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高血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一直受到全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在不断地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随着基础和动态血压检测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医务工作者认识到血压幅度不但与靶器官损害有直接关系,即血压越高,今后发生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损害、心肌梗塞的发生率越高,而且还发现24小时血压值对靶器官损害有直接关连,24小时血压变异程度,夜间血压水平、24小时昼夜血压差距是造成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因此理想的血压治疗不仅要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年轻人血压应该控制在120~130/80 mmHg;老年人血压应该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当然一些老年人不能耐受也可以降至150/90mmHg,纯收缩期高血压者应控制在140mmHg以下;纯舒张期高血压者应控制在90mmHg以下)而且要逆转高血压性心血管病变和伴随的病理变化,减少高血压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要想达到此目标,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是十分关键的。以往的降压药物多数不能使两次用药期间降压作用持久而平稳,而且临床工作者对于给药结束时血压稳步明显下降一直未看做是降压药降压幅度良好判定指标,致使降压过程中24小时血压波动较大,不利于靶器官的保护。为了衡量抗高血压的药物的疗效,1988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提出应用降压谷峰比值来评价降压药物的效果。降压谷/峰比值不是指药物的谷浓度和峰浓度的比值,指的是降压药物一次剂量作用之末,下一次用药之前的血压降低值(谷值)与药物作用高峰时间测得的血压降低值(峰值)的比值,也就是降压药物最小与最大疗效比率。谷峰比值作为评价两次用药间期中药物降压疗效维持情况的指标,此比值常用百分比来表示,理想的谷峰比值只扫至少要达到50%,也就是讲合理的降压药谷值效应应保持大部分的峰值效应。这样可避免临床治疗高血压时仅注意峰值血浆药物浓度来调整用药量,而在谷峰浓度时间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相反如果按照谷值血压调整用药量又可使峰值时间内造成低血压,有益于防止大剂量药物引起的过度降压作用,防止降压药物治疗期间血压波动过大。谷峰比值越接近1,说明降压谷作用于峰作用十分接近,表示整个用药期间均有抗高血压作用,药物的副作用也越低,大大减少了血压波动,从而有助于把气管靶器官保护。如果谷峰比值低于50%,那么适当增加用药次数,因此,谷峰比值测定是临床上研究和评价降压药物效果的重要办法。谷峰比值测定需要在整个用药剂量期间多次测量血压,可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检测血压,也可用普通血压计多次测量血压,并与安慰剂前后对照比较,计算谷峰值时应减去安慰剂在相应时段的血压下降值,求得经降压效果,测量谷值时要避免取在睡眠或刚起床时的血压记录,英奇在活动状态下的血压值,峰值应取该药血浓度最高血压均值。为避免血压的个体间差异,药代动力学情况,外界环境对血压的影响情况等,测定谷峰比值最好于用药后3日,血药浓度趋于稳定后测量更为准确。谷峰比值不仅评价单剂药物的疗效,还可评价多种药物联合用药的疗效。故谷峰比值测定在高血压病人治疗中是一个有价值的判定指标,值得推广,但在应用中注意个体化差异问题。
出血背后各有原因 鼻出血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较常见的原因即鼻子本身的疾病造成的,二是全身疾病造成的。 鼻子本身的出血最常见的是由鼻粘膜干燥或糜烂引起的。这种情况常发生于天气过分干燥或吃了辣椒、牛羊肉后而出现鼻子少量出血。有些人有挖鼻的坏习惯,有些人擤鼻涕时特别用力,这些举动也会损伤鼻腔粘膜的小血管,而引起鼻出血现象。此外,如果鼻中隔(两鼻孔的间隔)偏离中线,弯曲明显,甚至局部凸起,那么这个突出的部分就比较容易出血。 此外,鼻窦内炎症或真菌性疾病也会引发鼻出血。值得警惕的是,当鼻内长有血管瘤时,鼻出血量往往较多;而鼻腔癌或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早期也常表现为鼻涕带血。 当然,一些全身疾病也可有鼻子出血的表现,比如引起发烧的疾病都可因为鼻粘膜充血而出血,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或白血病都可因凝血功能异常而致使鼻子出血。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者也会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出现鼻子出血。 准确判断急救得当 一旦发生鼻出血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如果是由鼻腔粘膜干燥或糜烂造成的鼻出血,应在平时注意饮食习惯,增加房间的湿度。当出现鼻涕中带血以外,鼻腔还出现臭味、有堵塞现象,这可能是严重的鼻窦炎或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可前往专科医院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如果鼻出血者感觉鼻塞日趋越重,甚至出现头痛、复视、眼睛突出、耳朵闷气、头颈部出现淋巴结等现象,这就有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征兆,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一般来说,如出现下列情况都应该想到患鼻咽癌的可能性,要及时到肿瘤专科医院就医: 1.瘤体堵塞咽鼓管口可引起该侧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凡原因不明的耳鸣、耳闷、耳痛或耳聋,特别是单耳发病,症状进展较快,一般治疗无效。 2.颈淋巴结转移为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可达80%以上。肿大的淋巴结无疼痛,质较硬,活动度差,逐渐迅速增大并且固定,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可互相融合成巨大肿块,按炎症或结核治疗效果不佳者。 3.患者侧卡他性中耳炎,特别是中耳腔积液较多,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无明显好转,且症状继续加重。 4.鼻塞:这是鼻咽癌的另一个早期表现,多为单侧性,鼻塞与体位多无关,呈持续性和进行性加重,因此自行用滴鼻净等鼻腔黏膜血管收缩剂鼻塞无缓解。当瘤体增大时,两侧都鼻塞。 5.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顽固性一侧头痛,且逐渐加重,经内服止痛药物无效者。6.凡出现眼球活动受限、不能外展,头痛、吞咽不利、声音嘶哑、饮水咳呛、肩上举无力等原因不明的颅神经病变,特别是多种颅神经受损害表现者。 7.邻近器官的症状:肿瘤早期破坏颅底,累及三叉神经,表现头顶部、枕部、颞部疼痛,另外还可出现面部麻木、复视及视物模糊等症状。如果发现有以上“蛛丝马迹”应及时检查。 8.鼻涕中带血或吸鼻后痰中带血,常发生在早晨起床后,从口中回吸出带血的鼻涕,带血量不多,常被病人疏忽。由于鼻咽腔内肿瘤血管比较脆,肿瘤外表常没有黏膜覆盖,故易有血涕症状。鼻涕带血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之一,常被误诊为呼吸道炎症,就引起病人及家属的高度重视。
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什么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为最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耳石症。发病机制为椭圆囊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到半规管里。此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青年人亦可发生,多数病例发病并无明显诱因,可能的诱发因素有头部外伤、情绪波动和劳累等,也可由其他内耳疾病合并发生,如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此病预后良好。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有哪些?(1)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如左右翻身、起床或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2)眼震特点:确诊BPPV,医生一般要做变位试验,一个叫滚转试验,一个叫DIX-HALLPIKE试验,类似于我们平常生活中的床上左右翻身和起床,左右滚转翻身时,会出现水平性的向地或背地眼震;从坐位倒下至激发头位时会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当左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方向相反的眼震。这个试验以前在检查床上操作,现在已有全自动的前庭功能诊疗系统,可以依靠设备帮助患者完成上述动作,这对于体形肥胖、患有颈椎病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更佳的选择,并且检查比人工操作更精准。(3)BPPV病程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和预后怎样: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的疾病,但其自愈的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的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故应尽可能地治疗,治疗以复位治疗为主。(1)耳石复位目的是使沉积在半规管的耳石复位。根据耳石异位的半规管的不同,手法不同。(2)心理治疗本病为良性过程,无严重的后遗症,患者不应有过重的精神负担。(3)体位和头位的保健当眩晕发作剧烈时,尽量避免采用可引起眩晕发作的体位和头位。(4)抗眩晕药可以酌情服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西比灵(氟桂利嗪)、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以及辩证使用中医中药等。(5)前庭康复操和前庭习服疗法目的是促进前庭功能代偿和恢复,增加对眩晕的耐受能力,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4、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哪些复位治疗方法?复位治疗在BPPV的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该方法由Epley于1992年提出,其依据为半规管结石症学说,目的是借助定向的头位活动及摆动使管石依靠自身重力作用逐步从后半规管重新回到椭圆囊。具体治疗分五步进行(以右后半规管为例):1)患者快速头右转450,悬头仰卧;2)将头向左回转450;3)头与躯干同时向左转1350,使脸朝下450;4)保持头和身体向右转,扶患者坐起;5)头转向正前方,低头200。每种头位需30s、或至眼震完全消失,每完成一步要观察和记录眼震,待眼震终止后方可做下一步。治疗结束后嘱患者保持头部相对垂直24h以减小耳石又回到后半规管的可能。(2)外半规管BPPV的治疗:Lempert法(Barbecue翻滚法):由Lempert等(1996)设计的复位方法较为常用。具体方法如下:1)嘱病人仰卧;2)头向健侧转动900;3)身体转动1800由仰卧变为俯卧而头位保持不变;4)继续转头900至面部向下;5)继续转头900至患耳向下;6)恢复直立。每次头位变换须迅速在0.5s内完成,每一体位保持30~60s直至眼震消失,整个过程头部共转动2700。Lempert水平管BPPV复位法(右侧为患耳)A仰卧;B头向健侧转900;C身体转动1800;D转头900至面部向下;E再转头900至患耳向下;F端坐;RS:右肩(3) 360度滚转复位法5、BPPV的习服练习是怎样做的?