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建议羊奶喂养小婴儿?因为羊奶中铁,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D,维生素B5,维生素B6等这些营养素不足,羊奶的肾脏负荷高于牛奶配方,长期用容易引起营养素摄入不足,加重肾脏负担;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摄入不足,容易出现大细胞性贫血。而牛奶蛋白过敏的小朋友,那肯定不能选择羊奶配方,90%都有交叉过敏反应。
宝宝喝了低敏配方粉后,便便为何变绿了?其实我们的便便并不是一开始就有黄色或者其他颜色,而是在它产生的过程中,被胆汁中的胆色素所“染”色,才有不同的颜色。如果宝宝食用易消化的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粉,就意味着宝宝的便便可能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较短,使便便“染”上的胆绿素来不及被还原成胆红素,那么被排出的便便就有可能会呈现绿色哦!所以,大便颜色变深,并不是消化不良表现哦,也可以是正常大便的一种形态。
以下人群推荐使用药物预防流感:1.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的高危儿童,这些高危儿童往往存在基础疾病,比如存在营养不良、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或者存在免疫异常、对疫苗无反应的儿童。2.疫苗接种两周内的高危儿童。3.与未接种疫苗的高危儿童或年龄小于2岁的婴幼儿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看护人。4.为控制流感爆发,在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聚集处(比如幼儿园)使用。5.家庭成员的暴露后预防、有流感并发症高风险且密切接触流感患者后的预防。6.社区或家庭爆发流感,高风险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和医护人员。
流感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季和春季发生。2.流感的潜伏期大约1~3天,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而且传播速度更快。3.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发热、发冷、全身酸痛、头痛、肌肉痛、疲倦乏力、咳嗽、鼻塞,部分孩子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4.流感患儿的发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一般持续2~3天后减退,而且身体和肌肉酸痛在流感中也更为常见。5.小孩患流感而引起肺炎的情况很常见,如果孩子有发烧反复不退,呼吸急促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普通感冒1.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大部分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是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窦、咽部、喉部)的一种急性感染。2.感冒的临床表现较流感要轻,发热时间更短,全身症状少。3.感冒有自限性,宝宝没有特别严重的症状,能吃能睡不影响正常生活,可不用药。
大家好!我是来自华西第二医院儿科的李德渊医生,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儿童流感的早期识别与防治》。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关于华西第二医院急诊晚间病人爆满的一篇文章:《没去过深夜的儿科急诊,不足以谈人生》。很巧的是,刚好那个月我也在急诊坐诊,目睹了儿科急诊病人爆棚的景象,经历了值夜班期间一分钟都不停的处理急诊患儿,确实就诊量达到了医院的极限。近期,流感肆孽,已成为全社会及公众关注的焦点。各大医院门急诊呼吸科病人就诊数直线飙升,三甲医院门诊爆棚,大批儿科医生累倒,这场大规模流感的病因是什么?如何早期识别,如何正确防治?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主要话题。1.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流感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季和春季发生。2.流感的潜伏期大约1~3天,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而且传播速度更快。3.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发热、发冷、全身酸痛、头痛、肌肉痛、疲倦乏力、咳嗽、鼻塞,部分孩子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4.流感患儿的发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一般持续2~3天后减退,而且身体和肌肉酸痛在流感中也更为常见。5.小孩患流感而引起肺炎的情况很常见,如果孩子有发烧反复不退,呼吸急促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普通感冒1.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发,大部分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是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窦、咽部、喉部)的一种急性感染。2.感冒的临床表现较流感要轻,发热时间更短,全身症状少。3.感冒有自限性,宝宝没有特别严重的症状,能吃能睡不影响正常生活,可不用药。2、流感通过什么传播?1.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2.在咳嗽、喷嚏、说话时喷射出的直径小于10μm的小雾粒传染最明显。3.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4.排毒时间长:症状出现前24~48小时即排出病毒,发病后24~48小时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5天(3~8天);婴幼儿排毒时间长(可达1-3周)。3.儿童流感有什么特点?1.在流感流行季节,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以及30%的学龄儿童容易得流感。2.儿童流感常常突然起病,主要的症状为发热,最高体温可达39~40度,常伴有畏寒、寒战。