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抗药性肺结核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调查表明:在每年记录的600—800万新病例中,有10%的患者至少抗一种结核药,有2%的患者抗两种以上的结核药。在被调查的35个国家里,均发现有抗多种药的肺结核。最严重的是印度、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多米尼加、阿根廷等国。这些惊人的新数字证实,抗药性肺结核正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悄悄发生。如果不引起重视,抗药性肺结核将会很快蔓延,这是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的警告。 据专家提示,抗药性肺结核近年在我国也有增加的趋势,尤其在老年结核复发患者群中居多。有时采用抗结核的三联、四联药物治疗,仍无效果,倘若病情继续进展,确实影响健康或危及生命。 祖国医学对肺结核病早有记载,称为“肺痨”,而现今的抗药性肺结核可属中医肺痨的“阴阳两虚”型范畴。主要临床症状为消瘦、下午潮热、全身乏力、咯痰或痰中带煎服。 近年,中药药理研究证明,很多中药具有较强的抑制结核杆菌作用。如百部、黄芩、白芨、白芍、虫草、射干、夏枯草、黄连、黄柏、地榆、鱼腥草、地骨皮、白果、银花、连翘、款冬花、石榴皮等,可选上述中药8—10味,每味20—30克,水煎服。在用抗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同用中药,既能增加疗效,又能防止出现抗药性。 临床还可配合针灸或梅花针疗法,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速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因而有较好的辅助效果。针灸可选大椎、肺腧、膏肓、心腧、足三里、三阴交,每周2次,3个月为一疗程。梅花针疗法,主要选背部脊柱旁的背腧穴进行叩刺80—100次,以局部红润为宜。可以改善肺结核的诸多症状,如咳嗽、盗汗、潮热、乏力、失眠等。 对抗药性肺结核,在中西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养生预防: 常吸清新空气。每日早晚开窗通风,室内保持空气清新,经常去室外树林或公园活动,多吸新鲜空气。 防止情志忧伤。中医认为忧悲伤肺,一定要保持乐观、心胸豁达,切忌忧虑悲伤,更勿生闲气。 注意加强食疗。一日三餐,高蛋白、多维生素。如鱼、蛋、瘦肉、豆制品、菠菜、油菜、白菜、萝卜、木耳、蘑菇、梨、枇杷、桔子等。睡眠充足、起居规律。戒烟忌酒,早睡早起,中午养成午睡习惯。 适当体疗。练太极拳、气功、体操或每日散步两次,每次1小时
肺结核患者应给予高蛋白和高热能的食物。结核病的任何症状都会使组织蛋白和热能严重消耗,因此在食物蛋白质和热能的供应上,都要高于正常人,蛋白质每日供给量是1.5~2.0g/kg,以奶类、蛋类、动物内脏、鱼虾、瘦肉、豆制品等食物作为蛋白质的来源。牛奶中含酪蛋白及钙质较丰富,是结核病人较为理想的营养食品。热能供给量以维持病人正常体重为原则,可按每公斤体重40~50千卡供给,碳水化合物类主食可按食量满足供给,不必加以限制,但脂肪不宜多吃,以植物油为主。 维生素和无机盐对结核病康复促进作用很大。其中维生素A,有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的作用;维生素B和C可提高体内各代谢过程,增进食欲,健全肺和血管等组织功能;如有反复咯血的病人,还应增加铁质供应,多吃绿叶蔬菜、水果以及杂粮,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肺结核病人的食欲特别不好,为增加食欲,可在烹调上下功夫,做到品种多样化,色、香、味、形好。有条件的除每日三次正餐外,可另加两次点心。应忌食刺激性食物及辛燥生痰之物。因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药治和饮食调治并用的同时,还应注意充分休息及适当的户外活动,注意环境及饮食用具的卫生。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和信心: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患肺结核便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讳疾忌医,拒绝检查和治疗,采取了不合作态度,这样做的结果是贻误治疗时机,失去治愈的机会。2.遵从医嘱:严格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服药。有人对肺结核掉以轻心,不遵从医嘱,不按时服药,不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过早停药,使病情时好时坏,不能彻底治疗变为久治不愈的慢性传染源。有人以为药量越大,病就会好的快便自行加大剂量,结果产生毒性反应被迫停药,也有人害怕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减少剂量,其结果是因药量不足影响疗效。熟悉用药方法,如将抗结核药物要求一次顿服,以提高血液内的杀菌浓度,再如利福平需在早饭前1小时空腹服,否则将会影响疗效。另外,若服药后产生不良反应,不要自行停药,要及时向医生反映。3.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坚持服药,完成疗程是治愈肺结核的关键.同时,病人还应按要求定期复查,才能使医生掌握药物疗效,病变修复等情况。4.病人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家属与病人接触最密切,也最了解病人,对病人的关心与理解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儿童、老年人或不识字者应帮助其服药、识药和保管药品,起到义务监督员的作用。5.最好做到全程督导化疗:即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直接监督下进行,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咽下再走”。
“120”电话是我国统一的院前急救医疗专用电话号码当市民有急救需要或遇急危重伤病员需急救时可以拨打“120”但你真的会正确呼叫吗?有人觉得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打个电话?谁还不会呢?但现实可能会打脸一紧张就连话都说不清楚了鬼知道自己讲(听)了什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反面案例:电话接通,一个焦躁的声音说:“快点!快点!救命!”“病人哪里不舒服?”“问那么多干什么!快点叫人来就行了,嘟嘟嘟嘟嘟......”挂了!………… 这样的情况很多见,急救人员无法获得详细的地址,也无法判断患者的基本病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救治。那么该怎么办呢? 一、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拨打120?如果出现急危重症,请不要犹豫,立即拨打120:1. 急性剧烈疼痛:如胸痛、腹痛2. 急性外伤:如脑外伤、骨折3. 严重的呼吸困难、气道异物4. 严重出血、呕吐、有内出血征象5. 中毒、溺水、触电6. 小儿高热、抽搐7. 发热8. 急性过敏性疾病9. 短时间内原有症状明显加重的情况等二、拨打120急救电话口诀三、等待120救护车时,家属需要做那些事? 当我们能正确拨打120以后,才能有效沟通,避免时间的浪费,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学会有效拨打120,关键时刻才能救命!最后再次提醒120生命热线别打错更不可以乱打!急救资源有限请把宝贵的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流感来势凶猛就在这几天各医院发热病人剧增!“比新冠还难受,烧到39.4”“肺都要咳出来了”“病毒没烧死,人先烧傻了”……有网友表示:没想到躲过了新冠却倒在了这波“狂飙”的甲流中完了没想到甲流这么猛如果感染了甲流什么情况下需就医呢?它和感冒、新冠到底怎么分?如何合理防治?想知道的话不要错过下面这波知识点!一、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分为四个型别: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和丁型(D型)。人群中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包括:甲型H1N1亚型、甲型H3N2亚型、乙型Yamagata系以及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季节性流行。