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搜索新疆肿瘤医院服务号,注意是服务号,选择右下角的掌上医院,选择互联网医院,搜索吴涛主任,选择图文资讯,注意是图文资讯,留言要做的检查,预计时间段,这样能够提前预约检查。注意是提前预约,当天不好预约。
提到肺癌,很多人谈之色变,认为得了可能就治不好了,离死不远了,实际上并非如此。肺癌的诊疗在近十几年来发生了非常的大的变化,尤其是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的不断问世,给肺癌患者,特别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谈一谈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一、从基因角度正确认识非小细胞肺癌。我们知道肺癌是一种基因病,既然是基因病,那么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就会有众多的基因参与其中,在这里面,一些基因的突变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这些基因被称为肺癌“驱动基因”。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驱动基因有EGFR、ALK、ROS1、KRAS、MET等等,正是由于这些驱动基因在肺癌组织当中的出现,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包括远处转移的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如果能够从驱动基因的角度上,进一步针对驱动基因做一些药物治疗,理论上来说,就会抑制、阻断驱动基因产生的促使肿瘤生长的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针对驱动基因所展开的药物治疗,被称为靶向治疗,这一类药物被称为靶向药物。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肺腺癌和肺鳞癌,目前肺腺癌中约60%~70%的驱动基因都已经被确定,而且在这60%~70%的驱动基因中,尤其是近几年除了最常见的EGFR、ALK驱动基因被发现,有了针对性治疗药物之外,一些罕见驱动基因,包括RET、MET、BRAFV600E等等,在近几年也有了相应的针对性治疗药物,正是由于这些针对驱动基因治疗的靶向药物的问世,使我们具有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得显著的长生存获益。二、正确解读基因检测。如上所述,随着靶向药物的问世,肺癌的治疗从传统的化疗迈入了靶向治疗时代,关键变化就在于对于肺癌患者,不仅要诊断病理分型,更是要进行驱动基因检测,在驱动基因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随着对驱动基因及靶向药物研发的逐渐深入,目前分子靶向药物也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治疗肺癌的一个标准化方案的选择。正是由于靶向治疗是针对基因突变的类型来选择,也因此靶向治疗更具针对性,也更加个体化,这种个体化的基于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选择的治疗方式,也被称为精准治疗,精准治疗不但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的质量,也就是说,不但改善了患者的生命长度,也改善了患者的生命的维度。因此基因检测非常重要。目前,驱动基因的检测已经从当初的单基因检测发展到现在的多基因检测,那么驱动基因检测是不是做的越多越好?我们知道,在临床当中,除了突变频率皮角高的EGFR突变基因以外,还有比较常见的ALK突变、ROS1突变,这3种突变频率在我们中国人群当中,加起来大约占6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在基因检测条件开展的不是很普遍的地区,检测这3个基因突变,也基本能够涵盖近60%的人群。但需要知道的是,基因检测首先是为治疗服务,除了针对这3个基因突变的治疗药物最先上市也最具可及性以外,近几年对于一些少见的驱动基因,包括MET、RET、BRAFV600E、NTRK等等突变靶点,其相应的靶向药物也都陆续上市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扩展驱动基因检测的种类和数量,也会为一些具有少见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提供一个更多的治疗选择。所以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受限的患者,建议优选EGFR突变检测,因为EGFR突变频率最高;如果经济条件好,建议按照突变频率以及药物的可及性,选择更多一些靶点的检测。检测标本优先使用肿瘤组织标本,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组织标本多是通过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淋巴结穿刺活检等来获得的,故而标本数量相对有限,如果开始只做几个少量的驱动基因检测,后期想再做其他一些少见驱动基因突变靶点,可能标本数量就不够,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基于目前靶向药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多的情况下,建议多做几个靶点,优选最常见的EGFR、ALK、ROS1靶点。另外组织标本由于肿瘤细胞更丰富,因此检测结果也更加可靠一些,但临床中也会碰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肿瘤位置特殊、病变比较小等等以致、获取组织比较困难时,可以选择胸腔积液、经皮肺穿刺活检、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痰、肺泡灌洗液等,但这些标本需要制作呈石蜡包埋标本。