孩子还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也可能会出现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这些感冒的症状,少部分孩子可能会有消化道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等,而且消化道症状明显比成人多见。3.婴幼儿流感的症状往往不像儿童那么典型,可能仅仅表现为发热、咳嗽。4.儿童流感后容易并发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如不及时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流感甚至有致命风险。4.本次流感特点与早期识别本次流感为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3N2,甲型H1N1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专家分析认为,今冬流感高发是由综合因素叠加导致,主要包括:冬季为流感高发季节,今年流行的乙型流感Yamagata优势毒株已多年未成为优势毒株,导致人群缺乏免疫屏障,易感人群增多。1.本次儿童流感往往表现为快速高烧,体温忽然就飙升到39,40摄氏度,发热时还有发抖,发冷,反复吃退热药不退热,并且发病后的头1-2天往往没有流涕、咳嗽等一般感冒症状。对于年长儿童,可能会觉得浑身都不舒服,比如四肢乏力、肌肉酸痛、嗓子痛、肚子痛等表现,发病后,在头1-2天没有呼吸道症状,之后咳嗽可能会加重。如果出现上述表现,那孩子基本上就是患有流感了。2.本次流感高热往往持续3-5天,甚至长达1周以上,烧后转入咳嗽期,咳嗽持续时间长,有的孩子因为夜间咳嗽剧烈,会严重影响睡眠。3.传染性强,容易引起学校及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爆发,尤其是乙型流感病毒。4.血常规检查多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快速CRP多显示略高或者正常。由于中性粒细胞和CRP增高,易误认为是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甚至给予静脉输注抗生素,而未能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恶化。5.部分乙型流感儿童高热伴呕吐、腹泻,往往会被误认为是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但这些孩子不同的是,高热持续很多天都不退,与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初起发热,很快热退后吐泻明显,有所不同。有的孩子因此在医院住院一周以上,输液后高热持续不退,还是上吐下泻,甚至病情恶化。上周,我在门诊看过这样的一个小朋友:1岁,高热2天,伴呕吐腹泻,孩子来就诊时,精神萎靡,轻度脱水。家长第一句话是“李医生,我的孩子可能是轮状病毒性肠炎”,仔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患儿病初体温即高达39.5℃,很快出现呕吐腹泻,口服退热药体温降不下来,孩子的父亲2天前曾有发热、咽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不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初步判断,孩子患上了流感,极有可能是乙型流感,而不是轮状病毒肠炎。给孩子做了快速流感抗原筛查,结果证实是乙型流感,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排除轮状病毒性肠炎。经及时口服奥司他韦,口服补液等对症治疗,孩子第二天体温就正常了,呕吐腹泻明显减轻,精神也明显好转。因此,儿童流感的早期识别,尤其是以发热、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时,容易误诊,需引起足够重视。5.儿童流感易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1.年龄<2岁2.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3.病态肥胖4.患有慢性呼吸、心脏、肾脏、肝脏、血液、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缺陷病流感致儿童死亡者多见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但约1/3的死亡病例无基础疾病。6.儿童流感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1.中耳炎、肺炎、哮喘发作常见,约3%~5%的儿童患流感相关性急性中耳炎,多于流感症状后3-4日发生2.无菌性脑膜炎、热性惊厥、肌炎、心肌炎等少见7.怎么确诊流感,需要做哪些检查?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头痛,乏力,肌肉关节酸痛,以及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血常规,C反应蛋白,鼻咽拭子查流感抗原检查。如果血常规基本正常,鼻咽拭子阳性,那就可以临床确诊流感。目前已经开展的快速流感检测法,采用快速流感病毒鼻咽拭子检查,也就是用一种医用特殊棉签,将头部深入位于鼻腔根部和咽部,轻转几圈获取标本,约15-30分钟即可得到结果。这种操作方便无创,特别适用于儿童门急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鼻咽拭子阴性,然而孩子的临床表现非常像流感,这时候不能完全排除流感,因为快速法检测流感的敏感度不高,如果遇到取样不规范,检测不规范,病毒量不够等原因都会导致假阴性,这时候就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小朋友的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用药。8.如何治疗流感?磷酸奥司他韦是治疗和预防流感的“特效药”。在流感症状出现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收到最佳效果。即使在发病4天后使用也是有效的。一般情况下,奥司他韦要服用3~5天,通常在吃药24小时以后就会有明显的效果。奥司他韦有两种剂型:颗粒剂(规格为15 mg,商品名可威,可冲水适用于儿童);胶囊型(规格为75 mg,商品名达菲,主要用于成人及年长儿童)。有的家长可能会纠结于奥司他韦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及我国的国家卫计委均明确指出儿童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是安全的。对于儿童抗流感治疗,国家卫计委还点名了5种中药。轻症流感辨证治疗方案-:如果是风热犯卫,常用中成药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如果是热毒袭肺,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以上药物使用,还是需要医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辩证使用。9.哪些人群推荐药物预防流感?1.