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的文章,说的是20年前如果做了近视手术,现在怎么样了?文章肯定了主流手术方式的效果,也指出了当时一些手术方式有可能带来的问题。不过,大家更关心的是,我现在做了近视手术,20年后会怎么样?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区分几种近视手术方式,因为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能患者将来的发展和转归可能有所不同。当前,近视手术主要有三大主流方式,第一种就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 EK, TPRK),第二种是飞秒激光微透镜取出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全飞秒”SMILE,第三种,就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这三种手术方式,在今天,乃至将来20年,可能都将会是近视手术的主角。尽管在目前,每一种手术方式都宣称自己是最好的手术方式。比如,准分子激光手术主打个性化,“全飞秒”smile主打微创小切口,ICL主打可逆。并且,在商家的推销下,都在极力扩大自己手术的适应症,希望自己可以一统天下。但是可以吗?一统天下的问题暂且不谈,我们说说20年后的事情。理论上讲,这三种手术方式在掌握好适应症的情况下,在矫正近视,摘掉眼镜方面,都是非常安全和有效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手术,都可以让你摘掉眼镜,并维持良好视力很多年。但是,20年后呢?先说共性的问题,20年后,即使是二十岁时做手术的年轻小伙子大姑娘,都已经步入不惑之年。而这时候,衰老已经悄悄来临。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你会发现,看手机越来越吃力,而不得不把手机的字体调到大一点,背景亮度亮一点。吃饭的时候,发现端起饭碗,会突然发现看不清眼前的米粒。搬起脚指头剪指甲的时候,会发现开始看不清了。没错,你老花了。近视手术让你摘掉了眼镜,也给与了你如正常人一样的老花曲线。这时候,也许你们远视力还不错,但是近视力已经开始衰减。20年后,有些人可能已经开始出现白内障,甚至有的人发生青光眼,还有的人发生眼底血管病变。但是,这不是近视手术带来的,和你们相同年龄,当年没有手术的同龄人,也一样在悄悄的发生这些病变。但是,做这几种手术方式的患者之间,会有区别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做手术的人群里,行ICL手术的患者,发生白内障,或者青光眼,甚至眼底病变的几率,似乎要更大一些。这是为什么呢?ICL手术由于往眼内植入了一枚晶体,而这枚微小的晶体位于狭小的眼内后房内,具体在于虹膜之后,透明晶状体之前。而这个狭小的空间,就叫做后房。在没有这个不速之客进入之前,虹膜是直接贴附在透明晶状体前面的。而这种生物相容性极佳的ICL则刚好挤在这里。因为刚好和晶状体接触,因此也叫眼内接触镜,区别于普通的隐形眼镜。有东西进来,就会占据空间,因此会导致虹膜前移,造成房角变小。因此,ICL手术对于前房深度以及房角大小是有严格要求的,太小太窄都不适宜做这个手术。正因为如此,ICL经常接触人类自身的透镜晶状体,有可能导致晶体混浊,这就叫做并发性白内障。同时,由于导致房角变小,有可能导致房角关闭。同时由于ICL晶体和前面虹膜的摩擦,导致虹膜色素在前后房的播撒,从而阻塞房水排除的小梁网。这两个因此都有可能诱发青光眼的发生。同时,由于正常人随着年纪增大,本身就会发生年龄相关性的晶体膨胀和混浊,甚至青光眼的发生,而此时如果还多了这样一个不速之客的话,可能发生问题的时间点则更会提前。其次,由于行ICL手术的患者大多数为超高度近视,也就是说1000度以上,此类患者往往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眼底病变。比如眼底变性、后巩膜突出以及脉络膜萎缩等等。和正常人以及中低度近视的眼底相比,他们的眼底更容易出现问题。好比,一个磨得很薄、补过的轮胎,无论如何是无法和一个正常厚度、没补过的轮胎相提并论的。如果跑长途,最早爆胎的一定是前者。再说SMILE。二十年后,如果没有问题,就没有问题。但是,对于那些散光偏大,以及本身存在不规则散光的患者来说,可能这二十年间乃至以后,会一直受到精细视力降低的困扰。原因在于,SMILE手术本身属于个性化程度不高的手术方式。无法精确矫正球镜和散光,更无法矫正人眼本身存在的不规则散光,也就是高阶像差。而高阶像差的矫正则是一个人视力更加敏锐的保证。也就是说,如果要想达到超视力,则需要完美地矫正人眼的所有像差,包括低阶和高阶。