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防治“三字经”》老年人,骨质脆,轻微伤,易破碎;发病多,行动累,早防治,少受罪;强筋骨,平衡贵,免外伤,防再脆。 —— 王松一骨质疏松症远比我们认知的常见!一方面,骨质疏松仍然被严重轻视!另一方面,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直线上升。我国的骨质疏松患者已经从6年前的6944万,攀升到了现在的1亿。6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为56%,老年女性更是重灾区,发病率高达为60%~70%。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预计到2050年,将有51%的人发生骨质疏松。试想一下,到那时,一个家庭8位成员,就有4位患有骨质疏松,可能面临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骨质疏松症远比我们认知的常见,它是已经到来的悄无声息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它的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同时,人们的认识普遍模糊,没引起重视,总觉得骨质疏松离自己很远,不像心血管病和癌症那样可怕,其实,威胁就在我们身边。二我们为什么容易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的骨骼疾病,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特征是骨内的矿物质含量少了,骨头密度降低,脆性增加,很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人体在30岁时,骨量和骨密度最高,到60~80岁时,男性骨丢失量可达20%~30%,女性可达35%~50%。骨组织的代谢与更新比较缓慢,成人松质骨的骨重建周期为4~5个月,皮质骨更长,全部更新一遍大约为10年,松质骨每年的骨质转换率为25%,皮质骨为4%。骨细胞同样存于破骨和成骨中,如果破骨细胞活性大于成骨细胞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和内分泌功能减退、遗传、营养等因素有关。人到老年,随着激素、代谢水平的改变,致使体内活性维生素D缺乏,继而引起机体对钙的利用率降低,骨量减少。肥胖、药物(如皮质激素)、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类风湿、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吸烟、饮酒或咖啡、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中钙缺乏、维生素D缺乏等都容易引起骨质疏松。三骨质疏松的医学诊断靠什么?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采用骨密度仪(常用的是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的检测,将所测定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正常年轻人的骨密度相比,平均值相差1个标准差相当于减少了12%的骨密度值,标准差在-1~-2.5之间表明骨量明显减少了;小于-2.5表明有骨质疏松了;小于-2.5并且已经合并了骨折,则是严重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都适合做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包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嗜烟嗜酒者;★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身高比年轻时矮了3公分以上的中老年人;★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45岁以前停经者;★青少年,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重视骨密度的监测。四有以下一些症状者,要特别重视骨质疏松症可能已经降临腰背痛脊柱变形驼背是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早期的单纯骨质疏松,本身在多数时候并没有症状,因此有人称其为“寂静的疾病”。1腰背痛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痛占患病率的67%,有些还伴有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神经放射性灼痛等。这种疼痛昼轻夜重,活动时重,初起时只在活动时出现,稍微休息即可缓解,随病情进展,则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这是因为脊柱承重能力下降,静止休息时背部肌肉仍处于紧张状态。有时还伴有多处骨关节痛、软组织抽搐痛或神经放射性痛。如果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用力或承重可使疼痛加重。2脊柱驼背畸形骨强度减弱,会导致脊柱的承重能力减退,本身体重的重力,也可使立柱形的椎体变形,出现驼背或身高缩短。老年人慢慢发生的驼背—常为骨质疏松症(多伴有脊椎多处骨折)。3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时,骨骼“弱不禁风”,即使是咳嗽打喷嚏这样的震动,也会引起脆性骨折。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人任何可以回忆的外伤情况也会发生脊椎骨折。有调查认为,女性一生期间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性约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患病率的总和;男性一生期间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性为13%,高于前列腺癌的患病率。其中,80岁女性的股骨颈骨折达62%,男性达22.6%。一般认为,当机体的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可发生骨折。骨折可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许多老年人,就是因为一次意外的跌倒发生骨折,从此改变了生命的走向,或者致残,生命质量明显下降,从这个角度讲,骨质疏松比许多癌症还要可怕。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容易发生脊椎脆性骨折。五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从小抓起,预防是第一!任何时候都不算早,任何时候都不算迟,应该尽早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1增加钙质的摄取多喝牛奶,多摄食其他含钙高的食物(如牛肉、螃蟹、虾仁、小鱼干、豆类食品及深色蔬菜等),服用钙片,视需要而补充。2适当的运动可采用背部运动以增加腹肌及背肌的力量。或是四肢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负重运动是增加骨强度较好的方法,但需要量力而为。3日光浴是有效而经济实惠的方法接受阳光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内钙的吸收与转化,让补进去的钙被机体很好利用,推荐平均每天日光浴至少20分钟。温馨提醒:日光浴不涂抹防晒霜,不打遮阳伞。六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1运动治疗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开始锻炼时间先短一些,后面慢慢增加每周3-5次,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游泳等。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三方面,可以用工地拆建房子来类比每类药物的作用:★基础补充剂(相当于建房子所需原料砖和水泥):包括钙剂、活性维生素D,这是治疗的基础;★抑制骨吸收药物(相当于拖欠工资减少拆迁队的工作效率):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促进骨形成药物(相当于提高奖金刺激工程队的效率):小剂量及间歇性PTH的使用。原料充足,破坏减少,形成增多,骨骼就棒棒的!(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方案)。