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 患者出现严重的四肢不自主运动(舞蹈症),不能控制,不能行走,不能生活自理,不能入睡……检查发现血糖高,头颅磁共振检查示颅内基底节异常病灶。 治疗中 患者经过简单药物治疗,病情缓慢好转。 治疗后 治疗后7天 经过精确评估,使用简单药物治疗,患者舞蹈症状消失,可行走及生活自理!
随着社会与环境的剧烈变化,面对巨大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同时也有疾病的各种困扰…导致失眠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失眠已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之一,那什么是失眠?如何会失眠?如何治疗失眠?今天我们来聊聊: 一、什么是失眠:首先要明白睡不着不一定就是患了失眠症。失眠症是一种疾病,诊断有四个标准: 1、有入睡困难、保持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 ;2、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 ;3、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 4、没有神经系统疾病、系统疾病、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导致的失眠。 二、失眠的原因:失眠症的原因非常复杂,常见的有:1、 生物学因素:比如:躯体疾病;遗传因素等;2、心理社会因素:比如睡眠期望值太高、内心的冲突、不良的睡眠习惯等;3、应激和环境因素:突发事件(应激反应)和睡眠习惯的改变;4、 其他心理因素:慢性疼痛,焦虑抑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三、失眠的分类:失眠分为原发和继发二类。原发性失眠占失眠的25%,它是以失眠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继发性失眠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甲亢)、精神因素(如焦虑),它属于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 四、 失眠的分期:1、一过性失眠:持续少于1周,常由突然的压力或环境改变引起,常见的突发因素包括:陌生的睡眠环境;情景压力;突然患病;工作倒班;跨时区旅行;药物作用,如尼古丁、咖啡因等。 2、短期失眠:多于1周、少于3周。常由下列较严重的因素引起:丧偶,身体疾病/住院,感情创伤,疼痛,较大的生活压力,婚姻,迁居等。 3、慢性失眠:持续时间超过3周,常与身体或精神疾病有关,或由酒精或药物滥用引起。 五、失眠的治疗: (一)、1、 放松技术:主动松弛疗法、被动松弛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中国民间健身术,如气功、太极拳等、其他松弛技术,如瑜伽等。2、 睡眠限制疗法:使患者睡在床上的时间更有效率。即患者实际睡眠时间与患者睡在床上的时间的百分比至少在85%。 3、睡眠刺激控制疗法:如果躺在床上睡不着,应立即起床,到另一间房间去。4、时辰生物治疗和光照治疗:用光照来调整褪黑激素的分泌,以治疗失眠。 (二)、认知和行为疗法:1、每天准时起床(包括节假日);2、 睡在床上的时间不要超过睡眠障碍以前的时间;3、避免服用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如咖啡、 浓茶、烟酒等);4、白天不午睡,起床后进行体育锻炼;5、入睡前不阅读带刺激性的书报杂志;6、入睡前温水淋浴;7、进食按时,晚餐不宜过饱;8、入睡前做放松活动,如按摩、推拿、静坐、气功等;9、 卧室环境要舒适,避免强光、噪音、温度适宜(18-24摄氏度)。 (三)、药物治疗:选择理想的药物的标准:1、能迅速入睡;2、保持正常睡眠结构;3、无残余效应;4、不影响记忆功能;6、无呼吸抑制作用;7、 不与酒精或其它药物相互起作用;8、 无依赖现象;9、无戒断效应(反跳、戒断综合症)。 至于药物我在这里不提药名和用法,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并且这一类药物均需严格管控,不能随便服用,药物选择不要自作主张或者听从朋友的建议,需要看神经科门诊或者睡眠门诊,由医生帮你制定治疗失眠症的方案。如有其他疑问可以申请问诊,谢谢。
前面一节我们讲了最好与最快的脑梗死治疗方法,今天讲一讲当错过了最好与最快的治疗方法后,该如何治疗脑梗死。首先我们要知道后期脑梗死的治疗目的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有: 1、预防脑梗死进展或复发; 2、清除氧自由基、营养神经; 3、开放侧枝循环、挽救缺血脑细胞; 4、对症支持治疗,稳定生命征; 5、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那么是如何实现这几个目的呢?