现今乃至未来,全飞秒设备都无法解决眼球跟踪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完美及精确矫正一个人的屈光不正就是一句空话。最近有消息说,全飞秒技术即将迎来技术的新突破,将会实现跟踪,实现对散光轴位乃至高阶像差的精确矫正。但是,从原理上讲,是不可能的。没有根基,何来楼阁。如果有,也只会是空中楼阁。最后说说准分子激光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适应证最广。因此,这个人群也就最广泛。除了前面说到的共性的问题。那些当年完成的手术是如果是非个性化手术的患者,也许会遇到和SMILE一样精细视力的问题。而那些做了个性化程度高的手术方式的患者,则可以一直保持较好的视力和视觉质量。因为未来的屈光手术,应该是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屈光手术的一统天下。随着人类对极限视力、超视力的不断追求,角膜像差以及全眼像差引导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准分子激光的个性化切削,势必更加完美。以上,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也算是对目前的主流屈光手术方式的大胆预测。记得曾经有专家曾说,十年后,SMILE将会一统天下。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也许二十年后,这三种手术方式依然会三足鼎立。但是,个性化准分子激光手术,将会成为屈光手术界的共识;SMILE方式,不会像现在一样大家趋之若鹜,由于个性化不足,将会逐渐减少份额,不会一统天下,但仍会留有一席之地;ICL,在超高度近视或者薄角膜无法行角膜屈光手术时,退而求其次,才会成为首选。同样,由于个性化不足,这种方式同样不会一统江湖。未来,依然或必然是个性化手术的时代。因为,人类对超视力的向往,一如既往。本文系赵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年前,那是1998年,那个时候,近视手术虽然还不像今天这么风靡,但是早已经在中国的大城市,大型公立医院开展起来了。最早做近视手术的患者,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先享受这个技术的吃螃蟹者。那个时候,通过手术摘掉眼镜,在很多人眼里,听到是要掉下巴的。但是,下巴没掉,眼镜的确是摘掉了。20年前,那时候国内的近视手术,应该是RK手术,PRK手术以及LASIK手术并存的时代。好比我们现在TPRK,LASIK以及SMILE手术并存的时代一样。不懂?那就对了。就像今天的老百姓不懂TPRK,LASIK和SMILE究竟有什么区别一样,20年前的老百姓一样也对当时的这几种近视手术方式一窍不通,而只是知道,是近视手术。但是,可又大不同。今天这个时代的三种手术方式我们回头再讲,我们说说20年前的那三种近视手术方式。因为,20年前做了近视手术的中国患者,如果是做了不了同类型,现在的情况很可能大不一样。所以说,这个标题,真是个伪命题。RK手术,其实是最早的近视手术,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即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话说最早做这种手术的患者,估计如今差不多都六十多岁了。现在怎么样了?当然是抱孙子了。不开玩笑,还是说手术。RK手术精确性欠佳,好比菜刀切西瓜,切开后每块西瓜的均匀程度只能以肉眼衡量,这是第一代近视手术。尽管如此,在当时可及的技术条件下,尽管粗糙,但却是那时最先进、也是最独树一帜的矫正近视的方法。几刀下去,包眼几天,打开纱布,哇塞,视力恢复了。尽管那时候还没有视觉质量的概念,不用戴眼镜而能看清楚,那确实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但是可以想象的到,那时候的术后效果一定不佳。眩光、光晕、星芒、夜视力差,视力不稳定,回退,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这个手术的开展。因此,RK手术被淘汰是必然的。多年后,还听说有的地方请前苏联专家来做RK,他们宣传的噱头就是和准分子激光手术相比,RK手术不会削薄角膜。是不是很耳熟?SMILE说,我切口小。ICL说,我手术可逆。宣传套路如出一辙。但是恰恰都忽略了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效果。 效果不好,一切归零。RK的命运就是如此。我接诊过好几个做过这种老爷车级别手术的患者,无一例外,年龄都在五十开外,夜视力差,回退明显,视觉质量差。我给其中几个做了二次增效手术,术后效果很好。