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俗称“蛇串疮”、“缠腰火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人体初次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约70%会发病,爆发水痘;而近30%不发病,成为隐匿性感染,这些病毒会悄悄隐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会被激活,沿周围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引起小水疱,部分会伴有神经痛,形成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有哪些症状?很多患者发疹前会出现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部分患者也可无前驱症状直接出现皮疹。一般皮肤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皮疹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好发部位为胸背部、头颈部、眼眶上方、腰腹部、下肢。一般2~3周后水疱干涸结痂脱落,皮肤遗留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跳痛、烧灼样、针刺样、闪电样疼痛,可伴皮肤感觉异常如紧束样感觉、麻木、蚁行感或瘙痒,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30%-50%患者疼痛持续超过一年,部分患者可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带状疱疹的易感人群所有年龄的人群都有可能得带状疱疹。一般来说,带状疱疹容易在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近期过度疲劳的人身上“作威作福”。如果皮疹出现前疼痛明显、水疱多、皮损范围大、水疱持续时间长、皮损区感觉异常明显、疱疹期疼痛严重,疱疹分布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尤其眼部、会阴部、上肢,既往有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手术、创伤等情况下,这些患者更容易发展成令人痛苦不堪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如何应对带状疱疹?1、早就诊、早止痛带状疱疹在治疗上特别强调一个“早”字,尽早抗病毒治疗、尽早镇痛治疗,通过规范化治疗有效控制皮疹和疼痛。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病症拖延越长,后遗神经痛时间就会越长。因此,早期出现莫名疼痛,应尽早到疼痛科检查治疗。临床上有不少患者仅关注皮疹的治疗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疼痛,结果皮疹愈合后遗留剧烈疼痛,如果不尽快镇痛治疗则发展为迁延不愈的疱疹后神经痛,严重影响睡眠及生活质量。2、药物治疗一般出现疱疹2-3天内尽早予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疼痛患者采用神经痛药物包括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和文拉法辛、度洛西丁等抗抑郁药以及外用利多卡因贴剂,疼痛剧烈的患者可短期小剂量使用曲马多等阿片类药物。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皮肤炎症提取物、辣椒素、拉莫三嗪等药物也可用于疱疹疼痛的治疗。此外,传统中医中药治疗包括内治与外治两方面,对抗病毒及止痛有一定作用。内治法主要是从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方面辨证论治,口服中药进行系统治疗,外治法强调“及早就近”早期、局部治疗。3、微创介入治疗除上述药物治疗外,疼痛科在X线、B超等影像引导下采用物理、机械或化学治疗方法对病变组织进行靶向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和疱疹后遗神经痛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带状疱疹患者越早行微创介入治疗效果越好。常用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神经阻滞和神经调控。1)神经阻滞:在相应神经根、神经干、神经节及硬膜外注入局麻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阻断神经传导。其中硬膜外腔置管连续输注是控制严重疱疹疼痛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2)神经调控:通过电脉冲刺激产生疼痛的目标神经,反馈性调节神经传导,或产生麻木样感觉覆盖疼痛区域,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临床用于治疗疱疹神经痛的调控技术主要包括脉冲射频治疗和神经电刺激技术。神经脉冲射频通常使用频率2HZ的脉冲式射频电流进行治疗,能可逆地抑制痛觉纤维兴奋性传入,对神经纤维结构无破坏、能有效改善疼痛,且镇痛效果持久。神经电刺激治疗包括脊髓电刺激、外周神经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不同渠道刺激,对参与传导疼痛信号的相关神经进行调控,进而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目前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临床应用较广泛,在X线引导下将电极放置于硬膜外腔,由刺激电极产生的电流直接作用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是一种方便、可逆的纯物理微创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早期疱疹神经痛(3个月以内的疼痛)的有效镇痛方法。总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乐观心态、充足睡眠、适度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接种重组带状疱疹专用疫苗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如果不幸患带状疱疹,也不要慌张,尽早到疼痛科和皮肤科就诊,积极规范的药物治疗联合神经阻滞及神经调控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发展为迁延不愈的后遗神经痛的概率。
