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点击下方链接看官网宣传信息https://mp.weixin.qq.com/s/7h63CO_LjCHxQNCVUEWQsg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关节盘前移位常导致髁突骨质吸收,进一步发展造成面下部的偏斜或后缩畸形,影响咬合和面部美观。通过手术恢复正确的盘-髁关系,不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还能促进关节髁突新骨形成,有效避免成年后牙颌面畸形的发生,因此,患者和家长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由于颞下颌关节内镜外科技术操作的复杂性,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医疗机构能独立开展此项技术。我院赴上海九院进行系统学习,在杨驰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由内镜辅助下开放手术逐步掌握手术技巧和操作规范,目前已经熟练掌握关节内镜手术技术。截止目前已完成颞下颌关节盘复位术400余例、超500侧关节,其中,内镜下盘复位手术50余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箭头指示新生骨传统颞下颌关节盘复位手术是开放手术,手术入路设计在耳屏缘,长约3-4cm,随后进行关节盘前附着松解和复位固定等手术操作,术后局部肿胀和疼痛症状明显,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受损。颞下颌关节内镜手术,通过耳前2个及外耳道1个微小切口,在内镜直视下进行关节腔灌洗、关节盘前附着松解、关节盘复位固定等一系列精细手术操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关节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面神经损伤少等优点。颞下颌关节内镜技术作为先进的微创医学手段,技术优势明显,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对于内镜下盘复位的成功至关重要,关节盘移位早-中期,关节盘无明显变形,内镜手术容易复位成功;对于关节盘移位中-晚期,关节盘变形明显,内镜手术复位困难,适用开放手术治疗。目前我院颞下颌关节外科根据关节盘复位难易程度,常规开展传统开放手术和内镜微创手术,为广大颞下颌关节病患者提供个性化、高效优质的诊疗服务。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组涉及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和所有相关组织的骨骼及神经肌肉疾病的总称。该病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文献报道人群中颞下颌关节相关症状的患病率在成人中高达55%~80%,大部分表现为关节区弹响等轻微临床症状,其中约3.6%~7%的患者会出现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疼痛、张口受限等),需要寻求相关治疗。但因该类疾病具有病因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诊断手段局限、治疗方法存在较大争议、多数患者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等特点,因此常成为临床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 我国于1997年第二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研讨会上将该类疾病正式更名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分类分型包括:①咀嚼肌紊乱疾病;②关节结构紊乱疾病;③炎性疾病类;④骨关节病类。该分类相较国外有关TMD的分类方法,具备了简明清晰、系统全面的特点,且便于临床应用。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展一般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为功能变化阶段、结构变化阶段及关节器质性破坏阶段。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患者可表现出关节区的疼痛、弹响,关节绞锁、张口受限,颌面部肌肉的痉挛、疼痛,髁突的吸收等症状,进而导致颜面形态的变化,影响颜面美观。同时由于口面部及头部的疼痛等症状导致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影响患者精神心理健康。 自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全民健康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医疗发展战略,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治疗中主要目标是平衡稳定的关节、肌肉和咬合关系,实现较为理想的功能咬合,并保持患者的心理健康。 