患者迅速向患侧卧位,眩晕消失后保持30秒。然后坐起等待眩晕消失。患者应向对侧重复以上运动,停留30秒,坐起。整个治疗练习重复10-20遍。每天3次,如果连续2天无眩晕出现,可停止治疗。6、复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复位后还会复发吗?复位之后,患者尽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避免头位向患侧倾斜,最好24小时内相对固定头位,严禁剧烈活动头部、作颈部按摩等。依据临床资料统计,此病一次复位成功率可达90%以上,少数病人(约4%-7%)可能会复发,复发的治疗仍以复位治疗为主。二、梅尼埃病1、什么是梅尼埃病?梅尼埃病为一特发性内耳疾病,具有眩晕、耳聋、耳鸣及耳内闷胀感等症状的疾病。多为单耳发病,其发病原因不明,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病人多为中年女性,70岁以上老人发病罕见,近年亦有儿童病例报告。关于病因的学说甚多,尚无定论,如变态反应、内分泌障碍、维生素缺乏及精神神经因素等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因之使血管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导致膜迷路积水,蜗管及球囊膨大,刺激耳蜗及前庭感受器时,引起耳鸣、耳聋、眩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此病不经过治疗,症状可缓解,亦可反复发作,发作时间间隔不定,但也有发作一次不再发作者。2、梅尼埃病名称的由来?1861年由法国医师Prosper Meniere首次提出,是一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感音神经性聋,耳鸣,可有耳内胀满感。首发的梅尼埃病一般表现为低频耳鸣和听力下降,伴有患耳闷胀感或压力感。梅尼埃病眩晕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十分钟至24小时。3、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在梅尼埃病的诊断中病史最为重要,辅助检查如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VEMP、甘油试验对梅尼埃病有诊断价值,其中以甘油试验价值最大,是梅尼埃病诊断的金标准。4、梅尼埃病发作时有哪些典型症状? 梅尼埃病的症状各人不尽相同,发作期的主要症状为:发作突然,可在任何时间发作,甚至入睡后也可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病人睁眼时,感觉房子或周围物体在转动,闭眼时则自觉身体在旋转,眩晕来势猛烈时可使病人突然倒地。发作期间病人睁眼或转动头部则症状会加重,故大多数病人闭目静卧,头部和身体都不敢转动。多数病人在发作时出现单侧耳鸣及耳聋,少数是双侧的。约25%的病人在发作前已有耳鸣及耳聋出现,而在发作后加重。 其余约75%在发作后才逐渐出现耳鸣或耳聋。耳鸣/耳聋属于神经性耳鸣/耳聋,发作剧烈时耳鸣也加重,发作时病人常伴有不敢睁眼、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甚至腹泻等一系列症状。部分病人伴有头痛;患者的意识清醒。发作期转为间歇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眩晕及伴随症状突然消失,一种是眩晕逐渐变为头昏。梅尼埃病的间歇期长短不一,从数月到数年,每次发作程度也不一样。听力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退,最后导致耳聋。5、梅尼埃病剧烈发作是否会危及生命? 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它虽然症状剧烈,但病变集中在内耳系统,发作时病人意识清楚,不会发生生命危险。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若眩晕伴较长时间剧烈呕吐,应及时就诊并适当补充液体。 ②若病人有动脉硬化或脑动脉供血不足伴发眩晕应早治疗原发病,避免病情加重,发生脑梗塞。6、梅尼埃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急性发作者,则可见病人卧床不起,面色苍白,精神紧张,表情恐惧。检查可见:(1)眼震 发作高潮期,可见自发性眼震。(2)听力学检查 包括: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耳蜗电图测试。(3)甘油试验,要求病人口服甘油试剂并测每隔一小时检查纯音测听,连做三次,这是利用甘油脱水的特性暂时的减轻膜迷路积水,如果服药后的听力得到提高,则证实了膜迷路积水的存在。(4)前庭功能检查:以冷热试验为主,大部分病人检查有一侧的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7、如何有效治疗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可用药物或手术治疗。⑴一般治疗 发作时要静卧,戒急躁,进清淡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忌用烟、酒、咖啡。在间歇期要鼓励病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⑵药物治疗 发作期间治疗原则以减轻迷路积水缓解症状为主,可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次,近期临床效果相对明显;对于严重呕吐、眩晕、心悸者可以给予镇静、止吐治疗。 ①保持安静,静卧。 ②对症治疗,使用镇静药:如安定,利多卡因等,可配合使用非那根。③应用利尿药:氢氯噻嗪,氨苯蝶啶。④酌情选用血管扩张药:氟桂利嗪,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⑶外科治疗 手术只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且听力严重丧失的病人。局限于单侧有病的患者。据统计梅尼埃病只有5%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概括为:破坏性、半破坏性、保守性3种类型。手术治疗包括:内淋巴囊减压术,球囊造瘘术、迷路破坏术,前庭神经切断术。一般的病人多不接受破坏性、半破坏性手术。 (4)美尼特(Meniett)治疗:美尼特低压脉冲治疗仪主要利用低压的脉冲压力波传导到内耳膜迷路,改善内淋巴的循环,减轻内耳膜迷路积水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该治疗仪使用简单,患者可在任何时间、地点自我治疗;无创伤,无并发症,安全且效果好,治疗后不需额外的康复和药物治疗。8、发作期的梅尼埃病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1)饮食方面:此类患者的膜迷路多处于积水状态,内淋巴理化特性多呈钠高钾低,因此,在饮食方面应选用“两高两低”特点的饮食,即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如瘦肉、鲜鱼、活禽等炖汤频服,亦可多食些水果、韭菜、胡萝卜、芹菜等高维生素的蔬菜瓜果。(2)生活起居方面:注意在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房间光线以稍暗为宜,避免环境嘈杂吵闹,宜安静养息。待症状缓解后宜逐渐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3)对久病、频繁发作、伴神经衰弱者,要向病人多方解释病情,解除其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注意生活规律性,禁用烟、酒、咖啡等刺激品。(4)发作期过后,症状缓解,原从事驾驶、体操、舞蹈等方面工作者,不宜急于恢复原来的工作和训练,待经过一阶段充分治疗和休息之后,患者身心均有较好的恢复,仍可以从事原工作。但须常备安定、眩晕停等前庭抑制剂方面的药物,以防眩晕突然发作。三、突发性聋1、什么是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中医又称暴聋。DeKlevn(1944年)首先描述此病,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据Byl1984年统计突聋每年发病率约为1/10万。两耳发病占4%。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除听力下降外,往往还伴有程度不等的眩晕。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2、突发性聋的病因是什么? 突聋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机理也存在很多假说,如病毒感染学说、内耳供血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各种诱发因素在突聋的发病中也有重要作用。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感冒、疲劳、情绪波动等。3、突发性聋有哪些临床特点? (1)耳聋 此病来势凶猛,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慢者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可为耳蜗聋,也可为蜗后聋。 (2)耳鸣、耳闷 耳聋前后多有耳鸣发生,约占70%。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有些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 (3)眩晕大约有一半的突聋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约10%为重度耳聋,恶心、呕吐,可持续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少数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易误诊为梅尼埃病。数日后缓解,眩晕发作与一侧或双侧的前庭功能的损害有关,可逐渐恢复。4、突聋为什么会伴随眩晕?内耳血液供应障碍学说认为,内耳血液供应血管为末梢血管,而且其吻合支少,这就增加了内耳供血系统的脆弱性,这些血管的调控除了受到植物神经及局部调控机制的影响外,也受颈神经节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影响,因而内耳末梢血管容易出现血栓或栓塞、血管痉挛,血流量下降,耳蜗血液灌流减少,使内耳缺血、缺氧,导致内耳毛细胞坏死和退行性改变,当病变累及到前庭时,就会产生眩晕症状。5、突发性聋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1)病史 病毒感染所致突聋病人可清楚地提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等,或与病毒感染者接触的病史,这些可发生在听力损失前几周。血管病变致突聋者可提供心脏病或高血压史,也可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或其他影响微血管系统的系统性疾病的病史。迷路膜破裂患者多有一清楚的用力或经历过气压改变的病史,如困难的排尿、排便、咳嗽、打喷嚏、弯腰、大笑等或游泳、潜水、用通气管或水下呼吸器的潜水或异常的飞行活动。 (2)全身检查应针对心血管系统、凝血系统、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反应性。神经系统检查应排除内听道和小脑桥脑角病变,椎基底和大脑血管循环障碍,如摄内听道片和颈椎片、头颅CT扫描、眼底和脑血流图检查。(3)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易栓症检查。 (4)耳镜检查 鼓膜常正常,也可微红。 (5)听力检查 纯音测听气骨导阈值上升。 (6)前庭功能检查应包括视眼动系统功能检查(凝视眼动反应、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试验。6、突发性聋治疗方案和原则有哪些?突发性聋治疗方案:积极扩血管配合降纤维蛋白原治疗,以改善内耳微循环,同时营养神经、激素治疗,常用药物有前列地尔、巴曲酶,营养神经应用维生素B1、腺苷钴胺,激素有地塞米松等。 突发性聋的治疗原则:发作7天内使用改善微循环或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可取得疗效。所以一旦突发性耳聋,应抓紧时间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尽可能住院治疗,卧床休息。 (2)营养神经类药物 应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及能量合剂(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药物。 (3)血管扩张剂主要用于血管病变引起的突聋。常用的药物有前列地尔、中药制剂川芎嗪、天麻素、银杏叶制剂(金纳多)等。对于血液高凝倾向的患者,可以规范使用巴曲酶,降纤维蛋白、改善微循环治疗。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4)其他治疗方法:如高压氧治疗微波理疗等高压氧可以改善内耳细胞的供氧,促进病灶组织细胞的功能恢复;微波治疗具有改善内耳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7、突发性聋的预后怎么样?突发性聋在不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只有极少数的病人能自愈,而经规范治疗,约1∕3的病人可以基本恢复到发病前的听力水平,另外1∕3的病人可以部分恢复,而剩下1∕3的病人可能永久存在听力损失,突发聋的预后跟患者的听力损失的程度、病程的长短以及是否伴有眩晕有关,如果伴有眩晕,说明病变更广泛,预期疗效不如不伴随眩晕的患者,更需要及时规范的治疗。8、突发性聋怎样预防与调养?(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不要长时间接听电话、戴耳机听音乐等等。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发病因素。(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4)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发生耳聋。四、前庭神经元炎1、什么是前庭神经元炎?也称前庭神经炎。是一侧前庭的不完全受损,这种部分损伤只累及感受水平半规管和上半规管运动的前庭上神经。前庭神经元炎发生的原因是前庭神经节隐匿的单纯疱疹病毒被激活。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生,恶心、呕吐明显,平衡障碍,可见水平或旋转性眼震。症状在数天后逐渐减轻,完全恢复需1~3月。由于前庭代偿,即使一侧功能全丧失也可康复。2、前庭神经元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前庭神经元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最权威的研究为病毒感染,病变部位在前庭神经元。本病被认为是累及第8颅神经前庭支的神经元炎,因为它呈频繁流行性的发生,并特别好发于青少年和青年人,故认为病因系病毒所致。3、前庭神经元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有发热等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眩晕的第一次发作是严重的,伴发恶心和呕吐,持续7~10天。出现向患侧的持续眼震。该病一般可以自愈,可能发病为仅有一次的发作,或在过了12~18个月后有几次后续发作;每次后续发作都不太严重,持续时间较短。无耳聋或耳鸣伴发。(1)本病多发于30~50岁,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起病突然,病前有发热、上感或泌尿道感染病史,可为腮腺炎、麻疹及带状疱疹病毒引起。(3)临床表现以眩晕最突出,头部转动时眩晕加剧,眩晕于数小时至数日达到高峰,后渐减轻。多无耳鸣、耳聋;严重者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4)病初有明显的自发性眼震,多为水平性和旋转性,快相向健侧,病情演变过程中眼震方向可发生改变。(5)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反应减弱,部分病例痊愈后前庭功能恢复。(6)病程数天到6周,逐渐恢复,少数患者可复发。4、前庭神经元炎有哪些治疗措施?对眩晕的急性发作可依照梅尼埃病的处理法进行症状的抑制。对长时间的呕吐,有必要行静脉补液和电解质以作补充和支持治疗。病因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常用的有利巴韦林注射液,中药的板蓝根、双黄连也有不错的效果。同时辅以激素如地塞米松减轻神经炎性病变,在前庭功能恢复期,前庭功能的康复训练是必要的,患者可以做前庭康复训练促进前庭功能的恢复。5、前庭康复训练包括哪些?前庭疾病一般性康复干预首选Cawthorne—Cooksey练习,这种练习是由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头动组成,如掷球练习。Cawthorne—Cooksey练习的主要优点是经济有效。患者应定期就诊,需要接受一些指导。一些非专业化的活动也可用于前庭康复。原则上,这些活动应在头、身体活动时也有眼的活动。很多非专业化的活动如高尔夫、保龄球、网球运动都要求头、身体和眼的联合行动。关键是找到一种安全、有兴趣的活动。绕房子行走并环顾四周、跳舞都是很好的前庭康复性活动。替代性平衡活动,如瑜伽、太极以及武术等活动也很适用于康复。太极、瑜伽有放松的功能,对于伴有焦虑的头晕与平衡障碍是有益的。这些活动较个体化的治疗花费低,最适用于经过康复师指导的患者。五、后循环缺血1、什么是后循环缺血?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及脊髓。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 ischemia, 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2、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1)动脉粥样硬化是PCI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PCI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动脉源性栓塞、动脉夹层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 (2)栓塞是PCI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3)穿支小动脉病变包括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等损害,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3、后循环缺血有什么临床表现? 脑干是重要的神经活动部位,脑神经、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和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在其间通过。当血供障碍而出现神经功能损害时,会出现各种不同但又相互重叠的临床表现。因此PCI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刻板或固定的形式,临床识别较难。PCI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头晕、眩晕、眩晕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此外还有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等。4、确诊后循环缺血需要做哪些检查?进行颈部血管超声、颅颈部CTA(血管增强造影)等可以确定有无后循环的血管病变。5、后循环缺血的有哪些危险因素? 主要是不可调节的因素和可调节的因素。不可调节的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等、可调节的因素有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肥胖等)及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脏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颈动脉病、周围血管病、高凝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等。6、颈椎骨质增生是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以往认为转头/颈使骨赘压迫椎动脉,导致后循环缺血,由于前庭神经核对缺血敏感,故而产生头晕/眩晕。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与老化有关的颈椎骨质增生绝不是PCI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1)PCI患者除有颈椎骨质增生外,更有动脉粥样硬化,无法确定是骨赘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在有或无PCI的中老年人群间,颈椎骨质增生的程度并无显著差别,只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不同。(2)病理研究证明椎动脉起始段是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而椎骨内段的狭窄/闭塞并不严重。7、后循环缺血应该看哪一科?当患者高度怀疑患有后循环缺血时,可以优先选择神经内科进行诊断和治疗,但进行前庭功能的检查,特别是变位试验排除BPPV是很有必要的。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缺血导致的相应区域一过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min内完全恢复,但常有反复发作。2、哪些病可以引起TIA发作? 本病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其发病可能有多种因素引起。(1)微血栓:颈内动脉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狭窄处的附壁血栓、硬化斑块及其中的血液分解物、血小板聚集物等游离脱落后,阻塞了脑部动脉,当栓子碎裂或向远端移动时,缺血症状消失。 (2)脑血管痉挛: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该处产生血流旋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 (3)脑血液动力学改变:颈动脉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时,如病人突然发生一过性血压过低,由于脑血流量减少,而导致本病发作;血压回升后,症状消失。本病多见于血压波动时易出现本病发作。此外,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损害亦可使脑局部血流量突然减少而发病。(4)颈部动脉扭曲、过长、打结或椎动脉受颈椎骨增生骨刺压迫,当转头时即可引起本病发作。3、TIA有哪些临床特征?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男多于女。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 (1)颈动脉系统的TIA较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较少,但持续时间较久,且易引起完全性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单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眼视力障碍等。亦可出现同向偏盲及昏厥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较颈动脉系统TIA多见,且发作次数也多,但时间较短。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及脊髓近端缺血。神经缺损症状,常见为眩晕、眼震、站立或行走不稳、视物模糊或变形、视野缺损、复视、恶心或呕吐、听力下降、球麻痹、交叉性瘫痪,轻偏瘫和双侧轻度瘫痪等。少数可有意识障碍或猝倒发作。4、TIA的预后如何?本病常系脑血栓形成的先兆,颈动脉TIA发病1个月内约有半数、5年内约有25~40%患者发生完全性卒中;约1/3发作自然消失或继续发作。高龄体弱、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均影响预后,主要死亡原因系完全性脑卒中和心肌梗塞。5、TIA的治疗方案?本病可自行缓解,治疗着重于预防复发。应调整血压,改善心功能,保持有效血液循环,纠正血液流变异常,避免颈部过度屈伸活动,并长期口服抑制因小板聚集剂,如阿斯匹林0.05~0.1克,1~2次/天。