慢性盆腔痛指持续六个月以上的盆腔或下腹部疼痛(图1)。疼痛的原因往往并不清楚,部分患者最初引起疼痛的问题已经减轻甚至完全消失,但疼痛仍然存在。慢性盆腔痛是目前最常见的社会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大约有2500万女性患慢性盆腔痛,一半以上患者因疼痛影响日常活动,其中90%的女性在性行为时感到疼痛。尽管慢性盆腔痛在女性更为普遍,男性也可能发生,通常被称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男性盆腔痛可出现在会阴、直肠、前列腺、阴茎、睾丸、腹部等部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有什么区别?急性疼痛是指身体受损害时出现的疼痛,如阑尾炎,疼痛有明确原因。而慢性疼痛则完全不同,疼痛的最初原因可能已经完全消失,疼痛主要因肌肉、神经系统或其他组织的变化引起。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什么是“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持续、强烈的疼痛会导致患者身心疲惫,为了应对疼痛,机体会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变。持续存在的盆腔疼痛导致患者情绪变化并采取不同的行为来应对疼痛,此时被称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往往会有以下表现:1)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时间2)常规治疗未能缓解疼痛或仅少许缓解3)疼痛较最初因受伤、手术或其它情况导致的疼痛要强烈4)体力活动越来越少慢性盆腔痛会影响到盆腔以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吗?慢性盆腔痛患者可能会注意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和器官也会出现疼痛症状。疼痛通常会引起肌肉紧张,包括膀胱和肠道相关肌肉。由于肌肉和神经受累,患者还可能出现腰背部及下肢疼痛。一旦这些问题开始出现,患者可能会比最初的盆腔疼痛更痛苦。因此,盆腔痛医生需检查您的所有盆腔器官(如膀胱、肠),而不仅仅是您的生殖器官(如子宫、卵巢、阴茎或阴囊)。为什么会一直感觉疼痛?身体受损伤后通过特定的神经细胞向脊髓发送信号,脊髓就像一扇门,将信号传递到大脑后使其变强或变弱,同时脊髓也受其它传入神经和来自大脑的信号的影响。因此,您对疼痛的感知方式将受到情绪、环境等因素影响。当出现慢性、持续性疼痛时,脊髓这扇“门”可能受损。即使在受伤组织愈合后,这扇“门”仍保持开放状态。发生这种情况时,尽管治疗了最初导致疼痛的原因,疼痛仍然会存在。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机制有哪些?1)疼痛起源部位。在疼痛最初开始的地方(起源部位)存在或曾经有过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是感染、创伤、肿瘤、膀胱或肠道粘连。女性可能有子宫或盆腔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而男性可能存在前列腺肿块或感染。2)牵涉痛。您的身体有两种类型的神经,内脏神经负责胸腹部(如胃、肠、肺、心脏等)脏器的冲动传导,躯体神经传导来自皮肤和肌肉的信息。两种类型的神经都到达脊髓相同部位。当内脏神经受到慢性持续性疼痛刺激时,可能传导到躯体神经,出现肌肉和皮肤疼痛。同样,慢性盆腔痛患者的躯体神经可能会将疼痛传到您的盆腔及腹部,这意味着疼痛可能从您的皮肤和肌肉牵涉到膀胱,反之亦然。3)触发点。很多盆腔痛患者腹壁或盆底肌肉特定区域可能出现压痛点(图2),这些触发点可能只是您盆腔疼痛的一种症状,但也可能是您疼痛的主要来源。因此,部分患者仅行触发点治疗便可能显著缓解疼痛,而有的患者必须同时治疗起始伤害源以及触发点。4)大脑的作用。大脑会影响您的情绪和行为,并通过脊髓影响您对内脏的感觉和牵涉痛。如果您出现抑郁情绪,大脑会发出更多的疼痛信号穿过脊髓这扇大门,因此您将感觉疼痛更剧烈。大脑的这种调节作用也必须得到治疗,主要包括心理咨询、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注意:以上这4种情况必须同时干预,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才可能成功。盆腔痛患者就诊注意事项有哪些?向您的医生详细准确地描述您目前的问题非常重要。医生将对您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身体检查,必要时需进一步行实验室检查来找到您疼痛的原因。您在就诊前需做以下准备:1)准备好您的医疗记录材料,包括既往就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2)如果您做过手术,请提供手术治疗记录。3)仔细填写患者问卷。尽可能尝试回忆所有细节和它们发生的顺序。请记住,您向医生提供的信息越多,他们就越容易帮助您。以下问题非常重要:-您的疼痛是如何以及何时开始的?-哪些活动使疼痛缓解或加重?-您的月经周期是否影响疼痛?-疼痛是否影响您的睡眠?-您是否出现异常的皮肤感觉(瘙痒、灼热)、肌肉关节疼痛、腰背部疼痛?-您是否因小便、便秘、腹泻或其他肠道问题而感到疼痛?-疼痛是否引起焦虑或抑郁等情绪变化?-您接受过哪些治疗?这些治疗效果如何?-您使用过哪些药物?您目前服用什么药物?医生将对您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请记住,盆腔是身体非常重要的部分,不仅容纳您的内脏器官,同时为您的上半身提供支撑并将上半身与下半身连接起来。因此,医生不仅要检查您的生殖器官、阴道、直肠,还要检查您的姿势、步态、腰背部、腹部和下肢,并需特别关注您的骨盆肌肉以及皮肤感觉情况。这些将有助于您的医生寻找可能导致疼痛的损伤或疾病的线索,并判断疼痛所累及的神经。盆腔痛患者需要服用止痛药吗?治疗期间您可能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而不是一种药物,比如治疗疼痛的药物和改善情绪的药物如抗抑郁药。建议您在固定时间内规律服用药物而不是每次疼痛时才服药。注意疼痛药物不能擅自停用或减量,否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必须定期随访、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慢性盆腔痛有哪些治疗、疗效如何?