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颜面美观已成为牙科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本文将针对临床常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发展对颜面美观及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简要的概述。 咀嚼肌紊乱疾病 咀嚼肌紊乱疾病一般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展的早期功能变化阶段,其双轴诊断标准DC-TMD将咀嚼肌紊乱类疾病分为咀嚼肌痛、肌筋膜痛及放射性肌筋膜痛。患者通常主诉疼痛与咀嚼、吞咽以及说话等功能活动有关,有些患者可出现特定方向的放射性疼痛,如头部或颈肩部等。该阶段颞下颌关节的盘髁关系可能仍保持正常,X线及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均较难发现明确的病理性变化。在早期的咀嚼肌紊乱病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咀嚼肌的酸胀、疼痛,下颌运动受限。患者常发生急性的咬合紊乱,主要是由于肌肉疼痛障碍引起下颌静息位置的改变,导致牙齿接触时咬合位置的改变,另外可伴有关节区的疼痛。当咀嚼肌紊乱持续较长时间时,临床上则表现为咀嚼肌的痉挛、肥大及疼痛,并常伴有夜磨牙、紧咬牙等口腔副功能运动增加,出现较为严重的牙齿磨耗,面下三分之一高度降低,颌位发生显著变化。 该类疾病是口面痛的主要类型之一,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咀嚼、吞咽、说话等口腔功能,同时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导致患者发生焦虑等心理问题。当咀嚼肌紊乱导致咀嚼肌的痉挛、肥大,可引起下颌角嚼肌附着区的明显增生,导致下颌角肥大;另外口腔副功能运动增加可引起咬合关系的变化,当患者发生明显的前牙磨耗时,前牙长、宽、高及其与邻牙的美学比例发生改变,影响牙齿的美观;同时上颌前牙的切缘磨耗会影响上前牙的暴露量,影响唇齿关系的协调(图1);下颌前牙的重度磨耗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常引起下颌前牙牙冠的暴露量明显降低,覆颌加深,并可出现牙本质敏感甚至牙髓暴露;而当后牙发生严重磨耗时则引起面下三分之一高度降低,均会导致面部比例的不协调,影响面部美观;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髁突的吸收,导致升支高度降低,下颌骨发生后下旋转,导致面下三分之一高度增加及前牙区开颌,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美观及功能(图2)。 图1 患者女,29岁,上颌切牙磨耗明显,导致前牙美学比例失调;上下颌后牙严重磨耗(箭头所示),导致前牙覆颌加深;临床表现为嚼肌及颞肌区的压痛,但关节区表现为正常盘髁关系 图2 患者女,27岁,夜磨牙习惯,嚼肌肥大,下颌角区嚼肌粗隆显著增生,嚼肌及颞肌痉挛、压痛,关节区表现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及髁突吸收 关节结构紊乱疾病 盘髁关系异常 关节盘的可复性前移位及不可复性前移位是盘髁关系异常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在人群中发生率约为30%左右,多数患者无主诉症状,因此临床就诊率不高。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大多只表现为开口及闭口过程中的弹响,多数患者并不伴随其他相关临床症状。但在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发生的初始阶段,患者常出现关节区疼痛、阶段性开口受限及咀嚼肌疼痛。当患者的可复性盘移位发生后,多数患者的相关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只出现开口及闭口过程中的弹响。而在由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向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发展的过程中,患者常出现关节盘绞锁症状,急性期表现为严重的张口受限及关节区剧烈疼痛。部分患者需进行相关治疗;另有部分患者可能经过自身的下颌运动或关节区的按摩,恢复正常的下颌运动,并且弹响消失,造成症状消失的假象。关节盘的内外侧移位可单独发生或者与关节盘前移位伴发,也可出现张闭口过程中的弹响及关节区或咀嚼肌的疼痛。关节盘后移位以及关节盘穿孔、破裂等临床发生率较低,在此不做讨论。 如患者在关节盘移位发生的过程中出现关节盘绞锁、张口受限等情况,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进食等功能,且剧烈的疼痛常导致患者失眠、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健康状态。 临床上关节盘的可复性前移位及不可复性前移位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的异常,单侧的关节盘前移位常导致下颌运动偏向患侧,双侧的关节盘移位常由于两侧关节盘移位发生的时机与严重程度不一致,出现下颌运动的偏摆或者偏斜,引起口腔副功能增加,导致非正常的牙齿磨耗。髁突骨质退行性改变、髁突骨关节炎等骨关节病类问题是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中最常发生的问题。