作医生,每天都会遇到“肿瘤标记物”的问题。大名鼎鼎的肿瘤标记物,别名“肿标”、“癌标”等等,是一类跟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密切相关的一类物质。详而言之,常见肿瘤标记物有哪些?临床意义是什么?如何正确联合应用肿瘤标记物?常见肿瘤标记物有哪些?1.甲胎蛋白(AFP)【正常参考值:0~15 ng/ml】AFP 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指标,AFP 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适用于大规模普查。70%~95%的肝癌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 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 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肝癌术后2个月,AFP 值应降至20 ng/ml 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近期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 值一般低于350-400 ng/ml。AFP 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 携带者。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 升高现象(胃肝样腺癌)。2.癌胚抗原(CEA)【正常参考值:0~5 ng/ml】CEA 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 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胰腺癌、小肠腺癌、肺癌、肝癌、乳腺癌、泌尿系肿瘤。胃液、唾液以及胸腹水中CEA 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 可先于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CEA 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3.癌抗原125(CA125)【正常参考值:0.1~35 U/ml】CA125 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最重要的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对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间皮细胞癌诊断的符合率也很高,良性病变阳性率仅2%。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中也可见CA125 升高。CA125轻度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胃肠道癌、肝硬化、肝炎等。4.癌抗原153(CA15-3)【正常参考值:0.1~25 U/ml】CA153 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 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3 也可升高,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5.癌抗原199(CA19-9)【正常参考值:0.1~27 U/ml】CA199 是胰腺癌、胃癌以及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如胰腺炎、轻微的胆汁郁积和黄疸,CA199 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00U/ml。6.癌抗原724(CA72-4)【正常参考值:0.1~7 U/ml】CA724 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 及CEA 联合检测可以监测66%以上的胃癌。CA724 也可在其他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肺癌、卵巢癌中检出。7.癌抗原242(CA242)【正常参考值:0~17 U/ml】CA242 对胰腺癌、结直肠癌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有86%和62%的阳性检出率,对肺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用于胰腺癌和良性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也用于结直肠癌病人术前预后及复发鉴别。CEA 与CA242 联合检测与单独采用CEA 检测相比,对结肠癌可提高40-70%,对直肠癌提高达到47-62%。8.细胞角蛋白 211(CYFRA 21-1)【正常参考值:0.10~4 ng/ml】CYFRA 21-1 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 21-1 也可用于监测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参考值:0~16 ng/ml】NSE 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 升高,NSE 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此外,NSE 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报复发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10.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正常参考值:< 1.5 mg/L】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鼻咽癌、外阴部鳞癌、膀胱癌、肛管癌、皮肤癌等肿瘤诊断与病情监测。11.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正常参考值:0.01~4.0 ng/ml】PSA 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清TPSA 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12.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正常参考值:0.01~2.0 ng/ml FPSA/TPSA:> 0.15】单项的血清TPSA测定不能明确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TPSA 比值明显偏低,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FPSA/TPSA 比值显著增高。FPSA/TPSA 界限指定为0.15,低于该值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其诊断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8.6%,明显优于TPSA 单独测定。13.血清铁蛋白(SF)【正常参考值:男性:30~400μg/L 女性:13~150μg/L】SF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结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检测铁蛋白对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诊断价值,76%的肝转移病人铁蛋白含量高于400μg/L,当肝癌时,AFP 测定值较低的情况下,可用铁蛋白测定值补充,以提高诊断率。14.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正常参考值: 4~6 pg/ml】PROGRP是一种新的小细胞肺癌标志物。它作为小细胞肺癌标志物有以下特点:1. 针对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非常高;2. 较早期的病例有较高的阳性率;3. 健康者与患者血中浓度差异很大,因而检测的可靠性很高。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附表:近年癌症高发,公众健康体检意识日益增强。体检中心、医疗机构纷纷开展了象征癌筛查的“肿瘤标记物”项目,而且多数呈现“套餐型”,一滴血可查10余项,结果可能出现个别增高,恐慌、着急,我得癌了吗?对此,轻视或过度担心都不可取,有必要就此话题分类谈谈。体检发现“肿标”升高怎么办?(1)首先,建议复查异常项目。排除因试剂、检测方法、人员或者机器误差导致的误差。这种情况较为多见,升高了一定要首先排除假阳性,别自己诊断为“癌”;(2)其次,复查结果如再次增高,就需要仔细甄别!哪些项目增高?增高程度如何?一些良性疾病往往伴有肿瘤标记物轻度增高,如何判定“没有得癌”,本人不建议上网查相关科普文章,自己下结论,一定要找肿瘤专科有经验的医生咨询咨询。 2年前我曾收治过一个患者,体检全套肿瘤标记物提示CA199增高,数值在300左右,高出正常上限数十倍,曾就诊于北京某著名医院,行消化道造影,胃镜、肠镜,全腹部CT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后建议出院观察,出院后半年患者日渐消瘦,一次因感冒发热就诊于我院,查胸片考虑可疑右肺占位合并炎症,进一步胸部CT检查考虑肺癌可能,最终经PET-CT和气管镜确诊为肺癌。因此,诸多肿瘤标记物,项目繁多,每个项目增高意义不尽相同,而且临床复杂情况,绝不是“AFP就是肝癌、CA125就是卵巢癌、CA153就是乳腺癌、PSA就是前列腺癌、CA199就是胰腺癌”这么简单。癌症患者,检测“肿标”可评估病情癌症手术后,复发早期,往往CT核磁发现不了问题,但肿瘤标记物逐步增长,因此肿瘤标记物象“无形探测仪”,是对影像学形态诊断的有力补充,可供医生提前判断病情并行干预。比如癌胚抗原CEA作为肿瘤标记物之一,在大肠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其含量增高,且变化与肿瘤的消长相平行,测定血清CEA值对病程进展、治疗效果、预后、复发、转移等相当有用。肿瘤生长旺盛、肿瘤标志物数量就会增加,反之,肿瘤增长被控制、其产生量就相应减少。所以,病情控制不好,标志物可能会蹭蹭上涨,得到有效治疗后会哗哗降低,因此动态观察尤为重要;另外有些肿瘤患者的肿瘤标记物自始至终都不增高,因此不能过于看重肿瘤标记物的价值,慎重对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儿童打鼾最常见的原因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常见症状有鼻塞、打鼾、注意力不集中、咳嗽、学习能力减退等症状,外表看起来有些会有典型的“腺样体面容”,如伴发细菌感染,则容易引发慢性鼻窦炎、中耳积液、口臭等,对小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而一谈到手术,家长们往往都会非常担心和害怕。关于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经常有家长咨询“手术创伤大不大?”“是不是微创手术?”“是等离子射频手术吗?”“小孩能否承受得了此手术吗?”“是用激光手术好还是用等离子手术好?”等等问题,针对父母的这些疑问,现在谈谈扁桃体和腺样体的手术治疗问题。1.腺样体一定要手术么?只有在药物治疗被证明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一般药物治疗两周没有明显好转,或者连续治疗四周症状没有缓解一半以上,需要手术的可能性较大。2.扁桃体一定要手术么?扁桃体肥大,或者反复发作扁桃体炎,都需要手术。药物对于反复发作扁桃体炎和扁桃体肥大效果不好。若不手术反而会导致慢性鼻炎影响鼻腔通气。3.腺样体手术能解决一切问题么?手术最好的效果体现在解决经鼻呼吸困难方面,也就是解决鼻塞,特别是夜间鼻塞和打鼾以及呼吸暂停(憋气)。其次是流涕,咳嗽,再其次是耳部的症状,比如听力下降等。手术只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术后还要依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和后续治疗,如使用鼻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等。4.