对于少数不能获得组织或细胞学标本的晚期肺癌患者,推荐血液检测。目前常用检测方法包括ARMS、Super-ARMS、NGS、FISH、qRT-PCR、IHC等。这些检测方法均具有优缺点,同时受到所检测基因变异类型和数量、标本类型、标本数量和治疗、实验室条件等影响。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1、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EGFR突变是目前靶向驱动基因研究当中,研究的相对最早也最深入的一个驱动基因。它在不吸烟、女性、亚裔、腺癌人群中的突变频率更高,在亚裔人群当中,尤其是在肺腺癌患者当中,它的突变频率接近于50%~60%左右,而欧美白人EGFR的突变频率大概只有10%左右。在我们国家,肺鳞癌的EGFR突变频率,也差不多接近于10%,因此EGFR的靶向药物,对于我们亚裔人群来说,是非常好的药物。EGFR靶向药物目前共有三代药物上市,包括第一代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第二代药物阿法替尼、达可替尼,第三代的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三代基本都已经纳入医保,可及性非常强。但我们知道无论是化疗药物时代还是靶向药物时代,耐药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不管用一代、二代还是三代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耐药导致治疗无效,这时候要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不同的EGFR靶向药物在初次治疗也就是一线治疗时,给患者带来的无进展生存期是不一样的,通常来说一代EGFR-TKI一线使用时,无进展生存期约9~13个月;二代稍长一些,大概一年半左右;目前最长的是三代,因为三代药物包括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包括在后期将要上市的一些国产三代TKI,大概徘徊在16个月到19个月左右。2、ALK融合阳性的靶向治疗相对于EGFR突变,ALK融合突变的发生频率偏低一些,约5%~7%,主要发生于偏年轻、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中。ALK融合突变的靶向药物也经历了一代到三代的过程,目前也是三代同堂,第一代克唑替尼,一线使用无进展生存期1到1.5年左右;二代药物包括塞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一线使用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至16月~34.8月,当然数据还在改写,国产恩沙替尼在我们中国人群当中PFS已达47个月,将近四年;另外三代洛拉替尼的PFS还未达到,目前的数据显示三年PFS率已经达到63%,超过二代ALK-TKI毫无悬念,与一代克唑替尼相比,可降低73%的疾病进展风险,让患者拥有更长的生存时间,赢得更多的治疗机会。其他二代ALK-TKI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则大概只有50%左右。而且更具优势的是,洛拉替尼脑转移疗效卓越。在CROWN研究中,对于基线即存在可测量病灶的脑转移患者,洛拉替尼可以带来高达72.2%的完全缓解率(CR),而且超99%基线无脑转移患者实现3年无颅内病灶进展,意味着洛拉替尼可以强效抑制颅内病灶,预防颅内疾病进展。3、ROS1重排阳性的靶向治疗ROS1重排的发生率更低一些,在亚裔人群当中约为1%~2%,常见于年轻、女性、无吸烟史的肺腺癌患者。指南推荐针对ROS1重排的药物优选克唑替尼,另外还有恩曲替尼尚未在我国上市。临床研究显示,克唑替尼一线治疗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整体缓解率高达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9.3个月,相比于传统化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之,肺癌作为一个基因病,驱动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针对这些驱动基因开展检测,并进行一些针对性靶向治疗,会给这类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目前国内外指南也推荐,拟接受靶向治疗的肺浸润性腺癌或含有腺癌成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进行驱动基因的分子检测,明确基因检测结果之后,才能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HPV疫苗一直是不少女性朋友的关注热点。HPV疫苗,是首个把癌症作为适应症列入说明书的疫苗;根据具体疫苗覆盖的病毒亚型,不但能有效预防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还可以预防其他相关恶性肿瘤,当然还有些良性疾病(比如湿疣)。对于HPV疫苗,您是否有这样那样的疑问?以下我们列举了8个快问快答问题。 宫颈癌疫苗?HPV疫苗? 哪一个才是准确的说法?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简称HPV)疫苗。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找到“罪魁祸首”的恶性肿瘤;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由HPV引起。因此,大家习惯性将HPV疫苗称为宫颈癌疫苗;实际上,HPV疫苗,除了能预防宫颈癌,还能预防HPV病毒引起的其他疾病,包括外阴癌、阴道癌、肛门癌、口咽癌等多种癌症和生殖道湿疣。 上市的宫颈癌疫苗有多种,如何理解? HPV病毒是一个“大箩筐”,包含不同的“亚型”,可致病(100多种HPV病毒中有30多种可致病)。