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中出现髁突骨质退行性改变的病例较少,但在双侧的不可复移位成人患者中,髁突退行性改变发生率较高,患者常发生髁突的吸收,升支高度变短,引起前牙区开颌,且随着髁突吸收的发展,患者常主诉前牙开颌呈现渐进性地加重;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中则常出现髁突的吸收,出现下颌升支的变短,导致下颌偏斜(图3)。部分生长发育期患者则可能因不可复性的关节盘前移位引起单侧或者双侧髁突的发育不足,导致前牙开颌、下颌后缩或者面部偏斜。关节盘的内外侧移位也会对颜面部的美观有一定的影响,可造成患者面部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偏斜。 图3 患者女,15岁,右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左侧正常盘髁关系;颏部右偏3 mm,右侧磨牙完全远中,左侧磨牙关系中性,下颌中线右偏3 mm 关节动度异常 关节动度减小 由于炎症或外伤因素激发的关节韧带纤维化、髁突粘连甚至关节强直等均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张口度,影响患者的进食及咀嚼功能,从而影响消化。髁突的粘连或强直如发生在幼年或者生长发育期,则会严重影响髁突的发育,导致下颌升支高度的严重不足、小下颌畸形或者前牙开,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美观及口腔功能;且由于面部美观的异常一般较为严重,患者常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 关节动度过大 开口度过大或者颞下颌关节习惯性脱位是由于关节周围韧带的松弛或者开颌肌群的运动过度,如出现急性的颞下颌关节脱位,则导致患者的剧烈疼痛,无法闭口,需到医院行颞下颌关节复位术;如果已出现习惯性脱位,则常需患者在大笑、打哈欠等情况下用手进行辅助,防止下颌脱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炎性疾病类 关节内无菌性炎症包括滑膜炎可引起关节上下腔内积液,引起关节区的疼痛,颌位也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影响患者的健康。 骨关节病类 退行性骨质改变 临床上,髁突退行性骨质改变一般表现为关节软骨和关节盘的形态变化和磨损,关节软骨下层骨质出现增厚或发生改建。髁突退行性骨质改变常与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患者一般曾经历关节弹响、摩擦音或下颌功能运动疼痛。 骨关节炎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是髁突退行性骨质改变较为严重的一种,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炎性反应、关节软骨的破坏及髁突软骨下骨的吸收。骨关节炎可能是关节盘移位、关节退行性变等多种关节疾病的最终常见发展结局,但目前文献报道并不存在必然性。 特发性髁突吸收 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 ICR)也称进展性髁突吸收(Progressive condylar resorption,PCR),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清楚、多发于青年女性的一种渐进性的髁突吸收性疾病,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髁突骨质吸收,下颌升支高度显著性降低,导致下颌发生顺时针方向旋转, 平面角及下颌平面角变大,造成后牙早接触、前牙开颌、下颌后缩并最终导致严重的骨性Ⅱ类开颌。 其他髁突骨关节病变 类风湿性髁突骨关节炎、髁突骨坏死等髁突骨关节相关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且常和全身性的骨关节病或系统性疾病有关,在此不做赘述。以上几种常见的骨关节病随着病程的发生发展,初期主要表现为关节区的疼痛及弹响、摩擦音或破碎音等症状,颌位关系变化相对较小,主要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困扰,对面部美观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髁突发展为明显的骨关节炎或者出现特发性髁突吸收时,一般患者的关节区弹响可能变得不甚明显,但主要出现下颌骨形态学的变化,并引起患者的前牙开颌、下颌后缩,有些患者仅有个别后牙接触,咀嚼、语音等口腔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该类患者常出现面部形态的严重破坏,正面观可见面下三分之一高度显著增高,侧面观呈典型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特征,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图4)。且因患者的病程进展速度快,患者心理的准备不足,患者常出现严重的焦虑及体象认知障碍等心理问题,可能会对关节的状态有一定的负反馈作用,导致髁突的进一步吸收,使面部畸形进一步加重。 