3手术治疗对伴有骨质疏松性骨折者,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治疗。脆性骨折多发生在脊椎、股骨颈及桡骨远端。对老年骨质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同时需要骨折与骨质疏松症同时治疗。老年人体质较弱,多采用微创的方法手术。如脊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在局麻下通过小切口通道将特制的手术器械放置在病人压缩骨折的部位,注入骨水泥固定支撑骨折椎,可达到缓解疼痛,早期下床的目的。<sectio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15px 15px 18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ackground-image: url(" wx_fmt="gif");" background-position:="" background-repeat:="" background-size:="" background-attachment:="" border-radius:="">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引起的脆性骨折已经是危害我们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关注骨质疏松,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和亲人的现在及未来健康!欢迎转发分享,也为朋友提供帮助。End作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王松转载须获授权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不代表骨科大夫观点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作者简介王松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第13批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美国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北医三院AOspine访问学者。专业擅长:脊柱微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骨折、脊柱结核、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脊柱畸形、脊柱肿瘤等的诊治。特别擅长脊柱骨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治疗。门诊时间:每周一 上午 8:00--12:00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忠山院区脊柱外科)每周五 上午 8:00--12:00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健中心院区脊柱外科)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脊柱病变,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增厚以及椎管狭窄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并由此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临床表现为腰痛,并向周围和下肢放散,严重的出现下肢麻木、跛行,甚至排便排尿不利、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性功能障碍等。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脊柱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情况不严重时可选择保守治疗,但当保守治疗没有效果,或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时,则需要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性手术在脊柱外科拥有着多年的历史,但随着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研究的深入,脊柱外科微创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脊柱内镜技术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之一,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该技术根据脊柱自身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可对脊柱常见的神经根性压迫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确治疗,在毫厘之间(手术切口不到1cm)解决患者的痛苦,该技术治疗过程安全,治疗效果可靠,获得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适合各种类型神经根受压的脊柱疾病。脊柱内镜主要有椎间盘镜和椎间孔镜两种。● 椎间盘镜技术1995 年,Smith 等最早介绍了MED,即在内镜监视下后椎板间隙途径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MED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并逐步在临床上开展。MED 术实质是传统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技术的微创化和内镜化。MED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但随着PELD的出现,MED也在慢慢被更好的技术所取代。MED 早期设计主要应用于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应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偏向一侧,无合并椎管狭窄的病例,特别是髓核内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经皮内镜技术 (PELD)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始于20 世纪末期。该手术皮肤切口只需有8 mm,是目前创伤性最小的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它有两种手术方法,即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YESS技术经椎间孔内安全三角区进入椎间盘内,通过工作套管置入内镜和器械,直视下由椎间盘内向外切除髓核组织,即“盘内减压”,是一种间接椎间盘减压技术,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对包容性和韧带下的椎间盘突出取出较简单,但对于椎管内的椎间盘取出较困难,同时对于中央椎管狭窄、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的患者难以有效实施。TESSYS技术则在YESS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先将椎间孔进行扩大,再通过扩大的椎间孔进入椎管,可应用于旁中央型及椎间孔型椎间盘。YESS技术操作相对比较容易,不易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中照射次数少,但TESSYS技术适应证广泛,降低了神经根损伤风险,同时对神经根减压过程起到积极作用。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在临床选择中需要明确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除了经椎间孔入路(PETD)外,还有经椎板间隙入路(PEID)这一手术路径。PEID主要用于高髂嵴和L5横突肥大,经椎间孔穿刺入路特别困难的L5—S1椎间盘突出和脱出患者。PEID手术虽然切口较MED术要小,但仍然与传统的经椎板间隙入路一样,需要切开黄韧带,用工作导管牵开神经根和硬膜囊,可能会造成椎管内粘连,也可能会造成神经根的牵拉损伤。因此,在能选用PEID时,还是选用PEID较好。与传统的开放椎间盘切除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早期下床功能恢复早,术后疼痛感轻,对骨、肌肉和韧带结构的损伤小,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经济负担更轻均的优点。