根据与女性下生殖道癌和癌前病变的关系密切程度,HPV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主要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16、18亚型最为高危(70%)。现有的HPV疫苗,共有3种,分别是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 现有3种HPV疫苗?有何区别? 二价疫苗=HPV16、18(约70%的宫颈癌) 四价疫苗=HPV16、18、6、11(约90%的生殖器疣和后两者有关) 九价疫苗=四价疫苗+HPV31、33、45、52和58(约19%的宫颈癌和这五种高危亚型相关) 看到这儿,您是否有疑问:这摆明九价好于四价好于二价。实际上,疫苗没有那么简单,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和体会。其一,研究证明二价疫苗,还可以对HPV16/18外的亚型产生保护作用,这叫“交叉保护”;其二,疫苗能否产生100%的保护作用?理论上,九价疫苗能保护89%的和宫颈癌相关的HPV感染,但保护作用并非100%。后续问答还会聊到。 我们翘首以盼的二价疫苗是“淘汰货”? 从2016年4月起,美国疾控中心将2、4价HPV疫苗从采购名单中剔除,仅留有9价HPV疫苗。和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无关,九价疫苗覆盖面更广,还有卫生经济学方面的考虑。如前所述,二价疫苗对和70%宫颈癌相关的高危HPV亚型有较好的预防保护作用,而四价和九价疫苗还能预防其他亚型病毒引起的肛门生殖器疣。同时,二价疫苗仅适用于女性朋友接种,而四价和九价同样适用于男性。 什么时候适合接种HPV疫苗? 主要针对9至14岁的女童。 1)HPV感染以性传播为主,最佳接种人群为尚未发生性行为的年轻女孩。 2)接种疫苗后,14岁以下的女孩产生的保护性抗体的效能更高。 9-26岁间任何时候都可接种。那对于已有性生活,抑或年龄超过该范围的女性朋友,接种该疫苗是否仍有意义?大多数的医生会给您这样的答复:仍有一定作用,但到什么程度,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友情提示:我国关于HPV疫苗接种年龄的规定:二价(9-25岁),四价(20-45岁),九价(9-26岁)。 接种疫苗,是否百分百安全? 宫颈癌疫苗已上市10余年。大部分人只出现轻微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疹、肿胀、疼痛、淋巴结肿大或者发生过敏反应等,但近年来,再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都有报道严重不良反应,如躯体疼痛、感觉异常、记忆障碍甚至出现瘫痪和死亡等。国家药监局将会同国家卫健委,对疫苗的流通、配送和使用各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公众接种安全。而另一方面,HPV疫苗的长期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待时间告诉我们答案。 接种HPV疫苗,是否一劳永逸? 很遗憾,并不是! 1)疫苗仅能覆盖几种亚型;HPV亚型的分布有地域差异。 2)是否完全起效?缺少评估疫苗效果的可靠指标。HPV疫苗滴度水平和保护能力是否相关?目前还没发现。 3)疫苗的预防保护作用能维持多久?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和医生都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但现有临床试验研究提示疫苗作用约能持续8年以上;但更准确的时间,目前尚不得知。 接种疫苗后,仍需常规进行宫颈癌防癌筛查!这是非常重要的,宫颈癌防癌筛查(定期做宫颈涂片和HPV检查)是基础,是重中之重!
从诊断为乳腺癌到术后,有些患者回忆就像做了一场恶梦,然而,这毕竟是事实。你可能会意志沮丧,情绪低落,甚至过了好几周以后,你的情绪仍忽高忽低不稳定,有时还会钻牛角尖"为什么是我得病?",从而不时感到绝望,这也是正常的,要允许自己表白你的悲痛及愤怒。当你的心情如此不好时,你甚至可以大哭一声。不必硬抱着"我不能成为一个懦弱的人"的观念,而强迫自己抑制流泪,一定不要把不愉快的事闷在肚里。得病后,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同时重新协调与周围,尤其是与家庭、朋友的关系。乳房全部切除后,你会因此而感到自己残缺不全,心灵上蒙受刺激。手术这个事实已不能改变,但可通过做一些事情,恢复你的自信心。譬如精心地美化自己的外表,可使人精神焕发,其中佩戴珠宝饰物是美化的一部分。选择好满意的乳房假体可大大地增添你的自信心,这在康复过程中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乳腺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变成正常人,回归正常的生活,尽管不少患者手术造成乳房的缺失,但是心理的健康非常重要。乳腺癌病人可以多参加一些如抗癌乐园等自助组织,任何时候,自助组织都能根据你的需要及你个人的情况,提供忠告、信息、集体活动等。乳癌治疗后建议继续工作,工作强度不易过高,要量力而行,参加工作,可以和更多的人接触,利于走出心理的阴影。请记住,美好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去争取。手术后你的手臂会肿胀或活动障碍,而放疗会增加手臂浮肿的可能,水肿会在术后的几个月至几年内出现。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及早进行体育疗法,做患臂爬墙等伸展运动,伸展至痛的临界点。只要如此坚持几周,皮肤的活动性可得到很大改善。放疗期间及放疗之后,每天必须坚持锻炼,保证皮肤甚至整个肩部的皮肤活动性维持现状,或恢复到最佳状态。为预防上肢水肿,建议如下:1.不要手提或肩挑重物,尽量不要干需要手臂肌肉使大劲的活儿。因肌肉使劲时,需要供给肌肉大量的氧,这样会导致大量的血液流入手臂,然后又必须从充血的手臂将静脉血和淋巴液输送出去。2.平时仍应经常活动手臂,也可做点家务活或适当的工作。尽量将手臂置于高于心脏的位置上,臂如用几个枕头将手臂垫高,但要注意,要将整个手臂支撑起来,而不要单撑下臂。需要将包挎在肩上时,应挎在没有动手术那侧的肩上。感到肩部疼痛的妇女,应避免用肩挎包。