图4 患者女,22 岁,双侧进展性髁突吸收,锥形束CT(CBCT)重建显示双侧严重髁突吸收、变平,下颌升支高度变短;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前牙区开,下颌骨后下旋转,面下1/3高度增加;关节MRI显示双侧不可复性旋外前移 某些原发性颞下颌关节疾病包括先天发育异常、髁突骨折、肿瘤等均会严重影响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对颜面美观、口腔功能及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该类疾病主要属于口腔外科范畴,本文在此不做赘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 目前TMD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止痛药、肌松药等。 物理治疗 主要包括全身的放松及局部的理疗、热敷等治疗,可以缓解部分咀嚼肌或者关节的疼痛症状。 保守的咬合治疗板、调、结合正畸及修复治疗等保守的咬合治疗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对部分患者起到缓解咀嚼肌紊乱症状、改善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恢复部分早期的可复性关节盘移位、重建咬合平衡等目的。 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保守治疗 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傅开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蔡斌教授等通过研究证明部分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可通过前伸板或者手法复位的方式恢复正常的盘髁关系。如关节盘已发生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在急性期通过前伸板或者手法复位的方式仍可以解决部分患者的关节绞锁症状、并可治疗部分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 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微创手术治疗 当关节盘移位无法复位同时伴发髁突退行性改变或者髁突吸收时,尤其在青春期患者中,髁突的生长发育仍未完成,此阶段发生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可能导致严重的双侧或者单侧髁突发育不足,引起严重的下颌后缩或偏颌。该类患者可以通过关节镜的复位手术恢复关节盘的位置,促进髁突的生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杨驰教授研究显示应用杨氏关节盘复位术复位早期移位的关节盘,可以促进髁突重建或者恢复髁突正常生长发育。 正颌/关节外科治疗 如髁突发生特发性髁突吸收或者严重的骨关节炎或髁突吸收,导致严重的下颌后缩或者前牙开颌,则可能需要正颌外科或关节外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或者颞下颌关节的置换。 心理评估及治疗 焦虑、抑郁或者躯体症状等心理问题是TMD的重要致病因素,部分TMD患者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心理评估及治疗。 神经内科的检查诊断及治疗 当患者出现病因不明的口面部疼痛时,则需要联合神经内科对口面部疼痛的发病原因进行鉴别诊断,进而进行相应治疗。 其它治疗 尚有一些如关节腔的清洗、受累肌肉的局部注射、针灸等方法也被部分学者用于TMD的治疗中。 总结 综上所述,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咀嚼肌紊乱、关节结构异常还是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髁突吸收或者骨关节病,每个过程都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颜面美观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常需要通过关节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科、口腔修复科、正颌外科、康复科、中医科、神经内科、精神科等多学科联合诊疗,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实现颜面美观、口腔功能及身心健康的总体目标。
1. 内镜治疗后两小时内,避免进食及饮水。2. 术后5天内患者可能会有腺体区域的肿胀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觉,一般会自行恢复,无需特别处理。3. 患者治疗或检查后应行对腺体进行自我维护治疗, 主要为按摩腺体(每日2次,每次2-3分钟,由后向前轻压腺体),可局部热敷(每日2次,每次8-10分钟),温盐水或漱口液漱口(每餐后)。4. 口内外有切口并缝合者,应在术后1周左右就诊拆除缝线。5. 导管狭窄留置人工导管者,请于术后10日左右就诊拆除人工导管。6. 按医嘱正确服用医生开具药物。7. 治疗后7-10天戒除烟酒。8. 如发生术后感染等情况,请及时复诊。
