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疾病,据第十五届世界心律失常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心律失常患者约有两千万人,心动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极易导致猝死。成人正常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心动过缓患者的基础心率一般在 50次/分左右,低于40次/分将非常危险。当患者心动过缓不能逆转时,心脏起搏器是目前国际公认治疗心动过缓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国人却对于心动过缓危害还未树立正确认知,理解误区广泛存在。
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为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简称高血同(homocysteine,Hcy≥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等在一项6城市(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哈尔滨、西安)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约占75%(男性占91%,女性占60%) 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有:(1)遗传因素,(2)饮食,高钠低钾膳食有关,(3)精神应激,长期处于紧张、高压状态,(4)肥胖,(5)口服避孕药等。引起Hcy升高的原因主要有:(1)维生素B6、B12与叶酸摄入不足,尤以叶酸摄入不足导致的同型半胱氨酸生物合成代谢中蛋氨酸循环障碍密切相关;(2)与遗传基因有关,研究证实MTHFRC677TTT基因型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CT/CC基因型的两倍 ;(3)富含蛋氨酸蛋白饮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以血Hcy水平增高为特点,是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外周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阻塞及血栓形成的发生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证据发现Hcy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血管结构发生改变等,导致血管功能紊乱 。2010年美国学者对有关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血管功能紊乱主要通过两条途径:第一条为升高血压;第二条为损害内皮NO源性血管舒张活性。另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高血压的学说还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增加有关。H型高血压临床危险性H型高血压即是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二者协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产生1+1>2的效应。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证明,“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存在高血压的患者高出约5倍,较正常人高出25-30倍。该研究还确证了“H型”高血压患者的两种危险因素——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导致心血管事件上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在男性约增加12倍风险,在女性达28倍,而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不明显。大量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呈正相关,与高血压一样,无明确分界值。同型半胱氨酸的高低对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大于冠心病。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一项研究同样表明,脑卒中患者Hcy水平显著升高,高Hcy人群脑卒中风险增加87%(OR=1.87;95%CI;1.58-2.22)。高Hcy的危害已经被广泛认可并列入脑卒中防治指南中。H型高血压专害中国人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在我国人群血压升高导致卒中发病的强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与西方人群相比,我国人群的Hcy水平较高,男性Hcy平均水平高于女性。我国人群Hcy水平较高具有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人群的MTHFR677TT基因型的携带率约为25%,远高于西方国家10%-16%的水平。TT基因型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高,叶酸水平低。荟萃分析同样表明,MTHFRC677TTT基因型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OR1.50;95%CI:1.23-1.84)。其次,食物中的叶酸摄取主要是通过水果和绿色蔬菜,但是我国饮食的特点是富含叶酸食物摄入量少,且习惯把蔬菜等食品烹调后食用,使大量的叶酸遭到破坏。因此,中国人群特别是高血压人群是高Hcy血症的高发人群,在脑卒中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干预价值。据Wei JW全球健康研究所在我国2006-2007年期间,在48家三级医院和14家二级医院5255名脑卒中患者调查结果的报告,平均每位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是11216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居民平均年收薪酬的一半以上。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报告,脑卒中给我国每年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达400亿元以上。慢病发病年龄的提前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不仅脑卒中防控的形势更加严峻,而且它的经济负担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社会的投入、家庭承受能力所难以应对的。每年大量脑卒中患者的发生和复发也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脑卒中是可预防、可干预的一类疾病,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约可以减少72%的脑卒中发生。H型高血压治疗方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在评估危险因素指标中增加了对同型半胱氨酸血浆水平的测定,并规定≥10u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独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控制及管理血压的同时,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即是否有效降低Hcy。有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每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3umol/L,即可降低冠心病风险11%,降低卒中风险19% 。控制H型高血压关键在于降低血压并降低Hcy,改善生活方式及积极药物治疗是关键。H型高血压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适当控制富含蛋氨酸蛋白饮食,补充富含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例如:猕猴桃、菠菜、黄豆等。H型高血压药物治疗为进一步明确补充降低Hcy对预防脑卒中的效果,一项共纳入16000多例受试者(多伴有心、脑、肾损伤、糖尿病或多重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表明,服用叶酸超过36个月(RR=0.71;95%CI:0.57-0.87)和Hcy降低超过20%(RR=0.77;95%CI:0.63-0.94)的人群中更为显著。一项大规模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研究WAFACS证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和补充叶酸在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CEI+叶酸治疗组RR=0.81,非ACEI+叶酸治疗组:RR=1.15,P=0.03)。