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的高危儿童,这些高危儿童往往存在基础疾病,比如存在营养不良,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或者存在免疫异常、对疫苗无反应的儿童。2.疫苗接种两周内的高危儿童。3.与未接种疫苗的高危儿童或年龄小于2岁的婴幼儿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看护人。4.为控制流感爆发在未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聚集处(比如幼儿园)使用。5.家庭成员的暴露后预防、有流感并发症高风险且密切接触流感患者后的预防。6.社区或家庭爆发流感,高风险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和医护人员。10.流感预后如何?1.对于大多数之前健康的儿童,流感是轻度的自限性感染,隔离期一般是5天。2.无并发症,大多在2~5天内缓解,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2周。11.在家如何护理流感患儿1.注意降温、不要捂着孩子。对于3个月以上,体温超过38.5℃者可以口服退热药。对于体温低于38.5℃儿童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2.适当多饮水,饮食清淡,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3.注意开窗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如接触流感患者时戴好口罩,接触流感患者之后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4.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等。12.如何预防流感?1.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尽量减少接触生病的小朋友。2.所有家庭成员做好洗手工作,使用7步洗手法,至少洗手15秒,尽量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净;3.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室内每天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左右,在天气好的时候通风有利于降低病毒密度。4.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流感病毒喜欢干冷环境,所以湿度高些,不仅呼吸顺畅,还能起到降低流感病毒的效果。5.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及家里,都应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得不接触时请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6.家里有人感染流感,建议尽可能隔离,尤其要减少与孩子接触的机会;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感染流感时,应尽可能相对固定1名家庭成员照顾患儿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流感患儿的接触机会,尤其是未感染流感的孩子,尽量减少与患儿的接触。7.根据气温变化为孩子增减衣物、平衡膳食、加强锻炼、保证睡眠,增强体质和免疫力;8.接种流感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除特殊情况(比如:小于6个月、对鸡蛋过敏及其他不适合接种的疾病等),建议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在医务工作者指导下为孩子接种疫苗。13.哪些人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如何接种?≥6月龄的人群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优先推荐孕妇(怀孕4个月起),6月龄以下的家庭人员和看护人员,6-23个月的婴幼儿,2-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务人员,心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特定慢性病患者。
接种疫苗后是否会出现热性惊厥或癫痫发作?普通孩子接种疫苗是不会出现热性惊厥发作或者癫痫发作。目前认为,有两个疫苗相对来说容易引起惊厥的发作,一是百白破,一是麻风腮。这两个疫苗目前有很好的一些研究,发表在国际上很大的一些杂志上,证明确实是这些疫苗打了以后,由于会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发烧,从而诱发一些热性惊厥发作。但是没有发现,普通人和既往有热性惊厥的孩子接种疫苗后发作次数会明显增加。或者说没有发现接种疫苗导致的发热,和比方说感冒发烧、拉肚子导致的发热诱发热性惊厥有任何的区别。也就是说,他只是因为打疫苗出现了发烧,然后诱发了热性惊厥的发作,而且这种发作并不会导致他将来更容易出现癫痫,没有这样的一个证据。所以在世界各国,对于疫苗和热性惊厥的这种关系,在发达国家的指南里面,包括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等都没有把它列为热性惊厥的禁忌症。对于百白破疫苗,因为他第一天接种疫苗的时候,出现发烧的相对比较多。如果既往有热性惊厥家族史,或者已经有热性惊厥的发生过的孩子,应该提醒家长,可能在发热后也可能出现一次热性惊厥发作,但是不需要给予特殊处理。对于麻风腮疫苗,有些研究表明它甚至在接种疫苗后的两周以内,更容易出现热性惊厥发作,但是它的预后和普通孩子,比如我们一个普通孩子由于拉肚子导致的发烧、热性惊厥,他将来远期预后是一样的,仍然是一个非常良性的过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或者百分之九十八的孩子不会因为这次的热性惊厥出现癫痫。所以还是一句话,热性惊厥不是疫苗的接种的禁忌症。而且普通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热性惊厥,并不会导致他将来远期的癫痫或者远期的智力障碍,都没有这样的证据。再换一句话,就是说,癫痫患者或者说热性惊厥患者接种疫苗,他出现热性惊厥的发作,和其他孩子接种疫苗出现热性惊厥的发作,他(们)的预后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出现热性惊厥这方面,癫痫患者和热性惊厥患者接种疫苗都是安全的。特殊癫痫综合症的孩子可否接种疫苗?那么会不会出现无热惊厥?现在的研究没有证据表明疫苗接种能够增加无热惊厥发生的概率。也就是说,并没有证据表明普通孩子接种疫苗能够更容易出现癫痫这个病。有一些特殊的癫痫综合征,像Dravet综合征,它是热性敏感的一个癫痫综合征,那么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他可以产生发热,也可能会使他提前出现严重癫痫发作,但是对于他远期的结局,也就是说,你接不接种疫苗将来对于癫痫的发展都会出现,而且将来最终的结局是不受接种疫苗影响的。