当然也有运气好的,我的大学同学,95年上军校前做的RK手术,如今也23年了,但是据说视力还维持在1.0左右。当然,这是个例。RK手术被淘汰,一方面是由于各种并发症太多,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其非常不靠谱的精确性。也就是说,太不准了。试想,通过刮胡刀片(确实刮胡刀片曾在这里派上用场)在角膜上切上不同数量,不同深度的刀口,就能矫正不同度数的近视吗?如果有散光呢?多深的刀口是五百度,多深的刀口又是550度呢?这种极其粗糙手术方式,必然会被淘汰。上世纪九十年代,准分子激光问世了。这种波长仅为193纳米的紫外光,拥有一种神奇的本领,那就是可以在瞬间打断角膜组织的化学键,从而气化角膜组织。科学家敏锐地发现了它在近视矫正方面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让它按照设定的程式在角膜上消融掉一个凸透镜,从而相当于在角膜上戴了一个凹透镜,从而矫正近视。最关键的是,由于激光脉冲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因此,多少脉冲对应的是500度,多少脉冲对应的是550度,就非常简单了。散光、远视也当然不在话下。准分子激光的误差仅为0.2到0.25微米,以准分子激光为基础的PRK手术,迅速取代了RK手术,成为了时代的新宠。只不过,手术的过程是很难受的,手术时需要用刮刀刮去上皮,打完激光后需要包眼,术后恢复很慢,但,视力还是慢慢恢复了。那个时代如果做了这个手术的患者,应该是幸运的。因为,这个手术保证了精确性。尽管在那个年代,个性化手术的理念由于设备和技术的限制还无从实施,但是也足够了。PRK是精准了一些,不过,手术过程却是蛮粗糙的。在没有发明酒精浸泡去上皮的方法之前,大家的方法是简单粗暴的。那就是,拿一个刀片,三下五除二,将角膜上皮刮掉,暴露出基质床。然后准分子激光再上场,消融掉屈光度,然后涂眼膏,纱布包眼三天。疼,不舒服,但是为了效果,你得忍。然后视力逐渐恢复,但是一般需要十天左右。这种手术方式,虽然手术效果还可以,但是视力恢复的过程有点让人头疼。而且,还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术后haze。也就是术后的角膜上皮下浑浊。对于那些度数偏大的患者,haze的发生永远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不发生则好,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导致视力下降,视力达不到预期视力。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依从性好,用药规范,按时复查的患者来说,这不是问题。我的一个高中时候的好朋友,在1998年做了PRK手术,至今视力良好,一个1.0,一个1.2。最后,我们说说LASIK。没错,就是这个20年后还在主流手术方式中的钻石王老五。只不过,那时候用刀制瓣,而今天用飞秒激光了。但是,原理相同。LASIK手术方式1995年左右在国内粉墨登场,一经出现,迅速吸引了广大近视朋友的眼球。优点在于,术后恢复快,预测性好,而且还没有haze的风险。这个和今天飞秒LASIK的优势是一样的,因此也就奠定了LASIK手术方式在近视手术领域主流老大的位置。我的好几个同学,就是那个时候做的LASIK手术方式,如今都已经20多年了,我身边的例子,我的大学同学,一个是心脏外科医生,一个是胸外科医生,都依然活跃在自己钟爱的手术台上,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圈内的例子,协和眼科的李莹教授,上海眼耳鼻喉医院的周行涛教授,都是上世纪做了近视手术的鲜活的例子。如今,这两位眼科近视手术届的大专家,还在为更多的近视患者摘掉眼镜。综上,20年前做了近视手术的中国患者,如果当时是做了RK手术,无疑是可悲的,可以预见的是,当时那一批患者,绝大多数可能在这20年里,忍受着视力回退,视觉质量不好的处境。不过还好庆幸你们处于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还是有后悔药可以吃的,那就是可以通过准分子激光二次增效手术,提高视力,改善视觉质量,回归久违的清晰。而在20年前做了PRK或者LASIK手术方式的患者,很可能他们绝大多数视力还不错,在那个时代,他们有着非凡的勇气,去接受近视手术,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当然,近视手术也带给了他们回报,那就是去除了眼镜的累赘,恢复了清晰的视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如愿地参军,入伍,上军校或者通过了重要的面试和体检,在人生重要的关口,将自己的命运把握在了自己手里。20年前做过近视手术的你,你还好吗?