首先,您需要对治疗的期望保持现实的态度,建议与您的医生分享您的期望和经验,并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参与决策过程。不要指望治疗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您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保持积极的态度,您的治疗可能需要长达3-6个月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即使您没有立即看到效果,也要继续按照医生指示治疗。要记住,有些慢性盆腔痛永远无法完全治愈,您的医生将更多地专注于改善您的生活质量和脏器功能。慢性盆腔痛需长时间综合治疗,除常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外,疼痛科可进行盆腔痛相关神经及神经丛如阴部神经、上腹下丛、奇神经节等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或盆底注射治疗,神经电刺激、脉冲射频等神经调控治疗(图3、图4、图5)。注意这些微创介入治疗需要多个疗程规范化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注射治疗是疼痛学科领域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很多患者会认为注射治疗就是打封闭,会使用大剂量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等等各种副作用,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惧。注射治疗主要是以消炎止痛为目的,这种治疗方法现在越来越规范,而且严格控制激素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通过扎实的解剖学基础以及各种影像学(超声,X光等)的可视化引导操作,使注射部位更加精确,效果更佳,损伤及副作用更少。注射治疗的主要几种方法如下:神经根阻滞疗法: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外周神经卡压导致的酸麻胀痛等神经结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失眠,改善肢体供血等韧带周围注射:如肩袖损伤以及各种腱鞘炎,韧带损伤炎症等关节腔注射治疗:各个关节的炎症疼痛,如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的疼痛激痛点注射治疗:治疗肌肉紧张痉挛的软组织疼痛疼痛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周五下午(节假日除外,具体请咨询门诊服务台)本文系施海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腰椎间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会导致患者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常见于中老年人,但是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得患病率也越来越高,这其中与不当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虽然发病率很高但是80%以上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为了预防该疾病的发生以及防止复发加重,主要在于患者平时的保养和适度的锻炼,及所谓的三分治七分养。1.保持健康的体重,减轻腰部负重,规律适度锻炼身体(不要登高爬山等,游泳最佳),锻炼腰背肌(见下图),每做10次,休息30秒,每次坚持5秒;2.戒烟,有研究表明吸烟与腰背痛有很大的关联性;3.采用适当的持物方法;4.保持良好坐姿,脊柱最怕前屈,低头哈腰是最不良姿势,对颈椎和腰椎都会造成较大伤害。所以面对电脑的上班族在保持正确坐姿的同时,需要适时起身活动一下,不要长期保持一个动作时间太久;5.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凉会使肌肉紧张,肌肉紧张会牵拉椎体使椎间盘受压加重,诱发出椎间盘突出;6.注意打喷嚏、重咳、大便等不可用力而过猛导致腹压暴增;7.床不可以太软,以选择可以贴合身体并能支撑身体的床垫最佳。最好不使用有弹簧的床垫,因为弹簧时间长后会长生疲劳无法支撑身体,以棕垫为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门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1.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和营养神经药物,配合卧床休息;2.骶管阻滞治疗。骶管阻滞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疼痛科经典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美国最新腰突症指南中A级推荐的方法,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但由于部分患者肥胖等原因导致骶管定位困难从而造成阻滞失败。我科室现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治疗,大大提高了阻滞部位的准确性,提高了疗效。(见下图)3.部分患者由于腰椎间盘突出位置较高(如腰2腰3,腰3腰4椎间盘突出),骶管阻滞由于路程较远无法到达病变区域,我科室采用X线引导下腰椎侧隐窝神经根阻滞精确定位受累神经根,取得了较好疗效。(见下图)4.患者通过积极早期治疗缓解症状后仍需注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再次复发,不管如何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第一位的。(部分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文系施海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为疼痛科医生,接诊的关节痛患者很多,他们常常会询问医生:我这个病是风湿吗?或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见很多患者常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混为一谈。