平时尽可能将手放在上衣或裙子的口袋里,这样可放松双肩、手臂等各部位的肌肉。平时衣服的袖孔不要太紧,乳罩的带子也不要紧得嵌进肩里,必要时,可将带子加宽或加一衬垫。3.戴戒指、手镯、手表时,应尽量宽松些,不要让它们嵌进皮肤。还要注意避免手臂直接受热,譬如热水浴、用很热的水洗碟子、长时间的熨烫、长时间的日光浴等。4.当手臂血液循环放慢后,在手臂上,尤其是手上的皮肤稍有破伤,例如割破、裂开、烫伤、被荆棘划伤等,就较难愈合。必要时,可戴一副工作手套。如果手或臂上负了小伤后,应及时采取消毒措施,例如用碘溶液消毒,若手头没有消毒液,用纯酒精也可。为避免不必要的伤口,通常应在未动手术那一侧验血、注射和输液。腋窝下淋巴结区域,不要皮下注射或针刺治疗。也就是说,手术那侧的上肢尽量不要注射药物,否则会增加这些部位充血的可能性。另外,为防止充血的危险,测量血压也要在未动手术那边进行。出院后还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并不是说什么都做不了了,首先根据自己身体恢复的情况,做一些较轻的活动,如扫地,擦灰,随着术后康复的进行,可进行其他患侧上肢简单的较轻的轻体力活动。直至完全回归以前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总之,一切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太激进,也不可一步不前。如果不确定对锻炼的程度的把握,可以咨询自己的主治医师。因此可以说,术后的康复锻炼是一直要持续进行的,不能松懈。
乳房超声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优点是无辐射,无创伤,价格最便宜。缺点是无法发现微小钙化等早期乳腺癌征象。 1.能够检查乳房有无肿块,肿块的大小,肿块的位置,肿块周围的血流信号。 2.确定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 3.了解腋窝淋巴结情况。 3.鉴别乳房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 但是,超声的准确率大概为85%~92%,并且检查结果和超声医生的水平非常相关,不同等级医院的检查结果会有差异。
骨髓抑制是多数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应,大多数化疗药均可引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周围血细胞数量减少,血细胞由多种成分组成,每一种成分都对人体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任何一种成分的减少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副反应。目前,由于目前医疗资源的日益紧缺,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日间化疗或者化疗后立即出院。这就造成了患者化疗间歇期必须在家休养,化疗间歇期患者如何应对骨髓抑制这一常见毒副反应就至关重要。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也就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降低。因中性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化疗后最先也是最常出现的骨髓抑制是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这也是由于白细胞的“寿命”决定的,白细胞通常“寿命”3-7天,因此白细胞降低多发生于化疗后5天左右,医生常要求化疗患者出院后每隔2-3天检查血常规一次。白细胞下降患者不会感觉不舒服,但白细胞下降可以诱发感染甚至发生生命危险,化疗后体乏无力或者进食减少的患者,发生白细胞严重下降或者严重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必须密切观察血常规变化。因此,如果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或者血小板总数低于正常范围,不但要给予对症升白治疗,还要勤查血常规,建议每1-2天检查一次。化疗后骨髓抑制通常在化疗后7-14天最为明显,对于乳腺癌接受双周化疗方案(密集化疗方案)的患者,由于化疗间歇期短,为保证能按期化疗,即使白细胞正常,也需行预防升白治疗,一般化疗后48小时开始升白治疗,至少连续使用7天,用升白药物治疗期间血常规检查也应该按上述要求进行。除了双周方案,还有些化疗方案骨髓毒性强,也建议使用预防升白治疗,方法同前,为了避免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的发生,建议连续升白治疗,切不可自行中断,造成严重后果。白细胞低于3.0*109/L,给予升白治疗,白细胞升至>10.0*109/L后可停止升白治疗,不到上述标准需连续升白治疗。停用升白治疗后白细胞会再次下降,因此,停用升白治疗后仍需每3天复查1次血常规。使用升白治疗后,白细胞会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甚至超过30.0*109/L,或者出现全身骨关节酸痛,这些均为用药后的反应,请勿惊慌及擅自停药,请继续按上述要求完成升白治疗的疗程并多喝水,停药后白细胞会恢复正常,疼痛患者可口服“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必理通或散利痛)”止痛治疗。化疗后患者尽量避免前往人多的地方,因为我们人体的“卫士--白细胞”下降会导致机体抵御外界细菌或病毒的能力下降,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下降导致的发热不容小觑,因为机体抵抗力下降,一个小小的感染可能会严重至威胁生命,因此,如果出现发热,请马上到医院就诊,检查血常规并使用抗感染、升白治疗等处理(具体治疗方式还是交给您的医生)。