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礼来研发的首个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Tizepatide被FDA获批。本团队拟在今年陆续开展一周一次注射用tizepatide降糖、减重系列研究,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者将进入围期40周的用药观察中来,而单纯肥胖人士可进入长达5年的用药治疗中,详细信息可电询17896216492
胰岛素不降糖为哪般?链接:https://www.xinpianchang.com/a12170316?from=share&channel=wx&type=URL&xpcApp=xpc|访问密码:yzy7链接打不开可扫码
误区1:过于依赖药物,忽视了非药物治疗有些糖友说“平常很注意服药,按时按量,可是我的血糖还是不稳定,怎么回事?”,其实这就陷入了一种误区。 治疗糖尿病需要多方面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健康教育等,“五驾马车”缺一不可,饮食和运动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 误区2:药物漏服后随意补服生活当中,糖友常出现忘记服药的情况,通常会及时补服。殊不知,不用的降糖药,漏服后补救措施是有区别的,要根据药物种类、耽误的时间、进餐多少、血糖控制情况等来定。 误区3:频繁换药药效的发挥需要一个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有些药物的药效才会逐渐显现。许多糖友急于求成,如果服药几天,血糖状况不好,就认为药物无效,急于换药,这是不合理的。 误区4:用药盲目跟风有些糖友看到别人服用的药物效果好,就换成一样的药物。所谓“好药”就是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适合自己,有时非但无效,甚至有害。在糖友圈就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有的糖友血糖控制很好,就会问吃的什么药啊,也想自己去用这个药试试。 殊不知每位糖友的身体状态并不完全相同,如体型、胰岛功能、血糖、肝肾功能等,因此糖友用药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误区5:只吃药,不复查部分糖友认为检查太麻烦,不愿意复查。觉得自己一直在坚持治疗,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这些想法是不可取的! 定期复查,相关的检查结果是医生观察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的依据,只吃药不复查,身体的一些变化不能被及时发现,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降糖药物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愿各位糖友在服用药物的同时,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并做好血糖监测,相信大家都能够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高糖果汁不能喝!果汁大多添加了大量的糖、甜味剂、酸味料、香料等成分,所以,高糖果汁饮料,糖友们还是不喝为妙。 建议大家选择“代水果”蔬菜榨汁,比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这些“代水果”每100克含糖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热量极少,即使多喝些,也不用担心血糖升高太多。 蔬菜汁蔬菜汁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具有抗氧化、补充膳食纤维等作用,而且含糖量低,是值得糖友们选择的很好的饮料形式。 含乳饮料(蛋白饮料)牛奶、酸奶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饮料,它们富含蛋白质、钙等多种营养成分,但糖友们在饮用时千万不要加糖。 对伴有高血脂或肾功能不全的糖友来说,最好喝脱脂奶。 建议糖友们尽量不要喝只含有少量乳成分(一般乳成分占5%左右)的饮料,这些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糖、酸,营养价值低于牛奶和酸奶,这类饮料的作用只是解渴,且有大幅升高血糖的风险。 植物蛋白饮料植物蛋白饮料 植物蛋白饮料是以植物的果仁、果肉(如花生、杏仁、核桃仁、椰子等)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的乳状饮料,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蛋白饮料包括豆奶、杏仁露、核桃露、花生露等。 与牛奶相比,豆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且不含胆固醇。此外,豆奶中还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铁的含量较高,但钙的含量较低。豆奶适合中年肥胖者饮用。 杏仁饮料具有润肺的作用,核桃饮料因含有磷脂而有一定的健脑作用。注意:伴肾功能不全的糖友,最好少喝植物蛋白饮料。 茶叶饮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糖友们可以喝茶,喝茶不但有利于补充水分,还能提神、健脑、利尿、降压、降脂。但是,睡前不要喝浓茶,否则会影响睡眠。 咖啡糖友们可以少量喝一些咖啡,也可以将咖啡作为加餐饮用。但是,糖友喝咖啡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因为咖啡所含热量较高。不要加糖! 运动饮料运动饮料一般都添加了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对运动中的能量供给和运动后的体力恢复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运动饮料往往会引起短暂的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减量饮用或不饮用。 本文系许静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孕前糖尿病(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GDM)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 mellitus, GDM)。 PGDM可能在孕前已确诊或在妊娠期首次被诊断。符合以下2项中任意一项者,可确诊为PGDM。 1、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 2、妊娠前未进行过血糖检查的孕妇,尤其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者,首次产前检查时需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妊娠期血糖升高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应诊断为PGDM。 (1)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7.0 mmol/L(126 mg/d1)。 (2) 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tolerance test,OGTT)服糖后2 h血糖≥11.1 mmol/L(200 mg/d1)。 (3)伴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同时随机血糖>111.1mmol/L(200 mg/d1)。 (4)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HbAlc)>6.5%(采用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项目标化的方法,但不推荐妊娠期常规用 HbAlc进行糖尿病筛查。 GDM指妊娠期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妊娠期首次发现且血糖升高已经达到糖尿病标准,应将其诊断为PGDM而非GDM。 GDM诊断方法和标准如下:1、推荐医疗机构对所有尚未被诊断为PGDM或GDM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以及28周后首次就诊时行OGTT。 2、75 g OGTT方法:OGTT前禁食至少8 h,试验前连续3 d正常饮食,即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 g,检查期间静坐、禁烟。检查时,5min内口服含75 g葡萄糖的液体300 ml,分别抽取孕妇服糖前及服糖后1、2 h的静脉血(从开始饮用葡萄糖水计算时间),测定血糖水平。 75 g OGTT的诊断标准:正常人群在服糖前、服糖后1h、2h,3项血糖值应分别低于5.1、10.0、8.5mmol/L(92、180、153mg/d1)。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GDM。
三餐如何分配对于糖友来说,是否规律进食将直接影响血糖情况。为了减轻进餐后胰腺的负担,建议将每日需要的主食量分多次摄入,提倡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的饮食方式 三餐如何分配三餐怎么分配?糖友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灵活安排,如早餐占总量的1/5、午餐占2/5、晚餐占2/5,或者早餐占1/3、午餐占1/3、晚餐占1/3。如果食量小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晚上不吃主食,即早餐1/2、中餐1/2,或早上2/5、晚餐3/5。 若主食量全天超过300克(6两),多分几次摄取。也就是说,每餐主食低于100克(2两),在两餐之间再适当加餐,对血糖的控制很有帮助! 每顿饭怎么吃,加餐吃什么?主餐每顿建议二两以内。主食(指的是米、面、馒头等)与菜品的比例建议1:1或4:5,可以吃肉,但是保证一口肉三口青菜(鱼肉蛋要吃,单是要和青菜搭配),不用预混胰岛素的糖友可以选择晚上不吃主食,因为人的代谢晚上最慢,晚上吃的越少越好,但也不要饿的睡不着觉。 每天加餐2-3次,加餐时间可选择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建议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特别注意是血糖控制的好的情况)上午可以加少量水果或坚果。下午可以喝一杯蔬菜汁。晚上一定不要吃水果和坚果,上午吃最好,糖类和脂肪类晚上营养吸收不好,还会变成身体负担。
改善压力的方法 自我调节压力会引发多种疾病,如银屑病、肠易激综合征等。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压力也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不管生活方式有多健康。研究表明,与承压水平最低的人相比,在较大压力下工作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高出45%。这是对5000名男女参与者进行了为期13年的追踪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糖友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对压力的反应与健康者不同。其研究团队对420名成年人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从应激事件中恢复过来。应激事件使人压力骤然增大,引起血压、血糖升高,心率加快等反应,健康人只需90分钟就能降到正常,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90分钟后还未恢复。 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皮质醇含量较高,这可能是他们更容易受到压力影响的原因。很多病人和内分泌医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压力增加,血糖就会产生波动,如果心情不好、睡眠差,血糖很难平稳。 改善压力的方法 自我调节1、为糖尿病管理设立几个小目标。患者应当设立3~4个具体、易完成的目标。例如,亲手制作健康的工作午餐,提前测出每份食物的淀粉含量,每天3次定时测血糖,坚持每天锻炼30分钟等。目标明确能增加患者的自我掌控感。 2、定期和医生交流。不要错过每一次复查,它是你与医生交流病情的重要机会。去医院之前,写下想提的问题,以免忘记。 3、将锻炼分解。如果找不到充足的时间锻炼,可以将每天的锻炼分解。例如每餐之后散步10分钟,这样就能达到每天锻炼30分钟的目的了。 4、每天按时睡觉。每晚都保证6~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缓解压力。
文章来源于医学界内分泌频道,由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王建华主任医师编写。“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概念及意义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饮水除外)8-12小时以上,于次日清晨早餐前测得的血糖。 空腹血糖受进食、应激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它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对于用药的糖友来说,空腹血糖还可以辅助判断头天晚上的药量是否合适。 2、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是指从进餐后血糖开始上升算起,一直到血糖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这一时间段内的血糖。临床通常用“餐后2小时血糖”来代表餐后血糖。 正常人进餐后0.5-1小时,血糖可达到高峰,2小时后回落至进餐前水平,血糖升幅很少超过2.2-3.3 mmol/L。 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饮食的质与量、胃肠道吸收功能、运动因素、餐前用药情况及自身胰岛功能等。 两者均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两个重要指标,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均可诊断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机体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尚能满足空腹状态下糖代谢的需要,因此空腹血糖往往正常;而进餐以后,由于胰岛功能不足,不能分泌足够多的胰岛素,出现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如果仅凭“空腹血糖”来诊断糖尿病,将会遗漏一些早期的糖尿病患者。 