换句话,比如Dravet综合征的孩子他确实是热敏感,容易导致他发作,但是接种疫苗能够减少他将来感染严重疾病的概率,那这样的话实际上也减少了他出现一些严重癫痫发作的可能性,所以总体来讲,即使对于这些严重的癫痫脑病的孩子,仍然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症。而且在欧美国家对这种孩子,仍然鼓励他们按时接种,这是一个新的观点。但是要提醒这些孩子的家长,比如说尤其是Dravet综合征的孩子,当他接种疫苗以后,可能会因为发热导致他严重的癫痫发作,癫痫发作不是癫痫病,这个要区分开来。癫痫发作只是一次发作,这种时候应该提醒家长,接种疫苗的时候,如果出现发热,应该尽早使用安定类的药物,然后预防他出现一次严重的发作,或者说让他留院观察时间长一点。如果出现发作,迅速能够终止发作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禁用疫苗接种,这个是不对的。而且这样的话,是把孩子暴露在一个更加危险的境地。正确看待疫苗的安全性与适应症还有关于疫苗接种的一些错误的理解,比如说妈妈希望对孩子来讲能绝对安全,说打疫苗是不是绝对安全?其实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绝对安全,甚至吃饭还有被噎死,哪有绝对安全的事情。目前的疫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概率,大概以百万级来算,所以相比不接种疫苗,感染这种疾病带来的危害接种疫苗要小的多的多,一般来说应该会小千倍以上的概率,或百倍以上的概率。所以接种疫苗总体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保护,至少目前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从它的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是非常安全的,远远好于不接种疫苗。举一个例子来讲,在欧洲和美国都出现过。怀疑麻疹疫苗跟孤独症有关,结果很多妈妈就不给自己孩子接种麻疹疫苗,但是,却导致了麻疹感染的上升,而麻疹感染以后可能会出现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叫做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一旦出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几乎是百分百死亡,即使不死亡也是植物人,是非常严重的一个脑病。接种疫苗能够大大的降低麻疹的发生,和麻疹后严重脑炎的发生概率。这个就和吃饭你可能会被噎死,但是不吃饭会饿死的道理一模一样,所以对于疫苗不能够因噎废食。还是应该看到,这些疫苗既然被批准为国家一类疫苗,那么它一定是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了他的安全性远远高于他的危害才会采用的。所以,历史经验表明,包括现在其他欧美国家先进经验表明,接种疫苗最终来讲,总体对于我们的孩子,癫痫病的孩子也一样,是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的。但是大家知道,一个科学事实转换成政策是需要时间的,比如说像现在我们国家有些说明书,确实没有说允许癫痫孩子打疫苗,但是按照科学事实,或其他国家的现在已经采用的一些疫苗指南来看,目前对于癫痫和热性惊厥孩子来讲,没有任何一个疫苗是禁忌的。当然如果这个孩子正在一个活动性癫痫期,或者一个进行性脑病加重期,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神经变性,或者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时候,是不是接种?那么这个可以有些商榷或者延缓一下接种。但是在欧美国家,对于这样一些病人,更多的专家认为还是应该接种,因为这些孩子更容易得感染性疾病。接种疫苗后他们身上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比较严重。因为他疾病本身比较重,对于不良反应的耐受比较差,但是如果不接种的话,就把他暴露在一个能够得更严重疾病的境地。最终的结果,实际上可能对孩子还是不利的,所以现在主流的学术观点仍然认为,这种孩子也应该积极的接种疫苗,除非是有疫苗的绝对禁忌症,比如说现在正在感染,正在严重感染,那是不能用的。我们今天只说了癫痫和疫苗的关系,其他的一些关于疫苗接种的安全事项,还是应该尊崇做疫苗保健,儿童保健的医师的推荐,按照他们的要求来进行疫苗接种。
儿童发生惊厥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刻将儿童放于平侧卧位,避免摔伤及呕吐物吸入窒息,让口中分泌物自然流出,一般情况下惊厥多于2~5分钟内自行缓解。 家长保持镇静,不要将手或其他物体放入患儿口中,也不要强行掰动患儿的手脚,不要在抽搐时和抽搐停止后即刻喂水喂药。 如果惊厥5分钟后未缓解,或达到30分钟以上意识不清,需尽快就近医院立即抢救治疗。
睡眠中的发作性症状一定是癫痫吗?先给大家看一个病例。一个11岁的男孩在2008年 5岁的时候,和家人看完动物杂技表演,当晚睡觉中突然的惊醒、大叫、恐惧,当时体温还有点升高。第二天早上问他的时候,他否认此事,当地的脑电图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半个月后又有类似的症状出现,突然从睡眠中坐起,目光凝视,嘴里说着“看见血”,表情紧张、害怕,大概持续了10分钟自行缓解。2011年又出现了类似的症状,而且第二天晚上入睡后不久,自己走到阳台上,嘴里说着要跳楼,让家人接受现实。这个症状持续了30分钟才缓解。当时患者就诊的时候没有吃药,外院的CT检查也是正常的。他在我们医院做的脑电图显示异常。这个孩子有反复发作性的症状,而且脑电图确实有异常的放电, 这个孩子的诊断一定是癫痫吗?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睡眠中的障碍性疾病——夜惊。患病年龄常在2-5岁,典型表现是从深睡中醒来,表现为哭闹,害怕,暴怒,甚至有呼吸急促,一般持续1-10分钟,家属安抚无效。发作的时候叫他, 他也不知道,或者有一点轻微的反应,容易和癫痫混淆。如何鉴别诊断癫痫和其他睡眠中的发作性症状?家长看到孩子发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几点钟入睡。人的睡眠分不同的睡眠时期。如果一个孩子的发作性症状出现在入睡后1个小时,他对应的睡眠分期可能是睡眠III期;如果孩子刚一入睡就发作,这时对应的睡眠分期为浅睡期,即非快速眼动的I、II期。小儿夜惊常发生于睡眠的深睡期(III期),即对应的是入睡后1个小时,这是一个初步的鉴别。所以患者家属要注意孩子入睡后多长时间发作。当然任何诊断都不是绝对的,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以上特点。另外是发作的持续时间。夜惊发作持续时间很长,一般是几分钟;癫痫发作通常很短,几秒钟,很少超过1分钟。癫痫发作非常频繁,一晚上很多次;但是夜惊数天,数月才有一次。夜惊的表现以哭闹、恐惧、害怕等情感色彩为主;癫痫相对简单、刻板、没有目的。