涎石病是指发生在涎腺腺体及其导管中的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该病最常见于下颌下腺,其次为腮腺。涎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针对于很小的结石可保守治疗。酸性刺激促使唾液大量分泌,促进涎石排出。如果无法自行排出的结石则需要手术治疗。位于颌下腺导管前段结石,可用推挤法将结石从导管口取出。导管中段结石,在口内切开导管取出。发生于颌下腺及腮腺导管后份以及腺体内结石,则常需同时摘除腺体。唾液腺内镜导管取石是一种无创或者微创的新疗法,通过内镜无需切开或者小切口下微创取石。唾液腺内镜对于导管后部结石的取出,无需摘除腺体,保存了腺体功能。能够使用唾液腺内镜微创取出的结石,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位于唾液腺导管内的结石2. 结石悬浮于导管内,与导管壁无粘连,亦不嵌入导管内;3. 结石直径小于3mm
在口腔门诊中,我们常会遇到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舌筋短”会影响说话要来剪舌筋。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说一说有关“剪舌筋”的那些事儿。1.“剪舌筋”的手术真的是拿剪刀剪一下就好了吗?“剪舌筋”手术成败,不仅在于“剪”得到不到位,还在于“缝”得怎么样。剪得不到位,不彻底,还有一部分舌筋牵拉着舌头,舌头还是伸不出去。那么,是不是剪得好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的,如果剪完了舌筋,但没有很好地缝合,伤口暴露,很有可能出现切口黏连,也就是伤口又长到一块儿去了,甚至发生瘢痕收缩,手术的效果就前功尽弃了(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所以,成功的“剪舌筋”的手术,既要剪得彻底,还有良好的缝合,才能获得好的效果。2.“剪舌筋”的手术是局部麻醉做好还是要全身麻醉做?局部麻醉就是在舌筋周围注射一些麻醉药物,这样在剪舌筋的过程中就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了。局部麻醉一般在门诊就可以进行,比较方便。但是,尽管“剪舌筋”的过程没有疼痛的感觉,但是由于整个过程中小朋友是清醒的,常常会因为害怕而不能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不由自主地乱叫乱动,反而增加了手术器械误伤的危险。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进手术室做手术了。一听进手术室,很多家长就会很紧张。其实比起在门诊做的局部麻醉,这一方式更加安全和愉快。麻醉医生会给小朋友吸入一些镇静麻醉的气体,让小朋友安静地睡一会儿。手术医生就可以从容地完成剪舌筋的手术。手术做得快,小朋友醒得也快,完全没有留下任何“噩梦般的记忆”,也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创伤,而且麻醉不会影响孩子大脑和智力的发育,不需要担心。3.“剪舌筋”的手术后要注意些什么呢?剪完舌筋手术,家长可以奖励孩子吃一个冰激凌。因为冰凉的食物可以帮助血管收缩,预防出血。软软的食物也不会刺激伤口。4.剪了舌筋,讲话还是不清楚怎么办?如果剪了舌筋,孩子说话还是不清楚,家长就需要带孩子去语言康复门诊,进一步评估检查孩子说话不清楚的情况。本文系姜成惠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个朋友很着急,因为小孩拍片时偶然发现颌骨里有个囊肿,囊肿内还有一颗未萌出的牙。囊肿需要手术,手术可能要拔掉囊肿波及的牙齿。朋友觉得牙齿很重要,拔掉很可惜。的确,缺牙导致的结果不仅影响咀嚼,牙齿排列不齐,还可能影响儿童的颌骨发育。如何能摘除颌骨囊肿,又保留囊肿波及的牙齿?开窗减压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开窗减压术通俗的讲就是在囊肿上造一个口,让囊肿内的液体流出来,囊腔内压力降低。由于囊肿封闭在颌骨内,随着囊液的逐渐增多,囊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在囊肿压力下,周围的颌骨慢慢吸收,囊肿也逐渐变大。通过开窗减压术,打开了囊壁,让囊肿内外的压力平衡,颌骨组织慢慢的新生,囊肿也逐渐缩小。因此,开窗减压术的目的是使囊腔缩小,恢复颌骨外形,最大程度地保护颌骨的形态及功能。一般通过6-18月开窗减压,绝大多数颌骨囊肿的体积能缩小50%以上。除此之外,被囊肿推移、破坏的一些结构如下牙槽神经、上颌窦等,也可得到修复。令人惊讶的是:被囊肿推移的牙齿能够随着囊肿的缩小、颌骨的生长逐渐萌出,甚至能恢复至正常的牙位。当然,为保证牙齿能回到正常的位置,常需要正畸科医生的帮助与配合。开窗减压术保留儿童青少年囊肿的牙齿,已经有很多国内外的文章报道,尤其是巨大的颌骨囊肿,效果肯定。我们回顾了近几年我院数十例患者,也证实开窗减压术对青少年儿童颌骨囊肿牙齿的保存具有较好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囊肿都适合开窗减压术。开窗减压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如需要患者长期(一般6-18月)佩戴塞制器(为预防开窗口愈合的装置);定期复诊(一般3-6月要复诊一次);如开窗减压后囊肿未完全消失需要做II期手术刮除缩小的囊肿;开窗减压术不能避免囊肿(主要是角化囊肿,又称角化囊性瘤)的复发。如果患者不能很好的合作,可影响开窗减压的效果。