如今的近视手术市场,好比战国时代,风起云涌,群雄逐鹿。公立和公立之间,公立和民营之间,民营和民营之间,明争暗斗,好不热闹。一是拼人才,二是拼设备,三就拼宣传了。君不见爱尔华厦两大民营眼科巨头掀起的人才抢夺大战,国内眼科大腕纷纷才下山头,又上山头。君不见眼科医院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君不见各个中心宣传轰炸,无孔不入。营销,是门艺术。大家,都在向本山大叔学习。好了,言归正传。大家现在可以理解了,纳焦飞秒,宇航飞秒,绿飞秒,以及3D全飞秒,其实就是宣传手段,用耳目一新的提法,吸引老百姓的眼球。回到重点,这四个飞秒究竟有何不同,惹无数近视眼儿犯迷糊呢?这四个飞秒是实,前面的形容词是虚,犹如顶戴花翎。这里面,全飞秒公司绝对是营销鼻祖,起个好名字,挤兑下其他三家“半”飞秒,在中国市场大获全胜,尝到甜头,所以才惹得其他公司纷纷效仿。先说纳焦飞秒。它老爸是瑞士人,全称LDV ZIMER飞秒,中文达芬奇,说白了就是一把飞秒激光刀。设计紧凑简洁,不带显微镜系统和自己的手术床,因此需要使用准分子设备的手术床和显微镜,犹如一把过去的角膜板层刀。早期的版本瓣参数的个性化设置有限,在与其他飞秒竞争的时,其实是不占优势的。据说最新型号Z8已经升级了个性化设置,那就更有竞争力了。不说这个,说说他们的“纳焦飞秒”是怎么回事?纳焦其实是飞秒激光脉冲的能量单位,达芬奇飞秒相比其他几家飞秒激光频率高,单个脉冲能量低,实际上打到角膜上的总能量是一致的。达芬奇单个脉冲低于100纳焦,而其他三家则在600-800纳焦左右。明白了吗?都是纳焦,只是达芬奇的纳焦较小,因此“纳焦飞秒”的殊荣就非它莫属了。再说宇航飞秒。何以叫宇航飞秒?它的DADDY是美国人,其实是Intralase飞秒和威视准分子设备的统称。世界上第一台飞秒设备和准分子设备其实由美国人发明,也是美国人最早把近视手术技术应用到了飞行员以及宇航员身上。因此,这套设备就被冠以宇航飞秒和宇航准分子,因此由来。第三说说绿飞秒。没错,这回它爹是德国人。俩儿子一个是鹰视飞秒FS200,一个是鹰视准分子EX500。德国人善于学习和改进。Intralase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时,德国人则在其基础上研发出FS200,并克服并改进了前者的一些“弊端”,比如手动负压,obl管理等。话说两者非常像,FS200秉承了德国人严谨,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特点。Intralase飞秒制瓣时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而FS200则需要每步确认,步步惊心,一着不慎,机器就不动弹了。那,绿飞秒绿到哪里了呢?Green技术,实际上是角膜瓣的自动个性化设计。德国人的厨房各种刀具一应俱全,体现在飞秒设备上更是精益求精,绿,就是这个的体现。至于有些不懂装懂的网友说,绿飞秒是比全飞秒更先进的技术,那就是忽悠过头了。介绍完了上面这三位难兄难弟,再来说说四兄弟中的纨绔子弟,3D全飞秒。没错,他和绿飞秒是老乡。但是出身名门,血统高贵,其父姓蔡。因此这儿子自从生下来就与众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别的三种飞秒在近视手术中充其量是小弟角色,最终的近视矫正需要准分子设备来完成。