两者均为监测病情的重要指标 许多患者往往只测空腹血糖,而不太注重餐后血糖,总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好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一天当中,机体血糖总在不停地变化,空腹血糖控制的好并不能代表餐后血糖也控制得好,所以,血糖监测应该全天候。 如果只测空腹血糖,不测餐后血糖,很难掌握全天血糖变化的全貌,也无法了解治疗是否到位,选用的药物是否合理。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是更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 两者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有别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国际公认的评价糖尿病控制好坏的金标准,而HbA1c同时受空腹及餐后血糖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HbA1c为7.3%-8.4%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体相当,各占50%。 当HbA1c>8.5%时,空腹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于餐后血糖,而且随着HbA1c的升高,空腹血糖对HbA1c的影响也会增大。 当HbA1c<7.3%时,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于空腹血糖。也就是说,此时血糖的升高主要取决于餐后血糖。 此外,研究证明,餐后血糖升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餐后血糖将更有利于HbA1c控制达标,使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更好得保护,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两者的关系:水涨船高,水落船低 一天当中,机体大约有1/3的时间处于空腹状态,其余2/3的时间处于餐后状态。餐后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并随空腹血糖的变化而变化,餐后血糖是在空腹血糖基础上的“水涨船高”。 如果能先把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水平,餐后血糖就比较容易控制;如果空腹血糖水平很高,餐后血糖达标就比较困难。只有将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控制好了,才有望使HbA1c控制达标(<6.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监测与控制都很重要,皆不可忽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血糖的全面达标,从而大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人体内血糖的变化,与季节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夏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处于较低水平。如果此时仍按照以往降糖方式用药治疗,出现低血糖的风险就会升高,如果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可能会更为凶险。 夏季血糖水平较低的原因 1,夏天人体内对抗寒冷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敏感性增高,胰岛素的作用可以更充分地发挥; 2,夏天天气闷热,食欲减退,进食减少,同时出汗多,热量消耗大; 3,室外活动增多,活动量较大,代谢加强,对血糖的利用增加等。 那么,应该如何科学识别和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呢? 怎样识别低血糖? 低血糖的发生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心慌、手抖、焦虑、出汗和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系统(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等);有些患者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低血糖的分类 (1)严重低血糖:需要他人帮助,常有意识障碍; (2)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检测血糖(称可疑症状性低血糖),也应及时处理。 (3)无症状低血糖:血糖≤3.9mmol/L,但无低血糖症状; (4)夜间低血糖: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更应因其重视。 有哪些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 降糖药物中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或补充胰岛素的药物等均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如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等。 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物如阿卡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剂和二甲双胍等药物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应用新型药物如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等DPP-4抑制剂和利拉鲁肽等GLP-1受体激动剂时,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临床研究显示,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因而对糖尿病患者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避免可能诱因,积极预防应对 需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应观察是否是药物过量导致,应谨慎调整剂量; (2)运动量增加:服药期间运动量增加时,应额外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食,如进餐量减少则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 (4)糖尿病患者应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食品,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食用; (5)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另外,高温天气里,糖尿病患者更应随时监测血糖、尿糖,依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尽量使血糖保持平衡,将血糖有效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的水平。 本文系许静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