扁桃体手术能解决什么问题?和腺样体切除术一样,切除扁桃体可以解除上呼吸道的阻塞,使得打鼾明显缓解或消失。此外,如果是以前有反复发作扁桃体炎,手术后将不再发作。5.腺样体和扁桃体,一定要同时都切除么?可以留下其中之一么?一般来说,如果是四岁以上的孩子,手术的原因是打呼噜,那么最好三样(一个腺样体和两个扁桃体)都切掉,以免日后留下的扁桃体或者腺样体再次增生(代偿性增生)而需要二次手术。6.以上三样都切掉,不会对免疫力造成影响么?四岁以上的孩子,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不会对免疫力造成影响。这已经是经过研究得出的可靠结论了,不需要怀疑。并且经过临床大量研究病例证实。我们也做了许多2-4岁的小孩,术后随访也没有发觉对小孩有太大的影响。7.据说扁桃体切除后会导致咽炎,有这么回事么?传统的手术,多在局部麻醉下,患者痛苦不堪,不能配合,出血也难以控制,医生是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有时候不小心就会连同扁桃体下极的一个分泌粘液的腺体也一并切掉了,手术后就有可能发生咽部干燥,或者异物感。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全身麻醉,暴露及视野好,出血容易控制,不会误切粘液腺),切除腺样体是在70度鼻内镜下完成,整过手术过程需要20-30分钟,但术后恢复苏醒需要2个小时左右,一般小孩术后6小时就可吃流质饮食,术后一周可恢复正常饮食,请不必担心。8. 手术有多危险?对于腺样体手术和扁桃体手术本身来说,最大的危险是出血,发生率极低,小于1%。但是由于是全身麻醉,麻醉的风险远远超过手术本身,特别是对于三岁以下的患儿。其实小孩越小手术并发症反而越低,手术后恢复也越快,年龄越大术后反应也越重,恢复也越慢些。9.听说全身麻醉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有这回事么?没有。麻醉药物对孩子的影响只局限在麻醉期间和麻醉结束后的24小时之内,此后不再对身体有任何影响,更不会对智力有什么影响。10. 手术有多痛苦?单纯的腺样体手术痛苦不大,一般孩子在手术当天下午就可以自由活动,当晚可以吃半固体食物,第二天可以吃普通食物。大部分的孩子在手术第二天就看不出刚做过手术了。一般不需要术后镇痛。如果合并扁桃体切除术,痛苦会大一些。但是近来我们使用了术后镇痛技术,在手术结束的时候,麻醉师会为您的孩子接上镇痛泵,镇痛泵持续定量地通过静脉想孩子的身体里释放少量的止痛剂,可以做到手术后两天内基本没有疼痛感。手术当天晚上可以吃半固体食物,一般要吃一周左右。如果是等离子手术,一般建议吃两周。11、 手术时间有多长?单纯的腺样体手术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指开始切除到止血完成),如果合并扁桃体切除术,时间大约延长一倍左右(共30-40分钟)。但是由于还有手术前的准备,麻醉和手术后的麻醉复苏时间,孩子在手术室里的时间要远远超过这些(共约150分钟)。对于父母来说,感觉上可能会比一年还长。12、 住院时间要多久?一般需要3-7天不等。13、出院后还要休息多久?一般都可以正常上学,没有特殊的建议需要在家休息的。对于同时施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如果学校中午无法提供半固体食物,可以考虑在家多休息几天,直到能够进食固体食物为止。14、 手术以后要吃什么?单纯的腺样体手术,当晚可以吃半固体食物,第二天可以吃普通食物。如果合并扁桃体切除术,手术当天晚上可以吃半固体食物,一般要吃一周左右,3周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饮食。如果是等离子手术,一般建议吃两周。要鼓励孩子尽早进食,以便多运动咽部肌肉,可以使疼痛早日消失,并减少日后咽部异物感的可能性。不需要,也不可以吃所谓大补的食物,会增加出血的可能性。15、 可以吃冰激凌么?可以。吃冰激淋可以减轻疼痛,也会降低出血的几率。但是并不是一定要吃的,千万别吃坏了肚子。16、 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吃么?除了前面提到的大补的东西,固体食物,还有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其他都可以吃。17、 有什么食物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么?没有。普通的食物就可以。18、做完手术后什么时候要复查?出院后一周和两周各复查一次,如果没有特别需要,就不再需要复查。如果有需要,医生会交代再次复查的时间(一般是在手术后的两个月)。19、若术前合并有慢性鼻-鼻窦炎或变应性鼻炎或分泌性中耳炎的小孩,术后还要坚持使用药物治疗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并要复诊才行。20、激光能否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问题?答:激光是无法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但激光能辅助扁桃体切除时做个小切口,腺样体是无法用激光切除的。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近日,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完成一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微创手术。由于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只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3-5%,总体病例较少,技术难度大,风险高,需要多学科合作,目前福建省尚未有此类手术报道,该院心血管内科通过精心准备、多学科配合,填补了福建省这一项技术空白。据了解,患儿是一位9岁男孩,发现心脏杂音多年,活动后气喘1年入院,体格小,消瘦,通过体格检查及心脏超声,明确是先天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该病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猝死,因此患儿父母亲多年来辗转求诊省内多家医院,均因风险高,技术难度大,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患儿活动后气促加剧,父母亲很是着急,偶然间打听到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可以为患儿施以微创手术治疗,立即就诊于该院心血管内科林国钦医生。林医生联合胸心外科、超声科医生为患儿制定手术方案。因患儿年龄小,如果行外科直视下瓣膜成形术,一方面手术创伤大,另一方面患儿面临二次开胸手术的痛苦。经过精心准备,患儿在入院后的第三天安排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整个手术过程按预定的方案顺利进行,术后主动脉跨瓣压差(△P)明显下降,从142mmHg降至48mmHg,心脏杂音明显减轻,疗效确切。据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梅芳副教授介绍,结构性心脏病是目前全世界心血管领域研究的最大热点,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紧跟国内外发展潮流,已经初步组建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现在能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治疗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对于年轻且无明显钙化的二尖瓣狭窄患者,也是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的受益者,这些手术只需要类似打针的针眼大小的伤口就能完成,创伤极小,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明显降低,为先天性心脏病及二尖瓣狭窄病人带来福音。(陈建飞/文 吴珊/图)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类以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增高,伴或不伴有小肺动脉病变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通常会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在靶向药物应用前,PAH患者的预后极差,存活时间较短。靶向药物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这一状况。今天,我们就来汇总一下治疗PAH的靶向药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林国钦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几种药物被批准用于PAH的治疗: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Tracleer)、安立生坦(Ambrisentan)和马昔腾坦(Macitentan);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Sildenafil)和他达拉非(Tadalafil);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利奥西呱(Riociguat);前列环素类似物贝前列素(Beraprost)、依前列醇(Epoprostenol)、伊洛前列素(Iloprost)和曲前列尼尔(Treprostinil);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司来帕格(Selexipag)。目前波生坦、安立生坦、马昔腾坦、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吸入伊洛前列素、皮下和静脉注射曲前列尼尔及利奥西呱、司来帕格等已在中国上市。一起来看看吧!1.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通过阻断内皮素受体,抑制血管收缩、细胞增殖等病理过程,起到降低肺动脉压、抑制肺血管重塑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有潜在的致畸作用,服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避孕。(1)波生坦波生坦是一种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同时拮抗内皮素A和B受体。2002年,波生坦正式在欧洲批准上市。研究证实,波生坦可改善PAH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推迟临床恶化的时间。欧美指南均推荐波生坦作为心功能III级PAH患者的首选治疗。目前波生坦已在我国上市,适应证为特发性PAH以及硬皮病相关PAH,成人的推荐剂量为62.5-125 mg,每日两次。然而,波生坦使用或可导致肝脏酶学指标升高(发生率为6%-10%),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肝功能监测。如转氨酶增高正常值高限3倍,可以继续用药观察;3-5倍之间,可将剂量减半或暂停用药,每2周监测一次肝功能,待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再次使用;5-8倍之间,暂停用药,每2周监测一次肝功能,待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可考虑再次用药;>8倍时,需立即停药,终生不再考虑重新用药。(2)安立生坦安立生坦是一种高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可通过ET-1阻断ETA活化,减少参与PAH发病的血管收缩和潜在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肺动脉血流量。FDA批准其应用于治疗有WHOⅡ级或Ⅲ级症状的PAH患者,以改善运动能力和延缓临床恶化。2011年,安立生坦已在国内获批上市。在成人患者中,安立生坦的起始剂量为5 mg,每日1次(空腹或进餐后口服);如果耐受则可考虑调整为10 mg每日1次。此外,最好固定在每天的某个时间服用,服药时不要碾压或咀嚼药片。与其他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相比,安立生坦的肝损伤风险较低,无需常规监测肝功能。常见不良反应为外周水肿,多数患者为轻-中度,仅1.6%的患者长期服用会发生重度的外周水肿。