下面我一一介绍: 1、预防脑梗死进展或复发:预防梗死进展与复发的关键就是预防血管不继续堵塞,而预防血管不堵塞就要知道血管堵塞的原因,其中血管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血管粥样硬化:预防血管粥样硬化最主要药物是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片、稳定粥样斑块药物阿托伐他丁钙片或瑞舒伐他丁等;(2)、心源性脑栓塞:一般原因为心房纤颤、扩张型心肌病、心房粘液瘤等,预防这类疾病发生栓塞主要是抗凝治疗,主要药物有: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 2、清除氧自由基、营养神经:脑梗死后会产生很多氧自由基,而氧自由基会导致损伤细胞损伤加重或正常脑细胞受损,导致临床表现进展或影响恢复,清除氧自由基的治疗药物有:依达拉奉、维生素C、维生素E、神经节苷酯等。 3、开放侧枝循环,挽救缺血细胞:这种方法有两种:(1)、手术:虽然说超急性期已过(常规的手术时间窗),但是通过多模式磁共振评估,如果存在较多的缺血半暗带,还是可以考虑手术开通血管恢复血流。(2)、药物:主要药物有:尤瑞克林、丁苯酞等,而平时大家大量与广泛用的血栓通、疏血通、血塞通、丹参、舒血宁等这类中成药是没有使用依据的,当然使用也可以。 4、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对很多病人来说很关键,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干梗死的患者,这类患者往往生命征不稳定,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衰、消化道出血等)危机生命,所以对症支持治疗就是帮助度过危险的关键治疗之一,主要有:脱水降颅内压,避免脑疝危机生命;插胃管维持营养与避免误吸二引起肺部感染或者窒息;护胃避免消化道出血;维持营养及电解质紊乱;日常生活护理等。 5、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主要通过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治疗一但患者生命征稳定就需要早期开始,并且取得较好效果的一般在三个月以内,半年以后就形成了后遗症,无法恢复,后期康复训练意义不大。 以上为脑梗死急性期的基本与常见的治疗方法,当然原因不同还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血管炎的需要激素治疗,肿瘤导致的需要肿瘤的相关治疗与抗凝,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需要抗感染等,但是一般效果都不是很好,因为错过了最好与最快的治疗方法(前一节已讲)。最后祝君健康,下一节将讲述当得了脑中风后应该怎么处理才是正确的?马上吃安宫牛黄丸吗?期待继续关注。
上一课详细讲述了头晕的概念及头晕的原因,接下来这一课讲述头晕认识的误区,头晕看起来简单,但它的诊断有时是相当困难的,它往往比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脑炎等更具挑战性,而要深究头晕的原因,在了解了头晕的各种原因后,还需要纠正一些错误认识,这一课主要讲一讲目前在广大民众及临床医生中头晕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脑动脉供血不足,很多头晕患者都被冠以“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其实这是明显错误的,因为专业里面没有这个诊断,“脑动脉供血不足”这个诊断已经是10多年前就摒弃了,但在我国还有很多医生在使用这个诊断名词,那么就会有很多人问:我脑血管狭窄了,就是脑供血不足了呀。首先要注意,脑血管狭窄也并不等于脑供血不足,就像血管堵塞不等脑梗死,但脑梗死肯定是脑血管堵塞。说得简单一点,我们打比方:大路堵了,就肯定会引起拥堵吗?很明显不一定会,因为可以有很多小路通畅!并且如果血管狭窄导致头晕,往往伴有智能下降、肢体麻木、力差等。目前更多说的是后循环缺血,而后循环缺血表现是眩晕、言语不清、视物重影等,当然极个别的孤立性眩晕也是有的,那就是小脑梗死,这一点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的老年患者需注意。 误区二:颈性眩晕,很多患者出现头晕,往往会想到是颈椎病,然后拿着医生的诊断及颈椎片振振有词,报告: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管狭窄等等,所以是颈性眩晕。其实颈性眩晕是极少存在的,所谓的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可以说是不会出现头晕的,目前比较明确的颈性眩晕的发生为椎间孔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的压迫椎动脉导致,而这种头晕往往与转头相关,叫“猎人弓综合征”,专业称“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这种现象是先天椎间孔发育畸形,或外伤后导致,而不是所谓的骨质增生。 误区三:我有腔隙性脑梗死,我头晕(意思就是头晕是脑梗死导致的)。脑梗死会导致头晕吗?会的,这个答案是肯定,但也是有条件的,严格来说,只有后循环脑梗死(脑干前庭区、桥臂及小脑)才会出现头晕,这种头晕急性期是持续性眩晕,但随着脑梗的恢复,这种头晕会消失。前循环(大脑半球)梗死是不会出现头晕的,而会出现肢体偏瘫、麻木等。所以不要将脑梗与头晕划等号,存在脑梗死患者的头晕更多的是焦虑抑郁问题。 误区四:多普勒血流速增高,或血管痉挛,所以头晕。