化疗后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血常规中的指标是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作用,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的寿命平均为7~14天,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成群结队地在数秒钟内奋不顾身扑上去封闭伤口以止血。血小板降低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诱发出血(比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等)。血小板低于80.0*109/L,要求每2天检查血常规1次,血小板低于70.0*109/L,则建议开始每天连续使用升血小板针,至血小板恢复至80.0*109/L以上。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因此给予升血小板治疗后,需要巨核细胞先成熟释放,进而才会产生血小板,因此血小板恢复时间略长,请耐心观察。如果血小板低于50.0*109/L,有可能诱发严重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必须立即联系您的医生,到医院紧急处理。骨髓抑制是我们化疗过程中常见的毒副反应,出现了,不必惊慌。处理得好,可以保证化疗按时按质量完成;处理的不好,不但会影响化疗按时进行,还有可能发生感染、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因此,“白细胞低了”这件“小事儿”,还得要慎重对待。本文系闻淑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引用肿瘤时间: 医院里有个地方叫手术室,一般人都进不去。 医院里还有个地方叫病理科,一般人都不知道。病理报告,是很多做过手术的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十分关心的诊断书。然而它却不像 CT、超声一样可以很快就拿到报告。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病理科,看看我们在手术台切下来的肉,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最终变成了一份病理报告。 外科手术台切下的肉,我们称之为标本。首先,需要在福尔马林等「固定液」里面浸泡 12 小时左右。 如果固定不充分,细胞就会自溶。 想象一颗豆子如果被粉碎成沫了,你还能看出来它是黄豆还是豌豆吗? 因此,如果不固定,就会十分影响后续病理医师做诊断。 我们就老老实实花时间固定吧! 如果说CT是把整个人体进行了一层一层的观察,那么病理就是把病变部位的组织放大,一层一层的观察。 进行这么细微的观察,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只有把组织切成薄薄的一层,薄到只有一两层细胞,病理医师才能在显微镜下透过光看清楚。 如果把切下的整个标本都制作成几微米厚的切片,就算切下只有 1 cm 厚的组织,那我们要制作出多少张切片? 1 cm/0.0005 cm = 2000 张! 全都制成切片是十分不现实,而且没必要的。 因此,在手术台切下的一大块人体组织中,病理医师需要切下其中最有诊断价值的几小块,由病理技术员制作成切片。 切下病变最重的部分,用来判断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疾病; 如果是恶性肿瘤,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留取标本的切缘,只有切缘在显微镜下没发现恶性肿瘤,我们才能判断外科医生已经把肿瘤「切干净」了。 被选中的这一小块很宝贵的组织,会放进一个小盒子里,我们称之为「包埋盒」,就是上图中那两个绿色的小盒子。 利用这个小盒子,我们可以把这一小块组织,制作成一个「蜡块」,就像包在琥珀里面的小昆虫一样,这样才方便我们切成薄片。 但是曹雪芹先生说过,「女人是水做的」。 其实生物体组织内都含有不同比例的水分,这样「软趴趴」的组织不利于切成几微米的薄片。 因此,需要用脱水剂,把组织里的水脱掉,并用石蜡取而代之,这样才有足够的硬度以便切片经历过这一番处理的组织,就可以浸到石蜡里面,制作成蜡块了,就像琥珀那样。 但这还没变成小薄片呀! 我们还要进行下一步——切片 大概步骤就如上图所示,这里面的技术细节就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重点啦! 总之,切片需要训练有素、技术高明的技术员完成。 在大型医院,每个技术员需要切上百张这样的切片,为了切片的质量,我们只能——等 但是,这样做出来的切片是没有颜色的,我们称之为「白片」。 怎么才能在显微镜下很方便地观察组织里的细节呢? 聪明的人类想到了办法——染色。 但是浸了蜡的组织,很难被染料染上颜色。 为了能保存和切片,我们把它浸了蜡;切完片为了染色,我们又需要把蜡脱出来…… 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手段,我们称之为「HE染色」。 初中生物老师告诉我们,显微镜下的标本要有载玻片和盖玻片。 所以,最后一步——封片,就是用封固剂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封固。 经历了这一道道繁琐的工序,我们才能拿到这一张小小的切片先别高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大步! 这张小小的玻璃片,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它能告诉我们什么,还需要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细细观察在显微镜下做诊断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大量知识的学习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单纯的普通HE染色,只是把细胞染上了颜色。 有时,病理医师需要特殊染色技术,用来显示细胞内外的特殊化学物质或者真菌等,比如细胞分泌的粘液、胶原等。 但是,还有很多情况下,传统的染色方法不足以说明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发明了更高级的染色方法——免疫组化染色。 