不过也是难怪,这两个疾病在临床表现上确有一些相似之处,非专业人士难免会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今天就这两种都可引起关节疼痛的疾病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初起时常有咽峡炎、丹毒等感染病史。风湿热起病较急,且多见于青少年。风湿性关节炎可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并有发热、皮下结节和皮疹等表现。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二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血化验血沉加快,抗“O”滴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遗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遗留心脏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虽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早期症状多为关节疼痛、肿胀、发僵、活动不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遗留骨关节强直畸形。虽然少数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绝大多数病人无心脏症状,类风湿因子阳性。
提起肛门痛,大家多认为这一定是肛肠科的疾病,患者的第一选择也是去肛肠科就诊。来自江西的老徐就是这么一位肛门痛患者,因为这一“难言之隐”被困扰近3年时间。说起他的就诊经历,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从一次简单的腹泻开始,他的肛周、会阴区就出现疼痛不适,伴随了坠胀感、针刺感、挤压感。从江西本地医院开始看病,先后就诊于肛肠科、疼痛科、中医科,本地医院诊治无效后又先后去过武汉协和医院,北京301医院、肛肠科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众多知名医院。看过许多专家,也接受过各种药物及介入治疗,一度疼痛好转后症状再次出现。这给老徐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大压力。 其实老徐的肛门并没有什么器质性的病变,他得的这种疾病叫慢性肛门疼痛综合征。 提起这种疾病,很多老百姓都没有太多认识。它是一种病因并不明确,疼痛见于肛周或同时累及会阴区的慢性疼痛,病程一般超过半年,有的甚至达数年之久。它是广义慢性盆腔痛的一种类型。该病疼痛表现多样,如坠胀痛、针刺痛、烧灼痛、闷胀感、隐痛等。主要分功能性肛门痛与神经性病理性疼痛两大类,前者多与盆底肌肉功能紊乱有关,后者多与神经损伤或卡压有关。 该病的诊治需要从症状、查体、辅助检查、疼痛与精神评估等多方面入手。以老徐为例,其疼痛症状及查体结果对鉴别疾病类型极为重要。通过仔细问诊、检查可以与肛肠科常见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等区分,再通过影像学佐证即可确定诊断。疼痛及精神、睡眠等的系统性评估对于判断病情程度及决定治疗方案也很重要,许多慢性盆腔痛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灾难化表现等异常。因此,除了治疗疾病外,还需通过改善睡眠、改变认知、疏导情绪等进一步治疗。 老徐的治疗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我科疼痛团队系统、规范化的治疗理念。根据他的具体症状,先后采用了首次盆底局部注射+抗焦虑抑郁治疗,第二、三次盆底富血细胞血浆局部注射修复疗法,及长期行为认知治疗+盆底康复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案。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第二次治疗结束后患者自诉疼痛缓解80%。曾经跑遍全国多家医院、经过多种治疗方式均无明显效果,如今在许主任领导的疼痛团队帮助下为他找到了解决方法。像老徐这样饱受慢性盆腔痛折磨的许多患者也在我中心的系统治疗下获得了不错的疗效。 上图为我科开展的超声引导下盆底介入特色治疗示意图。
我们知道,盆底肌肉及其筋膜撑托盆腔脏器并封闭骨盆的出口,盆底肌肉松弛及损伤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出现尿失禁、脏器脱垂及盆底疼痛综合征,是慢性盆腔疼痛常见原因之一。1、盆底肌的构成①封闭骨性盆底的肌肉主要有(如图1所示):肛提肌(由髂骨尾骨肌、耻骨尾骨肌及耻骨直肠肌构成的肌群)闭孔肌(闭孔内肌和闭孔外肌)尾骨肌梨状肌会阴深、浅横肌②在直肠肛管周围还分布有肛门内、外括约肌,主要协助和控制排便(图2)。③有人建议把盆底的肌肉分为三层(图3):上层由前方的耻骨尾骨肌前部和后方的肛提肌板组成,具有支持盆底器官及开合尿道、肛门的双重作用;中层由肛门纵肌组成,包括肛门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该层肌肉连接上层和下层的肌肉;下层由会阴隔膜的肌肉,肛门外括约肌和后部肛板组成,是盆底肌肉的锚定层。以上这些肌肉相互协同,共同维持盆腔脏器(如子宫、膀胱、直肠等)的正常位置和功能,如控尿、控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 图1、盆底肌图2.直肠肛管周围肌肉(冠状面) 图3、三层盆底肌示意图2、盆底肌相关盆腔痛盆底肌相关盆腔痛是指由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或损伤等原因导致的盆腔区域疼痛。其可能的原因包括:盆底肌过度紧张、痉挛,盆底肌创伤(如分娩损伤、手术损伤等),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肥胖等),精神心理因素(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诱发或加重)等。患者主要表现为盆腔深部的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可在性生活、久坐、久站、体力活动等情况下加重。可能还伴有排尿、排便异常,如尿频、尿急、尿不尽、便秘等,以及性功能障碍等。对盆底肌相关盆腔痛的诊断需要综合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盆底功能评估等3、盆底肌相关盆腔痛的治疗盆底肌相关盆腔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①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可适当使用镇痛药物、抗惊厥、抗盆底肌痉挛及抗抑郁药物。