通过孔镜技术,可以治疗几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椎体转移瘤、椎间盘囊肿等疾病,适应症很广。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并发症有神经损伤导致术后感觉障碍、硬脊膜撕裂、血肿、感染、脏器损伤、减压不彻底等,随着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现在并发症已很少出现。总之,脊柱内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在进行治疗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内镜治疗手段也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不能为了微创而微创,而应该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适应症:1、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六个月,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果。2、患者腰腿痛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特别是小腿痛明显者。3、有明确神经损伤的表现,如感觉过敏或减退、消失,肌力减弱、肌肉萎缩,反射减弱或消失。4、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肛周感觉减退应急诊手术。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一致,诊断确定,有上述情况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优点:1、可以在局部麻醉、腰麻、或全麻下的操作。2、创伤小,切口长0.7cm,可创口贴覆盖,不用撤线,术后瘢痕小。4、术中出血少,一般10 mL左右,相当于静脉抽血做常规化验的量,对身体影响小。5、手术通过通道经皮完成,不用对腰背肌肉剥离,术后不需要用“镇痛泵”止痛,术后第一天可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住院时间短。6、随着工具的进步,内镜下磨砖及射频,现在PELD的适应症扩大,对部份伴有椎管狭窄患者依然实用,同时并发症逐步减少少,再次手术返修率大大降低,低于开放手术,大约在5-8%左右。缺点:1、与传统手术的骨刀、咬骨钳等相比,脊柱内镜手术的设备昂贵,需要专有的光源系统、内镜系统、动力系统及特制的镜下操作工具。2、对手术医生的要求高,不仅需要开放手术的经验,还需要内镜的专科培训。3、内镜微创手术虽然很微创,和普通手术一样,仍有风险,如伤口感染、疤痕形成、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盘突出复发等。
《“吃”出一个健康的胃》有人说人生八个字,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吃是第一位的,毋庸置疑,我们的健康是靠吃来维护的,当然我们很多的病患也是吃出来的,成也是吃,败也是吃,可见吃是多么的重要。如何吃?怎么吃?吃什么?我们的胃最有发言权,有一个健康的胃是吃得好的前提。中秋来临,天气渐凉,如何吃出一个健康的身体,那就让“胃”告诉你!1、从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码一天三顿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这同时会对睡眠时间产生影响,因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块吃的,这种习惯必须要改,因为人的生物钟虽然可以前后移动,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差别。2、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状是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特别在晚上多吃的话,还会因为胃部滞胀而影响入睡。硬的的东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早一点对孩子特别重要,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3、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最伤胃的。胃的脾性“喜燥恶寒”,食物以热为好,有两种饮料应该多喝,一是牛奶,二是热水。牛奶可以形成一层胃的保护膜,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牛奶,再吃东西,是再好不过的。多喝水,特别是热水,因为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会把缺水误认为是饥饿。4、馒头可以养胃,不妨试试作为主食,当然,面食对胃可能更好一些。5、其他蔬菜水果类的食物是人体不能缺乏的,所以应该足量。但最好煮得软一点再吃,这样胃会好受一点。6、有胃病的人饭后不宜过快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慢步行走。7、非急性情况下,不提倡吃药,因为长期吃药都有副作用,如果需要,建议去看中医,中医的良方对于养胃非常有效。8、再提一次,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治病良方就是靠“养”,急不来,只能从生活习惯的改良中获得。我们都需要一个好的胃,生活习惯的改变有时候是必需的。这篇文章希望给那些吃饭不规律的朋友能够提供一些帮助。[抱拳][抱拳][抱拳]
骨转移瘤是指原发恶性肿瘤(癌或肉瘤)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产生的继发肿瘤,以通过血液转移为主。几乎所有的癌症到最后都会侵犯到骨骼而发生所谓的骨骼转移,最有可能转移到骨骼的原发恶性肿瘤包括:肺癌、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以及甲状腺癌。还有许多其他恶性肿瘤可以转移到骨骼,如黑色素瘤、肝癌、胃肠癌、子宫癌等。也就是说,有肿瘤病史的人都应该警惕骨转移。通常,骨转移常见部位依次为:胸椎、腰椎、骨盆、肋骨、股骨等。多数为溶骨性病变,少数是成骨性改变,骨转移癌的75%来自于上述部位。在女性癌症患者中,乳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并且有可能在乳腺癌治疗10余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发生骨转移。在男性癌症患者中,肺癌和前列腺癌则位居前列。那么为什么会发生骨转移呢?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进入周围淋巴管和血管,播散到远隔部位,附着于血管内皮并进入组织,在该组织内形成病灶。癌症发生骨转移可以表现为腰椎疼痛、走路下肢疼痛、或者夜间发生骨痛表现等,但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症状。监测癌症骨转移的手段主要有CT、MRI、PET-CT、骨扫描、B超、血液内肿瘤标志物是否异常等。一般癌症术后随访时间是3、6、12、24月。癌症发生骨转移,并非判死刑或等死,通过骨肿瘤专业医师仔细评估并制定周密的综合治疗方案,部分癌症病人是有希望得到良好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的。癌症一旦发生骨转移,骨肿瘤医生就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预期生存时间、骨转移的部位、骨转移的数量、原发病灶是否可以切除、全身状态、是否发生重要脏器的转移、肿瘤治疗敏感性等。盲目选择过度医疗或过早放弃治疗都是错误的。目前对于各种癌症发生骨转移有很多方法治疗,如脊柱骨转移肿瘤切除内固定、四肢骨转移肿瘤刮除内固定、四肢骨转移肿瘤切除假体重建、局部放疗、二磷酸盐、靶向药物、化疗等。姑息性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骨转移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直接切除骨转移部位的肿瘤能够消除骨痛,减轻肿瘤对脊髓的压迫,最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避免瘫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很多患者还可重新工作,大多数患者生活都能自理。虽然姑息性手术治疗不能治疗原发肿瘤,但是通过手术进行减压和固定,能起到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因此,发生癌症骨转移不能漠视癌症骨转移的发生和发展,一定要积极治疗。