二、甲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三、得了流感有哪些症状四、甲流和普通感冒的区别五、感染甲流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一看症状表现、二看持续时间:假如除了发烧,还出现精神不好、气促、呕吐腹泻、抽搐等症状,或者是超过3天发烧仍然没有好,都建议及时就医。六、感染流感要如何应对?(一)甲流高风险人群(二)感染甲流后的处理和治疗(三)家人感染甲流,如何照护?(四)感染甲流可服用哪些药物? 首先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患了流感的人,都必须服用抗病毒药物。 像新冠一样,流感也是自限性疾病,多数人在3~5天之后,发烧和全身症状能够自行好转。 流感更容易对一老一小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产生致命威胁。这三类人感染后,疾病加重、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 健康的年轻人一般不需要过度担心,即便不使用抗病毒药物,只要没有疾病加重的趋势,用点药缓解症状、多多休息,也能自行痊愈,更不需要恐慌性囤药。 绝大多数流感抗病毒药物是处方药,需经医生评估才能用;抗病毒药物更不能代替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用于预防。甲流抗病毒用药一览表对症处理药物流感症状严重时可用 有的人感染流感后,会出现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如果影响到工作、生活,可以使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让自己好受一点。发热疼痛用什么药物?鼻涕、鼻塞用什么药?咳嗽、有痰用什么药?复方药怎么用?七、如何预防流感?应对流感最好的方式之一打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不是打过一次就结束了,而是每年都要打。不是因为疫苗不给力,而是病毒每年都在变化,需要及时打最新的疫苗,来保持最好的效果。学校如何防甲流?公众如何预防甲流?希望更多的人消除恐慌,知道如何正确应对流感。
直播时间:2022年01月13日20:55主讲人:吴慧锋副主任医师铜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 脑卒中的特点: ★脑卒中是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 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 心脏疾病、高血压、肥胖、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运动缺乏等。必须强调的是:高龄、伴有脑卒中既往史或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患脑卒中的风险将明显增加。日常生活中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二、如何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看 2查 0听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三、脑卒中如何救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时间就是生命 溶栓取栓减少致死致残 四、脑卒中如何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严重影响生活。及时的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至关重要。 理论上来讲,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越早的开展规范的康复治疗,患者的预后将会越理想。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治疗、中国传统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康复治疗需由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共同进行,针对各方面后遗症进行分析评定,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开展综合、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 五、脑卒中如何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减少脑卒中发病以及复发的关键。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前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包括生活习惯调整和药物调整。 生活习惯控制包括:加强体育锻炼、戒烟、合理饮食、限酒。 药物控制包括通过药物对基础疾病进行干预,如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房颤等的药物干预。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预防已有脑卒中症状或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再次发病,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降低血栓风险,以及对血管狭窄、动脉瘤、烟雾病等进行手术干预,预防脑卒中的再发。主要措施有抗栓、降压 、降脂、血糖控制、手术干预(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 六、如何科学运动? 国内外研究表明适量运动不但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够降低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2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风险;适量运动还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 定期锻炼有利于提高最大耗氧量、控制血脂、降低静息心率、减少肥胖、降低血压(部分人群)、提高心肌力量和效率、增加慢波睡眠、控制血糖、延长寿命、减少某些癌症风险、增强免疫功能、减少消极情绪等益处。 七、科学运动的原则和要求 (一)自觉愉快 1、在家——体会劳动的乐趣 2、外出——增加步行机会 3、工作——避免久坐不动 (二)循序渐进 1.运动持续时间:从每次5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 2.每周运动次数:从1次逐渐增加到5次。 (三)适量适度 1、5-17岁: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每周3次较高强度运动。 2、18岁以上: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每周2天大肌群抗阻运动。 3、老年人:每周至少3天提高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 (四)确保安全 1、携带必要的物品; 2、做好辅助运动和自我保护; 3、注意运动强度和环境。 (五)持之以恒 运动需要经常、反复、持久地进行,才能逐步取得进展。即使已经取得效果仍需巩固,中断运动效果也会衰退,应不断强化。常见运动项目:走路、慢跑、爬山、跳舞、踢毽子、打乒乓球等。
直播时间:2021年06月21日19:36主讲人:吴慧锋副主任医师铜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其中每年新发的心肌梗死病例为60万例。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一、什么是心肌梗死? 二、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诱发因素? 三、如何识别急性心肌梗死? 四、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急救? 五、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直播时间:2021年02月14日19:55主讲人:吴慧锋副主任医师铜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