(3)西他生坦西他生坦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由于这种药可能引起肝损伤(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2010年12月10日,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宣布西他生坦紧急撤出市场,并停止对该药开展的所有临床试验。(4)马昔腾坦马昔腾坦是一种新型的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用于PAH的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2013年10月,马昔腾坦经FDA批准上市,是首个获批用于PAH的口服制剂。批准剂量为10 mg/次,每日一次,口服给药。2017年10月,马昔腾坦在我国上市。SERAPHIN Ⅲ期研究结果发现,马昔腾坦可显著降低PAH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研究证实,马昔腾坦用药超过2年可有效减缓疾病进展,包括减缓运动能力下降、PAH症状恶化或需要的其他PAH药物治疗。另外,马昔腾坦的耐受性较好,常见副作用为贫血,用药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血常规,无需常规监测肝功能。2.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及他达拉非)可通过抑制5型磷酸二酯酶,增加胞内环磷酸鸟苷水平,实现肺动脉扩张。(1)西地那非西地那非首个批准用于PAH治疗的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且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2005年SUPER研究显示,西地那非可改善PAH患者的活动耐量,及WHO功能分级。西地那非的药代动力学稳定性较差,半衰期短,目前推荐的成人剂量为20-80mg,每日3次。西地那非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源于其血管舒张作用(如头痛、潮热和鼻衄)和对其他非5型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肌肉疼痛和视觉障碍)等。上述不良反应往往为轻-中度,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绝大部分患者可逐渐耐受。(2)他达拉非他达拉非是目前获批的唯一一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长效制剂,推荐剂量为40 mg,一日一次。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他达拉非可显著改善PAH患者的运动耐量、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到达临床恶化的时间。他达拉非的不良反应较轻,多与血管舒张相关,如头痛、面色潮红、鼻出血等。(3)伐地那非(Vardenafil)伐地那非也是一种高选择性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其可用于勃起功能障碍及PAH的治疗。研究证实,伐地那非可有效改善PAH患者的运动耐量、心功能分级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目前伐地那非推荐的治疗剂量为5 mg,每日一次,持续2-4周后加量为5 mg,每日两次。伐地那非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与西地那非类似,多为轻-中度,常为一过性,如头痛、眩晕、颜面潮红、头痛等。3.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利奥西呱是首个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能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促进环磷酸鸟苷合成,从而抑制PAH的进展。2013年,FDA已批准其用于治疗PAH和不宜手术的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现已在我国上市。研究显示,其在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PAH和手术纠正后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关PAH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良好。在成人中的起始推荐剂量为1 mg,每日3次,之后根据患者耐受性以每2周0.5 mg的剂量逐渐向上滴定,直至最大剂量2.5 mg,每日3次。利奥西呱的常见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最为常见(49%),约9%的患者出现低血压,6%的患者出现咯血。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约11%的患者因无法耐受而停药。另外,利奥西呱禁止与特异性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或伐地那非)或非特异性PDE抑制剂(如双嘧达莫或茶碱)、硝酸甘油等联合应用,既往反复咯血者慎用。4. 前列环素类药物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是一类强烈的血管扩张剂,是最早用于PAH的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已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前列环素类药物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WHO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且该类药物可显著提高重度PAH患者的生存率。(1)依前列醇依前列醇是首个人工合成的前列环素类似物,半衰期短(3-5min),需要应用持续输注装置通过深静脉持续泵入。推荐的起始剂量为2~4 ng/(kgmin),随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加量,目标剂量一般为20~40 ng/(kgmin),最高剂量可达100 ng/(kgmin)以上。静脉依前列醇在各类PAH患者中的疗效均较好,是目前WHO心功能Ⅳ级PAH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依前列醇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输送系统异常、局部感染、导管阻塞和败血症;剂量过高时还可发生头痛、低血压、恶心和腹泻等相关症状。另外,由于依前列醇的半衰期极短,突然停药可能出现病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应避免突然停药,以免造成反跳现象。(2)伊洛前列素伊洛前列素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前列环素类似物,半衰期较短(20-25min),起效快,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肺血管。该药物可静脉注射,也可雾化吸入。由于吸入伊洛前列素起效快速(2~5 min),不仅可作为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用药,也可用于PAH危象的抢救。静脉泵入伊洛前列素可用于治疗严重右心衰竭的PAH或CTEPH患者。国内经验表明,该药可快速降低PAH患者的肺血管阻力,升高心排血量。研究显示,长期应用伊洛前列素能够将PAH患者的2年生存率改善至87%,而且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良好。《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建议,伊洛前列素成人的吸入剂量为10~20 g/次,每6h一次。静脉应用伊洛前列素需从中心静脉泵入剂量为0.5-4 ng/(kgmin)。伊洛前列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热、下颌疼痛、低血压和咳嗽(气道高反应状态)。(3)曲前列尼尔(曲前列环素)曲前列尼尔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环素类似物,在室温下相对稳定,且半衰期较长,可改善既往无背景治疗PAH患者的运动耐量。曲前列尼尔有多种剂型,可通过皮下或静脉持续注射,也可通过吸入或口服给药。皮下注射推荐的起始剂量为1~2 ng/(kgmin),之后根据患者反应逐渐加量,目标剂量为一般20~80 ng/(kgmin)。皮下注射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注部位疼痛、消化系统症状、面部潮热和头痛等。在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可考虑减缓加量速度,并适当进行对症治疗。静脉注射时,或可有发生中心静脉感染的风险。(4)贝前列素贝前列素是首个口服的前列环素药物,理化性质稳定,半衰期60min,空腹吸收迅速,30min后达峰浓度。成人口服剂量为40-120g,每日4次。目前该药仅在韩国和日本获批用于PAH临床治疗。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已证实,口服贝前列素可在用药后3~6月内将PAH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22~31m。另有研究显示,口服贝前列素能有效改善CTEPH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并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显示出其在治疗PAH中的积极作用。但目前贝前列素治疗PAH的长期疗效尚不明确,需得到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此外,贝前列素作为一种价格相对低廉的药物,可作为PAH联合治疗策略中的一部分。(5)司来帕格司来帕格是一种口服、选择性前列环素IP受体激动剂,可改善损伤的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并可能抑制人肺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肺血管壁的增厚。研究显示,司来帕格可显著改善PA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肺血管阻力和心指数,药物耐受性较好。司来帕格的半衰期为0.7-2.3h,目前成人的推荐剂量为200 g,每日两次,每周增加200g到最大剂量1600 g/次,每日两次。该药物以胃肠道代谢为主,少量可经肾脏代谢。目前,不建议有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使用此药。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和消化系统症状。表1 PAH靶向药物的类型、推荐用法和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12): 933-964.[2] 荆志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2010年中国肺高血压诊治指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3(2): 62-81.[3] PAH的内科治疗. 医脉通. Oct 27,2014.[4] 戴海龙, 鲁一兵, 光雪峰, 等. 波生坦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2): 206??208.[5] Macitentan Improves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PAH,Medscape,Nov 5, 2012.[6] Rubin LJ, Badesch DB, Fleming TR, et al.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sildenafil citrate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SUPER??2 study. Chest, 2011; 140(5): 1274??1283. DOI: 10.1378/chest.10??0969.[7] Lian TY, Jiang X, Jing ZC. Riociguat: a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rug Des Devel Ther. 2017; 11: 1195??1207. DOI: 10.2147/ DDDT.S117277.[8] Riociguat fails to improve outcomes in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ISE-IIP. Healio. Sep 12,2019.[9] Gali N, Humbert M, Vachiry JL, et al. Effects of beraprost sodium, an oral prostacyclin analogue,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Am Coll Cardiol. 2002;39(9): 1496??1502.[10] Sitbon O, Channick R, Chin KM, et al. Selexipag for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N Engl J Med. 2015; 373(26): 2522??2533. DOI: 10.1056/NEJMoa1503184.