这种说法亦是错误的,多普勒检查的是血流速,而血流速不等于脑缺血或血管痉挛(即使痉挛也不代表缺血,而缺血也不代表出现头晕)。所以多普勒检查不能检查出头晕!而更多的是间接推测血管可能狭窄或痉挛,而并不代表缺血,而如果的前循环缺血不会头晕,并且多普勒检查的技术要求较高,不同的人做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以上四种是最常见的误区,我们来看一看头晕的诊断分布图(1),可见头晕其中有10%是诊断原因不明的,而其中有15%是精神疾病(焦虑、抑郁等),其中,在这里重点讲一讲老年患者头晕的诊断和评估是有“挑战性”的,这是因为这种头“头晕”总是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颈部疾病、睡眠障碍、药物使用、焦虑抑郁等混合一起,而这其中最关健是能排除后循环缺血,因为这一因素可能是致命性的! 谢谢大家,下一课我们将讲解头晕的治疗,欢迎继续关注。
在前一课程中(头晕一),我们大概讲了头晕的概念及常见原因,以及如何区分恶性头晕与良性头晕,并预定下一课(头晕二)讲头晕的认识误区,但很多读者反映,头晕一讲解有关头晕概念及原因相关知识还不足,故本次课程将进一步详解头晕概念及头晕原因。敬请各位继续关注。 头晕可分为四种情况:眩晕、头昏、失平衡、晕厥前状态,不包括晕厥、癫痫等意识障碍的疾病在内。头晕是一个总概念,其中眩晕、头昏等仅仅是头晕的组成部分。 头昏是指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大脑头昏头沉、不清晰感,可伴有头胀、头部发紧感等不适。相信大家都有过头昏,头昏症状有时属于生理过程,而不一定就是病理性的,比如长时间加班、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都可以出头昏,若适时调整可以纠正。而如高血压、精神因素等也可以出现头昏,并且是常见原因。 眩晕是患者主体对静态的客体或自身位置产生运动错觉的感受,此多为病理生理现象,往往表现为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也可有摇摆不稳、坠落感等;病因有:梅尼埃病、前庭病变(前庭神经炎)、耳石症、前庭性偏头痛等,严重的有脑干、小脑的病变。眩晕时多数患者不敢睁眼,常伴恶心,严重者有呕吐、多汗、血压升高等表现,有的可伴眼震、共济失调等体征。 晕厥前状态是指晕厥(失去意识)前发生的头昏沉、眼前发黑、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一般出现在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调节障碍的患者。 失平衡是指活动中有站立不稳或运动不稳的头晕症状,如疾病:帕金森病、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等常有此表现。 对于患者而言,头晕时可以是头昏、眩晕或平衡不稳症候的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 根据头晕的分类及常见疾病,头晕的疾病可分二大类(专业分类):非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和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两大类。非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主要指由内科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血压高低、心率失常)、血液疾病(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环境变化(高温、酷暑、严寒或高海拔等)、活动过度(久立、过劳等)、头部轻微外伤后综合征、视觉疲劳及眼部疾病(如重症肌无力、青光眼等)、五官炎症、上呼吸道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或中毒等引起。此外,还包括心因性头晕,如抑郁、焦虑、轻躁狂状态、强迫症等。 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又分为中枢性及周围性。周围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主要有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淋巴管漏等,中枢性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包括后循环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肿瘤、脑炎或脱髓鞘病、眩晕性癫痫等。还有的既有中枢前庭受累、又有周围前庭受累性表现,如前庭性偏头痛,可有视野缺损、短暂意识模糊等中枢症候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统计显示,头晕常见病因主要有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性偏头痛、精神源性头晕、非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后循环缺血或脑卒中;而像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脱髓鞘/肿瘤/炎症等)等属于较少见的头晕情况;颈性头晕国外越来越少提及,而且也摒弃所谓的颈交感性眩晕的概念。