而全飞秒则一脚把大哥踢开,自己就把近视手术做了。采用的原理是飞秒扫两层,直接取出层间的微透镜,手术完事。由于制作微透镜的过程类似3D打印,因此叫3D全飞秒。话说蔡爸一心宠着全飞秒,导致准分子研发不足,在后宫境遇落魄,导致在准分子市场也是份额惨淡,出嫁时只能捆着嫁,远没有其他几个品牌风光。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全飞中心用低价飞秒lasik吸引患者,用的就是这台蔡司准分子,问题是不用也闲着啊。讲完了四兄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应该清楚了。从飞秒原理上讲,这四个飞秒都可以叫做纳焦飞秒,宇航飞秒,甚至绿飞秒,基本上制瓣没多大区别,手术的效果在于准分子。而全飞秒设备采用两层扫描,取出微透镜后,则可以直接矫正近视。当然,在我前面的系列文章中已经讲过,它没有继承准分子的优势,但其创新独辟蹊径,值得赞扬。不过缺点也很明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我的对比系列。希望大家能够看明白,不要乱花渐欲迷人眼,被宣传搞蒙圈。最后,大家得明白,设备再先进,还需要人操纵。设计手术方案,操纵设备,具体手术的还是人。高手无刀胜有刀,低手宝刀逊菜刀。请大家谨记!
1.药物名称: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2. 使用方法:5分钟一次,连续四次3. 检查时间:点完最后一次10分钟后验光4. 注意事项:a.点双眼;b.每次点一滴,滴入结膜囊内;c.术后六小时内会视近困难,视物不清,畏光,请避免开车、看书,可佩戴墨镜。5. 快速散瞳一般原则:a.6岁以上,35岁以下可快速散瞳;b.成人远视眼建议快速散瞳;c.青少年建议每年散瞳散瞳一次。
1. 药物名称: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2. 使用方法:一天三次(早,中,晚),连续三天。3. 复查时间:第四天复查4. 点药注意事项:a.点双眼;b.每次点一滴,点后压住眼角5分钟;c.偶尔有脸发红,孩子会怕光,因此外出建议佩戴墨镜,不要看书写字。5. 慢速散瞳一般原则:a.6岁以下儿童验光一般必须慢速散瞳;b.弱视儿童一般需要慢速散瞳;c.6岁以下每半年散瞳一次;d.6岁以上每年散瞳一次。
在近视矫正手术中,什么是标准手术,什么是个性化手术?你做完了近视手术,交了含个性化的手术费用,但是是真正的个性化手术吗?标准手术,前提是近视朋友的眼睛只是单纯近视或规则散光,能够通过镜片顺利矫正至正常视力。因此按照验光配镜的标准,来为患者进行手术方案的手术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甚至全世界这样的手术方式占据了绝大多数。这样的手术方式有几个特点:1.检查方便;2.设计简单;3.手术容易进行;4.术后视力容易预测。但是也存在几个问题:1.个性化程度低;2.有部分人对效果不满意;3.视觉质量稍差。每到手术高峰期,一些屈光中心喜欢夸耀自己的手术速度,比如一天做一百多台手术,平均下来,一小时做十台,相当于五六分钟一台近视手术。加上手术设计输入的时间,估计一台手术花费时间不到十分钟。这种手术方式,一定是标准手术无疑。因此其考虑的因素、设计的细节、手术的完成根本不可能达到个性化手术的要求。