引,推拿,按摩无效! 且慢:这个病人进一步的检查发现: 左髋关节:皮温高,活动受限,叩痛阳性,4字试验阳性 血沉ESR:78mm/h,白细胞WBC:10.4×109/L,抗O:584.00IU/mL,正常值0-200,C反应蛋白:127mg/L,正常值0-5 髋关节CT平扫:左髋关节积液 最后诊断:左髋关节感染!!! 幸亏没做腰椎间盘的手术!!! 病例二 ?患者,女性,57岁,腰腿痛10年,加重20天,体位变化有关,无下肢麻木,无下肢放散痛.腰3、4、5椎旁叩痛阳性,双下肢感觉、肌力、肌张力正常,下肢关节被动活动正常,双侧膝腱、跟腱反射减弱。 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腰4-5退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腰4下终板,腰5上终板硬化严重,椎间隙变窄 腰椎双斜位,过屈过伸位片 腰椎CT扫描,提示,腰4腰5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吸收,腰4椎体下半部分,腰5椎体上半部分硬化,骨赘形成,并有骨赘凸向椎管内。 腰椎MRI提示腰椎轻度后凸畸形,腰4-5椎间隙消失,椎间盘突入椎管内,椎管狭窄 患者腰痛与体位有关,时好时坏,严重时坐卧不宁,缓解时毫无腰痛,行走及变换体位如常,且双下肢运动感觉正常,无神经损伤表现,因此我们考虑患者的主要痛苦,不是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所致。 因此,最后该患者的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突紊乱综合症。治疗: 120mg0.75%布比卡因+ 50mg氢化可的松+0.9%生理盐水120ml混合, 双侧腰3、4、5,骶1上下关节突周围分别封闭约15ml, 双侧骶髂关节各封闭10ml,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后治愈。 病例三 患者,男性,29岁,腰痛,伴右下肢放射至大腿后侧半年,严重时腰部活动受限,行走跛行,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 患者腰椎CT显示腰4-5,腰5骶1巨大椎间盘突出 诊断:腰4-骶1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手术呢还是保守治疗呢? 这个患者如上症状所描述,主要是腰痛,也不是很严重的腰痛,双下肢没有麻木,无力等神经损伤表现,跟行(用足跟行走)、跖行(用脚尖行走,如跳芭蕾),直腿弯腰活动(直腿弯腰手够及脚尖)均无受限,长距离行走也无异常。 最后,马主任给这个病人的治疗方案,就是保守治疗,恢复正常生活,等以后有问题了再说(比如以后出现下肢的麻木,无力等)。 那么椎间盘突出是否要手术呢? 明确病因是关键!!! 腰痛的病因有很多,并不是所有腰痛都归责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就算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八到九成的病人不需要手术。 长期佩戴腰围支具也不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反而长期佩戴会造成腰肌萎缩,导致腰椎不稳。 微创手术不是万能的 微创手术治腰突有严格的适应症,仅适用于年轻、单节段、包容性间盘突出,且不伴有椎管狭窄、韧带硬化和骨化及退变严重者。 很多腰突病例不能通过微创解决,并且微创手术存在较高的复发率 简言之,腰突患者必须有如下问题以后,再考虑手术: 有明确的神经损伤表现 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质量 患者有强烈手术需要
腰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腰痛很常见,几乎所有人都会经历过,而一般情况下原因却不是很明了。如:内科疾病、妇科疾患、骨科疾病。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什么是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其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两者病因区别: 腰肌劳损: 1.急性腰扭伤后及长期反复的腰肌劳损。 2.治疗不及时、处理方法不当。 3.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如长时期坐位、久站或从弯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均可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腰肌劳损。 4.慢性腰肌劳损与气候、环境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促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4.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5.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6.诱发因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两者表现差别- 腰肌劳损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腰椎间盘突出: 1.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3.马尾神经症状: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腰痛之预防 1.防止潮湿,寒冷受凉: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 2.急性腰扭伤:应积极治疗,安心休息,防止转成慢性。 3.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要做好准备活动。 4.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在僵坐一小时后要换一个姿势。同时,可以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垫为腰部缓解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腰肌 5.防止过劳:腰部作为人体运动的中心,过度劳累,必然造成损伤而出现腰痛,因此,在各项工作或劳动中注意有劳有逸。 6.使用硬板软垫床: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一张10厘米厚的软垫。 7.注意减肥:控制体重,身体过于肥胖,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中年人和妇女产后,为易于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创骨科也不断进步,其中脊柱内镜技术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脊椎微创手术技术之一,该技术根据脊柱自身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可对脊柱常见的神经根性压迫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确治疗。 脊柱内镜的治疗优势:手术创面小在毫厘之间(手术切口8mm)解决患者的痛苦,对于手术适应的患者疗效高于开放手术者,恢复快术后当天可以下地活动且痛感消失。该技术治疗过程安全,治疗效果可靠。那下面我们细说一下这神奇的脊柱内镜适应症有哪些? 内镜手术的适应症: 1、腰椎间盘突出、脱出症 2、腰椎管狭窄症 3、以神经根受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稳定的轻度腰椎滑脱 4、腰椎内固定术后相邻阶段退变,压迫神经根 5、椎小关节囊肿压迫神经根 6、腰椎骨折,骨块压迫硬膜囊 7、对肿瘤压迫神经根进行姑息性减压治疗 8、因高龄及严重基础病无法耐受全身麻醉的腰椎神经根压迫患者 9、椎管内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