简单来说,免疫组化染色,就是可以把特定的细胞染上颜色。 什么特定的细胞呢?就是表达某种抗原的细胞。答案是,不可能! 为了识别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目前商品化的免疫组化染色「染料」,已经有500余种,而且不断有新的「染料」出现。 就像生病不能把所有的药都试吃一遍,这种染色也不可能把所有染料都「试染一遍」。 因此,对「高级染料」的选择,是建立在对镜下形态初步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等最开始的HE染色切片制作出来,才能做下一步的「高级染色」!有时,对于一些疑难的病例,低年资的医生无法做出诊断,就需要更高年资医师的医生进行会诊,这时就要有更多的耐心等待最终病理结果。 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疑难病例不代表就是恶性,因此不要有过度焦虑! 疾病的种类纷繁复杂,请给病理医生更多的时间,仔细考虑每一种可能,这是对每位患者的负责; 而患者的耐心等待,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许多女性患者会因为乳房胀痛,尤其是月经来潮前乳房胀痛来就诊,为什么月经前会出现乳房胀痛不适呢? 乳房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素分泌调节。女性的月经来潮前,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达到高峰,雌孕激素的水平升高可引起乳腺小叶增生、导管扩张及间质水肿,因而会出现乳房胀痛。很多妇女会在月经前2-3天经历乳房胀痛或触痛,并且感觉乳房变硬,乳房内可触及小结节。月经来潮后,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乳腺呈萎缩及退行性改变,乳房胀痛的情况大多会消失。这其实属于乳腺正常的周期性增生及退行行为。
经常有患者因为淋巴结肿大来淋巴瘤门诊就诊,有些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因为无法鉴别良恶性因此会接受淋巴结活检术,最近有几例患者活检后病理显示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那么,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到底是什么疾病?严不严重?需要治疗吗?要怎么治疗?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也就是属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这是一种良性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淋巴结肿大,血常规多见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下降并且淋巴细胞略升高。患者往往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无效,因此常常会和恶性的淋巴瘤混淆。 为什么会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目前关于发病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患者往往有呼吸道感染史。由于患者的血常规多见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下降并且淋巴细胞略升高这种病毒性感染后的血常规表现,因此,很多专家认为此疾病与病毒感染有关系,但是病毒感染是否和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因此,为什么会得这个疾病,医生也无法给患者确切的答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淋巴结肿大常常位于颈部、锁骨上、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发病时患者常常会感到局部疼痛以及淋巴结压痛,淋巴结肿大常常会反复,会随着发热高低出现增大或缩小,但局部往往不会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这种临床表现不同于淋巴瘤的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的特点。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疹,3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但这种肝脾肿大往往会随着体温 的控制而恢复正常。 这种疾病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疾病,因此,即使得了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也不必过分担忧。目前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强的松30-40mg/d,根据病情治疗3-6周,期间强的松可缓慢减量直至停药。患病期间,注意饮食健康,推荐多吃蔬菜以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注意休息,适当锻炼。以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 总体而言,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因此,患了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虽不必惊慌失色,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尽早治疗并且长期随访是患者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