皮肤软纤维瘤,又称纤维上皮性息肉、皮赘、软瘊,是一种较为常见有蒂的良性肿瘤,常见于中年或老年人,尤以围绝经期后妇女多见,也可见于妊娠期。部位:可发生于面颈部、胸背乃至腋窝,多见于躯干下部、腹股沟等。一般软而无弹性,可以是疣状、丝状或息肉样。大多数皮肤软纤维瘤有蒂。 治疗:软纤维瘤一般可以不予特殊处理,若要治疗,则以局部治疗为主。较小者采用电凝固、 激光、液氮冷冻、三氯醋酸等治疗,较大者手术切除。
2017年8月附件1最大摄氧量测试与评价1、测试目的采用递增负荷运动测试(GXT),利用气体代谢分析方法直接测试最大摄氧量,是测定有氧运动能力经典方法。2、测试仪器与设备Cortex Metamax 3B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功率车(Ergoline 100系列)、Cardiocollect动态心电图仪,秒表等。3、测试方法(1)硬件连接检查功率车,动态心电图仪、气体代谢分析仪电源均已打开(提前预热机器)。选择“设备配置文件”,连接并检查功率车、动态心电仪、Cortex Metamax3B气体分析仪连接是否正常。受试者佩戴面罩、动态心电电极等。(2)气体代谢分析仪校准选择Cortex气体代谢分析软件,在左侧栏中“校准配置”,进行气压校准、气体校准(包括周围气体校准和标准气体校准)和容量校准。(3)设置运动负荷方案点击左侧栏“数据库管理”,点击“负荷方案”,点击左上角快捷按钮中的“新建负荷方案”按钮,“选择负荷方案类型:功率车负荷方案”,点击确定。根据被试者的运动水平,设定相适宜的递增运动负荷方案(力竭完成时间8~13分钟为宜)。男性被试者起始运动负荷强度为25瓦,每级负荷运动持续2分钟,2分钟后无间歇转至下一级负荷,每级增加负荷25瓦,蹬车过程中保持转速60转/分,直至终止负荷。女性被试者起始运动负荷强度为20瓦,每级增加负荷20瓦,其它同男性。(4)测试过程点击“测试评估”,进入“心肺功能”测试界面,选择左上角“新建测试科目”输入受试者的信息。选择设定好的“负荷方案”。进行“预测试”,观察气体代谢数据情况,进行“正式测试”。采用气体代谢分析系统收集被试者递增运动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记录运动过程中心率、每2分钟记录一次主观体力感觉量表(RPE)。(5)最大摄氧量判定满足下列任意三个条件时,可判定为力竭。被试者运动力竭时的摄氧量即为最大摄氧量。①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超过17;②呼吸商超过1.10;③心率超过年龄预测最大心率(220-年龄);④继续增加运动强度,摄氧量不再明显增加,增值低于2 毫升/千克/分。选择“最大摄氧量”,进入下列界面。注意“选择平均时间”设为“30秒”。右侧栏为出现“最大摄氧量”时间点上相对应的参数值。4、评价方法下表为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人群最大摄氧量参考范围及相应评分。最大摄氧量值越高,单项评价分值越高。表1-1.男性最大摄氧量评分表(单位:毫升/千克/分) 年龄(岁) 得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9 >45 43~45 40~42 37~39 <37 30~39 >43 41~43 38~40 35~37 <35 40~49 >41 39~41 36~38 33~35 <33 50~59 >38 36~38 33~35 30~32 <30 表1-2.女性最大摄氧量评分表(单位:毫升/千克/分) 年龄(岁) 得 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9 >40 38~40 35~37 32~34 <32 30~39 >38 36~38 33~35 30~32 <30 40~49 >35 33~35 30~32 27~29 <27 50~59 >32 30~32 27~29 24~26 <24 5、注意事项:①佩戴呼吸面罩, 仔细检查受试者呼吸面罩佩戴是否符合规范,防止面罩与脸部接触位置漏气。注意采样管位置(一般调至水平面),防止唾液将采样管口堵住。②注意加强运动中血压、动态心电图的监控。③及时清洁容量传感器(涡轮),面罩(注意消毒)等。附件2握力测试与评价1、测试目的握力反映人体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是评价肌肉力量的常用指标。2、测试仪器握力计。3、测试方法测试前,受试者用有力手握住握力计内外握柄,另一只手转动握距调整轮,调到适宜的用力握距,准备测试。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显示屏上出现闪烁信号,最后定格在“.0”数值上,表明握力计进入工作状态。测试时,受试者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臂斜下垂,掌心向内,用最大力紧握内外握柄。测试2次,记录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4、评价方法表2-1.男性握力评分表(单位:千克) 年龄(岁) 得 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4 >56 49~55 44~48 37~43 30~36 25~29 >58 51~57 45~50 38~44 33~37 30~34 >58 51~57 45~50 38~44 32~37 35~39 >57 51~57 45~50 37~44 31~36 40~44 >57 50~57 44~49 37~43 30~36 45~49 >55 49~55 43~48 36~42 29~35 50~54 >53 46~53 41~46 33~40 27~32 55~59 >51 44~51 39~43 32~38 26~31 表2-2.女性握力评分表(单位:千克) 年龄(岁) 得 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4 >35 30~34 26~29 21~25 19~20 25~29 >36 31~35 26~30 22~25 19~21 30~34 >36 31~35 27~30 23~26 19~22 35~39 >36 32~36 28~31 22~27 20~21 40~44 >37 32~37 27~31 22~26 19~21 45~49 >36 30~36 27~29 21~26 18~20 50~54 >34 29~34 25~28 20~24 17~19 55~59 >33 28~33 24~27 19~23 16~18 5、注意事项①测试时,禁止摆臂、下蹲或将握力计接触身体。②如果受试者不能确定有力手,左、右手可各测试2次,记录最大数值。③每次测试前,须按“按键”清空回零。附件3背力测试与评价1、测试目的背力反映人体腰背部肌肉力量。该测试适用于20~39岁人群。2、测试仪器背力计。3、测试方法受试者直立在背力计的底盘上,两脚尖分开约15厘米,两臂和两手伸直下垂于同侧大腿的前面。测试人员使背力计握柄与受试者两手指尖接触,背力计握柄至底盘传感器挂钩的距离即为背力计拉链的长度。测试时,受试者两臂伸直,掌心向内,紧握握柄,两腿伸直,上体绷直抬头,尽全力做背伸动作。测试2次,记录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不计小数。4、评价方法表3-1.20~39岁人群背力评分表(单位:千克) 年龄(岁) 得 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4 男 ≥162 145~161 113~144 99~112 80~89 女 ≥94 83~93 59~82 48~58 38~47 25~29 男 ≥167 150~166 117~149 103~116 84~102 女 ≥96 85~95 62~84 50~61 39~49 30~34 男 ≥169 151~168 118~150 103~117 82~102 女 ≥98 87~97 63~86 51~62 40~50 35~39 男 ≥167 150~166 117~149 101~116 76~100 女 ≥101 88~100 64~87 53~63 40~52 5、注意事项①测试前,受试者应做好准备活动。②测试时,受试者不能屈肘、屈膝。③每次测试前,须按“按键”清空回零。附件4俯卧撑测试与评价1、测试目的仰卧起坐反映上肢、肩背部肌肉力量及持续工作能力,适用于20~39岁男性人群的力量测试。2、测试设备体操垫,秒表。3、测试方法测试前,受试者双臂伸直,分开与肩同宽,手指向前,双手撑地,躯干伸直,两腿向后伸直。当听到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后,受试者屈臂使身体平直下降至肩与肘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身体平直撑起,恢复到开始姿势。此时,为完成一次俯卧撑动作。受试者须连续不断的重复此动作。当受试者不能完成动作或不能持续保持正确动作时,测试人员记录完成次数。以“次”为单位。4、评价方法表4-1.20~39岁男性俯卧撑评分表(单位:次) 年龄(岁) 得 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4 >40 28~40 20~27 13~19 7~12 25~29 >35 25~35 18~24 11~17 5~10 30~34 >30 23~30 16~22 11~15 4~10 35~39 >27 20~27 12~19 7~11 3~6 5、注意事项测试时,受试者身体如果未保持平直或身体未下降至肩与肘处在同一水平面的情况时,该次俯卧撑动作不计数。附件51分钟仰卧起坐测试与评价1、测试目的仰卧起坐主要反映人体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及持续工作能力,适用于20~39岁女性人群力量测试。2、测试设备体操垫,秒表。3、测试方法测试前,受试者两手手指交叉抱于脑后,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仰卧于铺放平坦的软垫上。另一同伴压住受试者两侧踝关节处,固定下肢。当受试者听“开始”口令后,双手抱头、收腹使躯干完成坐起动作,双肘关节触及或超过双膝后,还原至开始姿势,为完成一次仰卧起坐动作。受试者须连续不断的重复此动作,持续运动1分钟。测试人员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受试者在1分钟内完成仰卧起坐的次数。以“次”为单位。4、评价方法表5-1.20~39岁女性1分钟仰卧起坐评分表(单位:次) 年龄(岁) 得 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4 >36 26~36 16~25 6~15 1~5 25~29 >30 21~30 12~20 4~11 1~3 30~34 >28 20~28 11~19 4~10 1~3 35~39 >23 15~23 7~14 3~6 1~2 5、注意事项①测试时,如果受试者借用肘部撑起或臀部上挺后下压的力量完成起坐,或双肘未触及或未超过双膝,该次仰卧起坐不计数。②测试中,测试人员要随时向受试者报告已完成次数。③受试者双脚必须放在垫子上,并由同伴固定。附件6纵跳测试与评价1、测试目的纵跳反映人体下肢肌肉爆发力,适用于20~34岁人群测试。2、测试仪器纵跳测试计。3、测试方法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按“按键”后,显示屏上出现闪烁信号,蜂鸣器发出声响,表明纵跳计进入工作状态。受试者踏上纵跳板,双足自然分开,呈直立姿势,准备测试。当看到显示屏上显示出“0.0”时,开始测试。