癫痫的诊断常依靠于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电图的异常,夜惊的脑电图常没有癫痫样放电,但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刚才提到的这个孩子脑电图恰恰有异常。还有一个睡眠障碍性疾病叫睡行症,过去叫夜游、梦游。它也在睡眠III期发作,脑电图确实有变化,但变化是一个超同步化的慢波。同样有呼之不应,这一点容易和癫痫混淆。夜间的发作性疾病其实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都是癫痫。尤其是为您的孩子做完脑电图检查以后,如果脑电图报告是异常的,也不一定就是癫痫这个诊断。癫痫的诊断一定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当你的孩子如果有任何发作性事件的时候,第一,要记录孩子入睡后多长时间发作;第二,尽快打开手机视频,为孩子录一个完整的发作过程。这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做一个初步的判断。遇到睡眠中的发作性症状,应到医院做哪些检查?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第一,做头部的影像学检查,比如头部的磁共振或者CT检查。第二,做脑电图检查,刚才提到,虽然有一些是睡眠障碍性疾病,但是有时候脑电图也有异常,这个异常是什么程度,如何判断很重要。有的家属会有这样的质疑,“我们在当地医院已经做了一份脑电图了,到了你们医院还得重新做,这是为什么?”我的回答是,国内的脑电图现状是每家医院都有,脑电图机器有,看脑电图的人也有,出脑电图报告的人也有。但是,第一,脑电图机分不同的类型,有国产的,有进口的,这方面是有一定的差别的;第二,关键是人,看脑电图的人也很重要,不同医院的水平是千差万别的。如果看脑电图的人把报告出成异常脑电图,当你把脑电图重新打开,在电脑里一帧一帧的重新看完,可能发现其实并没有异常。所以脑电波的判读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来判读。第三,大多数脑电图的资料,尤其是长程脑电图资料,是带不到医生面前的,在哪里做的,资料就存在相应医院的电脑里。而且阅图软件也有差别,到另外一个医院未必能打开。所以重新做脑电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进一步的明确诊断到底是不是癫痫。如何帮助医生更好地做出临床诊断?很多睡眠障碍性疾病是不需要用药物治疗的,有很多发病的原因。如夜惊,这些孩子有一个特点,性格内向,胆小,白天经常受到一些刺激,如老师的批评或者看了一些恐怖的动画片,晚上就会出现夜间的恐惧,害怕。癫痫的发作常常是没有诱因的,但总是有一些特殊情况,所以如何鉴别呢?第一,发作的时候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用手机录像。第二,尽快把孩子带到医院,完善相关的检查 。做检查最好到正规的,能够完成检查,能够阅读脑电图的医院去做。虽然有一些基层医院也可以做脑电图,可能是短程,十几分钟的脑电图监测,但是发作性事件偶尔才发作一回。如何才能抓住发作性事件,这也是有困难的。怎么办呢?只有做的时间够长,做长程的脑电图,抓住发作,异常放电的机会才会增加。这样才能够帮助医生更好的做出临床的诊断。无论孩子是睡眠障碍性疾病还是癫痫,都不要过于紧张。即使孩子的疾病是癫痫,也不需要特别恐惧,因为70%的癫痫,用药物治疗是可以达到无发作的,而且多数病人吃3-5年的癫痫药是可以实现慢慢减药,一直到停药,也可以达到无发作。
癫痫性脑病(EE)是由癫痫性异常引起的进行性脑功能障碍。现对EE概念的认识过程及分类进行介绍,并对各类EE的临床、病因学、脑电特征、长期预后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1、对EE概念的认识脑病的术语一直以来被应用于医学的许多领域,其涵盖了整个大脑的许多问题。脑病不指单个的疾病,而是一组全面脑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可由多种不同疾病引起。脑病的标志是存在精神状态的改变,同时可伴随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癫痫发作可以是脑病的症状,抗癫痫药可能成为中毒性脑病的病因。而EE则必须是癫痫性活动本身导致精神和神经功能的下降。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定义EE为癫痫性异常本身引起的进行性脑功能障碍。2006年Engel 定义EE为“证据提示或支持在综合征的演变过程中(不是一个基础代谢、退行性或脑炎的过程),涉及癫痫相关性神经发育或神经退行性过程”,从而在EE的致病谱中排除了进行性的特异性病因。Engel 同时还强调“区分是由于癫痫的病因、药物治疗还是癫痫本身所致的缺陷非常重要,但这很难做到,因此,很多EE仍为理论上的”。2010年1LAE工作组的报告指出“EE的概念在逐渐被接受和采用,EE体现了癫痫性活动本身导致了严重的认知和行为损伤、超出了基础病理学(如皮质畸形)单独所致的预期损伤,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这些损伤可以是全面性的或更多为选择性的。虽然某些综合征常被称为EE,但癫痫发作和癫痫的脑病效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形式的癫痫”。2、EE的分类、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研究进展目前ILAE对EE进行了分类,并命名了8种癫痫综合征属于EE,分别为起病于新生儿早期的早期肌阵挛脑病(EME)和大田原综合征(OS),起病于婴儿期的West综合征和Dravet综合征,起病于婴儿和儿童早期的非进展性脑病中的肌阵挛持续状态,起病于儿童与青少年时期的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和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CSWS),见表1。随着研究的深入,婴儿游走性局灶性癫痫和伴多个独立棘波灶的严重癫痫也被推荐归纳入EE的范畴。对上述10种中的前9种EE具体分述如下2.1EME由Aicardi和Gotieres在1978年首次报道临床特征出生3个月内出现癫痫发作,通常为新生儿期,也可早到出生数小时。特征性癫痫发作形式为游走性、局灶性肌阵挛,可表现为颜面部、四肢、手指、眼睑的局部肌阵挛,发作频繁,有时呈持续状态,清醒期和睡眠期均可发生。少数为全面性肌阵挛,表现为快速前倾、点头或屈膝等。超过80%的病例除肌阵挛发作外,还可出现凝视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表现的局灶性发作。出生3~4个月,发作类型可演变为癫痫性痉挛。病因学代谢性和遗传学病因较结构性异常更为常见,其中非酮症高甘氨酸血症多见,其他如吡哆醇依赖症或磷酸吡哆醛依赖症、有机酸尿症和氨基酸病也应考虑,但超过50%的患者病因仍未明。脑电图(EEG)表现发作问期EEG为特征性暴发抑制图形,睡眠期更显著,而OS的暴发抑制图形在清醒和睡眠状态持续存在。出生3~5个月,EEG演变为不典型高度失律或伴背景活动减慢的多灶性癫痫样放电,高度失律图形可持续数月最终又恢复暴发抑制图形。发作期EEG常与游走性肌阵挛无对应关系,局灶性发作或癫痫性痉挛时的EEG与其他非综合征病例相似。长期预后长期预后差,约50%出生第1年死亡,存活者存在严重智力运动发育障碍。