一般颈性头晕多指颈部外伤,如鞭击伤所致的情况(注意不是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等)。 本课详述了头晕的概念及病因,从中可见平时所说是脑供血不足、颈性眩晕(颈椎病所致)或者血管挛痉等原因是不存在或是极少提到的,这是我们广大民群及很多医生认识的误区,下一课我们再一次深入认识头晕,了解目前我国广泛(包括医生群体)存在的头晕的认识误区。谢谢大家!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出现在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急性期疼痛,缩短皮损持续时间,防止皮损扩散,预防或减轻PHN等并发症。 1、抗病毒治疗是带状疱疹临床治疗的首要和常用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皮疹形成,减少病毒播散到内脏。应在发疹后24~72h内开始使用,以迅速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目前批准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和膦甲酸钠(具体用法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 2、糖皮质激素治疗目前存在存在争议。普遍观点认为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逐步递减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但对已发生PHN的疼痛无效。推荐剂量泼尼松初始量30~40mg/d 口服,逐渐减量,疗程1—2周。该疗法是否能预防PHN的发生尚存在争议。对于年龄大于50岁、出现大面积皮疹及重度疼痛、累及头面部的带状疱疹、疱疹性脑膜炎及内脏播散性带状疱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及骨疏松患者谨慎使用,禁用于免疫抑制或有禁忌证的患者。推荐使用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Ramsay Hunt综合征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或Bell麻痹。 3、疼痛是带状疱疹患者最痛苦和难于忍受症状。对于轻中度疼痛,考虑处方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中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该类药物具体用法根据病人的不同而不同,不能随意服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更常见且为重度,严重影响生活各方面,如发生焦虑、睡眠障碍、无法正常工作或生活。研究显示,普瑞巴林联合羟考酮不仅能进一步降低PHN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日常活动与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4、处理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对患者认识本病、依从治疗、减少并发症等有重要意义。患者皮损疱液或糜烂面含有病毒,应避免接触尚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和其他易感者。告知患者及早就医及治疗,坚持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保持皮损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适当休息,保证足够营养。神经营养类药物对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也有一定帮助,常用药物有甲钴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等,口服或肌内注射。 5、提高50岁及以上易感人群的抵抗力是重要的基础预防措施。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水痘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还应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皮损结痂。接种带状疱疹疫Zostavax?适用于5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疾病负担,但有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严重免疫抑制、孕妇是接种禁忌证。此外,低剂量阿昔洛韦预防用药可能降低HIV感染者带状疱疹发病率。 以上为带状疱疹的相关表现与治疗知识,如有疑问,请进一步咨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