受试者屈膝半蹲,双臂尽力后摆,然后向前上方快速摆臂,双腿同时发力,尽力垂直向上跳起。当受试者落回纵跳板后,显示屏显示出测试数值。测试2次,记录最大值。以厘米为单位。4、评价方法表6-1.20~34岁人群纵跳评分表(单位:厘米) 年龄(岁) 得 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4 男 >46 39~46 33~38 26~32 20~25 女 >30 26~30 21~25 16~20 13~15 25~29 男 >44 37~44 32~36 24~31 20~23 女 >29 24~29 20~23 15~19 12~14 30~34 男 >41 35~41 30~34 22~29 18~21 女 >27 23~27 19~22 15~18 11~14 5、注意事项①起跳时,受试者双腿不能移动或有垫步动作。②起跳后至落地前,受试者不能出现屈髋、屈膝等动作。③如果受试者没有落回到纵跳板上,测试失败,需重新测试。④每次测试前,须待仪器自动清空回零或按“按键”清空回零。附件7坐位体前屈测试与评价1、测试目的测量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2、测试仪器坐位体前屈测试器。3、测试方法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4、评价方法表7-1.男性坐位体前屈评分表(单位:厘米) 年龄(岁) 得 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4 >20 14~20 9~13 2~8 -4~1 25~29 >20 14~19 8~13 1~7 -6~0 30~34 >19 12~19 7~12 1~6 -7~0 35~39 >18 11~18 5~10 -2~5 -9~-1 40~44 >17 10~17 4~9 -4~3 -9~-3 45~49 >16 10~15 4~9 -4~3 -10~-5 50~54 >15 8~15 3~7 -5~2 -11~-6 55~59 >14 8~13 2~7 -6~1 -12~-7 表7-2.女性坐位体前屈评分表(单位:厘米) 年龄(岁) 得 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4 >20 14~20 9~13 3~8 -2~2 25~29 >20 14~20 8~13 2~7 -3~1 30~34 >19 13~19 8~12 2~7 -4~1 35~39 >18 11~18 5~10 2~4 -8~-1 40~44 >18 12~18 6~11 1~5 -6~0 45~49 >18 12~18 6~11 0~5 -6~0 50~54 >18 12~18 6~11 0~5 -6~0 55~59 >18 12~18 6~11 0~5 -6~0 5、注意事项①身体前屈,两臂向前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②受试者应匀速向前推动游标,不得突然发力。附件8闭眼单脚站测试与评价1、测试目的闭眼单脚站立主要反映人体平衡能力。2、测试仪器电子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3、测试方法受试者双脚依次踏上测试板,其中习惯支撑脚站在中间踏板上,另一只脚站在周边踏板上,显示屏上显示“0”,同时蜂鸣器发出声响,受试者闭眼,抬起周边踏板上的脚时,蜂鸣器停止发声,测试仪开始计时。当受试者的支撑脚移动或抬起脚着地时,蜂鸣器发出声响,表明测试结束,显示屏上显示测试值。测试2次,记录最好成绩。以秒(S)为单位,不计小数。 4、评价方法表8-1.男性闭眼单脚站评分表(单位:秒) 年龄(岁) 得 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4 >98 42~98 18~14 6~17 3~5 25~29 >85 36~85 15~35 5~14 3~5 30~34 >74 30~74 13~29 5~12 3~4 35~39 >69 28~69 12~17 4~11 3 40~44 >54 22~54 10~21 4~9 3 45~49 >48 20~48 9~19 4~8 3 50~54 >39 17~39 8~16 5~7 3~4 55~59 >33 14~33 7~13 3~6 2 表8-2.女性闭眼单脚站评分表(单位:秒) 年龄(岁) 得 分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合格) 2分(较差) 1分(差) 20~24 >90 34~90 16~36 6~15 3~5 25~29 >84 33~84 15~32 6~14 3~5 30~34 >72 29~72 13~28 5~12 3~4 35~39 >62 24~62 10~23 4~9 3 40~44 >45 19~45 8~18 4~7 3 45~49 >39 16~39 7~15 3~6 2 50~54 >33 14~33 6~13 3~5 2 55~59 >26 11~26 6~10 3~5 2 5、注意事项① 测试前,双脚要依次踏上测试台,站稳后,方可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不能睁眼。测试人员要注意保护受试者。④每次测试前,须待仪器自动清空回零或按“按键”清空回零。附件9选择反应时测试与评价1、测试目的反应时是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反应时越短,说明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越快。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应速度呈下降的趋势。因此,反映时也是衡量衰老程度的一个指标。2、测试仪器电子反应时测试仪。3、测试方法开始测试时,受试者五指并拢伸直,用中指远节按住“启动”键。当任意一个“信号”键发出信号时(声、光同时发出),用同一只手以最快速度按向该“信号”键;然后,再次按住“启动键”,等待下一个信号的发出,每次测试须完成五个信号的应答。当所有“信号”键都同时发出声、光信号时,表示测试结束,显示屏上显示测试值。测试2次,记录最小值,以秒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2位。4、评价方法表9-1.男性选择反应时评分表(单位:秒) 年龄(岁) 得 分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20~24 <0.39 0.43~0.39 0.49~0.44 0.60~0.50 0.69~0.61 25~29 <0.39 0.44~0.39 0.51~0.45 0.62~0.52 0.73~0.63 30~34 <0.41 0.46~0.41 0.52~0.47 0.65~0.53 0.76~0.66 35~39 <0.41 0.47~0.41 0.54~0.48 0.66~0.55 0.78~0.67 40~44 <0.43 0.48~0.43 0.59~0.49 0.70~0.60 0.81~0.71 45~49 <0.43 0.50~0.43 0.60~0.51 0.72~0.61 0.86~0.73 50~54 <0.44 0.52~0.44 0.61~0.53 0.76~0.62 0.90~0.77 55~59 <0.45 0.54~0.45 0.64~0.55 0.79~0.65 0.93~0.80 表9-2.女性选择反应时评分表(单位:秒) 年龄(岁) 得 分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20~24 <0.40 0.45~0.40 0.52~0.46 0.65~0.53 0.79~0.66 25~29 <0.42 0.47~0.42 0.55~0.48 0.69~0.56 0.82~0.69 30~34 <0.43 0.49~0.43 0.57~0.50 0.70~0.58 0.86~0.71 35~39 <0.44 0.50~0.44 0.58~0.51 0.73~0.59 0.86~0.74 40~44 <0.44 0.51~0.44 0.61~0.52 0.75~0.62 0.90~0.76 45~49 <0.45 0.53~0.45 0.64~0.54 0.80~0.65 0.94~0.81 50~54 <0.46 0.55~0.46 0.66~0.56 0.84~0.67 0.96~0.85 55~59 <0.48 0.57~0.48 0.68~0.58 0.87~0.69 0.97~0.88 5、注意事项①测试时,受试者不要用力拍击“信号”键。②受试者按住“启动”键一直要等到“信号”键发出信号后,才能松手,否则,测试无法正常进行。③按“启动”键开始下一次测试。附件10身体质量指数测试与评价1、测试目的身体质量指数(也称BMI,下统称BMI)是反映身体肥胖程度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价人体的肥胖程度。2、测试仪器电子身高计、电子体重计。3、测试方法(1)身高测试方法受试者赤脚,背向立柱站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位。上肢自然下垂,两腿伸直。两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成“三点一线”站立姿势。记录以米(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2)体重测试方法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受试者穿短衣裤、赤脚,自然站立在体重计踏板的中央,保持身体平稳。等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稳定后,记录显示的数值。记录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4、计算方法可根据身高与体重计算BMI[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2)]5、评价方法表10-1.身体质量指数评分表 身体质量指数 得分 评价 <18.5 3分 偏瘦 18.5~23.9 5分 正常 24~27.9 3分 超重 28~34.9 2分 轻度肥胖 35~39.9 1分 中度肥胖 ≥40 0分 重度肥胖 6、注意事项①身高计应选择平坦地面,靠墙放置。严格执行“三点靠立柱”、“两点成水平”的测量要求。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妨碍测量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②测量体重时,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受试者应尽量减少着装。上、下体重计时,动作要轻缓。附件11表11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 自我感觉 等级 根本不费力 6 7 极其轻松 8 很 轻 松 9 10 11 轻 松 12 13 稍 累 14 15 累 16 17 很 累 18 极 累 19 力 竭 20
冷冻治疗时应用低温作用于病变组织使之发生坏死或诱发生物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因其简单易行,故在皮肤科广泛应用。制冷剂:目前在皮肤科临床以采用液氮为主,其制冷温度低,沸点为-196°C,对组织的破坏作用大。我科一般采用棉签法,该法是最简便的方法,根据皮损的大小,准备相应的棉签并浸蘸液氮,迅速放置于皮损上并施压一定的压力。适应症:各类疣:对寻常疣的治愈率可达95%以上。对于甲周疣,冷冻治疗可作为首选,因其不会因损伤甲母而影响甲的生长。甲周疣冷冻治疗,疼痛程度比较厉害,而且多为小孩,个人一般会建议给予局部麻醉,这样小孩即可在无痛的情况下配合冷冻治疗,效果更佳。另外对其他疣如尖锐湿疣(特别是孕妇外阴尖锐湿疣)、扁平疣(面部一般不采用)、传染性软疣(特别适合小孩的传染性软疣,激光治疗需要局部麻醉,小孩一般难于配合,而液氮冷冻无需麻醉,一般只需一次治疗即可治愈)、脂溢性角化病(老年斑)、结节性痒疹、皮肤淀粉样变等,冷冻治疗均有良好疗效。为提高疗效一般需多次治疗,个人建议间隔一个月痂皮脱落后再行冷冻治疗,在治疗前应尽可能削去表面增生的角质。冷冻注意事项:1、冷冻后有可能引起水疱或血疱,当水(血)疱超过原有疣体基底且有紧绷感,可用针筒抽干静或刺破后挤出疱内液体,再涂点百多邦、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药膏等消炎即可。2、冷冻后,一般情况下,头三天建议冷冻局部不要泡水,适当可以接触水,万一水(血)疱碰破,不要接触水,可以外用消炎药膏预防感染。治疗后三周复诊的图片,可见部分痂皮已经脱落。3、下一次做冷冻治疗需要等结痂自然脱落后再来,手部及足背一般间隔3周左右,足底一般间隔4周左右。痂皮脱落后,基底光滑平整即为治愈。手背、足背的疣体一般做1-2次液氮冷冻治疗即可治愈,手掌、足底的疣体需要2-4次,甚至更多次的液氮冷冻治疗才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