②微创介入治疗:可在影像引导下干预盆底肌(图4)、骶神经、阴部神经或奇神经节等,改善盆底痉挛及疼痛 图4、经盆底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③物理治疗: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和耐力。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主要通过借助仪器设备,将盆底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为视觉或听觉等信号反馈给患者,使患者能直观地感知其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患者可以根据这些反馈信号,学习如何正确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从而达到训练盆底肌、改善盆底功能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具有非侵入性、相对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它常被用于治疗盆底肌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如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排便功能障碍等,同时也可用于产后盆底康复等。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按照治疗师的指导进行多次训练,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刺激促进盆底肌收缩和放松。磁刺激治疗,利用磁场作用改善盆底功能。④手法治疗:专业治疗师通过手法按摩、放松盆底肌及周围组织。⑤生活方式调整:避免久站、久坐、过度负重,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⑥心理治疗:对于因疼痛导致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⑦其他治疗:如针灸、康复锻炼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后制定。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合适的治疗建议和方案。您或家人朋友如被疼痛所困扰,欢迎到岳阳医院疼痛科就诊。科室专家出诊信息:许 华 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及疼痛诊疗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分会委员、脊柱内镜学组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专科分会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组长疼痛诊疗特色:1、慢性盆腔痛的诊断和综合治疗2、脊柱源性疼痛的诊断和介入治疗3、癌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综合诊治专家门诊:周一上午;特需门诊:周四下午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伏案工作、低头刷手机族不断增加,天气炎热时在空调间遭受风寒湿的侵袭,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一、颈椎病的分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及颈椎间盘退变并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如肌肉、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酸胀疼痛、僵硬不适感,伴有颈部弹响,反复发作的落枕多属于此类型。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大多为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学习后出现症状。2)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与神经根分布区域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如枕部肩颈背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等,查体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如头旋转时眩晕、颞枕部跳动样头痛、视物模糊、耳鸣耳聋、失眠健忘、甚至在头颈转动时出现猝倒等。由于椎动脉有交感神经纤维围绕,也会出现交感神经受累后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表现如胃肠道、心血管症状等。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较复杂,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它类型颈椎病也常常同时存在交感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包括头痛头晕、头部麻木感等头部症状,胸闷、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心脏症状,视物模糊、眼球酸胀、咽喉不适异物感、鼻炎、牙痛等五官症状,以及肢体发冷、疼痛麻木、多汗或少汗、血压异常等。5)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较前几种类型低,但症状严重,临床可出现下肢无力、双腿发软踩棉花感,或症状由上肢开始再延及下肢,后期出现尿急、便秘并逐渐引起尿储留或大小便失禁,MRI影像学检查可见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脊髓受压表现。6)混合型颈椎病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同时出现,临床上此型最多见。二、颈椎病的病因1、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颈椎间盘退变后颈椎间隙逐渐变窄,周围软组织相对松弛,出现椎体滑移、骨赘形成、椎间关节错位。