因此,手术速度越快,你就要怀疑一下手术的个性化程度了。代表术式有哪些呢?标准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像差优化的准分子激光手术,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全飞秒手术方式以及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打个比方,第一种方式相当于一个标准的镜片,而像差优化及Q值引导方式类似于非球面设计的镜片,全飞秒相当于一个在角膜内部的逆向ICL,ICL就不用说了,本身就是一枚镜片。这些手术方式都默认人眼以及角膜都是非常规则的,或者说,高阶像差(不规则散光)很小。因此,只需要考虑矫正低阶像差(球镜和规则散光)。如果两个人屈光度相同,很可能两个人的手术设计方案是一致的。这种不考虑个体差异,千篇一律、一刀切的手术方式,就属于个性化程度不高的标准手术。那什么是个性化手术呢?个性化手术,即标准手术的基础上,考虑的问题更多。比如,考虑到高阶像差(不规则散光)矫正,根据暗瞳直径设计光区,精确调整kappa角,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喜好、眼位、用眼习惯,调节张力的大小等等。严格意义上讲,个性化手术,其实是个性化程度高的手术。而标准手术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个性化程度偏低的手术方式。只有考虑的因素越多,手术设计越复杂,其个性化程度也就越高。个性化手术的代表术式有哪些呢?如全眼像差引导的个性化手术方式(威视设备为代表)、角膜像差引导的个性化手术(阿码仕设备为代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手术方式(鹰视的T-CAT为代表)。以我中心一台个性化角膜像差引导的双眼飞秒lasik为例,术前设计手术方案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对患者的角膜地形图、像差图,进行光区大小的设计,kappa角的核对和调整,角膜像差的优选,屈光度数的调整等,整个下来手术方案的设计至少需要5到10分钟。手术过程,飞秒个性化制瓣至少3到4分钟,准分子激光发射前自旋检测需要1分钟,掀瓣、激光消融加瓣复位3分钟,加起来至少需要8到10分钟才能完成。这样整个下来,一台个性化手术需要的时间约为20分钟。所谓,慢工出细活,这样的手术,才能够尽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手术要求。综上所述,个性化手术并不是说在嘴上,体现在手术名称上,不是商家或者中心说是就是,而是要看怎么做,如何做。
问:大夫,哪种手术方式好呢?答:你的条件适合哪种,哪种就好。问:飞秒SBK和全激光TPRK有啥区别呢?答:一个恢复快,一个恢复慢。一个舒适,一个有点难受。一个价格高, 一个价格低。但是远期效果一致。问:我实在不会选啊?能不能通俗一点。答:好比,你肚子饿了,有5分钟就能买到的肯德基,也有需要自己掰馍的羊肉泡馍。前者立等可取,速速解决肚子饿,不耽误事情。后者,得掰馍,手疼,半小时后才能吃上,端上来太烫,还得慢慢吃。吃完还有一天的羊膻味和糖蒜味,得嚼上一天口香糖,影响工作和学习。但最后都能解决肚子饿问题。你想吃哪种?