末见其他降压药有类似协同作用。服用叶酸日剂量0.8mg可以达到降低Hcy最佳效应。0.2mg,0.4mg,0.8mg,1.0mg/d叶酸剂量组中,0.8mg/d叶酸剂量具有最佳的降低Hcy疗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以经典ACEI依那普利与0.8mg叶酸为基础组方。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等在中国6个研究中心的RCT临床验证,依那普利叶酸片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降低Hcy安全、有效。李建平教授等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Hcy>10umol/L)患者疗效最佳,这表明依那普利叶酸片是H型高血压患者的最佳选择和基础用药。中国高血压的防治重点应该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指南中明确指出:我国高血压人群伴有HHCY*比例较高 75%属H型高血压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HHCY*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血管事件风险,指导高血压高危分层管理HHCY*检测具有临床诊断、筛查和防治干预价值的界值是≥10μmol/L采用多效固定复方制剂“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具有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优效性H型高血压治疗误区改变饮食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吗Hcy是人体必须氨基酸——蛋氨酸代谢中不断产生的中间产物;Hcy升高可能因为环境因素(不良的饮食结构及习惯)或者基因因素(MTHFR限速酶活性下降使Hcy代谢异常),因此改变饮食减少富含蛋氨酸食物的摄入,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有益降Hcy。但是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每天从食物、饮料、药物等外源性物质中获得来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含叶酸的食物很多,但由于天然的叶酸极不稳定,易受阳光、加热的影响而发生氧化,所以人体真正能从食物中获得的叶酸并不多。专家观点:控制Hcy水平,行为改变要先行,药物治疗是关键。是否所有的叶酸都可以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上市的叶酸有0.4mg,5mg两种规格,0.4mg小剂量叶酸片,在2000版药典用法用量中明确为“预防用药”,主要用作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初发和再发,而且能够起到预防孕妇贫血、重度妊娠反应、自然流产和促进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预防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作用。5mg为“治疗用药”,主要用作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0.8mg是唯一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用于治疗伴有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的药物。高血压患者应走出不愿意服药、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的误区,积极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服药"三不"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愿意服药;二是不规律服药,不遵医嘱,一味地根据广告和别人的用药经验服药;三是不管血压升高程度,自己凭感觉服药,感觉不难受不吃药。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定到医院查找病因,检查有无糖尿病、心肾损害或相关疾病,并按规律服药,平稳降压。特别重要的是,高血压“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立即开始药物治疗,H型高血压作为特别危害中国人的高危类型,必须最大程度地对高血压本身和相关的、能够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我市在控制H型高血压病方面所做的努力目前全市全部市直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均开设H型高血压专属门诊, H型高血压用药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盒补助3盒,而且血压控制不好的患者如需联合用药,经医师处方后,氢氯噻嗪、氨氯地平是免费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13号诊室。目前我们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正开展关于H型高血压精准医学方面的筛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然而,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趋势。得益于60-8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努力,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和改进心肌梗死的治疗。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为94.96/10万,农村为71.27/10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冠心病的发作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有关。1.症状(1)典型胸痛 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胸痛也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由冠脉痉挛所致,也称变异型心绞痛。如胸痛性质发生变化,如新近出现的进行性胸痛,痛阈逐步下降,以至稍事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甚至休息或熟睡时亦可发作。疼痛逐渐加剧、变频,持续时间延长,祛除诱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此时往往怀疑不稳定心绞痛。心绞痛的分级:国际上一般采用CCSC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分级法。Ⅰ级:日常活动,如步行,爬梯,无心绞痛发作。Ⅱ级:日常活动因心绞痛而轻度受限。Ⅲ级:日常活动因心绞痛发作而明显受限。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可导致心绞痛发作。发生心肌梗死时胸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常常超过半小时),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并可有恶心、呕吐、出汗、发热,甚至发绀、血压下降、休克、心衰。(2)需要注意 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仅仅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悸或乏力,或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某些患者可能没有疼痛,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3)猝死 约有1/3的患者首次发作冠心病表现为猝死。(4)其他 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出汗、惊恐、恶心、呕吐等。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出现2.体征心绞痛患者未发作时无特殊。患者可出现心音减弱,心包摩擦音。并发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者,可于相应部位听到杂音。心律失常时听诊心律不规则。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检查1.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患者症状发作时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还能够发现心律失常。不发作时多数无特异性。2.