减压术(decompression),也称造袋术(marsupialization)最早由美国医生Wine,WM报道,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早期以个案报道为主,近年来,此术式逐渐被接受而在临床推广。 颌骨囊肿减压术是在囊性病变表面开窗,局部打开骨质及囊壁,引流出囊液,并制作塞制器保持引流口通畅,使囊腔内外压力保持平衡,在颌骨的功能活动状态下,囊肿外周骨新生,颌骨形态改建,囊腔逐渐减小,外形得以恢复。通常开窗术后的减压时间为6至18个月,减压后囊肿消失者不需II期手术,未完全消失者可行II期手术刮除缩小的囊肿。开窗减压术的目的不是直接根除囊肿,而是使囊腔缩小,恢复颌骨外形,最大程度地保护颌骨的形态及功能。 1.手术指征 减压术在临床上适用于各类下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尤其以巨大囊性病变疗效显著。 (1)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包括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基底细胞痣综合症); (2)下颌骨单囊性(壁型)成釉细胞瘤; (3)青少年下颌骨囊肿; (4)部分大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 2.术前准备 ⑴影像学检查:下颌全景片,头颅正侧X线片,头颅CT检查; ⑵临床检查:囊性病变诊断不明确时可以穿刺有无囊液明确诊断; ⑶常规行局麻或全麻化验检查,排除手术禁忌; ⑷全麻手术术前6h禁食,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和阿托品。 3.麻醉与体位 ⑴麻醉:建议采用全身麻醉,尤其是青少年及老年患者安全性好;对部分患者也可酌情行局麻手术; ⑵体位:全麻术式采用仰卧位,局麻术式仰卧位或仰坐位均可。 4.手术步骤 (1)开窗口设计:采用口内切口,通常选择在口腔黏膜囊壁骨质薄弱区或囊肿中心区,利于囊腔向心性的缩小。对于病灶范围内有无保留价值的牙齿时,如阻生牙、严重龋齿等,可修整拔牙窝周围骨质作为开窗口;而其他需保留牙功能的患者则选择在游离龈近前庭沟的位置;发生在下颌升支的囊肿,开窗口可以设计在磨牙后垫的区域;如果囊肿范围很大累及双侧下颌骨,可以制备两个开窗口。 (2)切除范围:切透黏骨膜,显露病变区,切除1.0cm×2.0cm囊肿表面骨皮质和附着的囊壁,引流出囊液,冲洗干净囊腔,术中切除囊壁组织送病理检查。 (3)开窗口处理:开窗口残留囊壁与黏膜缝合打包,先以单股打包线做底衬,覆盖碘仿凡士林纱布包充填开窗口,最后用剩余单股线完成打包。 5.术中与术后注意事项 (1)术中去除开窗口的骨壁和囊壁时,注意保护其余囊壁的完整性,避免过多骨壁暴露影响骨质再生。 (2)术中打开窗口后应探查囊腔的大小和形态,检查有无分隔,如果有明显的房间隔应去除,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囊腔。 (3)术后一周拆包,同时制作并佩戴塞制器,避免开窗口闭合,保持引流口通畅。塞制器的设计应考虑固位、咬合及舒适性等问题。 (4)术后每日多次囊腔冲洗,保持囊腔清洁避免感染。 (5)术后每1~3月定期随访,临床检查囊壁缩小愈合情况,逐步调磨塞制器外形,同时行全景片及CT检查,测量病灶长径变化。若囊肿退缩至开窗口,则去除塞制器,临床观察;若囊腔未完全消失则行二期囊肿刮除术。 (6)对于不能按时复查或医从性差的患者选用开窗减压术应慎重。 6.组织缺损的修复转归 (1)开窗减压后颌骨形态的改变是个缓慢的过程,囊腔缩小的同时外形线也由不规则逐渐变为规则,呈椭圆形,由下颌升支、牙根等术中难以到达或难以完整刮除囊壁的位置退缩到开窗引流口区域,因而II期手术能够彻底刮除囊壁。这从一方面解释了减压术复发率相对较低的原因。 (2)我们发现开窗后原本被推移的下齿槽神经管逐步恢复到正常的位置,似乎这些结构都带有记忆性,这种有趣的现象可能需要通过研究骨的电生理学去解释。同样,另一无法解释的现象是被推移的牙齿能够自动回转并恢复至正常的牙位,与对颌牙形成良好咬合关系,这是任何人工干预都难以达到的治疗效果。研究还发现,对于增长迅速的病例,开窗后3个月即开始有新骨形成,病灶缩小速度快;青少年患者病变缩小的速度相对比较快,开窗期短,而老年人的开窗期相对较长。 7.术中、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 (1)术中开窗口的选择非常重要,是决定减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健康功能牙齿的保留意义显著。 (2)术后塞制器的制作及配戴后1周内多次摘戴冲洗尤为重要,可避免开窗口周围组织回缩生长而影响塞制器正常使用。 (3)术后随访期间的每日冲洗与定期塞制器的磨改有利于囊肿向开窗口正常生长,未能良好合作患者常影响囊肿愈合;弃用塞制器患者常引起开窗口闭合导致囊肿复发。 (4)塞制器去除,行二期刮除术患者,待手术时间不要超过3月,避免囊肿重新生长。 8.经验和评述 (1)颌骨巨大角化囊肿、单囊性成釉细胞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常规保守治疗的复发率高,根治性手术功能外形损失大,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颇为棘手。减压术治疗这类疾病时可以在保留颌骨的同时控制术后复发,表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而且操作简便,创伤小,风险低,经济性好,因而有广阔应用前景。回顾文献资料,多数学者认为减压术能在保全颌骨功能形态的基础上降低术后复发率,因此可作为颌骨巨大囊性病变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 (2)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即有人应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虽然在临床上获得很好效果,但这种治疗方法并没有成为主流。目前,功能性外科的概念广为接受,我们有必要介绍减压术在颌骨外科的应用价值,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对此做客观评价。
