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怦然心动的体验,情感的剧烈波动,环境的骤然改变,惊喜、愤怒、恐惧、悲伤都带来心悸的感觉,这都是生理自然的反应。有时心悸却是一种病,突然的停跳、过山车似的“落心”感,这些症状会让人非常不适,焦虑、紧张甚至有濒死感。当心电图提示有早搏,而且早搏很多时,心悸会尤为明显。早搏带来的心悸怎么办?门诊上我会告诉这些朋友,如果没有结构性心脏病,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少量早搏无需用药,数量很多药物控制,药物无效导管消融。这也是针对早搏这种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早搏按照起源部位分常见分为房早或室早,因为我们的心脏是两房两室,左右心房,左右心室,这里面的某些部位容易滋生兴奋性高的早搏点,如果早搏量特别多,药物控制效果不佳,影响日常工作生活了,建议导管消融。导管可以指哪打哪,绝大多数的地方可以到达并清除“坏分子”,标测的过程也许很复杂,“众里寻他千百度”,早搏却在犄角旮旯处。接受消融的朋友只需要静静躺着就行,静脉微创的手术基本毫无痛苦,消融放电时也只有心头微微一热,甚至毫无感觉。看两个例子,都是今年做的超多数量的早搏。这是个房早,术前五万多跳,消融术后基本没有了。这是个室早,术前五万多跳,消融术后没有了。这两例术前术后的动态心电图早搏数量对比,有没有“玉宇澄清万里埃”的清爽透彻感。您要再问“心悸怎么办?”我回答可以治愈;对于特殊部位早搏,无法达到根治目的,可以指导用药;对于数量不多、没有危害的早搏,可以给予安慰。有些早搏您可以藐视它们,与之共存,指不定哪天再查心电图,惊喜地发现“心电图正常了!”健康的心脏需要健康的心态相伴,“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2024年6月6日是第12个“中国房颤日”,关注心房颤动,远离心衰卒中。房颤,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疯狂”的谐音?没错,它确实可以让你的心脏变得“疯狂”。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让你的心脏跳得像打鼓一样快,而且毫无规律可言。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它会增加你患中风、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风险。所以,我们要学会预防和治疗房颤,让心脏恢复平静。房颤人群发生率极高,6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每100人就有2个房颤患者;80岁以上人群中,每10人就有1个房颤患者。部分房颤发作没有症状或仅有很轻的心悸表现,一旦心衰或卒中来就诊才知道疾病的罪魁祸首是房颤,所以房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规律的体检或心电图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房颤。一旦罹患房颤也不必过度紧张,因为这个疾病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可防可治甚至可以恢复正常。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液进入全身动脉系统,导致栓塞,如肾动脉、股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栓塞。最常见和最危险的栓塞部位是脑血管,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中风。房颤另外的一大危害就是心力衰竭,早期心率快,后期心率慢,甚至出现长间歇需要心脏起搏器,同时会出现活动后气短,夜间不能平卧等现象。此外,认知功能障碍、痴呆也是房颤的常见并发症。门诊上大家常见的问题有以下3个:1、房颤能根治吗?阵发性房颤和部分持续性房颤是可以通过消融治疗根治的。最常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经皮穿刺后让电极导管和消融导管通过血管进入到心脏内,通过电生理检查找到房颤的触发灶,释放消融能量清除病灶,最终让心房转复成正常心律。最新的房颤指南里要求,对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无需再尝试药物稳定窦律,医生可以直接建议消融治疗。有经验的术者,可以将阵发性房颤的总体消融成功率提升到80%以上。持续性房颤也推荐消融,对于病程时间长的持久性房颤需医生评估决定。2、房颤术后还要吃药吗?微创介入手术是房颤整体治疗的一部分,部分阵发性房颤消融后经医生评估,可以停药。有些术后还需要药物治疗,根据心功能及心房内径、动态心电图等调整药物。抗凝药物根据卒中评分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失眠现象,需要积极干预改善睡眠。合并鼾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如果这些疾病控制不好,可能引起房颤的复发。科学运动,控制情绪,这些生活方式的管理很重要。3、如何知道房颤发作?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手环能够通过大数据或实时节律分析提示房颤。鼓励有房颤家族史或经常有心悸症状的人群找专业的心律失常医生就诊,通过门诊医生听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都可以发现房颤。消融术后的患者每年至少一次动态心电图。社区医生与三级医生的联动可以达到发现和诊疗的互动,提高房颤的规范化诊疗。人工智能分析和互联网诊疗的推进,对将来社区提高房颤筛查率,以及提高治疗干预水平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一个典型的房颤治疗的病例:通州市新联镇渔场村的老潘今年70岁了,2020年8月因为突发右上腹痛诊断为肾动脉栓塞,这个毛病可以引起肾坏死,在介入科做了肾动脉造影加溶栓,心电图发现房颤,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2021年7月发现下肢动脉栓塞,在血管外科做了切开取栓加置管溶栓。2022年9月老潘中风了,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提示额顶叶、岛叶脑梗死伴出血,抗凝药只能停用,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经过神经内科治疗中风没有遗留严重后遗症。2022年10月右下肢疼痛,再次发现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治疗。介入科金杰主任细心地发现心电图一直是房颤,告诉老潘历年来的血栓栓塞事件应该房颤导致,患者因此来找我就诊。考虑他在规范抗凝治疗下还出现多次栓塞事件,先防范血栓栓塞再次出现放在重中之重,于是2022年11月10日我给老潘做了左心耳封堵术,术后定期复查随访直至肺静脉CTA评估内皮化完全,患者再也没有出现血栓栓塞事件。虽然老潘的心超提示左心房较大,但房颤的颤动波形比较大,作为专业的电生理医生,我判断心房基质相对健康,老潘的房颤存在能通过消融转复为正常的可能,于是2023年8月3日给他做了导管消融,迄今为止随访仍然窦性心律。老潘的故事提示我们房颤的科普宣传任重道远,一旦出现血栓栓塞事件首先要筛查有无房颤。针对房颤治疗的方法,规范抗凝是基础,控制心率是对症,消融治疗能除根,它提供阵发性房颤或部分持续性房颤转复正常心律的机会,左心耳封堵防范卒中高危人群的血栓事件。