心电图负荷试验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对于安静状态下无症状或症状很短难以捕捉的患者,可以通过运动或药物增加心脏的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记录到ST-T的变化而证实心肌缺血的存在。运动负荷试验最常用,结果阳性为异常。但是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禁忌。3.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分析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观记录到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心电图的变化,如一过性心肌缺血导致的ST-T变化等。无创、方便,患者容易接受。4.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以及某些患者不能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则可提高检出率。5.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是,其准确性与超声检查者的经验关系密切。6.血液学检查通常需要采血测定血脂、血糖等指标,评估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中以心肌肌钙蛋白为主。7.冠状动脉CT多层螺旋CT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是一项无创、低危、快速的检查方法,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和随访手段。适用于:①不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核素心肌灌注等辅助检查不能确诊。②冠心病低风险患者的诊断。③可疑冠心病,但不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④无症状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筛查。⑤已知冠心病或介入及手术治疗后的随访。8.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技术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可以更好的观察血管腔和血管壁的变化。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典型的临床症状,再结合辅助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或冠脉阻塞的证据,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判定是否有心肌坏死。发现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常规心电图和心电图负荷试验、核素心肌显像。有创性检查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等。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不能完全否定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冠心病的治疗包括:①生活习惯改变: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②药物治疗: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减轻心肌氧耗(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调脂药);③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后也要坚持长期的标准药物治疗。对同一病人来说,处于疾病的某一个阶段时可用药物理想地控制,而在另一阶段时单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要将药物与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合用。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作为复杂病变的亚组占日常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总量的15%~20%。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目前已成为分叉病变PCI的常规手段,这源自于与裸金属支架相比,DES优越的造影和临床结果。技术的改良包括应用高压后扩张、对吻扩张,血管内超声指导等,筛选适合的病变采用双支架术治疗和主干单支架术后,暂缓对造影结果欠佳单无显著功能学意义的分支处理,反而会导致更好的结果,甚至于与非分叉病变的疗效相似。 使用DES的介入治疗分叉病变曾被认为是支架内血栓(stent thrombosis, ST)的预测因子。然而,现有报道ST率还是低的,且独立于治疗技术。因此,鉴于越来越多的复杂病变成功接受PCI治疗。当代的随机研究显示就临床和造影结果而言,与主干置入支架,必要时分支支架术相比,常规主干和分支都置入支架并无获益。所以,目前必要时分支支架策略是首选策略;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将更为复杂的双支架技术作为意向性治疗策略是必要的。
转发(节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发表者:姚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简称室上速,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得了这种病的患者可能会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突然感觉心跳加速(心跳每分钟大都超过150次),持续一段时间(短的数秒,长的可达数小时)之后心跳又突然转为正常。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室上速这种病呢?产生室上速的病因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先天发育时心脏里面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多长了一丝肌肉(可能还不到头发丝那么粗),打个通俗的比方,就好像多了根电线导致短路一样。这种多余的肌肉我们叫它房室旁路,简称旁路。虽然先天就有旁路,但绝大多数人很长时间都不会发作心动过速,只有少部分人平时做心电图会发现旁路存在的证据,医学上称为预激综合症。第二种情况就是在正常的控制心跳的关键组织--房室结的区域产生两条性能明显不同的路径,形成房室结双径路。这种情况往往在中年以后比较多见,大多和后天老化有关,当然也有部分先天因素。无论是有房室旁路还是有房室结双径路,患者可能在很多年都不会发作室上速,或者很长时间才发作一次。这主要是因为,光有旁路或者双径路只是具备发病的一个条件,要发病还需要一个诱因--早搏!无论是房性还是室性早搏都可能引起室上速发作。而年纪越大越容易出现早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室上速发作越来越频繁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室上速是良性的疾病,不会导致死亡,但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身体虚弱、心功能不全或者怀孕的情况下,室上速发作起来可能会麻烦一些。发病时,患者可以通过憋气、手指刺激咽喉部导致干呕、跳跃等动作来终止。也可以按压眼球或者按摩颈部,但这两种方法如果操作不当的话有可能导致视网膜剥离甚至晕厥,一般最好不要采用。如果你感觉突然心跳很快,应该自己数脉搏或者心跳一分钟,看看有多少次,同时尽快到附近医院做心电图,就可以确诊。如果证实是室上速,医生一般会给你注射药物终止它。偶尔也会用食管刺激来终止。得了室上速,药物只能临时控制一下。要根除此病,必须靠导管消融。许多室上速患者对自己的消融手术充满担心, 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实上,室上速的消融是所有从事导管消融的医生的入门手术,相当于普外科的阑尾手术。一般的三级医院都能完成。手术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术中患者和医生之间还可以交谈甚至互相开玩笑放松放松,医生只需要在患者的颈部,还有大腿根部穿刺几次,放入手术器械到心脏内,经过检查找到旁路或者证实是双径路,即可通过发放射频或者冷冻能量把病灶破坏。一次手术的成功率一般都在95%以上,高水平的专科医院基本接近100%。即使是靠近房室结-希氏束的旁路或者双径路,有经验的医生绝大多数也都可以安全地消融成功,只有极少数右侧外膜旁路可能消融失败,左侧的外膜旁路也比较容易成功。当然,个别患者可能因为特殊原因需要消融2次,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对于室上速的消融手术,一般医生完成一台室上速的消融可能耗时1-2小时。费用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的一次性使用耗材的政策,目前一般应该在2-3万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