2.2OS由Ohtahara在1976年首次报道临床特征常于出生3个月内出现癫痫发作,出生10 d左右最为常见,也可早至出生数小时,主要发作形式为强直痉挛,清醒和睡眠状态下均可出现,孤立或成串发生,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各种不同发作类型。病因学病因众多,其中大脑结构性异常最为常见,包括半侧巨脑综合征、胼胝体发育不良等,非酮症高甘氨酸血症、吡哆醇依赖症、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等代谢异常也可导致本病。13%~38%的患者存在STXBPl基因突变,此类患儿在婴儿期常发展为阵发性运动障碍。少数患者发现由ARX、CDKl5、SLC25A22基因突变导致发病。脑电图(EEG)表现发作间期EEG特征为清醒和睡眠状态持续存在暴发抑制图形。随病程演变,暴发抑制图形演变为高度失律、多灶性异常或背景有改善的周期样图形。一侧结构性异常者可出现局灶性慢波、发作间期局灶性棘波、一侧高波幅暴发等。1岁后EEG表现为弥漫性背景变慢及广泛性或局灶性快波活动暴发。与其他病因相比,存在STXBPl突变患儿的EEG暴发抑制持续时间更长。发作期EEG:强直痉挛与暴发抑制的暴发段对应,局灶性发作对应局灶节律性活动,发作起始可涉及任何脑区,没有特异性的定位。长期预后表现预后通常很差,部分患儿死于婴儿期,无论癫痫是否控制,存活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功能受损。Yamatogi和Ohtahara在一组早期诊断为OS的患儿中发现,约75%的患儿随着年龄增长转变为婴儿痉挛,随后约12%的患儿转变为LGS,EEG也发生相应的转变,由暴发抑制转变为高度失律,再转变为慢的棘慢波。2.3婴儿痉挛由West首次报道,是第1个被报道的EE临床特征3~8个月时起病,临床表现为两臂前举、头和躯干向前屈曲(屈曲型),少数病例向背侧呈伸展位(伸展型)及混合型,有时发作仅表现为一些细微的动作如眼偏斜或上视、挤眼、眼球转动、打哈欠、面部怪相等。大多为丛集性成串发作,多于刚睡醒或入睡时发生,也可出现在睡眠中。除癫痫性痉挛外,还可有其他形式的癫痫发作,特别是局灶性发作在本病并不少见,可出现在癫痫性痉挛起病前、同时或发作完全停止之后,2种发作还常见以不同的先后顺序出现在一次发作性事件中。病因学病因多样,包括结构性、代谢性和遗传性病因。表现为头向一侧偏转、不对称上肢屈曲或伸展的不对称痉挛常提示为一侧结构性异常。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或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者占一半以上,15%的患者源于包括21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在内的染色体异常。近年来逐渐认识到有10种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婴儿痉挛,包括STXBPl、CDKL5 7 ARX?MeCP2PNK?MAGl2 7 FOXGI?GRIN2A?GRINl和SPTNAl基因。脑电图(EEG)表现发作间期EEG的背景活动多为高度失律,典型特征为在弥漫性不规则中-高波幅混合慢波上,夹杂大量杂乱多灶性棘波、尖波,左右不对称、不同步,完全失去正常的脑电节律,可在清醒和睡眠期持续存在,但在睡眠期更明显。典型高度失律多见于病程早期与婴儿期,1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异常程度减轻,高度失律在清醒期逐渐减少,但睡眠期依然存在,可出现节律性棘慢波发放,提示临床和EEG逐渐向LGS转型。发作期EEG:癫痫性痉挛发作期EEG至少有1 1种图形,最常见为高波幅额区为著的广泛性一过性慢波、随后伴低波幅快活动及弥漫性电压衰减。其他图形按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有广泛性尖慢波、广泛性尖慢波伴随电压衰减、仅为电压衰减、广泛一过性慢波、电压衰减复合快波活动、广泛性慢波伴随电压衰减和复合快波活动、电压衰减伴节律性慢波、仅为快波活动、棘慢波伴随电压衰减和复合快波活动、电压衰减和复合快波活动伴随节律性慢波等。长期预后表现长期预后取决于病因,特发性者预后较症状性者为佳。约90%的患者有智力落后,50%~60%患者以后出现其他形式的癫痫发作,并可转为LGS。2.4Dravet综合征由Dravet在1978年首次报道临床特征1岁以内以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起病,多在出生6个月左右,表现为长时间的一侧性或全面阵挛发作,28%有癫瘌持续状态。1~4岁出现无热惊厥,包括局灶性发作、不典型失神及肌阵挛等多种类型,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出现肌阵挛发作或不典型失神发作。体温升高常为发作诱因,如发热、洗热水澡等。抗癫痫药如拉莫三嗪、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常会加重发作而提示本病的可能。病因学约70%患者存在SCNlA基因突变,少数SCNlA基因突变筛查阴性的女性患儿发现PCDHl9基因突变。约30%的患儿目前仅为临床诊断而未发现基因突变。脑电图(EEG)表现EEG随年龄而演变,起病1年内发作间期EEG正常或背景非特异性变慢。1岁以后出现明显异常,背景活动逐渐变慢,在2—5岁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增多,出现局灶性、多灶性及广泛性癫痫样放电,部分可有光阵发反应。发作期EEG依据发作类型而不同。半侧阵挛或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为局灶起始节律性放电,不典型失神EEG为广泛性2-4 Hz棘慢波节律性暴发,全面性肌阵挛发作对应广泛性棘慢波暴发,游走性、片段性肌阵挛没有相对应的EEG放电。长期预后表现起病前发育正常,起病后出现智力发育落后、60%有共济失调、20%有锥体束征,预后有表型差异型,但总体长期预后差,50%智力严重受损,25%治疗轻度到中度受损,罕见病例智力正常。频繁的难治性癫痫发作和反复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存在于整个儿童时期,成年后逐渐改善,但惊厥发作仍持续存在,发热仍可诱发癫痫发作。病死率高达10%,常死于惊厥相关的并发症。2.5非进展性脑病中的肌阵孪持续状态临床特征婴儿和儿童早期起病,高峰年龄为1岁。起病的癫痫发作常为局灶运动性发作,还可出现肌阵挛失神、粗大肌阵挛、少见的全面性或半侧阵挛发作,肌阵挛发作常为多灶性且易被惊吓诱发,常反复出现肌阵挛持续状态。病因学半数病例主要为Angelman综合征和4P综合征,其他如缺氧缺血性脑病、皮层发育不良也有报道。脑电图(EEG)表现发作间期EEG为背景活动变慢及多灶性癫痫样放电,睡眠期有时接近持续放电。发作期EEG为广泛性慢的棘慢波发放。长期预后表现预后差,常发展为严重的神经功能和智力发育缺陷,肌阵挛持续状态随年龄改善,但很少达到正常状态。2.6LGS由Lennox和Gastaut在1960年首次报道临床特征以三联征为特征:多种形式的难治性癫痫发作包括强直、失张力及不典型失神发作为主,认知和行为异常,脑电图显示棘波节律和广泛性慢的棘慢波暴发。起病年龄1~8岁,3~5岁为高峰年龄。强直发作对本病最具特征性,发作频繁,约2/3有癫痫持续状态。肌阵挛发作及局灶性发作也可出现,但不作为诊断或排除诊断所必备条件。