全飞秒Smile是通过小切口,取出角膜内的一块透镜,从而矫正近视。但是前提是默认角膜表面是平滑规则的,如果不规则,则术后角膜依然如此,因此会影响到手术质量。个性化近视手术则通过准分子激光消融的原理,通过个性化的角膜像差引导,在矫正近视的同时,还会修正角膜表面的不规则,从而使术后的视觉质量更好。因此,全飞秒smile不能实现个性化是硬伤,如果术前检查角膜规则,无需个性化处理的话则适合。个性化手术则适应范围更广,可以完成独一无二的手术设计,获得最佳的效果。
有个朋友在网上咨询我,说是想做近视手术,但是担心会反弹。我问为什么,她说她有个邻居劝她不要做,因为那个邻居三年前就是在我们西京医院做的,现在反弹的比当时还厉害。我说,告诉我她的名字。如果属实,让她来找我,我给她免费处理。如果确实如此,为何不来找我呢?后来第二天她给了我她邻居的名字,我从2001年核对到上周我们的手术患者记录,查无此人。我可以告她诽谤吗?!首先,如果术后视力下降,为何第一时间没有来复查?第二,如果三年就反弹得比以前近视还厉害,那就不是反弹的问题了,有可能是严重的圆锥角膜。如果她还能跟没事人一样,给别人说这个手术不要去做,那只能证明一点,她在说谎!第三,是这个朋友在说谎。编造一个故事来咨询,看我怎么回答她。好吧,我给你点个赞。最后,我用科学的角度谈一下大家关心的近视回退的问题。如果一个近视眼,做了手术以后,又反弹到以前的近视或者比以前还近视,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假如有一个八百度的近视眼,做完手术,过了三年,又变成了八百度。这样的可能性有吗?有,只可能是圆锥角膜。发生率万分之四。而且,即使他不做手术,也会发生圆锥角膜。如果一个一百多的近视,做完手术,过了三年,又变成了一百度。我相信。因为这个人可能不做手术,三年后也会从一百度变成两百度。角膜是个相对稳定的具有粘弹性的组织,经过激光切削后,会保持一定的形态,因此这也是激光手术借助角膜改变眼球屈光的方式。如果不稳定,就不适合做手术。一般的近视反弹,多发生于高度近视和角膜偏薄的患者,而即使反弹,也在一百度以内。绝对没有反弹到比以前近视还严重的程度。而且,反弹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如果假设上面那个朋友说的是真的,那个患者应该至少应该严格按照我们的复查时间复查,我们可以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她怎么可能会拖到又近视到以前的度数,还不来复查呢?所以,真相永远只有一个,她在说谎!!!
最近又有文章在拿近视手术的风险说事。大意就是大家说近视手术怎么怎么好,但是都忽视了它的风险性。开篇拿出一个做了全飞秒的患者说事。术后一只眼1.5,一只眼1.2。然后就是开始挺好,慢慢这不舒服那不舒服。估计够这篇文章够蔡司公司喝一壶的。文章罗里吧嗦一大堆,甚至把ICL以及最近网红的“仿生眼镜”也搬出来了。最后认为,所有的近视手术都是对老天给予,受之父母的人体器官最大的亵渎,也就是说,你拆东边墙补西边的办法是不科学和合理的。因此,会带来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好了,如果说近视手术有并发症,那么戴眼镜矫正也有并发症,也有风险。暂且不说戴着眼镜会压迫鼻子和耳朵,一不小心眼镜碎裂扎伤眼球眼睑的个案也不少见。照这么说,近视最好的方法就是啥都不戴,凑近看。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会使用工具。走的不快,因此有了代步工具,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难不成,为了防止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路吗?不对,走路也有风险,一不小心可能会崴了脚。所以,匍匐前进吧~人类自从用了火,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火有风险啊~一不小心,可能会烧伤自己,引起火灾,还有可能做饭糊了锅台。人类的老祖宗其实从诞生那一刻起,是茹毛饮血的,食物是生吃的。也就说,人类的牙齿,食道,胃以及肠道等消化器官是为了各种瓜果生蔬,生肉鲜鱼所准备的。你用火烧熟了吃,难道不是对老天赐予我们器官的最大的亵渎吗?搞不好搞得消化系统功能退化,牙齿退化,食物稍微凉了一点,稍微过期了一点就拉肚子。不好,不好,烧熟了吃,罪孽罪孽啊~不想再说了。近视手术无非是一种提高我们生活质量,改善我们生活品质,使我们的眼睛更加便利的一种技术,一种工具。