2、慢性劳损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的活动如颈部长期不良姿势、不良睡眠体位、不适当的体育锻炼均可导致颈部软组织出现慢性劳损。3、头颈部外伤外伤可导致急性椎间盘突出、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损伤等。4、局部受寒颈部受寒后肌肉收缩不协调可诱发颈椎病。三、颈椎病的治疗主要通过保守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去除炎症介质及退变椎间盘对颈椎周围组织的刺激和压迫。1、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神经营养药物及骨骼肌松弛药联合使用。2)物理治疗:冲击波、热疗、电疗等治疗方法,能改善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消除炎症水肿。其中冲击波治疗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无创体外松解方法,一般4-5次一个疗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颈椎病。3)头颈牵引:以安全、有效为前提,强调小重量、长时间、缓慢、持续的原则,需注意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方法,否则有可能发生意外。4)按摩:通过对患者颈肩背部肌肉适度按摩,达到松弛肌肉改善血供的目的。但手法治疗颈椎病(特别是旋转手法)有造成脊髓损伤的风险,应谨慎应用。2、微创介入治疗1)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颈源性眩晕疗效较好;颈椎神经后支阻滞常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颈椎间孔神经根注射主要在受压神经根周围注射消炎镇痛药,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2)臭氧溶核术臭氧具有强大的氧化功能,可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消除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将细针穿刺到颈椎间盘,注射少量臭氧使椎间盘髓核组织脱水萎缩,从而达到使椎间盘减压的目的。3)经皮椎间盘射频热凝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精准穿刺到椎间盘髓核突出的靶点部位,通过输出超高频的无线电磁波和能量,使局部组织产生一定的温度,继而形成热凝固,从而使突出的髓核变性凝固体积缩小,同时神经根压迫症状得到减轻或消失,该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可避免外科手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四、颈椎病的预防合乎生理要求的生活和工作体位是防治颈椎病的基本前提,应避免高枕、长时间低头等不良习惯。1)保持良好的坐姿很重要。根据人体工效学分析,伏案办公时,坐姿应保持颈部直立,与显示器保持15-20度视角,选择合适高度的桌子放置电脑。2)避免长期伏案低头姿势。工作中应采取交替性工作姿势,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可间隔半小时或一小时活动身体、做一做颈椎操。3)选择合适的枕头。由于颈椎有正常的生理曲度,枕头应枕在颈部而非头部,使睡眠状态时脊柱处于一条直线上,从而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紧张。枕头的高低因人而异,一般约与个人拳头等高即可。4)注意颈部保暖天气冷、夜间睡眠时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天气炎热在空调房间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颈部。5)加强颈肩部肌肉锻炼平时注意适当锻炼增强颈肩部肌肉力量,可以保护颈椎关节避免骨关节损伤。(详细介绍请关注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李彩霞医生的好大夫科普号)
50岁的张阿姨自从去年12月份感染新冠病毒后开始出现难以忍受的胸背部疼痛,这种持续性钝痛让她整日如坐针毡,并严重影响睡眠,即使服用安眠药也会经常痛醒。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消瘦了十几斤,家人担心她患了不治之症,到医院开了各种化验和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只是血的化验结果有一些炎症指标较正常稍高,医生给她开了消炎镇痛药并外用止痛膏药,但效果欠佳,张阿姨怀疑自己得了一种治不好的怪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疼痛科就诊,原来她这种奇怪的疼痛与新冠有关,经过住院治疗后疼痛很快得到明显缓解,张阿姨感慨说新冠病毒真不可小觑,感染后还会引起这么严重的疼痛问题。据统计,新冠病毒急性感染后约50%患者存在疲劳、疼痛、睡眠障碍、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长达一年时间,即新冠后遗症,也被称为长新冠(long-covid),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在新冠感染后3个月依然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并且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疼痛作为长新冠的五个重要特征之一,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终身残疾。新冠感染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目前尚不清楚。研究发现新冠感染后慢性疼痛可能与长期炎症引起的全身免疫细胞过度活化、病毒毒性、高凝状态导致微血管损伤以及心理因素等有关。细胞因子风暴不仅激活胶质细胞,造成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且也累及周围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组织。由于肌肉和神经组织都可表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具有神经亲和力,易于和病毒结合,导致肌肉和神经损伤,从而引起疼痛。长新冠疼痛主要表现为肌痛、疲劳、关节痛、血管性疼痛、神经痛和重症监护后综合症。