病因学病因多样,1/3儿童病因未明,结构性损伤为常见病因,包括皮质发育不良、缺氧缺血性脑病或其他脑血管疾病、TSC,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较为少见。脑电图(EEG)表现起病初期发作间期EEG显示背景变慢,变慢的程度与智力损伤相关。广泛性1.5—2.5Hz棘慢波为特征,14%~18%的患儿可出现局灶和多灶性放电。发作期EEG依据发作类型而不同。不典型失神发作为广泛性慢棘慢波持续发放;强直发作为广泛性电压衰减或低波幅快波节律阵发,呈波幅增高趋势;失张力发作为广泛性棘慢波及多棘慢波阵发、广泛性电压衰减、或快波活动。长期预后表现长期预后差,难治性癫痫发作随着时间有所改善,但不能完全缓解,80%~90%成年后仍有癫痫发作,5%死于癫痫持续状态,大部分有严重认知行为障碍。由婴儿痉挛演变而来者预后更差。2.7LKS由Landau和KIeffner在1957年首次报道临床特征又称获得性癫痫性失语,表现为获得性言语听觉失认以及其他明显的语言缺陷,常伴其他认知和神经心理行为障碍。起病多在2~8岁,男多于女。75%的患儿可有癫痫发作,但一般发作频率低,发作形式主要有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及局灶性发作。癫痫发作可出现于失语之前、之后或同时发生。病因学学起病前神经影像学和发育正常,没有已知的病因。大样本的研究发现GRIN2A基因可见于20%的LKS患者,语言功能受损越严重者越易存在此基因的突变。脑电图(EEG)表现表现发作问期EEG背景为局灶眭或弥漫性变慢,在清醒期无放电或为局灶性放电,波幅最高位于额颞区或颞区;睡眠期接近持续棘慢波发放,常达到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颞区波幅最高。发作期EEG与其他局灶性发作没有区别。长期预后表现癫痫发作和癫痫样放电一般在15岁以前消失,但失语恢复较慢,约半数患儿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和学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2.8CSWS由Party等在1971年首次报道临床特征起病年龄2个月~12岁,高峰为4~5岁,癫痫发作主要出现在睡眠中,以局灶性发作为主,可有多种发作类型。病因学遗传学、代谢性或结构性病因均可存在。脑电图(EEG)表现发作间期EEG背景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变慢,清醒期伴或不伴癫痫样放电,癫痫样放电为局灶性、多灶性及广泛性,额区波幅最高;睡眠期放电明显增多,波幅最高常位于额区和额中央区,同时,局灶性和多灶性放电常扩散为广泛性放电,并达到ESES。发作期EEG依发作类型而不同,常见的局灶性发作与其他局灶性发作的EEG没有区别。长期预后表现病程分为3个阶段,ESES前期、ESES期及ESES缓解期。患儿的癫痫发作及癫痫样放电在15岁左右开始自发缓解,行为和神经心理状态也趋于稳定或改善,遗留行为、认知和语言功能缺陷的严重程度与起病年龄、ESES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9婴儿游走性局灶性癫痫由Coppola在1995年首次报道临床特征平均起病年龄为出生3个月,可早到新生儿期起病,起病前发育正常。发作为频繁多灶起始的局灶性发作伴自主神经和运动症状,表现为头眼向一侧偏转、单侧眼睑和眼球抽动、单侧肢体的强直或阵挛,常继发为全面性发作,自主神经表现有呼吸暂停、苍白、脸红等。起病短期内,发作频率增加、症状加重,接近持续多灶性或双侧半球起始发作。病因学病因多样且多未知。遗传性病因包括SCNlA、TBClD24、SCN8A、PLCBl、KCNTI基因突变及16p11.2重复等。脑电图(EEG)表现发作间期EEG在起病数月内背景逐渐变慢,背景漫波从一侧半球游走到另一侧,发作开始后短期内,醒睡各期出现多灶性放电,放电显著部位为颞区和Rolandie区。发作期EEG:在持续性癫痫发作过程中发作起始部位从一个脑叶到另一个脑叶、从一侧半球到另一侧半球,虽然起始部位不同,但发作期图形相似,表现为局灶性脑区节律性、单一形态的α或θ频段的放电,然后扩散到邻近的脑区或演变到其他不同的脑区,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图形可重叠存在,一次发作起始的图形或持续存在、或逐渐消退而被其他新起始的图形代替,从而形成非常复杂的多灶性癫痫持续状态。长期预后表现所有患儿生长发育落后,并出现严重的精神运动异常,可出现获得性小头和脑萎缩等,起病1年内病死率高,较少能存活数年。3、EE的治疗进展EE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癫痫发作、降低或缓解EEG异常及发育预后。3.1激素及抗癫痫药治疗OS及EME均缺乏有效的治疗,类固醇和任何类型的抗癫痫药治疗都没有明显的效果,见表2。皮质激素在癫痫中的应用已有50余年的历史。目前促皮质素(ACTH)作为一线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婴儿痉挛,对约60%的患儿有效,其中半数以上发作可控制,但易复发,复发率为30%。对于不伴TSC的婴儿痉挛患儿给予类固醇(ACTH或泼尼松)或氨己烯酸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对于由TSC引起者给予氨己烯酸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如果无效,再给予类固醇(ACTH或泼尼松)治疗。应用类固醇或氨己烯酸时要仔细考虑用药的风险一效益比。如果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可以应用托吡酯、丙戊酸、氯硝西泮或拉莫三嗪作为添加治疗。Dravet综合征患儿应当考虑丙戊酸或托吡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如果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可考虑应用氯巴占、司替戊醇、氯硝西泮或左乙拉西坦作为添加治疗。不建议应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奥卡西平、苯妥英钠、普瑞巴林、替加宾或氨己烯酸。LGS患儿给予丙戊酸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如果一线应用丙戊酸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可以应用拉莫三嗪作为添加治疗。如果添加治疗仍无效或不能耐受,可考虑的其他抗癫痫药物有托吡酯、卢菲酰胺、左乙拉西坦和非氨酯。CSWS和LKS可首选丙戊酸钠治疗,如果无效,再给予氯硝西泮或类固醇(ACTH或泼尼松)治疗。应用类固醇时要仔细考虑用药的风险一效益比。如果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可以应用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或托吡酯作为添加治疗.3.2生酮饮食治疗生酮饮食为高脂肪、适量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案。该饮食可使机体产生类似于饥饿状态下的生活改变(饥饿状态可明显减少癫痫发作)。主要适用于婴儿痉挛、Dravet综合征、LGS等。3.3外科治疗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可演变为EE,早期起病的局灶性癫痫可进展为婴儿痉挛及LGS,儿童时期症状性局灶性癫痫可转变为CSWS。这些有局灶或半球损伤的症状性患者可有手术治疗的机会,如采取局灶性切除术或大脑半球切除术。一些LKS患者可采用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而得到改善,但语言功能难以恢复正常。LGS患者可通过胼胝体切开术改善跌倒发作,迷走神经刺激术亦也可使一些患者的发作次数减少,但完全控制发作者罕见。