诚然,这个技术从出现到如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第一例PRK大约是1985年,第一例LASIK大约是1990年),如果计算一下当时手术的患者现在的年龄,如果那时候是30岁,如今也应该是60岁了。不可否认,自从近视矫正手术出现以来,争议不断。更多的诋毁其实是来自行业竞争者,比如眼镜行业。原因很简单,近视手术分掉了他们的一份羹。还有一些人则是所谓的不懂装懂的一些非专业人士。如果有些人根本对这个手术不了解,指手画脚或者发布一些耸人听闻的说法不知道是何居心。记得曾经有一个病人咨询我有关手术的并发症以及安全性,说他有一个医生朋友不建议他做近视手术,不安全,有风险。我问,他是眼科医生吗?他回答说,不是,是一个儿科医生。我给他说,曾经有一个神经科医生建议我不要做剖腹产手术,太不安全了,会大出血的......好吧,神经科医生,你说的对。真实的例子,在眼科专业,搞青光眼、眼底病的医生对屈光手术大多数一知半解,所拥有的知识估计比普通老百姓都多不了多少。你还能祈求其他专业的医生能给你什么好的建议吗?好的,有人说,你看台湾眼科医生蔡瑞芳,2012年不是封刀了吗?媒体推波助澜,搞的2012年整个全国人心惶惶,担心手术不安全。全国上下近视手术人数下降至少三分之一,爱尔眼科股票大跌。蔡瑞芳何人?目前台湾一个私人诊所的眼科医生。从几个病人的眼部不适症状就推断是近视手术惹的祸,封刀不做,因噎废食,这样的态度未免过于武断。更何况,他当时看到的患者所完成的手术已经是至少10年前的技术和设备。而当今的设备和技术早已今非昔比。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稳定性更加明确。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几十年前发射火箭可能经常会掉下来的,好吧,封发吧,因为不安全。但是你能说中国今天的火箭发射技术不行吗?早期的近视手术由于适应症选择的问题,技术的问题,设备的问题,在当时是有一些失败的病例,有一些不好处理的并发症,以及不满意的效果。即便如此,这些问题病例,在所有的手术患者中,也只是占很少一部分。苹果手机也有爆炸的,你用吗?在一件新事物、新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一定是会有问题的。但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促使研究者们不断地研发更先进、完美的技术和设备来不断改进,使这项技术更加的安全和完美。如今,准分子激光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六代设备,飞秒激光技术也带来了更加精确和安全稳定的角膜瓣。如今的近视矫正手术,在安全、精确、稳定的基础上,发展到更佳的个性化,让近视患者看的更清楚、更舒适,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视觉质量,提高近视朋友的生活品质。我就纳闷了,近视眼难不成保持原生态,啥都不戴就合适?近视眼戴个框架眼镜,压着鼻梁和耳朵,进屋起雾,接吻碍事就舒服?戴上隐形,每天摘卸,结膜充血发炎,角膜缘长满新生血管翳就是好事情?......我了个去~当然,近视手术的完成是一个复杂、高端、精细的过程。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考虑周全、设计完美的手术方案,还需要一个对患者负责,技术高超的术者。所有这一切,才会成就一台完美的近视手术。否则,就可能会有瑕疵,从而造成患者术后的遗憾。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近视手术也一样,但是它一直在向完美靠近。那些担心风险,害怕术后并发症的朋友,记住,有得必有失。如果真的下定决心做近视手术了,你要记住,手术的目的是让你摘掉眼镜,获得生活的便利和不戴镜的洒脱。而如果有些许的瑕疵,比如有些人眼睛干涩(兴许是你术前就干),夜视力不佳(我就不信术前你八九百度近视晚上视力能好到哪里去),近视回退(有些人是用眼过度再近视了,请不要往近视手术头上扣屎盆子)......在得失之间,究竟哪个更重要呢?更多人的人,是在享受这个手术获得的便利,比如通过良好的视力改变命运(参军、报考军校、入职、通过体检等),获取另外一半的芳心,工作如虎添翼,生活更加美好......那些固执、胆小的近视患者,如果你既想恢复视力,又不敢手术的朋友,最好的办法只有从新投胎,从新成长。记住,最好投胎在非洲,成长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用眼,少玩手机电脑,别一不留神又近视了,还得再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