新华日报健康2023/07/1716:50:53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被称作“被上帝吻过的天使”,他们是唇腭裂患儿,亟待通过手术和训练,喊出一声清晰的“爸爸妈妈”。7月17日上午,“言值担当,沟通无障——第五届唇腭裂语音康复夏令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开营,唇腭裂患儿们将在医生及志愿者的指导下接受为期五天的康复训练。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江宏兵介绍,据统计,唇腭裂发病率在1/800,是出生缺陷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患者颜面外观和言语等功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但经过序列治疗配合语音训练,绝大多数孩子都可以恢复到比较正常的状态。截至目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已累计诊治近5000名唇腭裂患者,作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开展唇腭裂全序列治疗项目的医疗单位之一,患者从出生到成年、从形态到功能、从治疗前到治疗后均可得到完整的多学科综合序列治疗。据了解,本次夏令营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共同主办,同时,该活动作为“微笑天使行动”中的一部分,也是南京医科大学“千村万户健康行”十大行动之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还将通过口腔健康宣传、唇腭裂筛查治疗等多重形式,为健康江苏、健康中国建设彰显南医担当。江苏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季静向所有参与夏令营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她表示,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致力于为患病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保障和支持。唇腭裂团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关怀鼓励着每一个唇腭裂患者,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江苏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副秘书长马晨霞表示,2021年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合作,设立“拯救天使之音”腭裂语音康复专项基金,不仅希望为唇腭裂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语音康复治疗,也希望帮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唇腭裂,关爱唇腭裂,实现社会的有爱共融。“手术顺利完成后外形改善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康复训练是漫长又十分有必要的。”江宏兵提到,唇腭裂的孩子软腭缺陷导致发音有问题,与人交流出现障碍和疤痕外形都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语音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儿正确发音,也通过夏令营的方式促进患儿互相交流,在家长、志愿者、医生的帮助下让孩子打开心结,能发自内心地露出微笑。“我原来参与过一次公益活动,那次课特别‘哇塞’!”甫子豪的快言快语逗得夏令营成员们捧腹大笑,不仔细听甚至发现不了他也是一位唇腭裂患者。刚刚高考结束,他即将踏上新的生活,为了更好改善自己的发音,甫子豪特意从安徽宣城赶来参加夏令营。“我也想用我的经历告诉小朋友们,只要从小坚持训练,语言问题一定可以得到改善。”记者注意到,本届夏令营根据患儿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组,共计为5天时间密集安排22节训练课,将以医生整理的学习手册为抓手,通过音位习得、音位强化、语音巩固、语音重复等多重训练提升患儿能力。语言康复门诊姜成惠博士介绍,夏令营后还会录制训练视频,帮助家长回家后模仿治疗师辅助孩子训练。在门诊中,姜成惠接触了很多有误区或表现得非常焦虑的家长,她呼吁,希望家长们树立信心,坚信孩子可以和其他任何普通孩子一样;同时也希望家长付出时间,通过坚持帮孩子训练,一定能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效果。 “后续我们将不断技术创新,帮助唇腭裂患者在外形上更接近正常人,让他们平等地获得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样机会。”江宏兵补充。记者蒋明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来源: 新华日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