很多患者及家属总是非常关注癫痫的治疗和治愈,总是忽略了自身的作用,其实日常生活总避免引起癫痫发作的诱因,避免反复发作是癫痫治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癫痫的诱因有哪些,我这里简单讲讲一个注意避免哪些诱因: 饮酒 对于成人癫痫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来说,饮酒在应酬时不可避免,尤其是饮用高度酒,结果就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当然对于女性和儿童也一样,还有一些使人兴奋的饮料和功能饮料,可乐等等。也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长时间观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 一般人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可能感到的只是头晕头痛等等视觉疲劳,而对于癫痫患者来说,这就是诱发因素,容易引起癫痫发作。脑电图检查中有一种闪光刺激试验,就是利用光刺激来诱发脑中癫痫灶,记录发作图形。很多已停止发作3~4年的患者,因长时间玩电脑、观看电视又引起发作,只好重新开始治疗。对一部分正常人长时间看电脑玩游戏也可以出现癫痫发作、 发热 39℃以上的高热是癫痫常见的诱发因素,尤其是儿童患者。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有时38℃以上的中度发热也可诱发癫痫。这类患者即使成年后,发热仍可能是诱发因素,因而癫痫患者应注意预防常见的、可导致发热的疾病。一旦出现发热,要及时控制,避免诱发癫痫。平时注意按时睡觉,起居有时,增强自身免疫力。 睡眠不足,过度疲劳 睡眠不足,熬夜,过度疲劳也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因此,癫痫患者和容易癫痫发作的人应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睡眠,不可因工作、娱乐而过度疲劳,熬夜,引起癫痫发作。癫痫患者也应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大运动量锻炼,因这些活动引起的大口呼吸、过度换气也是常见的诱发因素。癫痫患者可进行轻、中度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体育锻炼项目等。 强烈的情感活动 大悲、大喜、受惊吓等都是常见的诱发因素。稳定癫痫患者的情绪,避免剧烈情绪波动,这是癫痫患者和家属都应努力做到的。一些癫痫患者因长期受脑内癫痫灶及抗癫痫药物影响,人格及性格有所改变,不同于常人,我们叫着癫痫人格,也是癫痫引起的症状。这些人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易急躁、冲动,这就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呵护,用爱心、耐心引导患者,使患者尽量少受刺激,保持较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从而避免癫痫发作。女性月经来潮 女性患者中,月经来潮是一种常见的诱发因素,一般在经前或经期中易诱发。女性患者在经期应注意休息和避免情绪波动,可在医生指导下在经前或经后适当增加药量,避免发作。服用可诱发癫痫的药物药物引起癫痫,有以下几类: ⑴b-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一部分头孢霉素。 ⑵喹诺酮类抗菌药。如氟哌酸、左旋氧氟沙星 ⑶其他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 ⑷中枢神经兴奋药物和过量使用大脑兴奋剂如利他林等、如呼吸兴奋剂多沙普仑等也可诱发癫痫发作 ⑸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阿米替林、丙米嗪等。 ⑹锂。抗抑郁药碳酸锂 ⑺茶碱。抗哮喘药物氨茶碱 ⑻抗肿瘤及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阿霉素等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限性癫痫发作。 ⑼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三氟拉嗪、丙氯拉嗪、奋乃静、氯普塞吨(泰尔登)等能引起癫痫发作。在低剂量或中等剂量时发生率低于0.5%,但在大剂量时,发生率有时高达10%。 ⑽局部麻醉药。可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局麻药过量时,可引起癫痫发作,利多卡因静注时更易引起癫痫。 ⑾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氨己烯酸、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等。 ⑿口服避孕药。 ⒀作用于h1受体的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曲吡那敏、氯苯那敏、美吡拉敏、安泰乐等。 ⒁兴奋和神经松弛剂的中毒与戒断。如苯二氮卓类、巴比妥、吗啡、大麻、可待因、麦斯卡林、巴氯芬等戒断可引起癫痫。 其他:催产素静滴、戊四氮唑、回苏灵、灭虫宁、氯化喹啉、阿的平、乙胺嘧啶、洋地黄、吲哚美辛、甲芬那酸、保泰松、氯喹、左旋多巴、金刚烷胺、青霉胺等亦有引起癫痫发作的报道。 所以癫痫患者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必须告知医生自己有癫痫病史,尽量避免使用诱发癫痫的药物。有些药物根据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时,也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除上述因素外,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和事物饮食习惯也成为部分患者的诱发因素,如饮食过饱,食用刺激性、油腻性食物,一些强烈刺激性的气味等都可以成为诱发因素。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癫痫疾病本身的特殊性,不允许患者自身随意停药、减药,一定要遵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停药减药是诱发癫痫发作的最主要诱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