定义:传统的冠心病定义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或局部血栓形成,造成局部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从定义上可想而知,冠心病的发病基础是供应心脏血液和氧气的冠状动脉由于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死。多年来,对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当冠脉狭窄大于 50% 可诊断为冠心病;相反,狭窄小于 50% ,如果有冠脉斑块,则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然而,在临床中,我们还会有很多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甚至有心肌梗死发生,但造影检查却显示冠脉狭窄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促成冠心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高血脂(主要指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高血糖、肥胖、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等等,有些因素例如性别、年龄等是不可控因素外,大部分因素是可控的,所以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需控制其危险因素。 那得了冠心病后该如何治疗呢? 首先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戒酒、清淡饮食及运动。其次可通过药物治疗,如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扩张冠脉类药物、控制血压、血脂类药物等。 当然,在发生冠状动脉管腔重度狭窄、心肌梗死等情况时,需通过冠脉介入手术及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出现持续的剧烈的胸痛,并且在舌下含服救心丸等药物后疼痛仍持续半小时以上不能缓解,那可能是发生了心肌梗死,一定要尽快拨打120,送至医院尽早行急诊PCI术开通闭塞血管,挽救生命。早行急诊PCI术开通闭塞血管,挽救生命。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到职的血管腔狭窄、堵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导致的心脏疾病,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年龄、性别、吸烟、肥胖、家族史、神经精神因素等,因为年龄、性别、家族史无法改变,故积极控制其他几项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发病几率。 那么冠心病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低盐饮食、戒烟限酒,缓解精神压力,适当运动,适当增加K离子摄入(如新鲜蔬菜与水果),减轻体重,将体重指数BMI尽量控制在24以下。自测血压并记录,一天至少2次(早晚各一次),对于积极生活方式干预血压仍高于140/90mmHg,请心内科就诊,指导降压治疗。 2、高血糖:高血糖患者需饮食指导,积极控制热量,忌暴饮暴食,保持理想体重,减少动物内脏及油脂的摄入,少食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可用粗粮代替,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三餐间尽量不予额外加餐,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在家自测血糖(三餐前后以及睡前),以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不可低于3.9mmol/L,需定期至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必要时予药物及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3、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患者需减少胆固醇及油脂摄入,如鸡蛋黄、动物内脏、各种食用油等,冠心病诊断明确患者需长期服用降脂药物,对于服用药物后出现食欲降低、肌肉疼痛乏力情形,需及时至心内科门诊就诊。 4、禁止吸烟。 5、肥胖:积极控制体重及腹围,可至膳食科就诊指导饮食。 6、神经精神因素:工作压力大、情绪激动均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因积极进行干预,缓解压力,平和心态。 对于长期服药的冠心病患者,需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服,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诊。
一般来说,诊断明确的高血压患者是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降压药物需要在心血管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要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如戒烟限酒,饮食中少盐,少油,少糖,做到吃和动达到平衡,维持正常体重;合理安排时间,生活要有规律,保持有质量的睡眠,另外保持心情愉悦,拥有感恩的心生活,平常心看待所有,这样可以减少血管的压力,对高血压的控制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血压发病特点首先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我们国家高血压病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5%,4个人就有1个是高血压,由于高血压患者很多没有症状,所以很多高血压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才导致很多高血压患者等到合并中风,心肌梗死才来看病,所以要重视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合理治疗,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