自新冠疫情以来,新冠病毒感染者及疫苗接种者出现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神经痛、全身不适的疲劳综合征等越来越多。既往存在慢性疼痛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新冠感染后慢性疼痛,高龄、肥胖、女性是导致长新冠的危险因素。焦虑、抑郁、恐惧、创伤后应激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新冠感染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此外,较长的病程如长期低水平的全身炎症也可能与新冠感染后的长期疼痛有关。新冠感染后慢性疼痛可导致患者生理、心理功能失调,对心血管、呼吸、免疫、内分泌等均有较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新冠病毒几乎可以影响人体所有器官和系统,所以感染后可出现多种疼痛类型,如影响神经系统可致头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影响消化系统可致腹痛、内脏疼痛,影响肌肉骨骼系统可致肌痛、骨痛或关节痛以及影响心血管系统可致胸痛。伤害性疼痛可能是新冠感染后慢性疼痛的主要表型,表现为在身体的局部区域如颈、肩、肘、膝、髋等部位出现疼痛症状。新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或原有神经病理疼痛加重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也是新冠感染后的常见疼痛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导致的新发慢性疼痛或原有慢性疼痛的加重作为长新冠的主要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心理等均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新冠相关疼痛需引起重视,及时诊断并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治疗需结合具体的临床分型、发病机制、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若患者出现以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等中枢敏化为特征的广泛性疼痛表现,同时存在睡眠障碍、疲劳、认知情绪障碍等症状,这种类型的疼痛较其他新冠相关疼痛类型更难治疗,往往需要更细致的多模式治疗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六十岁的张老师从学校退休后一直热心参加小区志愿者服务,是小区的活跃分子,疫情期间参加了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然而,最近张老师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右膝关节越来越痛,以至于影响他上下楼梯。张老师家住五楼,没有电梯,膝关节疼痛导致他无法下楼,更甭提参加志愿者活动了。到医院检查膝关节,结果拍片查出他的膝关节存在严重骨关节炎及半月板损伤,骨科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张老师害怕做手术,希望通过保守治疗缓解膝关节疼痛。于是,他来到疼痛科就诊,住院行微创介入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原来,疼痛科有不少治疗膝关节疼痛的好办法,既不用吃药也不用开刀。到底是什么妙招让张老师摆脱膝关节疼痛之苦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膝关节痛的原因。外伤、感染、类风关、痛风等均可引起膝关节疼痛,比如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撕裂、膝关节滑囊炎、髌腱炎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后也会出现膝盖疼痛、晨起关节僵硬、膝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X线检查发现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骨赘形成伴关节积液,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即膝骨关节炎。超重或肥胖增加膝关节压力、加速关节破坏导致骨关节炎的风险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缺乏力量和柔韧性也会增加膝盖损伤风险。目前临床上治疗膝关节疼痛的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口服或外用消炎镇痛药、使用氨基葡萄糖等补充营养剂等。然而,不少患者并存其他内科疾病或因药物副作用不能长期使用镇痛药物治疗。疼痛科除了采用透明质酸钠或己丁糖膝关节腔注射以润滑关节减轻疼痛外,膝关节神经射频热凝是安全性高、疗效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这也是让张老师摆脱膝关节疼痛之苦的妙招。什么是膝关节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超声精准引导下将射频针穿刺到支配膝关节感觉的神经周围,对这些神经加热消融,阻断疼痛信号向上级神经元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图一)。这是一种微创保守治疗方法,创伤很小、仅两到三个针眼;疗效确切、绝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且疗效可持续半年到一年时间(图二)。同时,这项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对于膝关节疼痛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均可行膝关节射频治疗,其中包括膝关节置换术后仍存在膝盖痛的患者。当然,患者经过治疗疼痛缓解后的居家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肥胖患者建议减肥、控制体重;坚持锻炼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大腿前部和后部的肌肉有助于支撑膝盖;选择合适的运动如平地慢走、游泳,使肌肉得到锻炼的同时不会导致膝关节过度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